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與荷花為伴

與荷花為伴

發布時間: 2022-09-17 14:04:29

❶ 荷葉伴著荷花

1 荷葉
2 陪 密 浸
3 愛護 保衛
4 沒看到劃線
5 烈日當空,荷葉撐起翠傘,用自己的光合作用,讓荷花長得更富有生氣。風雨襲來,荷葉們緊(蜜 密)團結,連成一片,忘我地保護著那些幼小的花蕾。
6 我愛荷葉,愛它的朴實淳厚,更愛它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❷ 在家裡掛哪些畫比較好看

家居的裝飾能反映出主人的品味與格調、近幾年字畫慢慢進入了千家萬戶、很多人會選擇用字畫來裝飾一下自己的家、為居室增添高雅趣味、增添藝術氣息、調節風水。字畫都有著美好的寓意、花鳥畫也一樣。

家裡掛什麼字畫 吉祥如意花鳥畫營造溫馨家居

工筆重彩傳人王一容國畫荷花圖《荷花四條屏》

四幅作品筆法工整、細膩,荷葉色彩變化豐富、葉筋勾勒細致、清晰自然、形態惟妙惟肖。荷莖用筆圓潤,飽滿有彈性;採用墨色輕輕點莖,使荷莖顯得更富有形態。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歷來為古往今來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作品中使用「四君子」中的竹葉、蘭花草與荷花為伴,彰顯荷花的清高氣節。

❸ 關於蓮花的詩句歇後語俗語有哪些

1. 關於蓮花用途及歇後語詩句
關於蓮花用途及歇後語詩句 1. 關於蓮的歷史,用途,歇後語,詩文,與佛教的關系,告訴我點,多多
蓮花,又稱荷花。

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一起。

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

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

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一片蓮葉,她的臉兒象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一樣的蓮花。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

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貞潔,傲霜鬥雪;蘭花幽香,清麗典雅;竹高有節,青翠碧綠;菊花孤傲,千姿百態,而我佛祖卻獨自鍾情於蓮花。這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

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注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

如佛經上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而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楞嚴經》雲:「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

《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台之上」。

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

同時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說,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所以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凈土的聖人化身。

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證得正覺,得大自在。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

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佛教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恆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

有志者應該努力修行,凈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凈無礙的境界。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徵佛教的這種理想。

況且,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蓮貴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艷且鮮;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更喜蓮子,苦心如佛;諄諄教人,往生凈土。

唐朝詩人李商隱贊譽荷花曾寫下著名的詩句: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說法:三界的眾生,以淫慾而托生;凈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凈的法身,庄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

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畫畫有蓮花。中國敦煌、雲崗、龍門石窟,都有很多以蓮花為內容的藝術構想。

象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雕有蓮花裝飾圖案以及蓮花洞窟頂上的蓮花獨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廟里,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注目凝思。

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卧蓮觀音,卧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捻蓮花;一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威德觀音,坐於岩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凈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凈庄嚴。

可見,蓮是佛國凈土的象徵。 不僅如此,蓮還與佛教醫學有著密切關系。

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食用又可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帶露(下轉86頁)(上接50頁)的蓮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駐顏益色。

蓮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確能潤澤膚色。初放鮮嫩的蓮花用開水泡飲,其汁翠綠清香,有清暑解熱和生津開胃之功效。

蓮的地下根莖稱為蓮藕。相傳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結核,目犍連來探望他,並得知舍利弗喜歡吃蓮藕,就帶些新鮮蓮藕讓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蓮藕後果然病癒。

後來,佛祖弟子經常用蓮藕作為葯用來治病,並發現了蓮藕的許多葯用價值。 當今,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

佛教的蓮花象徵完全一派東方文化的風尚,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無量佛如蓮,無邊佛如蓮,人生亦應如蓮,安祥則步步生蓮。

因此,蓮花所蘊含清凈的功德與清涼的智。
2. 關於蓮花的歇後語,諺語,名言佳句,成語,象徵說一下
1、歇後語

荷花燈點蠟——心裡明

荷花池裡養魚——一舉兩得

荷包里裝針——鋒芒畢露

花葉包鱔魚——溜之大吉

蓮梗打人——思(絲)盡情斷

蓮蓬結籽——心連心

蓮生水中——不扶自直

2、諺語俗語

蓮花開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貧寒家。

3、名言佳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出淤泥而不染,濁青蓮而不妖

采蓮南塘秋

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

蓮子清如許

船動湖光灧灧秋,

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

遙被人知半日羞。

一念心清靜,

蓮花處處開。

一花一凈土,

一土一如來。

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

相逢畏相失,並著采蓮舟。

4、舌燦蓮花 藕斷絲連 出淤泥而不染 步步蓮花

出水芙蓉 菊老荷枯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系,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

佛教有「花開見佛性」之說,這里的花即指蓮花,也就是蓮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蓮的心境,就出現了佛性。
3. 有關蓮花的詩句,成語,俗語,歇後語
成語:

步步蓮花、柳腰蓮臉、三寸金蓮、口吐蓮花

歇後語:

蓮蓬結籽——心連心; 蓮生水中——不扶自直 ; 荷花燈點蠟———心裡明;

荷花池裡養魚———一舉兩得; 荷包里裝針———鋒芒畢露; 荷葉包鱔魚———溜之大吉

詩句: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唐·王維《山居即事》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

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清·陳璨

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唐·駱賓王《晚泊》

嫩竹猶含粉,初荷未聚塵。南朝陳·徐陵《侍宴》
4. 關於蓮的成語,詩句,歇後語,名言
詩句:

《憶蓮》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訪蓮》友人致電來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種蓮》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賞蓮》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贊蓮》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歇後語:成熟的蓮子——心裡苦;池塘里的蓮藕——嫩的好;荷花池裡的並蒂蓮——不分上下;上下不分;蓮梗結籽——心連心;蓮花並蒂開——恰好一對;高山上的雪蓮——不可多得

