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大魚海棠後續

大魚海棠後續

發布時間: 2022-09-05 07:12:36

㈠ 《大魚海棠》椿的所作所為值得嗎

我一直在想,當你去評定一個作品人物的時候,是應該站在上帝視角,還是人物視角?想了很久之後,我得出的結果是,作為觀眾大概這兩種視角都不能缺少。不過,很不幸的是,用這兩個視角分別去看待人物的時候,


但,這與一些說她就算毀掉村子也要談戀愛的評論無關。不能聯系在一起,從頭到尾她根本不知道事情的結果會這么嚴重。椿始終還是個不太懂事的少女,那些大人們的欲言又止,在成年人社會已經司空見慣。可是,在孩子的世界裡,她們總會把事情想的很簡單。這取決於人生閱歷,而非性格問題。如果一開始就不想讓她犯錯,何不直接挑明呢?

再來說好人卡,我要說我是心疼湫的。湫確實如同大家所說,是典型的備胎。青梅竹馬,比椿大一歲。有些調皮,很在意椿,願意為椿冒險,甚至舍棄生命。椿發好人卡的對白是有點糟糕,這個鍋是編劇的。但對於椿本身拒絕湫,我實在不覺得問題有多大。很多人會把椿拒絕湫的展開和鯤連在一起。就因為在汪洋大海里椿多看了鯤一樣,順便還讓鯤喪了命,這兩個人就看對眼互相產生了可以稱之為愛情的情愫?我總覺得愛情是來之不易的,所以不會把每一種在意都稱之為愛情。椿和鯤是命債和恩情,湫對椿則是一往情深。可是,你們真的就希望椿因為感動和湫在一起,覺得自己對湫有虧欠,要以身相許來償還?那是愛情么?難道這樣對湫來說就不殘忍了?明明知道自己拚命愛的人心裡對自己只有感激,卻選擇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感覺真的就幸福了?以上均為個人觀點。

㈡ 《大魚海棠》:個體意識的覺醒



獻給ch4和2b鉛筆。全文3222字,讀完需5分鍾。 原文鏈接

初看大魚海棠,只覺畫面精美,劇本欠佳。但近期重看,啪啪打臉。借精神分析視角,試瞎寫一二。

動畫開篇,B&T公司「歡迎來到我們的夢」。夢幻和現實的剝離,可能暗指這不是個童話故事,和夢一樣有里層含義。

接著,鯤「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引典,按動畫可知,可能是指主角鯤(而不是椿、湫),也同樣暗指著一類魚。這樣,點清主線­——鯤的成長,直到不知其幾千里也。

正式,「有些魚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屬於天空」。點明自由。那問題是有些魚,是什麼魚,代表什麼?

接下來,畫面倒敘,講述生命起源,或者說鯤的重生。

台詞,「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存在三問,可能暗指影片主題。

「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我們的生命就像橫越大海」。這里,我們能明確我們是魚,講的確實是生命的意義——橫越大海。接著又留下了新的意象——大海。大海是指人生嗎?我們往下看。

「可是每一次在夢里,我都清楚地看到一群大魚從天而降,聽到他們呼喚的聲音,那些美好的聲音喚醒了我的回憶。」這里提到了夢和記憶,那到底會是什麼呢?

「我們那裡的天空,連接著人類世界的大海。人的靈魂在人間漂泊了很久,最後來到海底世界天空的盡頭。」可以明確從天而降是指從人間的大海到海底世界的天空,而這喚起了我一百年前甚至包括四十五億年前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實際山從出生開始,他們就從沒忘記」。

最後,我們是誰?「我們掌管著人類的靈魂,也掌管著世間萬物的運行規律,我們不是人,也不是神,我們是其他人。」我們並不是人類。

這看起來確實前言不搭後語,但是不急,我們看第一幕,就明白了。

正片。第一幕:成年禮,跨海天之門,往人間。

精分成癮,張口就來,意識之海,冰山模型。這不就是潛意識到意識的過程嗎?

