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筒蘭花盆
㈠ 誰有「梁父吟」全文
梁父吟
作者:白先勇
一個深冬的午後,台北近郊天母翁寓的門口,一輛舊式的黑色官家小轎車停了下來,
車門打開,裡面走出來兩個人。前面是位七旬上下的老者,緊跟其後,是位五十左右的
中年人。老者身著黑緞面起暗團花的長袍,足登一雙絨布皂鞋,頭上戴了一頂紫貂方帽,
幾絡白發從帽沿下露了出來,披覆在他的耳背上,他的兩頤卻蓄著一掛豐盛的銀髯。老
者身材碩大,走動起來,胸前銀髯,臨風飄然,可是他臉上的神色卻是十分的庄凝。他
身後那位中年人也穿了一身深黑的西服,系著一根同色領帶。他戴了一副銀絲眼鏡,頭
發也開始花白了,他的面容顯得有點焦黃疲憊。老者和中年人一走近大門,裡面一個蒼
老的侍從老早打開了門,迎了出來,那個侍從也有六十開外了,他穿著一身褪了色的藍
布中山裝,頂上的頭發已經落盡,背卻佝僂得成了一把彎弓,他向老者和那位中年人不
停地點著頭說道:
「長官回來了?雷委員,您好?」
雷委員向那個老侍從還了禮,然後便轉過來微微欠身向老者恭敬地說道:
「朴公累了一天,要休息了吧?我要告辭了。」
「不要緊,進來坐坐,我還有話要跟你說。」朴公擺了擺手,並沒有回頭,卻踏著
遲緩而穩健的步子,徑自往門內走了進去,雷委員也跟著走了進來。那個老侍從便馬上
過去把大門關上。
「賴副官。」朴公叫道。
「有。」賴副官趕忙習慣地做了一個立正的姿勢,兩手貼在腿側上,可是他的背卻
仍舊佝接著,伸不直了。
「沏兩杯茶,拿到我書房來。」
「是,長官。」賴副官一行應著,一行卻彎著身子走了。
宅內的院子里,別的樹木都沒有種,單沿著圍牆卻密密地栽了一叢紫竹,因是深冬,
院子的石徑上都飄滿了脫落的葉萚。朴公和雷委員走向屋內時,踏在焦脆的竹葉片上,
一直發著嗶剝的碎聲。朴公和雷委員走進屋內書房時,賴副官早已經端著兩盅鐵觀音進
來,擱在一張嵌了紋石的茶幾上了,然後他又彎著身點著頭向雷委員說:
「雷委員請用茶。」
朴公進到書房裡,並沒有摘下帽子,便徑自走到茶幾旁邊一張紫檀木太師椅上坐了
下來,捧起了一盅熱茶,暖了一暖手,吹開浮面的茶葉,啜了一口,然後才深深地舒了
一口氣。他舉目看見雷委員仍舊立著時,便連忙用手示了一下意,請雷委員在另一張太
師椅上坐下。
書房內的陳設十分古雅,一壁上掛著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微明畫的寒林漁隱
圖。兩旁的對子卻是鄭板橋的真跡,寫得十分蒼勁雄渾: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另一壁也懸了一副對聯,卻是漢魏的碑體,乃是展堂先生的遺墨。上聯題著「朴園
同志共勉」。下聯書明了日期:民國十五年北伐誓師前夕。聯語錄的是國父遺囑: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靠窗左邊是一張烏木大書桌,桌上的文房四寶一律齊全。一個漢玉鯉魚筆架,一塊
天籟閣珍藏的古硯,一隻透雕的竹筆筒里插著各式的毛筆,桌上單放著一部翻得起了毛
的線裝《資治通鑒》。靠窗的右邊,有一個幾案,案頭擱著一部《大藏金剛經》,經旁
有一隻饕餮紋三腳鼎的古銅香爐,爐內積滿了香灰,中間還插著一把燒剩了的香棍。
「你們老師——」朴公坐下後,沉思良久,才開言道。
「是的,朴公。」朴公說了一句,沒有接下去,雷委員便答腔道。
「你們老師,和我相處,前後總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頓了一頓才又說道,「他
的為人,我知道得太清楚。」
「是的,朴公,」雷委員答道,「恩師和朴公的厚誼我們都知道。」
「『狂狷』二字是你老師的好處,可是他一輩子吃虧,也就是這個上頭。孟養——
他的性子是太剛了些。」朴公點著頭嘆了一口氣。
「恩師的為人,實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員說道。
「雖然這樣說,跟他共事就有點難了,」朴公轉向雷委員,「你做過他這些年的幕
僚,你當然知道。」
「是的,是的,」雷委員趕快介面道,「恩師行事,一向令重如山,口出必行,那
是沒有人敢違背的。」
「你們背地下都把他比做七月里的大太陽——烈不可當,是嗎?」朴公側過身去,
微笑著問道。雷委員會心地笑了一下,卻沒敢答腔。朴公把頭上的貂皮帽摘了下來,用
手搔了一下頭上那幾綹白發,又獨自沉思起來。
「其實,他晚年也是十分孤獨的——」隔了半晌,朴公才喃喃自語地說道。
「嗯,朴公?」
「我說,」朴公轉頭過去提高了聲音,「孟養,他的性子太烈了。做了一輩子的事,
卻把世人都得罪了。就是我和仲默兩人還能說說他。」
「恩師對朴公和仲公二位一向推崇備至。」雷委員欠身轉向朴公,臉上充滿了敬意
地說道。朴公持了一捋他胸前那掛銀須,微微地笑了一下。
「我和仲默倒未必真有什麼地方叫他折服。不過,我們三人當初結識,卻頗有一段
淵源——這個,恐怕連你也不太清楚呢。」
「我記得恩師提過:他和朴公、仲公都是四川武備學堂的同學。」
「那倒是。不過,這里頭的曲折,說來又是話長了——」朴公輕輕地嘆了一下,微
微帶笑地合上了目。雷委員看見朴公閉目沉思起來,並不敢驚動他,靜等了一刻工夫,
才試探著說道:
「朴公講給我們晚輩聽聽,日後替恩師做傳,也好有個根據。」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說起來,那還是辛亥年間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
楊蘊秀,剛從日本回來,他們在那邊參加了同盟會,回來是帶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
備學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漢那邊大舉起義。那時四川哥老會的袍哥老大,正是八千
歲羅梓舟,他帶頭掩護我們暗運軍火人武昌。其實我們幾個人雖然是先後同學,彼此並
不認識,那次碰巧都歸成了一組。我們自稱是『敢死隊』,耳垂上都貼了紅做暗記的,
提出的口號是『革命倒滿·倒滿革命』。一時各路人馬,揭竿而起,不分晝夜,兼水陸
紛紛人鄂。仲默的夫人楊蘊秀到底不愧是個有膽識的女子!」朴公說著不禁贊佩地點了
幾下頭。
「仲公的夫人確實是位巾幗英雄。」雷委員也附和著贊道。
「你知道嗎?那天運軍火進武昌,就是由楊蘊秀扮新娘。炸彈都藏在她的花轎里。
孟養和我呢,就打了紅包頭扮抬轎夫,仲默卻是一身長袍馬褂騎在馬上做新郎官。加上
幾個袍哥同志,吹吹打打便混進了正陽門。哪曉得一進城,裡面早已風聲鶴唳,人心惶
惶了。原來文學社的幾個同志走漏事機,總督下令滿城捕人,制台衙門門前已經懸上了
我們革命同志的頭顱了。我們馬上接到胭脂巷十號的命令:事出倉猝,提前發難,當晚
子時,以炮鳴為號。任務是炸制台衙門,搶救獄中同志。我們幾個人便藏到了楊蘊秀姊
姊家,伺機而動。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滿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肅。
我們幾個人都換上了短打,連楊蘊秀也改了男裝。大家幾杯燒酒一下肚,高談國家興亡,
都禁不住萬分慷慨起來。你老師最是激昂,我還記得,他喝得一臉血紅,把馬刀往桌上
一拍,拉起我和仲默兩個人,便效那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在院子里歃血為盟,對天起誓:
『不殺滿奴,誓不生還。』約定日後大家有福共享,有難同當。那時倒真是都抱了必死
