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空中花園

蘭花空中花園

發布時間: 2022-09-05 18:39:51

㈠ 泰國著名的花有什麼

泰國蘭花

泰國蘭花(商品名泰蘭)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是熱帶蘭中的珍品,有「蘭中皇後」的美譽,可作盆栽觀賞或切花栽培,具有良好應用前景。蘭科植物家族龐大,在世界上約有700屬,200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與溫帶地區。

泰國是熱帶蘭花的原生地,也是全球最大的蘭花生產國與供應國,因此泰蘭家族非常的龐大。如果你深入到泰國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仔細地觀察,處處可見蘭花的清影,發現泰國人民對蘭花懷有一種深厚的情感。

(1)蘭花空中花園擴展閱讀

泰國每年都要舉辦一次蘭花盛會,招待外國使節和社會名流及外來遊客。 據報道,泰國的氣候濕潤、溫和,生產的蘭花已遠銷世界十幾個國家,每年出口創外匯達600多萬美元,成為亞洲最大最多的花卉生產國之一。

泰國每逢人們辦喜事,總是少不了蘭花,視蘭為吉祥如意的象徵。無論是宴席上或者是家裡的大廳里,還是卧室的床頭櫃上、辦公桌面上,皆一一擺放著蘭花。同時,泰國人還有這樣一種習慣:上醫院探望病人時,總是攜帶一束翠綠的蘭花,奉獻給病人,預祝病人早日康復。

㈡ 這時候的武漢中科院植物園有什麼好看的沒有

武漢植物園四大花展
1、荷蘭鬱金香花展
華中地區展出面積最大、品種最全的鬱金香花展於2009年1月25日至5月3日在武漢植物園展出。本次花展展出夜皇後、王子、天使、普瑞斯瑪、城市之花、艾倫妮公主等60多個歐洲最新品種,百萬朵紅似火、黃如金、白似雪,千姿百態,文雅高貴的鬱金香芬芳滿園,湖岸風車、別具特色的木鞋充分發揮藝術想像,讓你身臨其境,盪漾在花的海洋中,帶你走進大洋彼岸庫肯霍夫般的童話春天。
2、熱帶蘭花展
武漢植物園熱帶蘭花展共引進世界各地31種120餘個品種6000餘株熱帶蘭花。其中,「領帶蘭」、「象耳蘭」、「狐狸尾蘭」等十大珍品蘭花首次亮相江城。在豐富多樣的蘭花資源的基礎上,植物園主題鮮明地劃設了「台灣精品蘭」、「卡特蘭」、「莫氏蘭」、「萬代蘭」、「兜蘭」等九大主題蘭展專區,獨具創意地設置了「丑牛迎春、白象送福」、「蘭香蝶舞迎客到」、「空中花園」、「七彩花瀑」、「蘭亭序」、「香蘭依依送客歸」等15個蘭花精品小景,並通過科普展板、標識將中國、泰國、南美、非洲等特有文化元素融入到蘭花展中,生動描繪出世界各地濃郁的蘭文化風情。
3、世界奇趣植物展
揭秘樹上生花的植物、親臨水中開花的植物、仰尋高懸空中生長的植物、探索專食昆蟲的植物……身臨其境感觀植物世界的千姿百態。
4、熱帶雨林展
走進武漢植物園,百萬朵鮮花裝點的巨大玻璃「花房」宛如繽紛華彩般的童話世界。走進花房,這里古樹盤根、滴水岩洞、百芳吐蕊、飛瀑銀星、草亭幽然……一派熱帶繁花的濃郁景象。

㈢ 「失落之城」的黃金是什麼

在血與火的戰爭中,古老的文明曾經一度消失;在探險家和旅遊者的踐踏下,美麗的古老又面臨新的危機。如果黃金和財富是自詡文明的殖民者所追求的唯一目標,那麼現代社會的文明人們,應該更多地反思一下關於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的許多問題了,畢竟那才是真正的人類生存之「根」。在那「古老的山顛」

馬丘比丘古城遺址位於今秘魯境內庫斯科城西北112千米處,整座遺址巍然高聳在海拔約2280米的瓦納比丘山顛,而馬丘比丘在當地人的語言里,正是「古老的山顛」的意思。美國探險家海勒姆·賓海姆最初發現它的時候,因為無法知道它的確切名稱,只好以山的名字來命名。古城的兩側都是高約600米的懸崖,崖壁下是飛流急湍的烏魯巴姆河。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景觀,1983年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旅遊勝地。

考古學家證明馬丘比丘始建於1440年左右,當時在位的印加帝國國王是帕查庫蒂(意為「地球震撼者」),但是他為什麼要在如此險要的地方建造這樣一座古城,卻至今是個謎。有人認為這是一座軍事堡壘,但敵人不會進攻這樣一座險而無用的城市;如果作為本國的據點,又沒有可靠的糧食和水源供應。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座印加貴族的鄉間休養所,是貴族們度假或休閑的地方;但考古發現的規模龐大的宗教設施證明這更可能是一處宗教祭祀場所。那裡沒有大規模的生活設施,並不適合居住;而在墓葬區出土了大量的女性遺體,她們可能是印加人為太陽神獻祭的犧牲品,因為女性被認為是太陽的貞女,這更說明馬丘比丘是一座進行祭祀的大祭壇。

馬丘比丘古城共有建築遺址140餘處,包括三個作用不同的城區:神聖區、通俗區和祭祀、貴族區。神聖區是太陽神的建築,包括神像、神廟、神殿和拴日石等;通俗區是維護城市建築的人所居住的地方;祭祀、貴族區則是主持祭祀和過往貴族的臨時住所。城中有100多處階梯,都是由整塊的巨大花崗岩鑿成;還有大量的水池、水道和溝渠等,以及一大片蔬菜田。

馬丘比丘依山起勢,是一個建築學上的奇跡。據說馬丘比丘一帶的山勢像一張仰望天空的印第安人的臉,而馬丘比丘所在的最高峰瓦納比丘峰正是這張臉上的鼻子。建造城市的人沒有從「鼻子」上取用一塊石料,都是從周圍山間撿來碎石加以切割,然後築成。當時的切割技術已經非常高明,現存城牆上的石塊間縫隙還不到一毫米寬,連鋒利的匕首都插不進去;石塊與石塊之間連灰泥都沒用,純粹的堆砌而成。找回「失落的城市」

自馬丘比丘建城到16世紀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印加帝國,馬丘比丘一直有人居住,但人數不多,熱鬧的時候也就是1500人左右,除了維護城市建築的人,就是過往的貴族遊客。早在1532年時,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卑鄙地抓獲並殺害了印加帝國的最後一位國王阿塔瓦爾帕,然後攻入首都庫斯科,四處燒殺劫掠,戰火波及到馬丘比丘,這座邊遠的山城也難逃劫數,隨著印加帝國一起毀於戰火。馬丘比丘從此破敗,此後400年間無人問津,甚至沒有人知道。直到1911年,美國探險家海勒姆·賓海姆在一個銅板雇來的向導的帶領下,再次發現了這座已經沉睡了400年的古城。1913年4月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馬丘比丘由此名聲大振。

