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疏水罩
『壹』 蕙蘭的用具
栽培盆具:1.蘭花專用塑料盆:適用於大面積、大規模養蘭。2.紫砂盆:適合栽種名品。新盆用前應用水浸泡一天以上。3.瓦盆:適合栽植下山蘭及一般品種。新盆用前應用水浸泡一天以上。
栽培工具:3目、6目篩子;噴水壺;噴霧器;水泵;風扇;水容器;噴淋頭;量杯;剪刀;標簽(必要時);其他:包括疏水罩、溫濕計、光度計、pH計、EC計等。
『貳』 蘭花疏水罩怎麼用
蘭花清幽淡雅,是「花中四君子」之一,閑時養幾株蘭花,會給家庭中平添幾分文化氣息,更能表現出主人的高雅氣質。不過蘭花並不是那麼好養,有時候越精心照顧它反而越萎蔫,最後甚至直接死掉。其實這主要是我們在養蘭的時候沒有用對方法,結果只能是越養越糟糕。
蘭花高潔、典雅,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花卉,開花的時候更是非常的惹人喜歡,忍不住在家裡養一盆,但養蘭花的時候要注意的就是「氣」,蘭花想要長的好,補氣是非常重要的,老花友給我介紹了一個蘭花增加透氣性的方法,特別的好用,讓蘭花蹭蹭長。
做透氣罩的好處
可以讓盆土的孔不至於被植料阻斷,讓根系更好的呼吸,讓蘭花根系更透氣,從而達到養根的目的,才會讓根生長的更粗壯,從而更好的生長。
『叄』 蘭花盤的鐵罩是什麼
疏水罩,也叫濾水罩。
其實就是用來瀝水,防止盆內積水。通常是放置在蘭花盆內部,幫助盆內濾水用,讓盆內不至於積水,還能有良好的透氣效果。
『肆』 蘭花如何養龍根苗,才能長得快
答:
龍根弱苗生命力十分脆弱,養護要求比較高,養時稍有不當,即會發生倒苗。因其蘆頭尚未生長健壯,一但倒苗就基本上已無回天之力了。
一、嚴格消毒
將蘭苗從原盆中取出,棄去原土,仔細清洗根系。用灼燒滅菌的剪刀剪去殘根、枯根、腐根,然後再用0.5%的甲基托布津或高錳酸鉀溶液浸泡5-10分鍾,瀝水陰干,如此反復進行兩到三次,以徹底殺滅病原體。注意浸根消毒時以剛能浸沒假鱗莖為度,不要使葉心積水。與此同時,可將上述葯液稀釋5倍後對葉片進行噴霧消毒。
二、改換盆缽
種植養護病弱蘭花以瓦盆和紫砂盆為首選。最好換用未經使用的新盆,因為舊盆中必然殘留著一些引起蘭花病害的真菌和細菌。若要使用舊盆,宜清洗干凈後曝曬數日或以開水澆淋後再行使用較為安全。盆底要使用盆墊,以透水通氣。可購買專用的疏水罩,也可使用桃核、核桃殼等天然材料。墊盆高度應占盆高的1/3-1/2,盆缽的體積宜小不宜大。病弱蘭花的根系較為脆弱,若盆體過大,容易造成積水,導致蘭根腐爛。使用小盆,則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三、挑選基質
病弱蘭苗的適應性較差,栽培基質最好採用肥力中等,含脂肪少,通風透氣性較好的顆粒性基質,如陶粒、發泡煉石、粗砂、碎磚粒、峨嵋仙土、碎石等。也可將蘭株的根部和假鱗莖用水苔包裹後再種植到添加有上述基質的盆中,效果也不錯。所有基質均需消毒後再使用。不宜採用腐殖土種植病弱蘭苗。一是腐殖土采自林間,雜菌較多,難以徹底滅菌。二是腐殖土使用一段時間後易板結,通透性較差,不利蘭根生長。
四、調控干濕和溫度
種植病弱蘭苗要稍深一些,以保護假鱗莖並保持濕潤。盆內基質要保持在濕潤狀態,水分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蘭苗復壯。冬眠期可適當增加基質,通常要蓋過假鱗莖,以保持假鱗莖濕潤,並起到防凍作用。翌年春天氣溫高於15℃時,應及時減去上一年冬天增加的基質,以利新芽的萌發。平時溫度應保持在18-28℃。晚上通風,增加氧氣含量,以幫助呼吸作用的進行,努力加大溫差,減少呼吸作用消耗能量,以幫助有機質的儲存,使蘭草壯實,明顯可以看到假鱗莖增大、草質厚實。在生長期,在不低於生長溫度(一般15、6攝氏度)的情況下,溫差越大越好;扣水促根。既然無根,那得多點水份才對,只是水份多起來,蘭芽就不用急著從根系吸取養分了,發根也就慢了。想發根快,還得迫它,扣點水,蘭要求生,要維持生長,這下它被迫長新根!
