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和蘭花
❶ 這是什麼蛾
天蛾
天蛾是鱗翅目天蛾科昆蟲的統稱。鱗翅目(Lepidoptera)天蛾科(Sphingidae)昆蟲。全球分布。體粗壯。腹部紡錘狀,觸角末端成鉤狀。前翅狹長,後翅較小,翅展5∼20公分(2∼8吋)。許多種類在吸花蜜時給花(如蘭花、矮牽牛花)傳粉。
❷ 孔雀蘭中間有黃葉怎麼辦
1、葉子發黃:有些許經驗的蘭友可以得知是否澆水多了,或者植料原因導致;二是老苗退草導致,這是正常現象,可以先觀察;常見的就是以上原因,還有一些是諸如得了莖腐病和軟腐病等;所以不管是下山蘭草還是家養陽台草,對於環境氣候要求是保持濕潤,尤其是濕度,不能低於50%,加上如果長期澆水時間間隔過久,容易出現根系干縮起皺,吸收功能和提供養分功能慢慢衰退,造成供給養分出現問題,隨之而來的是葉面發黃或焦尖,最常見的春蘭 蕙蘭 ,墨蘭 建蘭由於空氣濕度過於干糙,澆水過多,盆內植料長期保持過於濕潤的狀態下,也易引起根系腐爛,從而得了軟腐病,嚴重導致惡化成莖腐病。澆水過多也會容易導致新苗黑斑。
蘭花葉子發黃
2、施肥過濃:
養蘭的蘭友都喜歡蘭草長勢葉姿優美,蘭根壯實;因此,剛入手的蘭草由於不懂養護,加上經過有多年經驗的蘭友指點,盲目施肥,次數頻繁,濃度肥料;這么盲目的結果,大多數蘭草不但葉態較差,肥效過濃易引起蘭草燒根,而且嚴重影響下代苗的培育及復壯;養蘭常說薄肥勤施,並不是理論知識,而是經過無數蘭家,蘭友,蘭戶實踐得出的結論,要施濃肥也可以,但盡量是有機肥,一般花市專賣店有售;勿盲目施肥,後果不堪設想。
3、光合作用:養蘭的蘭友都知道,國蘭不喜陽光,要蔽陰處管理,加上每個地區蘭友環境不同,有的陽台養蘭,有的露天院子養蘭,更有些經濟允許的,會建起蘭架蘭室養蘭,其實這些環境養蘭均無問題,只要做好遮陽作用即可,光照過強則引起蘭草葉尖焦尖或葉面黑斑;主要出現這種情況在於夏季高溫,冬季一般全天光照無影響。
4、病蟲危害:昨天文章說過,春季兩季是蘭草生長的旺季,也是翻盆的最佳時間,但別忘了,這也是病蟲危害的爆發時期,殺菌滅蟲工作不可間斷,如介殼蟲,則容易吸住葉甲里的蘭汁導致蘭葉乾枯,蝸牛則容易攻擊根部,導致病菌感染,飛蛾的卵孚出小蟲吸食新葉芽心,造成新芽爛掉,更有常見的病菌:莖腐病,軟腐病,黑斑,炭疽等突發病狀,在此季節,請保持每月1-2次的灌根與葉面交替殺菌滅蟲。
5、植料問題:老話常談了,由於每個地區氣候條件不同,因此選用植料要參考當地蘭友採用植料,再結合當地氣候條件,配製適合自己的植料,不要嫌棄麻煩,養蘭是注重細節,連這點都做不到,那真的不適合養蘭。我列舉下我個人在廣東地區採用的植料:植金石,珍珠岩 發酵花生殼 發酵松樹皮;大多數是硬植料,因南方氣候還算濕潤,一年四季雖處於高溫節奏,但不至於缺水分。
❸ 三角型翅膀,綠色的,飛進家居,有點像蝴蝶,又有點像飛蛾,到底是什麼昆蟲
天蛾天蛾 天蛾
hawk moth
亦稱斯芬克斯蛾(sphinx moth)或蜂鳥蛾(hummingbird moth)。 骷髏天蛾(Acherontia atropos)
鱗翅目(Lepidoptera)天蛾科(Sphingidae)昆蟲。全球分布。體粗壯。腹部紡錘狀,觸角末端成鉤狀。前翅狹長,後翅較小,翅展5∼20公分(2∼8吋)。飛行迅速,並似鷹般盤旋,故俗名鷹蛾。一些種類喙長,有的達32.5公分(13吋)。許多種類在吸花蜜時給花(如蘭花、矮牽牛花)傳粉。有的種類有遷移習性。骷髏天蛾(Acherontia atropos)常見於歐洲和非洲;喙短,胸背面有骷髏形紋,常取食蜂房的蜜;能將空氣從舌部逼出,從而發出唧唧般的大聲;幼蟲能發出獨特的爆裂般的聲音。天蛾幼蟲一般食葉,體光滑,有特徵性的尾角,故俗名角蟲。北美的煙草天蛾(Protoparce sexta)和番茄天蛾(P. quinquemaculata)為害煙草、番茄和馬鈴薯;其幼蟲綠色,長可達10公分(4吋)。天蛾絨繭蜂(Apanteles congregatus)寄生在其幼蟲體內,可利用來進行生物防治。天蛾在土室中或在地面作繭化蛹。
