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名畫荷花圖

名畫荷花圖

發布時間: 2022-09-14 13:47:42

① 中國古代名畫名稱、朝代、作者

<洛神賦圖卷>顧愷之(東晉)
<步輦圖>閻立本(唐)
<送子天王圖>吳道子(唐)
<虢國夫人游春圖>張萱(唐)
<簪花仕女圖>周坊(唐)
<瀟湘圖>董源(五代)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宋)
<潑墨仙人圖>梁楷(宋)
<墨蘭圖>趙孟堅(宋)
<秋郊飲馬圖>趙孟頫(元)
<夏山高隱圖>王蒙(元)
<桃竹錦雉圖>王淵(元)
<廬山高圖>沈周(明)
<灌木集禽圖>林良(明)
<山路松聲圖>唐寅(明)
<萬壑爭流圖>文徵明(明)
<黃甲圖>徐渭(明)
<秋興八景圖>董其昌(明)
荷花雙禽圖>朱耷(清)
<松鶴圖>朗世寧(清)
<叢竹圖>鄭燮(鄭板橋)(清)
<范湖草堂圖>任熊(清)
<沒骨花鳥圖>任頤(清)
<枇杷圖>虛谷(清)
<依樣畫葫蘆圖>吳昌碩(清)
呵呵,先回答這些吧!

② 求一幅名畫名字,畫的內容是荷花插在花瓶里,彩色的。

是不是這個啊?我也想知道!

③ 古代有哪些女畫家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德清縣茅山村(今屬干山鄉)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
管道升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元延襠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東衡里戲台山(今洛舍鄉東衡村)。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著《墨竹譜》1卷。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綉佛圖》、《長明庵圖》等。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他在字畫方面都頗有造詣,趙孟頫官居江浙儒學提舉,是一位文化高官。
明代最著名的十位女畫家

柳如是(1618-1664年),本姓楊,名愛兒,字如是,號影憐、河東君,江蘇吳江人。早年曾為南京名妓,後歸「東林領袖」錢謙益為妾。她博考群籍,能書擅畫,與黃媛介為詩、畫密友。柳如是雖賦才情,但流存下的畫作甚少

顧眉(1619-1664年),字眉生,一字眉庄,上元(今江蘇南京)人。秦淮名妓,後為崇禎進士龔鼎孳(字孝升)寵妾,改姓徐,號善財君、梅生,時稱橫波夫人。她才貌雙全,精詩擅畫,通曉音律。尤以撇筆畫墨蘭為人稱絕,與以畫蘭著稱的馬守真難分伯仲。清張庚《國朝畫征錄》稱其:「工墨蘭,獨出己意,不襲前人法。」古代女畫家無論閨閣還是妓家,她們的畫不為人所重,其原因之一是她們在創作上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顧眉畫蘭能不襲前人之法,實屬難得。
李因(1610-1685年),字今生,號是庵、龕山逸史,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為江浙名妓,後嫁光祿寺少卿葛征奇為妾。她擅墨筆山水、花鳥。山水法宋人米芾、米友仁父子,多用水墨點染,「以煙雲掩映樹石」。花鳥畫在師法明中晚期陳淳(字道復,號白陽山人)的寫意畫風基礎上,又以自然為師,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她最終在創作上避開了女畫家慣有的構圖小氣、筆致纖弱等弊病,以瀟灑隨意及疏爽雋逸的藝術風貌備受時人贊許。

文俶(1595—1634年),字端容,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文從簡女,文徵明玄孫女,精於花草蟲蝶畫的創作。花鳥畫是女性畫家們最熱衷表現的題材,出於女性細膩的情感和她們對花鳥特有的偏愛,及花鳥具有托物言志、比興的審美意趣,促使深居中的女子,對自己生活中最常見的花鳥加以表現並形成了一定的創作規模,文俶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明末錢謙益給予文俶的藝術極高的評價:「點染寫生,自出新意,畫家以為本朝獨絕。」清代張庚在《國朝畫征續錄》中則賦予文俶更高的贊譽:「吳中閨秀工丹青者,三百年來推文俶為獨絕雲

