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秋芽管理
① 剛剛種下去的蘭花,大概要等多久才能發芽
春天四月份,大部分地區都已經進入春季了,我們養的蘭花現在也已經開完花,要進入長芽的階段了,其實四月是蘭花發芽的關鍵期。其中大多數品種都是在春季的3到5月份之間發芽,開始生長的10-12月也可能再次萌發新芽,也就是秋芽,抽芽越多蘭花越壯美,蘭花的品種比較多,發芽時間要根據具體品種定。發芽後就要盡可能的提供適宜生長的環境,環境適宜後期的長勢才會更旺盛。
蘭花的新芽是從假鱗莖上生長出來的,其假鱗莖是蘭花生根、發芽、長葉、起蕾、開花的母體。蘭花鋪面盡可能選擇一些大一點的顆粒,或者是不要去給他鋪面,這樣容易觀察澆水,土壤透氣性好,它的新芽往外長的時候長得更快速,芽子長出來才會更壯。盡量別讓休眠芽沉睡,想辦法去喚醒它,這樣就可以達到多發芽的目的。古人養蘭有「極弱則合,極壯則分」的說法。盆中蘭株多了,必須適時合理分株,這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適度分株也是完全必要的,只有及時分株才能促進蘭花多發芽出苗,這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老株對新株的成長和發芽反而有害,必須分開另植,一般以3苗左右為宜。扭傷球莖連接處,促使多發芽,是我國蘭界先輩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在理論上是正確的,實踐上也是成功的。用兩手分別捏住兩個假磷莖的中上部向相反方向扭90度至180度,使連接莖呈半分離狀態,但不可完全扭斷。扭傷處要及時敷上甲基托布津,以防感染細菌,再將蘭株種入盆中即可。
加強蘭花的日常管理也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關鍵,根據蘭花的生長習性做好日常養護。
春天四月份,大部分地區都已經進入春季了,我們養的蘭花現在也已經開完花,要進入長芽的階段了,其實四月是蘭花發芽的關鍵期。其中大多數品種都是在春季的3到5月份之間發芽,開始生長的10-12月也可能再次萌發新芽,也就是秋芽,抽芽越多蘭花越壯美,蘭花的品種比較多,發芽時間要根據具體品種定。發芽後就要盡可能的提供適宜生長的環境,環境適宜後期的長勢才會更旺盛。
蘭花的新芽是從假鱗莖上生長出來的,其假鱗莖是蘭花生根、發芽、長葉、起蕾、開花的母體。蘭花鋪面盡可能選擇一些大一點的顆粒,或者是不要去給他鋪面,這樣容易觀察澆水,土壤透氣性好,它的新芽往外長的時候長得更快速,芽子長出來才會更壯。盡量別讓休眠芽沉睡,想辦法去喚醒它,這樣就可以達到多發芽的目的。古人養蘭有「極弱則合,極壯則分」的說法。盆中蘭株多了,必須適時合理分株,這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適度分株也是完全必要的,只有及時分株才能促進蘭花多發芽出苗,這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老株對新株的成長和發芽反而有害,必須分開另植,一般以3苗左右為宜。扭傷球莖連接處,促使多發芽,是我國蘭界先輩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在理論上是正確的,實踐上也是成功的。用兩手分別捏住兩個假磷莖的中上部向相反方向扭90度至180度,使連接莖呈半分離狀態,但不可完全扭斷。扭傷處要及時敷上甲基托布津,以防感染細菌,再將蘭株種入盆中即可。
