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荷花池
❶ 濟南的七十二泉名稱
根據元代方誌編纂家於欽的《齊乘》一書所記載的金代《名泉碑》,七十二泉分別是趵突泉、五龍泉、百脈泉、豆芽泉、金線泉、皇華泉、柳絮泉、卧牛泉、東高泉、漱玉泉、無憂泉、石灣泉、酒泉、湛露泉、滿井泉、北煮糠泉、散水泉、溪亭泉、濯纓泉、灰泉;知魚泉、硃砂泉、劉氏泉、雲棲泉、登州泉、望水泉、洗缽泉、淺井泉、馬跑泉、舜井泉、珍珠泉;
還有香泉、鑒泉、杜康泉、金虎泉、黑虎泉、東蜜脂泉、西密脂泉、孝感泉、玉環泉、羅姑泉、混沙泉、灰池泉、南珍珠泉、芙蓉泉、滴水泉、灰灣泉、懸清泉、雙桃泉、溫泉、汝泉、龍門泉、染池泉、懸泉、都泉、柳泉、車前泉、煮糠泉、爐泉、白虎泉、甘露泉、林汲泉、白泉、金沙泉、白龍泉、花泉、獨孤泉、醴泉、漿水泉、南煮糠泉、苦苣泉、熨斗泉、鹿泉泉、龍居泉。
(1)白泉荷花池擴展閱讀:
濟南古稱濼,後稱歷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濟南很早就有「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元·於欽《匯波樓記略》)」的美譽。金代曾有人立「名泉碑」,列舉濟南名泉七十二個。古人曾經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劉鶚)」的美譽。
濟南泉水不僅多如繁星,而且各具風采。或如沸騰的急湍,噴突翻滾;或如傾瀉的瀑布,獅吼虎嘯;或如串串珍珠,燦爛晶瑩;或如古韻悠揚的琴瑟,鏗鏘有聲……使得歷代文人為之傾倒。
歷代名人如歐陽修、曾鞏、蘇轍、趙孟頫、王守仁、李攀龍、王士禎、蒲松齡、老舍、郭沫若等,都留下了贊泉的詩文。這些泉水,或以形、色、聲、姓氏、傳說、動植物、樂器、珍寶取名,或無名而名,各具情趣。由此可見濟南的泉水不僅有自然的美,而且更有人文的美。
濟南泉水還以質純味甘著稱。泉水來自岩層深處,受氣溫影響甚微,水溫比較穩定,常年保持在17~18℃,無色無味,清冽甘美,為優質水源。
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濟南「普利思」礦泉水,即是直接從地下汲取而成。經國家地礦部門鑒定,礦化度為650,並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每升含有:鋰(Li)0.12毫克、鍶(Sr)0.99毫克、鋅(Zn)0.13毫克、鎂(Mg)35.55毫克、溴(Br)0.5毫克、鈣(Ca)62.68毫克、偏硅酸(H2SiO3)76毫克。
❷ 誰知道中國哪有蛇類批發市場
蛇類葯材為干體,如蛇干、蛇蛻、蛇鞭、蛇膽、蛇皮、蛇毒等,均在國內的主要葯材市場交易。下面將這些葯市及地址詳介如下:
(1)河北省安國市祁州葯材市場 071200(2)安徽省亳州市葯材市場 236800(3)廣東省廣州市清平路葯材市場 510002(4)廣西區玉林市火車站葯材市場 537001(5)江西省樟樹市葯材市場 331200(6)河南省輝縣市白泉葯材市場 453600(7)四川省成都市荷花池葯材市場 610081(8)陝西省西安市萬壽路葯材市場 710043(9)湖南省邵東縣廉橋葯材市場 422800(10)廣東省普寧市葯材市場 515300(11)重慶市解放路葯材市場 400000(12)雲南省昆明市菊花村葯材市場 650011(13)甘肅省蘭州市黃河路葯材市場 730000(14)山東省鄄城縣舜王城葯材市場 274600(15)湖北省蘄春縣蘄州葯材市場 436315(16)湖南省岳陽市花板橋葯材市場 414000(17)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三棵樹葯材市場 150050(18)遼寧省沈陽市葯材市場 110001(19)浙江省東陽市葯材市場 322124另外,五大葯都每年還召開一次全國性的葯材交易會,參加人數達3萬以上,來自國內外的葯商或制葯廠前去洽談葯材購銷業務,交易十分火爆。
河北省安國市葯材交易會,會期在每年的4月下旬。
江西省樟樹市葯材交易會,在每年的10月15日~11月1日。
河南省輝縣市白泉葯材交易會,在每年的4月上旬。
安徽省亳州市葯材交易會,在每年的4月上旬。
湖北省蘄州市葯材交易會,在每年的10月8日~15日。
❸ 尋找泉城公園導游詞
泉城集中體現了「山、泉、湖、城、河」的泉城特色
濟南有四大名泉和七十二名泉:
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
