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民國風荷花

民國風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8-01 02:03:06

『壹』 民國風服裝可以拍荷花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貳』 吳山!為何說我們緣聚於民國之風的林棲小院呢

關於吳山,最為有名的莫過於北宋詞人柳永描述杭州山水風光的《望海潮》一詞傳入北地後,當時金主完顏亮垂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美景,立志彎弓南下,並命畫工潛入臨安(即杭州)偷繪了一張西湖圖,帶回去製成屏曲,題詩其上:“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現在吳山還留有宋代書法家米芾的“第一山”三字墨刻石。

郁達夫曾說:不久之前,更有幾位研究中國文學的外人來游;我也照例的陪他們游過吳山之後,他們問我說:“金人所說的立馬吳山第一峰,是什麼意思?”他們以為吳山總是杭州最高的山,所以金人會有這樣的詩語。我一時解答不出,就只指示了他們以—排南宋故宮的遺址。大約自鳳山門以西,沿鳳凰山而北的一段,一定是南宋的大門,穿過萬松嶺,可以直達湖濱的。他們才豁然大悟地說:“原來是如此,立馬吳山,就可以看得到宮城的全部,金人的用意也可算深了。”這一個對於第一峰的解釋,不知究竟正確不正確。但南宋故宮的遺址,卻的確可以由城隍山或紫陽山的極頂,看得一望無遺的。

這座林棲小院既有著江南白牆黛瓦的民居特色,又具有淡雅清新的風格。江南的味道,就是煙雨朦朧,乍暖還寒,忽雨忽晴,雲煙繚繞於翠樹,細細的雨滴灑落於屋檐之上。院內錯落有致,保留著明朝時期的石碑石刻“忠孝節義”和千字碑文,以及江南特有的天井,歷史人文氣息濃厚。進門就見一身著旗袍的女子巨幅畫像放在櫥窗里,這幅畫的延伸感很強大,一個恍惚之間,以為自己穿越到了民國,註定這是一座有韻味的酒店。

『叄』 關於荷花的資料

荷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陳志歲《詠荷》詩曰:「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生機紅綠清澄里,不待風來香滿池。」
中文學名: 荷花
拉丁學名: Nelumbo nucifera
別稱: 蓮花、水芙蓉、六月花神、藕花等
分布區域: 荷花原產於中國,一般分布在亞熱帶和溫帶地區。
別名:蓮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澤芝、水華、菡萏(hàndàn)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芙蓉、水芙蓉、 玉 環、六月春、中國蓮、六月花神、藕花、靈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宮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紅蕖、水華、溪客、碧環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靜客、翠錢、紅衣、宮蓮、佛座須等。 荷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花,也是山東省省會濟南和孔孟荷花高清近拍圖冊(17張)之鄉濟寧市的市花,還是埃及的國花。此外,濟南的大明湖也有多種上好的荷花。蘇州的園林比如拙政園里,也有許多婀娜多姿的荷花。像仙女一樣,亭亭玉立。
[1]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覆蓋,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黃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
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荷花
[2]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對穩定的平靜淺水,湖沼、澤地、池塘是其適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種而定,大株形品種如古代蓮、紅千葉相對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過1.7米.中小株形只適於20~60厘米的水深.同時荷花對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時不灌水,缸栽荷