加強蘭花的日常管理也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關鍵,根據蘭花的生長習性做好日常養護。
② 蘭花秋天發芽能成活嗎
可以。抄秋季是蘭花引種佳期,襲也是蘭主們換盆分苗的好季節。
蘭花的葉甲是葉芽最早出土的部位,葉甲一般在兩年以後才會老化。如果葉甲老化過早,說明這棵蘭花的養分積聚能力有所欠缺。
在引種蘭苗時,一盆蘭花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壯苗是帶活力葉甲的。如果引種一盆6苗的蘭花,那麼最少有兩個壯年苗的葉甲須保持鮮活有力。
一盆蘭花所有蘭苗的葉甲都是枯黃的,有可能全是後壟苗。前壟苗與後壟苗的差異,引種到後壟苗,即使種活,蘭苗在兩年內也難以復壯,蘭花出新芽時,不是扁寬的葉甲,而是像牙簽一樣細圓的葉甲。
(2)蘭花秋芽管理擴展閱讀
蘭花種植的注意事項
1、長勢好的蘭苗根系粗壯有力、蘭根有一定的韌性,顏色以不透明的玉白色為佳。
2、如果空根多,則是原蘭主在管理時缺水,導致蘭花在逐漸地消耗根系肉質,這種蘭苗的根系即使沒有全部空掉,但也已受到損傷了。
3、蘭花而有黑色的爛根就更不能要,這不是水多腐爛就是病變,比空根的更難養活和養好。
③ 蘭花怎麼養促發新芽
喚醒休眠芽
在養殖蘭花的時候,新的蘭株,一般都是從蘭花的假鱗莖上面生長出來的,一株蘭花,理論上可以長出來6株新苗。但是實際上,發芽的數量確實非常少的,很多都只能發芽一株,其餘的芽都是休眠的。
此時,我們就可以讓進入休眠的芽都醒過來,就可以多發芽了。
適度分株促新芽
很多時候,蘭花的根系長得不好,這是因為植株老化,使得新株沒有養分來生長,而處於頂端優勢的蘭花,則抑制了其他的休眠的芽的生長。所以太適度的進行分株,使蘭花長出更多的芽,出更多的苗,還是很有用的。
④ 老師你好,蘭花都需要怎麼管理
您好
蘭花是半陽性植物,畏強光,喜弱光。一般來講較強的光照適宜蘭花生殖生長,花芽較多、花色較深、花期較早。較弱的光照有利於蘭花的營養生長,葉芽較多,葉色較綠,花色較淺,花期較遲,所以對蘭花的光照一定要掌握好,不要過陰過陽,而要半陰半陽,即陰陽要適中。
蘭花生長的最佳溫度是20度——30度,蘭花在這范圍內的氣溫下生長良好。氣溫較高、蘭花生長快,花期提前,花香濃烈;氣溫較低,蘭花生長慢,花期推遲,花香清淡,我們要從蘭花生長的特性來調控蘭室的溫度,白天的氣溫可在24度——30度的范圍內,夜間的溫度可調控在16度——24度范圍內,這樣的氣溫宜於蘭花的快速生長和積蓄萌發夏秋芽的養份,有利於蘭花多發夏,秋芽和提高蘭花當年的成苗率。
蘭花不是干生、溫生植物,而是中生肉質根植物。蘭花生長盆土的絕對溫度在50%左右較為適宜,盆土長期過干根則瘦細,盆土長期過溫根則黑爛,要保護蘭根,夏季的盆土濕度不能長期過干或過濕。蘭花喜歡濕潤新鮮的空氣。蘭花生長的最佳空氣溫度為80%左右。因此白天的空氣濕度應控在65%——80%,夜晚則應控在75%---95%,因夏季午後高溫,空氣溫度過大而悶熱不利於蘭花生長,夜間空氣溫度稍大,有利於蘭花的葉片吸收水份,補充白天消耗的水份,以利蘭花生長。因此,晚間的溫度大於白天的溫度更為妥當,白天空氣濕度達不到要求,應噴霧,夏季的蘭棚應要注意通風換氣,蘭花喜歡清新的空氣,如果人進蘭棚有異味感,蘭花是長不好的。
澆蘭花所用的水最好選用雨水(弱酸性),河水(中性),自來水(存放一天讓氯氣散發後)一定不要用深井水,夏季澆水的原則「盆面干則澆、澆則透」。澆水的溫度應接近或低於空氣中的溫度為好,不要用高於空氣溫度的水澆蘭花。最好辦法是在蘭棚內或接近養蘭場地放一個缸或做一個水池,平時裝滿備用的水,澆水的時間一般在午後的7時至9時為好,此時段,氣溫較低,水份蒸發的水分,得到及時的補充,有利於蘭根晚上的休整和吸收水分,有利於蘭花的夏季生長。