鱗翅目的1科。體型較大,前翅大而狹長,翅頂角尖,具翅韁和翅韁鉤,觸角粗厚,端部成鉤的蛾類。本科昆蟲通稱天蛾。世界性分布,主要在熱帶。全世界已知1000餘種,中國已知約150種。喙發達,非一般蛾類可比,飛翔力強,經常飛翔於花叢間取蜜。大多數種類夜間活動,少數日間活動。幼蟲肥大,圓柱形,光滑,體面多顆粒。第8腹節背中部有一臀角,入土後作土繭化蛹,蛹的第5節和第6節能活動,末節有臀棘。蛹喙顯著,有離體與貼體之別。成蟲能發微聲,幼蟲也能以上顎摩擦作聲。
❹ 斜紋夜蛾對西蘭花有何危害用什麼農葯可以防治斜紋夜蛾
滅蚊燈是用黑光滅蚊,可以分為電子蚊子燈、店鋪式蚊子燈、吸入空氣等三種。近幾年開發的產品通過風扇產生強大的旋風,將蚊子吸入底層集蟲網,直到乾燥,產生困住蚊子的效果。是新一代高效環保捕蚊設備。滅蚊燈具有結構簡單、售價低廉、美觀大方、體積小、省電等特點。使用時不需要使用化學驅蚊物質,所以是比較環保的驅蚊方式。夜蛾類害蟲主要有甘草、刺狀夜蛾、木訥的夜蛾、黃孤獨蛾等。預防治療:鈍性夜蛾和黃孤蛾的防治可以用黑光燈捕捉。
雙管齊下才能更好地預防夜蛾。最近,草地上發生了大面積的巡訪夜蛾,因此特別注意預防治療。推薦葯劑:10%甲非忠韋懸浮劑2.2%甲非柳滴油或2%甲鼻炎微乳劑5%蟎蟲懸浮劑。如果傳統蘇丹田的發育中已經有被粘蟲侵蝕的草地,就要盡快噴灑肥料和澆水。如果發現草地上有禿頭的地方,就必須及時處理,並在再次成為禿頭的地方種植。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雜草生長,為粘蟲提供生長環境。捕捉粘蟲,不為已經產生粘蟲的農作物葉而苦惱,我們可以利用蟲子,利用有光特性的特殊,在一定范圍內設置大型燈具,吸引粘蟲,殺滅葯劑。
❺ 身體像蘭花捕食害蟲的動物是什麼
身體像抄蘭花捕食害蟲的動物襲是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學名:Hymenopus coronatus):是昆蟲綱、花螳科的動物。有著較為極端的性二態,成年雌性大約6-7厘米長,而雄性只有大約2.5厘米。和雌性比起來,雄性極為矮小,雄性和雌性也有不同的外觀,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都會生長著各種的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蘭花螳螂是螳螂目中最漂亮的物種。
產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可以在蘭花中擬態而不會被獵物察覺,是晝行性的昆蟲,具有高度的掠食本能。會捕食昆蟲,如蒼蠅、蜘蛛、蜜蜂、蝴蝶、飛蛾等。分布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印度尼西亞。
❻ 高中生物 蘭花和專門為之傳粉的蛾
這是因為蘭花的欺騙性傳粉,其唇瓣模仿了某類昆蟲雌蟲的形態(或產卵場所的形態,亦版或是有食權物的形態),這類昆蟲為了與雌蟲交配(產卵或覓食),來到了這種蘭花上,在被發現被欺騙時,蘭花的花粉塊已經粘在了昆蟲的背上。這樣,在這只昆蟲下次被欺騙的時候,就達到了傳粉,而由於不同的蘭花,其花瓣特化的方式是有區別的,這樣就能吸引到固定的昆蟲種類訪問其花,這樣的話,即使這種蘭花沒有香味,也可以達到傳粉,並且在某個地區,為其傳粉的某種昆蟲的數量多,這就增加了其花朵的訪問概率,這就比隨機的昆蟲訪問效率要高。所以這就是蘭花的傳粉較為高級的原因。
參見文獻: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wdyx201203005.aspx
或上GOOGLE搜索Deceptive pollination相關的東西來看,就知道了。
❼ 請問只吃特定一種花粉的飛蛾叫什麼
馬達加斯加飛蛾。
達爾文在研究蘭花授粉作用時 發現了一種奇妙的馬達加斯加蘭花 它長著細長的花矩 長約30厘米 像一條長鞭 達爾文注意到 花矩下部4厘米的地方貯藏著花蜜 可為傳粉的昆蟲提供食物 意思是說 唯一能給這一種蘭花傳粉的昆蟲 一定長著同樣細長的口器 像吸管 長度不短於25厘米啊 反過來 能吃到這種蘭花花蜜的,也具備這個條件。
然而,世間有這樣一種昆蟲嗎?答案是肯定的
