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豆月亮
Ⅰ 藍色包裝的那種蘭花豆叫什麼名字大神們幫幫忙
月亮豆
Ⅱ 口水娃蘭花豆是不是油炸的啊
是油炸食品,相同的品牌有月亮街和香哆哆
Ⅲ 關於蘭花豆 月亮街和口水娃的是不是一個味道的
是一樣的,因為商業的路線在上升所以不會一直都那樣
Ⅳ 學習河南南陽方言
樓上的兄弟,你那不夠全面,看看我的吧
日頭—太陽 出絳—出虹
土坷垃—土塊 月明地兒、月奶奶、月老娘—月亮
賊星—流星 勺子星—北斗星
冷子--------冰雹 吸鐵石—磁鐵
打火—閃電 家後—住宅的後邊
即年—今年 過嘍年—春節後
年時個—去年 今兒個、即個—今天
過年兒—明年 夜個—昨天
前年個—上上年 前兒個—前—天
年頭里—春節前 明兒個—明天
過明兒—後天 年下—春節
要晚兒—現在、眼前 晌午—上午、中午
年把兒—大約—年 後晌—下午
月把兒—大約—月 晌午錯—中午以後
頭先、央數—過去 多會兒—剛才
白兒哩—夜間 黑介—夜間
把鍾頭——個小時 落黑—傍晚
麻至眼兒——天剛黑
爺兒們—男人 嬤嬤—姑姑
娘兒們—女人 妗子—舅母
老里兒—上輩 丈人—岳父
免輩—晚輩 丈母娘—岳母
大伯、擺—父親 大舅子—妻子的哥哥—丈哥
爹—叔父、父親 小舅子—妻子的弟弟—內弟
大爺—伯父 外面的、俺老頭子—丈夫
爺爺—祖父 老婆、老伴、家裡、內人、內當家一妻子
奶奶——祖母 一條椽、一根檁、一條船——同—岳父的人
姥爺—外祖父 姥姥—外祖母
小小子--------男孩 小閨兒女兒------女孩
閨女—未成婚的女 光漢條、光棍漢—未成婚的男子
半吊子、二百五—對不精明的謔稱
二桿子、冒傻氣的人、 楞頭青——愛出風頭的人
老鱉一 ——吝嗇的人
馬虎登——蠻不講理的人,把別人的財物賴說成是自己的。
瞎話簍——愛說假話的人
調里壞、翻嘴老婆——挑唆是非的人
對方子——同名人的互稱 快啦——否定 相反
回類——狡猾 國貨——與眾不同
草驢——母驢 打場——糧食脫粒
叫驢——公驢 勾擔——扁擔
悶子——騾 條帚、把子——掃帚
騍騾——母騾 棒子——玉米
秫秫——高粱 郎豬——種豬
山裡紅——山楂 牙豬——公豬
茅茅根兒—茅草 豬——母豬
蘭花豆—蠶豆 臊狐——公山羊
葵瓜—向日葵 水羊——母羊
牲口——牲畜 牙狗——公狗
牛——公牛 扁嘴— 鴨子
犍子——庵過的公牛 懷雞——雛雞
瘦牛——母牛 馬知了——蟬
爬叉——蟬蛹 小小蟲兒——麻雀
長蟲——蛇 蚰子——蟈蟈
促織——蟋蟀 地楊子——田鼠
喝湯—晚飯 好面——白面
扁食—餃子 蒸饃——白面饃
細粉—粉條 小磨油—芝麻油
大油——豬油 雜碎、下水一動物的內五臟
饃樣——饅頭
身子骨—身體 眼帶毛——睫毛
嘴水——口水 蜜蜜——乳房
不老蓋兒——膝蓋 胳老肢——胳膊窩
褂子——上衣 褡褡、夾底——衣兜
雀子——痣 噴——說大話
吱嘮、斜火、嚎、嗷、咋唬、吆火——大聲喊叫
卷——罵 抬杠——頂牛、爭論
抬掇——收拾 骨堆著——蹲著
跺——用腳踏 栽嘴兒——休息一會
發癔症——說夢話 晌一會——休息一會
凍著、風刮——感冒 有食一消化不良
百傻——尷尬
開刀——作手術 尿泡、解小手——小便
屙屎、解大手——大便
定媒——定婚 成人——結婚
出門——女人出嫁 有喜——懷孕
老了——死了 木頭、活——棺村
串門子——到鄰居家 順桿子爬——拍馬屁
會混——善交際、能公關
不隨乎——沒看見 一柞-------母指到中指伸開的長度
不是味兒——不高興 覺摸著——估計
老闆兒——耿直 口——脾氣壞
絮過嘴——絮叨 不精細——傻
地崩兒——步行 諞——玄耀
死眼子——沒眼色、不隨和
光棍——有面子、霸道 燒毛、燒包——驕傲
得勁——舒服 不得勁兒——病了
蹩——不隨和 腌渣——臟
Ⅳ 汪曾祺名言警句
(1)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2)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氣很涼爽,草尖上還掛著露水(蜘蛛網上也掛著露水)。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3) 我覺得全世界都是涼的,只我這里一點是熱的。