成語:舌燦蓮花——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蓮花般地美妙。

藕斷絲連——喻表面上斷了關系,實際上仍有牽連。多指男女之間情意未斷。

三寸金蓮——原來古代稱婦女纏足的用語,現在則用來形容人的腳很小。

步步蓮花——原形容女子步態輕盈。後常比喻漸入佳境。

出淤泥而不染——形容從惡劣的環境中出身,或處在不良的環境中,卻沒有受到壞的影響。

名言:

《青陽渡》(晉·樂府):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蓮花〉(溫庭筠):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夏日懷友〉(徐璣):流水階除靜,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遠憶荷花浦,誰吟杜若洲?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游。
5. 蓮的古詩、名稱、成語、歇後語、名言、故事、用途
蓮花、荷花,古稱芙蓉、菡萏、芙蕖 古詩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荷花》清·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愛蓮說》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荷詩》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蓮 《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采蓮曲》隋·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采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折荷有贈》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荷花》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錢氏池上芙蓉》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蘇幕遮》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

鳥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蓮塘》明·黃瓊 蒼茫漠漠董家潭,綠樹陰陰向水灣。十里錦香看不斷,西風明月棹歌還。

《采蓮曲》李亞如 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三五小船撐將去, 歌聲嘹亮賦采蓮。

《芙蓉》清·鄭板橋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薴蘿村。

《藕鄉隨思》現代·暇文 曉別安宜古鎮頭,藕鄉水泗盪輕舟;岸柳染綠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異鄉落泊傷窮亂,故里重歸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來游。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無題·其二》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懷友》徐璣 流水階除靜,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遠憶荷花浦,誰吟杜若洲?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蘊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南鄉子》李珣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游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兢折團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

《思帝鄉》孫光憲 如何? 遺情情更多!永日水精簾下斂羞蛾。六幅羅裙地,微行曳碧波。

看盡滿地疏 趙新建《清塘荷韻》 雨打團荷。 《憶餘杭》潘閬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清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採桑子》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臨江仙》歐陽修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
6. 寫蓮的詩句、歇後語、俗語各一個
<;憶蓮>>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訪蓮>>

友人致電來,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種蓮>>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陳世美不認秦香蓮——喜新厭舊

成熟的蓮子——心裡苦

池塘里的蓮藕——嫩的好

大雁吃蓮稈——直脖啦

高山上的雪蓮——不可多得

荷花池裡的並蒂蓮——不分上下;上下不分

虎坐蓮台——冒充善人

黃豆芽炒蓮藕——盡鑽空子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 ★唐·岑參

人才出於貧寒家庭,蓮花開在死水池中。 ★蒙古
7. 關於蓮的詩句,諺語,歇後語各3句,最好多寫一點啊
《愛蓮說》 (宋)周敦頤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 友人致電來,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游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一脈幽香把君難 >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 池塘一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里一潭碧。 >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盪 暫謝鉛華養生機 一朝春雨碧滿塘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采蓮~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采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荷花~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晚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錢氏池上芙蓉~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

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蘇幕遮~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蓮塘~明·黃瓊 蒼茫漠漠董家潭,綠樹陰陰向水灣。

十里錦香看不斷,西風明月棹歌還。 ◇采蓮曲~李亞如 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

三五小船撐將去, 歌聲嘹亮賦采蓮。 ◇芙蓉~清·鄭板橋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

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薴蘿村。 ◇藕鄉隨思~現代·暇文 曉別安宜古鎮頭,藕鄉水泗盪輕舟;岸柳染綠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異鄉落泊傷窮亂,故里重歸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來游。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無題·其二】~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懷友~徐璣 流水階除靜,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

遠憶荷花浦,誰吟杜若洲?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蘊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

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南鄉子】·李珣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

游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兢折團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 ◇【思帝鄉】·孫光憲 如何? 遺情情更多!永日水精簾下斂羞蛾。

六幅羅裙地,微行曳碧波。看盡滿地疏雨打團荷。

◇【憶餘杭】·潘閬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清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

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採桑子】·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臨江仙】·。
8. 蓮的古詩,名稱,成語,歇後語,名言,故事,用途
語:

情自禁、雄偉壯觀、氣勢磅礴、蜿蜒盤旋;

詩句:

欲西湖比西,淡妝濃抹總相宜;

凌絕頂,覽眾山;

《憶蓮》江南風景秀 憶碧蓮 娥娜似仙 清風送香遠

《訪蓮》友致電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種蓮》清塘引水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花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

《賞蓮》炎夏雨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贊蓮》陸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

歇語:

鳥入籠--翅難飛

錦添花--加

卒河--勇往直前(難/頂車)

紙虎---戳穿

尚念經----口

鳥入籠--翅難飛

錦添花--加

卒河--勇往直前

紙虎---戳穿

尚念經----口

鳥入籠--翅難飛

錦添花--加

卒河--勇往直前(難/頂車)

紙虎---戳穿

尚念經----口

鳥入籠--翅難飛

錦添花--加

卒河--勇往直前(難/頂車)

名言:

切節省歸根底都歸結間節省

——馬克思

利用間極其高級規律

——恩格斯

合理安排間等於節約間

——培根

今所做事勿候明自所做事勿候

——歌德

今應做事沒做明再早耽誤

——裴斯泰洛齊

浪費間樁罪

——盧梭
9. 誰知道關於蓮花的成語和歇後語
1、歇後語

荷花燈點蠟——心裡明

荷花池裡養魚——一舉兩得

荷包里裝針——鋒芒畢露

花葉包鱔魚——溜之大吉

蓮梗打人——思(絲)盡情斷

蓮蓬結籽——心連心

蓮生水中——不扶自直

2、諺語俗語

蓮花開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貧寒家。

3、名言佳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出淤泥而不染,濁青蓮而不妖

采蓮南塘秋

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

蓮子清如許

船動湖光灧灧秋,

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

遙被人知半日羞。

一念心清靜,

蓮花處處開。

一花一凈土,

一土一如來。

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

相逢畏相失,並著采蓮舟。

4、舌燦蓮花 藕斷絲連 出淤泥而不染 步步蓮花

出水芙蓉 菊老荷枯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系,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

佛教有「花開見佛性」之說,這里的花即指蓮花,也就是蓮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蓮的心境,就出現了佛性。