我們先默認這個思路,重新理解《大魚海棠》,看看整部影片是否通透。

先確定幾個明顯的意象,大海表示集體無意識,魚(鯤)表示自我/意識,天空/海天之門是潛意識到意識的通道。看,這片不就挺精神分析的嘛。

回到片頭,主題也很明顯了。

「有些魚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屬於天空」,潛意識部分終會變成意識。

「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我們的生命就像橫越大海」,我們所有人都包含很大成分的集體無意識。而我們的存在無不在集體無意識中表現處自我。

「可是每一次在夢里,我都清楚地看到一群大魚從天而降,聽到他們呼喚的聲音,那些美好的聲音喚醒了我的回憶」,我們的存在有賴於意識深處的集體無意識,而它聯通的正是不屬於自己的古老記憶。

「實際山從出生開始,他們就從沒忘記」,這種記憶亘古影響,集體無意識代代相傳。

「人的靈魂在人間漂泊了很久,最後來到海底世家天空的盡頭」,不管自我怎樣彰顯,最終還得回歸集體無意識,成為他的部分。而這便是生命的歷程。

「我們就不是人,也不是神,我們是其他人」,我們其實是掌管潛意識/夢的督察者(前意識)。

接著,我們回影片中找相關證明,然後看看影片如何拓展這個大話題。

先看主角,開篇不知其大的鯤,代表意識。那麼,很明顯,整個故事是講意識的成長。問題是是誰的意識?

鵬的嗎?並不是,畢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鯤鵬一體,都是意識。

其實是椿的。為什麼?椿其齡14,正處成年禮,為自我同一性形成之時。試問,成年標志為何?獨立個體的獨立意識。

如何驗證這個猜想?

其一,與鯤對視,少女的異樣情愫,甚至尾隨其後;

其二,鯤救椿,確不幸割傷,掙扎,血水交融。椿的初潮,女性覺醒;

其三,前往通天閣前,莫名其妙的放花一節,意味著告別過去,放棄被管制的自己;

其四,一半生命的託付,椿鯤同根;

其五,「我希望你長大,圍樓也裝不下你」,投射,這更像是自己對人類世界的留戀和突破神之圍樓的願望;

其六,爺爺是一種安穩的象徵,構成著椿潛意識世界的支柱。而當椿不再需要這份依靠的時候,爺爺逝世了。最終也給椿力量重新支撐起了這篇潛意識世界;

其七,美術設計上,不管是鯤還是椿,都沒有性徵的表現等。

所以,無論從哪個情節看,鯤和椿都是靈魂相連的,一個表層,一個里層。

那具體是怎麼個意識?雖然有些強行,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

一,男性力量的缺失。神之圍樓作為整個世界的代言,其實是女性生殖器的符號,不管是造型還是美學意義,都不同於其他文化,如高聳的金字塔這樣的男性象徵。而圍樓促成了居民一體,和睦融洽,斗爭是不被允許的。而這恰恰是男性沖動力量的缺失。

二,家庭男性角色的缺位。在椿的家庭中,成年禮中出現有爸爸,台詞表現無不是放心 ,但椿媽媽可謂話癆,各種管制。加之,在天災時,加以管教的依舊是媽媽,爸爸只能低微無奈,喊「 鳳,鳳」。可以看到,父親在家庭的地位是卑微的,在椿教育與成長中是沒有話語權的。

三、權威的謊言。母親一直強調人類危險,但事實上,「這里和長輩們說的不一樣。我們從來沒有這么開心過,人間太美了」,而這或多或少也促進著意識的覺醒。

四、自我力量的疏忽壓制。椿的一切其實是被安排妥當的,長大後直接被指控接母親的班。此外,母親甚至不經商量,直接扔掉鯤。而天災時,更是直稱「我真是白養你了」。椿的成長環境可想而知。

那麼,可以猜測,這個意識是獨立意識中的男性意識的部分。而這也正好和鯤的犄角照應,犄角越大,沖突和災難越大。意識越是成長,就越是艱難。

那麼這個反抗由誰來完成?

