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汪士慎

蘭花汪士慎

發布時間: 2022-08-23 04:48:17

1. 蘭古詩汪士慎的意思和含義是什麼

《蘭》
清代:汪士慎
幽谷出幽蘭,秋來花畹畹。
與我共幽期,空山欲歸遠。
意思是:幽靜的山谷生長著娉婷優雅的蘭花,秋天裡花姿婉約 ,婀娜多姿,我願和她約會見面,她卻欲想還羞 。

2.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蘭花不因可以被別人摘取作為佩帶裝飾而自貴,即使沒有人的時候也自己發出芬芳。

通過吟詠蘭花的孤高隱逸,形容人的謙和踏實,不爭虛華的品格。

出自清代康熙的《詠幽蘭》。

原文: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譯文:

蘭花的花朵婀娜多姿,葉子碧綠狹長,風吹過帶來了蘭花的香氣。蘭花不因可以被別人摘取作為佩帶裝飾而自貴,即使沒有欣賞的時候也自己發出芬芳。

(2)蘭花汪士慎擴展閱讀

康熙皇帝一首《詠幽蘭》,道出了「蘭花」冰清玉潔的高雅氣質。蘭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愛的花,喜愛她的品格高潔,清香宜人,在他的書房以及養心殿內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蘭。在康熙皇帝寫下的詠花詩中,也以詠蘭詩寫得最好。以詠蘭寄託了自己崇尚高潔的情愫。

蘭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首先標榜做人應當遵從「君子之道」的是孔子,而孔子在談論「君子之道」時,經常用蘭花作比喻。如《周易·系辭上傳》就記載了孔子這段話:「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意思是,君子的為人處世,不管入世或隱居,保持沉默或發表言論,都不會丟失自己的人格。君子與人合作,必定同心同德,兩個人齊心協力,其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兩個人發自內心的言論,就像蘭花一樣氣味芬芳。

自孔子在精神層面為蘭花定調之後,歷代文人墨客就偏愛種蘭、賞蘭、詠蘭和「寫蘭」,有著揮之不去的蘭花情結。

在傳統花鳥畫出現之前,中國文人主要用詩賦的形式詠蘭,而從宋代開始,中國逐漸興起「寫蘭」之風,以繪畫的形式傳承孔子所倡導的蘭花精神,公認的蘭畫鼻祖是南宋的趙孟堅和宋末元初的鄭思肖。

趙孟堅的傳世之作有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此圖繪墨蘭兩叢,生於草地上,蘭葉柔美舒放,蘭花盛開如蝴蝶翩翩起舞。南宋滅亡後,趙孟堅年已垂暮,他隱居於湖南,不食元祿,繼續「寫蘭」,以示忠貞和清高。

鄭思肖原名不詳,宋亡後改名思肖,意為思念「趙宋」,他把自己的畫室稱為「本穴世界」,「本穴」就是暗指大宋。他所作的墨蘭與眾不同,寓意深刻,人們稱之為「無根蘭」。所謂「無根蘭」,就是畫蘭不畫土,且花葉蕭疏,以寓宋土已被掠奪之意。

趙孟堅和鄭思肖「以蘭明志」的情操,使他們享有「忠貞」的盛譽,受到後人的高度評價。

從此以後,蘭花作為君子性格和高潔、忠貞的象徵,成為文人畫家的必修課,畫家通過「寫蘭」提高志趣,修煉人品,完善自己。元代以後的蘭畫作品,都在此基礎上各出新意,通過各種手法把蘭花精神表現出來。

元代畫家趙雍筆下的蘭,淡雅清幽,奔放飄逸,深得趙孟堅「寫蘭」心法。明代畫家文徵明畫蘭,筆墨恣肆,常以竹石為伴,毫無塵俗氣。清代畫家汪士慎筆下的蘭,柔嫩而不折,顯示出堅韌不拔的精神。

李方膺筆下的蘭,信手拈來,表面上看似乎葉亂花迷,實則花歌葉舞,翩翩飛動,有上下應答之態。李鱓筆下的蘭,孤獨而又執拗,意趣高遠。鄭板橋筆下的蘭,與山石為伴,石雖瘦,而骨硬,蘭雖弱,而魂秀。

近代以來,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畫家,也都畫出了蘭的「君子」品性,畫出了蘭的高潔和頑強。

3. 贊美蘭花的經典詩句有哪些

贊美蘭花的經典詩句有:

1、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李白《古風三十八》

翻譯:孤獨的蘭生長在幽深的園子里,被眾多的雜草所淹沒。

2、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蘇轍《種蘭》

翻譯:蘭花生長在幽谷裡面,沒有人賞識,一個朋友在東側的軒中種了些,拿來送我。

3、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王勃《春庄》

翻譯:幽靜的山林中有一條路邊長滿蘭葉的小路,城外的種桃李的園子。只是沒有人間的清靜,沒有聽到鳥兒的啼叫之聲。

4、幽谷出幽蘭,秋來花畹畹。——汪士慎《蘭》

翻譯:幽靜的山谷生長著娉婷優雅的蘭花,秋天裡花姿婉約,婀娜多姿。

5、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鄭板橋《高山幽蘭》

翻譯:千古年間最幽然貞潔的就是這花啊,不求出名顯達只願做一片煙霞。

4. 汪士慎《蘭》幽谷出幽蘭,秋來花畹畹。與我共幽期,空山欲歸遠。意思

意思是:幽靜的山谷生長著娉婷優雅的蘭花,秋天裡花姿婉約 ,婀娜多姿,我願和她約會見面,她卻欲想還羞。

《蘭》

清代:汪士慎

幽谷出幽蘭,秋來花畹畹。

與我共幽期,空山欲歸遠。

這首詩隱喻出一個美好女子的形象,作者用蘭花象徵女子的美好與一塵不染,安然的意境 綿綿的相思與愛意是純真而美好的,後句說「欲」字講一個女子的神姿表現的栩栩如生。

(4)蘭花汪士慎擴展閱讀

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

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屬於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象徵著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

更有許多名家作了以蘭花喻人的詩文:

1、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唐)韓愈《幽蘭操》

譯文: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們不去採摘蘭花佩戴在身上,對蘭花本身有什麼損傷呢?

2、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彌馥。——(明)孫克弘《蘭花》

譯文:幽深的山谷有位佳人,遠離塵囂淡然獨處。當東風吹拂過來是,她的馥雅香氣隨風飄遠,沁人心扉。

5. 贊美蘭花的詩句

1、《幽谷芳菲》——清代李鱔

淋漓如此寫芳菲,只少盆栽與石圍。

記得春風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歸。

譯文:蘭花始終靜靜地獨自綻放在幽谷中、山林間,淡淡地飄散著一縷縷怡人的清香,而山中樵夫夜歸時,恰好發現如草般開在山中無人欣賞的空谷幽蘭。

2、《蘭花》——明代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譯文:芬芳馥郁的蘭花開在無人能到的深山裡,美人喜歡它卻無法見到在,只好畫下它的樣子。

3、《題蘭花》——清代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 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譯文:蘭花的生長環境,在山頂,岩峰等等這種人跡罕至之處,蘭花開著,並散發著奇妙的香氣。蘭花的幽潔,不是沒有腳下的浮雲喧鬧,但是任浮雲來去,來的時候蘭花無意知會,去的時候也無意挽留。

4、《蘭花》——明代薛網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譯文:我喜歡蘭花,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花,不用自身的顏色討好自然造化。蕭蕭的西風吹過,在寒冷的露水灑滿的深林中,即使沒有人欣賞,蘭花也依舊開放並散發著幽幽的芬芳。

5、《題楊次公春蘭》——宋代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譯文: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很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

6. 汪士慎的詩《空谷清香》的意思

意思:年年春風吹起,蘭花總是在空谷之中獨自生長(空谷幽蘭),幽遠的清香宛如空谷的琴弦在清風的撥動下慢慢遠去。

7. 贊美蘭花的經典詩句有哪些

1、春蘭如美人復,不採羞獻。

出自製:宋代蘇軾《題楊次公春蘭》。

譯文: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

2、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出自:清代鄭板橋《高山幽蘭》。

譯文:千古年間最幽然貞潔的就是這花啊,不求出名顯達只願做一片煙霞。



3、幽谷出幽蘭,秋來花畹畹。

出自:清代汪士慎《蘭》。

譯文:幽靜的山谷生長著娉婷優雅的蘭花,秋天裡花姿婉約 ,婀娜多姿。

4、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

出自:唐代王勃《春庄》。

譯文:幽靜的山林中有一條路邊長滿蘭葉的小路,城外的種桃李的園子。只是沒有人間的清靜,沒有聽到鳥兒的啼叫之聲。

5、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出自:清代鄭燮《題蘭》。

譯文:蘭花生長在山岩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不是腳下沒有浮雲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願去理睬它們,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去挽留。

熱點內容
元都花卉市場 發布:2025-07-28 06:53:50 瀏覽:333
魔獸世界2017情人節任務 發布:2025-07-28 06:49:35 瀏覽:870
像竹葉盆栽 發布:2025-07-28 06:46:23 瀏覽:411
南京劍蘭花 發布:2025-07-28 06:44:50 瀏覽:54
梅花小可愛 發布:2025-07-28 06:42:16 瀏覽:932
樂美盆栽 發布:2025-07-28 06:25:02 瀏覽:85
軟網花藝 發布:2025-07-28 06:21:29 瀏覽:281
盆栽含鹽好 發布:2025-07-28 06:09:52 瀏覽:199
夏天荷花簡筆畫圖片 發布:2025-07-28 06:05:32 瀏覽:269
風月海棠合集 發布:2025-07-28 05:43:14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