❹ 人以荷花相伴詞語

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❺ 荷花與小夥伴約會怎麼寫作文

暑假裡的一天下午,我和幾個同學到金州向應公園賞荷花。進了公園正門,荷花的清香就撲鼻而來,往裡沒走幾步,碧綠的荷葉和粉紅的荷花就映入我的眼簾。我趕忙向荷花池奔去。此時,我的心情很是興奮。橢圓的荷葉,顏色各異,大小不同,葉子挨挨擠擠的,微風中,它們好像在和遊人們親切地點頭,葉子上的水珠也隨著微風搖著。綻開的荷花是粉紅色的,它們是那麼嬌嫩,那麼可愛,那麼美麗,像一盞盞寶蓮燈,隱藏在「綠毯中」。未開的荷花含苞欲放,挺拔向上,就像我們美好的童年。
古人曰:荷花出自淤泥而不染。我愛荷花的美麗,更敬佩荷花的根——藕。它雖總是埋在淤泥里,卻能抵抗細菌和害蟲的侵蝕,默默無聞的把營養供給荷花.荷葉和蓮子,使它們茁壯成長,而從不炫耀自己。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顯現出它的心靈是多麼崇高啊!這使我聯想到關向應等革命先烈們,為了建立新中國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❻ 關於佛和蓮的詩句

1. 關於「佛與蓮花」詩句有哪些

1、《淥水曲》

唐代: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釋義: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發著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荷花姿態嬌媚好像有話要對我說,卻愁壞了我這個搖船人。

2、《青陽渡》

魏晉:佚名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釋義:青青的荷葉蓋住了盈盈綠水,芙蓉穿上了紅衣服。水下有連成線的藕,上面有大頭蓮子。

3、《曲池荷》

唐代: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釋義:輕幽的芳香朗繞在彎曲的池岸,圓實的花葉覆蓋著美麗的水池。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使你來不及飽賞荷花就調落了。

4、《采蓮曲》

唐代: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釋義:菱葉在水面飄盪,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 ,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5、《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釋義: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2. 關於「佛與蓮花」詩句有哪些

1、《淥水曲》 唐代: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釋義: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發著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

荷花姿態嬌媚好像有話要對我說,卻愁壞了我這個搖船人。 2、《青陽渡》 魏晉:佚名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釋義:青青的荷葉蓋住了盈盈綠水,芙蓉穿上了紅衣服。

水下有連成線的藕,上面有大頭蓮子。 3、《曲池荷》 唐代: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釋義:輕幽的芳香朗繞在彎曲的池岸,圓實的花葉覆蓋著美麗的水池。

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使你來不及飽賞荷花就調落了。 4、《采蓮曲》 唐代: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釋義:菱葉在水面飄盪,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

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 ,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5、《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釋義: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3. 與佛蓮有關的詩詞

蓮花池,養大了我的夢想

我的夢想變成金魚在池裡遊玩了多年,

我把生命的卵產在水草上,

因此,我做了一回母親。

黃昏從池邊爬過,

一晃十年,鱗片積累成漂亮的皺紋。

一條魚,老了。

六月的蓮花為我提供了今生與來世的境界,

與蓮花作伴,我的臉頰沾滿慈悲,

把苦難托出水面,蓮花是我的菩薩。

六月,蓮花坐在生日上,

詩歌被浮萍托起出淤泥而不染,

我是一條清貧的魚只能把詩歌當成貢品,

游在水裡聽蓮花在耳邊念詩,

浪漫之下,我把眼淚塞進了淤泥。

多少個六月,蓮花池的水養育了詩歌,

詩歌長大了,而我真的老了。

我的歲月被池水洗刷得不再是歲月了,

蓮花池,像外婆那樣安撫著我受傷的脊背,

蓮花池,我經常懷念的地方,

我要走了,

我的夢想要上岸了,

我要為的後代回到生活的浴缸里,

我要把純潔帶上把淤泥帶上,

我還要帶上蓮花池的寬容

4. 蓮花帶著禪意的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土一如來。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心是蓮花開。

3、善良,是心間綻放的花,它遠離喧囂的岸,收斂著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佇立成一莖明澈的純真,搖曳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舒展著娉婷的笑靨,彷彿一首雲淡風輕的小詩,又如一曲藍天碧水的梵音。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蓮,任由紅塵萬丈,我自纖塵不染,諸邪不侵,只靜看清水一脈脈地劃過如煙歲月。

4、蓮,在雨色朦朦時節,讓那圓圓滿滿的葉,沾滿晶瑩的雨珠,如珍珠般,映射出蓮清淡干凈的容顏,在月色銀輝如水的夜色間,悄然打動世人的眼。在歲月的遞增間,越發喜愛那一池碧波里剔透干凈的玉顏,在蓮的神韻間,發覺生活的簡單和滿足。就讓繁瑣淡去,讓歲月靜好,一世安然。「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佛曰:淡定即從容,世間風月,不忘初心,賞花的心情,總能心靜即安。

1、我不願在歲月的門楣間,感嘆人生的苦澀,讓絲絲怨意蔓延開來。蓮,在瞬間的完美中,定格一世的安寧。在盛開的季節里,讓人忘卻凋零的悲切。就在這繁華喧鬧的夏日裡,蓮輕浮在圓潤的葉間,聽濤濤水流的輕吟。彷彿一世靜好的期盼,在微風拂面的月色間,在心底盪漾開來。

2、誰說,讀懂過蓮的傲骨?在一波盪漾間,發現那孤獨傲然的心靈。從一片蓮葉間,挺立出一朵青里泛白的花苞,在一抹溫柔里,孕育出滿滿的深情。蓮如人的心情,也寂寞,也淡薄,也黯然。卻在時光流轉間,甘願化為佛前的寶座,在孤獨中,聽盡一片梵音佛語。

3、在蓮瞬間的娟秀間,讀懂歲月匆匆的碾轉、聚與散。讓如煙的往事,在輪回間,沉澱,在蓮的一朵禪意間,浮生花開,月靜日長,最終,歲月沉香。

5. 橋. 蓮花,佛 的詩句

描寫蓮花的古詩詞

1、《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2、《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唐·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3、《東林寺白蓮》

