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海棠春睡
㈠ 海棠春睡的出處
按: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專,命高力屬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來。典故流傳後,蘇東坡據此寫了一首《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進一步把「海棠春睡」人格化了。到了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根據典故,豐富了想像,畫了一幅《海棠美人圖》。《六如居士全集》卷三有《題海棠美人》詩雲:「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㈡ 這個成語誰知道
典故流傳後,蘇東坡據此寫了一首《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進一步把「海棠春睡」人格化了。到了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根據典故,豐富了想像,畫了一幅《海棠美人圖》。《六如居士全集》卷三有《題海棠美人》詩雲:「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可見「海棠春睡」的儀態之美,又在畫眉之上。白居易在《長恨歌》里有「雲髻半偏新睡覺」句,古詩里還有譬如「喚起玉兒嬌睡覺」、「蘭帳玉人睡覺」、「睡覺滿身花影亂
㈢ 王海棠、王任重、杜鵬志、黃思源分別選自哪個成語,有什麼意義
1、王海棠:海棠春睡
出自《 太真外傳》:楊太真(指楊貴妃)初睡起,明皇笑曰:海棠春睡未足耶?
形容沒睡醒,慵懶之態。
2、王任重:任重道遠
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3、杜鵬志:鵾鵬得志
出自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您端的似鵾鵬得志秋雲長。」
比喻有大志的人得到施展的機會。
4、黃思源:飲水思源
出自庾信《徵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比喻不忘本。
㈣ 「海棠春睡早,楊柳晝眠遲」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海棠在春天的早晨醉眼迷離,還未睡醒,楊柳在陽光下婀娜多姿,似乎人人在白天睡覺。
出自清代車萬育的《聲律啟蒙·上卷》中的<四支之三>。
原文:
戈對甲,鼓對旗,紫燕對黃鸝。梅酸對李苦,青眼對白眉。三弄笛,一圍棋,雨打對風吹。海棠春睡早,楊柳晝眠遲。張駿曾為槐樹賦,杜陵不作海棠詩。晉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識,堪為五總之龜。
譯文:兵器和鎧甲相對,戰鼓和旗幟相對,紫燕和黃鸝相對。酸的梅子和苦的李子相對,阮籍的青眼和馬良的白眉相對。吹三次笛子,下一局圍棋,雨打和風吹相對。海棠在春天的早晨醉眼迷離,還未睡醒,楊柳在陽光下婀娜多姿,似乎人人在白天睡覺。
西晉張駿曾往涼州移植柳樹,但都沒能成活,只有酒泉宮生有槐樹,因此作《槐樹賦》。在眾多的杜甫詩中,唯獨沒有寫海棠的詩篇,是因為杜甫的母親名海棠。晉人王獻之小時候看人玩擲色子,便知勝負,父親王羲之稱贊他為「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唐朝學者殷踐猷,學識淵博,詩人賀知章稱之為「五總之龜」。
(4)成語海棠春睡擴展閱讀
典故
1、梅酸:《世說新語·假譎》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曹操率部行軍,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都很口渴,難以支持。曹操於是便傳令說:「前面有大片的梅樹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聽了這番話,口水都流出來了,大軍憑借這個辦法得以趕到了前面的水源。成語「望梅止渴」即由此來。
2、李苦:《世說新語·雅量》里講了一個聰慧神童的故事:西晉「竹林七賢」之一王戎,自幼聰慧。一次,他與一群兒童在玩耍時,看到路旁李樹上結了很多果子,大家都搶著去摘,唯獨王戎不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摘,王戎說:「李樹長在人來人往的道旁,還能留有這么多李子,這李子味道一定是苦澀的。」眾人取來一嘗,果然如此。
3、青眼:與白眼相對,即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間,青眼看人則是表示對人的喜愛或重視、尊重。
《晉書·阮籍傳》記載: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阮籍,藐視禮俗,善待賢達,以白眼斜視「禮俗之士」,以青眼善待喜交之友。籍母喪,刺史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悅而歸。當「竹林七賢」之首嵇康(嵇喜之弟)來祭時,阮籍大悅,以青眼相迎。成語「青眼有加」即是由此而來。
4、白眉:白色的眉毛。
三國時,蜀國侍中馬良(馬謖之長兄),有兄弟五人,均才幹出眾,尤以馬良為最。馬良因眉毛中有白毛,故稱其為「白眉」。民間有贊曰:馬字五常,白眉最良。