湫。

其實椿湫是一個人。這確實值得玩味,但它們的身份在影片最後特意強調。「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即椿湫一體,本體為椿。椿掌生長之力,為海棠,春海棠為佳人,是女性的部分;湫為天神,控萬物,是勇氣和力量,為男性的部分(阿尼姆斯)。所以,湫正是椿意識的補充。

因此,家庭問題缺少的男性部分就由孤兒的湫來表示。於是,椿湫青梅竹馬。於是,湫暗中守護,承擔一切。甚至,犧牲自己,在所不辭。於是,椿確實把湫當哥哥。

但問題在於,個體意識的實現對於潛意識的大海來說是災難,於是洪水滔滔,動盪開始。於是,每次鯤的長大,女性的阿尼姆斯也跟隨著開始成長。湫開始明晰神位,從對鯤的嫉妒,面對鼠婆的拘謹,到後續的爆發,和果敢的開天,無悔的死亡。湫的成長也意味著椿的成熟。

但現實是阿尼姆斯還是要歸屬於無意識的大海,它不能和椿、鯤一起表現出自我。所以,湫永遠的留下,開始掌管潛意識的大海和意識的亡靈。

最後的問題,椿到底會是誰?

女媧的象徵,一個打破囚籠創造個體意識的女媧,但可以肯定的是椿不是女媧本身。椿可能是你自己的女媧。

這里有幾點照應。第一是片頭倒敘的生命生長、片中的鯤的長大和片尾鯤人型的形成,對應的是類似於女媧造人的情節,而養魚這點也可以用《摩奴法論》加以印證;第二是洪水滅世,海棠堵天,對應女媧補天。這樣理解的話,用其他的神來代表潛意識的居民也順理成章。畢竟,神話本身就是我們集體無意識的一個重要部分。

此外,鼠婆和靈婆也值得玩味。

甚至我們可以將椿湫看作是它們的輪回。片尾,鯤吐出的小魚和湫接管靈婆工作,都可以看作是潛意識世界的繼續,下一輪的意識覺醒會再次開始。同時也意味著意識和潛意識的再次聯通。畢竟,我們終歸會回歸集體無意識的。而那會是新世界。

所以,《大魚海棠》並不是舔狗的故事,而是個體意識覺醒的故事。

塵跡

20190417

參考資料:

[1]     機叔: 《其實「大魚海棠」講的是性壓抑》 [i]

[2]     Mints: 《劇透:「大魚海棠」是文化的回望么》 [ii]

[3]     周爍方:《「大魚海棠」的心理分析》[iii]

筆記:

[i]機叔這篇很多地方有邏輯硬傷,性壓抑是行不通的。母系社會本身也不太可能,動畫中出現有眾多男性形象,基本被忽略。而所謂去男性化象徵更可能是動畫形象設計風格,這里我不能苟同。祖父母的表現更應該表示愛情,而不是女性主導。另外,靈婆應該是男性的。對於湫被閹割一事,但男性信物這個觀點很有意思。

[ii]個人較贊成這篇的角度。

[iii]周爍方這篇3、7、9不太贊成。作參考資料特此說明。上文只是從精神分析角度理解《大魚海棠》,並不代表其正確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希望啟發你形成自己的觀點。

