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園鋒記
㈠ 李白古詩三百首全集
《李白詩全集》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X2pifibJhYZGKd4qXROQVw
該小說講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㈡ 荷花作文
荷花
有人喜歡芳香的茉莉,有人喜歡艷麗的杜鵑,還有人喜歡傲雪的寒梅,但我卻喜歡滿身是寶的荷花。
夏天,正是荷花盛開、荷葉飄香的季節。
你瞧,河面上那一張張荷葉,翠綠,墨綠,顏色不一,光滑油亮。它們挨挨擠擠,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出水老高,還有的卷著卷兒。那高高挺立的荷葉,猶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張開舞裙。浮在水面上的荷葉好似一個個碧玉盤。偶爾幾只青蛙跳到荷葉上,濺起水花落在玉盤里滾來滾去。
在那一片荷葉的掩蓋下,露出了幾朵荷花。有的白如玉,有的粉似霞。白的好象少女白嫩的皮膚,又似無暇的白雪。再看粉紅的,真不知它是被天邊的晚霞映紅了臉,還是怕羞。它們可以說是「出污泥而不染,濁清漣而不妖」。
你看,那打著苞的,真像一位緬腆的小姑娘,不肯向人們露笑臉。半開著的,像一位純潔的少女,用白嫩的手捧托著臉龐。完全盛開的更加動人,她開朗地向人們露出美麗的笑容。
微風習習,荷池泛起微波,荷葉和花朵也輕輕地搖曳起來,好象在翩翩起舞,引來幾只蜻蜓在荷池上空飛舞,這真是一幅高雅素潔的風景畫呀!
聽媽媽說,荷花謝後結出的果實——蓮子,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根部還結出深受大家歡迎的藕。荷葉還是清熱解暑的良葯。它不僅高雅、美麗,點綴了大自然,而且還把自己全身無私的奉獻出來。我們做人不也應該是這樣嗎?!
我愛荷花!
在數不清的花中我最愛荷花。那是一個夏天,我來到池塘,看見幾朵荷花正開著.突然幾個小孩,有的拿著鉤子,有的拿著棒子向這邊走來,只聽見叭拉叭拉,池塘里只剩下一些殘缺不全的葉子。我沒有覺得可惜,更沒有感到心痛,我想:它永遠都不會再開花了吧.幾天後,當我再次來到小池塘,居然看到荷花長出了新葉子,抽出了小花。這在我們院里激起了一陣驚喜、一片贊嘆。乍開的花兒,像彩霞那麼艷麗,像寶石那麼奪目。又過了幾天花兒完全開了,近看色澤鮮艷,有紅、有粉、有白,紅的如火,粉的如霞,白的如雪。它的葉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捏開它,可以看見一些汁液,飽飽滿滿,晶瑩剔透。它的花瓣尖尖的,好象一個個小孩在練劍呢,劍鋒直指藍天。遠看,粉色的花瓣擁著淡黃的花蕊,簡直完美無暇。
荷花全身都是寶,荷花的花可以美容、養顏;荷花的葉可以熬粥,去火的效果特別好;荷花的籽,俗稱蓮子是很好的中葯;蓮藕可以煮湯做菜,且味道鮮美。
我愛荷花,愛它出淤泥而不染,愛它極強的生命力,愛它的精神,愛它的品格!
