蘭花之緣
Ⅰ 蘭花觀賞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蘭花的栽種、觀賞,始於唐,發展於宋,盛於明清,浙江是春蘭、蕙蘭的發祥內地。早在2000多年前春秋末期,容越王勾踐已在紹興渚山種蘭,山下的驛亭稱為蘭亭。東晉王羲之,因喜歡這里的蘭花而邀請名士在此聚會,才寫下《蘭亭集序》。據知蘭花名品『宋梅』、『綠雲』即由紹興人所培育,而『梅蘭』出於蘭溪,至今,蘭溪、紹興仍是浙江蘭花種養植的集散地。建蘭主要產於福建,建蘭以素心為貴,而素心的故鄉就在龍岩山區。當地有這樣俗語:龍岩有三寶,採茶燈、沉缸酒、龍岩素。足以說明龍岩人對蘭花的重視和喜愛。如今,浙江、福建、湖北、四川、廣東、雲南、台灣等省地都不斷地推出蘭花新品種。大半個南方中國是蘭花的故鄉,而山東曲阜也喜歡蘭花,選蘭花為市花。正是因為曲阜有著與孔子有關的蘭文化,所以才與蘭花結下了不解之緣。
Ⅱ 儒釋道與蘭花的淵源是怎樣的
公元1805年,浙江天元餘姚等地掀起了一股種植蘭花品賞蘭花之風。先是天元道壇的道長道士,後繼天元的文人雅士,再逐漸發展到名人及商家,進而成為了一種民風。
公元1819年,為了進一步宣揚崇道敬德,一位張姓道長廣邀名人雅士,發起了「天元蘭花盆景展現會」,簡稱叫「蘭盆會」。這個「蘭盆會」每年舉行兩次,每次展期歷時7天。
第一屆「蘭盆會」在公元1819年深秋的農歷十月底舉行,展出了各類蘭花200餘盆,觀賞者近500多人。到了公元1831年,「蘭盆會」的規模近一步擴大,展會內容也從原觀蘭賞花,擴展到品蘭、詠蘭、畫蘭、贈蘭。一時間,天元名人雅士雲集,熱鬧非凡,「蘭盆會」名譽姚北。
無論是儒家思想還是道家思想,都是講的人生道理。做人要以正為師,以守貞為本,言不激行,有蘭心蘭德的人必然心性不亂,言行不偏激,就是君子,就是正人。
道家堅守的是一種真元之氣,和合之氣,即不被惡俗所感染的正直之氣。我國蒙學著作《三字經》里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古人認為,人在脫離母胎之初心性是善良的、真朴的,然而人心隨著年歲的增長,習性就開始變化,漸漸地被世俗中丑惡的東西所侵蝕,變得復雜和混沌起來,如一泓清泉被污染了。
道家的修道就是儒家講的修身,那人為什麼要修道呢?因為世界是一個大染缸,太混濁太骯臟太齷齪了,染上壞的習性就必須把它去掉,修道就是返璞歸真,還原人性的初態。
蘭花的特性使其任憑外界物性萬變,也不離性淡守貞和香清高潔的品格,成為了人們學習與修行的榜樣。因此道家認為,蘭花乃草中尤物,花中至寶,人若修到如蘭的境界,則非聖即賢矣!
