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山色
『壹』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首詩的全詩是什麼作者等等……
這不是一首詩,是一副對聯,為清代劉鳳誥描繪濟南風光的著名對聯。
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這兩句是寫大明湖風光的美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1)荷花山色擴展閱讀:
1、美景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勝古跡爭輝,固有「泉城明珠」之譽。沿湖八百餘株垂柳環繞,柔枝垂綠,婀娜點水。
湖中現有四十餘畝荷池,碧葉田田,白荷紅蓮,交相輝映,爭奇斗艷,荷香飄溢,沁人心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碧波之上,畫舫穿行,小舟盪波。各處遊客雲集,指點觀賞,歡聲笑語,一派繁華景勝,儼若北國江南。
2、詩句
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風姿贏得了古往今來眾多人士的詠贊篇章: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楊煙,鼓枻其中,如游香國。
3、人物
大明湖便隨著這佳句文章廣為流傳,聞名遐邇。加之解放後的多次修繕擴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麗,成為濟南著名風景游覽區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內外遊客,每年客流量約在一千二百萬人次左右,位居濟南眾公園之首。
『貳』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出自哪詩、誰寫的以及詩意
是一副贊美濟抄南大明湖的對聯襲,作者是劉鳳誥,清代時期人物。
對聯大意是:大明湖的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倒映在湖水中。
(2)荷花山色擴展閱讀:
這是山東濟南大明湖鐵公祠(祀明人鐵鉉)的楹聯,是劉鳳誥看到大明湖的精緻寫下的對聯,寫的是大明湖風光的美麗。
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寫下這副對聯的是江西大才子劉鳳誥,劉鳳誥(1761年-1830年),字丞牧,號金門,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進士,高中探花,乾隆稱劉鳳誥為「江西大器」。
『叄』 三面荷花四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全詩是什麼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不是古詩,是一副對聯。
這一副對聯是山東濟南大明湖鐵公祠(祀明人鐵鉉)的楹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寫的是大明湖風光的美麗。
釋義:上聯:大明湖四面是荷花三面是柳樹,紅荷綠柳相映襯,分外美麗。下聯:濟南滿城都映著千佛山的山色,大明湖佔了城的一半。
景點介紹
大明湖,山東省濟南市區湖泊、濟南三大歷史名勝之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舊城區北部,是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湖水經濼水河注入小清河。水面面積57.7公頃,水深平均2~3米。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湖水水色澄碧,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全詩是什麼
這不是一首詩,是一副對聯,為清代劉鳳誥描繪濟南風光的著名對聯。
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這兩句是寫大明湖風光的美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4)荷花山色擴展閱讀
大明湖歷史悠久,湖名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濟水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而現今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
大明湖勝景自唐代起就名揚四海。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恆定,並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橋,使之漸成游覽景觀。
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經過歷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麗景色。
1958年濟南市政府將大明湖一帶正式闢建為大明湖公園,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跡,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游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乃至全國著名風景游覽區。
『伍』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全詩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解釋
1、這不是一首詩,是一副對聯,為清代劉鳳誥描繪濟南風光的著名對聯。
2、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3、這兩句是寫大明湖風光的美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陸』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什麼意思
大明湖的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倒映在湖水中。
出處:山東濟南大明湖
大明湖風景區位於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是集水域風光、園林景觀、古建築為一體的公園。而被譽為「中國第一泉水湖」的大明湖就在公園中心,更可以說公園是依湖而建的。
大明湖是一處天然湖泊,水源來源於城內諸多泉水,有「眾泉匯流」之說,且它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時期。
大明湖景區分為老景區和新景區,整個景區共有16景,漫步其中,就像是在水墨畫中游賞一般。此外,整個景區還與環城河相連,形成了環湖休閑游覽景觀線。
(6)荷花山色擴展閱讀
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 湖上鳶飛魚躍,荷花滿塘,畫舫穿行,岸邊楊柳蔭濃,繁花似錦,遊人如織,其間又點綴著各色亭、台、樓、閣,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
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紛呈,尤以天高氣爽的秋天最為宜人。春日,湖上暖風吹拂,柳絲輕搖,微波盪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蔥綠片片,嫣紅點點;秋日,湖中蘆花飛舞,水鳥翱翔;冬日,湖面雖暫失碧波,但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夾岸,蓮荷疊翠,寧榭點綴其間,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畫卷,沿湖的亭台樓閣,水榭長廊參差有致,湖的南面有清宣統年間仿江南園林建造的遐園。
遐園內曲橋流水,幽徑迴廊,假山亭台,十分雅緻,被稱為「濟南第一庭園」湖邊假山上建有浩然亭,登臨其上,大明湖的景色一覽無余。
湖對面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格閣,依閣南望,遠山近水,樓台煙樹,皆成圖畫。清代書法家鐵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繪聲繪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絕之處。
『柒』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意思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介紹
1、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意思是:大明湖四面是荷花,三面是柳樹,紅荷綠柳相映襯,分外美麗。濟南滿城都映著千佛山的山色,大明湖佔了城的一半。
2、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一則對聯,通常用來稱贊濟南大明湖之美。
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副對聯的作者是劉鳳誥,清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