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吸潮嗎
Ⅰ 蘭花靠什麼吸收水分是葉子還是根
蘭花的根系是肉質氣生根,肉質根有點類似蘿卜的根,內部飽含水分。而氣生根,則是說蘭根需要有新鮮空氣才能生長。所以我們在養蘭花時都用透氣性好的植料,就是為了讓蘭根能與新鮮空氣接觸。
蘭根對水分的吸收可以分接觸性和不接觸性,接觸性很好理解,就是蘭根在澆水時接觸到水而吸收。非接觸吸收,是指蘭根可以通過呼吸濕潤的空氣而吸收水分。
Ⅱ 蘭花適合在什麼環境生長
長環境
1、光照:蘭花喜陰,懼怕直射光。生長期間最好是將它放在散光好的環境下,多曬曬散光照,這樣可促使它更旺盛的生長,更好的開花。養護期間只讓它接受早春、晚秋以及冬季的光照就行,其他時間不要暴曬。
2、濕度:蘭花的生長對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都有較高的要求,喜歡濕潤環境,不耐旱。發現土壤干就要及時澆水,保濕處理。若是所在地區氣候較為乾燥,還需勤噴灑水分,提高空氣濕度才行,空氣濕度最好維持在70%到90%之間。
3、通風:蘭花喜歡通風好的環境,養護期間一定要注意通風問題。若是長時間處在封閉環境下,容易出現各種生長不良情況,甚至會感染病蟲害。
4、溫度:蘭花喜歡溫暖環境,耐寒性並不高。入冬之後的溫度低,一定要注意控溫處理,盆栽養護的必須要搬到室內溫暖處才行,最好控溫在10℃以上。
5、養分:蘭花喜富含養分的土壤,耐貧瘠性不高。栽培的時候就要用富含腐殖質的土壤,生長旺季還需適當追施碧卡水溶肥,滿足對養分需求。
Ⅲ 蘭花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地方還是乾燥的地方啊
我簡要介紹一下蘭花:
①生
理
屬
性:蘭花以及君子蘭都屬於半寄生植物(即,介於蘑菇和植物之間)。
②適應「土壤」:由於屬於半寄生植物,它靠根部吸收腐葉皮的真菌所提供的微酸性有機基礎養分,並靠葉子吸收散射光,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營養生長。
③生
命
特
性:它怕陽喜光、喜氣怕悶、怕水喜潮氣、乾涸可憑環境空氣濕度維持生命。
④生
長
特
性:春涼秋爽是生長期、酷夏寒冬為休眠期、零度以上的冬季是孕苞育芽期。
根據以上四條特性的栽培管理:
①為了適合蘭花的生長屬性也為了美觀、壓實與吸潮,栽培一般用80-90%的腐葉皮+10-20%陶土球(也完全可100%腐葉皮)做「土壤」,盆要用無釉瓦盆(或較大口徑的塑料盆)。
★特別指出:腐葉皮只能使用四年,四年後必須更換新的腐葉皮,因為四年後的腐葉皮已經沒有了可供蘭花「寄生」的活性物質,並且四年後的腐葉皮已經變作了透氣透水較差的泥炭土了。
②澆水:不幹不澆,澆則澆透。根據不同的氣候,一般十天半月澆一次水。雨天切忌給蘭花澆水,蘭花怕水卻喜歡空氣潮濕,在酷熱和乾燥的天氣里中午和傍晚最好給蘭花葉片噴噴少量的霧水。
③施肥:1-2月澆一次充分發酵的清淡淘米水或清淡的雞鴨魚漚制的腐熟微酸性肥水。
★
特別指出:蘭花並不直接吸收氮磷鉀肥分,施清淡的有機肥是為了養腐殖菌,故,勿不宜施鹼性肥和化肥。
④光照:避免陽光直曬,置於散射光豐富的地方栽培,每半月要用干凈的抹布擦去葉上的塵土,以利葉片美觀和充分吸取光線。
⑤有嚴寒的地區,雖蘭花在自然環境下可耐-8度氣溫,當溫度降到5度時要及時將盆栽抬進屋內光線好的地方越冬(遇晴天回暖可讓它見見冬季的陽光),以免被零度以下氣溫凍透盆土和根系而死亡(野生有地溫)。