世人常以七十二名泉,描述古城濟南泉水之多。七十二泉的說法始於700年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舉了濟南72個名泉。此後,便有濟南七十二泉之說。元代於欽纂《齊乘》,書中把72泉的名字、位置轉錄了下來。文載:歷下名泉有:曰金線,趵突東。曰皇華、曰柳絮、曰卧牛,金線東。曰東高、曰漱玉,金線南。曰無憂、曰石灣,趵突南。曰酒泉、曰湛露,無憂西。曰滿井、曰北煮糠,趵突北。曰北珍珠,白雲樓前。曰散水、曰溪亭,北珍珠東。曰濯纓,北珍珠西。曰灰泉,濯纓西北。曰知魚,灰泉東南。曰硃砂,灰泉西。府城內灰泉最大,自北珍珠以下皆匯於此,周圍廣數畝,當是大明湖之源也。曰劉氏,北珍珠西北。曰雲樓,劉氏南。曰登州、曰望水,萬竹園內。曰洗缽,登州東北。曰淺井、曰馬跑,洗缽西南。曰舜泉,舜祠下。曰香泉。舜泉西。曰鑒泉,舜泉南。曰杜康,南舜廟。曰金虎、曰黑虎,李承務巷。曰東蜜脂,金虎西南。曰西蜜脂、東蜜脂西。曰孝感,孝感坊內。曰玉環,同知巷前,今縣衙內。曰羅姑,塌竹巷東。曰混沙、曰灰池,城西南角場下。曰南珍珠,鐵佛巷東。曰芙蓉,姜家亭前。曰滴水,又名清泉,西務北。曰灰灣、曰懸清,城西五龍堂東。曰雙桃,城西丁子街北。曰溫泉,城西石橋北城下。曰汝泉,神通寺內。曰龍門,一名龍泉,神通寺東。曰染池,龍門東。曰懸泉,中宮東。曰都泉,中宮東南。曰柳泉、曰車泉,仲宮東遠東庄。曰煮糟,四里山南。曰爐泉,南山下。曰白虎,曰甘露,大佛山。曰林汲,佛峪內。曰白泉,王舍店北。曰金沙,曰白龍,龍洞山中。曰花泉,張馬泊。曰獨孤,靈岩寺。曰醴泉,黌堂嶺北。曰漿水,盤龍鎮東南。曰南煮糠,葛山窩北。曰苦苣,柳埠東。曰熨斗,梨峪門家莊。曰鹿泉,石固寨。曰龍居,長城嶺西。合趵突、百脈,總七十二。
泉城八景:
龍洞山,在濟南市東南三十里的地方。這里山勢奇絕,風景壯麗,是濟南著名的風景區。作為濟南八景之首的"錦屏春曉」就在風景最佳的"獨秀峰"處,這里四周群山環抱,層巒迭障,危峰壁立。獨秀峰上,"錦屏岩"高達八十餘米,似屏風。岩周松柏蒼翠,楊柳垂青。岩壁,繁花艷艷,芳草離離。明代文人劉敕,曾做過這樣的描繪:"丹碧點綴,曉霞掩映,絢若錦屏"。西峰懸崖上是西龍洞,洞壁鐫有佛像,洞頂鍾乳石花叢生。東龍洞在東懸崖上,難以攀登,相傳有"金瓶"、"春曉"兩洞,每逢立春這天,有陽氣沖出,干葉枯草隨之飛揚。龍洞下深谷中,原建有"壽聖院",形式古拙.金碧輝煌,院內銀杏蓊蔥,松柏蒼翠,古碑數方。宮北向西,雙壁若劈谷深蜿蜒,似龍盤曲。澗內有泉,流水潺潺。再加懸崖上,古木成蔭,山花爛漫,形成山青水秀的景觀。二三月間,桃花迷徑,旭日東升,景色尤奇、蜂蝶起舞、鳥兒歡歌,一派生機。
趵突泉,在趵突泉公園西側。"泉源上奮,水涌若輪","聲若隱雷",是濟南一大奇景,被稱為"趵突騰空」。水盛時期,泉水噴涌,雄豪綺麗。清代文人蒲松齡曾寫過一篇《趵突泉賦》做過生動而逼真的描繪:"吞高閣之晨霞,吐秋湖之冷焰";"漱玉噴花,回風舞霰"。主泉四周多小泉,有的像鯉魚吐泡,有的像綠色絲線穿起的串串珍珠,還有的像綻開的珠花,把三窟的瀑流襯托得更加氣勢壯觀。這泉,不論白天還是夜間,春夏還是秋冬,都呈現出不同的景觀。夜間,大氣澄清,月光明澈,波浪鼓盪,滿池的"碎玉",閃閃發光。冬天滿池的水荇,縱橫繚繞,翠色盈裳,柔潤的水氣,在這綠色的"錦緞"上飄浮。泉岸用石疊砌,近水樓台,與池相配,小橋卧波,雕有欄桿,亭榭探水,曲廊蜿蜒,山石挺拔清秀,綠柳輕盪揚煙。遊人依著欄桿,俯瞰水中景物,盡得"水趣"。
千佛山東南,不遠就是佛慧山,峰巒突兀,澗谷瀠回。山腰原建有古剎開元寺。寺周懸崖鑿有石室,昔日儒生多在裡面讀書。殿前崖下有前崖下有甘露泉,水聲叮咚富有琴韻。稍上是望湖亭,於內可觀明湖碧波。峭壁之上,松蘿蒙蔭,鳥語啾啾一到秋天,紅葉滿山,黃花遍地,紅得象火。黃得象金,風景優美,被稱為「佛山賞菊」。《山東通志》把千佛山與佛慧山混稱,所以一講"佛山賞菊"也有人指千佛山、千佛山的野菊更好。明朝人邊貢在《九日登佛山》詩中曾有"背領丹楓直,垂岩紫菊肥"的贊語。千佛山的北側,就有丹楓,秋日葉子變紅,在萬綠叢中顏色更加嫣紅。菊花,寺內寺外。一山上山下,無處不有,紅、白、黃、紫各色俱全,但尤以黃色為主。盛開時節,如撒黃金,清風吹來,馨香撲鼻。據志書記載,千佛山南側原有"賞菊崖",是古人賞菊處。為使人們更好地觀賞這一景觀,一九八四年,在山頂巨石上建起了"賞菊閣"叢木簇佣,雲霧繚繞。如仙山瓊閣,人可在亭上飲酒賞菊。
鵲、華兩山,在濟南市城北,山勢俊秀,景色迷人。鵲山無主峰,林木青翠,橫列如屏,山上舊有鵲山院、鵲山亭,扁鵲墓等古跡。相傳,山下有鍾鼓二石,以石相擊,聲揚數里。每年七、八月間,鳥鵲雲集。明朝人王象春曾寫《鵲山》詩記述:"萬岫千岩濟水蟠,如屏孤逗出河於,秋高鳥鵲集何事,霄漢空疑斗女寒"。與鵲山隔黃河相望是華山。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最早描繪道;"單椒秀澤,不連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障特拔以刺天,青岸翠發,望同點黛。"唐朝詩人李白也有"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的贊語。山上建有華陽宮、三元宮、泰山行宮等廟觀,院內古柏蒼翠,蔚為壯觀。鵲山華山之間,原為鵲山湖,湖光浩渺,碧波萬頃,"飛鴻翔鶴,遠勢盤空"。水村漁舍柳綠花紅,渚生蒲葦,水浮荷菱,微風輕浪,舟載歌聲。陰雲之際,兩山連亘,若離若合,時隱時現,雲霧繚繞,如二點青煙,誠為一幅絕妙的水鄉圖畫,故昔人稱此景為"鵲華煙雨"。