之心的,三個人連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來,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師年紀最小,
是老么。他那時才不過二十歲——」
「哦?」雷委員驚訝地插話道,「我倒不曾知道,原來恩師和朴公、仲公,還有這
么一段淵源呢!」
「你哪裡能得知?」朴公又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銀髯,笑道,「那段過往,確實是我
們三個人的秘密。那晚我們才等到十時左右,城東工程營那邊便突然間槍聲震響起來了。
幾個人正還猶疑,你老師便跳了起來,喊道:『外面都動了兵器了,我們還在這里等死
嗎?』說著便搶了幾枚炸彈,拖起馬刀往外面沖去,我們也紛紛涌了出去。原來外面人
聲洶洶,武昌城內早已火光沖天了。混戰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勢已定,武昌城內,
到處都飄滿了我們革命軍的白旗了。於是我們一隊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經過黃
鶴樓的時候,你老師突然興致大發,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脫下了一件血跡斑斑的白布
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樓檐上去,然後他站到黃鶴樓的欄桿上,揮著一柄馬刀,朝
了我們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養在此。』他那時那股豪狂的勁道,我總還記得。」
朴公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停下來喝了一口鐵觀音。
「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師那些事跡竟埋沒了,」雷委員說道,「這些都該寫人
傳里去的。」
「可以寫,」朴公點首贊許道,「你老師年輕時那些任俠事跡,只有我才最清楚。
那次起義,雖然事出倉猝,由幾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闖成了革命,可是也就是那麼一闖,
卻把個民國給闖了出來呢。第二天我們便通電全國,稱中華年號為『黃帝紀元四千六百
零九年』——」朴公沉吟了片刻,又緩緩地說道,「也就是從那時起,日後幾十年間,
我們三個人東征西討,倒也真還能做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地步。你老師當了總
司令的時候,官位比我們都高,背著人,我和仲默一樣叫他『老幺』。」朴公朝雷委員
點頭笑了一下,雷委員也笑了起來。「他也始終把我和仲默以兄長看待,所以只有我和
仲默還夠拘阻他一些。我一生謹慎,吃虧的地方少。仲默厚道,與人無爭。不過,平心
而論,講到才略機智,我要首推你們老師——」朴公豎起了一雙壽眉,舉起了大拇指說
道,「我老早背地下就和仲默說過:『老二,日後叱吒風雲,恐怕還要看我們那個小的
呢。』後來果然應了我的話,你老師的成就確實在我們之上。」
「恩師的才智實在是令人欽服的,」雷委員說道,「只可惜還沒能展盡就是了。」
「不是這樣說,」朴公擺了擺手止住雷委員道,「他倒真是做過了一番事業的。不
過你老師發跡得早,少年得志,自然有他許多驕縱的地方,不合時宜。這不能怨天尤人,
還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養——」朴公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道:「他確實太剛烈
了。」說完朴公和雷委員對坐著,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來,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員才輕
輕地喟嘆了一聲說道:
「不過——今天總算是風光了。難為人到得那麼齊全,連王欽公、李賢公、趙冕公
竟也親自來了。」
「是嗎?」朴公微感驚訝地問道,「他們也來了嗎?我怎麼沒見著呢?」
「他們來得很早,一會兒工夫就告辭了。」
「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說道,「我也有多少年沒有見著他們了。他們幾個送來
的輓聯,掛在靈堂里,我倒看了。王欽之的輓聯還嵌了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中原父
老望旌旗。』雖然他和你老師有過一段恩怨,可見他對你老師也還是十分推重的。」
「是的,朴公。」雷委員趕忙應道。
「今天的公祭倒也還罷了,」朴公說道,「雖說身後哀榮,也不能太離了格。我看
孟養的那個男孩子,竟不大懂事。大概在外國住久了,我們中國人的人情禮俗,他不甚
了解。」
「家驥兄剛從美國回來,他對國內的情形是比較生疏一點。」雷委員解說道。
「治喪委員會的人,和他商量事情,他一件件都給駁了回來。我主持這個治喪會,
弄得很為難,他是亡者的家屬,又是孝子,我也不便太過專攬。後來我實在看不過去,
便把他叫到一旁,對他說道:『當然古訓以哀戚為重,可是你父親不比常人,他是有過
功勛的。開吊這天,是國葬的儀式,千人萬眾都要來瞻仰你父親的遺容。禮儀上有個錯
失,不怕旁人物議,倒是對亡者失敬了。』我的話只能說到這一步,我看他的情形,竟
有點不耐煩的樣子。」
「家驥兄辦事,確實還少了一點歷練。」雷委員點頭附和道。
「還有一件事,我也對他直說了,孟養的夫人早過世,孟養在醫院卧病這兩年,侍
候湯葯,扶上扶下,都還靠他那位繼室夫人。他們這次發訃文,竟沒有列她的名字。她
向我哭訴,要我主持公道。以我和你老師的情分,我不能不管。可是這到底是他們的家
事,我終究還是個外人,不便干預。最後我只得委婉地和孟養那個男孩子說了:『看在
你亡父的份上,日後生活,你們多少照顧些。』」朴公說到這里,卻太息了一下,揪然
說道:
「看見這些晚輩們行事,有時卻不由得不叫人寒心呢。」
雷委員也跟著點頭,唏噓了一番。朴公手裡一直捧著那盅早已涼掉了的鐵觀音,又
默然沉思起來。雷委員看見朴公面上,已經有了些倦容,他便試探著說道:
「朴公身體乏了吧;我該——」
朴公抬起頭看看雷委員,又望望窗外,說道:
「天色已經不早了。這樣吧,你索性留在我這里,陪我對一盤棋,吃了晚飯再走。」
說著他也不等雷委員同意,便運自走向棋桌,把一副圍棋擺上,雷委員也只得跟著
坐到棋桌邊。剛坐下去,朴公抬頭瞥見幾案的香爐里,香早已燒盡,他又立了起來,走
到幾案那裡,把殘余的香棍拔掉,點了一把龍涎香,插到那隻鼎爐內。一會兒工夫,整
個書房便散著一股濃郁的龍涎香味了。朴公和雷委員便開始對奕起來。下了兩三手的當
兒,書房門突然打開了,一個八九歲的男孩子走了進來,他穿了一身整潔的卡其學生制
服,眉眼長得十分清俊,手裡捧碗熱氣騰騰的湯葯。
「爺爺,請用葯。」他小心翼翼地把那碗湯葯擱在茶幾上便對撲公說道。朴公抬頭
看見他,臉上馬上泛出了一絲笑容,但是卻厲聲喝道:
「還不快叫雷伯伯?」
「雷伯伯。」男孩子趕快做了一個立正的姿勢,朝著雷委員深深地行了一個禮。
「這位就是令孫少爺了吧?」雷委員趕忙還禮笑道。
「我的小孫子——效先。」朴公指了一指他的孫子。
「好聰明的長相!」雷委員誇贊道。
「他今年小學三年級了,在女師附小念書,」朴公介紹道,「他是在美國生的,我
的男孩子兩夫妻都在那邊教書。前幾年,他祖母把他接了回來。他祖母過世後,便一直