薛素素(生卒年不詳),名薛五,字潤娘,號雪素。她是位相貌俊美,而於詩文、書畫、簫、弈、馬術、刺綉等又無所不能的江南名妓。繪畫上的造詣更使她從容地走進文人們的筆墨酬答之中。她「尤工蘭竹,下筆迅掃,各具意態。雖名畫好手,不能過也。」(胡應麟《甲乙剩言》)

方維儀(1585-1668年),名仲賢,字維儀,桐城(今屬安徽)人。人物畫創作在女性畫家的筆下較為豐富,既有仕女畫,又有宗教人物畫、還有反映男性社會生活方面的作品。這其中表現救苦救難教義的佛像畫最多,婦女們既已墜入塵寰中的苦境,自然嚮往解脫痛苦。方維儀便因命運坎坷多難,導致她畢生以虔誠之心繪制帶有救苦救難教義的觀音、羅漢像,以求精神上的寄託。

馬守真(1548-1604年),小字玄兒、月嬌,號湘蘭,金陵(今江蘇南京)人。秦淮名妓。她聰穎機敏,能詩擅畫,又輕財重義。其往來於文人墨客間,尤與文士王稚登(字伯谷)最為友善。馬守真以畫蘭之精、畫蘭之專而名揚江南,因此自號「馬湘蘭」。其作品不注重對蘭之外在形態的細致刻劃,而重在通過對蘭的描繪抒發內心之逸氣。其筆下之蘭具有脫俗的飄逸之氣與野趣,與男性文人畫家,尤其是「吳門畫派」中文徵明等人的花卉有著更多的相近之處,反映了妓家對男性文人畫家的迎合性及師承性。

李翠蘭,生平不詳,擅以宋李公麟白描法創作人物畫,線條外柔內剛,富有表現力度

仇珠(生卒年不詳),活躍於明代中期,號杜陵內史,原籍江蘇太倉,寓居吳郡。當女性在封建社會的重重倫理道德的束縛下,政治上無地位、經濟上不獨立、婚姻中不自主時,她們的繪畫藝術亦不為社會所關注,只是在專業性較強的書籍中才有關於她們簡單而重復的記載。仇珠僅知為「吳門畫派」畫家仇英之女。她自幼觀父作畫,漸通筆墨之道,深受仇英工筆重彩人物畫風的影響,擅繪仕女畫,筆致工細精整,設色於明麗鮮亮中毫無媚俗浮躁之氣。

傅道坤(生卒年不詳),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自幼受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影響,喜書擅畫,「尤工山水,唐宋名畫,臨摹逼真,筆意清麗,神色飛動,咸比之管夫人。」(明姜紹書《無聲詩史》)

④ 墨荷圖的名畫賞析

畫家作《墨荷圖》時已年近六十歲,早過知天命之年。他常感慨人生,寄情於詩畫,寓其生平遭遇和心態。宋朝周敦頤撰《愛蓮說》,將蓮荷比作「花之君子」,李鱓兩度被革科名,為官時廉政愛民,卻因得罪上司又遭貶,便以蓮荷自喻,抒發自己堅貞高潔的品格。此圖展現了經受暴風驟雨洗禮之後的荷塘一隅。殘破的荷葉或隨波浮沉,或濯然獨立,出污泥而不染,亭亭靜直,香遠益清的荷花在葉片中掩映成趣,清妍研優美,參雜其中的葦草遒勁飛動。用水墨闊筆鋪染的荷葉片,硬朗而豐腴,花瓣尖端用濃墨復勾,清新幽香,用中鋒寫出荷莖、葦草、荷花的圓渾體質,濃淡干濕,輕重緩疾同時兼用,整體筆墨虛實相生,烘染出恬淡寧謐的氛圍。
構圖以題字和印章補充大塊空白,參差錯落的行書上題七絕一首:《休擬水蓋染污泥,墨暈翻飛色盡黧;昨夜黑雲托浦漵,草堂尺素雨風凄。」款署: 「乾隆八年前四月李鱓寫」,下鈐白文方印兩章。