㈢ 550字關於荷花的作文
仲夏之際,天氣一直酷熱難耐,去鄉下找一處園子、一座水塘、一片樹蔭消暑納涼,成了這段時間城裡人主要的休閑方式。這天,我和幾個朋友乘車來到距縣城30多公里的依干爾其水庫邊的荷花池。
說它是荷花池,也不很確切,它是由一片片的的水塘相連而成,隨便站在一處,舉目望去,滿眼的碧綠鋪天蓋地,那荷葉碧綠可愛,猶如一把把圓傘撐開在水面上,又似一個個碧玉盤托在水面,微風過處,一波波的綠浪翻滾而來,莖稈托著花朵挺立於水面,在風中快樂地搖曳著,點點粉白點綴域碧綠中,空氣中流淌著荷花的幽香,說不出的一種賞心悅目。
荷花池的主人姓李,聽到有人來了,忙從簡陋的屋子裡迎出來,和我們一一問好。朋友和老李很熟,從他們那裡我知道了老李是南方人,非常喜愛荷花。他說,荷花在他的家鄉到處都是,隨處可見,來到新疆,生活中沒有了荷花,總感到少了點什麼。當初他承包下這片水塘的時候,就是看中了這里水源豐富,或許能把南方的荷花移植到這里。剛開始的時候,只種了一小片作為嘗試,沒想到,喜歡高溫濕熱的荷花在南疆這種高溫乾旱的氣候條件下,只要有充足的水分,也能生長得很好。老李欣喜萬分,逐年擴大了荷花的種植面積,經過這么多年的辛苦,終於把荷花池發展到現在這樣的規模,而這滿池的荷花也給老李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老李還告訴我們,這幾年,來這里看荷花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光看看荷花很單調,他又在池塘里養了一些魚,來這里玩的人中如果有喜好垂釣的,只要付一點費用,就可以隨意釣魚,想野炊的話,他還提供鍋灶供大家使用。
說話間,愛好垂釣的男士們已經找好了位置,拿出攜帶的漁具,拉開架勢開始了他們的垂釣比賽。女人大多對垂釣不感興趣,但也不能無聊地枯坐著,便和老李商量,能不能用他那個小筏子載著我們女人到荷花深處游歷一番?老李爽快地答應了,但又囑咐我們,坐在筏子上千萬別亂動,這雖然是池塘,但水也並不淺。老李選擇了一處水位較淺的荷花池,招呼我們上了木筏,熟練地劃動木漿,小心翼翼地在密不透風的蓮葉間緩緩劃行。我們各自摘了一片碩大的荷葉倒扣在頭上,權當陽傘,細細地欣賞著那些嬌艷盛開的、含苞待放的、已經開過變成蓮蓬的花們。一首宋代詩人贊美荷花的詩浮現在腦海:「凌波仙子靜中芳,也帶酣紅學醉妝。有意十分開曉露,無晴一晌斂斜陽。泥根玉雪元無染,風葉青蔥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雲錦畫船涼。」
置身在這荷花的世界裡,彷彿置身於江南水鄉,習習涼風夾帶著荷花的清香陣陣襲來,吹散了一身的熱氣和煩躁,一種不可名狀的愜意感彌漫全身。這湛藍的天、潔白的雲、濃綠的蓮、粉白的花,溢滿了雙眼,真的是既養眼,又養心、養神啊。
看來,休閑游覽不一定非要去名山大川,留心一下身邊,一塊青草地,一片麥田,樹蔭下的一條小河旁,都可以成為我們休閑的勝地,只要你有這樣的心境,有這樣的情趣。
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我們迎著晨風來到荷花亭,嗬!荷花已經開了,一張張深
綠色的荷葉像一個個大圓盤似的,非常青翠,荷葉上面滾動著小水珠像透亮珍珠一樣,
美麗
極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
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
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
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
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那片片荷葉,像撐開的張張綠傘,亭立在碧波
之上,似層層綠浪,如片片翠玉。湖面上碧綠的荷葉,托出「少女」粉紅的面頰。荷花的花瓣
兒潔白如玉,花里又托著深綠色的蓮蓬,隨風舞動。
再細看。荷花千姿百態,潔白無暇,像水晶一樣純潔。有的才只有一個青里泛白的花
苞,嬌羞欲語,含苞欲放;有的只開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擁在花蕊旁,猶如
一位衣衫未整的美人;那些全開了的,像一個個穿著潔白素凈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還
有些,花瓣都掉光了,露出碧綠碧綠的蓮蓬,蓮子上面的小孔,似乎是一張張小嘴巴,正放
開喉嚨大喊著:「我成熟了,快來摘啊!」荷花散發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來花蝶飛舞,嬉戲
其間,令人賞心悅目。而那調皮的蜻蜓,扇動著翅膀,從那朵花飛到另一朵花,與荷花快樂
地嬉戲著。我陶醉了,覺得眼前的荷花是一位位風姿綽約的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
荷花的姿態各不相同,有的像在睡覺,躺在寬大的荷葉上進入了夢鄉;有的彎著身
子,像在給夏哥哥招手,給太陽公公問好;還有的挺直細細的腰,像在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音。
有的花瓣張開了自己美麗的笑臉,似乎在告訴我們:「看看我的小臉蛋吧!」而有的還是花骨
朵。看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的傲然挺立在水面上,有的藏在葉子底下,它們都在耐心地
等著根的喂養,陽光的撫育,時刻盼望著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梅花、茉莉花等雖美,但荷花更美,因為它代表純潔讓人感覺美。我喜歡你,荷花!