夏季是蟲害,病害的高發期,對病蟲害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把握發病規律,抓住防治最有效時期,對症下葯是防治蘭花病蟲害的原則,常用的滅菌葯每月噴施1次。使用每種葯物稀釋比例要精確,太淡無效,太濃產生葯害,噴施時一定噴蘭葉正面和背面,以及整個養蘭場地,為避免葯害,時間要選在傍晚進行噴施。
⑤ 蘭花發花芽期怎樣管理
1、要注意盆土濕度要保持微濕狀態,盆內一定不能有積水,如果水份太大蘭花的生長受到侵害內,新芽在長期太濕的環容境下容易爛掉,就是我們常說的「死」 蘭芽尖腐爛變成褐色,一直延伸到全芽枯萎之至死亡。
2、蘭芽要多接觸陽光,才能健康成長,提高蘭株的抗病能力,中午太陽光線毒的時候要適當的遮陽,不可暴曬,以免灼傷蘭芽。
5、不能翻盆或者扒盆土看芽,因一不小心,輕者碰傷蘭芽,重者斷芽。 蘭芽絕對不可用手去碰,否則很可能會導致新芽停止生長,甚至枯萎。
6、要及時疏芽,如果假鱗莖發苗太多,要及時疏芽,留壯去小,有的蘭友捨不得掰去多發的芽,殊不知這樣會使老蘆頭消耗大量的營養。
⑥ 秋天蘭花怎麼養
1、澆水:給蘭花澆水要根據氣候而言,若是氣溫低的話就要控制澆水,5-7天澆內一次即可;春秋季容節可以2-3天澆一次;而夏季氣溫高的話可以一天澆1-2次;澆水不能過量也不能過少。
2、溫度:最合適的溫度一般是16-24℃,夏季最高不能超過30℃,冬季最低不能低於5℃,最好將它放進室內養殖,以免會將蘭花凍傷,白天10-12℃為宜;若是在室內養殖就要經常開窗,要保證空氣流通。
3、光照:蘭花不能被強烈的陽光照射,在陽光比較強烈時要為其遮蔭,也不要長時間接受光照,可以在早上或是下午讓其接受散光照射,最好是將它放在屋檐或陽台上,冬季可以接受散光照射,但也要避免陽光暴曬。
(6)蘭花秋芽管理擴展閱讀:
蘭花的修剪方法
在蘭花生長過程中,要經常對蘭葉進行修剪,在老葉枯黃時應及時剪去,以利通風,有些葉子的葉尖乾枯也應剪除。尤其是有病蟲為害的葉片需及時清除,以免傳染。
花謝之後要及時將花莖剪掉,最安全的方法是,第一次在盆面以上兩三厘米處把花莖剪掉,一段時間後,剩下的老莖枯萎後再剪掉,這樣可以防止新創面感染。
蘭花的根部雖然沒有觀賞價值,但對蘭花的生長至關重要。首先將植株脫盆,抖落掉一部分的泥土,將斷根、老根、病根剪掉。
⑦ 蘭花秋季如何養
一、養植蘭花要面臨四大風險
在蘭花養植過程中,養蘭人往往要面臨各種風險,筆者認為,主要風險來自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買著假花的風險,二是蘭花被盜的風險,三是蘭花價格波動的風險,四是蘭花被養死的風險。在上述四大養蘭風險中,前三個風險不一定每個人都遇到,而第四個風險,每個養蘭人均要面對。從筆者近幾年來的調查結果看,在大理州范圍內,從所調查的110多個養蘭人的養植情況看,沒有養死過蘭花的人沒有,只是存在著死得多和死得少的差別,而且,越是好花、名花越容易出問題。僅從2005年4月~8月的5個月中的調查看,在大理州內,僅因蘭花莖腐病發病,而造成的損失估計在1億元-5億元人民幣之間,具體損失多少,只有大知地知了,根本無法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損失金額一定是很大的。今年全省、全國蘭花的莖腐病發生均較重(這里指的是廣義的莖腐病,即因假鱗莖腐爛而引起的病,包括細菌、真菌等各種病因引起的),要是把全省、全國的損失加在一起,那麼損失金額一定是巨大的。