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醉白池荷花

醉白池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8-25 18:09:59

1. 上海五大古典園林排名

1.豫園
豫園位於上海市豫園旅遊商業區,在這里可以欣賞到從古保存至今完好的江南園林風光,同時豫園歷史悠久,設計精巧,環境清幽,亭台樓閣、假山、池塘樣樣俱全,是繁華都市中難得的古雅之處。園內還可看到上百件出自名家手筆的匾額、碑刻,以及藏品甚多的石雕展館。
2.秋霞圃
秋霞圃位於上海嘉定區,它是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同時也是秋天賞楓葉的絕佳之地,秋霞圃裡布局緊湊,以清水池塘為中心,周圍有石山環繞、古木參天,走在園中有「一步一景」的獨特感受。更難得的是這里遊人不多,是鬧市中幽靜古樸的好去處。每到秋季,裡面的紅楓盡染園林,非常適合小夥伴們來攝影。
3.曲水園
曲水園位於上海青浦區,同為上海古典園林之一,深受上海小夥伴們的喜愛,非常適合休閑散心,同時曲水園小巧林瓏,假山、石橋、亭閣、池塘俱全。園內古木茂密、花草蔥郁,山牆上披滿爬山虎,漫步園中心曠神怡,常能見到老人在此唱曲下棋;園林的東部緊鄰環城河,可坐在河邊長廊中小憩、享受河畔風光,無限愜意。
4.古漪園
古漪園是上海市內最大的園林,它與蘇州園林有著類似的建築風格,距今已經擁有大概五百年的歷史,而按照不同季節開放的花不同,古猗園四季有不同的花展,春天有海棠,夏天有荷花,冬天有臘梅、水仙,最出名的是夏天的荷花,不論是湖上大片的荷花,還是曲徑通幽處的一池小品,都吸引了無數的攝友。
5.醉白池
醉白池是上海一處3A級旅遊風景區,每年春季之際,有許多遊客來此踏青,同時它也是上海最古老的園林,園內古木蔥蘢、環境清幽,漫步在其中可享受鬧市中難得的古雅和寧靜。醉白池不大,但這里亭台樓閣、假山池塘樣樣俱全,透過迴廊的花窗可看到別致的花卉園景。

2. 曲水園荷花什麼時候開

6至8月。
荷花通常在6月上旬形成花苞,6月下旬至8月為荷花的盛開期,晨開暮閉,這一時節是觀賞荷花的最好時候。9月下旬為末花期,9月終則花期結束。
曲水園與市內的豫園、南翔古漪園、嘉定秋霞圃、醉白池齊名,是五大古典園林之一,具有較高的江南園林建築藝術價值。

3. 荷花去哪裡欣賞

蓮,花之君子者也

夏季是荷花盛開時節

吻荷葉露珠,賞花粉葉綠

真是夏日裡的一大享受

在荷塘里,親手摘個還沾著露水的蓮蓬,穿過靜水蓮影,風輕蓮香。玩累了,到景區農家樂小憩,喝一杯清茶,點幾盤土菜,甚是享受。


古猗園是上海市五大古典園林之一。朝來湖畔,江南的柔美,江南的風情,江南的古韻與風流盡在眼前。盛夏的荷塘以它獨特的姿態綻放在古猗園內。漫步在小橋流水,徘徊於亭台樓閣,穿梭在曲折小路,融入這曲清幽與靜謐之中。

曲水園

上海的經典賞荷地點可多了去了。從優雅寧靜的五大古典園林的古猗園、醉白池、曲水園,到養殖荷花觀賞的顧村公園、海灣國家森林公園、閔行體育公園,上海絕佳賞荷地可謂到處都是。