我國歷史悠久,思想文化源遠流長,蘭花就是沉浸在優美文化中的一顆明珠,它完美地將我國各派傳統文化的精髓和主旨串聯在了一起。除了儒教和道教以外,蘭花對佛教也有完美的詮釋。
佛教信奉的是清靜、禪定和出世,而蘭花生於空谷幽林,環境清靜,無街市的喧鬧,「不以無人而不芳」,是一種淡泊,其特點在於「定」,也就是不為外物所染,保持禪定,與佛教中的「戒、定、慧」的「定」是同一含義。
一代高僧圓瑛法師有偈雲,「世間諸相皆常住,萬象森羅見本真」,人和萬物相同,都有各自的真實本性,要見本真就需修行,修到什麼程度呢?佛家追求的是修到「真如」境界,也就是明心見性的高度。
佛家之雲,禪者,靜也,定也,悟也;靜了,定了就得妙悟,就能生出人生的大智慧來。「貪嗔痴」是每個人身心上的蒙塵垢物,「戒定慧」乃是醫治「貪嗔痴」最好的妙方。
因此,佛徒修行的第一要務就是戒,戒什麼?戒貪念,戒嗔心,戒痴愚之性也。戒然後定之,戒了就清靜了,就定了,心態就平和了,人生的智慧就長出來了。因此,幾乎所有的佛家寺院都種植有禪蘭,其目的就是用作僧尼入定悟禪與勸教世俗眾生修行。
佛教認為,從養蘭品賞之中也能養成蘭花的遺世獨立,安於淡泊,樂於恬靜的品格,脫離世俗煩惱,獲得清靜無為的快樂。佛教中的「一花一世界,一蘭一君子」「見蘭悟禪」之說是很有道理的。
普陀山戒忍方丈曾概括地說蘭花和佛教的關系:
蘭是禪花,非有禪緣,不結蘭緣。蘭是靈物,能卜凶吉。室濁則蘭萎,屋凶則蘭枯。蘭有佛性,不論貴賤,平和同仁。
蘭花文化與我國傳統的儒釋道都有很深淵源,正是由於蘭花品質中的幾大特點與這些宗教在精神上有很大的相通之處。
Ⅲ 蘭花比喻的是什麼樣的人清楚一點,還有蓮
蓮花比喻品格高潔的人,也可以指清塵脫俗的人,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內征。
中國人歷來把容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
蓮花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一起,蓮花代表聖潔、美好。
(3)蘭花之緣擴展閱讀;
蘭花養殖的注意事項
(1)蘭花主要分布在東南、西南地區。多野生於濕潤山谷疏林下和岩邊的庇蔭之處,因此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喜陰濕,要求遮蔭度為70%~90%,忌高溫、乾燥和強光。
(2)蘭花栽培中應不斷剪去枯黃老葉和病蟲葉,以利通風。花芽出土之後,每株應留一壯花芽,其餘剪去,以免消耗過多養分,影響來年開花。花謝後,應將花薹剪除。
(3)冬季要注意防寒,地生蘭抗寒性強,洋蘭類則要求越冬溫度較高,應及早移入室內或用塑料棚防寒,以免受凍,室溫最好保持在10~15℃,室內養護應注意通風。入春氣候逐漸轉暖,呵逐步將蘭花移至庭院或陽台。
Ⅳ 蘭花的格言
1、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朱德《詠蘭》
2、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明·薛網《蘭花》
3、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唐·崔塗《幽蘭》
4、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於焉忽相見,歲宴將如何。唐·唐彥謙《蘭》
5、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唐·王勃《春庄》
6、燕泥欲墜濕凝香,楚畹經過小蝶忙。如向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明·李日華《蘭花二首》
7、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元·余同麓《詠蘭》
8、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清·鄭燮《題畫蘭》
10、破除百卉發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揚。平易堂中無個事,一枝相對吐清香。宋·劉宰《和趙季行用蘭花韻三首》之一
11、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蘭》清·鄭板橋
12、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蘭花》明·劉伯溫
13、`潛消百草芳,清芬散逐楚風揚。洛陽姚魏空增價,愧死勤裼泄香。《和趙季行用蘭花韻三首》之三宋·劉宰
14、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詠同心蘭四絕句》清·錢謙益
15、彼羨南陔子,其誰粉署郎。渥丹承露彩,紺綠泛風光。屢結騷人佩,時飄鄭國香。何須尋九畹,十步即芬芳。《蘭》宋·丁謂
16、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只恐樵人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王楚玉畫蘭》明·陳繼儒