濟南城內,珍珠、濯纓、芙蓉等泉匯波於大明湖,然後由湖東北隅的晏公廟下經北水門泄出,最後注入小清河。晏公廟側建有晏公台,由台上可清楚地看到北面的景色。台下不遠為一拱橋,名為"匯波"。橋北是北水門,由磚石券成,券門四周皆為垂柳,細長的柳絲點入水中,清風徐吹,盪起微波。周圍水域皆為荷花,"田田的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若到傍晚,夕陽正由券門斜射倒入水中,發出柔和的光,把周圍染上了一層桔紅的顏色,人們將這景命名為「匯波晚照」。元初於水門上建樓,斜陽不能射入,這景隨沒。然而在樓上,人們又可看到另一種綺麗的景色。向南看去,晏公廟巍峨壯觀,晏公台上,古柏老態龍鍾,滿院楊柳籠罩,修竹郁森,院南一片荷紅,遠處碧波粼粼,夕陽西下,晚霞盡染,萬丈光輝,誠為一幅迷人的大畫。因而,後人又把這一景觀視為"匯波晚照"。
大明湖昔日湖面很大,碧波萬頃,遙接群山,氣勢壯闊。在這寬闊的水域中,四季都呈現出不同的景色。春日,最為豐姿的要算是垂柳。湖岸、沙洲、島上,無處不是,有的彎著,有的卧著,有的立著,清風一吹,柳絲輕盪。夏日荷浪迷人,片片的蔥綠,點點的嫣紅。深秋,雪白的蘆花,謝落如柳絮,隨風飄揚,翩翩起舞。冬日,明湖雖暫失綠波,然而銀裝素裹,也分外妖嬈。明湖,不僅四季景色奇異,而且常年充滿生機。黃鸝鳴於翠柳,鷗鷺點於清波,笙歌揚其遠韻。人們盪舟其中,"如游香國",人們將這一景觀稱為「明湖泛舟」。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大明湖加強了管理,廣植了花木,疏浚了湖面,整修了名勝,添置了畫舫,節假日,不少人都來這里體味明湖泛舟的樂趣。
珍珠泉大院,原是歷代王府官邸,內有濯纓湖,由珍珠、濯纓、珠沙等泉匯集而成。昔日湖面寬闊,景色秀麗,《珍珠泉銘序》中曾描述過:"瀠泓沖融,清瀾百步,旁流帶垣,通舟二里;魚鳥荇藻,怡怡悅性"。岸邊建有白雲樓,是元朝張宏官邸,元散曲家張養浩曾作《白雲賦》贊許:"翼截華鵲之煙雨,背摩霄漢之日星"。站在樓上,北可觀明湖碧波,黃河帆影,南可望梵宇簇立,群山青蔥。"且當雪霽白雲繚繞,下接水光,上浮天際,宮殿隱隱在煙霧中,宛然如畫。"雪後憑欄遠望,晴光四野,景色綺麗,悅人心目。故被人稱為「白雲雪霽」。
春日,湖周修竹婆娑,楊柳垂蔭,百花斗艷,虹橋曲徑,樓台亭閣,倒影入波。龍舟盪於湖中,蕭鼓揚其聲韻,"世稱人間福地,天上蓬萊",被譽為"宇內未有之奇","貴人詞客莫不詠觴於斯"。解放後幾經修復,煥然一新,這里已是花木繁茂,滴綠瀉翠,水木明瑟,鳶飛魚躍,集奇撮勝,風景薈萃的勝地了。
距大明湖南岸不遠,有一湖中最大的島,上有歷下亭、名士軒、蔚蘭軒、御碑亭、高閣、曲廊等建築,紅柱綠瓦,雕梁畫棟,古樸典雅,蔚為壯觀。這里風景美麗,歷代文人多來相聚,作文贊美;清代蒲松齡曾作《古歷亭賦》寫道:"籠籠樹色,近環薜荔之牆;泛泛溪津,遙接芙蓉之苑。入眶清冷,狎鷗與野鷺兼飛;聒耳嚌嘈,禽語共蟬聲相亂。金梭織綿,唼呷蒲藻之鄉;桂揖張筵,客與蘆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將流;荷芰連天,香隨風而不斷。蝶迷春草,疑謝氏之池塘;竹蔭花齋,類王家之庭院。"這便是歷下亭景色的逼真描繪。如若秋日,微風吹來,此景更妙。不論是岸上的垂楊,還是水下的樹影,皆舞動著青紗,一切娜多姿,好象神女在清波深院中起舞。湖裡的荷花,在輕風中顫動,猶如江妃在水面上凌波微步,湖水晃漾,清波拍岸,如玉佩相擊,發出清越的聲響,如奏樂章。
秋風使景生色,更送來了芳香,正如昔人詩句所講:"兩岸垂楊蔭綠苔","風起荷香四面來"。秋風送香也送涼。徐徐涼風,輕拂衣衫,令人心爽。就因此景秀美,氣溫宜人,故被人們稱為「歷下秋風」。
泉城公園前身為濟南植物園,始建於1986年,1989年9月建成開放, 園區佔地面積46.7公頃,植物分類採用克朗奎斯特系統進行植物配置,共有植物89科450種近20萬株。2006年3月向廣大市民征名,9月22日,確定將濟南植物園更名為泉城公園
❹ 中國的民間傳說故事關於"龍"有多少
【龍的傳說】
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尋龍的蹤跡,進入遠古的歷史和龍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龍的奧秘……
龍的傳說——龍王: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龍的傳說——龍珠:
人們在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綉品等載體上常見「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等)圖案。有朋友問了:什麼是「龍珠」?「龍珠」因何而來?「龍戲珠」又是怎麼回事?