跟著我。他剛回來的時候,一句中國話也不會說,簡直成了個小洋人!現在跟著我念點
書,卻也背得上幾首唐詩了。」
「哦——?」雷委員驚訝道。
「你能背首詩給雷伯伯聽嗎?」朴公捋了一捋他的銀胡須。
「背哪一首詩,爺爺!」
「你還能記得多少首?」朴公喝道,「上禮拜教給你的那首《涼州詞》還記得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朴公
的孫子馬上毫不思索搖著頭琅琅地把那首《涼州詞》背了出來。
「了不得!了不得!」雷委員喝彩道,一這點年紀就有這樣的捷才。朴公,」他轉
向朴公又說道,「莫怪我唐突,將來恐怕『雛風清於老鳳聲』呢。」
「不要謬獎他,」朴公說道,臉上不禁泛滿了得意的笑容,向他的孫子說了句:
「去吧。」
朴公的孫子離開書房後,朴公便把那碗熱湯葯捧起來,試著喝了幾口。
「朴公近來貴體欠安嗎?」雷委員停下了棋,關懷地問道。
「倒也沒有什麼,」朴公答道,「你還記得我和你老師北伐打龍潭那一仗嗎?我受
了炮傷。」
「是的,是的,我記得。」雷委員趕忙應道。
「那時還年輕,哪裡在意,現在上了年紀,到底發著了,天寒的時候,腰上總是僵
痛,電療過幾次,並不見效,我便到奚復一那裡去抓了一帖葯,服著好像還克化得動似
的。」朴公說著,已經把那一碗湯葯飲盡,然後又開始和雷委員對弈起來。下到二十手
的光景,雷委員有一角被朴公打圍起來,勒死了,他在盒子里一直抓弄棋子,想了差不
多十來分鍾才能下手。
「朴公——」他抬頭時,發覺原來朴公坐在那裡,垂著頭,已經蒙然睡去。他趕忙
立了起來,走到朴公身旁,在朴公耳邊,又輕輕地喚了一聲:
「朴公——」
「嗯?」朴公睜開了惺松的睡眼,含糊地問道,「該我下了嗎?」
「朴公該休息了,打擾了一個下午,我想我還是先告辭了吧。恩師那邊還有許多後
事等我去了結呢。」
朴公怔怔地思索了半晌,終於站了起來說道:
「也好,那麼你把今天的譜子記住。改日你來,我們再收拾這盤殘局吧。」
朴公送雷委員到院子里的時候,雷委員再三請朴公止步,朴公並沒有理會,徑自往
大門走去,走到門口時,他卻若有所思地停了下來,對雷委員說道:
「下月二十五日,是你老師的『七七』。」
「是的,朴公。」
「你老師那邊打算在家裡做呢?還是到寺里去呢?」
雷委員的臉上現出了難色,隔了半晌,終於說道:
「此事我跟家驥兄商量過了。他說他們幾個人都是信基督教的,不肯舉行佛教的儀
式。」
「哦——」朴公點頭沉吟道,「那麼這樣吧,那天由我出名,在善導寺替孟養念經
超度好了。下月也是仲默的周忌,正好替他兩人一齊開經,仲默的夫人也要參加的。」
朴公說著,又歪過了身子,湊到雷委員耳根下,低聲說道:
「你老師打了一輩子的仗,殺孽重。他病重的時候,跟我說常常感到心神不寧。我
便替他許下了願,代他手抄了一卷金剛經,剛剛抄畢。做『七七』那天,拜大悲仔的時
候,正好拿去替他還願。」
朴公說畢,賴副官已經把汽車叫過來送客,打開車門在那裡等候著了。正當雷委員
要跨上車的時候,朴公又招住了他,把他叫到跟前,對他說道:
「還有一句話,是你老師臨終時留下來的:日後回大陸,無論如何要把他的靈柩移
回家鄉去。你去告訴他的那些後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養常穿的軍禮服,他的那些勛章
也要存起來,日後移靈,他的衣衾佩掛是要緊的。」
「是的,朴公,我一定照辦。」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最後說道:「你老師生前,最器重你。他的後事,你
多費點心。至於他那些後輩,有什麼不懂事的地方,你擔待些,不要計較了。」
「這點請朴公絕對放心。」雷委員向朴公深深地行了一個禮便跨進汽車里去。
「賴副官,開飯了吧。」朴公目送雷委員離開後,便吩咐賴副官道。
「是,長官。」賴副官連忙彎著腰做了個立正的姿勢應道,然後蹣跚地走過去把大
門關上。
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時候,冬日的暮風已經起來了,滿院里那些紫竹都騷然地抖響起
來。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紅一般,冷凝在那裡。朴公踱到院子里的一角,卻停了下來。
那兒有一個三疊層的黑漆鐵花架,架上齊齊地擺著九盆蘭花,都是上品的素心蘭,九隻
花盆是一式回青白瓷蟠龍紋的方盆,盆里鋪了冷杉屑。蘭花已經盛開過了,一些枯褐的
莖梗上,只剩下三五朵殘苞在幽幽地發著一絲冷香。可是那些葉子卻一條條地發得十分
蒼碧。朴公立在那幾盆蕭疏的蘭花面前,背著手出了半天的神,他胸前那掛豐盛的銀髯
給風吹得飄揚了起來。他又想起了半個世紀以前,辛亥年間,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來,
直到他的孫子效先走來牽動他的袖管,他才扶著他孫子的肩膀,祖孫二人,一同入內共
進晚餐。
㈡ 種蘭花用什麼植料
好的植料是育好蘭株的關鍵因素之一,更是養好蘭花的基礎。養蘭先養根,根好蘭苗壯!
分析如下:
1、刺栗葉
常用的樹皮植料如:松樹皮、柳樹皮、水冬瓜樹皮、樟樹皮等,其加工方式與上述提到的質量基本相同,但需要再加工成合適的顆粒大小,發酵的時間周期也相對要長得多。
(2)筆筒蘭花盆擴展閱讀
主要價值
觀賞
蘭花是一種風格獨異的花卉,它的觀賞價值很高。蘭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綠、黃綠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為名貴。蘭花的香氣,清而不濁,一盆在室,芳香四溢。「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古人這首詩將蘭花的幽香表現得淋漓盡致。蘭花的花姿有的端莊雋秀,有的雍容華貴,富於變化。蘭花的葉終年鮮綠,剛柔兼備,姿態優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藝術品。「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葉勝看花」。這首詩就是用來形容蘭葉婀娜多姿之美。
食用
蘭花香氣清洌、醇正,蘭花多用於茶,也可用來熏茶;還可做湯等菜餚。
葯用
據記載,蘭花全草均可入葯。其性平,味辛、甘、無毒。有養陰潤肺,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等功效。可應用於臨床內、婦科諸症。根可治肺結核、肺膿腫及扭傷,也可接骨;蘭花花梗可治惡癬。
建蘭根煎湯服,據說為催生勝葯,葉治百日咳、可治虛人肺氣(一作肝氣),果能止嘔吐,種子治目翳。蕙蘭全草能治婦女病;春蘭全草治神經衰弱、蛔蟲和痔瘡等病。素心蘭花瓣可以催生。蕙蘭的素心花瓣陰干亦能催生。
㈢ 老師過生日給什麼最恰當
我們老師過生日、使我們 全班給過德、 你可以在老師過生日那天、 中午帶著幾個早點去學校準備。 我們 是買的綵帶和氣球、 掛的哪都是、 還可以買蛋糕、最好大一點德、大家可以一起吃,
還可以讓班裡的女生們、給老師做長壽面, 每個同學都帶禮物。
還可以 讓每個同學 便利貼 寫上祝福老師的話、貼在黑板上。
為老師准備節目、 什麼德。
如果學校里 有廣播, 可以去和負責廣播德同學或老師請求 為老師放生日歌。
(我們就是這么 為老師 過的生日)
要是送禮物、可以送 筆筒、 圍巾、 鋼筆、等等.........
歡迎採納。
㈣ 教師節送老師的禮物,急啊、、、幫幫忙啊、、、
送老師的禮物,其實講究還是蠻多的。你需要先確定老師的年齡范圍、你們相處的實際情況、老師平時的性格特點等.