17、遠與村橋接,深春積雨時。蘭芳人未捋,花發蝶先知。草密封閑徑,林疏露短籬。別來鋤久廢,身老恨歸遲。《幽蘭》宋·釋文兆
18、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題蘭》清·鄭燮
19、石言曾非石上生,名蘭乃是蘭之類。療痾炎帝與書功,紉佩楚臣空有意。《石蘭》宋·梅堯臣
20、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聲襲衣美。《蘭》宋·梅堯臣
(4)蘭花之緣擴展閱讀:
1、蘭花(學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2、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
3、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4、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
5、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Ⅳ 名人和蘭花的故事
魯迅家裡幾代來人都喜愛蘭花自。1933年11月14日,魯迅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講到「我的曾祖父曾經栽培過許多蘭花,還特地為此蓋了三間房子」。魯迅的祖父、父親也都養過蘭花。魯迅從小就喜愛花、蟲、魚、鳥,讀書之餘跟隨父親在天井和百草園廣植花草。他曾根據自已的經驗、訂正過《花鏡》中的某些訛誤。稍大一點,常約二弟作人、三弟建人至城內府山、塔山采蘭。每年二三月份當蘭花開放時,三兄弟常去會稽山、蘭渚山、箬山春遊、采蘭。1911年3月18日,魯迅和周建人、王鶴照去游覽會稽山下大禹陵。出發前,魯迅將事先准備好的兩只油漆馬口鐵桶和一把銅鍤要大家帶上。到了大禹陵,瀏覽了禹廟、窆石亭,就上會稽山采蘭。後來,魯迅把這次經歷,寫成《辛亥游錄》,刊在1912年2月出版的《越社叢刊》上。
Ⅵ 為什麼說只有和蘭花有緣的人才能聞到香氣
蘭花相對別的花比較名貴,不是很常見(花店除外);
還有就是它不像月季那樣經版常開花,一般一年權基本就在春季開一次,(除非養得特別好例外);
能看到蘭花開花的人本來就少,如果能聞到香氣便知道是蘭花,須得是有心人,愛蘭的人,所以當然也是有緣人。
爬山時聞到過一陣幽香,馬上有人喊蘭花!雖然還沒看到,便斷定了,可見必是一愛蘭的人,那氣味真得很香,香得迷人,順著香氣找,果然看到一株野生的蘭花。雖然隱藏在野草灌木叢下,可是香氣幾乎飄滿附近的山林。
在我看來,能聞到蘭花香的人,是幸運的。
Ⅶ 傳統意義上的中國蘭花是什麼
傳統意復義上的中國蘭花,僅指蘭科、制蘭屬(Cymbidium)植物中主要是生長在地上的那部分種類,即常見栽培的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等。通常把這部分蘭花稱為中國蘭。因為蘭屬中的地生蘭多數原產中國。唐宋以來引為栽培並與中國傳統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的也是這部分蘭花。花千姿百態,種類豐富。不同蘭花,生長習性和生態適應性也不一樣,其栽培方法也就不同。栽培蘭花的場所稱蘭圃。蘭花在我國栽培極為廣泛,但因各地氣候條件差異,栽培和管理蘭花方法的也不同。
Ⅷ 蘭花寓意人生
蘭花寓意人生
蘭花寓意人生,蘭花作為一種極美的植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成為一種很美好的綠植代表,蘭花之所以被可以被稱為四君子,說明蘭花這種植物象徵著氣節和節操。以下蘭花寓意人生
蘭花寓意人生1
蘭花,自古以來就象徵著高潔、典雅、清幽、寧靜。與梅、竹、菊並稱為「四君子」,寓意人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品德。古往今來,贊美蘭花的詩詞不在少數,其中宋朝詩人蘇軾形容其「本是王者香,托跟在空谷。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由此可見古人對蘭花是非常敬重的,此花在人們的心目中地位極高。與國色天香牡丹相比,對蘭花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多了一份純凈與莊重。蘭花沒有牡丹的國色天香,也沒有菊花的淡泊寧靜,也沒有玫瑰的妖艷瑰麗,卻獨得有志之士的賞識。而且蘭花的寓意高貴聖潔,跟其自身清冷淡雅的氣質相符合,十分美好,用來觀賞能給人精神帶來觸動,身心帶來愉悅。
千百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人們對蘭花的喜愛之情並未消減,反而愈演愈烈。蘭花也由野生居多轉變為專門的機構去培育栽植,品種也變得更加多樣,顏色更豐富,花型更美麗。除了原產於中國江南的本土蘭花之外,國內的很多養殖機構和培育蘭花的研究機構也從國外引進了許多珍稀的外國品種。
蘭花外形美好,寓意深刻,易於觀賞,但是由於很多朋友分不清蘭花的品種紛繁復雜,到底哪種蘭花有什麼樣的寓意,又或者是蘭花品種屬類下還分為很多其他的品種,對於不了解的人或者養殖新手來說,很難選擇挑選到自己心儀的蘭花來種植或者培育。