——*——*——*——*——*——*——*——*——*——*——*——*——
——朋友看了我的介紹,就可對蘭花有了個初步的認識,只要按照以上五條種植蘭花,就能保證蘭花的健康成長。(屬本人蘭花的思考和經驗的歸納)
Ⅳ 養蘭花真是一門學問,我的蘭花快死了,怎麼辦
蘭花和君子蘭與一般植物不同,它們屬於半寄生植物,它們的習性介於菌類(蘑菇等)和植物之間,了解了這點,就很容易掌握它們的生活習性了。我下面給你簡單地介紹一下種養蘭花的基本技術要點: —— 最關鍵要注意澆水問題:單憑看見盆土表面干,那不算干,要用小棍撥一寸下的盆土觀察才對。蘭花和君子蘭最怕澇爛根,少有被乾死的,往往都是澆水頻繁被澇爛根、莖、葉直至死亡。請做好:
①為了適合蘭花的生長屬性也為了美觀、壓實與吸潮,栽培一般用80-90%的腐葉(皮)+10-20%陶土球(也完全可100%腐葉皮)做「土壤」,盆要用無釉瓦盆(或較大口徑的塑料盆)。★特別指出:腐葉皮只能使用四年,四年後必須更換新的腐葉皮,因為四年後的腐葉皮已經沒有了可供蘭花「寄生」的活性物質,並且四年後的腐葉皮已經變作了透氣透水較差的泥炭土了。②澆水:不幹不澆,澆則澆透。根據不同的氣候,一般十天至半月澆一次水。雨天切忌給蘭花澆水,蘭花怕水卻喜歡空氣潮濕,在酷熱和乾燥的天氣里中午和傍晚最好給蘭花葉片噴噴少量的霧水。
③施肥:1-2月澆一次充分發酵的淘米水或清淡的雞鴨魚漚制的腐熟肥水;也可兩月一次10-20粒復合肥或氮素化肥均勻施於盆邊一寸土下。
④光照:避免陽光直曬,置於散射光豐富的地方栽培,每半月要用干凈的抹布擦去葉上的塵土,以利葉片美觀和充分吸取光線。⑤有嚴寒的地區,雖蘭花在自然環境下可耐-8度氣溫,當溫度降到5度時要及時抬進屋內光線好的地方越冬(遇晴天回暖可讓它見見冬季的陽光),以免盆土和根系突然被零度以下氣溫凍透而死亡(野生有地溫)。——請朋友按照以上五條種植蘭花,就能保證蘭花的健康成長。(屬本人養蘭經驗的重點歸納)
Ⅳ 請問蘭花怎麼養
栽培技術方法分開的蘭叢,不要拆得太星,每叢至少有—苗,最好是一年生植株、二年生植株和三年生植株保留在品種同一叢中。(1)墊盆。盆底用—塊瓦片蓋住排水孔,再用磚塊,瓦片或貝殼逐步填充,其中大隙縫填充以泥粒或豆石,一般約為盆內高度的1—1。上余的凈高約10—1厘米,留作培養土層。其具體高度應根據蘭花的種類及蘭根的長短和盆的高矮而定。鋪墊物不要填得太密太實,應保留一點孔隙。實踐證明,有的新根能在鋪墊層的孔隙中生長良好。()栽植。在鋪墊層上,先填上—厘米的培養土,用手稍壓實,即可將蘭花正立擺布其上,根據植株與花盆大小,可以幾個單株、叢、叢或更多叢種在一個盆里。叢宜栽成鼎足之勢。叢可栽成四方形,五叢宜列成梅花形。蘭根要自然舒展,葉片要四方披拂。要緩緩地將蘭根放入盆內,使蘭根自然舒展,盡量不與盆內壁碰擦。蘭株入盆後,就逐步固定蘭株姿勢。—盆栽一叢的,應使老假鱗莖偏居一側,使新芽有發展的餘地。一盆栽數叢的,每叢的老假鱗莖應相對地集於盆之中間,使新根新芽向外發展各有足夠的空間。()填土。栽植時,一手扶葉,一手添加營養土,執住蘭株基部稍往上提,以舒展根系,同時搖動蘭盆。讓培養土深入根際;繼續添土,並搖動蘭盆,調整蘭株的位置和高度。用手沿盆邊按壓,但切勿過重而傷根,繼續添土並擠壓,直至盆面土壤高出盆口—厘米,略呈饅頭形。培養土應將全都蘭根蓋住,掩至假鱗莖基部,填土的深淺,傳統認為:春蘭宜淺,惠蘭宜深,但一般以不埋及假鱗莖上的葉基為度。新發蘭花在山野里第N種蘭花品種生長時,植株上留下了土表上下的明顯標志,可以此標志為准。