1911年,印加帝國末代國王的失蹤寶藏正在攪擾著尋寶者的美夢時,海勒姆·賓海姆也在此時踏上了尋寶的旅程。起初他是為了尋找傳說中一座叫做維爾卡班巴的城市,據說那裡是曼科的最後據點,印加人的寶藏就藏在了那裡,但他徘徊數月未能如願。正在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時,哪知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烏魯巴姆河的河谷中,他遇見了一位當地人,只出了一個銅幣,就在那位當地人的帶領下找到了這座舉世震驚的印加古城。雖然這里沒有發現黃金寶藏,但他已經心滿意足了。回國後他以「失落的印加城市」為名出了一本專著,介紹了他的發現和這座古城遺址的概況。截至1915年,賓海姆又數次來到馬丘比丘,他始終不確定自己找到的是維爾卡班巴還是馬丘比丘,但他的大作還是一路暢銷,引起轟動。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是發現馬丘比丘的第一人。

但在2002年的時候,另一位長期研究印加文明和庫斯科遺址的學者西蒙·韋伯聲稱最早發現馬丘比丘的另有其人,他在城中某處岩石上發現了幾個簽名,「Enrique Palma,Gabino Sánchez」和「Agustín Lizárraga」,簽名的時間是在1901年7月14日。這可能是幾個秘魯的當地人,無意中在遊玩時發現了古城,韋伯由此認為賓海姆為了搶頭功掩蓋了當時的事實。但這種爭論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即使有人先賓海姆一步來到馬丘比丘,但是並沒有留下任何有關的記述或研究成果,人們還是通過賓海姆的著作才開始了解這座古城,真正的發現者應該說是他。拯救「空中花園」

1981年秘魯政府將馬丘比丘古城遺址及其附近地區約326平方千米劃為「歷史保護區」。這里的自然生態環境也是別具一格的,矗立的山峰和深邃的峽谷,以及漫山遍野的蘭花,都與神聖的古城建築一起成為人們旅遊觀光的重要內容。當純白的蘭花開滿古城的街頭巷尾時,人們感慨地說這才是真正的「空中花園」,於是馬丘比丘又多了一個新的外號。前來朝聖或觀光的旅客絡繹不絕,據說每年都有大約6萬名朝聖者沿著傳說中的印加古道,從庫斯科徒步趕來禮神,那大概需要三天三夜的艱難跋涉,所過之處皆是崇山峻嶺。2003年秘魯政府公布的數字顯示,僅此一年中馬丘比丘的遊客即達40萬人。繁榮的旅遊事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馬丘比丘每年帶給秘魯政府的是至少310萬英鎊的財政收入。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大規模旅遊帶來的對遺址的嚴重損壞表示擔憂。大量的遊人踩踏造成了對馬丘比丘古建築的破壞,公共旅遊車和私家車所排放的污染性氣體也影響了周圍一帶的環境,並對古建築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腐蝕。同時,隨著旅遊業的興旺,周邊的城鎮開發造成的商業喧囂已經使馬丘比丘不像是一座懷古城市,更像是一座商業集鎮了,到處充斥著各種食品和紀念品的叫賣聲。

而最嚴重的還是,由於周圍植被的破壞,在雨季雨水泛濫的季節,馬丘比丘面臨著致命的山體滑坡危險。這已經在其附近的一座叫做阿瓜卡連特(意為「熱水」)的小鎮發生過一次,並且造成了十幾人死亡。並且馬丘比丘所在瓦納比丘山體的裂縫也越來越嚴重,這都使得馬丘比丘隨時可能毀於一旦。地質學家在馬丘比丘及其周圍地區共發現了7處地質缺陷,根本原因即在於地層松動和斷裂,隨著越來越多的遊人踩踏,馬丘比丘也面臨著緩慢移動、下陷和坍塌的危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秘魯政府提出了嚴重警告,如果不盡快設法解決這些問題,馬丘比丘將被開除出《世界遺產名錄》。

秘魯政府最關心的當然還是經濟效益,但如果不能夠保護旅遊資源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這種經濟效益是盲目和短暫的。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督促和世界人民的熱情呼籲下,秘魯政府最近終於決心拿出7000萬英鎊用於對古城遺址的修繕和保護工作。我們希望這座在戰火中淹沒過一次的古城,不要再在本國政府的手中重蹈覆轍,也希望這座奇跡般的「空中花園」能夠永遠矗立在人類歷史的天空中。

㈣ 請問劍蘭好養嗎應該注意些什麼

會者不難,養蘭花的植料,用腐熟的松樹皮棵粒,種好,澆透水,放在陰涼通風處。待干透後(約15–20天)再澆水及施肥(少量)即可。

㈤ 十種植物的自然現象是什麼

帆船石

這些石頭移動的方法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在死亡谷的一個叫做The Racetrack Playa的地方,有一個乾燥的湖床,它出奇的平坦,南北兩端之間的高度差只有4cm。賽馬場周圍的高山主要由深色白雲岩和高聳在湖床之上的山脈組成。沙漠大雨來臨時,水從這些山上傾瀉而下,流到湖床上,形成一個非常淺的湖。由於該地區的高溫(因為您知道死亡谷),水蒸發掉,留下一層柔軟,非常光滑的泥漿。有一種理論認為,此時大風將岩石移動,薄薄的一層泥充當潤滑表面。但是,有些石頭會移動而其他石頭不會移動,或者有些石頭只會改變方向,這一事實使風理論有些懷疑。

這些岩石似乎僅每2或3年移動一次,有些軌道會在4年內發展。自從70年代以來,就有研究小組研究,但是還沒有人目睹這些石頭真正在運動。

更新:2014年,一個由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終於能夠在視頻中捕捉到它是如何發生的。

龍吸水

龍吸水是水上的非超級龍卷風……雖然它通常比陸地兄弟的龍卷風弱,但可能更強。

通常在熱帶地區發現,它們也形成在湖泊上。通常有三種類型:非突流型,龍突型和噴雪型。最先出現的非暴雨(或天氣晴朗的水龍卷)是最常見的,往往只存活約20分鍾。一個龍卷風壺嘴是強得多,並在水基本上是一個實際的龍卷風。就像龍卷風一樣,它們與雷暴有關。最後,噴雪(也稱為雪魔)是這三種類型中最稀有的一種。

僅存在六張已知照片(四張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安大略省),並且它們要求在整個溫水上形成極冷的溫度,而兩者之間的差值必須完全形成特定的34度。

球形閃電

球形閃電是一種無法解釋的大氣電現象,是指發光的,通常是球形的物體(不是汽車上的一塊物體),直徑可能從豌豆大小到幾米不等。它通常與雷暴有關,但持續時間比閃電的瞬間閃光長得多。