4. 醉白池的歷史沿革

歷代在「谷陽園」的基礎上都有所擴建。到了明朝末年(公元1644年),松江著名書畫家、禮部尚書董其昌在此處建造「四面廳」、「疑航」等建築,並團結了當時一批文人在此處吟詩作賦,詠解不斷。到了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畫家顧大申將此處列為私人別墅重加修建,他繼承和發展了古典園林建築的藝術精華,利用松江最具有江南水鄉,秀麗風光這一特色,以七百平方米長方形荷花池為主體,以不規則對稱等園藝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為相互配襯,融合一體,建造了這座名揚江南的醉白池。
為什麼叫它「醉白池」呢?有虛實二名來源。
主人將園建好時心裡想,如果大詩仙李白再世,來此悠遊,一定會被池上景物所迷醉、會被池旁園林所陶醉。所以就將池上園林叫「醉白池」吧!他具體又想到,宋代有個當過大官的詩人韓琦,對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十分迷醉,曾在故鄉河南安陽建築了一座古典廳堂名叫「醉白堂」,顧大申也非常崇拜白居易,也常常陶醉在白居易的詩的優美意境中,於是也仿效韓琦的做法,將自己的園林命名為「醉白池』」。「醉白池」這個名字新穎別致,含義深湛,意境優美,令人神往。幾經興廢,幾經劫難,醉白池終於迎來了生氣勃勃的春天。 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醉白池曾被改為育英堂。建國後恢復園林。1959年被修繕擴建並開放,並擴充面積至76畝。園
內多樟、女貞、桂等古樹。1983年又增建「賞鹿廳、玉蘭院、深柳讀書堂、雕花廳」等,佔地面積達到80餘畝,園內風光秀麗,景色迷人。
解放後,醉白池多次修繕擴建,如今佔地80餘畝,園內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從沿著兩排法國梧桐和棕樹林蔭道向東行,途中可見一座嶄新的院宅,
那就是遷建不久的清代雕花廳。再向前是一座拱形石橋,石橋底有一對茅亭,上橋可縱觀南北開闊的荷花池。夏秋之際,湖中荷花盛開,清香撲鼻。荷花池上有曲尺形長廊和鶴亭。過橋穿過杉樹林,由西邊廊屋可進入內園,這就是醉白池景色的精華所在。內園佔地數畝,中間一座長方形水池,四周置有長廊、雲牆和樓閣,高低錯落,迤邐相連;花圃水榭,石橋漏窗,小巧玲攏。池北有棵大香樟,樹干二、三人圍抱粗,樹齡已有300餘年。池西有大冬青三棵,挺拔雄偉,依俯池面。池東有牡丹圃。池西雪海堂後院還有金桂、銀桂。池四周怪石林立,用我國明代見石不露土的手法疊成,精瑩剔透,富有詩意。「池上草堂」橫跨水池之上,堂正中掛有一塊「醉白池」匾額,屋檐前喬木參天,窗北翠竹一片,屋下碧波盪漾,在此小憩十分幽雅。堂屋東面是一座四面廳,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 傲雪《詠醉白池春》
一灣湖水繞亭身,五色飛泉柳葉新。
朱榭百年經風雨,粉牆千載笑凡塵。
昔為私園對韓琦,今成景點迎世人。
繁盛荒蕪幾夢幻,揮毫催詩自古今
繁花碧落《醉白池早春》
醉居白水踏春橋,斜吐粉雲落妖嬈。
廊閣折曲隨心靜,碧柳抽發驚夢霄。
門櫝常開望君入,心懷秘語待卿搖。
千年寂靜皆沉澱,一世風情難再描
小小草《醉白池早春》
近水樓台池中修,桃花枝上露姣羞。
岸邊楊柳映新意,閣頂折陽照舊秀。
庭院株株綠葉稠,屋堂棵棵紫莖幽。
詩吟百歲白池醉,賦寫千年古春秋。
滴水歸海《醉白池春》
獨戀香山古院修,花隱亭台半掩羞。
軒沉翠碧思春醉,廊愛清涼向水游。
碑訴千言崇白樂,泉分五色寫春秋。
風吹池石生吟響,仿忽詩人重覓幽
《醉白池游記》 醉清風
難憶惜日古華亭, 獨戀雲間一座城.
忘卻世間喧囂地, 重溫往昔一盞茗.
池上草堂春正綠 風吟兩樹桃花紅
太白有知定高歌 樂天若聞詩混成
莫言今日池中物 不是明朝雲中龍
樂天亭外幽篁里 清風陣陣催人醒
死後何須萬言書 廉石憑寄千秋名
四面廳中吟詩賦 讀書堂前會友朋
雪海堂前鏗鏘頌 壯志圖謀四海平
世事沉浮無定數 風雨過後總是晴