『肆』 第五套人民幣正面花卉圖案

第五套人民幣紙幣一覽表券別 圖 案 主色調 發行時間
正 面 背 面
10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人民大會堂 紅色 1999.10.1
10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人民大會堂 紅色 2005.8.31
5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布達拉宮 綠色 2001.9.1
5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布達拉宮 綠色 2005.8.31
2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桂林山水 棕色 2000.10.16
2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桂林山水 棕色 2005.8.31
1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長江三峽 藍黑色 2001.9.1
1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長江三峽 藍黑色 2005.8.31
5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泰山 紫色 2002.11.18
5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泰山 紫色 2005.8.31
1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西湖 橄欖綠 2004.7.30
第五套人民幣硬幣一覽表券別 圖 案 材質 直徑 發行時間
正 面 背 面
1元硬幣 行名、面額、拼音、年號 菊花 鋼芯鍍鎳 25毫米 2000.10.16
5角硬幣 行名、面額、拼音、年號 荷花 鋼芯鍍銅合金 20.5毫米 2002.11.18
1角硬幣 行名、面額、拼音、年號 蘭花 鋁合金 19毫米 2000.10.16
1角硬幣 行名、面額、拼音、年號 蘭花 不銹鋼 19毫米 2005.8.31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社會對現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1998年全國貨幣凈投放1026億元,市場貨幣流通量11204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60倍和52倍。經濟發展的客觀形勢對人民幣的數量與質量、總量與結構都提出了新要求。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印製開始於改革開放之初,囿於當時的條件,第四套人民幣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防偽措施簡單,不利於人民幣反假;缺少機讀性能,不利於鈔票自動化處理等等。凡此種種,都有要求我們適時發行新版人民幣。為適應經濟發展和市場貨幣流通的要求, 199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之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68號令,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第五套人民幣共八種面額: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第五套人民幣根據市場流通中低面額主幣實際起大量承擔找零角色的狀況,增加了20元面額,取消了2元面額,使面額結構更加合理。第五套人民幣採取"一次公布,分次發行"的方式。1999年10月1日,首先發行了100元紙幣;2000年10月16日發行了20元紙幣、1元和1角硬幣;2001年9月1日,發行了50元、10元紙幣;2002年11月18日,發行了5元紙幣、5角硬幣;2004年7月30日,發行了1元紙幣。為提高第五套人民幣的印刷工藝和防偽技術水平,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於2005年8月31日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2005年版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紙幣和不銹鋼材質1角硬幣。第五套人民幣繼承了我國印製技術的傳統經驗,借鑒了國外鈔票設計的先進技術。在原材料工藝方面做了改進,提高了紙張的綜合質量和防偽性。固定水印立體感強、形象逼真。磁性微文字安全線、彩色纖維、無色熒光纖維等在紙張中有機運用,並且採用了電腦輔助設計手工雕刻、電子雕刻和曬版腐蝕相結合的綜合製版技術。特別是在二線和三線防偽方面採用了國際通用的防偽措施,為專業人員和研究人員鑒別真偽,提供了條件。與第四套人民幣相比,第五套人民幣的防偽技能由十幾種增加到二十多種,主景人像、水印、面額數字均較以前放大,便於群眾識別。第五套人民幣應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在防偽性能和適應貨幣處理現代化方面有了較大提高。第五套人民幣各面額正面均採用毛澤東同志建國初期的頭像,底襯採用了我國著名花卉圖案,背面主景圖案分別選用了人民大會堂、布達拉宮、桂林山水、長江三峽、泰山、杭州西湖。通過選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圖案,充分表現了我們偉大祖國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山河,弘揚了偉大的民族文化。
參考資料:http://hi..com/zaizhangda/blog/item/1b90e424566e8e014d088dfc.html

『伍』 蓮的歷史、品種、用途

蓮,又稱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華等,溪客、玉環是其雅稱,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鞭蕖,蓮科,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莖稱藕,能食用,葉入葯,蓮子為上乘補品,花可供觀賞。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是印度的國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淺水中。葉子大而圓。花大,有粉紅、白色兩種。種子稱「蓮子」,包在倒圓錐形的花托內,合稱「蓮蓬」。地下莖肥大而長,有節,稱「藕」。種子和地下莖均可食(亦稱「荷」、「芙蓉」、「芙蕖」、「菡萏」);蓮藕。蓮房(a.蓮蓬;b.指僧人的居室)。蓮座(a.蓮花的底部;b.佛像的座位,由佛座多為蓮花形而得名)。
蓮多年生長在水中,草本植物,為原雙子葉植物睡蓮目睡蓮科植物,根莖最初細小如手指,具橫走根狀莖,即我們日常吃的蓮藕。葉圓形,高出水面,有長葉柄,具刺,成盾狀生長。花單生在花梗頂端,直徑10~20厘米;萼片早落;花瓣多數為紅色、粉紅色或白色;多數為雄蕊;心皮多,離生,嵌生在海綿質的花托穴內。堅果呈橢圓形或卵形,俗稱蓮子,長1.5~2.5厘米。在中國南北各省廣為栽培。蓮全身是寶,藕、葉、葉柄、蓮蕊、蓮房(花托)入葯,能清熱止血;蓮心(種子的胚珠)有清心火、強心降壓功效;蓮子(堅果)有補脾止瀉、養心益腎功效。蓮藕可作蔬菜食用或提取澱粉(藕粉)。蓮原指其果實,俗稱蓮蓬;花、果實都泛稱為蓮。其地下莖的肥大部分稱藕。中國南北各地廣泛種植,武漢、杭州等地的品種尤多。
蓮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據古植物學家研究化石證實,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許多水域地方都有蓮屬植物的分布。它在地球上生長的時間比人類祖先的出現(300萬年前)早得多。蓮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 quoiagly plost roboides)、銀杏Ginkgo都有「植物活化石」之稱。
荷花學名為Nelumbo nucifera Gaertn,歸屬木蘭綱-山龍眼目-蓮科-蓮屬(Nelumbo)引。
蓮屬(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那時候,正值巨型爬行動物恐龍急劇減少的後期,它在地球上生長的時間比人類祖先的出 現(200萬年前)早得多。前蘇聯A.H.克里斯托弗維奇《古植物學》(1965)稱,蓮屬化石發現於北美北極地 區和亞洲阿穆爾河流(即黑龍江)的白堊紀及歐洲和東亞(庫頁島)、日本的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中。
蓮屬植物約有10~12種,五大洲均有分布。後冰期(Ice Age)來臨,全球氣溫下降,使得不少植物滅絕,另一些植物被迫漂遷,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地理分布狀況。遭此劫難,蓮屬植物倖存2種,分布范圍縮小了。分布在亞洲、大洋州北部者為中國蓮(Nelumbo nucifera),漂遷至北美洲的為美洲蓮(N.lutea)古植物學家還研 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發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萬年前)的蓮化石,和現代的中國蓮相似;在中國柴達木盆地發掘的1000萬年前荷葉化石,和現代中國蓮相似。