我個人認為送一個較好的保溫杯子,這樣老師講課比較費嗓子,杯子裡面裝滿了你們對老師的祝福。或者鮮花、筆筒、等。
送有紀念意義的禮物,那可以定製個性禮品,如水晶擺件,上面有老師的名字,有對老師祝福的話語,這樣比較看出用心。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㈤ 上海的傳統文化事件
上海傳統文化
城市網2002-9-29 11:14
農政全書
【農政全書】明代上海籍科學家徐光啟的農學巨著,由陳子龍等在徐光啟逝世後整理修改,於崇禎十二年(1639)刊行。全書分60卷、12目、50餘萬字。12目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蠶桑廣類、種植、牧養、製造、荒政等。書中大量輯錄古代和當世文獻,吸收西方科學技術,對中國歷史農學著作和當時農業生產經驗作了總結性評述。《農政全書》與漢代《?勝之書》、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宋代陳?《農書》、元代王禎《農書》並稱"五大農書",促進了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
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中國形態的近代城市市民文化,源於上海城市。鴉片戰爭後,形形色色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沖突融合,在上海城市形成一種獨特的經濟、地理和文化環境。首先在繪畫、京劇等藝術領域生成一種有別於傳統的藝術風格,其特徵要言之,在於它善於兼收並蓄,不受陳規拘束,敢於探索創新。這種風氣進而影響至社會各層面,成為狀態較穩定的民眾文化,相對於北方"京派"文化而存在。海派文化在近代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各地有很強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海派"在1949年後很長一段時間里作為貶義詞,近年在改革開放形勢下部分學者提出應倡導發揚光大"海派風格"。�
松江畫派
【松江畫派】藝術流派。又名"雲間畫派"。明末上海地區繪事很盛,人才輩出,幾乎同時形成以顧正誼為首的"華亭派"、越左為首的"蘇松派"、沈士充為首的"雲間派"。三派在美學思想和繪畫風格上基本一致,講究水暈墨章,古雅神韻,富於江南清疏情致。他們3人又都是松江籍人,故又統稱"松江畫派"。董其昌是此派最有成就的人物,他融宋元諸名家之長,所作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秀逸瀟灑,具有平淡和洗練的特點。他的畫學思想對後世也有著深遠影響,莫士龍、陳繼儒、程嘉燧、李流芳等從之。清初,婁東、虞山兩派興起,為雲間畫派兩大支流。�
顧綉
【顧綉】民間工藝。古代上海地區著名刺綉技藝。源於明代。嘉靖年間,上海名宦顧名世築名園"露香園"。顧綉創始人是顧名世長子顧會海之妾繆氏,她在宋綉傳統上創新發展,奠定了顧綉基礎。傳至次子顧斗英第二子壽潛妻韓希孟時,技藝登峰造極。她於畫藝有造詣,運用針鋒特技以體現畫稿的神韻,今存世之顧綉代表作均為她的作品。每幅綉品旁均有董其昌題詠,珍貴異常。顧名世曾孫女顧蘭玉精通綉藝,曾設幔授徒,四鄉婦女學藝後以此為營生,顧綉藝術得以傳世,其居功甚偉。顧綉特點是擘絲細過於發,針刺細如毫,配色精妙,綉品氣韻生動,工緻無匹,有"畫綉"之美譽。顧綉對後來之蘇綉、湘綉、蜀綉均有影響,為中華民族藝術之瑰寶。�
海上畫派
【海上畫派】清中葉特別是1843年開埠後的上海,海道暢通,人文薈萃,各地書畫人士挾藝流寓滬上者日眾,上海漸成繪畫活動中心。時人對一批寓居上海賣字鬻畫的畫師畫匠名之曰"海上畫派"。代表人物有趙之謙、任頤、吳昌碩、黃賓虹等。這些畫家由於較早受到新思想的沖擊,不願墨守成法的陳陳相襲。他們上承唐宋優良繪畫傳統,吸取明清陳淳(白陽)、徐渭(青藤)、陳洪綬(老蓮)、八大山人、石濤和"揚州八怪"諸家之長,又受清代金石學影響,破格創新,個性鮮明,畫風趨向筆墨清新、渾厚豪放的氣質,富於生活氣息和時代感,熔中西文化於一爐。海上畫派與海派文化形成有一定的淵源關系。�
金山農民畫
【金山農民畫】上海金山縣民間傳統藝術。包括灶頭畫、剪紙漆繪、民間玩具、泥塑和石刻等,構思新穎,色彩明快,造型稚拙,具江南水鄉獨特風韻。金山縣文化館組織農民畫創作骨幹20多人組成金山農民畫社,從事專業創作活動,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80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首展,大獲成功。1981年,金山農民畫在美國華盛頓、紐約、洛杉磯以及比利時布魯塞爾和聯邦德國展出時,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東方民間藝術的源頭"。到1987年底,已有近2500幅作品在國內外展出,日本國美乃美出版社出版了金山農民畫冊。有4幅精品被郵電部製成郵票發行。金山縣因而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嘉定竹刻
【嘉定竹刻】民間工藝。竹刻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傳統工藝,始於唐朝,盛於明清。嘉定竹刻始於明隆慶年間,熔筆墨藝術和雕刻技藝於一爐,作品富於詩情畫意,形成著名的竹刻流派--"嘉定派"。代表人物是朱鶴、朱纓和朱稚征祖孫三人(世稱"嘉定三朱"),以深刻作浮雕和透雕技法為其流派特色。嘉定竹刻以留青陽刻為主,即利用竹皮、竹肌色澤的不同,雕鏤出濃淡相間、絢爛多姿的藝術品。品種繁多,既有插屏、掛屏等藝術欣賞品,亦有煙盒、扇骨、筆筒、花瓶、擱臂等實用工藝品。�
黃草編織
【黃草編織】傳統手工編織工藝,以嘉定最為有名。嘉定黃草色澤淡雅,質地堅韌,並能染色,用它編出的工藝品門類多樣,式樣新穎,色彩豐富,工藝精緻,具有民族特色。草編製品有拎包、果盆、杯套、盆墊、拖鞋等等,充滿鄉土氣息,兼具手工織品的自然美、藝術美和實用價值。早在清代,嘉定黃草拖鞋便遠銷歐亞各國。現在,黃草由野生改為人工培育,質量更佳,近年推出仿古圖案新產品,製作精巧,紋路細密,圖案中人物、車馬錯落有致,古色古香,巧奪天工,深受人們喜愛,成為上海著名的工藝品。�
小熱昏
【小熱昏】上海灘上植根於民間的一種馬路說唱藝術。源於清末民初,當時杜寶林等民間藝人採用隱晦曲折的手法,以"說朝報"的形式,說唱時事新聞和笑話故事,諷喻當時的社會黑暗,初名"醒世笑談",後稱"小熱昏",盛行於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形成為一種獨具上海地方特色的說唱。小熱昏用地道的上海方言演唱,一般以小鑼或三巧板伴奏,常用曲調有"鑼先鋒"、"三巧賦"、"東鄉調"等。很多小熱昏藝人自己熬制梨膏糖,用唱"小熱昏"來推銷。名藝人有陳長生(藝名小得利),後有陳國安、徐和其、俞笑飛等。50年代後小熱昏藝人多半成為滑稽評彈演員,與今天活躍在上海舞台的"輕松藝術"--獨腳戲、滑稽戲頗有淵源。�
上海花會
【上海花會】上海常有花會舉行,相沿成習。其中最著名的是每年農歷四月下旬的"蘭花會"和九月間的"菊花會"。花會多在城隍廟西園(今豫園)舉行。蘭花會一般為期3天,參加花會的蘭花盆上,貼著寫有種花主人姓名的紅紙條,各色名貴蘭花爭奇斗妍,品花者流連徜徉其中,慢慢品味,最後評出最優的"狀元花"。"菊花會"通常在豫園"四美軒"舉行,也是名花叢集,蔚為壯觀。時至今日,每逢花開季節,一些公園亦常舉辦蘭花、菊花展覽。�
龍華廟會
【龍華廟會】農歷三月上海人游龍華寺(位於今徐匯區龍華鎮)、賞桃花的節日盛會。廟會一般自三月十五日開始,至二十八日結束。早在明末清初,民間就有"三月三,上龍華"的說法。龍華古剎,近水臨街,巍峨庄嚴。每逢三月間,十里桃花,艷若紅霞,車馬舟船,川流往來,轂擊轡連,舳艫相接,遊人香客紛至沓來,是為趕廟會。舊時,廟會多售農副產品,如竹林藤器、香燭、龍華稀布、瓜果菜蔬和凈素風味小吃等。民間藝人、江湖班子亦聚會於此,一顯身手。龍華寺中有家眷的亦可在三月十五日那天同親人見面。"文化大革命"期間廟會中斷,80年代恢復,規模勝過當年。�
上海土布
【上海土布】上海地區傳統產品。自元代以後,以松江烏泥涇(今上海縣華涇鄉)為中心的上海地區紡織業逐步發達。上海贏得"木棉文綾、衣被天下"的美名。上海土布品種有雲布、毛藍布、紫花布等,染有大紅、真紫、赭黃等鮮麗色彩,配製龍鳳、麒麟等花紋,有質地精細柔軟、保暖耐穿、不易褪色的特點。明以後,上海土布銷路已擴大到全國各地,而且還有一部分銷往日本、南洋等地。鴉片戰爭後漸遭洋布沖擊而淘汰,但現在上海市郊集市偶爾能見到土布產品。�
上海年夜飯
【上海年夜飯】歲時習俗,農歷除夕俗稱大年夜,這一天全家歡宴,稱"吃年夜飯"。古時過年可從農歷十二月十五日開始,直至除夕,各戶人家擇時做年可先後不一,近代以後才漸集中在除夕。除夕傍晚,家中懸掛出先人遺容(即"畫像",也叫"真"),合家祭拜,然後圍坐歡宴。上海年夜飯菜餚很富特色,除魚肉雞鴨外,還添上炒塌棵菜和糖醋銀絲牙兩樣菜底,另外必備如意菜(黃豆芽)和發芽豆,含有"開發"的意思。這頓飯若有家人遠出,也得添上杯筷,以示團圓無缺。上海人在吃年夜飯時,有諸種忌諱,如不許淘湯。據說淘湯吃飯,來年出遠門辦事要受雨淋,雖為無稽之談,亦寄託了百姓求福消災之意。�
迎財神
【迎財神】上海人把農歷正月初五稱作是"路頭神"即"五路財神"的生日,故民間初四夜和初五有接財神之俗,近代上海工商業發達,故這種風俗尤受重視。初四夜半子時,家家祭供鯉魚、羊頭(諧音"利"和"洋頭"),滿堂香紙蠟燭,壁上高掛財神像,合家老小跪拜祈求今年財神爺送財降福,各商鋪店肆也都在這時舉行儀式迎接"財神"。初五日商界各家店主在清晨將新制的旗幟掛在財神位前,待祭好財神後才算新的一年開始營業。店主在這天要設"利市酒"宴請全體夥友,凡紅帳報造、職業進退、當年營業大計,都在酒宴上宣布,所以往往有不少雇員在這天被解僱。50年代後此俗漸廢,80年代後,上海地區又出現燃放爆竹迎接財神的現象。�
本幫菜
【本幫菜】上海本幫地方菜的簡稱。以濃油赤醬、鹹淡適中、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為其特色。較早時候的本幫菜口味較重,後來為了適應越來越多的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特別是上海文化人的需要,本幫菜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汲取別幫別派之長,菜餚漸由原來的重油赤醬趨向淡雅爽口,形成"海派本幫"之特色。烹調方法上善於用糟,別具江南風味。上海本幫菜館中,德興館和上海老飯店兩家百年老店素享盛名,有八寶鴨、糟缽頭、蝦子大烏參、竹筍腌鮮等名菜。�
城隍廟五香豆
【城隍廟五香豆】上海地方傳統小食品。為原上海城廂城隍廟內興隆郭記郭瀛洲創制,初名"老城隍廟冰糖奶油五香豆",已有半世紀歷史。精選粒大、性糯、軟硬適中之蠶豆為原料,主要作料是糖精、食鹽和香精,製成後表層奶油色,五香撲鼻,甜而不膩,食後回味無窮。70年代被列入上海特供商品。�
楓涇丁蹄
【楓涇丁蹄】上海風味食品。丁蹄是"丁義興"蹄膀的簡稱。"丁義興"菜館是上海金山縣楓涇鎮上的一家老字型大小,自清咸豐二年(1852)起,它製作的紅燒蹄膀便名揚四方。該店用120斤左右黑毛純種楓涇豬的後腿為原料,燒制時抽去筋骨,整修外形,上部橢圓,下部如管,然後下鍋。再加調味品,作料則專用嘉興姚福順的三套特曬醬油、紹興老花雕黃酒、蘇州桂圓齋冰糖。火候三文三旺,煮蹄用的是"百年老湯"。烹成後色澤棕紅,酥而不爛,蹄形完整,冷切吃香,蒸熱吃糯,很有特色。本世紀初,以丁蹄製成的罐頭,遠銷海外,1945年在德國萊比錫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
四鰓鱸
【四鰓鱸】天下鱸魚皆兩鰓,獨松江(今吳淞江)所產為四鰓,頭大扁平,鰭棘堅硬。燒制的鱸魚,肉質細嫩無比,鮮而不腥。相傳清乾隆帝品嘗後親題"江南第一名菜",並諭示每年入貢。50年代,魚源銳減,瀕臨絕跡。松江等地區採用人工育苗的辦法,增殖資源,初見成效。
㈥ 蛇木板/蘭花石斛種植板是天然的嗎還是人工合成
桫欏樹干就是這樣的,中空形如筆筒,外部則密布細小根狀物,桫欏樹現在很多都是人工養植的,你也可以養,我曾經養過。
㈦ 想送老師一件特別的禮物
這個要根據你老師的年齡、性別、和你所處的關系來決定的哦!以下給你幾點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因為老師平時都是站著工作,很累。可以買一個按摩墊送給他。從細節對老師關心,送健康角度為老師著想,老師一定會感動的
2、買辦公桌擺件、創意筆筒、杯子都是老師平時用得到的禮物。很實用也很有紀念意義
3、買一些像是手套、絲巾、打火機、錢包等禮物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4、像是筆記本、鋼筆、相冊也是不錯的選擇。
5、還可以根據老師的愛好去選擇禮物,投其所好總是不會錯的。
大概就這么多,還是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來選擇禮物,希望以上建議對你有所啟發:)
㈧ 求《梁父吟》
梁父吟
--------------------------------------------------------------------------------
作者:白先勇
一個深冬的午後,台北近郊天母翁寓的門口,一輛舊式的黑色官家小轎車停了下來,
車門打開,裡面走出來兩個人。前面是位七旬上下的老者,緊跟其後,是位五十左右的
中年人。老者身著黑緞面起暗團花的長袍,足登一雙絨布皂鞋,頭上戴了一頂紫貂方帽,
幾絡白發從帽沿下露了出來,披覆在他的耳背上,他的兩頤卻蓄著一掛豐盛的銀髯。老
者身材碩大,走動起來,胸前銀髯,臨風飄然,可是他臉上的神色卻是十分的庄凝。他
身後那位中年人也穿了一身深黑的西服,系著一根同色領帶。他戴了一副銀絲眼鏡,頭
發也開始花白了,他的面容顯得有點焦黃疲憊。老者和中年人一走近大門,裡面一個蒼
老的侍從老早打開了門,迎了出來,那個侍從也有六十開外了,他穿著一身褪了色的藍
布中山裝,頂上的頭發已經落盡,背卻佝僂得成了一把彎弓,他向老者和那位中年人不
停地點著頭說道:
「長官回來了?雷委員,您好?」
雷委員向那個老侍從還了禮,然後便轉過來微微欠身向老者恭敬地說道:
「朴公累了一天,要休息了吧?我要告辭了。」
「不要緊,進來坐坐,我還有話要跟你說。」朴公擺了擺手,並沒有回頭,卻踏著
遲緩而穩健的步子,徑自往門內走了進去,雷委員也跟著走了進來。那個老侍從便馬上
過去把大門關上。
「賴副官。」朴公叫道。
「有。」賴副官趕忙習慣地做了一個立正的姿勢,兩手貼在腿側上,可是他的背卻
仍舊佝接著,伸不直了。
「沏兩杯茶,拿到我書房來。」
「是,長官。」賴副官一行應著,一行卻彎著身子走了。
宅內的院子里,別的樹木都沒有種,單沿著圍牆卻密密地栽了一叢紫竹,因是深冬,
院子的石徑上都飄滿了脫落的葉萚。朴公和雷委員走向屋內時,踏在焦脆的竹葉片上,
一直發著嗶剝的碎聲。朴公和雷委員走進屋內書房時,賴副官早已經端著兩盅鐵觀音進
來,擱在一張嵌了紋石的茶幾上了,然後他又彎著身點著頭向雷委員說:
「雷委員請用茶。」
朴公進到書房裡,並沒有摘下帽子,便徑自走到茶幾旁邊一張紫檀木太師椅上坐了
下來,捧起了一盅熱茶,暖了一暖手,吹開浮面的茶葉,啜了一口,然後才深深地舒了
一口氣。他舉目看見雷委員仍舊立著時,便連忙用手示了一下意,請雷委員在另一張太
師椅上坐下。
書房內的陳設十分古雅,一壁上掛著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微明畫的寒林漁隱
圖。兩旁的對子卻是鄭板橋的真跡,寫得十分蒼勁雄渾: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另一壁也懸了一副對聯,卻是漢魏的碑體,乃是展堂先生的遺墨。上聯題著「朴園