5. 醉白池的園林藝術

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時期江南園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軒曲徑相襯的風格,又具有歷史古跡甚多、名人游蹤不斷的特點。它以水
石精舍,古木名花之勝馳名江南。
全園分為內園和外園兩部分,外園是新建的,內園是原有的。從人民南路西大門進園,迎面是一座大型磚刻照壁,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醉白池的風光景點。沿著兩排懸鈴木(法國二球梧桐)和棕樹林蔭道向東行,途中可見一座嶄新的院宅,那就是遷建不久的清代雕花廳。再向前是一座拱形石橋,石橋底有一對茅亭,上橋可縱觀南北開闊的荷花池。夏秋之際,湖中荷花盛開,清香撲鼻。荷花池上有曲尺形長廊和鶴亭。過橋穿過杉樹林,由西邊廊屋可進入內園,這就是醉白池景色的精華所在。 內園佔地數畝,庭院相接,亭台錯落,長廊回環,清泓秀矗。中間一座長方形水池,池周怪石林立,用我國明代見石不露土的手法疊成,精瑩剔透,富有詩意。外圍則置有長廊、雲牆和樓閣,高低錯落,迤邐相連;花圃水榭,石橋漏
窗,小巧玲瓏。堂、軒、亭、舫、榭、池組成了主體建築群,有池上草堂、玉蘭院、雕花廳、四面廳、束鹿苑、卧樹軒等十景。「池上草堂」橫跨水池之上,池北有棵大香樟,樹干二、三人圍抱粗,樹齡已有300餘年。池西有大冬青三棵,挺拔雄偉,依俯池面。池東有牡丹圃,池西雪海堂後院還有金桂、銀桂。
園內廊壁和部分庭園里石刻碑碣較多,這是該園的特色之一。池南長廊的牆壁上嵌有《雲間邦彥畫像》石刻,共二十八塊(一說為三十塊),鐫刻著松江府屬各縣從元到清初鄉賢名士九十一人的畫像和贊詞,刻畫甚工,其中不少是人們所熟知的,如董其昌、徐階、夏允彝、夏完淳、陳子龍等。此系清乾隆松江人徐璋所繪,後來散失了一部分,由畫家改琦補繪,刻於石上,得以保留至今。

6. 上海地區五大名園

上海市有五大名園:上海豫園、嘉定秋霞圃、南翔古漪園、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園。
古猗園:嘉定區南翔鎮滬宜路218號(上海五大名園之一)
古猗園,為明代萬曆時河南通判閔士籍的私家花園,原名奇園。古園的設計者是嘉定著名竹刻藝術家朱三松。後歸萬曆舉人李流芳之侄李宜之所有。清乾隆11年(1746年),洞庭山人葉錦購得後,大興土木增建亭榭,拓展園基,改名古猗園。乾隆53年,地方士人集資買園作為城隍廟靈苑。嘉慶11年(公元1806年)募款整修,同治、光緒年間,又作為祀神和當地同業會集議場所,園中增設茶肆酒樓,園基擴大至27畝。如今,具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古猗園內青竹滿園,有亭榭樓閣、曲徑迴廊、假山池沼、奇樹名花,景色極為秀麗。園內還有兩座經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南翔磚塔:出古猗園正門後,右轉,筆直走,有一小橋,橋下即是,我去過,頗有古意,不曾修繕,雙塔旁有一寺,即為南翔寺。
南翔五代磚塔始建於五代至北宋初年,原立於白鶴南翔寺門內側。1980年被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經整修恢復了古磚塔的面貌。塔身上火焰形的壺門,簡朴的直欞窗,精巧的斗拱,細膩的欄板和秀挺的塔剎,比例勻稱,維妙維肖,表現出典型的唐宋建築風格。