㈢ 大魚海棠結局怎麼樣,後續是什麼

結局就是他和他心愛的人在一起了,後續的話好像沒出來吧,也估計沒有後續了呀
,祝你好運。

㈣ 《大魚海棠2》要不要上映如果要上映,在哪裡觀看預告片

根據《大魚海棠》的官方微博信息!《大魚海棠2》即將上映,這部在2016年處第一部的時候就受到了很大的爭議,有很多人被裡面的中國元素所震撼,說這是國產動畫的良心之作,也有人評價為,劇情真的相當狗血,等了13年,居然等來了一部綠茶劇,當然,還有很多人質疑這部動畫的畫風跟日本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很像,有「致敬」的嫌疑,有很多網友在看完這部動畫之後就預測過,按照這樣的結局,很有可能會出第二部!果不其然!第二部,終於來了! 時間變得慢一些,再慢一些,慢到讓那些沒做完的事都做完,沒來的及愛的人都能愛,沒實現的願望統統實現——彼岸天《大魚海棠2》劇組全體敬呈 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第二部的上映的同時,第一部也計劃在今年的4月6號在北美公映,4月18號在英國公映,海外版的預告節奏上還是挺緊湊的,很符合歐美人的觀影習慣,簡單的說就是,做得跟一部歐美大片的預告一樣。 但是具體這一部動漫能不能打動歐美國家的觀眾呢?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從小編的觀點來看,這部動畫劇情方面是在是沒有很出彩的地方,但是如果在歐美上映的話,也有可能出現意外收獲。畢竟很多時候電影的票房不僅僅是取決於電影的本身的質量,還有很大程度取決於宣傳,近年來中國的元素越來越被外國人接受,從這一點上看,《大魚海棠》在國外爆款,這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重點是要看《大魚海棠》在國外怎麼打口號! 在2017年6月份的時候《大魚海棠》也曾經在韓國上映,不過反應貌似平平,其實原因也非常地簡單,不管我們接受不接受,韓國在動漫和電影方面的確有著自身獨特的地方,動畫的製作水平雖然比不上日本的強大,但是也是水平相當高的,韓國的觀眾在動畫上的要求也更加高,不僅在畫風方面有極高的要求,而且劇情、矛盾還有情感等各方面都需要很好的配合,看過韓國電影的觀眾應該都印象非常地深刻!因為很多電影都不得不逼著你去思考現實的問題。而像《大魚海棠》這樣的故事結構,實在很難悟出什麼人生真諦! 說到底!不管是動畫,還是電影,最關鍵的還是劇情這個最基本的因素!打動人得不僅僅是絢麗的畫面還有精緻的圖案,能讓觀眾思考、回味的動畫電影才是經典的電影!為什麼《千與千尋》至今都能調動著觀眾的情緒,能夠在不同的時代給不同年齡的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也是因為這個我原因!

㈤ 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 2》 正式立項,你期待雙男主劇情嗎

不是很期待雙男主,我還是比較喜歡一個男主角和一個女主角的設定,這樣重點突出,讓人印象更加深刻。

㈥ 你覺得《大魚海棠》電影里的三觀有問題嗎

《大魚海棠》這部電影畫面美、音樂美,唯獨劇本單薄。說到三觀真的有點問題:

遇上鯤,不過是場再普通不過的遇見。是 椿忘記族中老人的訓導,一次次主動接近了這個吹塤的少年。 一次次無意的接近,才讓鯤記住了這個不太一樣的紅海豚。為了一條魚獻上自己性命,我相信這不是鯤的本意。即便為初相遇的人又能怎樣,在鯤的眼裡椿不過一條紅色海豚而已。

明明知道有規則,卻偏偏去破壞。這是一切的根源。規則是用來打破的這句話彷彿很酷,卻用血的事實告訴我們,規則是保護我們的。

飼養鯤的靈魂就像打開潘多拉盒子,一系列可怕的事情接踵而來,雨水開始發咸,夏天下雪椿的世界開始亂了。逆天行事,終歸會受到天的責罰。在年輕的眼睛裡,認準的事情總要弄出個結果。什麼天規、什麼懲罰,在一個生命面前只是過眼雲煙。

