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單荷花刺綉
Ⅰ 為什麼有人說古代只有去世的人才穿綉荷花的衣服
為什麼只有死人才可以穿綉著荷花衣服,這個是因為從古代社會開始荷花就是指不吉利,當然這個是古人迷信思想。
古人很講究風水學問,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在風水裡荷花是生長在水裡,五行里陰氣旺盛,不利於健康和運氣。
其實就是一個小故事,被大家以訛傳訛了之後,讓大家誤會荷花作用,才會出現這個荷花不吉利說法。
荷花本就只是一種花卉,沒有什麼其他意義,所有花語意思也都是人類加上去,所以只要不信奉迷信人就不會去在乎這個。
古人穿荷花衣服也其實是對死者一種安撫吧,希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裡能夠受到好待遇,不要像生前那樣難過。多少就是圖個心裡踏實和安慰作用。
Ⅱ 中國有老人去世以後的壽鞋上面應該綉上什麼圖案才對
一般綉的東西,是蝙蝠,桃子,蜘蛛、鹿,代表的是福祿壽喜,老人升天,自然是這些東西,因為老人升天,在民間認為是喜喪。
Ⅲ 關於刺綉作品的賞析
惹人喜愛的明清刺綉
大約從漢代起,刺綉就成為閨中技藝。中國女子從小就學習刺綉,因而刺綉又叫做「女工」。女孩子在出嫁以前,要為自己綉一批綉品做陪嫁之物;婚後家裡的擺設、家人的衣物也需要刺綉來點綴。中國人家裡幾乎所有的布料做成的東西都可以加綉,從椅墊、桌圍、門簾、壁掛、屏風、床單、被面、枕套,以致大人小孩的外出禮服、帽子、鞋子,以及後來出現的荷包、錢袋、扇套、眼鏡套、表套、鑰匙袋、扳指套、褡褳等,都是心靈手巧的女子們永遠也做不完的綉活。
中國的刺綉傳承了數千年之後,在明清兩代達到了巔峰。民間的刺綉技法和所用的絲線材料都有了驚人的發展,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綉品中,有的部分是用捻過的絲線綉成的,像樹干、岩石等;有的是用未捻過的絲線綉成的,一些特別精細的部位如人的臉部等處,甚至是以用絲線劈成的絨綉成的。片金是將金箔貼在極薄的羊皮上或棉紙上,再用於刺綉中;捻金是將金箔切成細條,和絲線捻在一起;金銀線是鍍金的銅線或銀線。《紅樓夢》里晴雯補裘衣使的雀金泥,是用孔雀尾羽捻成的粗線。明代著名的「顧綉」里,還常常用到人的頭發。
明清兩代大量的刺綉題材是頗具中國特色的吉祥圖案,即所謂的「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的吉祥圖案成百上千,不可勝數。有托物寓意的,如,鴛鴦象徵夫妻恩愛,石榴多子,松竹梅表示清高正直,牡丹象徵富貴榮華,松鶴寓意長壽。也有因諧音而成為圖案題材的,像蝙蝠與「福」諧音,魚表示喜慶有餘,鹿和「祿」、瓶和「平安」,金魚和「金玉」、荷花和「和」等等,還有幾種方式聯合起來的設計,比如萬字和牡丹叫做富貴萬代;萬字、蝙蝠和壽字結合在一起就是福壽萬代;萬字錦地上綉花卉是錦上添花……
另外,不同人的服飾、不同場合的裝飾還會有區別。比如,在祝壽的日子裡,綉品要用八仙祝壽、萬壽無疆、松鶴延年、福壽三多、福山壽海等;而婚慶時則要用鴛鴦戲水、和荷二仙、連(蓮)生貴子等圖飾;祝賀升遷則用指日高升、平(瓶)升(生)三級(戟);慶祝開業大吉用年年發財、一本萬利等。
富有吉祥圖案的老綉片,不僅帶著古人祈求富貴壽喜、平安幸福的人生理想,帶給人們美好的祝願,同時也是非常有收藏價值的藏品。將它嵌入鏡框中,掛在居室的牆壁上,也能使四壁生輝,頓添主人的文化品位和修養。
Ⅳ 刺綉圖案的意義
瓶子、竹子圖案都能代表平安的寓意
刺綉圖案的意義:
蝶: 蝶與耋同音,長壽之意;
蝴蝶: 是人人喜愛的昆蟲,它像征吉祥富貴,比巽雙飛;
石榴 :榴開百子;
雙鳥 :為比翼鳥 ;
牡丹 :寓意富貴;
蟈蟈 :多福、多壽、多子;
葫蘆; 是神話中的寶物,協間是福、祿;
孔雀:
1 .在古代被稱為『文禽』不僅翎羽光彩艷麗,而且很有德性, 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吉祥的像征,稱孔雀紋圖為天下文明。
2 .由雌雄孔雀組成的各種圖案寓意夫貴妻榮,恩愛同心。
麒麟:
1.麒麟與龍、鳳、龜合稱「四靈」古人說它武而無害。
2 .是仁義之獸。
3 是給人子嗣的吉祥靈獸,也是官位的像征。