嘉定秋霞圃

秋霞圃位於上海嘉定區嘉定鎮東大街,是一座具有獨特風格的明代園林,由明代龔氏園、沈氏園、金氏園和城隍廟合並而成,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
秋霞圃始建於正德、嘉靖年間(公元 1506年—1566年),是當時工部尚書龔宏的私人花園,園內有松風嶺、鳥語堤、寒香室、數雨齋、桃花潭、灑雪廊諸勝景。清初龔氏子孫衰微,園歸汪姓,始名秋霞圃。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歸城隍廟。乾隆中,與東鄰沈氏東院合並,改建為城隍廟後花園。後多次遭破壞,現存建築多系同治元年(公元 1862年)以後重建。園內建築大多建於明代,而城隍廟則可以上溯至宋代,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園林。
秋霞圃以清水池塘為中心,石山環繞,古木參天,造園藝術獨特,分桃花潭、凝霞閣、清鏡堂、邑廟等四個景區。桃花潭景區的池上草堂,有「一堂靜對移時久,勝似西湖十里長」的贊譽。堂南的一副對聯:「池上春光早,麗日遲遲,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草堂霜氣晴,秋風颯颯,水流花放,疏雨相過。」此聯將秋霞圃春秋兩季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凝霞閣景區的「環翠軒」軒西有復廊式「碑廊」,上集明清碑刻17方。從西門入園,院內森桂軒的四周遍植桂樹;軒南置明代遺物「三星石」,分別取名「福、祿、壽」;園內還有一「涉趣橋」,建於公元1921年。小橋連接曲徑北岸,橫跨幽泉清溪。如此靈巧古老的園林橋全國罕見,在上海堪稱一絕。
秋霞圃布局精緻,環境幽雅,小巧玲瓏,景物與色彩的變化都不大,好象籠罩著一層淡淡的秋意,讓人充滿著詩情畫意的遐想。

青浦曲水園曾稱靈園,是城隍廟的附屬園林,始建於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園中有黨堂、得月軒、歌薰樓、迎暉閣、岸舫、夕陽紅半樓、凝和堂等建築。曲水園以凝和堂為中心,左右有覺堂和花神堂相伴,堂後有曲水長堤,環堤由鼎立之小濠梁、迎曦、恍對未來三景相繞。由濯錦磯畔穿行於蔥蘢林木和回峰疊嶂之間,可登小飛來;由老人峰而上,可達九峰一覽亭。全園蜿蜒起伏,十分精緻。園中銀杏參天,藤蘿繚繞,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長新,是上海市五大古園之一。

松江醉白池

醉白池位於上海市松江區人民南路,始建於 l644年,為明代畫家董其昌觴詠處,也是名人學士常游之地。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顧大申建。醉白池之名取於蘇軾《醉白堂記》,謂宋代宰相韓琦慕唐詩人白居易晚年以飲酒詠詩為樂而築醉白堂。顧大申擅繪畫,善詩文,亦慕白居易之樂而以「醉白」為池、園名。
全園佔地80畝,分為內園和外園兩部分,外園是新建的,內園是原有的。內園為全園精華之所在,庭院相接,亭台錯落,長廊回環,清泓秀矗。堂、軒、亭、舫、榭、池組成了主體建築群,有池上草堂、玉蘭院、雕花廳、四面廳、束鹿苑、卧樹軒等十景。園內廊壁和部分庭園里,石刻碑碣較多,這是該園的特色之一。池南長廊的牆壁上,嵌有《雲間邦彥畫像》石刻,共二十八塊,鐫明、清松江府屬各縣鄉賢名士百餘人之畫像,刻畫甚工。園內還有樹齡在三四百年的古銀杏、古樟樹,年齡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時期江南園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軒曲徑相襯的風格,又具有歷史古跡甚多、名人游蹤不斷的特點。它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勝馳名江南。

上海豫園

豫園坐落於上海市市區南部舊城的東北角,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面與上海城隍廟和豫園商城毗鄰,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和游覽勝地,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豫園原來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為了侍奉他的父親——明嘉靖年間的尚書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悅老親」之意,故名為「豫園」。豫園從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開始興建,至明神宗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完成,前後共用了18年時間。佔地70餘畝。17世紀中葉,潘氏的後裔逐漸衰落,園林也逐漸荒廢。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 1760年),由該地的人士集資購得豫園的一部分,並重新進行整理。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豫園因年久失修,當時的地方官通令各同業公所分管並作為議事的地方,共有21個行業各佔一區,自行修葺。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入侵上海,盤踞在城隍廟5日,園林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清政府勾結帝國主義鎮壓太平天國革命,英法軍隊又侵入城隍廟,造成了更大的破壞。新中國成立以後,自1956年起開始整修,恢復了30多畝園景。
現在的豫園可分成六大景區,每個景區都有其獨特的景色。入園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座大型假山,層巒疊嶂,清泉飛瀑,完若真景。假山以武康黃石疊成,出自江南著名的疊山家張南陽之手,享有「江南假山之冠」美譽。「萃秀堂」是假山區的主要建築物,位於假山的東麓,面山而築。自萃秀堂繞過花廊,入山路,有明代祝枝山所書的「溪山清賞」石刻。到達山頂時有一個平台,於此四望,全園景物,一覽無余。