實驗室實驗產生的效果在視覺上類似於球形閃電的報道,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效果是否實際上與任何自然現象有關。由於其頻率不高且不可預測,因此缺乏有關自然球雷擊的科學數據。其存在的推測是基於已報道的公眾見解,因此得出了一些不一致的發現。因為確實缺乏有關該現象的數據,所以球形閃電的真實性質仍然未知。

火彩虹

火彩虹又稱水平弧,是由高海拔卷雲中的冰晶形成的光學現象。如果您很幸運,並且生活在適當的緯度下,那麼您一生中可能會看到一個,也許兩個。卷雲是那些散布的,看起來很稀疏的雲,比普通的蓬鬆雲還高。它們是如此稀疏,因為在那個高度空氣中的水分很少。

盡管卷雲很常見,但火彩虹並不常見。出於同樣的原因,在某些情況下您只會看到規則的彩虹。來自太陽的光必須以正確的角度撞擊這些特定的冰晶,否則光將不會分離(折射)成其五顏六色的成分-至少比地平線高58度。由於太陽的絕對高度,您將看不到南北55度的火彩虹。

流氓浪潮

流氓波(也稱為怪胎波,怪獸波,殺手波,極端波和異常波)是大而危險的表面波,它們發生在遠海中。這些不是海嘯,而是似乎是由多種可能的原因造成的。

共有三種類型的流浪,即「水之壁」,「三姐妹」和單個巨大的風暴波,它們可以在形成瞬間消失。這些波浪似乎發生在深水中或許多物理因素匯合的地方,並可能導致許多波浪匯聚在一起。

藻華

藻華是一種自然現象,營養物污染可能會增加藻華的發生。藻類會在水道中迅速繁殖,並富含氮和磷,尤其是當水溫暖且天氣平靜時。這種擴散導致藻類「花開」,使水變成綠色,橙色或紅色。

當然,大多數人會注意到的是那些將海洋變成鮮血的人。或者,您知道「赤潮」,即使它與潮汐無關。這不僅是紅色和棕色的有害生物,而且被稱為「有害的花朵」之一。這些HAB可以產生神經毒素(影響神經系統)和肝毒素(影響肝臟)。這些毒素可能會影響大量接觸HAB的人與水接觸的健康。

盡管自從聖經時代之前就已經出現這些水華,但公眾對這些水華對海洋資源的負面影響的認識有所提高,例如海洋哺乳動物,鳥類和海龜的擱淺和死亡。此外,科學家們確定,有毒的藻種,藻毒素,受影響的漁業資源,食物網破壞以及有害藻華帶來的經濟損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冰圈

冰圈和圓盤的形成並不是什麼謎,但是它們的形成方式仍然懸而未決。冰圈是稀薄的圓形冰塊,在水中緩慢旋轉。人們認為它們是在渦流中形成的,但是俄羅斯提出了一些涉及甲烷上升的新理論。

懺悔者

懺悔者是僅在高海拔地區發現的積雪。它們採用高大而細的葉片狀,上面有硬化的雪或冰,它們之間的間距很小,指向太陽的大致方向。懺悔者可以和一個人一樣高。

導致狀體形成的關鍵氣候條件是露點始終低於冰點。因此,雪將升華,因為升華需要比融化更高的能量輸入。生長中的齒的表面幾何形狀產生正反饋機制,並且輻射被點壁之間的多次反射捕獲。空洞幾乎變成了輻射的黑體,而減少的風導致空氣飽和,露點溫度升高和熔化開始。

這樣,保留了峰和壁,僅攔截了最小的太陽輻射,並且在它們之間的空間中,燒蝕得到了增強,導致了it悔體的向下生長。已經開發了該過程的數學模型,但是從顆粒狀積雪到新的懺悔者的誕生,懺悔者成長的初始階段仍然不清楚。

從天而降的動物

從天而降的動物是一種罕見的氣象現象,其中的動物從天而降。關於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有一些理論。有人說,強風在水面上傳播時,有時會撿起諸如魚或青蛙之類的生物,並把它們帶走幾英里。但是,盡管人們目睹了動物實際上掉落的情況,但最初並沒有目睹或科學地測試過動物在何處以及如何被抓住的最初階段。

在某些報告的病例中,這些動物完好無損地掉落到地面上,在某些情況下,它們被冷凍或切碎。

北極光

極光是天空中的自然光顯示,特別是在北極和南極地區,是由於高能帶電粒子與熱層中原子的碰撞而引起的。這些帶電粒子來自磁層以及太陽風,並且被地球磁場引導到大氣中。

當高能電子強大到足以將空氣分子分解成氮氣和氧氣時,海拔高度和大氣密度決定了您看到的顏色。氧原子傾向於以兩種典型的顏色顯示:綠色和紅色。紅色是棕紅色,在人眼可以看到的范圍內,盡管紅色的極光發射通常非常明亮,但我們幾乎看不到它。

要看到極光,您需要晴朗而黑暗的天空。在非常大的極光事件中,極光可能會在美國和歐洲看到,但是這些事件很少見。我曾經在猶他州的中部看到極光...看起來像是在半夜裡著火了。