(4) 蠶豆作零食,有:入水稍泡,油炸。北京叫「開花豆」。我的家鄉叫「蘭花豆」,因為炸之前在豆嘴上剁一刀,炸後豆瓣四裂,向外翻開,形似蘭花。
(5) 人間存一角,聊放側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6)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
(7) 一個人口味最好雜一點,耳音要好一些,能多聽懂幾種方言。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8) 有人不吃辣椒。我們到重慶去體驗生活。有幾個女演員去吃湯圓,進門就嚷嚷:「不要辣椒!」賣湯圓的冷冷地說:「湯圓沒有放辣椒的!」。
(9) 金先生是搞哲學的,主要是搞邏輯的,但是讀很多小說,從普魯斯特到。
(10) 八仙里頂不起眼的,是曹舅。他幾乎連一個名字都沒有。有人查出(源自造句網),他大概叫曹佾。
(11) 星期天,坐在自修室里,喝水,吃豆,讀李清照、辛棄疾詞,別是一番滋味。我在江陰南菁中學讀過兩年,星期天多半是這樣消磨過去的。
(12) 我父親有一個很怪的朋友,叫張仲陶。他很有學問,曾教我讀過。
(13) 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眼目增明,是歲朝樂事。
(14) 沈先生談及的這些人有共同特點。一是都對工作、對學問熱愛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為人天真到像一個孩子,對生活充滿興趣,不管在什麼環境下永遠不消沉沮喪,無機心,少俗慮。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15) 我每天醒在鳥聲里。我從夢里就聽到鳥叫,直到我醒來。我聽得出幾種極熟悉的叫聲,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個固定的枝頭。
Ⅵ 狗狗能吃蘭花豆嗎
可以吃,別人家狗狗就吃過,是吃的月亮街的袋裝蘭花豆
Ⅶ 雙塔鄉的民俗文化
生活在的雙塔的人們,歷經幾千年的社會變化,逐漸形成了一定的社會信仰、道德觀念、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形成了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風土人情和習俗方言。
(一) 民間習俗,傳統禮儀
在服飾上,舊時老年人有扎腰帶的習慣,成年男人腰中多系大腰帶,女子頭頂黑、藍色方巾。腳下穿的均為手工圓口布鞋、布襪,婦女的鞋幫、鞋頭多有綉花,小孩穿有貓頭鞋。在飲食上,一日三餐,早飯多為饃、菜、湯、午飯多為小米飯或面條,晚飯多為饃、湯。
節日方面。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又叫「大年下」初一的頭一天貼取聯、年畫,中午吃餃子(又叫扁食),除夕晚上大人給小孩分壓歲錢,全家人吃團圓飯。初一五更時分起床放鞭炮,煮餃子,晚輩給長輩圓飯。吃飯時,家有幾口人就盛幾個碗,即使人不在家,也在盛上,意思是全家平安團圓。飯後宗族、鄰里相互拜年,男女均穿新衣服,湊在一起聊天,慶祝一年開始。
燈節 又稱「元宵節」,民間叫「小年下」。晚上點燈籠,在家門、路口、井台放煙花、鞭炮。為了對死者的祝原和懷念,還要到祖墳上放燈台(用粗面做成,上有窪坑插谷桿加上一些植物油點燃,後來多用蠟燭代替)。燈節為三天,十四為「試燈」,十五為「正燈」,十六為「了燈」。十六日早晨,太陽未出前,拿家中的舊傢具放到烘堆上燒掉,稱「燒窮氣」。並到田地里拔豆茬,邊拔邊說:「正月十六拔豆茬,金子銀子往家爬」。這是舊社會貧苦農民對一年中衣足食的美好想像和期望。
二月二 農歷二月初二,舊稱龍抬頭。即在頭天傍晚用草木灰在院子里圍上幾個大圓圈,一旁畫個梯子,圈中心埋上幾粒糧食,象徵是糧囤,意思祈禱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初一那天早飯,家家戶戶吃涼粉。這一天人們不到地里幹活,怕觸動龍頭,女的不紡線做衣,怕刺瞎龍眼,其實這都是迷信。