龍珠是與龍有關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這是《莊子》的說法了。《埤雅》也言「龍珠在頜」。《述異記》講,「凡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上述說法講了兩個意思:一是龍珠常藏在龍的口腔之中,適當的時候,龍會把它吐出來;二是龍珠的價值很高,用民諺來說,就是得一顆龍珠,勝過種一千畝柑橘。
那麼,龍珠從何而來呢?龍為什麼要戲珠呢?我們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軟體動物,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刺激下,其貝殼內分泌並形成的圓形顆粒,因其有亮麗的光澤而被人們所喜愛,因而被稱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動物能生出珠來,作為水族之長的龍,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棗這該是龍珠神話產生的一個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還不是這么簡單。龍是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集合的對象有魚、鱷、蛇、豬、馬、牛,以及雷電、雲霧、虹霓等等。其中,鱷類和蛇類是卵生的。卵是圓形的,也可以說是顆粒狀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顆粒。那麼,古人會不會把鱷卵蛇卵當作一種「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將鱷蛇作為主要的集合對象,對其卵自然不會忽略;對鱷和蛇來說,卵的意義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鱷、有蛇,進而才有龍。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進入龍的生活之中的。那麼,龍珠就是龍卵;龍戲珠,實際上就是龍戲「卵」,是龍這個神物,對生命的呵護、愛撫和尊重。其中體現和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生命意識」,即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理解和發揮。
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為我們的看法提供了注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櫃生錢。某財主知道後,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裡,卻一不小心咽了下去。於是口渴求飲,缸水喝乾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於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系。
太陽,是我們對「珠」的另一個理解。我們見到的一些龍戲珠圖案,尤其是那些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為火球躍出海面。在人們的視野和觀念中,堪稱「火球」的,太陽可排在第一。那麼,很顯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陽出海了。既然是太陽出海,為什麼要龍來「戲」呢?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龍的傳說——烏龍:
少華山下的龍潭堡,原先只有十來戶人家。村裡住著:一家姓劉的父女二人,靠做賣豆腐為生。女兒名珠鳳,出落得俏模俊樣。有一天珠鳳去挑水,鉤搭上掛上來一條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來放到井台上,說:「怪可憐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對她點了點頭,一轉身竄到井裡去了。
珠鳳挑水剛進屋,聽見背後有人叫她。轉身一看,是個二十來歲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鳳的手,在她手心裡放了一粒滾圓滾圓的珠子,說:「我是渭河龍君的五太子,剛才在龍潭中戲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鉤搭上掙脫不得,多謝大姐救命之恩。這是一顆龍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後有啥為難事,大姐只管說一聲吧。」說完,頓時不見了影兒。珠鳳追出門外,只見井口一團白霧,聽得井水嘩啦啦響了幾聲。她覺得像是在夢中一般,再看手裡,分明是顆寶珠。進屋後,她將龍珠往水瓮里一丟,嘩棗,水花翻濺,泛起滿滿一瓮清水,嘗一口,比那井水還甜,珠鳳知是寶物,對誰也沒講,連她親大也瞞著。只是常常想起烏龍,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擔水,偷偷往井裡看上幾眼。
離龍潭堡四五里的孫家堡住著一家財東尹立先。珠鳳他媽死的時候,劉老漢沒錢殮葬,借了尹財東十兩銀子。日子窮,還不起,卻常給尹家送些豆腐,全當付了利息。這十兩本銀尹財東也不催要,樂得一年到頭吃豆腐不花錢買。
珠鳳姑娘年長一年,越發出落。尹立先賊眼骨碌一轉,打起了珠鳳的鬼主意。先是請了個能說會道的媒婆,給珠鳳說媒下聘禮來了。劉老漢執意不肯,珠鳳心性剛烈,提起禮盒子摔到門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財東知道了,氣得直翻白眼,罵道:「老東西給臉不要臉,十兩銀子的財十幾年咧欠著不還。哼!連本帶利紋銀百兩,三天內交來啥說不說,交不來銀子棗哼哼!」他眯起眼一聲冷笑:「叫珠鳳姑娘來頂賬!」話傳到劉老漢耳朵里,他也沒了主意。珠鳳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沒辦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兒上,牙一咬,心一橫,大叫一聲:「媽,兒跟你來了!」眼睛一閉,縱身撲進井裡。