⑤ [高分懸賞]請教高手,這幅名畫的名字,作者,還有相關信息

:香港資深藏家王良福先生舊藏,購自於香港中僑百貨有限公司。 附:香港中僑百貨有限公司作品確認證書。 大尺寸橫幅的《白鷺》為香港藏家王良福先生於1980年代購自於香港中僑百貨,堪稱是林風眠畫鷺題材中描繪的最為精彩的一幅,同時也是林風眠成熟期花鳥畫的典型作品。畫中四隻白鷺在俯倒的蘆葦中踱步前行,簡化的姿態中精準地傳達了鷺鷥靈動的身形,一隻舞動雙翅的白鷺,只用五、六條線,且能集速度與力量為一體,既有草書的動勢,又有楷書的嚴整,他以濃淡曲線勾畫的羽、尾、足、喙及屈伸的頸部,蘆葦的三兩交錯,天空與蓼汀的逸筆塗刷,皆營造一片平和與寧靜的氣氛。「林風眠在表現手法上是單刀直入,絕不遲疑,以閃電般的速度,在紙上留下懾人心魄的動力,迫使你感受他個性化的風格。」這用來概括這些白鷺,是十分合適的。除了流暢勁柔的線條功力之外,更體現出在磁州窯瓷器上樸拙卻又奔放不拘的淋漓暢快,一種生命與自然互動的生機悠然而生,林風眠對漢唐繪畫、民間瓷繪「流動如生」線描的推崇,他對青瓷溫潤而清冽韻味的鍾愛,對力與美和諧之理想的追求,對迅疾的中鋒運線的把握,在《白鷺》一畫中得到了最集中的體現,從一個角度標志了林風眠藝術的高度成熟。 香港中僑百貨有限公司作品確認證書 來源/鑒定:此特大蘆塘白鷺畫是林風眠在香港中僑國產百貨有限公司為他安排的九龍油麻地彌敦道畫室(居所)於1980年代初所畫,並曾在1983年5月在中僑國貨工藝品公司畫廊舉辦的「中國現代名家-林風眠先生作品介紹」畫展中展出。 吳棣榕 香港中僑國產百貨有限公司(加蓋章) 2011年11月6日
彩墨 彩墨油畫 徐悲鴻彩墨畫 徐悲鴻的彩墨畫 彩墨山水 彩墨藝術 中國彩墨畫
紙本 設色紙本 拍紙本 臨摹紙本 深山觀瀑 立軸 設色紙本 荷花立軸設色紙本 山水 手卷 設色紙本
牡丹 立軸 設色紙本 行書五言詩 立軸 水墨紙本 山水 四屏 設色紙本 猴 立軸 設色紙本 沙鳥聚相親 鏡心 設色紙本 貓 立軸 設色紙本 葡萄立軸設色紙本 松鷹 立軸 設色紙本 對聯 立軸 水墨紙本 松鷹圖 鏡心 設色紙本 清代畫 立軸 紙本 牡丹 鏡心 設色紙本 花鳥 四屏 設色紙本 行書七言聯 對聯 水墨紙本 楷書七言聯 對聯 紙本 花卉 鏡心 設色紙本 篆書七言聯 立軸 紙本 書法對聯 立軸 紙本 仕女 鏡心 設色紙本 書法 鏡心 墨筆紙本 清供 立軸 紙本 書法對聯 鏡心 水墨紙本 篆書 四屏 紙本水墨 書法對聯 立軸 水墨紙本 傅抱石 山水 設色紙本鏡心 仿石濤山水 鏡心 紙本 觀音 立軸 設色紙本 風景 設色紙本 雄鷹 鏡心 設色紙本 晨 立軸 設色紙本 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山水 鏡心 設色紙本 立軸 設色紙本 幽谷泉聲 鏡心 設色紙本 徐操 仕女 紙本 書法 立軸 墨色紙本 書法 鏡心 水墨紙本
林風眠 林風眠畫 林風眠 仕女 林風眠仕女 林風眠書畫拍賣 林風眠仕女圖 仕女圖 林風眠
林風眠作品拍賣 林風眠 京劇人物 林風眠 油畫 林風眠油畫 林風眠雙棲圖 林風眠國畫 林風眠作品 林風眠 國畫 林風眠作品 拍賣
簽名 連環畫 簽名設計 藝術簽名 書畫名家簽名 張大千藝術簽名 油畫簽名
畫家簽名 中國藝術簽名
瀏覽過此藏品的人還收藏過
更多收藏
薛春梅雕白玉《一行白鷺上青天》擺件
白鷺 彩墨 紙本
芙蓉白鷺 立軸 設色絹本
白鷺 立軸 設色紙本
白鷺戲水 立軸 紙本
草書「一行白鷺上青天」 拓片 紙本
荷花白鷺 鏡框 設色紙本
荷花白鷺 立軸 設色紙本
白玉白鷺連科蓋罐
芙蓉白鷺 立軸 設色紙本