這樣執迷不悟並不值得去稱道,當懲罰接踵而來時,停止才是最理想的選擇。

當椿和鯤成為全族的敵人,當椿面臨眾判親離,她依然為她欠下的債執迷不悟。鯤終要回到人類世界,此時椿已無所終,她最後的醒悟,更像一種無奈的選擇。面對濁浪滔天,她終於知道必須為她犯下的錯誤付出代價。她抱著必死的心為了世界的安寧在爺爺的幫助下才完成補天,換來一片祥和。椿死過一次,懂得了天命,懂得了生命的平等。 只是有一點她沒有明白,在全族人的利益面前,小我永遠要屈居二線。所有把個人訴求放在第一位的永遠不會得到真正的解脫。 在這場脫胎換骨的重生中,椿的成長還差那麼一點。不錯,她最後失去法力,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是湫的犧牲換回的,這不是椿個人努力的結果。

如果說他們是愛情的話,給人美好和希望的感情才是值得稱道的。眾判親離並不是考驗感情的籌碼。

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更像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青春就是認清自己、看清世界的過程,湫以偉大的犧牲成全了椿的成長。但願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出這樣的犧牲,但願不是所有的成長都需要這樣的一次脫胎換骨。

拋開那些過度宣傳、飢餓營銷、販賣情懷等場外因素,為什麼許多人能夠接受《大聖歸來》而無法接受《大魚海棠》?

《大聖歸來》很安全,因為基本上沒有什麼內涵,大家看電影就是圖個熱鬧,看孫悟空多麼帥,打打殺殺嬉笑怒罵90分鍾就過去了。

但是看完《大魚海棠》出來的許多人,心口都是悶悶的。鯤是好人、湫是好人、全村的人都是無辜的好人,為啥都要陪著一個綠茶婊倒了八輩子血霉?尼瑪這是瓊瑤劇啊,這是瑪麗蘇啊,這劇情真TMD坑爹啊……

其實編劇在這里冒了很大的險,他不想走《大聖》在劇情和人設上的安全牌,他想探討的是,一個人為了心中的一個執念,到底值不值得一意孤行、背叛家園、辜負父母、傷害青梅竹馬的暗戀者?

而影片給出的答案是:值得。

這與許多中國人的價值觀和從小受到的教育都大相徑庭。

這讓我想到了《色戒》。女主人公王佳芝就是一個大家嘴裡典型的「三觀不正」的「綠茶婊」,因為一時執念的愛情,毀掉了整個計劃,累及身邊的戰友,卻保護了一個日偽頭子。



這不符合道德標准,但是這是值得我們討論的人性。



張愛玲就是因為被國人詬病三觀不正,其文學價值在多年以來被大大低估。還好有個李安,在幾十年後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讓我們有更多的討論空間。

讓我們回到《大魚》中的椿,她有寵愛她的父母,有為她默默付出的青梅竹馬,一生安穩平順已經被安排好——長大之後接替母親的事業,嫁給有權勢的掌管水的巫祝奶奶的孫子湫……作為一個女人,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

在片頭,年邁的椿卻說了這樣的話:每個人都一樣,吃飯、睡覺、喝水,在集體中,我們都是一樣的面目,一樣的動作,一樣溶解在人群中找不到自己的身份,最終泯然眾人……

從小受到的教育讓我們明白,我們是集體的一份子,因此,我們不能夠有越規矩的動作,不能夠有鮮明的個性,不能夠有過分的要求,事事要顧及他人,不能因為自己的特立獨行而干擾甚至傷害別人……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面目一樣的人,被規矩和紀律束縛,做著所有的人都在做的事情。

我們浸淫在儒家思想里太久,被集體觀念束縛太久,要從眾,不要特立獨行,一切要顧及社稷蒼生,為了集體要把自己放在最小……而《大魚》里的鯤鵬來自《逍遙游》,《逍遙游》所提倡的就是不累於外物的絕對自由,這種價值觀是與儒家思想背道而馳的。

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說,被外界束縛的人、活在別人眼光地獄中的人,已經喪失了其存在的根本,他認為:每個人有選擇的自由。