4.是人們心中的祥瑞之物,是仁慈和祥瑞的像征。
五毒:消災避邪;
八掛紋:祛災、辟邪、大吉、大利;
暗八仙: 指八仙之物,暗指八仙;
菊花圖: 傳說食菊花可以延年,故以菊花像征長壽;
蝴蝶結: 指富貴長壽;
陰陽魚: 象徵陰陽掄回;
荷花紋: 取出污泥而不染之意;
三多紋: 桃:壽多、石榴:子多:佛手:福多;
盤長紋: 象徵無始無終,永桓不滅;
小蜘蛛; 為喜蛛,蜘蛛到,喜來到;
琴棋書畫:糸古代文人必須具有的技能,也是修身養性的必須課;
鳳凰牡丹:寓意吉祥富貴之意;
瓜蝶圖案:瓜在上,蝶在下,意寓永固、子孫昌盛;
瓜瓞綿綿:瓞指小瓜,瓜瓞綿綿:比喻子孫昌盛;
帶萬字紋:比喻萬世富貴;
鴛鴦成對:意寓雙棲雙飛;
金魚蓮花:寓意連年有餘;
八色飄帶:喻八寶護佑之意;
鳳戲牡丹:寓意是吉祥福貴;
龍鳳呈祥:龍鳳是我國傳說悠久的吉祥、威嚴的像征,古時皇帝比喻龍,
娘娘比喻鳳;
鴛鴦荷花:寓意雙宿雙棲、和和美美,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風格;
鳳穿牡丹: 古代傳說,鳳為鳥中之王,牡丹為花中之王,寓意富貴。 牡丹、鳳,結合,像征著美好、光明和幸福,民間常把以鳳凰、牡丹為主題的紋樣稱之謂「鳳穿牡丹」、「鳳喜牡丹」及「牡丹引鳳"等視為祥瑞、美好、富貴的像征!」
蝴蝶與桃子:寓意福壽;
蝴蝶與牡丹:像征富貴長壽;
雙鳳戲牡丹:意寓男歡女愛、夫妻和美;
佛手石榴桃:寓意三多,指;多子、多壽、多福;
白菜蝴蝶紋:寓意有財有壽、福壽雙全;
鴛鴦並蒂蓮:圖案為鴛鴦在荷花池中顧盼戲游:鴛鴦古人稱之為匹鳥,雌雄形影不離,古今多以比喻夫妻的睦,相親相愛;
雞冠和雞冠花:雞冠均官字同音,比喻官上加官;
蓮花上有小孩:為連生貴子;
蝙蝠蓮花和藕:寓意實在連福;
各種盛開的花卉: 花團錦簇,香氣四溢,意寓:春光無限、事業興旺;
鸞鳳齊鳴六合同春:六合:是鹿與鶴的諧音
五隻蝙蝠圍繞壽字:象徵五福捧壽;
蛇同兔組合的圖案:為蛇盤兔必定富;
五子奪魁、紅杏上書:子孫昌盛,大富大貴;
天仙送子、麒麟送子:萬事富貴,子孫昌盛;
雲水紋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為天長地久,長命百歲;
獅子、蓮花的蝴蝶組成的圖案:烘托吉祥喜慶的氣勢。
Ⅳ 蓮花紋身的含義 蓮花的寓意是什麼
蓮是最常用來作為宗教和哲學象徵的植物,蓮花紋身代表神聖、女性的美麗純潔、復活、高雅和太陽。 蓮花,在佛教上也被認為是西方凈土的象徵,是孕育靈魂之處。
蓮花在中國則寓意著出污泥而不染,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把蓮花喻為君子,給以聖潔的形象。蓮花亦稱荷花。它那一莖雙花的並蒂蓮,是人壽年豐的預兆和純真愛情的象徵。
Ⅵ 紋身荷花有什麼意思
荷花的寓意很美,它象徵神聖、女性的美麗純潔、復活、高雅和太陽。它回是花中君子,象徵著中答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也是清廉的象徵:蓋「青蓮」者,諧音「清廉」也。象徵愛情:蓋蓮花別名芙蓉花,或出水芙蓉。「芙蓉」,「夫容」也。蓮蓬加上蓮子,叫「連生貴子」。(tattoo)這些美好的寓意讓我們不得不被荷花折服。
此荷花又不同於別的荷花,(tattoo)它用圖騰的表現方式更好的表達出荷花的純凈,荷花的唯美線條,使荷花又表現出另一種個性美。
Ⅶ 急(在線等)!!!家裡掛荷花好不好有什麼講究
淘寶店鋪壽鞋壽衣壽被上的圖案很多有蓮花的也有牡丹的和龍鳳的等等慈禧死時有荷花龍鳳金線珍珠翡翠和田玉是不是都不能掛了親活人穿的衣服鞋子包包上也有荷花圖案的玉器就是被葬在死人身體里大家不一樣帶
Ⅷ 古代人的刺綉是怎麼綉的呢
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綉料上穿刺,以縫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刺綉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綉主要有蘇綉、湘綉、蜀綉和粵綉四大門類。刺綉的技法有: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刺綉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檯布、舞台、藝術品裝飾。 