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煤污病
Ⅰ 請問韓國大慧蘭花的管理方法,如何澆水
大花惠蘭的栽培
大花惠蘭(Cymbidium)又稱虎頭蘭、西姆比蘭,是蘭科蘭屬植物中的一部分附生種類。本屬植物全世界有50~70種,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非洲與大洋洲也有少量分布,我國有20餘種,西南地區是分布中心。大花惠蘭在亞熱帶及溫帶地區現已廣泛種植,是深受各國人民喜歡的一種洋蘭,由於大花惠蘭和春蘭、建蘭、墨蘭的等中國蘭同屬,葉片帶狀又似國蘭。大花惠蘭中大型植株的品種常作切花,較小型植株的品種常作盆栽。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種植的大花惠蘭為直接或間接來自於野外的原生種,未經過雜交改良,野生性狀較強,觀賞性較差。而世界作為商品生產的大花惠蘭均為多年雜交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其花大,花多,花型規整豐滿,色澤艷麗,花莖直立,花期長,生長健壯,栽培容易,近年來極為流行,進口品種在中國的年花蘭花市場上獨領風騷。
大花惠蘭的繁殖
大花惠蘭的繁殖方法有組織培養與分株繁殖。大花惠蘭的分株繁殖在開花後的休眠期進行。一般2~3年分株一次。分株時,先將植株從盆中倒出,去掉根部附著的基質,露出根系,剪去腐爛的根及假鱗莖,然後將較大的假鱗莖切開,每叢有3個芽以上。
大花惠蘭的組織培養較容易,是大花惠蘭商品化種苗生產的主要方式。大花惠蘭與蝴蝶蘭等大多數洋蘭一樣,由於種子的胚發育不完全,在自然狀態下需與真菌共生才有極少數萌發。大花惠蘭的組織培養常利用種子或莖尖等營養器官來進行繁殖。在種子培養中,採用MS培養基附加0·2mg/L NAA+10%椰子汁萌發效果好,種子萌發率可達90%以上。大花惠蘭的莖尖培養也較易成功,莖尖的最適初代培養基為VW或MS培養基附加6—BA0·2mg/L和NAA 0·5mg/L;原球莖增殖的最適培養基為MS+6—BA0·1mg/L+NAA0·1mg/L+10%香蕉汁;生根培養為1/2MS+NAA0·2mg/L+10%香蕉汁;在商品苗生產中,用花寶一號和胰蛋白腖及食用糖配製培養基對其種子萌發、原球莖增殖和生根等均有良好效果,且能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大花惠蘭的栽培管理溫度與環境
大花惠蘭原產我國西南等地,常野生生於溪溝邊或林下的半陰環境中,靠附生根系附著在林中的樹干或岩石上生長,喜冬季溫暖、夏季涼爽,生長適溫25~30℃。夜溫10~15℃最好。越冬溫度保持在夜間10℃左右比較適宜。在這種環境下,葉面呈正常綠色,富有光澤,花芽也能順利成長,並多在2~3月開花,花色艷麗。若溫度低於5℃,葉片略呈黃色,花芽不生長,花期推遲4~5月,而且常出現花莖不能正常伸長,影響開花。若越冬溫度在15℃左右,葉片呈綠色,帶有翠綠色光澤,花芽突然升長,1~2月開出大型的花朵,花莖軟而不能直立,須用支柱支撐。若夜間溫度高於20℃,葉片生長茂盛,但卻影響開花,形成的花蕾也會枯死而不能正常開花。在熱帶地區種植大花惠蘭的最大問題就是越冬溫度太高,不能形成花芽;即使形成花芽,也因溫度過高而不能開花。在熱帶低海拔地區,為了使大花惠蘭開花,常採用夜間噴灌冷水降溫以增加晝夜溫差。若大規模化生產,也可以在炎熱的夏季將大花惠蘭運至附近高海拔、氣候涼爽的高山地區栽培管理比較方便,其生長比高溫低海拔地區生長健壯且易形成花芽。高溫季節過後又再運回來,目前,我國華南地區多採用此種方式生產大花惠蘭。但花芽在生長期溫度不能過低,否則花芽會變黑腐爛,植株也會受到傷害。