從魚禾榭到萬花樓一帶,有游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庭院小景,極具玩味。點春堂景區,園亭相套,軒廊相連,花木蔥蘢,泉水潺潺,包括有和煦堂、藏寶樓等建築。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 年)上海小刀會領袖劉麗川等,曾在點春堂設立指揮部。玉華堂前的石峰——玉玲瓏,是豫園的鎮園之寶,被譽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皺、漏、瘦、透」之美。據說是移自烏泥徑朱尚書園,潘允端認為它是宋徽宗時搜羅的花石綱遺物。面對玉玲瓏的是玉華堂。玉華堂內是典雅的明代書房擺設,書房的書案、畫案、靠椅、躺椅等都是明代紫檀木傢具的珍品。玉華堂前的白玉蘭樹是上海最古老的市花樹。
內園原名「東園」,本來自成一體,現在辟為豫園的一部分,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佔地僅2畝,山石池沼、廳堂樓觀、亭台軒閣,樣樣俱全,園內的花牆、小廊等建築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晴雪堂」是該園的主要建築物,裝飾華麗,構造精巧,玲瓏剔透。堂東有溪流,與廊亭、花牆一起組成了一座小型的庭院,庭院內的景物布局緊湊,深具中國園林藝術的特色。園門外還有湖心亭、九曲橋、荷花池,亦為豫園的勝景。
散布於豫園的許多磚雕、石雕、泥塑、木刻,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緻。《神仙圖》、《八仙過海》、《廣寒宮》、《郭子儀上壽圖》、《梅妻鶴子》、《上京趕考》、《連中三元》等極具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7. 上海看荷花有哪幾處

上海觀賞荷花的地方有傷上海植物園,辰山植物園,醉白池,人民公園,吳涇公園等地點。

8. 醉白池建築的結構特點是什麼

到了清代末年,園中建起了雪海堂。雪海堂是一座五開間的大廳,當時因院內廣植梅花,梅花開時,一片雪海,故叫雪海堂。

雪海堂西面東面各有一個小庭院,庭內各植有百年以上樹齡老桂花樹一棵。雪海堂堂前置有大型精雕石獅一對,是明代的遺物,曾置在明代松江藉內閣首輔徐階的夫人的墓上,後又幾經易主,輾轉至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女兒墓上,後來才又移至醉白池。

雪海堂前院子內還有一個石砌的方形噴水池,周圍都是花崗石欄桿,裡面養有睡蓮。

曾經在院東園門南側,還砌著一塊看似很平常的石頭,石頭前有一個石槽,裡面盛水,只要用水潑上石頭,便顯出一個清晰的僧人打坐的側面像,這就是聞名松江的「潑水觀音石」。

在這一時期,醉白池內園中也新置了許多景物。醉白池內園不僅古老,而且遠比外園精緻,它以一個面積僅700平方米的長方形水池為主體進行配置。照理說,水體小,又是規正的形狀,很難體現古典園林的幽雅,但是醉白池卻做到了。

其中最主要的手法是在池的周圍都疊置著各式不同形態的太湖石,見石不見土,湖石錯落參差卻風格統一。池內遍植荷花,養有金魚、紅鯉。

池的東、南、西三面都有長廊,配以雲牆、亭、榭、軒等建築高低錯落,又遠近不一,逶迤連接,生動靈活卻自成一體。各長廊的一側都為白色牆面,鑲嵌著各種石刻或碑刻。東、南長廊的另一側臨池,多有美人靠,可俯觀池內。

西長廊的另一側不臨池,外有沿池而築的卵石小徑,小徑往東北通向一座用太湖石裝飾的小拱橋,直達池北的一棵大香樟樹下,轉而又可步入東長廊。

池與北邊的河道是相通的,池上草堂就建於池的北端偏西,凌空橫架於池與河道的匯合處,一來遮擋了分別為北向與東向的兩條支流河道,二來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個池體,在假山、植物、小橋的烘托之下,更顯清幽,毫無霸氣卻主次分明。