70年代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部石油勘探開發規劃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區早第三紀孢粉》一書記載:在遼寧省盤山、天津北大港、山東 省墾利、廣饒及河北省滄州等地發現有兩種蓮的孢粉化石。第三紀熱帶植物地理區內的中國海南島瓊山長昌盆地地層中,也發現有蓮屬植物的化石。現中國黑龍江省扶遠、虎林、同江、尚志等縣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蓮分正植巨型爬行動物恐龍急劇減少的後期,它在地球上生長的時間比人類祖先的出現(200萬年前)早得多。前蘇聯A.H.克里斯托弗維奇《古植物學》(1965)稱,蓮屬化石發現於北美北極地區和亞洲阿穆爾河流(即黑龍江)的白堊紀及歐洲和東亞(庫頁島)、日本的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中。分布在亞洲、大洋洲北部者為中國蓮(Nelumbo nucifera),漂遷至北美洲的為美洲蓮(N.lutea)。以上說明蓮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銀杏(Ginkgo biloba)、中國鵝掌楸(Liriodendronchinese)、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屬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倖存的孑遺植物代表。
根據栽培目的的不同,分為三大栽培類型,即藕蓮、子蓮、花蓮。
以產藕為主的稱為藕蓮,此類品種開花少;以產蓮子為主的稱為子蓮,此類品種開花繁密,但觀賞價值不如花蓮;以觀賞為主的稱為花蓮,此類品種雌雄多數為泡狀或瓣化,常不能結實。