與中國蘭相比,但它是蘭花中比較喜光的種類。如果光線不足則開花少、不開花或花的質量差。其葉片變薄變軟,假鱗莖細長,生長勢減弱。為了使它開好花,應使陽光稍強些,即使葉片微黃也不會影響植物的生長。但在華南地區,夏秋季應遮光50%~60%,光線太強會引起大花惠蘭日灼病或生長停止,葉片變黃。科季在溫室內可少遮光或不遮光。
栽培基質與換盆
大花惠蘭是典型的熱帶附生蘭,栽培時要求根部通氣良好,栽培基質必須疏、透水和透氣,常用泥炭蘚、陶粒、蕨根、樹皮塊、椰殼、塑料泡沫、碎磚塊、木炭、火山岩或蛭石等材料。操作時,先在盆底填充碎磚塊、塑料泡沫等較粗的排水物,上面用蕨根2份與泥炭蘚1份的混合材料或其它材料將大花惠蘭種在多孔的泥盆中,植株的新芽放在盆中央,另插小竹固定。種植時在盆邊輕輕壓緊至苗不再松動。栽培時注意不要傷新芽與新根。
栽培2~3年以上的大花惠蘭,植株逐漸長大,根系過滿,要及時換盆。換盆通常在開花後,新芽還未長出前進行較好,栽培材料應一起更換,換盆可結合分株一起進行。
澆水與施肥
大花惠蘭在春季生長旺盛季節要求充足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否則會影響其生長。冬季大花惠蘭處於花芽形成的相對休眠期,減少澆水有利於花芽分化,但花芽發育時也需要有一定的水分供給,空氣也不能太乾燥。特別是有時在溫室加溫催花,空氣相當乾燥時要設法增加空氣的濕度。否則,花蕾枯黃,無法開花甚至整株植株乾枯死亡。夏季由於氣候炎熱,溫室內栽培大花惠蘭除保持足夠大的濕度外,還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透氣。否則生長不良,也易發生腐爛病。
大花惠蘭在生長季節春夏秋三季,每周施一次液體肥,可用氮、磷、鉀復合肥葉面噴灑或根部施用,濃度一般採用0·1%。也可施經過水腐熟的農家肥,如水腐熟的花生麩等,但濃度不能太濃。另外在生長季節還應在盆面不同部位1~2個月放一些經過發酵過的固體肥料。
病蟲害防治
大花惠蘭的蟲害主要有介殼蟲、蝸牛等。介殼蟲寄生於植株葉片邊緣或葉背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枯萎,嚴重時整株植株會枯黃死亡,同時誘發煤污病。5月下旬是孵化盛期,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霧滅殺。蝸牛可採用人工捕殺或用滅螺力等毒餌誘殺。大花惠蘭的病害主要有大花惠蘭葉斑病和大花惠蘭葉枯病等。可採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或40%的樂果乳劑1500倍液防治。
Ⅱ 蘭花葉子有白點,怎麼治
蘭花葉子有白點是得了蘭花的蘭虱病。
蘭虱,是指危害蘭花的介殼蟲。介殼蟲的成蟲、若蟲群集於蘭花葉片,尤以主脈附近及蔭蔽處居多,吮吸汁液,使葉片長勢不良。介殼蟲的排泄物還誘發煤污病。
蘭花介殼蟲的防治措施:一是可用軟刷刷除蟲體,或剪除蟲葉集中燒掉。二是對於名貴品種,也可用棉球釀酒精擦拭葉片,然後再用清水沖洗即可。三是葯劑防治。噴灑40%速補殺乳油1500倍液等
Ⅲ 這蘭花是病了嗎長白點了
蘭花葉子上有白點是得了蘭花的蘭虱病。
蘭虱,是指危害蘭花的介殼蟲。介殼蟲的成蟲、若蟲群集於蘭花葉片,尤以主脈附近及蔭蔽處居多,吮吸汁液,使葉片長勢不良。介殼蟲的排泄物還誘發煤污病。