㈥ 上海植物園

公園簡介 上海植物園, Shanghai Botanical Garden 位於龍吳路號,東界龍吳路,西靠龍川路,南臨平福路,北沿張家塘港。全園面積八十餘公頃。 (一)沿革 1972年底,在上海市園林管理處庄茂長的倡議下,開始著手研究將龍華苗圃逐步改建為植物園。次年秋,在市園林處程緒珂的策劃下,由該處設計組完成了植物園的規劃方案,上海市革命委員會於1974年3月5日批准這個建設項目。初建和擴建工程總體規劃由市園林處設計組周在春負責,葉金培參與了初建的規劃;綠化設計由周在春、秦啟憲等負責。建園工程分兩期進行。第?期為改建原龍華苗圃,參加編寫植物名錄的有北京林學院的陳俊愉、張天麟,市園林處的庄茂長、張連全、徐欣、陳定慧;辦公樓、植物樓、模擬展覽溫室等大型建築的設計由上海工業建築設計院的陳翠芬、管式勤負責;道路、涵、閘、下水道的設計由上海市市政設計院負責。大型建築由上海市第七建築工程公司施工;路、涵、閘由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施工;其餘工程項目由市園林處綠化工程隊施工。地形改造和綠化施工於1974年開始,至1978年初公園已稍具規模,遂於同年4月1日局部開放,1980年元旦上海植物園籌備組撤銷,正式定名上海植物園。1984年一期工程竣工,。 1981年後,市人民政府批准將共青苗圃、龍華公園、吳淞公園的部分土地改作它用,以植物園相鄰的土地補償。為此,從1984年起在新增的土地上實施第二期工程,由市園林工程公司施工,工程於1987年竣工,。 (二)園景與植物展出 全園展出、游覽區域約60萬平方米。展出區域沒有照搬一般植物園通常的分區方法,既宣傳植物的科學知識,又展現多彩多姿的園林風貌。園內分植物進化、環境保護、人工生態、綠化示範等4個展出區和黃道婆廟游覽區,各區下又分若干小區。各小區以專類植物為主景,配以園林建築小品,形成不同意境的園林景觀和植物季相特色的山水園。 1、植物進化區 位於園中部,,佔全園展出區域的62%。區的北、西、南三面環河,區中曲水縈回,聚於中央而成水生植物池,環池四周有蕨類園、松柏園、木蘭園、牡丹園、杜鵑園、薔薇園、槭樹園、桂花園、竹園。區內地形起伏,亭廊台榭與花叢草地交相輝映。 植物樓位於園中部南側,處於全園的中心點,東有幹道直通東南園門。樓系兩層現代展覽館,混合結構,面積4420平方米。植物樓的北側和西側由香樟、龍柏、銀杏、桂花樹等高大喬木組成綠色屏障。南側庭園中央有一水池,太湖石駁岸,池周圍黃馨低垂。東南通過臨水平台隔湖與環境保護植物區相望。 水生植物池位於植物進化區中央偏西南,面積7080平方米。池西岸有座雙坡面敞廊式水謝,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105平方米。池內植睡蓮、荷花、芡實、花葉水蔥等水生植物。 蕨類園位於水生植物池東側,。園內有座雙層頂傘形蔭棚,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430平方米。園中種植鐵線蕨、鳳尾蕨、鱗毛蕨、貫眾、海金沙等10種蕨類植物。 松柏園位於水生植物池東北部,。園內丘陵起伏,群植雪松、白皮鬆、龍柏、中山柏、羅漢松、香榧、水杉、墨西哥落羽杉、池杉、日本柳杉等54種裸子植物。 木蘭園位於松柏園與水生植物池之間,。園內有隻仿玉蘭花型的圓亭,鋼筋混凝土結構,。園中種植白玉蘭、二喬木蘭、廣玉蘭、黃山木蘭、天目木蘭、鵝掌揪、樂昌含笑等36種木蘭科植物。 牡丹園位於水生植物池北,。園內建牡丹亭、牡丹廳和長廊,均系仿明清建築,磚木結構,面積分別為16、54、。園內種植牡丹150個品種和芍葯近萬株,其中有被譽為牡丹中的花王姚黃、花後魏紫,以及棗紅色的首案紅、青白色的崑山夜光、肉紅色的胡紅,還有紫喬、洛陽紅、大棕紫、玉樓春、烏龍卧墨池、晨玉、紫斑等精品。近年來,園內新增日本牡丹76個品種(包括花王、島錦等)、蘭州紫斑牡丹49個品種(包括書生捧墨等)、四川牡丹金腰樓、紅丹蘭、玉半白3個大品系,園內種植牡丹品種達到300餘種。充實山茶品種50餘種,並通過配置觀賞性強的品種,達到提高景觀效果、增強科學性的目的。每年四五月間,牡丹、芍葯爭先怒放,滿園奼紫嫣紅,成為滬上賞牡丹的最好去處。園內還配植香樟、月桂、杜英、紫椴、杜仲、紅果榆、楓香等86種喬灌木。 杜鵑園位於水生植物池西北,。園內植春鵑、夏鵑、毛白杜鵑、西洋鵑、雲錦杜鵑等各種杜鵑5000多株。園南有座鋼筋混凝土廊架,,廊側植獼猴桃2種7株。園西北是片柿林。北部主要種植秤錘樹、野茉莉、小葉白辛樹、賽山梅、垂珠花等野茉莉科植物。 薔薇園位於水生植物池南側,。園內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廊式薔薇棚架一座,。園中植垂絲海棠櫻花梅花、桃花、棠梨、山楂、紫荊、合歡等97種薔薇科、豆科植物,僅月季就有150個品種近萬株。除了隆冬,園中花開不絕。 槭樹園位於水生植物池西,佔地5萬平方米。園東有一個面積1480平方米的水池,池周圍鋪設1300平方米的草坪。池北側的紅雲亭為磚木結構,四角高翹,青瓦攢尖頂,。園內以槭樹科植物為主,共有160多種植物。紅雲亭北山坡植山茱萸科植物,春日綠樹黃花,一片清香。園西紫薇區種植紫薇、浙江紫薇、石榴、欒樹、無患子等喬灌木。園東南為佔地460平方米的葡萄區,植葡萄、刺葡萄、雀梅藤、南蛇藤等以藤本為主的植物。園東、南部佔地1萬平方米的紅楓區,植紅楓、羽毛楓、樟葉槭、中華槭、羅浮械,並配植黃櫨、火炬樹、烏柏等色葉樹,深秋層林盡染,令人賞心悅目。 桂花園位於薔薇園南,。園內有座菊藝廊,混合結構,面積112平方米。園中植桂花、女貞、光緣苦櫪木、白臘樹、丁香、金銀木、木綉球、錦帶花等86種植物。 竹園位於桂花園東,。園內有座仿傣家的竹樓架於溪水之上,為鋼管仿竹結構,面積64平方米。園中植孝順竹、剛竹、早園竹、鳥哺雞竹、金鑲玉竹、紫竹等85種竹類。 2、人工生態區 位於園東南部,。區內地勢平坦,園中兩條東西向的主幹道橫貫了南北面。 草葯園位於本區東南,佔地2萬平方米。四周有圍欄,園門西向,門內為鋼筋混凝土的李時珍塑像,,。