我有選擇我成為什麼人的自由。

我有選擇我到底愛誰的自由。

我有選擇我過什麼樣的人生的自由。

只有屬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才決定了我們的存在身份和我們與其他人的區別,才讓我們不會泯然眾人。

薩特又說,選擇「自由」的同時,必須承擔「自由」所帶來的一切後果。

一意孤行的椿,背叛身邊的一切,告別親人,喪失天神的身份,忍受無盡的痛苦,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翻倒乾坤,水淹家園,只是為了心中的一個執念,因為她覺得這值得。

這樣的女人,為了追求所謂的「自由」,累及旁人、辜負父母,卻最終實現了她的願望——觀影的大家憤怒了:她不能得到幸福!!!

其實不能怪大家吐槽這樣的劇情,因為讓我們接近和認同一個離我們很遙遠、令我們很陌生的價值觀,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於是我們選擇了簡化這一切,把它用一個「瑪麗蘇」就代替了。

但是大家想想,其實這樣是很不公平的。

--------------------------------------------------------------------------------------------------------

許多人都在義憤填膺地批判椿不懂規矩、任性妄為、大膽包天……但是,我能不能說,就是因為椿的幼稚和義無反顧,才令我而深深感動。因為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已經喪失了這種功能,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做到像椿這樣的純粹。我們要融入 社會 、注重社交和人際關系,我們正襟危坐、瞻前顧後、犬馬怖懼,唯恐有一點閃失。

那麼,在電影世界裡,難道就不能容我們在想像中幼稚任性一回?哪怕只是幻想一下,感受一下,什麼叫做「寧願辜負整個世界,也要做到心中執著的事、守護覺得值得的人」,難道連這樣都要遭到抵制么?

---------------------------------------------------------------------------------------------------------

最後貼一段今天在微博上看到的話:

「你不喜歡這個工作了想辭職,你覺得人心險惡不想戀愛,或者想出去玩也好,想放縱生活也好,這些都不等同於'做自己'。所謂做自己,是不再刻意的追求他人認同,並找到了自己認定可貴的、值得堅持的事,然後拋棄那些形式上和思想上的束縛,跟平庸的生活搏鬥,跟無聊的時間對抗,不在乎輸贏。」

首先,我並不知道別人怎樣評價《大魚海棠》,眾口難調。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的意識都是獨立的個體,我也並不關心別人是怎樣評價它的。我知道的是,《大魚海棠》很好,真的很好。

整部電影都是以椿的角度進行講述,在影片最後的這段獨白中我們也可以很直觀的看出整部影片的主旨。或者說別人口中「不正的三觀」。但整部影片中許多細節都無時無刻不在向觀眾們傳達著積極的東西。

愛人所愛。很多人認為湫對椿默默付出,青梅竹馬的他們本應是天作之合,卻因為一條大魚的出現陷入詭異的「三角戀」,讓椿對湫的感情視而不見。可椿的感情線從始至終都十分干凈,始終是鍾愛著鯤的。我們的湫也表現得十分有風度,縱使在境況萬分危機的時刻湫也沒有將鯤拋棄。

家人的默默關懷。椿的爺爺用自身去轉嫁了湫身中的雙頭蛇毒,臨終前對椿說「萬物都有它的規律,誰都要過這一關。我知道你在做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所有人都會反對你。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對錯都是別人的事。照著自己的心意走,爺爺會和奶奶一起,永遠支持你。」這不僅暗示著後續的劇情走向,也傳遞著家人間濃厚的親情。

繼續前推,鯤的死的的確確是椿的過失這是毫無疑問的。面對鯤的妹妹的無助哭泣,涉世不深單純善良的椿根本不可能無動於衷。知錯就改這也算是「不正的三觀」嗎?

沒錯,椿也確實為了送鯤離開而不計後果,引發了一場災難致使村民們背井離鄉。可她也用行動告訴了我們她願意自己的性命去彌補,最終也成功的化解了危局。影片中還有許多微小的感動都十分令人暖心。這樣的《大魚海棠》,有什麼不正的嗎?