蘭花一般按照顏色分來區分,比較常見的顏色有純白色、黃綠色、淡黃色、紅色、紫色、青色和淡黃褐色。細分品種的話,春蘭、墨蘭、建蘭和蕙蘭是中國本土生長的蘭花品種,這種蘭花比較好辨認,花瓣狹長,遠看像一隻只千紙鶴。
後來又引進的像大花惠蘭這種外形更具觀賞性的蘭花則是日本和英國培育研製出來的新品種,這種蘭花花瓣看起來更圓一些,比較飽滿。人們愛蘭花不僅僅是因為它優雅的外觀,更愛它芬芳清冷的香氣,沁人心脾,幽幽傳香。
說到蘭花的美好寓意,很多人都知道蘭花象徵著高貴,聖潔和清冷,但具體有幾種含義,可能很少有人搞得清楚。下面為大家來詳細解讀蘭花的美好寓意。
寓意高雅聖潔
古人常用蘭花來比喻女子蕙質蘭心,形容該女子十分賢惠,品德姣好。除此以外,也用「君子如蘭」來形容男子的氣質沉穩,儒雅謙遜。這兩種都表現了蘭花的最高象徵意義,即對一個人的品德和性情的贊美。
「路旁草簇有蘭花,不露英姿不顯華」,以蘭花的低調,優雅來比喻人的德澤恩厚,品行賢良,這是蘭花最為常見的一種寓意,也是人們用的最多的一種象徵。
寓意友誼深厚
古人常用花卉或者植物來寄託某種情感,蘭花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寄託。經常看電視劇的人會發現,古裝劇中常用「義結金蘭」來必須兩人或者三人感情深厚,以蘭花為見證,結拜為姐妹或者兄弟,後來這個詞的寓意被泛化,用來象徵和贊揚手足情深和朋友之間深厚的感情。
用蘭花寓意友誼深厚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專屬,在外國,人們也互相贈送蘭花來表達深厚的情感,歌頌友誼。可見蘭花是見證友誼之花,是人與人之間交往和互相信任的象徵。
寓意民族氣質與愛國情懷
蘭花的高風亮節在一定程度上也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氣質。雖然牡丹被譽為國花,但是蘭花卻有花中王者的美譽。在近代史上,尤其是五四運動時期,蘭花對於知識分子來說,是一種引喻,更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對國家深沉又熱烈的愛與內斂濃烈的情懷。
民國時期出了很多大家,例如徐志摩、胡蘭成等,每個人的氣質都可以用蘭花來比擬。這些知識分子具有的高貴的情操與愛國救國的情懷,值得每個人去歌頌。所以蘭花也就有了這么一層更深的寓意,寓意中華民族的內斂雅緻,低調質朴的民族精神。也象徵著每個人借蘭花表達對國家熱愛的愛國情懷。
寓意美好的愛情
花語對於每種花來說是證明其獨特的存在,蘭花也不例外。蘭花傳達愛戀與思念情感的作用很早就存在。李世民曾用「會需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來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忠貞。蘭花的種類有很多,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和人們對新奇事物的追求,不同的蘭花都被富裕了不同的花語,以此來區別。
舉幾種比較常見的:嬌小的鈴蘭象徵著幸福總會歸來,要耐心等待;蝴蝶蘭的花語則是愛情像蝴蝶一樣,總有一天會向你飛來,勝過千萬遍我愛你;火花蘭熱情濃烈,象徵著愛情中忘不了的人;小蒼蘭則象徵著純潔的愛戀,寓意著純潔的幸福,簡單的愛戀。這些蘭花雖然品種不同,但都是美好愛情的象徵。以蘭花來表達愛慕之情,是一種很好的寓意。
況且蘭花花朵數量一般不是很多,遺世獨立般的花朵與拱形的枝條交相輝映,更加美觀,瑰麗。以上幾種蘭花的花語不盡相同,大家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需要和追求,從觀賞性、表達寓意、實用性、美化性等要求出發,選擇自己喜愛的,適合自己的品種來送給自己喜愛的人,表達自己濃烈的愛意。
寓意潔身自好的人生追求
其實蘭花和蓮花一樣,都用來必須清貴和潔身自好的人。但與蓮花的美不同,蘭花的美中多了一分崇高。蓮花是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身的美好品行。
而蘭花之所以被可以被稱為四君子,說明蘭花這種植物象徵著氣節和節操。愛蘭、養蘭、識蘭,隨著人們對蘭花的深入了解,就會越發的像蘭花擁有的氣質靠攏。將蘭花潔身自好,高雅內斂,質朴清幽的氣質作為人生在世的追求,能夠在生活中保持心的寧靜,遠離焦慮與不安,是自己的內心更加強大。
所以,蘭花寓意人生的最高追求,即心靈的平靜,這是很多人都難以做到的,所以要學習並嘗試實踐。愛蘭更如蘭,更期待有朝一日能蕙質如蘭,君子如蘭。
蘭花作為一種美好的象徵,已經超越了作為一種花卉本身所含有的價值。相信大家通過閱讀上面的相關知識,對蘭花的美好寓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蘭花作為一種極美的裝飾性植物,在家居裝飾中越來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作為逢年過節,送親朋好友的禮物來講,都是不錯的選擇,既有排面又上檔次,而且蘭花有很多種美好的寓意,接受者在收到這種禮物時,肯定是心情愉悅的。
綜上所述,蘭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成為一種很美好的綠植的代表,高尚情懷與潔身自好的象徵,希望大家都能擁有蘭花的特質,在接受生活的洗禮時,在困苦的生活中,做一個心懷美好,潔身自好,內斂質朴,優雅寧靜的人。即使渾濁的社會和復雜的關系一直都存在,也不要忘卻自己的本心。保持理性和思考,這樣才能應對生活帶給我們的各種苦難或者驚喜。像蘭花一樣過一種高雅,淡泊,寧靜的生活。