花盆的大小也要和植株的大小、多少相稱,既不要盆大而株小又少,也不宜盆小而株大又多。一般植株的數量,以預計—年後剛好長滿盆為原則。植株大小與盆的高度相稱。既利於生長,又符合觀賞要求。()鋪面。栽植完畢後,可在盆土表面鋪上一層小石粒或青苔,最好是林下優質苔蘚,既美觀、又可調節水分,還可保護葉面不被泥水污染,新芽也不致感染泥土中病菌而爛心;此外,還可減緩雨水對盆土的沖刷,保持盆土疏鬆。()澆水。栽植完成後,即澆第一遍水,必須讓盆土濕透,水滴宜小,沖力忌大。若置於水盆中浸水、切不可浸泡太久。盆土一經浸濕,立即將蘭盆搬出,然後移置於蔭蔽之處養護。栽培和病蟲害1。試管栽培:隨著蘭花組織培養技術和無菌播種技術的不斷發展,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現象正日益受到重視。這一現象之所以能吸引育種學家的目光,主要原因是原來需要常規栽培許多年才能開花的人工雜交新品種,現在在試管里,通過1~個培養周期就能人為地促使其開花,這樣就可以根據開花的情況有目的地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淘汰相對較差的個體,從而使整個育種的周期縮短,並大大減輕大量栽培未見花品種的工作量,使育種工作更富有針對性。由於我們長期從事的是蘭屬植物中幾種常規栽培的地生蘭種的開發和研究,因此下面提及的蘭花,均是指這幾個蘭種而言,包括春蘭、建蘭、春劍、蓮瓣、蕙蘭、寒蘭等。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方式,根據目前的觀察結果,大概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由蘭苗的腋芽發育成花芽,這種方式跟常規栽培中蘭花的開花方式是一樣的,只不過常規栽培是一叢苗起花,試管內是單苗起花而已,這種情況在建蘭中比較普遍,春蘭春劍等品種中比較少見。第二類是蘭苗的頂芽發育成花芽,類似通常所說的草中箭(草心箭),花由蘭苗最中心長出,這種情況在各個蘭種中都有出現,尤其是在春蘭中常見。第三類是由原球莖的頂端直接分化出花芽,這類方式完全由培養基內的激素水平控制,起花快而整齊,分化頻率高,是目前主要的誘導起花方式。蘭花在試管內開出的花朵,基本的品種特徵是不會改變的,例如素心品種開素花,絕不會開彩花。凡是有香味的品種,試管內的花也是有香味的,並且香味濃郁,不亞於盆栽蘭花的香味,這一點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由於試管內的溫度等環境條件的原因,花期通常只有幾天時間,不如盆栽蘭花開花持久,在低溫條件下,花期則可以大大延長。蘭花在試管內開出畸形花的比例是比較高的,有些品種可以達到10~0%。一般來講,這些畸形花通常都是生理性的原因和外部培養條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激素水平、無機鹽等理化因素,而不是遺傳上的相應改變,因此這些畸形花的出現,在遺傳和育種上毫無意義。我們曾追蹤觀察過很多的奇花品系,希望能從中選出新的優良品種,結果絕大多數以後又開出了正常花,真正能穩定的是極少的。一個對蘭花培育者十分有用的現象是,試管內開出的花,多數情況下,合蕊柱都能正常發育,具有正常的授粉能力和結實能力,我們曾鏡檢過小孢子的發育過程,發現其減數分裂過程和花粉粒的形成過程基本是正常的。