清明節 又稱鬼節,早晨各家門兩邊都插柳條,意為死者招魂,人們帶上杴、黃紙給已故親人潛墳、燒紙,以祭念亡靈。
端午節 當天以艾懸門,吃粽子、炸油條、走親戚。
門月初一 農歷六月初一,又稱過半年,人們炸油條、糖糕,改善生活,歡慶豐收,媳婦起娘家。
中秋節 節關買月餅、水果、當天做火燒,晚上在月光下祭月、賞月,全家人一起吃飯。有的是在節前,有的是在節後,帶著月餅等禮物走親訪友。
十月一 舊時稱「放鬼節」,這天人們到已故親人的墳上焚紙祭奠,其用意是送衣避寒,可謂是對亡人的一種悼念方式。
臘八 農歷十二月初八,早飯習慣吃棗米粥。
祭灶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稱祭灶節,當天蒸粘糕,買灶糖,並在灶神像前燒香,擺祭台,祈禱灶神給人間帶來人畜興旺,五穀豐登。
人生禮儀
婚姻 舊時婚嫁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雙方都沒有婚姻自由,而且禮儀甚多,一般要經過六個程序: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六個程序。
出生 水孩出生後,女婿到岳父家報喜,回來時岳母給雞蛋,生男給雙,生女給單。第三天,小孩的姥姥來瞧看女兒和小孩,一般留住三天,並商量做「九」事宜。第九天大辦酒席,親戚、朋友、鄰居帶來糖、雞蛋、布料等禮物,主人設宴招待。
慶壽(過生日)兒女給父母做壽一般從六十六歲開始,在生日前一天慶賀,不慶正日。從這年開始,以後不能間斷。做壽那天兒女帶雞、肉等物品,到父母那裡,吃飯時還要喝面條,意思是祝願老人長壽。民間至今尚流傳著「六十六,割塊肉」的說法。
給小孩做生日,平時很簡單,到生日那天煮上幾個雞蛋,讓小孩吃就可以了,又有扎尾巴之說。
喪葬祭奠 舊時候一般是在人死亡之前更換衣服,死後入殮,棺材放在堂屋正當門,名為壽終正寢。棺前點「長明燈」,再到十字路口放一份黃紙,叫「壓魂」,意思是到土地爺那裡報到。族戴孝守靈,一般在家放三天,也有放七天或十四天的。在埋葬的前一天晚上送盤纏,即用桔桿和紙紮成車馬,放到十字路口澆掉並在靈堂祭奠,也叫辭靈。當天夜間兒女們不能入睡。殯葬當天,棺材用架子抬或用車拉,出門後進行路祭,由樂隊伴奏,親屬按長幼先後進行。埋葬時先由長子在墓坑四角各埋一杴土,長兒媳四角各抓一把土,拿回家放在屋門後,老年人死後,兒孫戴孝,即頭頂白布折成的孝帽,曾孫帽上系藍布,玄後三年家門有貼春聯。
(二) 方言土語
1、天文地理方面
日頭、如頭—太陽 出絳—出虹
月明地兒、月奶奶、月老娘—月亮 土坷垃—土塊
賊星—流星 勺子星—北斗星
冷子冰雹 吸鐵石—磁鐵
打火—閃電 家後—住宅的後邊
同門—院子大門 同門兒—院子大門口
達先—屋外(指院內) 後「圓」—廁所
2、時間、時令方面
即年—今年 過嘍年—春節後
年時個—去年 今兒個、即個—今天
過年兒—明年 夜個—昨天
前年個—前年 前兒個、切兒個—前天
年頭里—春節前 明兒個—明天
過明兒—後天 年下—春節 年下里—從現在到春節
要晚兒—現在、眼前 晌午—上午、中午
年把兒—大約—年 後晌—下午
月把兒—大約—月 晌午錯—中午以後
頭先、央數—過去 多會兒—剛才
白兒哩—白天 黑介—夜間
把鍾頭——個小時 落黑、落地黑兒—傍晚
麻至眼兒——天剛黑 「賀」晌—晚上
夜「賀」—昨天下午或昨天晚上
切兒「賀」—前天下午或前天晚上
3、稱謂方面
稱謂方面
爺兒們—男人 嬤嬤—姑姑
娘兒們—女人 妗子—舅母
老里兒—長輩 丈人—岳父
免輩—晚輩 丈母娘—岳母
大伯、伯(bāi)—父親 大舅子—妻子的哥哥—丈哥
爹—叔父、父親 小舅子—妻子的弟弟—內弟
大爺—伯父 外面的、俺老頭子—丈夫
爺爺—祖父 老婆、老伴、家裡、內人、內當家一妻子
奶奶——祖母 一條椽、一根檁、一條船——同—岳父的人
姥爺—外祖父 姥姥—外祖母 小子、小兒女孩
光漢條、光棍漢—未成婚的男子
閨女—未成婚的女
半吊子、二百五—對不精明的謔稱
二桿子、冒傻氣的人 楞頭青——愛出風頭的人
老鱉——吝嗇的人
馬虎登——蠻不講理的人,把別人的財物賴說成是自己的。