蘭花寓意人生2
蘭花蘊含了什麼人生哲理
蘭花以草木為伍,不與群芳爭艷,不畏霜雪欺凌,堅忍不拔的剛毅氣質,「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蘭花歷來被人們當作高潔、典雅的象徵,與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們稱為「四君子」。
蘭花是一種風格獨異的花卉,它的觀賞價值很高。蘭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綠、黃綠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為名貴。蘭花的香氣,清而不濁,一盆在室,芳香四溢。「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古人這首詩將蘭花的幽香表現得淋漓盡致。蘭花的花姿有的端莊雋秀,有的雍容華貴,富於變化。蘭花的葉終年鮮綠,剛柔兼備,姿態優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藝術品。「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葉勝看花」。這首詩就是用來形容蘭葉婀娜多姿之美。
(8)蘭花之緣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蘭花寓意人生3
蘭花有什麼人生追求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關於蘭花的名句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
——唐·孟郊《贈別崔純亮》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唐·李世民《芳蘭》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明·張羽《詠蘭葉》
獨愛山中蘭,幽香抱枝死!——范師孔
霜節百年期共老,國香一點為誰爭。
——元·謝宗可《並蒂蘭》
孤高可挹供詩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宋·劉克庄《蘭》。
Ⅸ 蘭花象徵怎麼養樣的人物
梅:高潔秀雅。陸游很愛花,對梅花更喜不自勝、情有獨鍾。陸游《絕句》其一: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料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其二:「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在他的現存的九千多首詩詞中,以梅為題材或涉寫到梅的,竟達四百多首,約占總數的二十分之一。倘若我們再留心讀去,便不難發現:如此眾多的詠梅之作,幾乎都產生在他五十歲再度入川之後。他不但妙手天成地活畫出梅花的色、香、形,而且化物為我地昭示了梅花的精、氣、神,賦予梅花以高尚的情懷和堅毅的品格,鑄就了它的魂靈。
蘭:堅貞不渝,品德高尚。蘭花又稱君子蘭,常言道「謙謙君子」,蘭花指像征高尚的品德,屈原《離騷》中有雲:「紉秋蘭以為佩」,意為綴起秋蘭作為自己的佩巾。運用比喻象徵的手法,以採摘佩帶蘭草喻加強自身修養。「朝搴阰之木蘭兮」,清晨我浴著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蘭,運用比喻象徵的手法,表示為君主招攬品德高尚的賢臣。若說蘭花象徵的人物,非屈原莫屬!
竹:高風亮節。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一生愛竹,他賞竹、畫竹、詠竹,與竹結下了不解之緣,甚至可以說他的成就是建立在竹上的。人們喜歡鄭板橋,在很大程度上是喜歡他的竹畫、竹詩,乃至竹一樣的品格。鄭板橋曾任山東范縣縣令、濰縣知縣。為官清濂,兩袖清風。「咬定青山不放鬆,立身原在破岩中;千磨萬劫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這詩、這竹,正是他「清為官,勤為民」的高亮志向的生動寫照。
菊:淡泊,隱逸。菊花被稱為「花之隱逸者」,菊花不以嬌艷的姿色取媚於時,而是以素雅堅貞的品性見美於人。陶淵明被戴上「隱逸之宗」的桂冠,菊和陶淵明的人格交融為一。因此,菊花有「陶菊」之雅稱,「陶菊」象徵著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曾用《飲酒》其五:「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眼前又出現了那幅畫面: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有菊相伴的陶淵明的生活,才是最真切,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