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畫蘭花最好的畫家
❶ 誰的蘭花畫的最好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代浙江美院教授-盧坤峰(花鳥畫家,擅畫蘭竹)
❷ 水墨畫中誰畫的蘭草最好
朱耷的蘭花畫得好。抄 朱耷在創作上他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凡大筆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清代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的境界。他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筆,神情畢具。他的書法具有勁健秀暢的氣格。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
朱耷在形成自己風格的發展過程中,繼承了前代的優良傳統,又自辟蹊徑。他的花鳥畫,遠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畫風和宋文人畫家的蘭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呂紀、陸治的技法影響,尤致意青藤白陽的粗放畫風。
❸ 國畫四君子有誰
國畫四君子指的是中國畫中的梅、蘭、竹、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題材。所以國畫四君子他們分別是指:梅花、蘭花、翠竹、菊花。其品質分別是:傲、幽、澹、逸。」
一、梅花較耐寒,花開特別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與松、竹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人們畫梅,主要是表現它那種不畏嚴寒、經霜傲雪的獨特個性。
二、人們畫蘭花,一般都寄託一種幽芳高潔的情操。
如楚國詩人屈原就以「秋蘭兮清清,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這樣的詩句來詠蘭。但蘭花入畫則比梅花晚,大概始於唐代。到了宋朝,畫蘭花的人便多了起來,據說蘇軾就曾畫過蘭花,而且花中還夾雜有荊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
三、竹入畫,大略和蘭花相當,也始於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畫家王維、吳道子等都喜畫竹。據說到了五代,李夫人還創墨竹法,傳說她常夜坐床頭、見竹影婆娑映於窗紙上、乃循窗紙摹寫而創此法。
四、菊花入畫則稍晚,大略始於五代,比起梅蘭竹來說,表現菊花的作品則相對要少得多。根據畫史來看,五代徐熙、黃筌都畫過菊,宋人畫菊者極少。元代蘇明遠、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
明清兩代畫菊的也不多。現有明代吳門畫派中最享盛名的畫家陳淳的一幅《菊石圖》藏於首都博物憤,這是本來就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3)現代畫蘭花最好的畫家擴展閱讀:
國人贊四君子--梅蘭竹菊由來已久。四君子不媚不俗、幽芳清遠、風骨逸致、盪污滌垢、亮節不阿;使人襟闊、風逸、格高、趣雅,深博國人千秋愛戴、普天共識。
梅蘭竹菊入畫,豐富了美術題材,擴大了審美領域,它們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聯想起人類的品格,所以它既便於文人們充分發揮筆墨情趣,又便於文人們借物寓意,抒發情感,因此,描寫「四君子」之風至今不衰。
❹ 當代畫荷花好的畫家都有誰
要說當代畫荷花最牛的首先是崔如琢,他的代表作《荷風盛世》是人民大會堂最大的背景畫。崔如琢的弟子中也有擅長荷花的,比如北京畫家辛家峰,深得崔大師真傳,畫的荷花逼真傳神,意境深遠。
❺ 中國現代畫家,誰畫蘭草最有名
清代,鄭板橋,明代徐謂,現代霍春陽.
❻ 在古代眾多著名畫家之中,究竟誰的蘭花作品最佳
被譽為“花中四君子”的蘭花得到了許多文人墨客的喜愛,臨摹蘭花的畫家也很多,在其中我覺得趙孟堅以及鄭板橋所創作出的的蘭花作品堪稱精品。在鄭板橋的畫中蘭花是不折不扣的君子,賦予了蘭花特殊的品格,具有一定的胸懷。而鄭板橋正是利用了這樣特殊的手法將蘭花的臨摹與創作不僅僅是停留在畫作本身,更是上升了一個層次使蘭花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❼ 中國畫畫蘭花誰最有名
感覺好像鄭思肖,文徵明,鄭板橋這幾個人畫蘭花比較出名,不過沒什麼印象了。詠蘭名句嘛,個人比較喜歡「蘭花十里照春水,山鳥無聲香自幽」兩句,好像是唐代唐龍的名句。
❽ 楊根柱這位畫家畫的蘭花誰能幫我介紹下
楊根柱抄先生是我國知名的軍旅書畫家。
作品構圖簡潔、雅緻,色彩清新、秀麗,筆力准確到位,意境深遠、悠長。如他的作品《清香》、《蘭花》、《清香雅韻》、《幽蘭圖》、《蕙蘭報春》等,楊根柱先生對他創作的蘭花有一首自題詩:勤耕墨池邊,信手幾葉蘭,縷縷清香氣,伴君度百年。詩中表現了畫家對蘭花無比熱愛之情,對擁有蘭花作品的人以美好的祝福。他被人們譽為當代「寫蘭奇才」。
❾ 潘天壽筆下的蘭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點
潘天壽筆下的蘭構圖很美,表現力超群。
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蘭為香草,是一種理想的象徵,也可以作為一種美感的對象化。古往今來,書畫家以蘭花為題材,留下了很多畫蘭的傳世珍品。
詩、書、畫、印俱佳的潘天壽,也非常鍾情於寫蘭草,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潘天壽的繪畫,上承南宋馬遠、夏圭,近取石濤的蒼渾、朱耷的奇崛冷逸。尤其是朱耷的超俗風貌,更與潘天壽的氣質相宜,因而對他有深刻的影響。他於近代畫家中唯取吳昌碩,令吳昌碩發出了“天驚地怪見落筆”的感嘆。但潘天壽不滿足於對古人的吸收,而是經過長期的摸索,創立了自己沉雄奇崛、蒼古高華的藝術風格。
潘天壽 墨蘭圖
中國畫中的大虛大實,大疏大密,是為求畫面的清楚明豁,主體之點突出。所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畫家作畫只要著眼於一叢蘭花,除此再無任何雜草峻石,背景一片虛空,令蘭之姿態更為清楚、突出,給人極為深刻的視覺印象。而在蘭的表現中,墨色之濃淡變化,也顯示出虛實的互相襯托。
中國畫講究氣脈,既畫面上的形體或空白所標示和貫穿起來的脈絡走勢、感覺趨向。畫中氣脈布置得好,就能統領全局,使畫面整體而有變化。潘天壽作畫,往往用一些大的曲折回環,力圖在有限的畫面上讓氣脈運行最長的路線。這一幅蘭花中,蘭葉整體呈上升姿態,但並不是單調的直線向上,而有曲折迂迴,這樣既顯示蘭葉迎風搖曳的靈動之姿,又可將氣機包裹在畫面中,加強自身的圓滿性。
❿ 中國水墨國畫蘭花大師
我比較喜歡板橋的蘭竹。超過他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