唐·白居易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4、《荷花》

清·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5、《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煙氣籠青閣,流文盪畫橋。——《春日侍宴幸芙蓉園應制》李嶠

2、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朱自清——《威尼斯的橋》

3、星橋他日創,仙榜此時開。——《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宗楚客

4、虹橋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宮人重暮妝。——《雜曲歌辭·天長地久詞》盧綸

5、橋北雨余春水生,橋南日落暮山橫。問君對酒胡不樂?聽取菱歌煙外聲。——《過杜浦橋二首:其二》陸游

6、北去橫橋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後輓歌》朱子奢

7、三兩漁庄老樹邊,漁娃補網橛船頭。板橋茅屋湖南埭、帶雨拕花更可憐。——《鑒湖柳枝詞十二首》

8、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游俠篇》陳子良

9、回首渭橋東,遙憐春色同。青絲嬌落日,緗綺弄春風。——《採桑》劉希夷

10、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題情盡橋》雍陶

6. 寫蓮的詩句至少10個,有關蓮與名人的事跡,蓮與佛教的淵源

雨後荷花承恩露,

滿城春色映朝陽。

大明湖上風光好,

泰岳峰高聖澤長。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散文

荷花

從來,我把你等同於

不屈污泥的傲者

面對三月,你開始

在料峭的風中搖曳

去冬珍藏的那份渴望

??

你不會容忍四月

塵封你的夢想

任憑歲月流逝

獨獨寄託一湖孤寂

??

所以,你的體香開始

自湖水深處散發

融入空氣

有多少古今滄桑的憂郁

在這浩渺的湖面盪開漣漪

荷花,你這樣把自己靜靜放逐在

南方的七月

在風中雨中水中

默默奉獻美絕的溫柔

??

你的姿麗多少次出現在

墨香濃郁的宣紙上

嬌嫩滴翠

卻依舊在研放的日子裡

安靜一種高貴

在我的心底溢出

暗香

荷花,我遙望向煙雲中你的嫻靜

祈求我們之間可以

暗香浮動,甚至於一簾微雨中

我寧願淋濕所有的知覺

傾聽你滴翠的聲音

??

然而,是什麼令我久久徘徊

悱惻在浩渺煙波中

??

是因為無法為你撐開一把

雨傘的愧疚嗎?

??

提問者是初2的吧.我也是.上周剛寫完這個作業.呵呵.

有問題互相請教吧.我QQ號:420945143

7. 蓮花與佛教寓意在唐宋詩詞

蓮花,又稱荷花。

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一起。

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

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

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一片蓮葉,她的臉兒象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一樣的蓮花。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

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貞潔,傲霜鬥雪;蘭花幽香,清麗典雅;竹高有節,青翠碧綠;菊花孤傲,千姿百態,而我佛祖卻獨自鍾情於蓮花。這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

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注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

如佛經上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而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楞嚴經》雲:「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

《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台之上」。

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

同時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說,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所以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凈土的聖人化身。

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證得正覺,得大自在。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

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佛教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恆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

有志者應該努力修行,凈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凈無礙的境界。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徵佛教的這種理想。

況且,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蓮貴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艷且鮮;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更喜蓮子,苦心如佛;諄諄教人,往生凈土。

唐朝詩人李商隱贊譽荷花曾寫下著名的詩句: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說法:三界的眾生,以淫慾而托生;凈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凈的法身,庄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

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畫畫有蓮花。中國敦煌、雲崗、龍門石窟,都有很多以蓮花為內容的藝術構想。

象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雕有蓮花裝飾圖案以及蓮花洞窟頂上的蓮花獨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廟里,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注目凝思。

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卧蓮觀音,卧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捻蓮花;一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威德觀音,坐於岩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凈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凈庄嚴。

可見,蓮是佛國凈土的象徵。 不僅如此,蓮還與佛教醫學有著密切關系。

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食用又可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帶露(下轉86頁)(上接50頁)的蓮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駐顏益色。

蓮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確能潤澤膚色。初放鮮嫩的蓮花用開水泡飲,其汁翠綠清香,有清暑解熱和生津開胃之功效。

蓮的地下根莖稱為蓮藕。相傳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結核,目犍連來探望他,並得知舍利弗喜歡吃蓮藕,就帶些新鮮蓮藕讓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蓮藕後果然病癒。

後來,佛祖弟子經常用蓮藕作為葯用來治病,並發現了蓮藕的許多葯用價值。 當今,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

佛教的蓮花象徵完全一派東方文化的風尚,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無量佛如蓮,無邊佛如蓮,人生亦應如蓮,安祥則步步生蓮。

因此,蓮花所蘊含清凈的功德與清涼的智慧。

❼ 映日荷花別樣紅——詠荷花古詩詞賞析(中)

映日荷花別樣紅

——詠荷花古詩詞賞析(中)

王傳學

       到了宋代,詠荷詩詞精彩紛呈。相較於唐代詠荷詩多有寄託,宋人更側重於對荷花優美風姿的描繪。

大詩人蘇軾的「荷背風翻白,蓮腮雨退紅」(《宿餘杭法喜寺寺後綠野亭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學士》),對荷花的描繪極為細膩形象,令人回味無窮。

蘇軾還有一首小詩《蓮》,寫出了泛舟西湖品嘗蓮子的高興心情:

城中擔上賣蓮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

這首詩的意思是:城中有人挑著擔子在賣蓮房,比不上我們去西湖泛舟郊遊玩賞。在蓮叢中隨即攀折荷花,剝出蓮蓬內的蓮子,那蓮子有著露水的風味,月色的清香。 這首小詩,表達了詩人對蓮子的喜愛之情,反映了詩人不以官場失意為意的恬淡閑適的心情。語言質朴自然,比喻新穎生動。「露為風味月為香」,「露」是什麼「風味」?「月」是什麼「香」?誰也不知道。但「露」在視覺上是晶瑩濕潤的,給人的感覺是清涼的;而「月」在視覺上是皎潔的,或者是淡雅朦朧的。用視覺形象來形容味覺和嗅覺形象,這在修辭上叫「通感」。用「露」和「月」來形容蓮子的風味和香氣,似乎不合情理,但這種形容卻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和無窮的回味。