同志共勉」。下聯書明了日期:民國十五年北伐誓師前夕。聯語錄的是國父遺囑: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靠窗左邊是一張烏木大書桌,桌上的文房四寶一律齊全。一個漢玉鯉魚筆架,一塊
天籟閣珍藏的古硯,一隻透雕的竹筆筒里插著各式的毛筆,桌上單放著一部翻得起了毛
的線裝《資治通鑒》。靠窗的右邊,有一個幾案,案頭擱著一部《大藏金剛經》,經旁
有一隻饕餮紋三腳鼎的古銅香爐,爐內積滿了香灰,中間還插著一把燒剩了的香棍。
「你們老師——」朴公坐下後,沉思良久,才開言道。
「是的,朴公。」朴公說了一句,沒有接下去,雷委員便答腔道。
「你們老師,和我相處,前後總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頓了一頓才又說道,「他
的為人,我知道得太清楚。」
「是的,朴公,」雷委員答道,「恩師和朴公的厚誼我們都知道。」
「『狂狷』二字是你老師的好處,可是他一輩子吃虧,也就是這個上頭。孟養——
他的性子是太剛了些。」朴公點著頭嘆了一口氣。
「恩師的為人,實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員說道。
「雖然這樣說,跟他共事就有點難了,」朴公轉向雷委員,「你做過他這些年的幕
僚,你當然知道。」
「是的,是的,」雷委員趕快介面道,「恩師行事,一向令重如山,口出必行,那
是沒有人敢違背的。」
「你們背地下都把他比做七月里的大太陽——烈不可當,是嗎?」朴公側過身去,
微笑著問道。雷委員會心地笑了一下,卻沒敢答腔。朴公把頭上的貂皮帽摘了下來,用
手搔了一下頭上那幾綹白發,又獨自沉思起來。
「其實,他晚年也是十分孤獨的——」隔了半晌,朴公才喃喃自語地說道。
「嗯,朴公?」
「我說,」朴公轉頭過去提高了聲音,「孟養,他的性子太烈了。做了一輩子的事,
卻把世人都得罪了。就是我和仲默兩人還能說說他。」
「恩師對朴公和仲公二位一向推崇備至。」雷委員欠身轉向朴公,臉上充滿了敬意
地說道。朴公持了一捋他胸前那掛銀須,微微地笑了一下。
「我和仲默倒未必真有什麼地方叫他折服。不過,我們三人當初結識,卻頗有一段
淵源——這個,恐怕連你也不太清楚呢。」
「我記得恩師提過:他和朴公、仲公都是四川武備學堂的同學。」
「那倒是。不過,這里頭的曲折,說來又是話長了——」朴公輕輕地嘆了一下,微
微帶笑地合上了目。雷委員看見朴公閉目沉思起來,並不敢驚動他,靜等了一刻工夫,
才試探著說道:
「朴公講給我們晚輩聽聽,日後替恩師做傳,也好有個根據。」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說起來,那還是辛亥年間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
楊蘊秀,剛從日本回來,他們在那邊參加了同盟會,回來是帶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
備學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漢那邊大舉起義。那時四川哥老會的袍哥老大,正是八千
歲羅梓舟,他帶頭掩護我們暗運軍火人武昌。其實我們幾個人雖然是先後同學,彼此並
不認識,那次碰巧都歸成了一組。我們自稱是『敢死隊』,耳垂上都貼了紅做暗記的,
提出的口號是『革命倒滿·倒滿革命』。一時各路人馬,揭竿而起,不分晝夜,兼水陸
紛紛人鄂。仲默的夫人楊蘊秀到底不愧是個有膽識的女子!」朴公說著不禁贊佩地點了
幾下頭。
「仲公的夫人確實是位巾幗英雄。」雷委員也附和著贊道。
「你知道嗎?那天運軍火進武昌,就是由楊蘊秀扮新娘。炸彈都藏在她的花轎里。
孟養和我呢,就打了紅包頭扮抬轎夫,仲默卻是一身長袍馬褂騎在馬上做新郎官。加上
幾個袍哥同志,吹吹打打便混進了正陽門。哪曉得一進城,裡面早已風聲鶴唳,人心惶
惶了。原來文學社的幾個同志走漏事機,總督下令滿城捕人,制台衙門門前已經懸上了
我們革命同志的頭顱了。我們馬上接到胭脂巷十號的命令:事出倉猝,提前發難,當晚
子時,以炮鳴為號。任務是炸制台衙門,搶救獄中同志。我們幾個人便藏到了楊蘊秀姊
姊家,伺機而動。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滿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肅。
我們幾個人都換上了短打,連楊蘊秀也改了男裝。大家幾杯燒酒一下肚,高談國家興亡,
都禁不住萬分慷慨起來。你老師最是激昂,我還記得,他喝得一臉血紅,把馬刀往桌上
一拍,拉起我和仲默兩個人,便效那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在院子里歃血為盟,對天起誓:
『不殺滿奴,誓不生還。』約定日後大家有福共享,有難同當。那時倒真是都抱了必死
之心的,三個人連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來,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師年紀最小,
是老么。他那時才不過二十歲——」
「哦?」雷委員驚訝地插話道,「我倒不曾知道,原來恩師和朴公、仲公,還有這
么一段淵源呢!」
「你哪裡能得知?」朴公又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銀髯,笑道,「那段過往,確實是我
們三個人的秘密。那晚我們才等到十時左右,城東工程營那邊便突然間槍聲震響起來了。
幾個人正還猶疑,你老師便跳了起來,喊道:『外面都動了兵器了,我們還在這里等死
嗎?』說著便搶了幾枚炸彈,拖起馬刀往外面沖去,我們也紛紛涌了出去。原來外面人
聲洶洶,武昌城內早已火光沖天了。混戰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勢已定,武昌城內,
到處都飄滿了我們革命軍的白旗了。於是我們一隊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經過黃
鶴樓的時候,你老師突然興致大發,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脫下了一件血跡斑斑的白布
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樓檐上去,然後他站到黃鶴樓的欄桿上,揮著一柄馬刀,朝
了我們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養在此。』他那時那股豪狂的勁道,我總還記得。」
朴公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停下來喝了一口鐵觀音。
「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師那些事跡竟埋沒了,」雷委員說道,「這些都該寫人
傳里去的。」
「可以寫,」朴公點首贊許道,「你老師年輕時那些任俠事跡,只有我才最清楚。
那次起義,雖然事出倉猝,由幾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闖成了革命,可是也就是那麼一闖,
卻把個民國給闖了出來呢。第二天我們便通電全國,稱中華年號為『黃帝紀元四千六百
零九年』——」朴公沉吟了片刻,又緩緩地說道,「也就是從那時起,日後幾十年間,
我們三個人東征西討,倒也真還能做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地步。你老師當了總
司令的時候,官位比我們都高,背著人,我和仲默一樣叫他『老幺』。」朴公朝雷委員
點頭笑了一下,雷委員也笑了起來。「他也始終把我和仲默以兄長看待,所以只有我和
仲默還夠拘阻他一些。我一生謹慎,吃虧的地方少。仲默厚道,與人無爭。不過,平心
而論,講到才略機智,我要首推你們老師——」朴公豎起了一雙壽眉,舉起了大拇指說