⑥ 藕斷為什麼會斯連

先看下小朋友的答案哈~`` 我感興趣的」為什麼」 __為什麼藕斷絲連 中午,我放學回家,看見一支藕橫躺在桌上,它是乳白色的,最前面的一段像個胖乎乎的牙孢子似的,後一段比前一段長,共有三段.藕上面沾了不少泥,大概是在泥水裡躺著的時候沾在身上的吧!聽大人說,藕不但能吃,而且能當葯治病,藕節便是一味能止血的中葯.藕的葉子__荷葉,不但能做為製作菜餚時的輔料,用作葯物還能使人通氣生津。荷花就是藕節枝上長出來的花兒,「出淤泥而不染」,她的高潔,曾贏得多少詩人畫家的贊美。大畫師齊白石曾為荷花畫過一幅名畫——《荷花圖》。然而,大家只知道荷花的美麗,可曾有人想到那深陷在泥土之中的藕嗎?折斷藕,裡面七孔八竅,藕雖然斷了,但是藕絲卻不肯斷,這是為什麼呢?為了了解這個原因,我決定做一個實驗。 一、 實驗目的:了解藕斷絲連的原因。 二、 研究對象:藕。 三、 選用材料:二隻藕,一把鋒利的刀。 四、 研究過程:我先用手把一隻藕折斷,再用鋒利的刀小心翼翼地把另一隻藕切成兩半。 五、 觀察記錄:我先觀察第一個被折斷的藕:我觀察了一下藕的結構,藕的導管壁增厚部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紋導管。藕的維管束中,螺旋紋導管很多。我在折斷藕的時候,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為螺旋狀的細絲,很像拉長後的彈簧。而用鋒利的刀去切藕時,就很少在刀口上看到這種絲,因為細胞間的連鎖被破壞,就跟彈簧被切斷了一樣。 六、 收獲:了解了藕的結構,知道了藕斷絲連的原因。 七、 參考資料:《十萬個為什麼》、《植物網路》 、談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屬睡蓮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在淺水塘中。其莖生於淤泥中,變態為根狀莖,即是藕,也稱蓮藕。藕橫長在泥中,靠基莖節上的須狀根吸取養分。由於藕肉質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澱粉,營養豐富,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食品。 當我們折斷藕時,可以觀察到無數條長長的白色藕絲在斷藕之間連系著。為什麼會有這種藕斷絲連的現象呢? 這就要觀察一下藕的結構了。原來植物要生長,運輸水和養料的組織,叫導管和管胞。這些組織在植物體內四通八達,在葉、莖、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動物體內一樣暢通無阻。 植物的導管內壁在一定的部位會特別增厚,成各種紋理,有的呈環狀,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網形。而藕的導管壁增厚部卻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形導管。在折斷藕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為螺旋狀的細絲,直徑僅為3~5微米。