純潔的荷花
㈣ 有一部電視劇!裡面女主角叫荷花 不知這部電視劇叫什麼沒名字
王茜華的《關中女人》
㈤ 100個兩字詞語
希望 憧憬 友愛 團結
合作 愉快 勤奮 刻苦
認真 專注 鑽研 踏實
勤懇 瀟灑 堅強 美麗
漂亮 自信 干凈 壯觀
小巧 玲瓏 健壯 慈祥
溫柔 贊許 欣喜 安詳
坦然 靦腆 害羞 優美
努力 愛心 甜蜜 積極
友好 自信 勇敢 堅定
整齊 俏麗 端莊 文靜
動人 典雅 豁達 美滿
和諧 尊敬 快樂 舒心
整潔 溫暖 舒服 稱贊
簡潔 秀麗 嫵媚 可愛
勻稱 標致 喜悅 感激
欣慰 甜美 魅力 優秀
幸福 興奮 英俊 關切
堅強 清凈 歡喜 消瘦
細挑 富態 富相 臃腫
麗質 標致 精悍 短小
粗實 粗獷 笨重 黑瘦
彪壯 強健 剛健 單薄
憔悴 纖弱 秀麗 巍峨
高聳 陡峭 聰慧 大方
俏麗 俊秀 帥氣 瀟灑
迷人 魅力 美麗 可愛
陶醉 吟誦 風鈴 悅耳
清脆 動聽 優美 消瘦
細挑 富態 富相 臃腫
干癟 麗質 黑瘦 彪壯
強健 剛健 單薄 憔悴
肥大 耳廓 瘦削 耳輪
耳垂 濃黑 細長 濃重
墨黑 粗長 鳳眼 媚眼
杏眼 斜眼 美目 俊目
秀目 朗目 星眸 失望
慈祥 敏銳 呆滯 凝視
眺望 慧眼 秋波 明亮
溫柔 贊許 狡詐 專注
深邃 渾濁 關切 堅定
苗條 豐滿 豐腴 魁梧
結實 強壯 勻稱 標致
精悍 短小 粗實 粗獷
笨重 消瘦 細挑 富態
富相 臃腫 干癟 麗質
黑瘦 彪壯 強健 剛健
單薄 憔悴 纖弱 秀麗
巍峨 高聳 陡峭 聰慧
大方 俏麗 俊秀 帥氣
瀟灑 迷人 魅力 美麗
可愛 陶醉 吟誦 風鈴
悅耳 清脆 動聽 優美
消瘦 細挑 富態 富相
臃腫 干癟 麗質 黑瘦
彪壯 強健 剛健 單薄
憔悴 肥大 耳廓 瘦削
耳輪 耳垂 濃黑 細長
濃重 墨黑 粗長 鳳眼
媚眼 杏眼 斜眼 美目
俊目 秀目 朗目 星眸
失望 慈祥 敏銳 呆滯
凝視 眺望 慧眼 秋波
明亮 溫柔 贊許 狡詐
專注 深邃 渾濁 關切
堅定 苗條 豐滿 豐腴
魁梧 結實 強壯 勻稱
整潔 樸素 合身 適時
合身 俗氣 得體 華貴
樸素 大方 整潔 時髦
摩登 講究 筆挺 春天
早春 初春 陽春 春節
春聯 春雷 春季 春意
春蠶 春色 春裝 新春
思理 思蒓 思服 思詠 思愆 思議 思秋 思言 馨香 飄散 舒展 嬌美 神韻 恬靜 醉人 素雅 嬌嫩 幽香 淡雅 樸素 花瓣 花蕊 花粉 鮮花 怒放 含苞 孤單 孤寂寂寞 寥寂 寂寥 落寞 孤獨 寂靜 僻靜 寧靜 寂然 清靜 沉寂 沉靜 安靜 孤立 伶仃 孤單 零落 落莫 動靜 呼吸 朝夕 取捨 善惡 興衰 禍福 甘苦 彼此 首尾 褒貶 吞吐 黑白 是非 多少 真假 虛實 反正 生死 悲歡 前後 始末 早晚 晝夜 曲直 東西 善惡 南北 開關
㈥ 《荷塘月色》賞析
《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品通過對月下荷塘的描寫,抒寫作者在政治形勢劇變之後,在嚴酷現實的重壓下的苦悶、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面情緒以及對未來美好自由生活的朦朧追求。
《荷塘月色》起句簡潔,為排遣心中的郁悶,於是踏著月光向清靜的荷塘走去。「心不寧靜」是全文的情感線索,它給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給以後的抒情寫景創造了特定的條件。在淡淡的月光下,獨處於荷塘世界,感到是個「自由的人」。於是徜徉於荷塘,沉醉於月色,一幅美不勝收的荷塘月色畫便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先鳥瞰月下曲曲折折的荷塘全景,給人以總的印象,然後有層次地從上到下寫來,田田的荷葉,美如舞女的裙;荷花零星點綴,姿態萬千,如星星熠熠,似明珠乳白;微風送清香,葉動花顫,流水脈脈含情。在這幅畫里,作家不滿足於對客觀景象作靜止的摹寫,而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機的風姿。