再看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荷花》詩:

亭亭風露擁川坻,天放妖嬈豈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應將爾當西施。

詩人對荷花喜愛到了極點,贊美荷花的「妖嬈」是上天賦予的,把她比做人間最美的女子西施。

宋代詩人張文潛的《蓮花》,以葉襯花,形象優美:

平池碧玉秋波瑩,綠雲擁扇青搖柄。

水宮仙子斗紅妝,輕步凌波踏明鏡。

詩的前兩句寫荷葉如綠雲搖扇,碧波盪漾;後兩句寫蓮花如水宮仙子,輕步踏波,爭紅斗艷。新奇的比喻,生動地描繪了荷葉荷花的美好形象。

宋代詩人杜衍的《雨中荷花》寫雨中的荷花如水邊佳人:

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濕。

一陣風來碧浪翻,真珠零落難收拾。

荷花 如佳人在如翠蓋的荷葉陪伴下臨水而立,花容在雨中紅粉不勻香汗濕潤。一陣風吹了荷葉翻轉,葉上的水珠滴落下來難於收拾。詩人用擬人手法,寫出了雨中荷花的嬌羞之態。

再看宋代詩人楊公遠的《月下看白蓮》:

十里荷花帶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只應舞徹霓裳曲,宮女三千下廣寒。

十里白蓮,花月一色,月下的白蓮,如月宮里的三千宮女,跳著霓裳羽衣舞,真是美不勝收!

南宋詩人陸游的《夢行荷花萬頃中》詩雲:

無風無際路茫茫,老作月王風露郎。

只把千樽為月俸,為嫌銅臭雜花香。

這首詩是詩人臨終詩作之一,詩人幻想著自己在天上當了管理荷花的月王和風露郎官,以荷為伴,終老一生,表露了他對污濁的仕途利祿的厭惡,表現了詩人的高潔情操。

南宋詩人董嗣杲的《荷花》,輕柔潔凈:

天機雪錦織鮫綃,艷朵亭亭倚畫橋。

無垢自全君子潔,有姿誰想六郎嬌。

翠房分菂蓮須褪,玉藕抽絲暑葉搖。

花里不妨呼凈友,采香須棹月明橈。

詩人筆下的荷花,是天機雪錦織成的,輕柔曼妙,亭亭玉立,並且具有君子的高潔品質,著實令人欽佩。

南宋詩人楊萬里描繪荷花最為有名,其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用極富想像力的語言,令讀者在對鋪天蓋地的蓮葉和紅彤彤的荷花的憧憬中,領略到六月西湖獨特的風景: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詩人駐足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朴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然後,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翠綠的蓮葉,涌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於無窮的碧綠之中;而嬌美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艷麗。這種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給讀者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楊萬里的另一首詩《小池》,寫初長的小荷極有生氣: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小巧、精緻,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捨不得多流一點兒。於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乾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三、四句把焦點縮小,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隻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春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詩人觸物起興,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把大自然中的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一體,活潑自然,流轉圓活,風趣詼諧,通俗明快。且將此詩寫的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楊萬里還有一首《蓮花》詩,交錯描寫紅白荷花:

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船香。

恰如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

此詩著眼於局部,進行近距離觀賞。紅蓮白蓮擠身一處,競艷爭芳,荷風送爽,荷香撲鼻,荷之半濃半淡的佳麗形象楚楚動人。三、四句將紅白蓮花比作漢皇宮中的無數美女,她們有的濃妝重彩,有的淡妝清麗。詩人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描繪出了蓮花婀娜的身段、窈窕的儀容與妝飾。

南宋詩人范成大《立秋後二日泛舟越來溪》,由遠及近描寫荷花:

西風初入小溪帆,旋織波紋縐淺藍。

行到鬧紅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

詩中寫西風從小溪吹到湖面,再吹到荷塘,使紅白蓮花隨風搖擺,似醉酒的美女。傳神地寫出了荷花艷麗的外表與嬌憨之態。

元代詩人完顏疇在《池蓮》中,則由近到遠地描繪荷花姿容:

輕輕資質淡娟娟,點綴園池亦可憐。

數點飛來荷葉雨,暮看分得小江天。

「輕輕資質淡娟娟」,寫出了荷花的輕淡秀麗,惹人憐惜。接著寫雨打荷葉,江天迷濛,荷花也顯得小巧,別有一番情趣。

再看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荷清》:

魚戲葉田田,鳧飛唱采蓮。

白裁肪玉瓣,紅翦彩霞箋。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美人憐並蒂,常綉枕函邊。

寫的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如踏著碧波邁著輕步的美少女。

清代畫家石濤的《荷花》,寫出了荷花的嬌艷: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的意思是:五寸的荷葉托著嬌艷的荷花,荷葉密密的貼在水面,但這並不妨礙彩舟的盪漾。直到四五月間夏風微掠,這些荷葉荷花的高度依舊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彩舟上的美人在沒腰的荷葉荷花中穿行,構成了一幅清新艷麗的美女賞荷圖。

❽ 形容佛前一朵蓮的詩句

1. 關於佛與蓮的詩句
關於佛與蓮的詩句 1.關於「佛與蓮花」詩句有哪些
1、《淥水曲》 唐代: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釋義: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發著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

荷花姿態嬌媚好像有話要對我說,卻愁壞了我這個搖船人。 2、《青陽渡》 魏晉:佚名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釋義:青青的荷葉蓋住了盈盈綠水,芙蓉穿上了紅衣服。

水下有連成線的藕,上面有大頭蓮子。 3、《曲池荷》 唐代: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釋義:輕幽的芳香朗繞在彎曲的池岸,圓實的花葉覆蓋著美麗的水池。

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使你來不及飽賞荷花就調落了。 4、《采蓮曲》 唐代: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釋義:菱葉在水面飄盪,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

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 ,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5、《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釋義: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2.關於「佛與蓮花」詩句有哪些
1、《淥水曲》

唐代: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釋義: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發著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荷花姿態嬌媚好像有話要對我說,卻愁壞了我這個搖船人。