珠鳳只覺得頭暈目眩,像是騰雲駕霧一般。忽聽得耳朵邊有人呼喊:「珠鳳,珠鳳妹妹!」慢慢睜開眼一看,原來自己不曾落到水裡,卻躺在烏龍的胳膊上。「烏龍哥!」她像見到親人一般,伏在烏龍的懷里大哭起來。烏龍勸她說:「珠鳳,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難過。狗財東為富不仁,天理難容,看我收拾這條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鳳不肯,他在她耳邊一陣悄聲絮語,說得珠鳳含淚帶笑,連連點頭。
聽得珠鳳投井、鄉親們打著火把下井救人。烏龍見有人下來,輕聲對珠鳳說:「好妹妹,我不送你了。」雙手將珠鳳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鳳,連忙綁上繩子,把她救了上來。
夜深人靜,珠風把她和烏龍的事從頭到尾給父親學了一遍,老漢聽了暗暗驚喜,卻又半信半疑。珠風從瓮里撈起龍珠,老漢見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鳳的話。珠鳳跳井得救的消息傳到尹立先耳里,老賊捋著鼠須一陣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財萬貫,金銀滿箱,再能有這么個美人幾,可真是……啊,嘿……」賊眼一轉,吩咐下人分頭准備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賊帶著一夥家丁朝珠鳳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陣狂風卷著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帶來的財禮早颳得沒了影兒,尹賊連人帶馬翻倒在地。狂風過後,老賊一看,財禮雖空,人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帶著一幫家院,揮棍舞棒,直奔劉老漢家來搶珠鳳。
烏龍見老賊三番事過,仍不知改,待老賊沖到井台邊,便現出真形,口含龍珠,噴出一股清泉。一時間電閃雷嗚,惡浪滔天,尹賊一夥狼哭鬼嚎,隨波翻滾,被沖入渭水河中,餵了魚鱉。一會兒雲消霧散,滿天霞光,雲端里舞起一條黑色巨龍,龍背上坐著珠鳳姑娘。飛到山頂,烏龍卧下歇息,珠鳳向父親和鄉親們揮手告別。
從此,人們就把這村子叫做龍泉村,後來又改成龍潭堡,把龍歇息的山頭也起名叫做烏龍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龍山了。
龍的傳說——百葉龍: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邊,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青年夫婦。妻子懷胎一年,生下一個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長知道後,大發雷霆,一口咬定這是不祥之物,逼著夫妻倆立即把嬰兒卡死。夫妻倆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腳盆,將嬰兒倒入門前的荷花池中。
幾天後,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見她那兒子從荷花叢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討奶吃。娘總是愛兒子的,於是抱起來餵了奶,就這樣,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兒子三次奶。一天,兩天,一直過了三百六十天,兒子漸漸長大,卻現出龍的樣子來。
這消息又傳到老族長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沒卡死,反而長大了,大為惱怒,於是想出一條毒計,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這個老頭兒身邊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邊樹叢里。等到那個女人淘米時,果然看見有條小龍游上岸來向她討奶吃。
老頭兒見狀舉刀就砍,小龍連忙躍人荷花池中。可是遲了,這一刀,把小龍的尾巴砍了下來,霎時間鮮血淋漓。剛好池中停著一隻美麗的大蝴蝶,那蝴蝶見小龍無故受害,沒了尾巴,心裡十分同情,就立即飛過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於是變成了一條美麗的龍尾巴。
就在這時候,狂風大作,烏雲翻滾,滿池荷花的花瓣紛紛揚揚飛旋起來,那條龍一下子長到十幾丈長,驟然從池中躍起來,身上插滿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飛騰而去。
那老頭兒見到這股氣勢,嚇得昏過去,死了。小龍的娘一見兒子飛人雲層,含著眼淚連喚三聲小龍,但是小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
自此以後,苕溪兩岸每逢乾旱,小龍就會飛來降雲播雨,使鄉親們獲得豐收。長興一帶老百姓為了感謝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龍鱗和蝴蝶龍尾,製成長興著名的「百葉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舞龍,用來紀念和慶賀。
龍的傳說——二郎逐蹇龍:
(廣元縣)又二十里為神宣驛,即古籌筆驛也。相傳武侯出師駐此。……神宣驛者,世傳二郎神持劍逐蹇龍過此,故名。(明,曹學*《蜀中名勝記》卷二四)