蓮喜相對穩定的靜水,忌漲落懸殊和風浪較大的流水,水深一般不宜超過1.5米。生長季莖葉最適溫度為25~30℃。要求日照充足,不宜長期在室內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的粘壤土為宜。蓮子壽命特別長,千年古蓮子仍能萌發新株。蓮以分株繁殖較常用,也可播種繁殖。均宜在春季轉暖後進行。蓮的主要病害有腐爛病、葉斑病等,蟲害有蚜蟲、金龜子等。
砌池植蓮,並依水建立亭、橋、榭、台,構成觀荷景區,是中國式園林的傳統手法,各地名勝風景,均廣泛應用。也適用於點綴庭園水面,凈化水體,或作盆栽。藕和蓮子營養豐富,生食、熟食均宜。藕可加工成藕粉、蜜餞等。蓮子有安神作用,常作湯羹或蜜餞,為中國民間滋補佳品。荷花花瓣、嫩葉可佐食。蓮各部分均可入葯。
蓮花的根莖種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荷葉挺出水面。在伸出水面幾厘米的花莖上長著花朵。蓮花一般長到150厘米高,橫向擴展到3米。荷葉最大可達直徑60厘米。引人注目的蓮花最大直徑可達130厘米。
蓮花有許多不同的栽培品種,花色從雪白、黃到淡紅。蓮花可以用種子或根莖繁殖。特別的是,荷花的種子蓮子可以存活上千年。有科學家培育了一些有千年歷史的蓮子,繁殖出來的荷花依然生機盎然。在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的兩枚古蓮子,有超過3000年歷史,但是過於珍貴,未進行栽培試驗。
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 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 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有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 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根據《中 國荷花品種圖志》的分類標准,共分為3系、5群、13類 及28組。即:
中國系
大中花群:
a.單瓣類:1、單瓣紅蓮組 2、單瓣 粉蓮組 3、單瓣白蓮組。
b.復瓣類:4、復瓣粉蓮組。
c.重瓣類:5、重瓣紅蓮組 6、重瓣粉蓮組 7、重瓣白蓮組 8、重瓣灑錦組。
d.重台類:9、紅台蓮組。
e.千瓣類:10千瓣蓮組。
小花群:
f.單瓣類:11、單瓣紅碗蓮組 12、 單瓣粉碗蓮組 13、單瓣白碗蓮組。
g.復瓣類:14、 復瓣紅碗蓮組 15、復瓣粉碗蓮組 16、復瓣白碗蓮組。
h. 重瓣類:17、重瓣紅碗蓮組 18、重瓣粉碗蓮組 19、重瓣白碗蓮組。
美國系
大中花群:
i、單瓣類: 20、單瓣黃蓮組。
雜種系
大中花群
j、單瓣類: 21、雜種單瓣紅蓮組 2 2、雜種單瓣粉蓮組 23、 雜種單瓣黃蓮組 24、雜種單瓣復色蓮組。
k、復瓣類: 25、雜種復瓣白蓮組 26、雜種復瓣黃蓮組。
小花群
l、單瓣類: 27 、雜種單瓣黃碗蓮組。
m.復瓣類: 28、雜種復瓣白碗蓮組。
並蒂
屬蓮花中的千瓣蓮類,是花中珍品,其生長的幾率是十萬分之一,是極難出現的植物雙胞胎。關於並蒂蓮的名句自古便在中國廣為傳誦。
並蒂蓮
並蒂蓮屬蓮花中的千瓣蓮類,是花中珍品,它集蓮荷之精華於一身,尤能引人入勝。自古以來,人們便視並蒂蓮為吉祥、喜慶的徵兆,善良、美麗的化身。「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蒂蓮」的名句廣為傳誦。據《全芳備祖》「後集·蓮部」記載:「泰始二年(公元266年,西晉)嘉蓮雙葩,並實、合跗、同莖。」又據《群芳譜》卷二十九:「並頭蓮,晉泰和間(公元366-371年)生於玄圃,謂之嘉蓮。」再據《宋書·符瑞志》稱:「文帝元嘉(公元424-453年在位,為南北朝時期)十年七月華林天淵池芙蓉異花同蒂。蓮生建康額檐湖一莖兩花。」權征興(公元759-818年)在《中書門下賀神龍寺渠中瑞蓮表》寫道:「神龍寺殿前渠中瑞蓮花圖,其花一莖兩房。」以上表明並蒂蓮在古代就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明代杭州女詩人馮小青(文學故事人物,相傳曾家住揚州)曾寫道:「稽首蘭雲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願將一滴楊枝水,灑作人間並蒂蓮。」表達了她對並蒂蓮的無限憧憬與祝福。
並蒂蓮是蓮花中的一個變種,實際上,它一莖產生兩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莖上連在一起,所以也有人稱它為並頭蓮。雖然關於它的傳說流傳各地,令人心嚮往之,但真正栽植並蒂蓮的地方卻不多。當今成片栽植,精心培育,花繁葉茂,雙萼並蒂,映日別樣紅的首推江蘇省崑山市亭林園。該園種植之並蒂蓮為千瓣蓮,花瓣密集,1985年我們曾計數一朵竟有花瓣2601枚,真是名副其實,以致花頭沉重,花梗容易折斷,需立桿支撐,以免倒伏,但並蒂蓮歷來在所開之群花中未見結實現象。
亭林園的並蒂蓮,人稱「元末古蓮」。據「縣志」記載:元末崑山名士詩人顧阿瑛於崑山正儀東亭村興建「玉山佳處」園林,有亭、台、樓、閣數十處,在池中種植並蒂蓮。相傳荷種來自中亞細亞,並蒂蓮有「雙萼並頭」、「九品蓮台」、「四面拜觀音」諸形,更有花莖頂端簇生十三個頭的,但以雙萼並蒂為稀世罕見。仲瑛「才情妙麗,廣交天下文友墨客,飲酒賦詩,踏曲品畫,文會之盛,冠絕一時」。當時名流倪瓚、高則誠等常往顧宅賞蓮。相傳東亭荷池池底鋪以石板,板上鑽孔如蓮房,荷梗便從孔中鑽出,故未被人挖絕,才得以流傳至今。
正儀「玉山佳處」園林歷600餘年之滄桑,後荒蕪凋敝,但並蒂蓮卻被留傳下來。民國23年(1934年)冬,時國民政府交通部長葉恭綽偶得一方古硯,背後刻有「並蒂蓮」詩且又註明蓮出自正儀東亭,葉當即來崑山訪蓮。1935年葉氏曾發起成立「顧園遺址保存委員會」,整治園林,將東亭荷池重新修葺,池旁建大方亭一座,名君子亭,據葉恭綽氏考證該並蒂蓮「決為天竺種無疑」。葉氏賞荷後並倚聲作《五彩同心結》曲以記其事。曲雲:「前身金粟俊賞,瓊英東亭,恨墮風渦。六百年來事,靈根在,渾似記蘿春婆。濠梁王氣都消歇,空回首,金谷笙歌。無人際,紅香泣露,可增愁,損青娥。棲遲野塘荒漵,甚情移洛浦,影悟恆河。追憶龍華會,招花笑,禪意待證芬陀。五雲深處眠鷗穩,任天外塵劫空過。好折供維摩方丈,伴他一樹桫欏。」時值盛夏賞荷季節,遊人絡繹不絕,竟使當時的京滬快車破例停靠正儀小站,以便賞荷遊客,一時東亭荷池名聲大噪。
解放後,1950年江蘇省、崑山縣人民政府決定恢復、發展傳統名花,後縣政府在亭林園東齋前建造了437平方米之荷池,將東亭的並蒂蓮移來。另外還盆(缸)栽並蒂蓮多盆(缸)。迄今已栽植50餘年。1963年蘇州拙政園亦曾從崑山正儀顧園引種40多斤千葉蓮花(即並蒂蓮)於遠香堂北側及香洲前水池中,當年即開花,吸引了許多旅遊者。花池中有一花多至十三個花心的,花瓣總數達1400餘枚,花朵因負荷過重而低垂。蘇州文人盧彬士先生觀後贊曰:「看花不易窺全面,三千蓮媛總低頭。」周瘦鵑先生鑒賞之後曾著文志之,譽為「色香俱絕,不同凡卉」。其後,廣州、上海、杭州等地植物園也相繼來亭林園引種,使並蒂蓮傳播各地。筆者曾於1987年在湖北省武漢東湖見到該荷種(武漢東湖磨山植物園為中國荷花中心),但由於種種原因,各地至今尚未形成獨特的並蒂蓮花群,故今亭林園的並蒂蓮池仍屬世上少見。為此中國荷花研究專家王其超教授亦於1996年專程來昆考察亭林園之並蒂蓮,贊賞有加。
並蒂蓮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地下莖細瘦有節,發芽生長後先葉後花,葉單生,其蓮藕味淡澀。
崑山亭林園經過50餘年的栽培,在繁殖、管護、施肥及防治病蟲害等方面已摸索出了一套經驗,使該珍品在每年盛夏向廣大遊客展示它的芳姿。
並蒂蓮還可以栽植於各種大型的盆(缸)內,只要種植方法得當,環境適宜,亦能正常開花。
1999年,亭林園栽植並蒂蓮四缸參加昆明世界園林博覽會,陳列於江蘇館「吳中小築」,其荷缸請宜興均陶廠定製,盆邊外圍設計有彩釉並蒂蓮浮雕,色澤清雅古樸與缸內並蒂蓮相得益彰。
至秦漢時代,先民們還將荷花作為滋補葯用,荷花葯用在中國也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
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凈潔的象徵。荷花出塵離染,清潔無瑕,自古中國人民就視蓮子為珍貴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級滋補營養品,眾多地方專營蓮子生產。蓮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餞果品。蓮葉、蓮花、蓮蕊等也都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葯膳食品。可見荷花食文化的豐富多彩。傳統的蓮子粥、蓮房脯、蓮子粉、藕片夾肉、荷葉蒸肉、荷葉粥等等舉不勝舉。
葯方:可用睡蓮科植物蓮 (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大花蕾。6~7月采含苞未放的大花蕾或將開發的花,陰干。
蓮不但形象清美,且周身皆寶。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對蓮藕記載道:「夫藕生卑污而潔白自若,質柔而實堅,居下生芽,以續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蓮葉「生發元氣,散瘀血,消水腫」。蓮子,其味清甜而營養豐富,是老少皆宜的滋補食品。而芬芳的蓮花瓣還可用來泡茶。而蓮子心雖苦,卻是一味能解諸毒的清熱良葯。主治暑熱煩渴,小兒驚癇,婦人血逆昏迷,跌傷嘔血,月經不調,崩漏,濕瘡疥癬。