因此,如何把蘭花養好,而不把蘭花養死,這是每個養蘭人都要面對的大事。為什麼會出現蘭病暴發的局面?為什麼會造成這么大的損失?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養蘭人在蘭花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對措施不當,長時期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的。現將筆者多年來調查的蘭花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總結如下。
二、蘭花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診斷不準,是蘭花病蟲害發生重的根本原因
在我們到醫院看病時,最需要的是醫生將病情診斷准確,然後才能對症下葯,這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在蘭花病蟲害的防治上,很多蘭友往往是沒有將自己的蘭花得什麼病、蟲診斷准確的情況下,而急於用葯,這樣的防治,葯效是不好的。診斷不準,這是蘭花病蟲害發生重的根本原因。
2.蘭花病蟲害發生條件復雜,是蘭花病蟲害發生重的客觀原因
從近幾年的調查看,有100個養蘭人,大體就有100種養蘭方法,這主要是因各人的養蘭條件,經驗及對不同養蘭方法看法不同引起的。因為養蘭方法多種多樣,養蘭人條件千差萬別,造成養蘭環境條件各不相同;因為不同養蘭人養蘭技術不一樣,養出的蘭花壯弱也就不一樣;因為有這些不一樣,造成蘭花病蟲害發生環境條件也就很復雜,為蘭花上的病蟲害發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最終所造成的蘭花病蟲害發生種類多種多樣,各不相同。僅從蘭花的莖腐病來看,如果單憑蘭花的假鱗莖腐爛這一條,是無法作出准確診斷的。對有經驗的人來說,也必須要看到實物,並且分離病部組織,作適當的室內培養以後,才能藉助儀器,作出初步結論。一般蘭友僅僅藉助於蘭花病蟲圖譜,診斷害蟲也還可以,要是診斷蘭花病害,結論就不一定是很准確的。否則蘭花莖腐病(腐爛病)也就不會在全國發生這么嚴重了。
3.對農葯的特性、作用機理、防治對象了解不夠
從調查中看出,對蘭花的防病葯劑,很多蘭友只知道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兩種,種蘭時,蘭株消毒用這兩種葯,預防蘭病也是這兩種葯,蘭花得病後還是用兩種葯進行防治,這樣做,往往在蘭病發生重的年份要吃虧。這是由於這兩種葯本身就同於苯並咪唑類的殺菌劑,長期使用,病菌易產生抗葯性,且對其中一種產生抗葯性,則對另一種也就相應產生了抗葯性。因此,在使用某種農葯時,一定要明確該種農葯的作用機理和防治對象,才能起到相應的效果。在殺菌劑的作用機理上,要明確該葯對病菌主要是起到預防作用、治療作用、還是鏟除病菌的作用,同時還要了解該葯是有內吸作用,還是有觸殺作用等等知識均應有所了解,才能有針對性的用葯。事實上,在蘭花病蟲害防治上使用葯劑是很講究的。什麼病蟲,需要用什麼葯劑防治,這是必須搞清的。如蘭花細菌病害,若用防治真菌的農葯去防治,一般效果很差或無效;而同樣是真菌引起的病害,也不是說什麼真菌防治葯劑都有效,必須有針對性的使用,才能提高防治效果,這是防治蘭花病害用葯的基本要求。這里,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有少數葯劑如可殺得等含銅的殺菌劑,對真菌、細菌和病毒引起的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這類廣譜性的殺菌劑,一般主要用於預防,在發病高峰期使用,則不管防治什麼病,防效一般都不高,以這類廣譜性葯劑為主來防治蘭花病害,往往易造成重大損失。