2、《青陽渡》

魏晉:佚名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釋義:青青的荷葉蓋住了盈盈綠水,芙蓉穿上了紅衣服。水下有連成線的藕,上面有大頭蓮子。

3、《曲池荷》

唐代: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釋義:輕幽的芳香朗繞在彎曲的池岸,圓實的花葉覆蓋著美麗的水池。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使你來不及飽賞荷花就調落了。

4、《采蓮曲》

唐代: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釋義:菱葉在水面飄盪,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 ,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5、《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釋義: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3.與佛蓮有關的詩詞
蓮花池,養大了我的夢想

我的夢想變成金魚在池裡遊玩了多年,

我把生命的卵產在水草上,

因此,我做了一回母親。

黃昏從池邊爬過,

一晃十年,鱗片積累成漂亮的皺紋。

一條魚,老了。

六月的蓮花為我提供了今生與來世的境界,

與蓮花作伴,我的臉頰沾滿慈悲,

把苦難托出水面,蓮花是我的菩薩。

六月,蓮花坐在生日上,

詩歌被浮萍托起出淤泥而不染,

我是一條清貧的魚只能把詩歌當成貢品,

游在水裡聽蓮花在耳邊念詩,

浪漫之下,我把眼淚塞進了淤泥。

多少個六月,蓮花池的水養育了詩歌,

詩歌長大了,而我真的老了。

我的歲月被池水洗刷得不再是歲月了,

蓮花池,像外婆那樣安撫著我受傷的脊背,

蓮花池,我經常懷念的地方,

我要走了,

我的夢想要上岸了,

我要為的後代回到生活的浴缸里,

我要把純潔帶上把淤泥帶上,

我還要帶上蓮花池的寬容
4.蓮花帶著禪意的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土一如來。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心是蓮花開。

3、善良,是心間綻放的花,它遠離喧囂的岸,收斂著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佇立成一莖明澈的純真,搖曳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舒展著娉婷的笑靨,彷彿一首雲淡風輕的小詩,又如一曲藍天碧水的梵音。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蓮,任由紅塵萬丈,我自纖塵不染,諸邪不侵,只靜看清水一脈脈地劃過如煙歲月。

4、蓮,在雨色朦朦時節,讓那圓圓滿滿的葉,沾滿晶瑩的雨珠,如珍珠般,映射出蓮清淡干凈的容顏,在月色銀輝如水的夜色間,悄然打動世人的眼。在歲月的遞增間,越發喜愛那一池碧波里剔透干凈的玉顏,在蓮的神韻間,發覺生活的簡單和滿足。就讓繁瑣淡去,讓歲月靜好,一世安然。「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佛曰:淡定即從容,世間風月,不忘初心,賞花的心情,總能心靜即安。

1、我不願在歲月的門楣間,感嘆人生的苦澀,讓絲絲怨意蔓延開來。蓮,在瞬間的完美中,定格一世的安寧。在盛開的季節里,讓人忘卻凋零的悲切。就在這繁華喧鬧的夏日裡,蓮輕浮在圓潤的葉間,聽濤濤水流的輕吟。彷彿一世靜好的期盼,在微風拂面的月色間,在心底盪漾開來。

2、誰說,讀懂過蓮的傲骨?在一波盪漾間,發現那孤獨傲然的心靈。從一片蓮葉間,挺立出一朵青里泛白的花苞,在一抹溫柔里,孕育出滿滿的深情。蓮如人的心情,也寂寞,也淡薄,也黯然。卻在時光流轉間,甘願化為佛前的寶座,在孤獨中,聽盡一片梵音佛語。

3、在蓮瞬間的娟秀間,讀懂歲月匆匆的碾轉、聚與散。讓如煙的往事,在輪回間,沉澱,在蓮的一朵禪意間,浮生花開,月靜日長,最終,歲月沉香。
5.與佛蓮有關的詩詞
蓮花池,養大了我的夢想我的夢想變成金魚在池裡遊玩了多年,我把生命的卵產在水草上,因此,我做了一回母親。

黃昏從池邊爬過,一晃十年,鱗片積累成漂亮的皺紋。一條魚,老了。

六月的蓮花為我提供了今生與來世的境界,與蓮花作伴,我的臉頰沾滿慈悲,把苦難托出水面,蓮花是我的菩薩。六月,蓮花坐在生日上,詩歌被浮萍托起出淤泥而不染,我是一條清貧的魚只能把詩歌當成貢品,游在水裡聽蓮花在耳邊念詩,浪漫之下,我把眼淚塞進了淤泥。

多少個六月,蓮花池的水養育了詩歌,詩歌長大了,而我真的老了。我的歲月被池水洗刷得不再是歲月了,蓮花池,像外婆那樣安撫著我受傷的脊背,蓮花池,我經常懷念的地方,我要走了,我的夢想要上岸了,我要為的後代回到生活的浴缸里,我要把純潔帶上把淤泥帶上,我還要帶上蓮花池的寬容。
6.寫蓮的詩句至少10個,有關蓮與名人的事跡,蓮與佛教的淵源
雨後荷花承恩露,

滿城春色映朝陽。

大明湖上風光好,

泰岳峰高聖澤長。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散文

荷花

從來,我把你等同於

不屈污泥的傲者

面對三月,你開始

在料峭的風中搖曳

去冬珍藏的那份渴望

??

你不會容忍四月

塵封你的夢想

任憑歲月流逝

獨獨寄託一湖孤寂

??

所以,你的體香開始

自湖水深處散發

融入空氣

有多少古今滄桑的憂郁

在這浩渺的湖面盪開漣漪

荷花,你這樣把自己靜靜放逐在

南方的七月

在風中雨中水中

默默奉獻美絕的溫柔

??

你的姿麗多少次出現在

墨香濃郁的宣紙上

嬌嫩滴翠

卻依舊在研放的日子裡

安靜一種高貴

在我的心底溢出

暗香

荷花,我遙望向煙雲中你的嫻靜

祈求我們之間可以

暗香浮動,甚至於一簾微雨中

我寧願淋濕所有的知覺

傾聽你滴翠的聲音

??

然而,是什麼令我久久徘徊

悱惻在浩渺煙波中

??

是因為無法為你撐開一把

雨傘的愧疚嗎?