這些細絲很像被拉長後的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不會被拉斷,一般可拉長至10厘米左右。 藕絲不僅存在於藕內,在荷梗、蓮蓬中都有,不過更纖細罷了。如果你采來一根荷梗,盡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來就像一長串連接著的小綠「燈籠」,連接這些小綠「燈籠」的,便是這種細絲。這種細絲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其實是由3~8根更細的絲組成,宛如一條棉紗是由無數棉纖維組成一樣。 細密纏綿的藕絲,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婦》詩中就有「妾心藕中絲,雖斷猶連牽」之句。後來,人們就用「藕斷絲連」的成語來比喻關系雖斷,情絲猶連 回答者:小XIU - 試用期 一級 7-18 10:55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謝謝 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其他回答共 4 條 為什麼藕斷絲連 因為藕的運輸組織細胞是螺旋狀的,樣子就和彈簧一樣。當我們把藕折斷以後,由於它的運輸細胞並沒有被切斷,一拉,看起來就像許多絲連著。所以說是藕斷絲連。 或者: 藕折斷了,在斷面上卻總是連著那麼多絲。 不光是藕,荷梗裡面這種絲還要多。如果你才來一枝荷梗,盡可以把它折成一段段,並且還可以把絲拉得相當長,做成像一長串連接的小綠燈籠似的玩意兒。 為什麼藕斷絲連呢? 這就要觀察一下藕的結構了。遠原來植物要生長,需要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組織。植物運水的組織,主要是一些空心的長筒形細胞組成的導管。導管內壁在一定的部位特別增厚(而非全部一律增厚),形成種種紋理,有的呈環狀,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網形。而藕的導管壁增厚部卻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紋導管。藕和荷梗的維管束中,螺紋導管很多。在折斷藕或荷梗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為螺旋狀的細絲,很像拉長的彈簧。 如果用鋒利的刀去切藕或荷梗的話,就很少會在切口上看到這種絲,因為細胞間的連鎖被破壞了,就跟彈簧被切斷了一樣。 回答者:豪俠haoxia - 同進士出身 六級 7-17 19:28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回答者:bbq_com - 試用期 一級 7-17 22:10 藕的纖維組織中、含有一種膠液、當這種膠液遇熱後會凝結成經絲狀,所以在藕煮熟後、雖然把它本身分開了或斷了、但在這時這種凝結物:絲、卻更明顯表現岀:好象絲把它還連在一起一樣,簡單的說這便是:藕斷絲連了。故此人們用這個現象來形容一些事表靣好象是分開了、但還有著某種程度的連系!中葯的:杜仲也有這種情況、但它遇熱後這狀況卻不明顯或不存在了! ~``這個比較專業哦~``