刺綉(圖2)刺綉[1],古稱針綉,是用綉針引綵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綉運針,以綉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古代稱「黹」、「針黹」。因刺綉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刺綉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我國的手工刺綉工藝,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至周代,有「綉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綉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綉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綉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綉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綉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綉、粵綉、湘綉、蜀綉,號稱「四大名綉」。此外尚有顧綉,京綉、甌綉、魯綉、閩綉、汴綉、漢綉、麻綉和苗綉等,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刺綉的針法有:齊針、套針、扎針、長短針、打子針、平金、戳沙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綉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裝,歌舞或戲曲服飾,檯布、枕套、靠墊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風、壁掛等陳設品。民代刺綉種最著名的是顧綉。 刺綉在渭南世代相傳,遍及全市。花色品種達上百個。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門簾、鞋墊、床圍、針線包、荷包、動物玩具等,其內容多為花鳥蟲魚和風俗畫面,潼關一帶的婦女,將象徵富貴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綉於布馬鐙兩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稱「東府刺綉一絕」。隨著時代的變化,鄉品內容有所更新。同時一些傳統綉品已進入外貿市場。[2] 編輯本段刺綉源流 刺綉起源很早。黼黻絺綉 對鳳對龍紋綉淺絹面衾之文,見於尚書。虞舜之時,已有刺綉。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至漢已有宮廷刺綉。三國吳孫權使趙夫人綉山川地勢軍陣圖,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盧眉娘以法華經七卷,綉於尺絹之上,因刺綉聞名,見於前者著錄。自漢以來,刺綉逐漸成為閨中絕藝,有名刺綉家在美術史上也佔了一席之地。 在原始社會,人們用紋身、紋面來進行裝飾。自從有了麻布、毛紡織品、絲織品,有了衣服,人們就開始在衣服上刺綉圖騰等各式紋樣。據《尚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在先秦文獻中有用硃砂塗染絲線,在素白的衣服上刺綉朱紅的花紋的記載及所謂"素衣朱綉"、"袞衣綉裳"、"黻衣綉裳"之說。在當時既有綉畫並用,也有先綉紋形後填 刺綉藝術彩做法。 戰國時期的刺綉已很精美,這時期的刺綉用的都是辮子綉針法,也稱辮子綉,鎖綉。湖北江陵馬山硅廠一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綉品,有對鳳、對龍紋綉、飛鳳紋綉、龍鳳虎紋綉禪衣等,都是用辮子股施綉而成,並且不加畫填彩,這標志此時的刺綉工藝已發展到成熟階段。