??

提問者是初2的吧.我也是.上周剛寫完這個作業.呵呵.

有問題互相請教吧.我QQ號:420945143
7.蓮花與佛教寓意在唐宋詩詞
蓮花,又稱荷花。

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一起。

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

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

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一片蓮葉,她的臉兒象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一樣的蓮花。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

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貞潔,傲霜鬥雪;蘭花幽香,清麗典雅;竹高有節,青翠碧綠;菊花孤傲,千姿百態,而我佛祖卻獨自鍾情於蓮花。這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

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注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

如佛經上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而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楞嚴經》雲:「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

《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台之上」。

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

同時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說,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所以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凈土的聖人化身。

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證得正覺,得大自在。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

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佛教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恆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

有志者應該努力修行,凈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凈無礙的境界。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徵佛教的這種理想。

況且,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蓮貴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艷且鮮;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更喜蓮子,苦心如佛;諄諄教人,往生凈土。

唐朝詩人李商隱贊譽荷花曾寫下著名的詩句: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說法:三界的眾生,以淫慾而托生;凈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凈的法身,庄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

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畫畫有蓮花。中國敦煌、雲崗、龍門石窟,都有很多以蓮花為內容的藝術構想。

象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雕有蓮花裝飾圖案以及蓮花洞窟頂上的蓮花獨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廟里,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注目凝思。

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卧蓮觀音,卧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捻蓮花;一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威德觀音,坐於岩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凈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凈庄嚴。

可見,蓮是佛國凈土的象徵。 不僅如此,蓮還與佛教醫學有著密切關系。

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食用又可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帶露(下轉86頁)(上接50頁)的蓮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駐顏益色。

蓮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確能潤澤膚色。初放鮮嫩的蓮花用開水泡飲,其汁翠綠清香,有清暑解熱和生津開胃之功效。

蓮的地下根莖稱為蓮藕。相傳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結核,目犍連來探望他,並得知舍利弗喜歡吃蓮藕,就帶些新鮮蓮藕讓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蓮藕後果然病癒。

後來,佛祖弟子經常用蓮藕作為葯用來治病,並發現了蓮藕的許多葯用價值。 當今,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

佛教的蓮花象徵完全一派東方文化的風尚,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無量佛如蓮,無邊佛如蓮,人生亦應如蓮,安祥則步步生蓮。

因此,蓮花所蘊含清凈的功德與清涼的智慧。

❾ 2021大明湖荷花什麼時候開 大明湖荷花幾月開

導讀:作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大明湖景區,大家都知道景色宜人美不勝收,但現下隨著夏季來臨,荷花節也已經成為大明湖景區最靚麗的一張名片,遊客們穿梭在荷塘美景中,看著百花齊放的荷花紅白鮮艷,與荷花為伴,感受夏日明媚陽光,只是2021大明湖荷花什麼時候開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大明湖荷花幾月開。

2021大明湖荷花一般是在6-9月開花,其中7-8月的荷花最美,是最適合觀賞的時節。而大明湖荷花共被分為幾個觀賞區,分別是藕香榭荷區、煙波橋荷區、滄浪亭荷區、月下亭荷區和聞韶驛荷區等觀賞區這些地方是人們進行觀賞和拍照的最佳點。

大明湖荷花節介紹

濟南大明湖荷花節,是1986年市人民代表大會第九屆第二十次常務委員正式批准荷花為濟南市市花之後,在當年舉辦了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荷花展覽,從此每年7月都有荷花展在大明湖出台。濟南大明湖荷花節每年兩次,農歷六月二十四日,俗稱荷花生日,湖中有迎荷花神節;農歷七月三十日,舊日的盂蘭盆會,當地則稱為送荷花神節。

荷燈會是大明湖荷花藝術節的傳統項目,集參與性、趣味性和民俗文化於一體。其間也有荷蓮食品周和啤酒節,遊人們在醉人夜色中賞景納涼的同時,可以品嘗到美味佳餚,更能夠放盞荷燈,寄託美好祝福和心願。每年的荷燈會上,還將在北極廟前舉行道家祈福儀式,大明湖畔再現當年放荷燈的壯觀場景。

大明湖賞荷的最佳位置

藕香榭荷區:西南門東側、藕香榭南,有一片淺水區,荷葉密集,花開較早,荷開之訊常由此傳出。入園即見荷,這里是拍照留影的熱門地段。

煙波橋荷區:從藕香榭沿湖岸北行不遠就是煙波橋,橋北至電瓶船碼頭的岸邊水域,有一長條荷花區,花開繁多,各具姿色,是攝友拍攝近景特寫的理想之地。

滄浪亭荷區:鐵公祠院內,滄浪亭以北、得月亭以西、湖山一覽樓以南,有一池塘,中間長滿荷蓮,莖高葉大。這里是古老文雅之地,荷香、詩韻相得益彰。

月下亭荷區: 鐵公祠之東,北極閣西鄰,是月下亭、月下橋,橋亭東西各有小池,池中青荷叢生,初不見花。別的地方紅蕖都已綻放,這里卻沉得住氣,「按兵不動」。直到有一天,以驚人的速度冒出蓓蕾、花瓣。池以太湖石駁岸,岸邊紫薇與荷花同時開放,爭奇斗艷。夜晚觀賞尤佳,堪稱濟南的「荷塘月色」。

問山亭荷區:月下亭東邊是問山亭,問山亭東鄰、南豐祠以西,有一片荷花區,自此可拍攝岸南的湖景、湖西的高樓,是一個糅合古雅和時尚、出意境的地方。

雨荷廳荷區: 南豐祠內有個水榭式建築,原名四方亭,後來電視劇《環珠格格》熱播,就勢改名雨荷廳。它南臨湖岸,其餘三面環繞以「凹」字形荷塘。電視劇有句台詞「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虛構的女子夏雨荷固然難覓,但荷花是真實可見的,「倚檻風擺柄柄香」。也許是有傳奇故事的渲染,覺得這里的荷花開得格外嬌艷。