接著作家著力寫月光之美。光是難以捉摸的,作家卻藉助於景物,創造出一種勾人心魂令人陶醉的意境。那流水一般的月光,傾瀉在花和葉上,如「薄薄的青霧」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既有實寫,也有虛寫,虛中見實,貼切地表現了朦朧月色下荷花飄忽的姿態。為強化月光效果,作者著力摹寫月的投影,如有「參差斑駁」叢生灌木的「黑影」,也有「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而這些「影」又像是「畫在荷葉上」,這里光影交錯,岸邊的樹、塘中的荷連結,著意寫月色,但處處不忘荷塘,滿塘光與影的和諧的旋律,細膩地展現了荷塘月色的令人驚異之美,使人神醉。最後寫荷塘四面,著墨較濃的是柳樹,寫下月下的情景,面對樹梢的遠山,樹縫里的燈光,以及蟬聲蛙鼓則是隨意點染,只為增加生氣,靜中有聲,濃淡相間地反襯了荷塘的幽靜。作者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是片刻的,回到現實立刻又感到重壓,心裡越發不平靜了。文章最後寫了作者遙想古代江南采蓮勝景,雖不在現實之中,然而藉助聯想,使荷塘畫面擴展,更顯清新雅緻,同時也表達作者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荷塘月色》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文章追求的是一種詩情畫意之美。作者調動一切藝術手法,著意創造一個詩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作品中滿貯詩意的是風采綺麗的荷塘月色。作者層次有序地時而以荷塘為主景,月色為背景,動靜結合,運用鮮明的比喻,通感手法,由遠及近,從里及外地描繪了月光下荷塘的無邊風光。作者時而又以月色為主景,荷塘為背景,別出心裁地虛實為用,濃淡相宜地勾勒了整個荷塘的月夜風采。作者努力挖掘蘊含在大自然中的詩意,讓聲、光、色、味都透出神韻,共同點染荷塘月色綽約的風情。這樣的以景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不僅使作品富有詩情畫意,也使作品具有情趣美。
精於構思、巧於布局,是《荷塘月色》又一顯著特色。作品開頭寫心情頗不寧靜,這是作品抒情線索的緣起,文章以「我」去觀賞荷塘為脈絡,以人物的行止為線索,全文的寫景抒情過程,都是隨著作者的腳步和視線的移動逐步深化的。行文中以荷塘、月色為中心,又適當點染周圍背景。布局上層次清晰分明,詳略得當,疏密相間,自然舒展。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典雅清麗、新穎自然。《荷塘月色》保持了這一持色。朱自清很注重語言的錘煉,且以輕筆淡彩的口語來繪神狀態,表情達意。《荷塘月色》中動詞與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准確而傳神地渲染和強化了詩情畫意,而且節奏明朗,韻律協調。富有音樂美。
㈦ 蘇軾的《浣溪沙》的意思
共有五首,其中一首。
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釋義:山腳下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布穀鳥在瀟瀟細雨中啼叫。
誰說人老不會再回年少時光呢?你看看,那門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流逝
拓展資料: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㈧ 讀懷念孫犁先生,回答問題。急急急急急!!