園東有高4米的黃石假山與砂積石假山各一座,佔地分別為80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園西北有一座面積98平方米的磚木結構溫室,用於培育不耐寒的葯用植物。園內有一面積840平方米的水池,池內種植水生葯用植物。全園共植草葯600多種。 盆景園位於本區西北部,。由周在春負責規劃,周在春、章怡維、顏文武設計。園由序景、樹樁盆景、山石盆景和服務等四個區組成。園內有竹亭、竹廊、樹皮亭、柴門、藤架和青瓦粉牆的展室,構成江南庭院式園林。序景區里的盆景博物館第一館為磚木結構,面積115平方米;第二館為混合結構,面積374平方米。兩館均系江南民居式建築,館中陳列中國盆景發展的史料,重點介紹海派盆景資料。區內展出「迎客松」、「松鶴延年」、「枯木逢春」等巨型盆景。樹樁盆景區中有一條曲曲折折的混合結構游廊,總面積為563平方米。游廊將全區分割成多個小院,院中陳列各式樹樁盆景千餘盆,虯枝橫空,古樸入畫。游廊兩面空敞,下置圍欄,各院落有相對的兩門可出入。雨天或烈日當空時,遊人在廊中就可以觀賞到兩旁院落中的盆景。區內勁松院的松柏類盆景有五針松、羅漢松、黑松、真柏、檜柏、金錢松、矮紫杉等樹種,蒼松翠柏、古樸素雅。花果院的花果類盆景有梅、榆、紫藤、海棠、石榴、紅楓、火棘、胡頹子、臘梅等樹種,鐵干銀枝,繁花碩果。小型、微型盆景展覽原來是在一座名四景軒的仿明清建築內。軒為混合結構,面積322平方米。軒中陳列的都是在數寸方圓的小盆中栽種的各種小樹樁,遠望猶如掌上之物,近觀卻有曠野林木之姿。1995年移小、微型盆景於展覽溫室內。溫室為八角形,混合結構,面積443平方米。山石盆景區的水石盆景館系仿明清建築,混合結構,面積449平方米。入口處有長達7米的以斧劈石製成的桂林山水盆景,氣勢雄偉。館內陳列以斧劈石、英石、石筍、鍾乳石、太湖石、浮石、砂積石、海母石、蘆管石等各種石料製成的水石盆景共28盆,把各種山川奇景盡收於咫尺之間。 蘭花區中國蘭室於2000年3月建成,。小橋流水,白牆青瓦,假山、水池、水溪、瀑布、小橋等小品,營造出高雅、別致的江南園林景觀,提供遊人一個良好的休憩場所。目前蘭室已收藏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和日本友好人士贈送的一大批名蘭,共計近300個品種。蘭室首次設立了蘭花展覽溫室,營造了蘭花原始生態環境。還專門設立了賞蘭、詠蘭、介紹養蘭技術的活動場所,使蘭室同時具有蘭花展覽和普及蘭文化的多種功能,使中國的蘭花進一步得到人們的熟悉和贊揚。 展覽溫室作為園內的標志性建築位於盆景園東側,草葯園西側。展覽溫室為大空間多斜面的塔形建築,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高32米。屋蓋採用全玻璃天棚和幕牆結構,屋面承重構件和側牆國內首次採用防腐防銹的鋁鎂合金。溫室內環境採用自動環境控制系統為溫室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上海植物園展覽溫室室內布置設計熱帶雨林和室內花園兩大主題,展示世界各地熱帶植物3500餘種。熱帶雨林展區設計展示東南亞溝穀雨林類型。選材主要採用原產我國西雙版納和海南的熱帶雨林植物,把熱帶雨林幾大重要特徵,即絞殺現象、大板根、空中花園、老莖生花等,融匯布置成景點。展覽溫室展示的植物神奇多樣,,高14米,重達20噸的環紋榕(集絞殺、附生和木質藤本等熱帶雨林現象為一體),自然高度達70?80米的東南亞熱帶雨林中最高的樹種----望天樹;大板根植物四數木。老莖生花植物木瓜榕、大葉蜜心果、對葉榕等,這類植物一般是雨林下層小喬木,花開在莖上,便於昆蟲傳粉,是植物的一種生存適應。空中花園布置各種附生植物如卡特蘭、石斛等熱帶蘭花和寄生植物,有的葉形奇異、有的花色雅緻、有的香味宜人。其他神奇的植物有劇毒的見血封喉、據傳是釋迦牟尼在其下覺悟的聖樹----菩提樹和據傳是釋迦牟尼在其下誕生的無憂花等。室內花園區設計展出四季變換的熱帶風光主題,包括姿態美麗的棕櫚科植物分區和豐富多彩的熱帶果樹分區。棕櫚科植物依據上層骨幹樹配置分為大王椰子林、椰子林、檳榔林、假檳榔林,特色植物有巨型葉的董棕、傣族用於撰寫經書的貝葉棕。展示熱帶果樹40餘種,包括樹菠蘿、可可、咖啡和能改變味覺的神秘果等。精心配置色彩紛呈的熱帶花灌木和溫室花卉,再加上珍奇的食蟲植物、鳳梨科植物,把整個展覽溫室渲染得更加豐富、生動。 3、環境保護植物區 位於園中部南面,。區內種植對有害氣體的抗性植物,包括能吸收有害氣體的夾竹桃、臭椿、羅漢松、女貞、香樟、大葉黃楊、廣玉蘭、桑、構樹等植物,以及能指示某種有害氣體污染程度的雪松、金絲桃、酢漿草、桃等植物。區內建混合結構環保宣傳廊,面積144平方米。本區主要是宣傳發展綠化、保護環境的知識,向工礦企業推薦適用的環保樹種。 黃石假山位於園東南部,佔地392平方米,,全部用黃石堆疊而成。山前為通向一號門的主幹道,幹道兩側種植高大挺拔的廣玉蘭行道樹,氣勢雄偉。山後幹道以人字形分成南北兩條深入園的腹部。 4、綠化示範區 位於園東北部,。區內設有垂直綠化、綠籬、草花、地被、草坪和屋頂綠化等示範小區,種植的大多是從外地或國外引種的新種類,配以廊、榭、棚架等園林建築小品,景色優美。 垂直綠化小區位於本區東北部,佔地540平方米。為表現垂直綠化的形式與效果,小區內有?組園林建築。臨水處建綠蘿榭,雙層,混合結構,。混合結構的屏風式籬架,,;另一列長20米,高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人字形廊式棚架,面積415平方米,廊內設坐椅。在這些建築上攀援著獼猴桃、常綠油麻藤、廣東蛇葡萄、雞血藤、異葉爬山虎、山蕎麥、美洲南蛇藤等30餘種藤本植物。 綠籬小區位於本區東南部,佔地2000平方米。區內種植欏木、金葉女貞、紅花繼木、厚皮香等新型綠籬材料及定型植物。 草花小區位於本區南部西側和北部東側,佔地1160平方米。區內植角堇、球根鳶尾等一二年生和多年生宿根、球根花卉。 地被植物小區位於本區南部東側,佔地920平方米。區內種植荷蘭菊、釣鍾柳、大濱菊、大花萱草、鳶尾、金雞菊、花葉蔓長春花、品種美人蕉、過路黃等多種地被植物,綠葉蔥蔥,色彩艷麗。 草坪小區位於本區北部,佔地3400平方米。主草