聞韶驛荷區:大明湖東門東南、北渚橋東北,有聞韶驛。其南架設低矮的石板橋,橋、驛之間有一小片荷叢,可駐足小憩。

水雲居荷區:聞韶驛東南湖岸,有一棟兼具亭、樓、廊的混合建築,叫水雲居,其南北兩側各有荷花。自此隔湖眺望超然樓、鵲華橋,風景如畫。偶有白鷺飛過紅花綠葉,色彩醉美。

蘭島荷區: 大明湖中有三島,最東端的是蘭島。蘭島之東之南的水域,荷葉田田。這里花開最晚,七月初仍只見葉不見花,不過這也好,可集中精力欣賞荷蓋,領略「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的景緻。

南門荷區: 入大明湖公園南門,東西兩側各有一片荷塘,離岸極近,便於近距離觀賞。西側的直達遐園東門湖岸,濃密高大;東側的綿延到司家碼頭,尤多白蓮花,更有歷下亭、正誼橋映襯,別開生面。

玉帶橋荷區:南門西北不遠有玉帶橋,橋南是一大片密集的蓮,「青荷蓋淥水,芙蓉葩紅鮮。」

玉涵橋荷區: 玉帶橋、遐園以西,藕香榭以東,有玉涵橋。橋北的湖岸邊,蓮群規模雖不大,但清新雅麗,透過這里的荷花觀賞或拍攝湖西岸的藕香榭、柳岸橋、煙波橋,頗有韻味。

❿ 關於立夏荷花的詩句

1.關於夏天荷花的詩句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夢蓮】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里一潭碧。

【殘蓮】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盪

暫謝鉛華養生機

一朝春雨碧滿塘

【賞蓮】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2.描寫夏天荷花的詩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朱庭玉《天凈沙·秋》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蘇軾《江神子·江景》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秦觀《納涼》

3.關於荷花與夏天的詩句

描寫夏天荷花的詩句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4.關於立夏的詩句有哪些

《阮郎歸·立夏》《立夏日憶京師諸弟》《朝中措(立夏日觀酴醿作)》《滿江紅(立夏前一日借坡公韻)》《壺中天》

1. 阮郎歸·立夏

未知:張大烈

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小荷貼水點橫塘,蝶衣曬粉忙。

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燕雛似惜落花香,雙銜歸畫梁。

2.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

唐代:韋應物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恆靜。

長風始飄閣,疊雲才吐嶺。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3. 朝中措(立夏日觀酴醿作)

宋代:管鑒

一年春事到酴醿。何處更花開。莫趁垂楊飛絮,且隨紅葯翻階。

倦遊老矣,肯因名宦,孤負銜杯。寄語故園桃節,明年留待歸來。

4. 滿江紅(立夏前一日借坡公韻)

宋代:洪邁

雨澀風慳,雙溪閟、幾曾洋溢。長長是、非霞散綺,岫雲凝碧。修禊歡游今不講,流觴故事何從覓。待它時、水到卻尋盟,籌輸一。燕舞倦,鶯吟畢。春肯住,才明日。池塘波綠皺,小荷爭出。童子舞雩渾悵望,吾人提筆誰飄逸。記去年、修竹暮天寒,無叢跡。

5. 壺中天(壽賀曉山五下九歲,四月十二日生,先年有橫訟)

宋代:朱元夫

人生有酒,得閑處、便合開懷隨意。況對壽、龜仙鶴舞,猶直壺天一醉。蠶麥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樽前回首,去年四月十二。

依舊洛里吟窩,華台書隱,心事無懷氏。偃鼠醯雞空擾擾,海月天風誰寄。珠璧禎祥,鬥牛光景,預可占斯世。先生出否,明年方六十歲。

5.關於夏天荷花美的詩句

《子夜吳歌之夏歌》

【唐】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錢氏池上芙蓉》

【明】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

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荷花》

【清】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6.描寫夏天荷花的詩2首

1、詠荷詩

作者:江洪(南北朝)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10)與荷花為伴擴展閱讀:

江洪(約公元502年前後在世),南北朝時期南朝詩人,濟陽考城(今河南商丘民權)人。梁朝天監末年曾任建陽令。 齊竟陵王蕭子良嘗夜集學士,刻燭一寸,為詩四韻。洪與蕭文琰、丘令楷等共打銅缽立韻,響滅則詩成,皆可觀覽。仕梁為建陽令,坐事死。洪著有文集二卷,《隋書經籍志》傳於世。

2、小池

作者:楊萬里 (宋)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0)與荷花為伴擴展閱讀:

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7.關於「立夏」詩句有哪些

1.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

——白樸(元代) - 《天凈沙·夏》2.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唐代) - 《山亭夏日》3.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司馬光(宋代) - 《客中初夏》4.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宋代) -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5.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李商隱(唐代) - 《贈荷花》6. 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李白(唐代) - 《淥水曲》7.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

——蘇軾(宋代) - 《菩薩蠻·迴文夏閨怨》8.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唐代) - 《晚晴》作者介紹:9. 白樸,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漢族,1226年出生於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卒於1306年,終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牆記》等。

10. 高駢(821年-887年),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祖籍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先世乃山東(太行山以東)漢族名門渤海高氏。

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時歷淮南節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光啟中為畢師鐸所殺。

家世禁衛,頗修飾,折節為文學,筆研固非其所事,然字亦不俗。咸通二年(八六一)張翔所撰唐蹈溪廟記,為其所書。

高駢嗜好裝神弄鬼,幾乎達到癲狂的程度。後被部將畢師鐸所害,連同其子侄四十餘人,「同坎(坑)瘞(埋)之」。

11.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宋英宗年間出任諫議大夫,宋神宗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

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

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

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有《司馬文正公集》。在政治觀點方面,司馬光主張法制永遠不變,其政治思想比較保守。

12.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

南宋傑出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官至秘書監。

一生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貶抑,晚年閑居鄉里長達15年之久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有《誠齋樂府》。13. 李商隱,唐代著名詩人。

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恨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14.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1] [2]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

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15.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8.關於立夏的古詩有哪些

關於立夏的古詩句

1)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 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

2)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3)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4)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5)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6)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7)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 李商隱《贈荷花》

8)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 李商隱《晚晴》

9)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 張養浩《水仙子•詠江南》

10)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