『陸』 如何描寫荷花

看著用 1. 以其外形特徵命名: 荷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解釋說:「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芙蓉:亦稱「夫蓉」。漢辭典《爾雅》解釋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說文解字》雲:「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李時珍也說,芙蓉就是「敷布容艷之意」,難怪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2. 以其生長習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澤芝:由於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將其歸為水草類,取名多為「水」字起頭。三國文學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稱贊到「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把荷花比喻為水中的靈芝。 3.以荷花聖潔高雅的氣質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據《北夢瑣言》記載:唐代元和年間(806~820年)蘇昌遠居吳中(今蘇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臉女郎,贈給他一枚玉環,不久,他發現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開,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樣的玉環,但「折之乃絕」,後人由此又稱荷花為玉環。 4.古時江南風俗,陰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號。 荷」被稱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一億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惡劣,災害頻繁沒有動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野生植物生長在這個貧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種今天我們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我國的阿穆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大約過了九千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採集野果充飢,不久便發現這種「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漸漸地,「荷花」這一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徵。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隨著農耕文化的出現,人類對荷花開始了進一步的了解。當時的人類為了生活上對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澤地帶,而這些地帶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區域。從出土文物看:在河南省鄭州市北部大河村發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遺址,發現室內檯面上有炭化糧食和兩粒蓮子,經測定,距今有五千年的歷史。人類在不斷的生產勞動中,對朝夕相處的荷花的生長習性、生存環境等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為中國古老的糊花文化的產生發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礎。 有野生的荷花。古植物學家徐仁教授,曾於40年前在柴達木盆地發現荷葉化石,距今至少有1000萬年。1973年在浙江餘姚縣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中,發現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鄭州市距今5000系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兩粒炭化蓮子。西周初期(公元前ll世紀),古人食用蔬菜約 40餘種,藕是其中之一。《峪經》中有"腮有荷華"之句,意指祖國大地上凡有沼澤水 域的地方,都生長著荷花。中國是世界上栽培蓮花最多的國家。 在我國的藝術繪畫史中,荷花的藝術精品更是豐富多彩。最著名的是南宋畫院吳炳的《出水芙蓉》,生動細膩的刻畫了荷花清新脫俗的優雅氣質。還有明末畫家張子政的《芙蓉鴛鴦圖》;清陳書畫《荷花》;清任伯年《荷花鴛鴦圖》;民國謝稚柳《荷雀圖》;宋馬興祖《疏荷沙鳥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人畫《荷蟹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傳宋人《子孫和合圖 》。