這些綉品在圖案的結構上非常嚴謹,有明確的幾何布局,大量運用了花草紋、鳥紋、龍紋、獸紋,並且浪漫地將動植物形象結合在一起,手法上寫實與抽象並用,穿插蟠疊,刺綉形象細長清晰,留白較多,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刺綉紋樣的重要特徵。 目前傳世最早的刺綉,為戰國時期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兩件綉品。觀其針法,完全用辮子股針法(即鎖綉)綉成於帛和羅上,針腳整齊,配色清雅,線條流暢,將圖案龍游鳳舞,猛虎瑞獸,表現得自然生動,活潑有力,充分顯示出楚國刺綉藝術之成就。漢代綉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內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大批種類繁多而完整的綉品,更有助於了解漢代刺綉風格。從這些綉品看,漢綉圖案主題,多為波狀之雲紋,翱翔之鳳鳥、賓士之神獸,以及漢鏡紋飾中常見之帶狀花紋、幾何圖案等。刺綉新採用的底本質材,則為當時流行的織品,如織成「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長樂光明」等吉祥文字之絲綢錦絹。其技法以鎖綉為主,將圖案填滿,構圖緊密,針法整齊,線條極為流暢。 刺綉佛像供養人東晉到北朝的絲織物,出土於甘肅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魯番等地,所見殘片綉品無論圖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細密的鎖綉全部綉出,成為滿地施綉的特色。傳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綉,與唐代宗教藝術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有不少唐綉佛像,如大英博物館藏有東方敦煌千佛洞發現之綉帳靈鷲山釋迦說經圖,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所藏釋迦說法圖等,都與當對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關聯。此時刺綉技法仍沿襲漢代鎖綉,但針法已開始轉變運用平綉為主,並採用多種不同針法,多種色線。所用綉底質料亦不限於錦帛和平絹。刺綉所用圖案,與繪畫有密切關系,唐代繪畫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鳥也漸興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樓閣,花卉禽鳥,也成為刺綉圖樣,構圖活潑,設色明亮。使用微細平綉之綉法,以各種色線和針法之運用,替代顏料描寫之繪畫形成一門特殊的藝術,也是唐綉獨特的風格。至於運用金銀線盤繞圖案的輪廓,加強實物之立體感,更可視為唐代刺綉的一項創新。 唐以前之綉品,多為實用及裝飾之用,刺綉內容與生活上的需要和風俗有關。宋代刺綉之作,除為實用品外,尤致力於綉畫。自晉唐以來,文人士大夫嗜愛書法並及於繪畫,書畫乃當時最高的藝術表現,至宋更及於絲綉,書畫風格直接影響到刺綉之作風。歷代迄清各時代之綉畫與繪畫應有不可分離之關系。 宋代刺綉之發達,由於當時朝廷獎勵提倡之故。據《宋史·職官志》載,宮中文綉院掌纂綉。徽宗年間又設綉畫專科,使綉畫分類為山水、樓閣,人物、花鳥,因而名綉工相繼輩出,使繪畫發展至最高境界,並由實用進而為藝術欣賞,將書畫帶入刺綉之中,形成獨特之觀賞性綉作。為使作品達到書畫之傳神意境,綉前需先有計劃,綉時需度其形勢,乃趨於精巧。構圖必須簡單化,紋樣的取捨留白非常重要,與唐代無論有無圖案之滿地施綉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軒秘錄》載:「宋人之綉,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待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讒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說明了宋綉之特色。 