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蘭花芽孢
① 西蘭花在春季種植時,用什麼辦法防治病蟲害
一. 西蘭花種植引起的疾病
西蘭花常見病害有霜霉病、軟腐病、黑腐病、灰霉病、菌核病、褐斑病、根腐病。症狀類似,基本上葉子發黃,長斑,萎縮枯萎。根部腐爛發黑發臭。和發病原因類似。以下詳細說明了疾病的原因:微生物菌肥不僅可以消毒幼苗、消毒土壤、灌溉根系,還可以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促進植物生長,抑制病原真菌菌絲體的正常生長或直接消滅病菌。西蘭花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雨後排水不及時、使用未成熟的有機肥、地下害蟲多、肥料使用不當、土壤壓實滲透性差、種植密度過大、高溫潮濕環境下連作、田間管理不善。
3.4菜青蟲:如果菜青蟲出現在西藍花上,可以噴2.5%寶德EC 2000次,2.5%地仙EC 1000次,2.5%功夫EC 3000次,或者5%瑞金特SC 2500次。
3.5蚜蟲:當蚜蟲出現在西藍花上時,可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或2.5%功夫乳油3000倍。
總之,要預防西蘭花,就要從根本上控制。此外,種植過程中應採取預防措施,以生產高產優質西蘭花。
② 什麼原因西蘭花長得丑,又生出一個個包
西蘭花(Brassica oleracea L. vat. italica Planch)又稱青花菜、綠菜花、花菜薹等,屬十字花科芸薹屬甘藍變種,1-2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台州地處浙江中部沿海,依山面海、地貌多樣,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十分適宜西蘭花的種植。據中國西蘭花網、中國農業台州灣網站提供的資料顯示,台州市西蘭花常年種植面積達12萬畝以上,主要分布在臨海、三門、溫嶺、路橋和椒江一帶的沿海地區,年產30萬噸,產值2.8億元以上,占浙江的50%、全國的25%,是浙江省重要的特色蔬菜和出口蔬菜,也是我市農業的支柱產業]。
但是,隨著我市西蘭花種植集約化程度的提高,種植年限的增加,西蘭花莖瘤病、根腫病和根結線蟲病發生日趨嚴重。據筆者在浙江省台州各市(縣、區)西蘭花種植區調查發現,上述病害發生普遍,重發田塊發病率達30%以上,主要表現為生長遲緩、矮化、地上部萎蔫,此類病害的發生又促進了軟腐細菌的感染,導致後期根部完全腐爛,有臭味,植株可輕易拔出,給種植戶造成慘重損失,與此同時也會出現農葯的使用不科學規范,亂用濫用農葯現象,以致西蘭花品質的下降,嚴重製約西蘭花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2-3]。由於西蘭花莖瘤病、根腫病和根結線蟲病的田間症狀相似,都表現為基部或根部腫大,地上部生長不良,嚴重時整株枯死,但前者屬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後兩者為侵染性病害,而且發生條件不同,防治技術差異較大。因此,為了正確識別西蘭花莖瘤病、根腫病和根結線蟲病,經濟、有效、安全地預防和控制其發生與危害,做到對症下葯,以防亂用濫用農葯,現將西蘭花莖瘤病、根腫病和根結線蟲病的識別與防治綜述如下,供各西蘭花種植戶參考。
1 症狀
1.1 西蘭花莖瘤病
西蘭花莖瘤病主要發生在西蘭花營養生長中、後期至花球採收前,田間症狀表現為近土表處花莖基部出現突起,以後不斷膨大,逐漸形成一個環狀的小球型瘤狀體或數個大小不一的球狀瘤,瘤體多了相互擁擠,形似菠蘿的表面(圖1)。