『柒』 老北京平民避暑的好去處,為何當時的荷花市場那麼受歡迎

在民國時,什剎海是老北京中下層市民每年夏天消暑的重要場所,也是一個平民化的露天市場。

除了吃的以外,什剎海還少不了娛樂的攤位。當時“奎星社”的白話戲劇班每年都要在什剎海演出,劇目齊全,頗受歡迎。另外還有一些是支搭帳篷,演出的所謂“文明新戲”,當然還有老北京普通百姓愛看的雜耍、相聲、魔術、雙簧、武術、拉洋片、蓮花落以及野台戲等,各有所長,都能吸引到一部分遊人的圍觀。什剎海還有著眾多的茶棚,吸引走累的遊人前來喝茶休息。在這些茶棚內男女並不分座,招待還算周到。茶的價格也有高有低,最貴的一角錢,最便宜的兩個大子,普通的七八個大子。根據當時遊客的記錄,一角錢的茶尚能一喝,兩個大子泡出來的茶,黃如馬尿,味道苦澀無比,簡直無法下咽。

在什剎海的北岸,有惠賢堂飯庄,是當時前往什剎海遊玩的有錢人休息的場所。惠賢堂飯庄建了一座高樓在岸邊,遊客可以臨窗眺望整個什剎海的風景。在過去清朝的王族貴胄,閨中名媛,大多前往這里游覽,民國以後,這里便成為了少數商賈攜帶家眷前往的場所。每年夏天剛一走進什剎海市場的門口,便能聽見各種吆喝聲。“涼的咧,冰激凌,雪花酪,不涼不甜,我錢不要……”“玉泉山的水,什剎海的冰,喝到嘴裡沙沙冷冷……”在不遠處又傳來了茶博士的吆喝“這里喝茶吧,眼亮亮的瞧”,再往北走,小飯鋪的伙計也吆喝開了“請里邊坐,蘇造酒,雞子餅,還有荷葉粥……”

等到傍晚天色漸暗,茶館里人漸漸坐滿,涼風襲來的時候,什剎海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眼波流動的“夜鶯”們便開始了尋覓潛在的主顧,等到晚上12點,什剎海里雜亂的人群才開始各自散去,喧囂了一天的什剎海終於歸於平靜。

