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林蘭花塘
㈠ 知道蘭花小學的嗎
知道啊蘭花小學簡介
蘭花小學地處南京市浦口區橋林街道蘭花塘社區,著名的長江三回橋經濟圈。橋答林是一座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以及閃光的人物,蘭花塘這一地名,源自一個聯系著楚霸王項羽的美麗傳說。
蘭花小學是一所農村合格完全小學,學校始終把教育教學質量擺在首要位置,視「不誤百姓子弟」為己任。學校的管理科學、規范,教育教學質量持續穩定的提高,連續四年排名全街道第一,在全區同類學校位居前列。
學校現有七個教學班,學生240名,教師28名,是一所真正意義上的隊伍穩定、人際和諧、安全保證的農村完小。
㈡ 項羽自刎烏江在哪裡 烏江的簡單介紹
1、項羽自刎烏江在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為八百里皖江第一鎮,是安徽面向長三角的東大門。自西晉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於東城界置烏江縣至明洪武年初(公元1368年)廢縣為鎮,烏江共有1083年治縣歷史。今江浦高旺、龍山、蘭花塘、橋林、石橋等地皆是烏江縣轄地。浦口區烏江鎮(今浦口區橋林街道)與和縣烏江鎮原屬一地,位於長江北岸。後因人為行政因素分開分屬兩地,分裂至今。
2、烏江區位優勢顯著,坐擁長江黃金水道,兩個碼頭通江達海,三條省道穿境而過。距馬和汽渡6公里,安徽省北沿江高速10公里,南京長江三橋20公里,馬鞍山長江大橋30公里,江寧錦文路過江隧道5公里(規劃建設),南京地鐵S3號線寧和城際一期高家沖站6公里,二期貫穿全境。兩千多年前,楚漢相爭的悲壯歷史就在這里宣告結束,西楚霸王項羽在此自刎身亡,烏江自此馳名天下。
3、烏江自古文人輩出,唐朝詩人張籍、南宋愛國詞人張孝祥、書法家張即之、近代書豪范培開、當代草聖林散之等都出生於烏江,並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他們奮斗的足跡。
4、古鎮烏江正煥發著新的活力,先後引進明發集團、華夏幸福集團、南京金箔集團、長三角裝飾城等眾多商業入駐。目前已簽約在建江蘇省中醫院,南京藝術學院以及由南京市第一幼兒園、南師附小、南京市樹人中學聯合打造的「一師樹」學校項目。
㈢ 南京市浦口區學區劃分
法律分析:高旺小學:江浦街道高旺社區、西江口社區,橋林街道蘭花塘社區原馬騾村。江浦實驗小學濱江分校:寧合高速以東,城南河以南,浦雲路以西,光明路以北區域。高里小學:高麗社區,大埝社區3組、5組、8組、9組,永寧街道姚吳庄,大橋林場。龍山學校小學部:龍山社區、龍井社區、龍華社區、大黃社區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的數量和分布狀況等因素,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調整學校設置規劃。新建居民區需要設置學校的,應當與居民區的建設同步進行。
第十六條 學校建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准,適應教育教學需要;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選址要求和建設標准,確保學生和教職工安全。
第十七條 縣級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置寄宿制學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
第十八條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需要,在經濟發達地區設置接收少數民族適齡兒童、少年的學校(班)。
㈣ 南京地鐵橋林蘭花塘站在哪 m.city8.com
沒有該地鐵站。橋林鎮在地鐵10號線的起點站雨山路站西南方向,約15公里。
㈤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橋林街道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橋林街道下轄村委會包括石磧社區居委會、明因寺社區居委會、福音社區居委會、蘭花塘社區居委會、百合社區居委會、雙壠社區居委會、濱江社區居委會、西山社區居委會、烏江社區居委會、林蒲社區居委會、林東社區居委會、七聯村委會、勤豐村委會、雙廟村委會、高湯村委會、劉公村委會、周營村委會、南驛村委會、林山村委會、茶棚村委會。
㈥ 自刎烏江中的烏江在哪
在今天安徽和縣東部的烏江鎮的長江邊上,那個地方有一條長江的支流叫烏江,由於那個地方的長江基本呈南北走向,所以才說項羽「不肯過江東」。
(6)橋林蘭花塘擴展閱讀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霸王,關於他的傳說汗牛充棟,這其中又以他自刎烏江最為慷慨悲壯,在民間流傳也最為廣泛。
根據最早的記錄,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自殺是想結束戰爭,消除百姓因戰亂帶來的痛苦。據《史記》記載,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於是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意思是想通過兩個人的決斗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跟著受苦,說明項羽的確有可憐天下蒼生的情懷。
當項羽率殘兵敗將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時,想到渡江以後還要卷土重來,重新進行一次楚漢戰爭,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於是選擇犧牲性命來結束連綿數年的殘殺,還天下一個太平世界。
㈦ 橋林鎮的風景名勝
舊日橋林鎮有十二景觀,其名曰:柏子樵歌、梨園聽鶯、雙峰菊圃、長橋步月、柳岸秋蔭、紫砂返照、滄浪濯足、文閣鍾聲、朱石漁火、明因秋色、茅庵古檜、延陵垂釣。如今這十二景,由於地貌變遷,建築興廢,有的已無跡可尋,有的為已被等新的景觀所替代。
橋林鎮有多處古文化遺址,如1957年發現的鎮西林家小村「蔣城子古文化遺址」(省文保單位),雙橋村「曹城子古文化遺址」(市文保單位),1982年發現的劉公村「小樊城子古文化遺址」(區文保單位)。鎮東8里許有「蘭花塘」(地名),相傳項羽敗走東城路過此地,漢兵追之,虞姬揮劍護夫,失落蘭花玉簪,不久路邊長滿蘭花,故而得名。當項王行至石磧鎮(今橋林鎮),虞姬自刎於此,其血衣藏於西街一古井中,井水呈胭脂色,此井故名「胭脂井」,現尚存。自鎮西去30里,可憑吊楚漢相爭古戰場四潰山(今之鎮西駟馬山),西南去25里便是楚霸王廟。
橋林茶干,鮮美可口,色香味俱佳,早已馳名大江南北,是橋林鎮享有盛名的土特產之一,是饋贈親友上選禮品。有《過橋林》詩雲:春風送我至西關,盛世風雲最耐看。一振能消萬古疾,千蕭吹徹七星丹。堤柳招搖通水國,江波吞吐送征帆。惟愛橋頭香十里,停車河畔買茶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