從對西蘭花莖瘤病橫切面解剖結果來看,可見有無數條放射性地伸向球體內部,中間變為褐色木質化的硬心,嚴重時腐爛、發臭。將新鮮或剝離表皮的病組織切片並加以染色處理,在顯微鏡下未發現病原物及病毒所致的組織病變。
1.2 西蘭花根腫病
西蘭花根腫病是由真菌鞭毛菌亞門芸薹屬根腫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後,引起的主根或側根薄壁組織膨大症[7-8]。發病初期地上部分症狀不明顯;3-5d後隨著地下部分病情的擴展,植株地上部分生長變緩、僵縮矮小、葉片無嫩綠光澤;7-10d基部葉片逐漸變黃萎垂,特別是在晴天中午整個植株表現為明顯的萎蔫症狀,但夜間可恢復正常,持續一段時間後(15-25d)嚴重地塊的病株不能恢復,逐漸褪黃,最後可導致全株萎蔫死亡。另外由於病部容易被土壤中的各種軟腐病菌等細菌侵染,造成組織腐爛,發出惡臭,甚至成片死亡,對產量影響很大(圖2)。
西蘭花根腫病發生於根部,病菌從植株的根毛侵入寄主細胞,經根部皮層進入形成層,刺激寄主薄壁細胞分裂、膨大,導致根系形成腫瘤。腫瘤一般成橢圓形或腎形、手指形、不規則畸形(像生薑狀),大的如雞蛋、小的如粟粒。在主根上發病時腫瘤個大而數少,在側根上發生時腫瘤個小而數多。腫瘤初期表面光滑、圓球形或近球形,後期常發生龜裂,且粗糙。其他雜菌侵入後可造成腐爛,由於根部發生腫瘤嚴重影響對水分和養分的正常吸收,所以地上部出現萎蔫。但在後期感病的植株,地上部症狀不明顯。
1.3 西蘭花根結線蟲病
西蘭花根結線蟲病是由植物寄生線蟲根結線蟲屬侵染作物根部後,受到根結線蟲釋放的吲哚乙酸等生長激素的影響,細胞惡性分裂,形成根瘤或根結。主要發生在須根和側根上,病部產生肥腫畸形瘤狀結。剖開根結,病部組織中有許多細長蠕動的的乳白色線蟲寄生其中。一般根結之上可生出細弱的新根,再度侵染則形成根結狀腫瘤。輕病株地上部症狀表現不明顯,重者生長緩慢,葉片萎蔫,漸黃枯,且植株矮小、結球少而小,甚至不結球,特別是晴天中午植株地上部分出現萎蔫或逐漸枯死,易從地下拔出 [9] (圖3)。
西蘭花根結線蟲病主要危害植株的根部,從苗期到花球生長期均可受到根結線蟲的侵害,一般主要危害苗期,成株期植株根系由於木質化後線蟲侵害較少,發病程度輕,對生產影響不明顯。幼苗期發病主要表現在新生嫩根受害,被侵害幼根呈粗細不均等腫大,或形成串珠狀腫瘤,以後變褐腐爛。另外發病初期在病根上產生淺黃色至黃褐色、大小形狀不一的瘤狀根結即蟲癭。解剖鏡檢蟲癭,可見有細長蠕蟲狀雄蟲和白色細小梨形雌成蟲[10]。
2 發生特點
2.1 西蘭花莖瘤病
西蘭花莖瘤病為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田間發病比較均勻,沒有由點到面的擴展過程,無發病中心。筆者在嚴重發病的田塊連續觀察,發現相鄰的田塊(品種均為綠雄90,但為不同農戶)無一株發病。此病的發生與地勢、土質、肥料、當年氣象條件、栽培管理措施、排灌及噴葯等諸多因子有關。一般地勢低窪、雨水較多、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田塊,發病較重。
2.2 西蘭花根腫病
病原真菌以休眠孢子囊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存活越冬。病菌抗逆能力很強,可在土壤中存活並保持侵染力達6年以上;其萌發和侵染最適土溫為20~25℃,但在9~23℃均可發育,適宜相對濕度為70%~98%,適宜土壤酸鹼度為pH值5.4~6.5。病菌遠距離傳播主要通過感染西蘭花苗或帶菌的泥土,田間近距離傳播則主要藉助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蟲及農事操作等。通常連作、地勢低窪、偏酸性土壤及鈣不足的地塊,發病較重。另外天氣對本病的影響力較大,如移栽時或移栽後營養生長期間下雨天偏多,往往發病率較高[11-14]。