為了這條魚,全村人的生命算個屁啊?!魚魚這么可愛,為了報答他對我的救命之恩,我甚至舍棄了自己一半的壽命,你們為什麼就不能奉獻一下呢!這么沒有集體榮譽感呢?

雖然劇本後半段竭力讓女主彌補,使勁往回圓女主人設,但從一開始的人設崩塌已經導致這部劇三觀已經傾斜,女主一開始被定義的善良在她對待家人的那一刻已經開始模糊,安靜善良的青春期少女不會整日對家人綳著大長臉;不會沉迷玩魚,疏遠家人:

最後「別人死哥哥」她才想起生命可貴,眾生平等。雖然最後沒造成人員傷亡,但村子已經被強拆了!

為了一個人的救贖夢,你們也有奉獻一下,實現普世價值觀的偉大復興!

總之,女主就是一位普世價值觀的白蓮花,綠茶屬性有待商榷,畢竟初戀根本不懂愛情 ,有個哥哥不說破實在是再好不過了!人家對你一片心,你卻把人當民工!

總結一下,做人不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同樣要求別人,也不能做「自認為正確的事干擾了他人的生活。 關注➕我

㈦ 大魚海棠2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這個話目前的話應該是再過一年應該就是可以上人了,應該是在今年的過年的時候就上任了。

㈧ 《大魚海棠》中的椿為什麼只帶一隻耳環有什麼說法

《大魚海棠》這部動漫想必大家都看過,也可以說的是動漫天花板了,但是在動漫中,椿只帶了一隻耳環,小編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主要跟自身的性格有著相應的關系,椿表面上看起來雖然非常乖巧,但實際上是有些叛逆的,因此通過戴耳環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態度。第二個原因就是,想要展現自己的獨立和堅韌。

小編認為這部動漫,應該跟“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有關,另外周深演唱的《大魚》也能夠讓人感受到這部動漫的凄涼。而且動漫裡面的畫風顏色,包括一些人物的設計都非常的棒,另外每個人獲得的啟示,都是不一樣的。