月光下的孫犁
從維熙
由於他的文學作品的強烈輻射,中國無數的紅荷般的花蕾,已然開出絢麗的花朵,並在那綠綠的蓮葉之間,結出一個個碩大的蓮蓬———那無數顆蘊生其內的蓮子,就是後來人的文學果實!
去年的七月,孫犁走完了他布衣布履的一生。一年之後的七月十日下午,我和友人房樹民驅車奔往水鄉白洋淀,去瞻仰建立在北國明珠上的孫犁紀念館。
孫犁生前曾受到過這方水土的養育,他的小說《荷花澱》,又讓白洋淀美麗的紅荷,醉倒了無數讀者,使白洋淀的名字香飄世界。因而,在孫犁遺體火化的當天,這兒的鄉親曾在黎明時分,搖船下水採摘了塘中的幾十朵紅荷,並即刻運往天津,擺放在孫犁的遺體周圍,讓孫犁最後一次感受他熟悉的紅荷幽香。記得,當天我面對這些放出幽香的紅荷,當真的為之流下了激動的眼淚,因為在我的記憶里,眾多仙逝的作家中,只有孫犁能有這樣的獨特的禮遇。不久,孫犁文學研究會的友人告知我,白洋淀的鄉親們,正在水淀中最美麗的「荷花大觀園」,為孫犁建造一座紀念館,到孫犁逝世一周年的七月,希望我能來這兒看一眼荷塘中的孫犁雕像———此行驅車奔往白洋淀,就是為
這個夙願而來。
下了車,沒有住在陸地上的賓館,一條白色的機動船,載著我們穿過層層綠葦織成的翠峰,向萬頃碧波中駛去。不知是不是孫犁文魂陰萌這片水鄉之故,年年少雨的白洋淀,今年雨水充沛;冀中水庫還為白洋淀送了上億立方的清水,使白洋淀碧波浩渺無垠。我凝望著平了堤岸的波光水影,不禁想起了詩人孫敬軒對孫犁文學主體的評說:「孫犁是雲化成的雨,雨織成的雲。」他之所以這么詮釋孫犁的文學主體,因為在孫犁的作品中,沒有大紅大紫和轟轟烈烈,筆鋒流露出的多是充滿人間纖細而真摯的真情。他是月亮———不是太陽———他是雲和雨,不是熾熱灼人的火山。如此說來,孫犁此時是回歸到他的母體中來了;進一步推論,可不可以這么說,這水天一色的白洋淀,就是孫犁靈與肉的化身?!