瞎話簍——愛說假話的人
調里壞、翻嘴老婆——挑唆是非的人
對方子——同名人的互稱
草驢——母驢 打場——糧食脫粒
叫驢——公驢 勾擔——扁擔
悶子——騾 條帚、把子——掃帚
騍騾——母騾 棒子——玉米
秫秫——高粱 郎豬——種豬
山裡紅——山楂 牙豬——公豬
茅茅根兒—茅草 豬——母豬
蘭花豆—蠶豆 臊狐——公山羊
葵爪—向日葵 水羊——母羊
牲口——牲畜 牙狗——公狗
牛——公牛 扁嘴— 鴨子
犍子——庵過的公牛 懷雞——雛雞
瘦牛——母牛 馬知了——蟬
爬猹——蟬蛹 小小蟲兒——麻雀
長蟲——蛇 蚰子——蟈蟈
促織——蟋蟀 地楊子——田鼠
木掀—鐵鍬、木鍬
4、 飲食方面
喝湯—晚飯 好面——白面
扁食—餃子 蒸饃、卷子——白面饃頭
細粉—粉條 小磨油—芝麻油
大油——豬油 雜碎、下水一動物的內五臟
油饃—油條 羅深—花生
燜條—面條
5、 身體、衣服、動作方面
身子骨—身體 眼帶毛——睫毛
嘴水——口水 咪咪——乳房
吃咪咪、吃媽媽—餵奶(給小孩喂母乳)
不老蓋兒——膝蓋 胳老肢——胳膊窩—腋窩
褂子——上衣 褡褡、夾底——衣兜
雀子——痣 噴 ——說大話、聊天
吱嘮、斜火、嚎、嗷、咋唬、吆火——大聲喊叫
卷——罵 抬杠——頂牛、爭論
抬掇——收拾 骨堆著——蹲著
跺、此(讀第一音)—用腳踩 栽嘴兒——打瞌睡(點頭)
發癔症——說夢話 晌一會—休息一會
凍著、風刮——感冒 有食一消化不良
開刀——作手術 尿泡、解小手——小便
屙屎、解大手——大便
6、 交際方面
定媒——定婚 成人——結婚
出門——女人出嫁 有喜——懷孕
老了——死了 木頭、活——棺材
串門子——到鄰居家 順桿子爬——折馬屁
會混——善交際、能公關
扯老—指不好的交往
8、 其它方面
一柞一拇指到中指伸開的長度 不隨乎、不許乎——沒看見、不知道、不記得
不是味兒——不高興 覺摸著——估計
老闆兒——耿直口——脾氣壞
絮過嘴、絮或嘴——絮叨 不精細——傻
地崩兒——步行 諞——玄耀
死眼子——沒眼色、不隨和
光棍——有面子、霸道 燒毛、燒包——驕傲
得勁——舒服 不得勁兒——病了
蹩——不隨和 腌臢 ā za——臟 不幹凈
(三)農諺箴言
幾千年來,勤勞的雙塔人民在生產的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經驗,逐漸形成了諺語,現將鄉內廣大流行的農諺選錄如下:
熱在中伏,冷在三九。
打了春,凍斷筋。
一九二九伸不咧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抬頭看柳,七九六十三,行路君子把衣寬,八九燕歸來,九九楊落地,十九杏花敗,李子開花做買賣。
九盡花不開,果子擺滿街。
長不過五月,短不過十月。(指白天的時間)
三月還不桃花雪。
三月怕三攻,四月怕初一;三七四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濕了老鴰毛,麥子要打水裡撈。
(指下雨)楊葉拍巴掌,脫掉棉衣裳。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清明玉米,穀雨花(穀子、花生到立夏。立夏到小滿,種啥也不晚。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指白天時間)。
頭伏蘿卜二伏芥,過了三伏種白菜。
八月十五雲遮月,來年必定雪打燈。
過了八月節,夜寒白日熱。
天河南北,小孩不跟娘睡;天河掉角,小孩撈娘的被窩。
立了秋,掛鋤鉤。立秋熬熱十八天,寸草結籽,立秋三天遍地紅。
冰凌響,蘿卜長。
椿栽骨垛棗栽芽,楊柳栽到冰凌碴。
月昏有風,缸潤有雨。
雲朝南,水漣漣;雲朝北,曬乾乾坯;去朝東,曬干坑;雲朝西,觀音老母披蓑衣。
麥熟一晌,蠶老一時。
鋤頭有水,叉頭有火。
掃帚響,糞堆長。
家裡土,地里虎,人勤地不懶
春爭日,夏爭時,五黃六月爭頭耬。
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
七月十五棗紅圈,八月十五曬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