尤其是以腋芽的方式開出的花,授粉後結出的果實很容易正常發育至種子成熟,並且這些在試管內結出的種子,有一定的發芽能力,盡管發芽率比盆栽蘭花的種子的發芽率低,但對育種者來說,已經足夠了。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控制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能力越來越強,這無疑會對蘭花的雜交育種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由於蘭花的主要欣賞點在花藝上,一個未知的品種,在開花前也基本無法從葉片上判斷其優劣,所以育種工作者不僅要選擇合適的優良親本做雜交並且培育出小苗,還不得不把這些小苗,不論好壞,一古腦地種進溫室,苦等數年至開花,才能從中篩選優秀單株。這一過程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即使獲得了優秀的單株,很不幸的是每一個單株的數量也是非常少的,通常只有幾苗,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還必須以這一優秀單株為外植體,再從頭做一次組培。從開始作雜交工作,到最後有商品苗供應市場,這一過程要經歷兩次組培周期,兩次從瓶苗到開花的栽培周期,一般要十多年的時間。而試管內開花技術的完善,使我們不必經過栽培過程,就可以在試管內篩選優良株系,並且一旦選出,可以直接進行快繁,不必再經過原球莖的誘導過程,使整個育種周期縮短將近一倍的時間。蘭花在試管內開花帶來的另一便利之處是使蘭花的瓶內雜交成為可能,這是一個全新的應用研究領域。有些育種工作,需要進行反復的雜交,回交和自交,才能實現育種目的,選育出優良的新品種。例如素心品種和梅瓣品種的雜交,子一代通常是梅瓣但肯定不是素心,這就需要子一代和素心親本回交一次,或者子一代自交一次,再從子二代中選擇素心梅瓣。採用常規辦法,這一過程肯定要用十幾年時間,現在有了促使蘭花試管內開花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在試管內讓子一代開花,並且在試管內進行自交授粉或子一代植株之間相互授粉,並培養出種子。這些種子無需消毒直接播種於培養基上,獲得子二代,再誘導出花,即可從子二代中間選擇想要的品種了。這一過程比常規方法,至少可以節省兩個從瓶苗到開花的栽培周期。另外,由於試管內開花不受季節限制,可以隨時誘導,這就為不同季節開花的蘭花品種或者是花期不遇的蘭花品種之間的雜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換句話來說,試管里開花的蘭花,為雜交育種工作提供了穩定的花粉源。依據這一思路,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開花季節的限制和種源數量的限制(有些數量很少的品種,要見一次花可能要等很多年的時間,並且開花時不一定有非常合適的其它親本材料同時開花),已經成功地實現了不同季節開花的蘭花品種之間的雜交。目前而言,蘭花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尚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並不是每個品種都能誘導出花,也不是每個品種都能達到需要的成花率,更沒有一個現成的程序能讓所有的品種開出花來,每一個品種都需要進行大量的試驗和摸索。但這些基本都是技術性的問題,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隨著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這一領域的研究和開發中來,這些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