二郎,李冰子。《朱子語類》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按李冰於「二郎」之名已早見於此書。有關二郎神話,古籍不載,僅見於近人記述。)《都江堰功小傳》雲:「二郎為李冰仲子,喜馳獵,與其友七人斬蛟。又假飾美女,就婚孽鱗,以入祠勸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記》亦有記載。現代民間所傳關於二郎之神話則甚多,茲節述其一:秦災蜀,秦王命李冰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時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尋洪水禍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從冬及春,沓無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頭。七獵人出,二郎舉虎頭示之,七人咸驚。乃求共往偵水患,二郎允之。遂同至灌縣城邊一小河,聞茅屋內有哭聲,覘之,乃老嫗哀其幼孫將往祭水怪孽龍者,知洪水患害,乃在於斯耳。遂與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龍之法,眾人依計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兩刃刀,與七友同入江神廟,伏神座後。頃之,孽龍隨風雨入廟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齊戰孽龍,龍不支,竄出廟。四山鑼鼓喧天,人聲如潮。龍懼入水,二郎與七友亦俱入水;龍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龍。二郎與七友斗疲,暫憩於王婆岩下,而置龍於河中。河有龍洞,通崇床州河,孽龍乃伺機逃。二郎以三尖兩刃刀置河上,傾耳近柄而聽之,驚曰:「龍遁矣!」乃與七友急往覓龍,終復擒之於新津縣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孫老嫗,持鐵鎖鏈來謝贈之。二郎即以此鎖鏈鎖孽龍,系之於伏龍觀石柱下深潭中,後遂無水患。(《中國神話傳說詞典》)
龍的傳說——孽龍與病龍:
農歷的庚辰龍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塊,算來是3000年一遇,於是,這「龍」就成了特別珍稀的「千禧龍」。企業家、文化人都紛紛圍繞著「龍」做文章。總體上講,龍當然是好的,不好,怎麼會將我們民族、國家、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都比作龍呢?具細些說,對龍族的成員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這里得講點辯證法,就像人間有好人壞人之分一樣,龍族也有孽龍、歹龍、惡龍、禍害一方的龍。即就是好龍、善龍、祥龍、忠於職守的龍,也不能保證生生世世都不生瘡、不患病呀。
好龍和孽龍差不多是同時出現的。
早在傳說中的女媧氏時代,中原一帶,就曾張牙舞爪過一條為非作歹的黑龍,這條黑龍被女媧氏斬殺。到了舜帝的時候,九嶷山一帶一下子冒出了九條興妖作怪的惡龍,舜帝從遙遠的北方來到湖南,幫助老百姓除掉了這九條惡龍。滔滔黃河過龍門。龍門附近有一條卧龍溝,當年曾有十條惡龍盤踞在溝中,時不時地爬出來傷害人畜。勤政愛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經過這里,見惡龍呈凶,便持長弓,搭神箭,將這十條惡物一一射殺。也是這位治水英雄,將一條作惡多端的太湖孽龍鎖在了湖底龍洞,並在洞口壓上了一口大鐵鍋。
可見,神話英雄們對付孽龍的辦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斬除。
為什麼非斬除不可呢?英雄們明白:對歹惡的估息,就是對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龍,龍的隊伍才能純凈,才能擔負起布雨理水,為眾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錯開峽和斬龍台是很有名的。相傳大禹當年引導洪水到這里,一龍行錯了水道,被大禹撥劍斬之。玩忽職守,與孽龍無異。
斬龍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龍觀,觀里敬祀著一位頗具神話色彩的真實人物棗李冰。相傳秦時蜀地水患不息,一條孽龍興風作浪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兒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兒子二郎經過調查研究,制定了縝密的擒龍計劃。當孽龍隨風雨入廟攫取祭物的時候,李冰子二郎率眾勇士突然出擊,齊戰孽龍。孽龍搏戰不過,終被擒服,李冰將其以鐵鏈系之,鎖在伏龍觀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無水患。
像李冰這樣的太守還真是不多。
馬師皇是黃帝時代有名的馬醫了。相傳有一條患了病的龍,從天上下來,耷拉著耳朵,張著大口,求馬師皇醫治。馬師皇用銅針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湯葯,幾天後,龍病情好轉,點頭謝恩,騰雲而去。
流傳最廣遠的還是葯王孫思邈醫龍的故事。說是孫葯王五十歲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燈下潛心地攻讀醫書,忽然雷鳴電閃,暴雨傾盆。有人篤篤地敲門,葯王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身穿黃袍的乾瘦老頭來求醫。老頭衣不沾水,一進屋便雷停雨息。葯王為其切脈,說:「這脈像起如騰雲駕霧,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龍吧?」老頭頓首嘆道:「真是神脈啊!」葯王說:「你的病是吃出來的,如今肚子很餓,卻什麼都吃不進去,對吧?」龍又點點頭。葯王說:「後天現出真身來吧。」第三天,龍來了,從後山腳直穿到葯王的院中。葯王在龍頭上深深地扎了一針,又給龍灌了一桶湯葯,龍上吐下瀉地折騰了一陣,又在洞子里養了幾天,好了,飛走了。
如今的疽瘡和病變不算少了,多麼需要醫術高超的當代馬師皇、當代孫思邈!
龍的傳說——雪山龍:
大雪山的頂上有個龍池。據說,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總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老人們說:當年,健馱邏國有個羅漢,常常到龍池的龍王那兒去做客。羅漢神通廣大,坐在床上,就騰雲駕霧地飛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彌就躲在床底下,緊緊抓住床腳,跟著師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龍宮里,小沙彌才出來。