道,「我老早背地下就和仲默說過:『老二,日後叱吒風雲,恐怕還要看我們那個小的
呢。』後來果然應了我的話,你老師的成就確實在我們之上。」
「恩師的才智實在是令人欽服的,」雷委員說道,「只可惜還沒能展盡就是了。」
「不是這樣說,」朴公擺了擺手止住雷委員道,「他倒真是做過了一番事業的。不
過你老師發跡得早,少年得志,自然有他許多驕縱的地方,不合時宜。這不能怨天尤人,
還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養——」朴公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道:「他確實太剛烈
了。」說完朴公和雷委員對坐著,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來,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員才輕
輕地喟嘆了一聲說道:
「不過——今天總算是風光了。難為人到得那麼齊全,連王欽公、李賢公、趙冕公
竟也親自來了。」
「是嗎?」朴公微感驚訝地問道,「他們也來了嗎?我怎麼沒見著呢?」
「他們來得很早,一會兒工夫就告辭了。」
「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說道,「我也有多少年沒有見著他們了。他們幾個送來
的輓聯,掛在靈堂里,我倒看了。王欽之的輓聯還嵌了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中原父
老望旌旗。』雖然他和你老師有過一段恩怨,可見他對你老師也還是十分推重的。」
「是的,朴公。」雷委員趕忙應道。
「今天的公祭倒也還罷了,」朴公說道,「雖說身後哀榮,也不能太離了格。我看
孟養的那個男孩子,竟不大懂事。大概在外國住久了,我們中國人的人情禮俗,他不甚
了解。」
「家驥兄剛從美國回來,他對國內的情形是比較生疏一點。」雷委員解說道。
「治喪委員會的人,和他商量事情,他一件件都給駁了回來。我主持這個治喪會,
弄得很為難,他是亡者的家屬,又是孝子,我也不便太過專攬。後來我實在看不過去,
便把他叫到一旁,對他說道:『當然古訓以哀戚為重,可是你父親不比常人,他是有過
功勛的。開吊這天,是國葬的儀式,千人萬眾都要來瞻仰你父親的遺容。禮儀上有個錯
失,不怕旁人物議,倒是對亡者失敬了。』我的話只能說到這一步,我看他的情形,竟
有點不耐煩的樣子。」
「家驥兄辦事,確實還少了一點歷練。」雷委員點頭附和道。
「還有一件事,我也對他直說了,孟養的夫人早過世,孟養在醫院卧病這兩年,侍
候湯葯,扶上扶下,都還靠他那位繼室夫人。他們這次發訃文,竟沒有列她的名字。她
向我哭訴,要我主持公道。以我和你老師的情分,我不能不管。可是這到底是他們的家
事,我終究還是個外人,不便干預。最後我只得委婉地和孟養那個男孩子說了:『看在
你亡父的份上,日後生活,你們多少照顧些。』」朴公說到這里,卻太息了一下,揪然
說道:
「看見這些晚輩們行事,有時卻不由得不叫人寒心呢。」
雷委員也跟著點頭,唏噓了一番。朴公手裡一直捧著那盅早已涼掉了的鐵觀音,又
默然沉思起來。雷委員看見朴公面上,已經有了些倦容,他便試探著說道:
「朴公身體乏了吧;我該——」
朴公抬起頭看看雷委員,又望望窗外,說道:
「天色已經不早了。這樣吧,你索性留在我這里,陪我對一盤棋,吃了晚飯再走。」
說著他也不等雷委員同意,便運自走向棋桌,把一副圍棋擺上,雷委員也只得跟著
坐到棋桌邊。剛坐下去,朴公抬頭瞥見幾案的香爐里,香早已燒盡,他又立了起來,走
到幾案那裡,把殘余的香棍拔掉,點了一把龍涎香,插到那隻鼎爐內。一會兒工夫,整
個書房便散著一股濃郁的龍涎香味了。朴公和雷委員便開始對奕起來。下了兩三手的當
兒,書房門突然打開了,一個八九歲的男孩子走了進來,他穿了一身整潔的卡其學生制
服,眉眼長得十分清俊,手裡捧碗熱氣騰騰的湯葯。
「爺爺,請用葯。」他小心翼翼地把那碗湯葯擱在茶幾上便對撲公說道。朴公抬頭
看見他,臉上馬上泛出了一絲笑容,但是卻厲聲喝道:
「還不快叫雷伯伯?」
「雷伯伯。」男孩子趕快做了一個立正的姿勢,朝著雷委員深深地行了一個禮。
「這位就是令孫少爺了吧?」雷委員趕忙還禮笑道。
「我的小孫子——效先。」朴公指了一指他的孫子。
「好聰明的長相!」雷委員誇贊道。
「他今年小學三年級了,在女師附小念書,」朴公介紹道,「他是在美國生的,我
的男孩子兩夫妻都在那邊教書。前幾年,他祖母把他接了回來。他祖母過世後,便一直
跟著我。他剛回來的時候,一句中國話也不會說,簡直成了個小洋人!現在跟著我念點
書,卻也背得上幾首唐詩了。」
「哦——?」雷委員驚訝道。
「你能背首詩給雷伯伯聽嗎?」朴公捋了一捋他的銀胡須。
「背哪一首詩,爺爺!」
「你還能記得多少首?」朴公喝道,「上禮拜教給你的那首《涼州詞》還記得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朴公
的孫子馬上毫不思索搖著頭琅琅地把那首《涼州詞》背了出來。
「了不得!了不得!」雷委員喝彩道,一這點年紀就有這樣的捷才。朴公,」他轉
向朴公又說道,「莫怪我唐突,將來恐怕『雛風清於老鳳聲』呢。」
「不要謬獎他,」朴公說道,臉上不禁泛滿了得意的笑容,向他的孫子說了句:
「去吧。」
朴公的孫子離開書房後,朴公便把那碗熱湯葯捧起來,試著喝了幾口。
「朴公近來貴體欠安嗎?」雷委員停下了棋,關懷地問道。
「倒也沒有什麼,」朴公答道,「你還記得我和你老師北伐打龍潭那一仗嗎?我受
了炮傷。」
「是的,是的,我記得。」雷委員趕忙應道。
「那時還年輕,哪裡在意,現在上了年紀,到底發著了,天寒的時候,腰上總是僵
痛,電療過幾次,並不見效,我便到奚復一那裡去抓了一帖葯,服著好像還克化得動似
的。」朴公說著,已經把那一碗湯葯飲盡,然後又開始和雷委員對弈起來。下到二十手
的光景,雷委員有一角被朴公打圍起來,勒死了,他在盒子里一直抓弄棋子,想了差不
多十來分鍾才能下手。
「朴公——」他抬頭時,發覺原來朴公坐在那裡,垂著頭,已經蒙然睡去。他趕忙
立了起來,走到朴公身旁,在朴公耳邊,又輕輕地喚了一聲:
「朴公——」
「嗯?」朴公睜開了惺松的睡眼,含糊地問道,「該我下了嗎?」
「朴公該休息了,打擾了一個下午,我想我還是先告辭了吧。恩師那邊還有許多後
事等我去了結呢。」
朴公怔怔地思索了半晌,終於站了起來說道:
「也好,那麼你把今天的譜子記住。改日你來,我們再收拾這盤殘局吧。」
朴公送雷委員到院子里的時候,雷委員再三請朴公止步,朴公並沒有理會,徑自往
大門走去,走到門口時,他卻若有所思地停了下來,對雷委員說道:
「下月二十五日,是你老師的『七七』。」
「是的,朴公。」
「你老師那邊打算在家裡做呢?還是到寺里去呢?」
雷委員的臉上現出了難色,隔了半晌,終於說道:
「此事我跟家驥兄商量過了。他說他們幾個人都是信基督教的,不肯舉行佛教的儀
式。」
「哦——」朴公點頭沉吟道,「那麼這樣吧,那天由我出名,在善導寺替孟養念經
超度好了。下月也是仲默的周忌,正好替他兩人一齊開經,仲默的夫人也要參加的。」
朴公說著,又歪過了身子,湊到雷委員耳根下,低聲說道:
「你老師打了一輩子的仗,殺孽重。他病重的時候,跟我說常常感到心神不寧。我
便替他許下了願,代他手抄了一卷金剛經,剛剛抄畢。做『七七』那天,拜大悲仔的時
候,正好拿去替他還願。」
朴公說畢,賴副官已經把汽車叫過來送客,打開車門在那裡等候著了。正當雷委員
要跨上車的時候,朴公又招住了他,把他叫到跟前,對他說道:
「還有一句話,是你老師臨終時留下來的:日後回大陸,無論如何要把他的靈柩移
回家鄉去。你去告訴他的那些後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養常穿的軍禮服,他的那些勛章
也要存起來,日後移靈,他的衣衾佩掛是要緊的。」
「是的,朴公,我一定照辦。」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最後說道:「你老師生前,最器重你。他的後事,你
多費點心。至於他那些後輩,有什麼不懂事的地方,你擔待些,不要計較了。」
「這點請朴公絕對放心。」雷委員向朴公深深地行了一個禮便跨進汽車里去。