Ⅵ 在北方養蘭花濕度特別重要嗎
是的,北方天氣乾燥,濕度不夠,是可以適當的提高空氣濕度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管理:
在室內養蘭期,尤其在嚴寒季節,對盆栽蘭花的干濕度必須特別注意。盆土宜干,何時需要澆水,可看盆面,如表層泥土呈粉末松敬狀態時,而下面的土尚微潮,不可等盆土完全乾了再澆水。
室內養蘭,加溫期間。室內氣溫往往偏高,葉叢顯出乾燥,盆內土面干松,或盆面苔蘚憔悴。就應及時在通道和牆上噴灑些水,讓其蒸騰,以調節溫度。總之,室內養蘭,無論盆內蘭草或盆面苔蘚要保持綠翠為好。可以使用「宴沃微生物菌劑」+「根享生根劑」前期使用,後面配上宴沃水溶肥效果會更好。
Ⅶ 對蘭花怎麼養,喜歡陽光,還是潮濕,多少天澆一次水
蘭花對光照的要求:花諺:「陰茶花、陽牡丹、半陰半陽四季蘭」。說明不同花木對日照有不同需求,蘭花需要半陰半陽的光照條件。
光照對葉色的影響——蘭花長期生長在山林中,養成耐陰的習性,不喜直射強光。在光照過強時,葉色變成淡綠;如遏驟然強光,則葉色迅速變黃,葉面粗糙,甚至葉片枯焦。光照適度,葉綠而質細膩,且有光澤;光照過弱則葉色深綠而失光澤。
光照對出芽的影響——光照強弱對葉芽和花芽的數量、出土期及生長狀況都有直接影響。光照過弱蘭花長出的葉芽多而花芽少,且長勢不良。因此,從花芽形成之前一段時間開始,適當增加光照,可促進花芽分化,達到多開花的目的。
光照對花色和開花的影響——蘭花的花色,主要由花色素所決定,而光線中的紫光和紫外線是形成蘭花色素的主要光能。因此。光照強則花色較深而鮮艷;光照過分微弱則花色極淡,與正常相比,誤認為另一個品種。如古時浙江寧波有「雪蘭」一種,乃陰山背陽所產,「若栽於盆中略見微陽,即轉綠色」,於是乎被視為珍奇,而今野外採集中常常碰到,人工栽培也可得到。有人以此弄虛作假,冒充新品種,經驗不足者每每上當。
如其他條件相同,則放在光照較強位置的蘭盆先開花,這是由於積累的照度和積溫最先達到一定數值的關系。有人實驗,延長光照時間14—16小時,可以促進中等植株和小苗提早開花;但對成熟蘭株,則光照時間不超過8小時即可促進開花。對於冬季開花的蘭花,要滿足晝短夜長和低溫條件來促進開花。對夏季開花的蘭花,則要求晝長夜短和高溫促進開花。
有花蕾的蘭,要促其早開花,可適當延長光照和增加溫度。在小室內用100瓦的燈泡可提高室溫3℃—5℃,能促進提早開花。
光照與葉藝的關系一葉藝即葉片上出現線條或斑點的栽培技術。葉藝與光照有關聯。可用光照的變化來促進葉藝變化。方法是用生長健壯的蘭苗,要有三株以上相連在一起,在夏天9時以前,冬季在10時以前,將蘭盆曬在日光之下,在盆內插上溫度計,曬到30℃時移入陰處。等降至25℃時,再移出見日光。如此長期反復。一陰一陽、一冷一熱,有利於葉內可變因子的出現,長年累月,功夫不負有心人,可能會出現花葉。但必須以蘭葉內存有葉藝的隱性因子為前提,日光的變化不過是促進其顯現而已。