羅漢師徒兩人到了龍宮,龍王就請他們留下來吃飯。龍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飯來招待羅漢,而拿給小沙彌的卻是人世間普普通通的飯菜。
羅漢吃完了甘露飯,坐下來為龍王講經。小沙彌呢,就到廚房間去替師父洗飯缽。飯缽里有師父吃剩下來的飯粒,噴香噴香的。小沙彌想:怎麼我剛才吃的飯菜一點也不香呢?喔,原來你這個龍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厲害,我殺了你,自己來當龍王。
小沙彌這樣想的時候,龍王已覺得頭里疼得不得了。等到羅漢講經完畢,龍王就再三道歉,請求原諒。沙彌還是不答應,回到寺院里以後,就立誓要實現這個願望。
當天晚上,小沙彌死了,變成一條龍,騰空而起,飛到雪山頂上的龍池裡,和龍王狠狠地打了一場,終於把龍王殺死了,住進龍宮,發號施令,把龍王原先的部屬都收歸自己管轄。
沙彌還不滿足。他想,龍王不給我吃天上的甘露飯。你師父也是知道的,為啥也不開腔呢?所以,他連師父也怪上了,就颳起狂風來,把連片的樹木連根拔起,想要砸毀師父的寺院。
這時,迦膩色迦王知道了這件事,就來過問。羅漢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了迦膩色迦王。迦膩色迦王就給沙彌在雪山下專門造一個寺院,修一座佛塔,有一百來尺高。想給他們做做和事佬。可是沙彌不答應,老是呼風喚雨來搗亂,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沙彌龍毀了六次。
迦膩色迦王也發火了,心想我堂堂一個國王,連小小的沙彌也制服不了,像話嗎?就點起了大批兵馬,來到雪山下,非要把龍池填平了不可。
沙彌龍害怕起來,搖身一變,變成個老波羅門,去對國王說:
「你是個堂堂的國王,所向無敵,至高無上,怎麼無緣無故去和一條龍打起仗來呢,龍不過是一種動物,它力大無窮,騰雲駕霧,上天入地,也不是我們人類的對手。國王今天興師動眾,去跟一條龍打,實在不值得。打贏了)你也講不響;打輸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勸你還是趕快收兵回去吧。」
迦膩色迦王不聽他的話,堅持要打。
沙彌龍回到龍池,發起威來,頓時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狂風拔起了大樹,沙石像雨滴一般打過去。天昏地暗,國王的軍馬被打得狼狽不堪,四下逃散。
國王只好去請求如來佛來保護他,說道:
「我這個國工從來沒有打過敗仗,今天卻輸在一條龍的手裡,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來,大慈大悲,保佑我打敗惡龍。」
於是,國王的兩個肩膀上冒出了熊熊的火焰來,狂風平息了,雲霧散開時,沙彌龍再也施不出威,只好逃回龍池。
國王命令每個軍士挑一擔石頭來,發誓要填平龍池。沙彌龍又變成婆羅門,去對國王說:
「我就是雪山龍池裡的龍王,被你打敗了,只好來請求饒恕。你要是真的殺了我,我懷恨在心,生生世世也要尋找機會報仇的,你看著辦吧。」
迦膩色迦王就和沙彌龍講和了,跟它訂了誓約,如果以後再犯,就不再饒恕它。
沙彌龍說:「我是一條龍,龍性發作的時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請你再把寺院造起來,我一定不摧毀了。你可以常派一個人望著山頂上。如果發現山上湧起了黑雲,就趕緊敲響牛骨頭,我聽到了這聲音,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於是,迦膩色迦王就在那裡造了座寺院,建起了佛塔。派人看望山頂雲氣的習慣,一直流傳到現在。(玄奘《大唐西域記》譯寫《龍的傳說》)
❺ 濟南七十二名泉是哪些
2004年新評選名錄如下:
1、趵突泉、金線泉、皇華泉、柳絮泉、卧牛泉、漱玉泉、馬跑泉、無憂泉、石灣泉、湛露泉;
2、滿井泉、登州泉、杜康泉、望水泉、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濋泉、黑虎泉、琵琶泉、瑪瑙泉、白石泉、九女泉、五龍潭、古溫泉、賢清泉、天鏡泉、月牙泉、西蜜脂泉、官家池、回馬泉;
3、虯溪泉、玉泉、濂泉、百脈泉、東麻灣、墨泉、梅花泉、濯纓泉、玉環泉、芙蓉泉、舜井、騰蛟泉、雙忠泉、華泉、漿水泉、硯池、甘露泉、林汲泉、斗母泉、無影潭、白泉、湧泉、苦苣泉;
4、避暑泉、突泉、泥淤泉、大泉、聖水泉、緞華泉、玉河泉、西麻灣、凈明泉、袈裟泉、卓錫泉;
5、清泠泉、檀抱泉、曉露泉、洪範池、書院泉(又名東流泉)、扈泉、日月泉 )(其中,百脈泉、東麻灣、墨泉、梅花泉、西麻灣、凈明泉在章丘,洪範池、書院泉(曾名東流泉)、扈泉、日月泉、馬跑泉在平陰縣,其他均在市區內)。
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百脈泉五大泉群是濟南72泉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他的則「隱居」於濟南轄區內的其他地方。
(5)白泉荷花池擴展閱讀:
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
泉的形成原因:
1、這主要與濟南的地形結構有關系。它的南面是一片山區,是山東有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濟南位於山區和平原的交界線上。
2、這里的山區是由石灰岩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隱藏著岩漿岩。
山區的石灰岩大約是在4億年前形成的,其質地比較純,它以大約30°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
石灰岩本身不很緊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儲存和輸送地下水。地下水順著石灰岩層的傾斜,大量地流向濟南。成了濟南泉水的水源。
3、在平原下的岩漿岩,它的組織很緊密。所以地下水流到這里後碰到岩漿岩的阻擋就流不過去了。岩漿岩上又覆蓋著一層不透水的粘土層,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
這些被攔阻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的壓力,從地下的裂隙中湧上地面,就形成了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❻ 周邊金華周邊1-3日自駕游去哪裡好玩,7個金華周邊探訪歷史古跡景美/小眾自駕游線路攻略推薦