5、三弄笛:東晉桓伊,善於吹笛,時稱「江左第一」。一次,他駕車外出,黃門侍郎王徽之(字子猷,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子)請他奏笛。他不認識子猷,但久聞子猷的名望。於是下車,「據胡床,奏三調。弄畢,上車而去」。顯示了桓伊既有禮貌,又不巴結權貴的姿態。
據《神奇秘譜》說法,流傳後世的「梅花三弄」名曲,即是據此三調改編而成。此曲被改編成古琴調後,因為要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故稱「三弄」。即為:「梅花一弄、弄清風;梅花二弄、弄飛雪;梅花三弄、弄光影」。
6、一圍棋:《述異記》里講述了一個「觀棋爛柯」的傳奇:晉朝時,信安郡石室山有個名叫王質的樵夫,一次進山去砍柴,在山中看到兩個童子在下棋,王質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其間,一童子給了王質一枚像棗核的東西,王質吃了渾不覺飢,於是乾脆坐在一旁專注觀棋。
棋局還沒下完,一童子突然指著王質的斧頭說:「你的斧頭柄都已經朽爛啦!」王質這才大驚歸去,回家一看,自己所認識的人都已不在人世,原來他已經在山中度過了一百年。
《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
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一些聲律方面的著作也應運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的《聲律啟蒙》,則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
㈤ 海棠未睡足也,出自何處有何意義
一、「海棠未睡足也」出自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中唐明皇誇楊回貴妃的一句話。
二、附答唐明皇誇楊貴妃的話如下:
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於是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裝鬢亂 衩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曰「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爾」
三、這句話用以形容楊貴妃醉酒後的美麗姿態。
因此有了海棠春睡的典故。海棠睡用來形容女人的醉姿,睡姿。
㈥ 海棠未睡足也,出自何處,有何意義
一、「海棠未睡足也」出自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中唐明皇誇楊貴妃的一句話。內
二、附唐明皇誇楊容貴妃的話如下:
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於是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裝鬢亂 衩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曰「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爾」
三、這句話用以形容楊貴妃醉酒後的美麗姿態。
因此有了海棠春睡的典故。海棠睡用來形容女人的醉姿,睡姿。
㈦ 海棠春睡足是出自哪個人的哪首詞
清代的章有湘的《家園白牡丹》「中好共海棠春睡足,不將濃艷嫁東君」
㈧ 海棠春睡早 楊柳晝眠遲 是什麼詩里的
出自《聲律啟蒙》吧,小時候囫圇吞棗地背過。
這句對子其實都引用了典故。
海棠睡:《太真外傳》楊太真初睡起,明皇笑曰:海棠春睡未足耶?
柳眠:《三輔故事》漢苑有柳如人,名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海棠 楊柳 字面上對稱,也同時引用典故暗喻兩個人。
㈨ 海棠春睡早,楊柳晝眠遲的意思
海棠在春天的早晨睡眼迷離,楊柳也睏倦了,用來形容人的睡中之美,.海棠春睡指的是楊貴妃睡姿的美麗 而楊柳形容漢苑有柳如人,一日中好像睡了好久 這兩個典故和起來就是「海棠春睡早,楊柳晝眠遲.」
㈩ 為什麼說美人春睡如海棠
宋釋抄惠洪《冷齋夜話》襲記載.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來。曲故流傳後.蘇東坡據此寫了一首《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進一步把「海棠春睡」人格化了。到了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根據典故,豐富了想像,畫了一幅《海棠美人圖》。《六如居士全集》卷三有《題海棠美人》詩雲:「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一樹梨花壓海棠 是蘇軾寫的
蘇軾有一色魔好友姓張(張先),是一三流詩人,年逾80,娶一18歲美貌少女為妾,蘇軾遂作
詩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鮮紅嬌嫩,暗指一個白發老者娶一少女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