㈦ 室內養了些盆景、花卉,想把陽台利用起來,具體該如何做

在陽台上養幾盆花並不難,但隨著花草越買越多,合理利用空間,把你的陽台裝修成「空中花園」,需要很大的智慧。在一個地多錢多的城市,陽台上的每一個空間都要合理利用,精心設計才能養出漂亮的花草。

如果你想讓陽台感覺像一個空中花園,你會需要很多盆栽,但是如果花盆太多,陽台就會很亂。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我們可以在陽台上布置一些花架,把花盆放在花架上。

買花架前記得量好空間。也可以買一些可以掛在牆上的掛盆或者花架。牆上養花不僅造型獨特,還節省了大量空間。

㈧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植物有什麼特點

美麗的西雙版納

雲南把金孔雀作為自己的象徵。而這金孔雀的故鄉,就在彩雲之南的最南端——西雙版納這個傣族之鄉。

西雙版納是祖國西南邊疆一塊神奇而美麗的土地。這塊面積為19112.5平方公里的熱土,位於雲南省南部邊沿,西南與緬甸接壤,東南與寮國交界,國境線長達966.3公里。西雙版納屬熱帶雨林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適合熱帶、亞熱帶動植物生長和繁殖,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五千多種熱帶植物和數百種珍禽異獸,被譽為「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

美麗的西雙版納給人的印象猶如一幅幅優美的畫卷;茂密的原始生林中,野象悠然漫步,孔雀和白鷳鳥在林中飛翔;修飾的美輪美奐的田園上,鳳尾竹姿影婆娑、檳榔樹亭亭玉立、大青樹氣根仃地如林……掩映這傣家的竹樓、露出緬寺佛塔的金頂;傣家婦女婀娜的身姿,沐浴在夕陽染紅的瀾滄江邊,像一群群孔雀在水中嬉戲……

西雙版納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熱帶雨林、觀賞植物、野生動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主要景點有勤侖熱帶植物園、曼飛龍白塔、景真八角亭、野象谷、綠石林、版納民族風情園、打洛獨樹成林、橄欖壩傣族村寨、基諾山寨、宣慰司街遺址.

西雙版納花卉種類繁多,花型奇特、色彩艷麗、氣味怪異、五彩繽紛、爭艷斗奇。有的形似蝴蝶、有的似虎須(您如果沒見過虎須,可以想想貓須,老鼠須也行)、似羊角、似貓耳、似蜘蛛……,與艷麗的花朵共生的植物葉片更是奇形怪狀,有的如羊蹄、如魚尾、如龜背,有的葉還具有滴水尖葉。

在這個花園里,有那香飄林間的九里香和怪味襲人的疣柄魔芋(香臭結合更加怡人)、有那具紅綠黃三色的嘉蘭,紅白黃三色的使君子,苞片形如花瓣的五葉金花,也有夜間才展露芳容的照夜白,有聞歌起舞的跳舞草,有觸動即閉合的含羞草,有形如舞女在翩翩起舞的舞女草……。許多落葉喬木的換葉期又逢盛花期如紫鉚、雲南石梓、粉花羊蹄甲、火筒樹等,常常繁花滿樹,使整個熱帶雨林群落極富生氣,華麗異常。

人們常把蘭科植物稱作「熱帶花王」,因為蘭花種類多、數量大、花型奇特、花色美麗。蘭花有地生、附生和腐生三大類。版納的蘭花大部分是附生蘭,多生長在樹幹上或枝丫間,它們利用自己肥厚且帶根的氣生根,從空氣之中吸收水分以及溶於水的無機鹽或根系周圍的腐殖質和有機物等,大樹只是作為其繁衍、生長、開花的支撐物。它們常和其他花卉以及附生植物共同組成雨林特有的生態現象——「空中花園」,景象十分動人。據專家統計,僅西雙版納就有野生蘭花98屬351種之多。

熱帶花卉用它們那千姿百態的花形,五彩斑讕的花色,濃郁宜人的氣味招蜂引蝶繁衍後代,此謝彼盛,四季鮮花不斷。叢林深處,無限風光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中國境內面積最大,保存得最好的一片熱帶雨林。它由總面積為24.2 萬公傾的五個國別家級自然保護區構成。在這五個保護區里共有5000多種植物繁茂生長,有活化石的之稱的孑遺種植物30餘種,稀有種植物135種,當地特有植物152種。在這些植物中,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種,二級保護植物13種,三級保護植物39種。眾多的植物種屬交錯生長,形成了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苔蘚常綠闊葉林、南亞熱帶針葉闊葉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到多種多樣的熱帶植被景光。

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大自然精心繪制的一幅美麗畫卷。踏入雨林,你不但可以觀賞到以望天樹為代表的高大喬木直刺藍天的英姿。還可以欣賞到大果油麻藤、扁擔藤等藤本植物如巨蟒般纏住古樹,拚命沿著樹桿向上攀沿,結成一張張無邊藤網的奇觀。雨林中的奇生絞殺現象,更是令你拍掌叫絕,這些由鳥類啄食果實後將種子帶到古樹縫隙中發芽生長的植物有的與附主共生共長,和平相處(如寄生蘭等植物),有的往往形成網狀緊緊包住附主與附主爭奪養料和陽光,最後恩將仇報,殘酷地絞死附主,自已唐而皇之地取而代之,(如歪葉榕等)。

如果你運氣好的話,還能摘到野荔枝,三杈果等可口的野果。有時還會幸運地觀賞到正在海芋樹上盪鞦韆的猴群,野象在林間悠閑漫遊,孔雀在林間開屏,這些如詩如畫的天然風光使你忘記了都市的喧鬧,忘記了憂愁,全身心融入神奇的大自然之中.

西雙版納素以山青水秀 ,動植物資源豐富而聞名 。這里的青山起伏連綿,如波濤在碧海中涌動;清可鑒影的江河環山而流,像銀絲穿著串串翡翠。平坦的壩子坐落在青山環抱之中堆金泛銀。切割深淺不一的群山間,飛瀑直瀉而下,有溪流潺潺涌動。濃蔭覆蓋的大地上,藏著峰叢石林、摩崖石窟和大自然塑造成的象形奇石。