元代綉品傳世極少,台灣雇故宮博物院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觀之,仍承繼宋代遺風。元人用絨稍粗,落針不密,不如宋綉之精工。 元代統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綉除了作一般的服飾點綴外,更多的則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被用於製作佛像,經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達拉宮保存的元代《刺綉密集金剛像》為其代表,具有強烈的裝飾風格。山東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綉,除各種針法外,還發現了貼綾的作法。它是在一條裙帶上綉出梅花,花瓣是採用加貼綢料並加以綴綉的做法,富有立體感。 明代刺綉以灑線綉最為新穎突出。灑線綉用雙股捻線計數,按方孔紗的紗孔綉制,以幾何紋為主,或配以鋪絨主花。灑線綉是納線的前身,屬北方綉種,以定陵出土明孝靖皇後灑線綉蹙金龍百子戲女夾衣為例,它用三股線、絨線、捻線、包梗線、孔雀羽線、花夾線6種線、12種針法製成,是明代刺綉的精品。屬北方綉系的還有山東魯綉、衣線綉和輯線綉。 明代刺綉始於嘉靖年間上海顧氏露香園,以綉傳家,名媛輩出。至顧名世次孫顧壽潛及其妻韓希孟,深通六法,遠紹唐宋發綉之真傳。摹綉古今名人書畫,劈絲配色,別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所綉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世稱露香園顧氏綉,蓋所謂畫綉也。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綉。 顧綉針法,最主要繼承了宋代最完備之已成綉法,更加以變化而運用之,可謂集針法之大成。用線主要仍多數用平線,有時亦用捻線,絲細如發,針腳平整,而所用色線種類之多,則非宋綉所能比擬。同時又使用中間色線,借色與補色,綉繪並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視圖案所需,可以隨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羅斗雞尾毛,薄金、頭發均可入綉別創新意,尤其利用發綉完成繪畫之製作,於世界染織史上從未一見,即此可知顧綉有極其巧妙精微之刺綉技術。 清代刺綉,多為宮廷御用的刺綉品,大部分均由宮中造辦處如意館的畫人繪制花樣,經批核後再發送江南織造管轄的三個織綉作坊,照樣綉制,綉品極工整精美。除了御用的宮廷刺綉,同時在民間先後出現了許多地方綉,著名的有魯綉、粵綉、湘綉等、京綉、蘇綉、蜀綉等,各具地方特色。蘇、蜀、粵、湘四種地方綉,後又稱為「四大名綉」,其中蘇綉最負盛名。蘇綉全盛時期,流派繁衍,名手競秀,刺綉運用普及於日常生活,造成刺綉針法的多種變化,綉工更為精細,綉線配色更具巧思。所作圖案多為喜慶、長壽、吉祥之意,尤其花鳥綉品,深受人們喜愛,享盛名的刺綉大家相繼而出,如丁佩、沈壽等。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蘇綉出現了創新作品。光緒年間,余覺之妻沈雲芝綉技精湛,聞名蘇州綉壇。沈氏30歲時,逢慈嬉太後70壽辰,沈氏綉了「八仙慶壽」的八幀作品祝壽,獲賜贈「福」「壽」兩字,因而改名沈壽。沈綉以新意運舊法,顯光弄色,參用寫實,將西畫肖神模擬的特點表現於刺綉之中,新創「模擬綉」,或稱「藝術綉」,針法多變,富立體感。 近代刺綉藝術家沈壽,不但綉藝高超,還分類整理歷代刺綉針法,繼承顧綉、蘇綉傳統技藝,並引用西方素描、油畫、攝影的表現方法,創造散針、旋針、以表現物體的明暗虛實。她綉制的義大利帝王肖像,在義大利都朗世界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會展出,獲世界榮譽最高級之卓越獎。 