4.對蘭花中上部病蟲害較重視,而對假鱗莖和根部病蟲害重視不夠
從栽蘭實踐中看,很多蘭友對蘭株假鱗莖病害和根部病蟲害重視不夠,而在事實上,對蘭株死亡最具毀滅性的是後兩者;一般蘭友多數是在蘭花得病蟲害,並且已經表現出症狀以後,才採取措施,這對蘭花中上部病蟲害而言,急救多數時候還有一定效果,而對假鱗望病害和根部病害而言,則往往己經為時己晚了。另外,需要引起廣大蘭友重視的是蘭盆中的害蟲問題,盆中害蟲種類很多,危害事實上是較重的,需及時防治(本人另有專文討論)。
5.缺乏系統性的預防措施,施葯不及時
在養蘭實踐中,我們常看到有的人今天施這種葯,明天聽別人說那種葯好,又換成另一種葯,結果,防效往往不理想。因此,防治蘭花病蟲害,要想達到較好的防效,針對某一病蟲,必須要用防效好的同一葯劑,連續施葯,病害至少連施3次(7-10天1次),蟲害至少連施2次,才能達到較好的防效。在防治時期上,一定要掌握蟲害在發生數量較少時施葯,即通常說的治早、治小;而病害則必須牢記預防為主的原則,及早施葯;若蘭花己發病的,則必須抓住發病初期這一關鍵時期連續施葯;另外,在病蟲害的預防上,可以根據當地常見的病蟲害(診斷正確的前提下)提前用葯,牢記一年中的高溫高濕季節(5-9個月)是蘭花病蟲害的發生高峰期,需要及時預防。
三、應對措施
1.嚴格執行種苗和植料的消毒措施
新引進的蘭苗,必須採取相應的消毒殺菌和滅蟲的方法盡量杜絕和減少病蟲害的傳括,切斷傳播來源。種植蘭花時,對蘭花分苗用具、植料、蘭盆應進行消毒處理。經多年實踐,筆者認為除蘭花外,較好的措施是進行高溫消毒,高溫消毒能殺死病菌和害蟲,並且比較徹底。具體方法可以將養蘭用品、用具、植料等放入開水中煮10分鍾,或用蒸氣在水燒開後持續蒸30-60分鍾。其他方法比如用太陽暴曬、用鍋炒等方法都可以,但不一定能將病菌、害蟲和蟲卵等100%殺死。這是栽蘭的第一步,必須走好。
2.定期預防病蟲害
近幾年來,隨著規模化、現代化養蘭者的增多,很多名蘭精品價值很高,做好這一條,就顯得特別重要。2005年8月中旬,筆者在國內某知名蘭花網上看到,某某蘭友就因蘭花發生莖腐病,在15天之內一次病死富蘭名品程梅50多苗價值60多萬元,這是可惜的。試想除少數大戶外,絕大多數蘭友能經得起這種打擊嗎?因此,做好蘭花病蟲害預防,特別是具有毀滅性的病害的預防,是很有必要。在具體預防措施上,在大理州內,大體來說,春季以預防害蟲為主,病害為輔,高溫高濕的夏季,則以防病為主,防蟲為輔,秋季則病蟲兼預防,冬季一般病蟲發生較輕,可根據各人的情況進行挑治。但在冬季,要特別注意保護蘭花根系,若冬季盆上濕度大,蘭花最易爛根,養植蘭花有諺語:冬季養根,夏秋季養葉,是很有道理的。
3.對症下葯
前面己說到,現在蘭花病蟲害發生重、難防治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對症下葯,主要就是診斷不準。其解決方法,就是自己做好預防和防治工作,自己不知道的或拿不準的病蟲害,則就近向有經驗的人請教,也可以向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專家請教,務必診斷准確,才談得上對症下葯。現在很多人在談論蘭花莖腐病時,就有盲人摸象、各吹各打的感覺。
4.及時施葯
