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的夜色
❶ 蘇軾《海棠》這首詩所寫的海棠花有什麼特點
詩歌的開頭來兩句的景物描寫,用自正面和側面結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種空濛迷離的境界和氣氛。「裊裊」寫其微風吹拂的動態,崇光是高潔美麗的;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獨的心理。
古人對於後兩句詩曾有「造語之奇,構思之巧」的評價,「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被譽為「造語之奇,構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卻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詩人的想像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樣,會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語。同時,也化用了李商隱的「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照殘酒」(《花下醉》),卻又無斧鑿之跡。故這首絕句流傳千古。
❷ 《海棠》蘇軾寫了它的什麼特點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特點是 海棠在東風夜色中泛著光彩,吐著芬芳,像一個睡美人,嬌慵而柔媚。
表達了詩人愛花惜花之情。
❸ 《海棠》每句詩都是一幅畫,寫寫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海棠》中的畫面: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內淡容的。
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
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3)海棠的夜色擴展閱讀
一、作品原文
《海棠》
作者:蘇軾(宋)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二、文學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並不拘限於正面描寫。首句「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
「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從中還可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這兩句把讀者帶入一個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艷麗,然而略顯幽寂。
❹ 海棠 蘇軾 賞析
1、這首詩所寫的海棠有什麼樣的特點?
答:
海棠在東風夜色中泛著光彩,吐著芬芳,像回一個睡美人,答嬌慵而柔媚。
2、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和藝術手法描寫海棠?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
運用擬人、借代(紅妝代指女子)的修辭手法,實寫海棠的色和香,虛寫海棠的神態,虛實結合。抒發了詩人的愛花惜花之情。
❺ 關於海棠的詩句
1、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宋·周紫芝《好事近》
2、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夭棘出莓牆。——宋·王淇《春暮游小園》
3、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宋·陳與義《春寒》
4、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5、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6、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
7、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宋·葛勝仲《蝶戀花》
8、海棠開後春誰主,日日催花雨。——宋·李彌遜《虞美人》
9、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
10、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宋·蘇軾《海棠》
11、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唐寅《題海棠美人》
海棠花唐——劉兼
淡淡微紅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煙輕虢國顰歌黛,露重長門斂淚衿。低傍綉簾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難尋。良宵更有多情處,月下芬芳伴醉吟。
海棠北宋 ——黃庭堅
海棠院里尋春色,日炙薦紅滿院香。不覺風光都過了,東窗渾為讀書忙。
海棠花北宋——王安石
綠嬌隱約眉輕掃,紅嫩妖饒臉薄妝。巧筆寫傳功未盡,清才吟詠興何長。
詠白海棠六首 清——曹雪芹
第一首——蕉下客(賈探春)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第二首 ——蘅蕪君(薛寶釵)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台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第三首——怡紅公子(賈寶玉)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第四首——瀟湘妃子(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第五、六首——枕霞舊友(史湘雲)
神仙昨日降都門,種得藍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愛冷,非關倩女亦離魂。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卻喜詩人吟不倦,豈令寂寞度朝昏。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牆角也宜盆。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玉燭滴干風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幽情慾向嫦娥訴,無奈虛廊夜色昏。
海棠清——龔自珍
黃金華發兩飄蕭,六九童心尚未消。化起海紅簾底月,西廂花影怒廣潮。
吳氏園海棠現代——陳寅恪
無風無雨送殘春,一角園林獨愴神。讀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猶是去年人。夢回錦里愁如海,酒醒黃州雪作塵。聞道通明同換劫,綠章誰省淚沾襟。
❻ 蘇軾《海棠》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海棠的哪些特點
海棠在東風夜色中泛著光彩,吐著芬芳,像一個睡美人,嬌慵而柔媚.
作者運用擬人、借代(紅妝代指女子)的修辭手法,實寫海棠的色和香,虛寫海棠的神態,虛實結合.抒發了詩人的愛花惜花之情.
❼ 蘇軾海棠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
前兩句抄從視覺(顏色)、嗅覺(香味)的角度寫出了海棠高潔與柔美的特點。
【原文】
《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譯文】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賞析】
綜觀全詩,前兩句點出詩人賞花的時間是春天的月夜,並描繪了海棠在東風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實寫,後兩句詩寫海棠的神態,是虛寫。虛實結合,既表現了海棠優雅脫俗的美,也抒發了詩人愛花惜花的感情,更書寫了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淺近,含而不露,感而不傷,情意深永,耐人尋味。
❽ 蘇軾 《海棠》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海棠花什麼特點
海棠在東風夜色中泛著光彩,吐著芬芳,像一個睡美人,嬌慵而柔媚。
作者運用擬人、借代(紅妝代指女子)的修辭手法,實寫海棠的色和香,虛寫海棠的神態,虛實結合。抒發了詩人的愛花惜花之情。
❾ 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惜牡丹花》同樣寫夜裡賞花,二者所抒發的感情有何不同
蘇軾所寫《海棠》是在其被貶黃州期間所做: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紅燭照紅妝。春風輕拂,海棠盛開,香霧迷濛,月轉迴廊。擔心無邊夜色掩蓋了海棠花的美麗,使其孤寂而昏昏欲睡,便點燃紅燭照亮花兒盛開的芳顏。花已開,夜卻來,無人賞花,我自點燭照亮花的芳華。表現了一種樂觀灑脫積極向上的心態。
白居易所寫《惜牡丹》: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只殘。明朝風起應吹進,夜惜衰紅把火看。階前的牡丹花正是開爛漫,到了晚上只有兩只凋零,即使如此心情依然很惆悵,也許明日晨風就吹散了滿階的紅,夜裡憐惜殘紅便用火光照亮了看。詩的首句就奠定了全詩的基調——哀怨的憐惜的,類似於黛玉葬花的情感。
綜上所述,兩首詩同是寫花,盛開的花,同是憐惜花兒、把火夜賞,但是前者是樂觀積極向上,後者惆悵憐惜感傷,精神境界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