扣水促芽
所謂扣水就是在蘭花發芽前期令盆土乾燥,時間3-5天,一般1-2次。扣水使蘭花處於一種生存危機,迫使其生長繁殖,因此對多發苗效果明顯。
干養:根據「干促根,濕長芽」的前輩養蘭經驗,在蘭花最佳生長季節,即春暖來時適當增加盆土的濕度,促使蘭草萌芽,待新芽生長到一定高度時,新芽的進一步生長就如新生兒斷奶一樣,以少澆水偏幹些來促使新根的生長,使新苗脫離老草靠自身獨立成長。
五、適當陰養
在適當陰養的情況下表現(一級苗多株連體)此等級連體植株適當陰養肯定是多發芽已是不爭的事實,「多陽則花茂、多陰則芽盛」。藝蘭家掌握這一特點在高檔名品的栽培中,這也是採取的有效辦法之一,以此達到增殖的目的。
蘭苗應置於可見散射光的地方蒔養,避開強光直射。可在蘭盆四周添置一些水盆、水槽,以增加環境濕度。
同一個植物種類,蔭生根系少,陽生根系旺,這幾乎是鐵定的規律。
正常的弱苗,苗小、蘆頭細小,萌芽力極弱,根系也不發達,生命力十分弱小。在養護時就要注意使用方法正確了。因其根系不發達,吸收水分養分能力差,這就要求首先要養好根,根強苗才壯。為避免發生爛根,基質以顆粒植料為好。顆粒植料的大小以黃豆大小的為宜,因其大小適中,透氣又保濕,既可以防止爛根,又不怕澆水太多。種植時可以先用一些水苔將龍根包住。再將配好的植料填入小盆內,植料略低於蘆頭頂部即可。種植後澆透蘭根水,放置於蘭架陰棚下進行陰養,切不可讓陽光直接照射在蘭葉上,並且澆水時切忌澆入葉心,防止爛心倒苗。種下後頭2個月不宜用肥,2個月後可施極薄的淡肥,以助其生長。
『伍』 這種蘭花名
蓮瓣蘭,蓮瓣蘭可採用播種、組織培養和分株等方式進行繁殖。播種和組織培養方式因技術要求高、投資大、周期長,生產中應用不多。分株是蓮瓣蘭繁殖的主要方式,通常在早春植株尚未恢復生長或秋季當年新株長成時進行,原則上要求分株工作期間白天溫度低於25℃,夜間溫度高於5℃。蓮瓣蘭植株基部假鱗莖緊密相連,分株時需用銳利的剪刀或手術刀片從假鱗莖連接點分開,分株傷口要盡量小,一般切分為2-3株1叢。名貴品種常將成年植株分開成單株上盆栽培,可促進多萌發新苗,但管護不當容易長成弱苗。[6]
分株完成後需要整理植株,剪除殘花、枯死葉鞘、空根,乾枯葉片或葉尖病死部分也需剪去,然後全株浸泡入50%多菌靈800倍+72%農用硫酸鏈黴素2000倍混合溶液中消毒15-30分鍾,撈出後根向上,葉向下倒置在陰涼處稍晾乾,最後植株傷口塗抹多菌靈、代森錳鋅、硫磺粉或甲基硫菌靈類果樹傷口保護劑,即可盡快上盆種植。分株後新芽萌發到長成成年植株約需半年時間。[6]
栽培技術
栽培設施
夏季最高氣溫不高於35℃,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於-5℃的地區,普通連棟溫室內部覆蓋一層遮陽率約70%的遮陽網即可進行蓮瓣蘭設施栽培。在夏季酷熱地區,需在溫室外增加外遮陽系統,並在溫室內加裝濕簾降溫系統,使設施內夏季晝夜溫度控制在蓮瓣蘭適宜生長的范圍。在冬季嚴寒地區,可考慮使用日光溫室或採用多層膜覆蓋的方式進行保溫,因蓮瓣蘭冬季進入休眠期,花芽需經過一個低溫過程才能正常開花,所以一般冬季夜間溫度控制在0-5℃即可。[6]