這山、這水、這石,如同這里的熱帶雨林一樣引人入勝。翠屏峰位於勐臘縣勐侖景區,坐落在勐侖鎮東面的石灰山自然保護區內,是一處東西走向的山崖。翠屏峰是一座由石岩絕壁和象形奇石共同組合而成的石灰岩山體,它的北邊是刀劈斧削般的懸崖絕壁;西北面雖無絕壁,但坡度極陡,難以攀登。山體東面的南醒河上架有一座吊橋,遊人踏著晃晃悠悠的吊橋渡河之勐臘翠屏峰後,可沿著那崖間的傍山幽徑登山賞景。沿著那傍山幽徑來到翠屏峰北面 ,那百餘米高的絕壁便巍然立在面前。沿著一條石階便道拾級而上,攀登至絕壁半腰,翠屏洞便張大笑口迎接來客。在翠屏洞內象形奇石很多,只是不如「雙狐石」、「仙翁雲游石」和「象鼻石」那麼巨大。在翠屏峰上,還有一處面積約半平方公里的由石灰山溶蝕、崩坍而形成的石峰、石林等類似石林的景觀,但象形石極少。翠屏峰是奇石之峰,又是小巧玲瓏的森林公園。漫遊此峰,有幽可探,有景可觀,有奇可賞。凡登游翠屏峰者,皆嘆此行不枉。在勐侖植物園旁有一片被人譽為「綠石林」的雨林與石林有機結合的奇妙景緻。這片「綠石林」座落在石灰山熱帶雨林的西北部。在那片神奇的石灰山地上,大自然用無盡的山石塑造出許多造型各異的石峰、 石柱、石芽、石筍,這些石峰大小不等,高矮不一,相對高差達40餘米。在這片綠石林及其附近的溝谷 中,自然之神充分發揮想像能力,利用這里的巨石資源精雕細刻,塑造出「鱷魚出洞」、「人字門」、「石海參」、「坐井觀天」、「駱駝峰」等象形奇石和石獸、石劍、石人等奇觀。這些千姿百態的石林與象形 奇石,分布在鬱郁蔥蔥的熱帶雨林下,石林與雨林相互掩映,構成了世間少有的「綠石林」獨特景緻。在石灰山熱帶雨林中,還可以欣賞古榕用氣生根塑造的「樹瀑布」。石灰山雖不是巍峨群山,但山色秀 麗,景緻迷人,特別是樹石交融的景觀確實今人叫絕.在西雙版納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培育了眾多的植物類群,有些植物不但稀少珍貴,而且由植物自己塑造了許多奇特的景緻,讓世人嘆為觀止。西雙版納的雨林中、溝谷邊、村寨旁,隨處可見枝繁葉茂的榕樹。榕樹分高榕、薄葉榕、歪葉榕、小果榕、平果榕、聚果榕、氣達榕、枕果榕等四十餘種,俗稱大青樹。這種樹木不擇土壤,生長迅速。用它的氣生根和枝幹塑造了許多奇特的景觀。塔樹相戀是西雙版納眾多自然景觀中的一種奇特現象。它位於橄欖壩傣族園內,在一個正方形的塔基上分布著古老的塔群,塔基的中心為母塔,形呈圓錐狀;塔基的四個角上各立著一坐子塔,分圓 形、八棱形、六棱形與四角形。老態龍鍾的母塔與一棵榕樹相依相偎,戀戀不舍。榕樹的根扎在母塔腹中,在距塔基2米的地方長出8根枝幹擁住塔尖。主幹與母塔相映成趣,伸出塔頂不到1米便憑空折斷,在斷痕附近重新長出新枝,形成了一個樹篷。灰白色的母塔緊抱著,榕樹用枝幹擁著塔,給母塔覆上一層綠蔭,塔戀樹,樹擁塔,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觀。

「獨木難成林」是世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在西雙版納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的榕樹,卻以其獨特的生長方式,打破了「獨木難成林」的自然規律,塑造了版納的「獨木成林」景觀。西雙版納的「獨木成林」景點極多,其中以勐海縣打洛鎮森林公園內的那株成林榕樹最為有名。這株古榕樹齡已達200多年,高28米,主幹並不十分粗大,在距地十米左右的地方分成兩條粗枝伸向兩側。枝幹上並排長出30多條氣生根扎入泥土,變成了支柱根。這些支柱根粗的達三四十厘米,細的只有十餘厘米,形狀和顏色都與母樹一模一樣,一眼望去恰似一片樹林。這株成林獨樹背靠青山,面對平壩,有翠竹掩映,有竹樓作襯,加之長在風光迷人的打洛江畔,可說是占盡天時地利,早已馳名中外。

象形古榕是景洪市勐養鎮政府附近有一株高大的古榕,用粗大的枝幹、氣生根和支柱根,塑造了一頭大象形象。大象的軀體和頭都是由榕樹的枝幹構成,象頭下部長出一條彎曲的氣生根形成象鼻;在高2米、長2.5米的象身下,由支柱根支撐象腹,形成象腿立於地上,象尾部長有一條向下伸延的氣生根。許多氣生根和榕樹枝幹巧妙組合,塑造出象鼻、象頭、象身、象腿、象尾,越看越象一頭立於林下的野象。在西雙版納勐臘縣的補蛙、景飄等地有被列為全國八大珍稀植物之一的望天樹。望天樹屬龍腦香料,常綠高大喬木。這種樹筆直挺拔,樹身無枝杈,如利劍般刺向天空,真有點欲與天空試比高的英雄氣概。望天樹比一般喬木高二三十米,樹高可達五六十米,有的甚至達七八十米,像巨人般立於森林之中,因此有「林中巨人」的美稱。望天樹林,與山紅樹、八寶樹、大葉木蘭、黑毛柿等喬木交錯生長。林層中間有較多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林下有許多蕨類植物和清澈的潺潺溪水,是理想的消閑避暑勝地.

西雙版納這塊神奇的土地,不但以熱帶原始森林著稱,還培育了許多搖曳多姿的秀竹。西雙版納各族人民自古就與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這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個村寨都與秀竹相伴,生活在 這塊神奇土地上的人們都有種竹、賞竹、用竹的習慣。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傣族人民在這里生長,密密的寨子緊緊相連,彎彎的江水碧波盪漾」。這是一首優美動聽的傣族歌曲,也是傣族村寨的真實寫照。傣族村寨本身就是一幅美妙絕倫的田園風光,不需要點綴,也無需襯托。的確,凡是到過傣鄉的人們大多被傣鄉那水墨畫般的風景所陶醉。一首《月光下的鳳尾竹》把多少人帶入那竹林影映下的傣家竹樓,久久不能自拔。搖曳多姿的鳳尾竹之所以享譽中外,更是離不開傣家竹樓的襯托。傣鄉盛產竹子,竹子與傣家人似乎有著說不完,道不盡的情義。。

「美麗的西雙版納」電視劇《孽債》中這樣唱到。美麗的西雙版納是上帝留給我們的恩賜,還是造物主不經意遺留在人間的伊甸園。對於那些已經來過版納的人,這里是他們魂牽夢縈的精神故鄉;對於那些沒有來過版納的人,這里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地方。正如一首歌里唱到:有緣來做客住一宿,明朝醒來不願走。美麗的版納,任何一種敘述都是多餘的,也是蒼白的。只有你真的來過、看過、生活過,才會領悟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美好.

㈨ 新加坡是什麼花最出名

新加坡人把一種名叫「卓錦·萬代蘭」的胡姬花(即蘭花)作為國花,有卓越錦綉、萬代不朽之意」。胡姬花就是蘭花,東南亞人民通稱蘭花為胡姬花。

㈩ 關於西雙版納

-- 美麗的西雙版納

雲南把金孔雀作為自己的象徵。而這金孔雀的故鄉,就在彩雲之南的最南端——西雙版納這個傣族之鄉。

西雙版納是祖國西南邊疆一塊神奇而美麗的土地。這塊面積為19112.5平方公里的熱土,位於雲南省南部邊沿,西南與緬甸接壤,東南與寮國交界,國境線長達966.3公里。西雙版納屬熱帶雨林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適合熱帶、亞熱帶動植物生長和繁殖,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五千多種熱帶植物和數百種珍禽異獸,被譽為「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

美麗的西雙版納給人的印象猶如一幅幅優美的畫卷;茂密的原始生林中,野象悠然漫步,孔雀和白鷳鳥在林中飛翔;修飾的美輪美奐的田園上,鳳尾竹姿影婆娑、檳榔樹亭亭玉立、大青樹氣根仃地如林……掩映這傣家的竹樓、露出緬寺佛塔的金頂;傣家婦女婀娜的身姿,沐浴在夕陽染紅的瀾滄江邊,像一群群孔雀在水中嬉戲……

西雙版納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熱帶雨林、觀賞植物、野生動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主要景點有勤侖熱帶植物園、曼飛龍白塔、景真八角亭、野象谷、綠石林、版納民族風情園、打洛獨樹成林、橄欖壩傣族村寨、基諾山寨、宣慰司街遺址.