調節蘭花光照的依據和方法:喜歡半陰半陽的光照是多數蘭屬植物的共性,但各蘭種之間也有差異。春天開花的種類,如春蘭、春劍和送春等,需要光線比較弱一些,蔭蔽度宜控制在70%—80%之間。夏、秋開花的種類,如夏蕙、秋素等,需要光照則稍強一些,其蔭蔽度宜控制在60%—70%之間;墨蘭則需85%左有。
春、夏、秋、冬四季的光照時間與強度都不相同,應分別對待,調整奸蔭蔽度。一日之間,朝暉夕陽可任其照射,正午烈日就須遮擋調節,陰天則應降低蔭蔽度。值得注意的是,夏日暴雨之後,或久雨初晴之時,蘭盆切忌曝曬,前人經驗:「若雨過即曬,盆內水熱,則燙葉傷根。」
蘭花雖然比較耐陰,但它也有向光性,在同一栽培場地。向陽一面的花、葉總是繁盛—些。天長日久會使花和葉的長勢不勻,並向一側偏倒。為了勻稱美觀,應該間隔一段時間轉動調整一下蘭盆的方向。若是出於造型或構圖的特殊需要,為了表達特定的詩情畫意,也可利用光源的位置來加強花、葉的傾向性,達到動態平衡的美,可滿足欣賞的需求。
Ⅷ 蘭花要怎麼養
家庭種植蘭花一般都是盆栽,方法如下:
1盆土一般選用市場供應的山泥,尤其是黑山泥更佳。如果採用自製培養土,需加沙1/3,攪拌均勻。花盆選用泥盆,盆底的洞孔要大一些。1-2年後,改用紫砂盆,盆底的洞孔最好有三四個。上盆時,先在盆底洞孔上墊一塊綠紗(以防螞蟻等鑽入作窩),再墊碎盆片2-3片,斜擱,最後鋪上木碳或煤渣碎粒,厚度為盆高的1/3。接著,鋪上一層碎泥粒、加上山泥,然後把蘭花移入盆內並扶正,使根系伸展。這時,澆足水,放置暖和的蔽蔭處15-20天,以後轉入日常性護養。
2盆栽蘭花放置的環境要選好。第一,要朝南或朝東;第二,四周空曠,濕度大;第三,要墊木架或水泥板等,不要放在地面上。
3在夏天高溫時,要防止烈日照曬。早春、深秋和冬季,需要一定的光照。遇到雷雨或暴雨時,防止盆土過濕,以免爛根。盆栽蘭花要經常澆水,做到「不幹不澆,干後則澆,間干間濕」。
4給蘭花施肥要採取薄肥勤施的原則,切忌施濃肥或未經發酵的生肥。
5盆栽蘭花要隨時剪去枯葉或病葉,保持株形美觀。生長不良的枝葉,應及時摘去,以免消耗養分,影響植株生長。
6盆栽蘭花要注意防凍,冰凍前要搬人室內,室溫保持在1-2℃,就能安全越冬。
怎樣分株
蘭花的繁殖採用分株法,當盆內棵株過多、過密,影響進一步生長時,可以進行分株。分株適宜在春、秋季節進行,每隔2-3年或3-4年進行一次。分株應在盆土稍干時進行,先從盆中挖出全株,去除根間泥土,用清水洗凈晾乾2-3小時,剪去爛根,用利刀從假球莖處切割,輕輕地拍松「根網」,理直根須,順其根系紋路,再將其切開或掰開,別傷害嫩根。
分株時一般從3-5叢為一盆,呈三角形或網眼形種植。
怎樣選購
每逢春節前後,花市場上常有蘭花供應,這時春蘭已有花苞,有的根系扎有翠雲草,有露根。在選購時,要選擇葉面光澤濃綠,肉質根系鮮嫩健壯,花苞挺拔的為好。這樣的蘭花生命力強,上盆種植後容易生長發育,能開花。如果葉片枯黃,根系干癟,花苞萎垂,這樣的成活率就低,或種植後開不出花來。
Ⅸ 盆栽蘭花對濕度的要求有一定規律嗎
一、蘭花的最佳生長環境
適宜蘭花生長的最佳氣溫為15 ℃ -25 ℃ ,溫度高於30℃就會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蘭花在空氣相對濕度60-70%時生長良好,過干或過濕都易引發蘭病,夏季生長期要求濕度不低於70%,蘭花對濕度的要求是有一定規律的,生長期濕度需求增高,休眠期濕度需求降低,白晝濕度需求增高,夜間濕度需求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