該項措施主要包括二層意思:一是防治要及時,除做好平時的預防工作外,要在蘭花病蟲害發生初期用葯;二是前面己說過,針對所發生的病蟲害,特別是病害,在診斷准確的前提下,選准葯劑,連續施葯,病害至少3次(7-10天1次),蟲害至少2次,才能確保有一定的防效。及時施葯,是減輕病蟲害發生、減少損失的有效措施。
5.正確掌握農葯的使用濃度,並均勻噴施
目前在蘭花病蟲害防治上,對於農葯使用,有兩種不正確的用法:一是使用濃度過高,如有些人在防病時,直接使用商品葯劑不經兌水直接塗在病部。這種方法對蘭花來說,易出現葯害(直接葯害則蘭株枯死,間接葯害是傷害蘭花的葉片、生長點和蘭根菌),對病蟲來說,易產生抗葯性,直接後果就是以後使用相同葯劑,防效很差或者是防效沒有。現在很多人說甲基托布津殺菌效果很差,原因就是使用時間太長和用法不當造成的。二是部分養蘭人害怕使用農葯傷著自己的蘭花,很少用葯或使用濃度太低,沒有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上述這兩種方法其實都是不科學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根據各種農葯的作用機理、防治對象和使用方法,結合自己的或別人的成功經驗,確認某種葯對某種病蟲有效果,且無葯害後,再進行使用。在噴葯時,要葉片正面、背面及盆土表面都要噴到,才能有較好的防效。
6.交替用葯
針對某一地方的主要病蟲害是那幾種,要選擇不同種類的農葯,每種病蟲害要選擇3種以上有效農葯,至少1個月輪換一次,才能有效的減少病蟲害產生抗葯性,提高防效,同時延長某種有特效農葯的使用年限。這項措施也應引起廣大蘭友的注意。
7.加強通風
廣東清代蘭家區金策說:「養蘭以面面通風為第一義」,「通風為種蘭之先務」,「陽多花佳、陰多葉佳,此為通風者而言之,若不通風,則陽多曬死,陰多淤死,無不死也」。這是養植蘭花關於通風的至高論述,是真理。這就要求我們做到:養蘭環境要通風、植料要疏鬆通氣、富有營養、蘭盆也要通氣,才能養好蘭花。通風在養好蘭花,防治病蟲害,特別是病害上,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每個養蘭人均應重視
⑧ 怎樣促使蘭花發芽
蘭花發芽指的是從蘭花蘆頭上分櫱出新的生命體,其中包括葉芽、根芽以及花芽,這三種形態出現 在蘭花生長的不同階段。有些蘭友常常和我說:蘭花種植大半年了,可什麼芽都不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何促使它發芽呢?
發芽是蘭花種植後成活的基本體現,如果種植很長時間還不發芽,那麼很有可能蘭花未服盆,更談不上成活了。
很多新手蘭友種植蘭花後,喜歡時常去翻盆看看有沒有新芽,這其實是不好的習慣,因為會影響蘭花的服盆。正常情況下,蘭花在春天(包括初夏)種植後,大約20多天就會有新芽萌出,否則就有可能是植料、種植環境出問題了。
蘭花的芽可以分為花芽和葉芽,花芽長大就變成了花,葉芽長大就變成了葉片,蘭花的花芽分化是在6-7月分化出來的,就是來年3-4月開花,春蘭 和蕙蘭也是在這2個月完成花芽的分化,而葉芽則是在春季和秋季進行分化,所以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說春芽和秋芽。
冒出新芽
蘭花葉芽的分化在春季和秋季把保證花盆中的濕度,不能讓盆內太乾燥,缺少不利於蘭花葉芽的分化,溫度不能太高,保持在26度左右為好,可以適當施一些含氮的肥料,可以用尿素,稀釋3000倍以上後噴葉和灌根,也7-10天用一次,連續2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