發病原因
主要是環境陰濕、不通風所致,花盆需放置於向陽受風的環境,則會大大降低介殼蟲的危害。
防治方法
葯劑防治:
根據介殼蟲的各種發生情況,在若蟲盛期噴葯。因為此時大多數若蟲孵化不久,體表尚未分泌蠟質,介殼更未形成,用葯仍易殺死。一般噴施介殼蟲專殺葯劑為好,如「殺撲磷」等,配合」沃葉葉面肥「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人工防治:
①用白酒兌水,比例為1:2 。治蟲時澆透盆土的表層。介殼蟲在春季室溫7 ℃ 時,便開始活動。可在4 月中旬澆一次,此後每隔半個月左右澆一次,連續4 次見效。
② 用食醋(或米醋)50 毫升,將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濕後,用濕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莖、葉片上輕輕的擦拭,即可將介殼蟲擦掉殺滅。此法方便、安全,既能達到除蟲目的,又可使被害的葉片重新返綠發亮。
③ 用酒精輕輕地反復擦拭病株,就能把介殼蟲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凈、徹底。如用酒精擦拭蘭花病葉時,不但能把介殼蟲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蟲,也都徹底殺滅掉,第二年很少發現有介殼蟲的危害,此法簡便、安全,效果良好。
Ⅳ 蘭花葉子上長白點怎麼辦
有以下六種方法:
1、放置在有風處。如果蘭花葉子上長有很多白色物質的話,版是因為所處的環境沒有通風而權導致的,因此要將其放置在有風的地方,這樣才能讓蘭花生長得更好一些,也能讓蘭花長得更加茂盛一些,經常開窗通風是非常重要的。
Ⅳ 蘭花蚧殼蟲如何才能徹底斷根
一、蘭花蚧殼蟲發生怎麼判斷?它的危害大嗎?
在春季,氣溫逐漸變暖,咱們在養護蘭花的時候,可以在蘭花的葉片上發現一些白色的顆粒物,狀如芝麻粒,發現這種情況,咱們的蘭花就極有可能感染了蚧殼蟲,蚧殼蟲附著在蘭花葉片上,靠吸食蘭花葉片內的汁液為生,感染蚧殼蟲之後,蘭花就會變得植株瘦弱,而且這種害蟲還會傳染煤污病等一些病害,嚴重的話還可能會導致蘭花的死亡。
蚧殼蟲危害大,而且還非常難以防治,第一它的繁殖能力驚人,如果防治不及時,蘭花葉片上很快就會密密麻麻,而且會迅速感染其他健康的蘭花,再者它幼蟲隱蔽不易發現,等咱們發現白點的時候,它就已經發育成了成蟲,而且已經擁有了蠟質的外殼,普通的葯物就很難發揮葯效,所以咱們要想養好蘭花,必須要重視防治蚧殼蟲。
二、蚧殼蟲喜歡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怎樣在生活環境方面預防蚧殼蟲?
要想杜絕蚧殼蟲的發生,咱們的首要任務就是不營造蚧殼蟲所愛的生活環境,生活環境不對,蚧殼蟲自然就很難發生了。蚧殼蟲這種小蟲子喜歡溫暖濕潤,而且又比較陰暗的環境,也就是說如果通風不夠,光照過少濕度過大的話,蚧殼蟲就可能會爆發,這時咱們養護蘭花就應該注意這些問題。
因此咱們養護蘭花時,擺放位置很重要,首先要保證蘭花可以美美的見光,但是不能暴曬,再者要保證可以通風透氣維持蘭花生活環境的清涼,鑒於這兩點要求,養護蘭花最合理的地點就是室外的枝葉略微稀疏的樹下,這樣蘭花可以美美的沐浴光照還不至於被曬傷,並且通風透氣性極佳,可以維持生活環境的清涼,這樣的環境非常有利於蘭花的生長,而且還不容易發生蚧殼蟲。
三、要是蘭花萬一感染蚧殼蟲該怎麼辦?