1911她在年天津開設自立女工傳習所,傳授綉藝,組辦女子師范學校傳習所,培養專業人才,晚年病中寫成《雪宧綉譜》,總結中國自唐宋畫綉、明代顧綉以及她的美術綉所刺綉針法,為我國刺綉藝術作出了卓越貢獻。 隨著蘇綉的發達與創新,延至今日,又形成許多新的刺綉,如亂針綉、束綉、雙面綉、雙面異色綉、精微綉、彩錦綉等。另外還有許多邊疆少數民族的織綉,亦充分表現原始風格的自然美與拙樸之美。刺綉最早多為實用,及至宋元廣及書畫之製作,漸乃成為藝術珍賞之用。故宮所藏之刺綉,多屬此類。時代最早者為五代,而用品最多者為清代。經歷代的創新發展,各具特色,皆有高度的成就。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幾乎皆為精品,綉工勻整,針線細密,設色精妙,深得書法精髓,且均裱裝成冊軸卷,使觀賞者往往誤以為書畫,欣賞珍藏藝術價值極高。 1958年,在中國長沙楚墓中出土了龍鳳圖案的刺綉品,這是二千多年前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刺綉品,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刺綉實物之一。 到了漢代,刺綉品的應用更加廣泛,出土的實物也較多。 明代刺綉已成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後產生號稱"四大名綉"的蘇綉、粵綉、湘綉、蜀綉。上海的露香園顧綉,就是當時最出名的刺綉。顧氏家族世襲相傳,善於刺綉的聲譽名揚大江南北,並得到朝廷的賞識。到了清代顧綉不僅震海內,而且蜚聲海外,吸引了不少國外商人來上海,大量訂購顧派刺綉品,一時顧綉成為刺綉的通稱了。 中國古代的刺綉,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不走銷,價格平平。直至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開始有人專門收集。據市場分析家推論,要使刺綉品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新寵兒,還需收藏家們10年時間的努力。近兩年國內的一些藝術品拍賣會上,刺綉拍品,價格競現高攀,非常吸引買家競爭。 刺綉在國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外國人眼裡,刺綉是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之一。 2006年,揚州刺綉技藝被省政府批准為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 編輯本段刺綉的工藝要求 刺綉的工藝要求是:順,齊,平,勻,潔。順是指直線挺直,曲線圓順;齊是指針跡整齊,邊緣無參差現象;平是指手勢准確,綉面平服,絲縷不歪斜;勻是指針距一致,不露底,不重疊;潔是指綉面光潔,無墨跡等污漬。
Ⅸ 紋身蓮花代表什麼
「再者,悉皆蓮華抄化生真金色襲身,三十二相,故雲超世希
有」。極樂世界不是胎生、不是卵生,他是化生。胎生、卵生都有苦,化生沒有,蓮花化生。蓮花代表清凈,蓮是根在泥土裡頭,代表六道,六道染污;蓮花的莖在
水裡面,水代表凈土,水代表清凈。泥代表染污,六道;清凈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莖在這個裡面。花在水上面,這個意思是說雖在六道四聖,而不
染六道四聖,染凈二邊都不執著、都不分別,徹底放下,花開在水上面代表的是一真法界,實報庄嚴土。佛教用蓮花表法,尤其是凈宗,凈宗也稱為蓮宗,從蓮你才
能看得出清凈。所以身是法性身,居住的土是法性土,六根所接觸的境界皆是性德自然的成就。「真金色身,三十二相,故雲超世希有」。三十二相前面我們學習
過,是世尊隨順當時一般社會大眾的知見而說的,實際上不止。《觀無量壽佛經》里,佛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就說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
隨形好」。我們就知道在《無量壽經》上講的,三十二相是順俗之說,《觀經》上講的,那是隨順真諦所說的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