半個世紀之前的1936年,孫犁在這片水淀之邊的銅口小學任教時,曾放舟於這片天然之水;到了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他從延安回到冀中地區,由於他戀棧這片水鄉,又曾多次到這兒來深入生活;這兒的每一隻舟影,每一朵蓮荷,都和他的文學神經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系。因而,盡管小說《荷花澱》誕生在黃土高原的延安,但是小說之魂卻懷胎於這片水天一色的鄉野。此時,他又回到了這兒,孫犁如果在地下有知的話,一定會為此而動容。
船到下榻的賓館,已是黃昏時分。隔窗外望,見滿池紅荷已然綻放,美麗的紅荷盡頭,一片剛剛建起的青堂瓦舍,那就是孫犁紀念館。在那片青堂瓦舍之前,有一尊拔地而起的銀色雕像,那就是孫犁。本來孫犁紀念館的開幕儀式,在第二天的上午舉行,但自青年時代就傾心於孫犁文字的我和樹民,似已無法化解內心的激動,扔下手中的背包,就匆匆奔向了「荷花大觀園」。久違了,白洋淀的紅荷;久違了,北國的這顆水上明珠!昔日,我們曾幾次來白洋淀神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白洋淀似已死去了它的神韻,不僅綠葦枯黃,而且水淺到難以行舟的地步;記得有一年,我和樹民來這兒觀光時,水淀里乾涸到了大車輪子取代了船槳,我們是坐在一輛馬車上,穿過無水之塘的。真是此一時彼一時,這顆煙波浩渺的北國明珠,此時不僅青春再染,一代文學大師文魂,圓寂後在這兒復位,又給北國明珠添上了新的人文光澤。
通往紀念館,要穿過水中紅荷之塘。那兒沒有了路,而有一條約百餘米長的水上浮橋。我們踩上去它就左右搖擺起來,好在浮橋下面有氣桶連環支撐,因而行走在上面,盡管有點心跳,但是有驚無險。此時已是黃昏時分,歸巢的水鳥在空中啾啾而鳴,滿池紅荷吐出爽人心肺的幽香。目光穿過初綻的美麗蓮荷,眺望岸邊的孫犁的銀色雕像,那是一道十分撩人思緒的風景:荷是紅的,塑像是白的;水是清的,葦葉和蓮葉綠如翡翠……好不容易走過了那長長的浮橋,一身布衣布履的孫犁(身著中山裝),像他生前那麼清淡閑雅端坐在塘邊,正在凝視著滿塘的紅荷。雕像高二點五米,底座高一米,底座是光潔的太行花崗石鋪就,而雕像是來自四川的漢白玉石塑成。其實,孫犁的第一故鄉,並不在安新縣的白洋淀,但是這里的人民,出於敬重孫犁人文精神和懷念他留在水淀中的形影,縣政府和民營企業家辛會來先生,不惜艱難硬是從四川購來質地無瑕的漢白玉石,讓雕塑家完成了這項文化工程。紀念館內的陳設,也力求避開世俗而尋求高雅,里邊沒有附和時尚的裝飾,而是按著孫犁生前的淡雅的人文生態,展示孫犁從小到老的各種圖像和文字。這是吻合孫犁人文精神的,因為他來去匆匆的一生中,最忌那些「綉花枕頭———一肚子草」的外在點綴。因而這座孫犁的水上紀念館,讓我和樹民為之勃然情動。
走出紀念館,暮色已然降臨。月亮已高懸於天穹之角,月光與漢白玉的孫犁雕像相互交映,真是一道人間難覓的美麗的風景。我們在月光下向孫犁彎腰鞠躬,並祝願老人靈魂永生。我當真欽佩水鄉人民的審美目光,白洋淀如此浩渺無涯,孫犁的石雕不落成在其他任何景區,而偏偏落生在「荷花大觀園」。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感悟,因為孫犁的一生就美如他面前的蓮荷,古人寫下的《愛蓮說》中,對蓮荷的生命特徵,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描寫,他回歸到了無邊無際的蓮荷之中,是他生命的還原。其二,他雖然如同蓮荷那般,如今已然化做塘下之藕,但由於他的文學作品的強烈輻射,中國無數的紅荷般的花蕾,已然開出絢麗的花朵,並在那綠綠的蓮葉之間,結出一個個碩大的蓮蓬———那無數顆蘊生其內的蓮子,就是後來人的文學果實!難道不是嗎?!
踏上歸途時,回首孫犁的漢白玉雕像,與月亮的光澤融為一體。不,那不是天上月光的投影———孫犁就是中國文苑的一輪明月,那是他人文精神的光輝,在夜空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