達爾文提出這個觀點時,遭到了許多昆蟲學家的嘲笑,但大約50年以後,科研人員果然在島上發現了這樣的蛾類動物。
如果沒有這種蛾,馬達加斯加蘭花就無法完成傳粉,如果蛾沒有這么長的口器,也無法吃到它的花蜜。冥冥之中,他們彷彿是為對方存在。不過,這在自然界中不是偶然發生的,生物學上稱之為「共同進化」,是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協同進化而成的。
❽ 午夜蘭花的劇情簡介
一次決戰中,蘇蓉蓉為楚留香而死,香帥哀傷內疚,從此消失江湖,因此,江湖上盛傳楚留香已經死了。
神秘的蘭花先生,為了證實香帥之生死,以便實現可怕的陰謀,於是布下了飛蛾行動……死亡的陰影籠罩著空鎮街道,南宮世家與鐵老大這幫殘暴的江湖梟雄,展開驚心動魄的血戰,南宮陷於生死危急之際,楚留香出現,凌空翩然而至,以彈指神功為南宮解危,不料,反遭猝殺,香帥感嘆而問其原委,南宮羞愧無語,同時,南宮與鐵老大的頭,被來去無蹤的割頭小鬼所割走,留下撲朔迷離的茌解之謎!
青山綠水間,楚留香與胡鐵花偶見祭河神行列,貌若天仙的蘇蘇,凄楚地坐在轎中,無辜的將在祭禮中被殘酷犧牲,楚留香不忍,以絕世輕功救走蘇蘇,蘇蘇哀怨地說出身不由己的委屈,結果,她立即遭到家破人亡的慘局。香帥予以無限的同情和關懷,收留了孤苦無助的蘇蘇。
波斯公主狼格絲,以迷魂帕擄走胡鐵花、紅袖與甜兒,欲趁機誘殺楚留香,楚留香以機智制服狼格絲之後,決心夜探南宮之家,追尋有關蘭花先生之線索。不料,在南宮世家卻遭詭異絲士的猝殺,如幽魂的絲士以不可思議的獨門奇招,凌厲逼殺,楚留香為了護衛蘇蘇而受傷,二人在無比驚險中脫身而去,共患難與療傷中,楚留香和蘇蘇有了優柔美麗的溫馨之情。迷魂懾魄的午夜,蘭花先生殺害了香帥所相識的美女,又對狼格絲下了毒手,胡鐵花斷定此人是冷傲孤僻的冷無情,但楚留香卻很巧妙的揭穿了蘭花先生的真面目……
❾ 這是什麼昆蟲
【蘭花螳螂】(學名:Hymenopus coronatus):有著較為極端的性二態,成年雌性大約6-7厘米長,而雄性只有大約2.5厘米。和雌性比起來,雄性極為矮小,雄性和雌性也有不同的外觀,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
產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都會生長著各種的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蘭花螳螂應該算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搶眼的一種了。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可以在蘭花中擬態而不會被獵物察覺,最適合螳螂守株待兔的掠食方式,也算是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
野生蘭花螳螂生活在在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是晝行性的昆蟲,具有高度的掠食本能,即使是同類,也一樣互相捕食。幼體也會自相殘殺。初生幼體呈現特殊的紅黑二色組合;在第一次蛻皮之後才會轉變為白色和粉紅色相間的蘭花體色;到成蟲之後,粉紅色會消失而出現棕色的色斑,體色也會由乳白色轉變為淺黃色。
伴隨著雌性蘭花螳螂逐漸變大,它們將能捕獲更多類型的昆蟲獵物。螳螂進化的第一階段是形成深綠色體色,從而使它們很難被掠食者發現。下一階段將出現在雌性蘭花螳螂,它們體色趨向於黃色、白色和粉色。這意味著雌性蘭花螳螂體形較大,體色更鮮艷,通過模擬花卉更能有效地吸引昆蟲。相比之下,雄性蘭花螳螂體形較小,很容易偽裝隱蔽起來,從而使它們可以避開掠食者的攻擊,更好地尋找交配對象,伏擊獵物。
蘭花螳螂從出生就具有掠食本能,只要是活的昆蟲,如蒼蠅、蜘蛛、蜜蜂、蝴蝶、飛蛾等它們都會捕食。因為蘭花螳螂主要是在蘭花上等待獵物上門,所以它們捕食的對象多半也是圍繞花朵生活的小型節肢動物、爬蟲類或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