1.物理防治
當咱們看到蘭花的葉片上出現了白點,咱們就可以先使用物理方法進行治理,咱們這時可以使用棉簽蘸取稀釋的酒精慢慢進行擦拭蘭花的葉片,這時咱們一定要細心,盡量把蘭花葉片的正反面都均勻的擦拭,擦拭酒精很快就能揮發掉,而且對蘭花的傷口還能起到消毒作用,並且預防一些病菌的感染呢!此外咱們也可以使用稀釋的啤酒擦拭蘭花的葉片,要是使用稀釋的啤酒擦拭葉片,還可以給蘭花葉片補充一些微量元素,讓蘭花的葉片更加蔥翠油亮,更有動人的魅力。
不過人工擦拭還是有缺點的,第一擦拭速度比較慢,而且擦拭不夠徹底,容易有遺漏的部位,這種方法只適合少量養蘭的朋友,如果咱們養了幾十甚至是幾百盆蘭花的話,就已經是無能為力了。
Ⅵ 我的蘭花葉子上好多小白點,是介殼蟲嗎
蘭花葉子有白點是得了蘭花的蘭虱病。
蘭虱,是指危害蘭花的介殼蟲。介殼蟲的成蟲、若蟲群集於蘭花葉片,尤以主脈附近及蔭蔽處居多,吮吸汁液,使葉片長勢不良。介殼蟲的排泄物還誘發煤污病。
蘭花介殼蟲的防治措施:一是可用軟刷刷除蟲體,或剪除蟲葉集中燒掉。二是對於名貴品種,也可用棉球釀酒精擦拭葉片,然後再用清水沖洗即可。三是葯劑防治。噴灑克雷舒40%速補殺乳油1500倍液等。
Ⅶ 廣玉蘭樹葉為何迅速發黃脫落
要仔細觀察植物狀況,不可能沒有原因的,最大可能是遭受蟲害,另外可能平時的澆水施肥也有問題。
廣玉蘭【大花玉蘭、荷花玉蘭】常見的蟲害有炭疽病,白藻病,干腐病,介殼蟲這四種。
1.炭疽病。該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初期呈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淡咖啡色,上生黑色小粒點。後期病斑逐漸蔓延,大的可達葉片面積的1/4左右。主要危害成葉或老葉,病葉易脫落。防治方法: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
2.白藻病。發病初期葉面上出現灰白色至黃褐色小圓斑點,後逐漸擴大成放射狀或纖維狀紋理,表面呈褐色天鵝絨毛狀而稍隆起,後期變成灰白色平滑病斑。防治方法:應注意通風透光,雨後及時排水;染病後可噴灑50%托布津500倍液防治。
3.干腐病。該病多發生在1~2年生枝桿上。發病初期皮層發軟易脫落,皮下組織呈紅褐色,易發生開裂。隨病程發展表皮逐漸乾枯呈灰色,皮下組織變成黑褐色,並長出黑色小點。防治方法:應注意修剪枝條的傷口保護,及時塗抹保護劑;發病後可塗抹70%托布津800倍液進行防治。
4.介殼蟲。廣玉蘭易遭介殼蟲危害,其中盾壺介殼蟲危害比較嚴重,有時枝桿上面形成密密麻麻的一層。介殼蟲除了吸取樹液外,還會造成煤污病,使樹勢生長不良。防止方法:在介殼蟲孵化期,若蟲尚未分泌蠟質時,可用啶蟲脒和毒死蜱結合防治,也可加入菊酯類殺蟲劑噴地理分布
葉子發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澆水。水澆得過多過勤會使盆土長期過濕,甚至積水,土中缺氧,致使部分須根腐爛,阻礙正常呼吸和吸收養分,引起葉片逐漸變黃脫落。