『捌』 工筆畫—荷花的配色

我是畫小寫意的
因為我國畫老師的夫人是畫工筆的
所以
我工筆大致了解一下:
首先用小筆勾筋,劃出大致骨架(要用熟宣嗷 ^0^)
然後用色或者墨一遍遍染,最後再罩一遍陰影
葉子自然是汁綠(汁綠=藤黃+花青)
花有紅的白的,白的也可以用汁綠,或者用一點點曙紅,
紅得可以用胭脂,大紅
然後可以用赭石,花青作陰影
差不多就這樣。。。。。。
網上也有教程,樓主熱心的話可以上網找找!
----------------------------------------------------------------------------------
工筆花鳥畫早在唐代就產生了知名的畫家,前期薛稷以畫鶴見長,後期的邊鸞擅畫孔雀、蜂蝶,末期刁光胤更以畫湖石、貓兔、雀鳥而負盛名。五代更有黃筌、徐熙,作品皆形神兼備,而又各具特色。兩宋時代,由於皇室的參予與提倡,畫家輩出,黃居旂寀、趙昌、崔白、徐崇嗣、李迪,以及宋徽宗趙佶等爭奇斗艷,各有擅長。這時的工筆花鳥畫可說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元明清以來,花鳥畫出現了避繁就簡的寫意畫風,升華自然景象,蘊藏精神寄託,出現了林良、徐渭、朱聾、鄭板橋、李蟬、金農、趙之謙、吳昌碩、虛谷、任伯年等著名畫家。而工筆花鳥畫則每況愈下,日益凋零。到了民國時期,已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整個工筆繪畫的優良傳統.也幾乎喪失殆盡。
陳之佛面對當時畫壇衰敗枯竭的情景,感到無比痛心,一九三二年他在《明治以後日本美術界之概況》一文中沉痛地寫道:「回顧我國,自清末國事就衰,民國成立,內憂外患,又無巳時,政府視美術為無足輕重,藝界私人團體之間,又缺乏互相聯絡共策進行之精神,不但不見美術之發展,負有數千年光榮的中國美術,至今反見衰頹。」由於他對民族繪畫藝術有著深刻的認識,尤其對花鳥畫的形式,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親跟觀賞過歷代許多名家精彩流瞻的工筆花鳥畫真跡,被那些工細典雅、嚴謹不苟的大師作品所深深打動。一種對民族文化藝術的高度責任感,激勵他去為挽救和振興瀕於衰亡的工筆花鳥畫而努力奮斗。
1、陳之佛在回顧他走上工筆花鳥畫的道路時,曾說:「四十歲前,我山水、花鳥都畫,但既無名師指導,也不專攻。後來在一個古畫展覽會里,我被宋、元、明,清各時代花鳥畫大家的作品吸引住了,特別是一些雙鉤重染的工筆花鳥畫,時刻盤旋在腦際,久久不能忘懷,才開始專攻花鳥,並決心畫工筆。」
要知道這時陳之佛已是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在工藝美術事業主已有很高的成就,頗負盛名,寫意的花鳥、山水亦有相當的造詣,要轉攻工筆花鳥,必然要作出巨大的犧牲。而且當時又處在國難當頭動盪不安的時期,條件萬分困難,連礬宣和國畫顏料也難覓得,要從事工筆花鳥畫的研究與創作,更需要決心和勇氣。由於陳之佛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力克困難的決心、虛懷若谷的氣魄和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懷,毅然選擇了這條艱巨的藝術道路。經過長期艱辛的創作實踐,終於創立了內蘊深沉、獨樹一幟的工筆花鳥畫的嶄新風格。一九四二年三月一日,在四川重慶,首次舉辦《陳之佛國畫展》,展出一幅幅意境優美、構圖新穎,色彩雅緻、富有裝飾情趣、詩書畫合一的工筆花鳥畫,使觀者耳目一新,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目。著名學者潘菽、李長之撰文稱贊:「在花卉中開辟了這樣嶄新的作風……這是使人歡欣鼓舞的!我們盼望陳先生充分發揮它,千萬不要惑於流俗而放鬆它。藝術是有徵服性的,但新的作風必須以堅強的意志為後盾。」 「我們更熱切地盼望中國畫風的轉變將自此而開始。」著名書畫家郭沫若、陳樹人、汪東、沈尹默、柯璜、孔德成等都題詩贊頌: 「誰知現代有黃筌,粉本雙勾分外妍,藝術元憑人格重,似君儒雅更堪尊。」 「雪翁佳作逸興長,豆莢初肥花亦香,筆底經營露雨足,吹熙何必待東皇。」「雪翁逞遐想,落筆世所稀。既擅後蜀意,復具南唐奇。」「天寒群鳥不呻煊,暫倩梅花伴睡眠,自有驚雷籠宇內,誰從淵默見機先?」他們都恰如其分地頌揚陳之佛的勇敢開拓精神,和他超乎常人的膽識投身工筆花鳥畫的艱苦探索和創新,給工筆花鳥畫事業帶來新的生機。
---------------------------------------------------------------------------------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予你最大的幫助!!!!

『玖』 詠荷花的詩句

早在三千多年以前,荷花就為詩人所垂青。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彼澤之陂,有蒲與荷」的詩句
隋朝杜公瞻曾寫下《詠同心芙蓉》一詩:「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詩中,既寫出荷花的顏色、雙開荷花的特點,又寫出荷莖一支、綠葉襯紅的荷景。到了唐代,詠荷詩作更多了。李白先是以「清水山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句贊頌了荷花的聖潔與純朴。接下來,又在《綠水曲》一詩中寫道:「綠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萍。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短短二十個字,已寫出水清月明、荷花嬌嗔欲語的神態,就連盪舟人也不忍心劃船,惟恐碰著這一支支嬌嫩的荷花。至於晚唐詩人白居易的《采蓮曲》則專在借荷寫情上下了功夫:「菱葉縈波荷芰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詩中的重點已經不是艷麗的荷花,而是采蓮女遇到心上人,想說又不好意思說,只能用碧玉簪搔頭的動作來掩飾自己紛亂的心情。仔細吟誦,真彷彿在密密匝匝的荷花叢中,聽到了碧玉發簪的落水聲。短短四句,竟然寫出了微風盪荷,采蓮船行,蓮女情思,玉簪落水,真可謂詩情畫意盡在其中了。到了宋代,除了范成大一句「泥根玉雪元無染,風葉青蔥亦自香」寫荷的冰肌玉膚,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出荷花連天接日的氣勢外,辛棄疾的詞《卜運算元·為人賦荷花》則另有風味:「紅粉靚梳妝,翠蓋低風雨,占斷人間六月涼,明月鴛鴦浦 根底藕絲長,花里蓮心苦。只為風流有許愁,更襯佳人步。」整首詞以擬人手法描繪荷花形貌。上闕寫在炎夏綠 池中展葩吐艷,好似一群弄妝梳洗、輕施粉黛的婦女;下闕虛寫藕絲長,蓮心苦,實則對佳人美女寄予了同情,使詠荷之詩又有了新的內容。
民國年間安新籍詩人伊人鏡在《新安八景》中,單寫了一首《西淀風荷》:「露華濃泡芰荷香,水面風鱗趁早涼。先問問源亭畔路,好催雙槳出橫塘。」這首詩寫出了白洋淀上晨風漾起微波,露水沾濕了菱荷,傳來陣陣香氣,吸引人們劃動雙槳走出葦塘,奔向荷香散發的大淀。