記得採納啊

⑦ 都有哪些關於花的作品

關於花的作品:

1、《向日葵》

《向日葵》(法語: Tournesols;荷蘭語:Zonnebloemen;英語:Sunflowers),是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間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所繪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油畫作品,作品分別繪制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

並分別收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英國倫敦國家畫廊、日本東京興亜美術館、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美國費城美術館。

如果用梵高所創作的「以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為主題的油彩畫」來定義的話,那麼廣泛認為一共有7幅作品。其中有6幅被保存下來。保存下來的6幅向日葵作品中,其中有三幅繪有15朵向日葵,兩幅繪有12朵向日葵,一幅繪有3朵向日葵。

2、《雛菊與罌粟花》

梵高於保羅·嘉舍醫生家中完成了這幅作品,而他在幾星期後就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雛菊與罌粟花》畫面中流露出梵高這位創作天才的澎湃激情及真摯情感,堪稱其短暫絢麗的藝術生涯中巔峰之作,更是極少數梵高在生前售出的作品之一。

3、《張大千荷花圖》

《張大千荷花圖》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張大千所作。張大千愛荷,一生畫荷無數,他以「君子之風,其清穆如」喻荷,盛贊其高潔。

每當花開時節,大千都要四處賞花、寫生,在居住的庭園內,通常要開辟池塘,遍植荷花,即便在環境稍局促的摩耶精舍,他仍用幾只大缸養滿荷花。其代表作品有1935年創作、1976年創作以及作畫年代不詳的三幅荷花圖。

4、《墨梅圖》

在他的筆下,所畫梅花如鐵線圈成,雖不著色,卻能生動地表現出千朵萬蕊、含笑盈枝的姿態。另外,王冕還創造了用胭脂畫沒骨梅花的方法。王冕多作長干大枝,講求書法用筆,粗干頓挫有力,求其蒼勁,細枝用筆輕快,富有嫩枝的彈性。

王冕作梅時非常著意於在繁密中留出疏空處,使梅花有「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的空間布白,控制住梅花的總體大勢,不讓畫面散漫一片,有桃李芬芳,而無清冷之氣。王冕的「沒骨」墨梅很有特色,以墨點直接寫梅,趁濕在花瓣尖處點少許濃墨,頓增梅花姿色,是對五代徐熙「落墨花」的發展。

5、《四梅圖》

《四梅圖》是南宋揚無咎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四梅圖》共畫有四枝梅花,分別表現其含苞待放、春梅初發、梅花盛開、紛謝凋零四個階段,作者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梅花生長開放的全過程,畫作具有淡雅、寧靜、婉麗的特色。

⑧ 中國最有名的名畫是那幾幅

晉.顧愷之 《洛神賦圖》
唐.閻立本 《步輦圖》
唐.韓滉 《五牛圖》
唐.張萱 周昉 《唐宮仕女圖》
五代.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宋.張擇瑞 《清明上河圖》
元.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明.仇英 《漢宮春曉圖》
清.郎世寧 《百駿圖》

⑨ 近代國外名畫有哪些

劉海栗,原名盤,字季芳,號海翁。祖籍安徽鳳陽,1896年3月生於江蘇常州。早內期油畫代表作容《夕陽》、《河邊》、《湖光》、《塞納河橋》、《林間信步》、《北京前門》等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

趙無極,華裔法國畫家。生於中國北京。童年在江蘇南通讀書,並學習繪畫。1935年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林風眠。1948年赴法國留學,並定居法國。畫作品《綠色花瓶》、《蓮花》、《11-12-70》

畢加索:《熨衣服的婦女》、《喝苦艾酒 者》、《雜技演員之家》;

梵谷:《食土豆者》、《塞納河濱》、《向日葵》、《郵遞 員魯蘭》、《 咖啡館夜市 》、《包紮著耳朵的自畫像》、 《星光燦爛》、《梵谷在阿爾勒卧室》、《歐韋的教堂》;

保羅·塞尚:《綁架》、《聖安托萬的企圖》(均為英國私人收藏)、《解剖》、《黑人西比翁》、《巴德萊娜》以及《痛苦》、《現代奧林匹亞》(後兩幅為盧浮宮收藏)

⑩ 明末清初寫意畫大師

石濤

石 濤(約1642—約1718年)原名朱若極。是明朝靖江王朱贊儀的十世孫,生於桂林。其父亨嘉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自稱監國,被明朝的廣西巡撫遣將戰敗並被擒獲。若極被太監攜逃全州,後入湘山寺為僧,法名原(元)濟,字石濤。在寺中苦學詩、書、繪畫。後畫中題名常用者有:大滌子、苦瓜和尚(老人)、清湘老(陳、遺)人、清湘枝下人、湘源老人、零丁老人、瞎尊者、膏肓子、小秉客等。在題名與印章中,常於石濤、大滌子、瞎尊者、膏肓子等之前,冠以「清湘」(五代晉至元全州縣名)二字,以示其對長於斯的全州的眷戀。�

稍長,石濤離全州,遍游湘、鄂、皖、江、浙等名勝山水,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黃山住了10年左右,結交畫家,後至南京(江寧)。他雖入釋門,但未掙脫世俗名利觀念,想得到清廷重用。清聖祖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兩次南巡時,他於南京、揚州兩次接駕,獻詩畫,自稱「臣僧」。後又北上京師,結交輔同將軍博爾都、戶部尚書王等達官貴人,為他們作畫。但終因其為明藩王後裔及和尚的身份,上進無望,乃返回南京,廢「臣僧元濟印」。在南京先後住了約8年,最後定居揚州,作大滌堂,以賣畫為生,並總結與整理他多年來繪畫實踐的經驗與理論,使他晚年的作品更加成熟和豐富多采。�

石濤為清初四名畫僧之一(其餘為弘仁、髡殘、八大山人),他以深厚的文化素養、奇特的人生經歷,在繪畫實踐與理論上,刻意突出「創新」。他繼承前人的傳統,但反對「我為某家奴」、「食某家殘羹」,主張「我之為我,自有我在」、「法自我立」。繪畫要從現實的山水、景物中去觀察、尋找素材,但決不是簡單的臨摹,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認識與感情,「搜盡奇峰打草稿」(人稱其「得黃山之靈」),使「山川脫胎於予」,「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借畫表達自己的感受,「發我之肺腑,揚我之須眉」。他還主張「筆墨當隨時代」,在師古的基礎上要「開今」。他擅長畫山水、蘭、竹、花果、人物,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尤以奔放縱恣取勝。繼承與發展了「以書入畫」的文人傳統,與整幅畫總體藝術構成上節奏的奔放,融成一體,取得統一與和諧。處處體現其脫其古人窠臼的「創新」精神。�

他是十七世紀中國最富創造性的一位藝壇巨匠,那孤高自信的個性,過人的藝術領悟力及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決定他攀向中國美術史上的新高峰。

石濤的繪畫風格蒼郁恣肆、布局奇險,作品以磅礴氣勢展現宇宙萬物充沛的生命力量。

「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所以終歸之於大滌也。」石濤如是說。

石濤在創作中總把個人的主觀情緖及感覺置於首位,他在山水畫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僅在於其對名山大川的廣泛遊歷及細致觀察,而是依憑一種與生俱來的氣度和特質,

把個人的感知完全投入自然造化的奧秘情景之中,並藉異常奔放的情感及使命感,以超越前人的成規敎條,打破習慣中的理想完美形式。

在其劇跡《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中,林巒翠滴,瀑水爭懸,圓融渾化的氣勢貫通整張作品,眼前似亂非亂的斑駁墨跡在瞬間大開大合,迫力四射,一股夾雜著興奮與缺堤般的強大動力躍然紙上。在這由奔放線條構成的感知空間中,石濤把墨點的特性也運用達到極致。

《荷花圖》軸是石濤另一件出色作品,畫面中荷葉、蓮蓬、雜草錯綜交織,濃淡墨色互為襯托,只見剛健蒼勁的筆畫縱橫其間,大有驚電奔雲的氣勢。在《搜盡奇峰打草稿圖》、《荷花圖》,石濤的自律性線條與空間表現,傾向於把自然對象的生命力及個人內在激情完全投射於畫面之中。

熱點內容
秋海棠畫 發布:2025-07-08 09:53:10 瀏覽:69
插花的講究 發布:2025-07-08 09:36:21 瀏覽:38
畫的櫻花樹 發布:2025-07-08 09:36:18 瀏覽:944
酵素櫻花漱口水好用嗎 發布:2025-07-08 09:36:06 瀏覽:888
切花玫瑰肥 發布:2025-07-08 09:23:44 瀏覽:762
花語柔情 發布:2025-07-08 09:20:00 瀏覽:666
啟功墨牡丹 發布:2025-07-08 09:19:53 瀏覽:254
黃樓花卉批發市場 發布:2025-07-08 09:14:17 瀏覽:873
浪花一朵朵第18集 發布:2025-07-08 09:14:16 瀏覽:237
海棠盼兮 發布:2025-07-08 09:08:10 瀏覽: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