(二)施肥。長久脫肥,或久未換盆換土,土中氮素等營養缺乏,導致枝葉瘦弱,葉薄而黃。另外施肥過量也會出現新葉肥厚、凹凸不平,老葉干尖焦黃脫落。遇此現象應立即停止施肥,增加澆水量,並去掉部分陳土,換入新的培養土,進行正常管理。
(三)溫度。夏季炎熱高溫,如將性喜涼爽的花卉,如君子蘭、仙客來、四季海棠等放置在高溫處讓陽光直曬,極易引起幼葉葉尖或葉緣枯焦,或葉片脫落。而到了冬季室溫溫度過低,對從南方引進的常綠花木,受到輕微凍害,葉子就會發黃,如果室溫過高,植株蒸騰過盛,根部水分養分供應不足,也會使葉片變黃。
(四)土壤。北方多數地區土壤及水中含鹽鹼較多,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如山茶、杜鵑、蘭花、含笑、梔子、桂花、株蘭、白蘭、廣玉蘭等,由於土中缺乏植株所需吸收的可溶性鐵元素,葉片就會逐漸失綠變黃。由於南方土壤偏酸,鎂元素易流失,植株缺鎂也常表現出老葉葉脈之間失綠發黃。
(五)空氣乾燥。冬季室內養花空氣過分乾燥時,—些喜濕潤的花卉,如蘭花、巴西鐵、白蘭、桂花、含笑等,往往會出現葉尖乾枯發黃,或葉緣枯焦,或葉片上發生焦斑、邊緣捲曲等現象。特別是在冬季室內生煤爐取暖的地區這種現象較為嚴重。這時應經常使用與室內溫度相近的水噴洗枝葉,對於一些名貴的花卉最好用塑料簿膜罩上,並在罩內放置一小盆清水。
(六)蔽蔭過度。大多數花卉性喜陽光,若長期將其放置在蔽蔭處或光線不足的地方,則會導致生長衰弱,葉薄而黃,不開花或很少開花。
(七)病蟲為害。
Ⅷ 請問:蘭花葉根部發黃、掉葉是何原因有何辦法
應該是爛根引起的黃葉、掉葉。
發現蘭花爛根時,應及時進行處理,先將植株從盆中脫出,去除泥土,剪去爛根後用清水將根部沖洗干凈,然後將根系在0.1%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4~5分鍾,或在傷口上塗上木炭粉或硫磺粉,放在蔭涼乾爽處晾1~2天,讓傷口乾燥後,栽於經消毒的河砂中養根。種植後應澆足水,以後一周內不需澆水,僅向葉面噴霧即可,在保持2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和半陰條件下,30天左右便可從莖盤上萌出新根。如種植時用奈乙酸或生根粉處理,可促使新根的萌生。當新根長至10厘米左右時,可用新的培養土重新上盆種植。
蘭花系肉質根,剛分栽時由於剪刀傷口尚未癒合,如此時澆水過量則易引起根部腐爛;生長發育期間若盆土長期過濕,也易造成爛根,引起葉片枯黃,甚至死亡。因為水分過量,造成土壤積水,透氣性差,致使氧氣不足,阻礙根部呼吸作用,引起根系變黑腐爛。此外,如遇久雨多濕,新葉上最易發生黑斑點,而且花蕊常有「爛衣」(即苞殼腐爛)現象,影響開花和觀賞。但是,盆土過干,易使假鱗莖干癟或其他組織失水而影響代謝作用。也會導致組織纖弱,植株生長不良,乃至死亡。因此蘭花澆水以保持盆土濕潤狀態為宜,避免水分過多或過少。我國藝蘭先輩們育蘭經驗是「春喜潤,夏秋喜微潮,冬須潤中帶干」。這就說明了蘭花在不同時間對水分(包括濕度)有不同的要求。蘭花施肥不當,也易引起根系腐爛。如施肥過多或過濃,易使葉色變黃,葉尖焦枯。若將液肥灌入葉鞘或濺到葉片上,尤其是沾污新葉,更易引起腐爛。為此施肥要注意「薄肥、少量、勤施」,同時要沿著盆沿,避免濺到葉子上。