池上草堂建於1909年,整座建築凌空於池上,氣勢雄偉,古樸雅觀,堂前有喬木參天,怪石布岸。堂後桂林華茂鬱郁青青。上有樹蔭蔽日,下有流水通池,曲欄橫檻,臨於水上,池中蓮葉東南,花香陣陣襲來,自有一番詩情畫意。

池上草堂有匾額「醉白池」3字,裡面有「香山韻事」橫匾,堂內有明清時期的古桌椅,茶幾等。池上草堂無疑是內園的主景,其名取白居易《池上篇》「有池一方」之意,草堂並非真的是草,而是具有100多平方米的典型清代建築。

池上草堂的四面有隔扇,並環以廊軒與欄桿。堂北有樹蔭遮光,堂下有流水潺潺。

在池的東北角有一個建在岸上的半屋式小榭,其名卻叫「小湖亭」,它近水而不臨水,人在榭中,可北望古樟、四面廳,南望池中。榭外北側,還植有紫花牡丹兩棵,已逾百年,每當牡丹花開,如果憑欄觀賞,無不怡然自得,故取名「花露涵香」。

池的東南方向有一個大榭,名卻叫「大湖亭」,它與「小湖亭」同時興建,由於臨水而建,比小湖亭的視角寬闊,是盛夏賞荷的絕佳之處,故取名「蓮葉東南」。

後來,醉白池歸國家所有,再次進行了擴建。增建照壁、賞鹿廳、玉蘭院、深柳讀書堂和雕花廳等建築,園內風光秀麗,景色迷人。

園大門口的磚雕照壁是一座反映醉白池及松江古代風物的建築。它以斜眺俯瞰的角度、以浮雕的精緻刀法,將醉白池的主景、近景、遠景、背景等突現出來。

賞鹿廳是為了紀念松江的由來而建。在春秋戰國時期,松江地處東海之濱,境內河湖棋布,草木茂密。自海中新漲起的土地不斷了現,可供漁獵。

當時松江隸屬吳國,吳王壽夢經常騎馬到此游獵,看到這一帶有五處地方草木特別叢密,鹿也很多,於是稱之為「五茸」。並在這里建廳歇腳,賞鹿狩獵。以後在這里逐步建起了城鎮,稱之為「茸城」,也就是後來的松江。

賞鹿廳內豎有十鹿九回頭石刻浮雕,呈現方形,邊長約一米,畫面上10隻健壯的梅花鹿在奔走,形態生動,因其中有九鹿皆回頭而得名。

玉蘭院樹木蔥郁,亭台相接,曲廊相連,四季鳥語花香,環境十分幽美。北側亭廊相接的建築,造型美觀,獨具匠心,將亭子與迴廊連接起來,形成亭廊曲折有致,亭園相映生輝。因其周圍廣植玉蘭科植物,有白、廣玉蘭、二喬玉蘭等,故命名為「玉蘭院」。

醉白池有堂,軒,亭,舫,榭等古建築,並保持著明清江南園林風貌,其曲欄橫檻、迴廊曲徑,古色古香。園林布局以一泓池水為中心,環池三面皆為曲廊亭榭,可憑欄賞景。園內古木蔥蘢,小橋流水,亭台密布,是存留下來的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

醉白池美景

熱點內容
靈鍥櫻花動漫 發布:2025-07-26 16:10:32 瀏覽:299
終級盆栽 發布:2025-07-26 16:05:13 瀏覽:980
武大櫻花品種 發布:2025-07-26 16:00:12 瀏覽:599
四房丁香 發布:2025-07-26 15:59:07 瀏覽:681
丁香棗的功效 發布:2025-07-26 15:59:03 瀏覽:765
野地百合花 發布:2025-07-26 15:49:36 瀏覽:304
貝拉茶花小苗 發布:2025-07-26 15:44:33 瀏覽:252
花園綠植設計圖 發布:2025-07-26 15:17:30 瀏覽:234
梅花掛在飯廳 發布:2025-07-26 15:16:07 瀏覽:169
月亮蘭花 發布:2025-07-26 15:11:29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