1.浦江嵩溪 2.武義大溪口 3.磐安下村 4.東陽新東 5.義烏何斯路 6.浦江新光 7.金東瑣園 1.浦江嵩溪 嵩溪村又被稱為「江南坎兒井」,擁有800年歷史、1560間古建築,是一座藏在深山、名聞遐邇的國家級歷史文化村落。村北5公里,有浦江名山雞冠岩。源出雞冠岩的嵩溪分前後兩溪穿村而過,在村南的橋亭匯成一流,溪水澄碧,小橋林立。雙水長流通浦,兩山橫抱鎖雞岩,環境獨好。
交通:高速路口-黃鄭線-後佛線-嵩溪村
周邊景點:江南第一家景區、上山遺址公園、「花漫冷塢」
2.武義大溪口
大溪口村因坐落宣平溪上游西溪與支流章溪交匯口而得名,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村前溪流呈「S」形沿村莊蜿蜒,向東流經原宣平縣城注入甌江,呈現出罕見的巨型雙太極圖形。
交通:金華-G25長深高速-武義出口-上松線柳城方向-柳城鎮-西聯鄉-大溪口村
周邊景點:牛頭山、十里荷花、延福寺
3.磐安下村
下村坐落於美麗清澈的始豐溪河畔,村中建設了國標釣魚池、觀光荷花池、水上樂園、趕豬場、泥鰍池等娛樂休閑設施。夏季嬉水垂釣之餘還可到周邊的果園體驗採摘樂趣。
交通:位於磐安縣方前鎮西入口處,距縣城44公里,距上三高速天台段42公里,毗鄰天台、仙居兩縣。
周邊景點:百杖潭景區、靈江源森林公園、沙溪玫瑰園、孔氏家廟
4.東陽新東
東陽江鎮新東村因桑葚而聞名,今年桑葚種植面積有300多畝,成熟期從5月初持續到5月底。除了採摘桑葚之外,遊客們還能體驗水上樂園、兒童沙灘等親子游樂設施。
交通:東陽市區-嵊義線-里歌線-橫窈線-新東村
周邊景點:天山村、白泉村
5.義烏何斯路
何斯路擁有佔地百餘畝的薰衣草基地。村莊布局呈北斗七星,分別為拙樸的燕子坳古村落、庄嚴的何家祠堂、鉤雲釣月的農家餐飲、歷史悠久的明代古宅、卓有貢獻的何家大院(中國汽車製造第一人何乃民故居)、風景秀麗的卧牛山崗、碧波盪漾的水庫。
交通:自駕游可直接導航到「何斯路村」,從義烏市區出發經雪峰路-西城路至夏演,再經轉東黃線行駛到達
周邊景點:陳望道故居(城西街道分水塘村)、聖壽寺、上溪·桃花塢、巨龍箱包、岩口水庫、黃山八面廳、蕭皇岩、吳晗故居(上溪鎮苦竹塘村)
6.浦江新光
虞宅鄉新光村,俗稱廿五都朱宅新屋靈岩古庄園,有江南「喬家大院」美譽。坐落其中的廿玖間里匯聚了一代青年創客的理想與智慧,是國家級的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交通:高速路口-210省道-虞宅新光村
周邊景點:馬嶺美女峰、小杭州「上河」、水竹灣風景區
7.金東瑣園
瑣園文風鼎盛,人傑地靈,被稱為「奇村」,保存有嚴氏宗祠、務本堂、懷德堂等十餘座明末清初廳堂古建築。作為國際研學村,在瑣園不僅可以欣賞獨具特色的婺劇、道情表演,體驗打年糕、編草鞋、磨豆腐等傳統手工藝,還有海外學子與「家+」的溫情故事在延續……
交通:自駕:市區-金義東快速路-瑣園
周邊景點:蒲塘古村落、積道山景區
❼ 濟南七十二名泉是哪些
濟南七十二名泉-2004年新評選名錄如下:
趵突泉、金線泉、皇華泉、柳絮泉、卧牛泉、漱玉泉、馬跑泉、無憂泉、石灣泉、湛露泉、滿井泉、登州泉、杜康泉、望水泉、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濋泉、黑虎泉、琵琶泉、瑪瑙泉、白石泉、九女泉、五龍潭、古溫泉、賢清泉、天鏡泉、月牙泉、西蜜脂泉、官家池、回馬泉。
虯溪泉、玉泉、濂泉、百脈泉、東麻灣、墨泉、梅花泉、濯纓泉、玉環泉、芙蓉泉、舜井、騰蛟泉、雙忠泉、華泉、漿水泉、硯池、甘露泉、林汲泉、斗母泉、無影潭、白泉、湧泉、苦苣泉、避暑泉、突泉、泥淤泉、大泉、聖水泉、緞華泉、玉河泉、西麻灣、凈明泉、袈裟泉、卓錫泉。
清泠泉、檀抱泉、曉露泉、洪範池、書院泉(又名東流泉)、扈泉、日月泉 )(其中,百脈泉、東麻灣、墨泉、梅花泉、西麻灣、凈明泉在章丘,洪範池、書院泉(曾名東流泉)、扈泉、日月泉、馬跑泉在平陰縣,其他均在市區內)。
(7)白泉荷花池擴展閱讀:
濟南市十大泉群名錄:
1、趵突泉泉群
趵突泉、金線泉、皇華泉、柳絮泉、卧牛泉、漱玉泉、馬跑泉、無憂泉、石灣泉、湛露泉、滿井泉、登州泉、杜康泉、望水泉、老金線泉、淺井泉、洗缽泉、混沙泉、酒泉、東高泉、螺絲泉、尚志泉、滄泉、花牆子泉、白雲泉、泉亭池、白龍灣泉、飲虎池。
2、珍珠泉泉群
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濋泉、濯纓泉、玉環泉、芙蓉泉、舜井、騰蛟泉、雙忠泉、感應井泉、灰泉、知魚泉、雲樓泉、劉氏泉、硃砂泉、不匱泉、廣福泉、扇面泉、孝感泉、太極泉。
3、黑虎泉泉群
黑虎泉、琵琶泉、瑪瑙泉、白石泉、九女泉、金虎泉、南珍珠泉、豆芽泉、五蓮泉、任泉、胤嗣泉、匯波泉、對波泉、一虎泉、古鑒泉、壽康泉。
4、五龍潭泉群
五龍潭、古溫泉、賢清泉、天鏡泉、月牙泉、西蜜脂泉、官家池、回馬泉、虯溪泉、玉泉、濂泉、東蜜脂泉、洗心泉、靜水泉、凈池泉、東流泉、北洗缽泉、濼溪泉、潭西泉、七十三泉、青泉、井泉、睛明泉、顯明池、裕宏泉、聰耳泉、赤泉、醴泉。
5、白泉泉群
白泉、華泉、飲馬泉、花泉、灰泉、丫丫葫蘆泉、草泉、冷泉、團泉、麻泉.
6、湧泉泉群
湧泉、苦苣泉、避暑泉、突泉、泥淤泉、大泉、聖水泉、緞華泉、醴泉、聖池泉、南泉、簸籮泉、穆家泉、西老泉、懸泉、南甘露泉、琵琶泉、柳泉、車泉、陰陽泉、涼水泉、四清泉、百花泉、拔槊泉、智公泉、棗林泉、盛泉、黃鹿泉、虎洞泉、雪花泉。
藕池泉、錫杖泉、水簾洞泉、神異泉、滴水泉、豐樂泉、槍桿泉、咋呼泉、大花泉、試茶泉、卧龍池、冰冰泉、水泉、涼灣泉、鹿跑泉、苦梨泉、三龍潭、熨斗泉。
7、玉河泉泉群
玉河泉、淌豆泉、玉漏泉、東流泉、老玉河泉、響呼嚕泉、東泉、黃路泉、豬拱泉、虎門泉、忠泉、響泉、黃歇泉、盧井泉、義和泉、黑虎泉。
8、百脈泉泉群
百脈泉、東麻灣、墨泉、梅花泉、西麻灣、凈明泉、漱玉泉、龍灣泉、金鏡泉、靈秀泉、荷花泉、眼明泉、大龍眼泉、小龍眼泉、飯湯泉、篩子底泉、魚樂泉、卸甲池、盤泉、白泉。
9、袈裟泉泉群
袈裟泉、卓錫泉、清泠泉、檀抱泉、曉露泉、滴水泉、甘露泉、雙鶴泉、白鶴泉、上方泉、朗公泉、牛鼻泉、龍居泉、雙泉、王家泉、長壽泉、卧龍泉、段家泉、白虎泉、潤玉泉、糠溝泉、惠泉、玉珠泉、青龍泉、勝天泉、馬山泉。
10、洪範池泉群
洪範池、書院泉、扈泉、日月泉、姜女池、天池泉、墨池泉、天乳泉、白雁泉、拔箭泉、蓮花池、丁泉、狼泉、長溝泉、白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