還可以看看這里:
http://www.hi-business.com/2006/s33743610/
Ⅸ 請問蘭花葉子上出現白點是什麼病
長蟲了,介殼蟲病。
介殼蟲是半翅目,蚧總科昆蟲的總稱。根據蚧蟲網(Scalenet,2014)的統計,現已被描述的介殼蟲種類超過7500種[1]。大多數種類蟲體上備有蠟質分泌物,形如介殼,介殼蟲也因此而得名。介殼蟲是花卉和果樹上最常見的害蟲,常群集於枝、葉、果上,吸取植物汁液為生,嚴重時會造成枝條凋萎或全株死亡。此外,介殼蟲的分泌物還能誘發煤污病,危害極大。常見的有吹綿蚧、樟蚌圓盾蚧、糠片蚧、朝鮮球堅蚧、桑白蚧、康氏粉蚧、扶桑綿粉蚧等。
防治方法:
(一)植物檢疫
介殼蟲常固著寄生,蟲體微小,主要靠寄主枝條、接穗、果品甚至樹干攜帶而遠距離傳播。因此,對苗木、接穗和果品的采購、調運過程和保護區都應實施檢疫,以防傳播蔓延。
(二)農業防治
加強果園管理,及時中耕鬆土、施肥和灌水,滿足果樹對水肥的需要,可增強樹勢,提高果樹抗蟲能力。結合整形修剪,把帶蟲的枝條集中燒毀,可大大減少蟲口數量。
(三)生物防治
保護利用自然天敵,實施生物防治是控制介殼蟲種群數量的有效途徑。各地都有一些保護利用自然天敵,控制介殼蟲危害的成功經驗,應注意總結推廣,如瓢蟲是介殼蟲的主要捕食性天敵,通過提供庇護場所或人工助遷、釋放澳洲瓢蟲、大紅瓢蟲和黑緣紅瓢蟲等,可有效防治吹綿蚧、草履蚧的危害。介殼蟲的寄生蜂、寄生菌種類也十分豐富,如日光蜂是防治梨圓蚧的有效天敵,已成為國際上引種利用的對象,應進一步加強研究。此外,在採用其它防治措施,特別是進行化學防治時,盡可能避免殺傷天敵。
(四)物理和機械防治
抓住介殼蟲生命活動中的2個薄弱環節,採用物理、機械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首先,介殼蟲營固著生活,很少活動,在新傳入區常常只在局部植株或枝條上發生,及時採取拔株、剪枝、刮樹皮或刷除等措施,便可收到顯著的效果,如梨圓蚧傳入新疆霍城、伊寧數年後,僅在局部棗園發生,由於當地棗樹苗低矮,栽培間距大,蚧蟲只集中在少數植株上發生,採取拔除燒毀措施,收到了徹底的防治效果。其次,介殼蟲短距離擴散蔓延主要靠初孵若蟲爬行,此時採用枝幹塗粘蟲膠或其它阻隔方法,可阻止擴散,消滅絕大部分若蟲。粘膠用10份松香、8份蓖麻油和0.5份石蠟配製而成,將它們按比例混在一起,加熱溶化後即可使用,粘性一般可維持15天左右。對於草履蚧亦可採用樹根附近挖坑的方法,把其消滅在樹下。
(五)化學防治
1、休眠期防治 在果樹休眠期,噴灑3~5.5°Bé石硫合劑,3%~5%柴油ES或5%~6%煤焦油ES,對介殼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並可兼治蚜蟲和葉蟎。
2、生長期防治 應抓住2個關鍵防治時期,初齡若蟲爬動期或雌成蟲產卵前是第1個防治適期, 卵孵化盛期是第2個防治適期,選用低毒的選擇性殺蟲劑進行防治。如「邯科140」1000倍液、毒死蜱600倍液、催殺8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