㈨ 大魚海棠鬼之子介紹。比如說來源在哪有什麼說法沒....。或者有什麼故事。想知道

我覺得湫給椿的鬼之子應該會在第二部出現,這東西太神秘了不敢深究🤔還有本小說叫《大魚海棠之椿花湫葉》是寫他們後續的,但現在看不了了,作者媛小溪我記得

㈩ 為什麼說《大魚海棠》是爛片

首先從是非觀來說,綠茶婊對於自己引發的事件通常都是 全 無 悔 意!他她們絕不認為爛攤子是自己造成的,而且還覺得自己做得很對!女主角和踩我這個答案的多數都是這種人!他們會說怎麼能怪我,我不知道會這樣啊!又不是我要你替我擋刀的!其實,拒絕男二沒毛病,但是一次又一次享用男二用命換來的慾望,心裏面還說「是他自願的」,那當然就是婊!
設定混亂,邏輯不通,人感情沖突莫名其妙,主角自私無能,每次都有人「自願」為她擋刀。如果女主和男一之間是愛情,那麼很可惜在整部電影裡面,並沒有感情的燃點和互動,打個比方說,把男一換成路邊拾到的小貓小狗,對後續劇情也沒啥影響。
如果是友情和報恩,那麼就更加說不通,男一救女主,遠沒有男二付出的代價大。
所以,這部片子的女主,幾乎是沒有友情,沒有親情,沒有愛情,翻著死魚眼就知道養魚……。
要知道,人物的設定,有時候甚至比劇情還重要,多年後你可能忘了故事情節,但是你會記住那個有情有義有擔當的主角,很遺憾這部片子的女主,人設崩了……。另外片子的世界觀難以令人信服,你能想像一下,掌管自然規律的「其他人」已經完成成人禮的,會無聊到掀棺材蓋子來推動劇情?一句話,片子畫面可以,劇情千瘡百孔不能自圓其說,就好像一個想像力很豐富,但是語法都沒學好的學生寫的作文,通篇只有立意可贊。如果你不較真,隨便看看,隨便感動感動,也算湊合了,但作為電影來講,一個故事邏輯清晰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這部片子做不到!女主認為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可以不計一切代價,但是這個代價並不是她一個人的,而是父母爺爺備胎還有全村人的,這真真的屬於典型綠茶婊特徵(表面人畜無害其實害人不淺)。
比如通篇是古典幻想畫風忽然冒出一句台詞「Music」,而這又幾乎是全片唯一一處歐美的元素,突兀得不要不要的。又比如開篇時候說45億年前地球大魚人類靈魂balabala,然而片中的大魚又是幾千年前《山海經》的元素,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36億年前海水逐漸降溫到80°,最早的細胞誕生於此,魚類誕生於3億年前,海豚則更晚!以億萬年為單位的科技元素和幾千年為時間單位的傳說元素融合在一起就好像吃火鍋涮巧克力。
人物情感也莫名其妙,主角的媽媽發現大魚(後果很嚴重,會導致村子覆滅)居然扔下水道就OK(眼不見為凈?),這這這這……是媽媽腦殘還是海天之怒腦殘?,女兒爭吵跑了也不去理;掌管世間運行規律的族群,村長一無是處;鯤的靈魂變成海豚,主角要養活它長大以後回到地面,然而回到地面以後按照劇情世界觀他的靈魂還是一條在海里游泳的大魚,這個設定真的很啰嗦怪誕,而且,若男主出現在女主村莊而導致海底世界覆滅,那麼被海底世界掌控規律的地面世界可能安然無恙嗎?劇情漏洞太多了,難道每個都需要觀眾自己腦補嗎?
大家喜歡把這個片子和千與千尋對比,在《千》裡面骯臟臭哄哄的河神,別人都不願意幫助他清洗,主角小千仍然沒有怨言的幫助河神清理干凈,最後(靠自己的付出!)獲得河神的禮物;而《大魚》裡面的主角椿面對老鼠瑟瑟發抖,捂著鼻子站在泥坑外等著湫,這個對棺材好奇(好奇怪的情節?)的主角,自己口口聲聲可以付出一切,但是出力送命的卻是各個龍套。《千》主角是自己付出,而這《大魚》主角的付出,是拉所有人一起下水,不幹也得干。最嚴重的世界觀沖突就在這里,如果你家樓下的二丫為了報答她們校草救過她一次,需要把你們整個單元樓燒了(別問我為什麼影片設定也是這風格的。)然後二丫義無反顧地開始點火。請問你會贊同這種所謂的「人生哲理」嗎?
補上一刀:既然說到借鑒上古神話設定,那麼我可以告訴導演,古代傳說中,鳳凰非梧桐不棲,這並不是多冷僻的常識,你讓奶奶變鳳凰爺爺變海棠,是不是需要補補課了呢?

熱點內容
花卉紀念張 發布:2025-07-13 12:06:20 瀏覽:857
金邊吊蘭花苗 發布:2025-07-13 12:06:07 瀏覽:348
台灣櫻花小苗 發布:2025-07-13 12:05:29 瀏覽:316
雲南耗子嘴樹樁盆景 發布:2025-07-13 11:54:36 瀏覽:165
一枝梅花淚 發布:2025-07-13 11:35:56 瀏覽:718
牡丹江星河傳說怎麼樣 發布:2025-07-13 11:26:33 瀏覽:375
櫻花穀道路 發布:2025-07-13 11:19:15 瀏覽:937
丁香變壞 發布:2025-07-13 11:07:44 瀏覽:467
詩贊蘭花 發布:2025-07-13 10:46:26 瀏覽:476
盆栽紅火球 發布:2025-07-13 10:44:49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