參考資料:摘自 新安.白洋淀新聞網

『拾』 荷花的知識

荷花為多年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 荷花原產於中國,從越南到阿富汗都有,一般分布在中亞,西亞、北美,印度、中國、日本等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早在三千多年即有栽培,現今在遼寧及浙江均發現過碳化的古蓮子,可見其歷史之悠久。而台灣地區則是在100年前才由日本引進,目前在台南白河鎮、嘉義一帶,培植面積已近350公頃,規模之廣大,成為台灣最主要的觀光地區之一。亞洲一些偏僻的地方至今還有野蓮,但大多數的蓮都是人工種植,以作為風景點綴和食用,例如在中國荷花被作為經濟作物種植。許多人曾誤以為荷花產於埃及和地中海一帶。公元前約500年,荷花傳入埃及,可能是由波斯人帶去的。古埃及人裝飾廟宇柱頂的「蓮苞」,仿自睡蓮,而荷馬史詩「奧德賽」(Odyssey)其實是喝了用落柘棗(與蓮沒有關系)釀制的飲料而進入逸然忘卻煩惱的境地。希臘作家希羅多托斯描述埃及植物的時候寫道:「河中生長著一些像玫瑰百合,果實生長在像黃蜂窩的莢里。有很多像橄欖核大小的果實可以食用,可以吃鮮的,也可以吃乾的。」他所說的顯然是荷花。荷花,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它不僅花大色艷,清香遠溢,凌波翠蓋,而且有著極強的適應性,既可廣植湖泊,蔚為壯觀,又能盆栽瓶插,別有情趣;自古以來,就是宮廷苑囿和私家庭園的珍貴水生花卉,在今天的現代風景園林中,愈發受到人們的青睞,應用更加廣泛。 荷」被稱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一億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惡劣,災害頻繁沒有動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野生植物生長在這個貧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種今天我們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我國的阿穆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大約過了九千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採集野果充飢,不久便發現這種「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漸漸地,「荷花」這一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徵。 以其外形特徵命名: 荷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解釋說:「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芙蓉:亦稱「夫蓉」。漢辭典《爾雅》解釋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說文解字》雲:「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李時珍也說,芙蓉就是「敷布容艷之意」,難怪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2. 以其生長習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澤芝:由於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將其歸為水草類,取名多為「水」字起頭。三國文學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稱贊到「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把荷花比喻為水中的靈芝。 3.以荷花聖潔高雅的氣質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據《北夢瑣言》記載:唐代元和年間(806~820年)蘇昌遠居吳中(今蘇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臉女郎,贈給他一枚玉環,不久,他發現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開,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樣的玉環,但「折之乃絕」,後人由此又稱荷花為玉環。 4.古時江南風俗,陰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號。 5.因「出淤泥而不染」被稱為「花中君子」 在我國的藝術繪畫史中,荷花的藝術精品更是豐富多彩。最著名的是南宋畫院吳炳的《出水芙蓉》,生動細膩的刻畫了荷花清新脫俗的優雅氣質。還有明末畫家張子政的《芙蓉鴛鴦圖》;清陳書畫《荷花》;清任伯年《荷花鴛鴦圖》;民國謝稚柳《荷雀圖》;宋馬興祖《疏荷沙鳥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人畫《荷蟹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傳宋人《子孫和合圖 》。

熱點內容
情人節最幸福情侶 發布:2025-08-23 17:48:35 瀏覽:896
盆載梅花 發布:2025-08-23 17:33:18 瀏覽:527
荷花桌上擺 發布:2025-08-23 17:23:23 瀏覽:536
牡丹是哪國的國花 發布:2025-08-23 17:21:48 瀏覽:876
實荷花 發布:2025-08-23 17:21:44 瀏覽:516
梅花三弄吹 發布:2025-08-23 17:20:52 瀏覽:374
焰里還生一朵蓮姻緣 發布:2025-08-23 17:20:08 瀏覽:797
青花語服飾 發布:2025-08-23 17:19:53 瀏覽:387
素子百合本 發布:2025-08-23 17:05:37 瀏覽:944
學插花包花 發布:2025-08-23 17:05:24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