「賴副官,開飯了吧。」朴公目送雷委員離開後,便吩咐賴副官道。
「是,長官。」賴副官連忙彎著腰做了個立正的姿勢應道,然後蹣跚地走過去把大
門關上。
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時候,冬日的暮風已經起來了,滿院里那些紫竹都騷然地抖響起
來。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紅一般,冷凝在那裡。朴公踱到院子里的一角,卻停了下來。
那兒有一個三疊層的黑漆鐵花架,架上齊齊地擺著九盆蘭花,都是上品的素心蘭,九隻
花盆是一式回青白瓷蟠龍紋的方盆,盆里鋪了冷杉屑。蘭花已經盛開過了,一些枯褐的
莖梗上,只剩下三五朵殘苞在幽幽地發著一絲冷香。可是那些葉子卻一條條地發得十分
蒼碧。朴公立在那幾盆蕭疏的蘭花面前,背著手出了半天的神,他胸前那掛豐盛的銀髯
給風吹得飄揚了起來。他又想起了半個世紀以前,辛亥年間,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來,
直到他的孫子效先走來牽動他的袖管,他才扶著他孫子的肩膀,祖孫二人,一同入內共
進晚餐。
㈨ 領導搬新辦公室送什麼禮物好呢
可送水晶辦公用品,實用美觀大方,可刻上祝福語。
㈩ 幫我鑒定這個是不是真的明朝古董
蘭花盆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一: 行業劃分
古董拍賣鑒定目前大部分集中的上海,北京、青島。藏家參與前一定多比較,多了解,祝您發財。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二: 瘋狂的混亂鑒定
關於當前混亂的古董鑒定,一件古董拿去分別給八位專家看,能出四種不同的結果,每位專家各有各的觀點,所以不要去糾結,藏品投放市場,有人買,這才是真理,很多專家都是靠收鑒定證書費騙人的,還有機器檢測都是人為操作,騙收鑒定費的。很多藏家給自己的藏品買了一堆鑒定證書,到頭來一樣沒人要。鑒於瘋狂的混亂鑒定市場,買家都是自己相信自己的眼光去購買藏品,作為藏家只要把藏品能投放到一個靠譜的單位,就等於成功了一大半。自認為真品賣不出去和仿品一樣,仿品在市場上賣出去了和真品一樣。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三: 拍賣的風險
拍賣有風險,建議大家謹慎參與,頂級品牌單位近些年的真實付款成交率不到50%,行情整體不樂觀。
有藏品大家盡量找古玩城老闆去推銷賣掉,或者擺地攤處理掉,「拍賣」屬於有錢人參與的風險游戲,不適合普通老百姓參與,特別是天天給你打電話的公司,並不是你的藏品值錢,主要為收你的圖錄費,鑒定費、出關費、什麼保證金等一個個陷阱等著你,國內正規單位,誰跟你啰嗦,誰給你打電話?個別收入低,經濟困難的藏家,醒醒吧,幾百萬、幾千萬沒那麼好做夢。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四: 正確判斷
藏友問某某公司是否正規?是不是騙子?可靠嗎?
任何單位都是法制注冊營業的,至於服務質量,收費的標准,得自己去考察衡量,一定謹慎避免高收費,不成交造成的傷害。
特別是誇口說保證能成交的公司,十有八九騙費用的公司。
法律規定正規單位不能收購倒賣古董,其次個別單位以現金收購古董為名,讓藏家先鑒定,真品就現金收購,其實他們沒有買家,忽悠藏家交鑒定費後,藏品一鑒定,故意告訴你的東西是假的。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五: 畸形發財心態
因為很多知識匱乏、家庭困難的農民朋友在巨額估價的誘惑下,估價2000萬的藏品,先交20萬的服務費,他們想著只要我湊夠20萬,等於2000萬就到手了,所以有抵押房產的,變賣生產工具牲畜牛羊的,東湊西借的,把20萬交給拍賣公司後,然後把工作辭了,田地也荒了,忙著去預定寶馬名車,算計准備去買別墅,朝三暮四等錢換媳婦的都有。盲目參與導致家破人亡的事跡時有發生。
很簡單的問題,很多藏家分析時就出問題了,試想一下,假如你委託四件東西最少能成交一件,你立刻就是百萬富翁,如果那麼容易發財的話,乾脆把房子賣掉委託上100件東西,最少成交兩件,轉500萬也很劃算,對不?
嘉德今年春拍,十副齊白石的畫,只成交了2副,那也是騙子嗎,古董拍賣想成交就得多參與。
保利,嘉德為什麼不收低端藏家的東西,因為成交了大家高興,失敗了大家說騙子,
繳費了,有些東西不容易成交,導致藏家很郁悶,下結論為騙是不合理的。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六: 合理的估價
藏品想成交,一定估價要合適,價格符合市場行情,在哪裡都有機會交易。
【引用資料---青島大前門集團拍賣】:關於藏品估價:通俗點說,你家有個漂亮閨女,嫁個普通人老百姓比較隨便,嫁個村長,一個村裡就一個村長,這個可以有機會,嫁給縣長、也是可以奢望的,,,哪嫁給市長、你覺得好嫁嗎?-------很多思想不成熟的藏家,在藏品的估價要求上,理想根本不是把閨女嫁給省長那麼簡單,把一件低端藏品要求拍賣百萬、千萬、無疑是把閨女必須要嫁給國家主席。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七: 比較實力
正規單位【像正規的保利嘉德,都是近千平米的辦公室,藏品放在辦公室與藝術大廳買家隨到隨看】除此之外,行業內95%的小拍賣單位,租個實際使用面積60平米的小辦公室,藏品簽訂委託合同後,把近千件藏品堆放在潮濕的地下室里,不見天日存放大半年,然後等到拍賣的幾天才拿出藏品,在賓館、酒店花五六千元租個場地,著急上火的預展一兩天走個形式等於完成拍賣活動,這種方式幾乎沒有賣東西的任何希望。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八: 看服務
【引用資料-----新華錦拍賣】:拍賣公司是一個服務行業,要做的優秀首先做好服務,
滿足各類藏家的需求,
第一:對於高端藏家:我們做高端星級服務
第二:對於經濟困難擺地攤層次的低端藏家,【我們提供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費用的中檔次服務】讓藏家輕松愉快參與,讓藝術走進生活。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九: 注意合同合同陷阱
很多藏家受損失後,法律愛莫能助,這類藏家往往沒有文化知識,看不懂合約,到時交了巨額服務費,受傷害後無法投訴,屬於社會的可憐弱者,備受同情,但又無法幫扶,法律也無法幫助他們主持公道,因為簽約合同後,視為滿意接受服務,並承擔後果。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十: 什麼是靠譜拍賣
目前90%的拍賣公司,拍賣程序,前期徵集,集合藏品,電話頻繁忽悠沒腦子的老百姓參加,徵集上1000件後,就開始准備拍賣會,拍賣會的整個就是去酒店租兩天場地,把1000件藏品展示一下,等於在預展,看看酒店裡住宿的客人有沒有要的。
兩天的預展現場,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前去觀賞藏品的人,除了幾十個委託人在預展現場來回瞎出溜,幾乎沒有任何買家到場觀看,兩天預展結束。
第三天開始拍賣,拍賣會場在座的95%是藏家委託人,也就是賣東西的人,為了掩飾藏家,這類拍賣公司話費100元僱傭一些無業遊民,老弱病殘來充當買家,舉牌子。
我參加過七次拍賣,時常看見一些拍賣公司的買家,拍賣到中午吃飯時,現場搶牛奶,搶麵包
狼狽不堪,拍賣結束暗中一打聽,屬於雇來的失業低保戶。
稍有思想的老百姓就能看出門道,其次一個小拍賣公司,不去招商,租個100平米的辦公室,那來的買家,憑什麼給你能賣出去東西,說實話還不如你自己去擺地攤的效果好。
靠譜的拍賣,就是觀察這個公司的實際營業方式,具體給藏家做了那些可以看得到的真實服務,看不到的服務就是假的不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