2.3 西蘭花根結線蟲病
西蘭花根結線蟲主要以卵及幼蟲隨植株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1~3年,在土壤中生存的最適溫度為20~25℃,土溫10℃以下或35℃以上線蟲停止侵染,最適土壤含水量為50%左右。翌年春季氣候適宜時,雌蟲產卵繁殖,孵化後為2齡幼蟲即可侵入根尖,引起初侵染;帶有含西蘭花根結線蟲根結的未腐熟的堆肥,也可成為此病的初侵染源。被根結線蟲污染的土壤,很難將線蟲清除,成為生上產防治的一大難題。侵入的線蟲在根部組織中繼續發育、交尾產卵,產生新一代2齡幼蟲,隨灌溉水、農事操作以及自身運動等方式近距離傳播;另外西蘭花根結線蟲還可通過種子、苗木、土壤、流水和包裝材料遠距離傳播。土壤疏鬆、地勢高燥、通氣性好、鹽分低以及連作條件下的地塊,適宜根結線蟲活動,發病嚴重。
3 綜合防控技術
3.1 合理輪作
輪作換茬是防治西蘭花莖瘤病、根腫病和根結線蟲病的主要措施,合理輪作可使病情顯著減輕,一般最好與大蔥、韭菜、辣椒等抗耐病蔬菜、禾本科作物或水生蔬菜實行2~3年輪作。重病地輪作年限應至少在5年以上。
3.2 無病育苗
選擇未受侵染的地塊作苗床,將苗床土消毒後育苗,或用草炭、塘泥、稻田土等無病土育苗,禁止移植病區的帶病幼苗。
3.3 加強田間管理
①西蘭花莖瘤病:一是及時開好田間溝渠,盡量降低地下水位;二是科學施肥,不施用未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土雜肥等。
②西蘭花根腫病:一是針對西蘭花根腫病菌適宜在偏酸性土壤中生長,因此可採取土壤處理方法,即通過施用草木灰、氯化鉀等鹼性肥料或消石灰,調節土壤pH 值,從而降低根腫病發病率;二是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排出田間積水,清潔田園,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深埋或帶出田外燒毀,並在病穴周圍撒上消石灰,以防病菌蔓延;三是對於換茬病田清除根腫病殘體,翻耕土壤,以加速病殘體分解,減少田間初侵染源。
③西蘭花根結線蟲病:一是科學施肥,不施用未經腐熟的有機肥;二是深翻土層暴曬,以殺死土壤中的線蟲;三是灌水滅蟲,即在移栽西蘭花前,將田塊灌水到20cm以上,與此同時誘發根結線蟲卵孵出2齡幼蟲,使其在短期內找不到寄主植物而死亡;四是土壤消毒,即每667 m2用5%石灰氮顆粒劑80 kg撒施,3~5d後移栽;五是在西蘭花生長期間,若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就地深埋或集中帶出田外銷毀。
3.4 化學防控
①西蘭花莖瘤病:由於此病屬生理性病害,因此不能亂用農葯,主要是加強農業措施,做好預防工作[15]。
②西蘭花根腫病:在未發生或發病初期及時用葯,可選用15%惡霉靈水劑500倍液,或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或1000億活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200倍液等澆根處理,每隔7d一次,連灌2~3次,視土壤乾燥程度每株澆灌葯液200~300ml。
③西蘭花根結線蟲病:於發病初期可選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葯液200~300ml;也可每667 m2用15%噻唑膦顆粒劑0.2kg,或10%噻唑膦顆粒劑(福氣多)1.5kg,在西蘭花移栽時撒施或移栽後穴施,澆水蓋土防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