西雙版納花卉種類繁多,花型奇特、色彩艷麗、氣味怪異、五彩繽紛、爭艷斗奇。有的形似蝴蝶、有的似虎須(您如果沒見過虎須,可以想想貓須,老鼠須也行)、似羊角、似貓耳、似蜘蛛……,與艷麗的花朵共生的植物葉片更是奇形怪狀,有的如羊蹄、如魚尾、如龜背,有的葉還具有滴水尖葉。

在這個花園里,有那香飄林間的九里香和怪味襲人的疣柄魔芋(香臭結合更加怡人)、有那具紅綠黃三色的嘉蘭,紅白黃三色的使君子,苞片形如花瓣的五葉金花,也有夜間才展露芳容的照夜白,有聞歌起舞的跳舞草,有觸動即閉合的含羞草,有形如舞女在翩翩起舞的舞女草……。許多落葉喬木的換葉期又逢盛花期如紫鉚、雲南石梓、粉花羊蹄甲、火筒樹等,常常繁花滿樹,使整個熱帶雨林群落極富生氣,華麗異常。

人們常把蘭科植物稱作「熱帶花王」,因為蘭花種類多、數量大、花型奇特、花色美麗。蘭花有地生、附生和腐生三大類。版納的蘭花大部分是附生蘭,多生長在樹幹上或枝丫間,它們利用自己肥厚且帶根的氣生根,從空氣之中吸收水分以及溶於水的無機鹽或根系周圍的腐殖質和有機物等,大樹只是作為其繁衍、生長、開花的支撐物。它們常和其他花卉以及附生植物共同組成雨林特有的生態現象——「空中花園」,景象十分動人。據專家統計,僅西雙版納就有野生蘭花98屬 351種之多。

熱帶花卉用它們那千姿百態的花形,五彩斑讕的花色,濃郁宜人的氣味招蜂引蝶繁衍後代,此謝彼盛,四季鮮花不斷。叢林深處,無限風光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中國境內面積最大,保存得最好的一片熱帶雨林。它由總面積為24.2 萬公傾的五個國別家級自然保護區構成。在這五個保護區里共有5000多種植物繁茂生長,有活化石的之稱的孑遺種植物30餘種,稀有種植物135種,當地特有植物152種。在這些植物中,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種,二級保護植物13種,三級保護植物39種。眾多的植物種屬交錯生長,形成了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苔蘚常綠闊葉林、南亞熱帶針葉闊葉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到多種多樣的熱帶植被景光。

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大自然精心繪制的一幅美麗畫卷。踏入雨林,你不但可以觀賞到以望天樹為代表的高大喬木直刺藍天的英姿。還可以欣賞到大果油麻藤、扁擔藤等藤本植物如巨蟒般纏住古樹,拚命沿著樹桿向上攀沿,結成一張張無邊藤網的奇觀。雨林中的奇生絞殺現象,更是令你拍掌叫絕,這些由鳥類啄食果實後將種子帶到古樹縫隙中發芽生長的植物有的與附主共生共長,和平相處(如寄生蘭等植物),有的往往形成網狀緊緊包住附主與附主爭奪養料和陽光,最後恩將仇報,殘酷地絞死附主,自已唐而皇之地取而代之,(如歪葉榕等)。

傣家竹樓的造型屬干欄式建築,它的房頂呈「人」字型,西雙版納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頂易於排水,不會造成積水的情況出現。一般傣家竹樓為上下兩層的高腳樓房,高腳是為了防止地面的潮氣,竹樓底層一般不住人,是飼養家禽的地方。上層為人們居住的地方,這一層是整個竹樓的中心,室內的布局很簡單,一般分為堂屋和卧室兩部分,堂屋設在木梯進門的地方,比較開闊,在正中央鋪著大的竹席,是招待來客、商談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設有陽台和走廊,在陽台的走廊上放著傣家人最喜愛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這里也是傣家婦女做針線活的地方。堂屋內一般設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個三角支架,用來放置鍋、壺等炊具,是燒飯做菜的地方。從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圍子或木板隔出來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鋪上竹席,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個竹樓非常寬敞,空間很大,也少遮擋物,通風條件極好,非常適宜於版納潮濕多雨的氣候條件。

整個竹樓的所有梁、柱、牆及附件都是用竹子製成的,竹樓上的每一個部分都有不同的含義。走進竹樓就好像走進傣家的歷史和文化,傣家的主人會一一告訴你它的含義。竹樓的頂梁大柱被稱為「墜落之柱」,這是竹樓里最神聖的柱子,不能隨意倚靠和堆放東西,它是保佑竹樓免於災禍的象徵,人們在修新樓時常常會弄來樹葉墊在柱子下面,據說這樣做會更加堅固。除了頂梁大柱外竹樓里還有分別代表男女的柱子,竹樓內中間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的,而側面的矮柱子則代表著女性,屋脊象徵鳳凰尾,屋角象徵鷺鷥翅膀……。

過去傣家人的等級、輩份是非常嚴格的,體現在竹樓的建造上也很明顯。比如凡是長輩居住的樓室的柱子不能低於6尺,樓室比樓底還要高出6尺,室內無人字架,顯得異常寬敞明亮,竹樓的木梯也有規定,一般要在9級以上。晚輩的竹樓一般較差一些,首先高度要低於長輩的竹樓,其次木梯也只能在7級以下,室內的結構也顯得簡單許多

概況:
重要數據
區號:0691
郵編:666100
位置:滇西南
民族:傣、哈尼、布朗、基諾、拉祜、佤、瑤族等十幾個民族。
區劃: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

熱點內容
初曲荷花酒 發布:2025-07-12 23:59:19 瀏覽:439
花卉微月季 發布:2025-07-12 23:43:52 瀏覽:124
紫丁香網站 發布:2025-07-12 23:41:12 瀏覽:86
海棠溪圓通 發布:2025-07-12 23:07:22 瀏覽:770
情人節宅 發布:2025-07-12 23:05:36 瀏覽:778
梅花苦寒來 發布:2025-07-12 23:05:35 瀏覽:794
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經典句 發布:2025-07-12 23:01:01 瀏覽:616
情人節想編排一個舞蹈 發布:2025-07-12 22:53:05 瀏覽:30
盆栽百合的種植方法 發布:2025-07-12 22:52:09 瀏覽:302
情人節快樂的書寫 發布:2025-07-12 22:47:03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