設施栽培蓮瓣蘭基本上採用盆栽方式,因此設施內部需要建設苗床,如果採用營養缽栽培,可採用移動式或固定式苗床網,苗床寬度1.5-1.8米,高度0.7米;如果用硬塑料盆栽培,可用鍍鋅鋼管或方管製作栽培架,寬度1.5-2米,高度0.6-0.8米,每隔3米設1支撐架,鋼管或方管可做成固定或活動式,活動式的便於根據蘭花盆徑進行調節。澆水一般採用人工澆水或配套微噴灌系統。[6]
上盆種植
蓮瓣蘭根系較粗長,設施栽培一般用蘭花專用塑料盆種植,盆四周留有通氣孔,盆底帶疏水罩,便於排水。常用的有7寸(上口徑19厘米、下口徑11厘米、盆高23厘米),8寸(上口徑21厘米、下口徑12厘米、盆高25厘米),9寸(上口徑23厘米、下口徑13厘米、盆高27厘米)3種規格,根據植株、根系大小選用,以植株根系全部放進花盆後不顯擁擠為原則。[6]
蓮瓣蘭栽培基質傳統上多採用當地的腐葉土,設施栽培則採用有機+無機顆粒基質進行栽培,這樣的基質干凈衛生、不易滋生病蟲害,便於統一管理。有機基質包括樹皮塊、花生殼、櫟樹葉等,均需腐熟,無機基質包括火山石、陶粒、公分石、植金石、珍珠岩等,除珍珠岩外,所有基質均需篩成1-2厘米規格的顆粒或片狀,因地制宜取2種以上泡透並清洗干凈,混合均勻才可用於蓮瓣蘭上盆。常用基質配方為樹皮塊:櫟樹葉:火山石:珍珠岩體積比為2:2:4:1。[6]
上盆時先把植株放入盆內,一手輕提植株基部,根系舒展開,假鱗莖上部略低於盆口,另一手添加基質,邊加邊輕輕搖晃蘭盆,使基質與根系緊密接觸,不可按壓基質,以免影響通風或損傷蘭根,基質添加至剛好蓋住假鱗莖上部,並低於盆口1-2厘米。上盆完成後即可上栽培架並澆定根水,第1、2遍水需澆透,最好接上細眼噴頭大水沖洗至盆底大量流水,盆內雜質及細小顆粒基本沖洗干凈才算完成。[6]
光照管理
國蘭光合作用的光補償點為5-50微摩爾/(平方米·秒),光飽和點為200-600微摩爾/(平方米·秒),不耐強光,蓮瓣蘭設施內需常年覆蓋一層70%遮陽網,5-11月溫度升高、光線過強時,可加蓋1層50%遮陽網。蓮瓣蘭營養生長對溫度較敏感,對光周期不敏感,而花芽分化及抽葶開花對光周期較敏感,夏至過後花芽加速分化並出土,冬至過後花葶伸長並開花。一般可通過秋冬季節人工增加溫度和增加光照時間促進營養生長,提高發芽率,抑制花芽分化,這方面研究還比較粗淺,缺乏科學的數據支撐。[6]
溫度管理
採用顆粒基質栽培,盆內通風透氣性較好,但對溫度的緩沖作用也降低,冬季低溫情況下蓮瓣蘭更容易凍傷,所以設施內溫度冬季夜間要避免低於0℃,白天控制在20℃以內。蓮瓣蘭以苗論價,因此提高發苗率和增加一年內的發芽代數是實現蓮瓣蘭快速繁殖的有效方式,而溫度管理是蓮瓣蘭設施高效栽培技術的核心。春夏秋三季,應盡量營造適宜蓮瓣蘭生長的溫度環境,早春促進蓮瓣蘭盡早發芽,晚秋延長蓮瓣蘭的生長期,避免過早進入休眠期。為促進蓮瓣蘭生長,設施內夜間溫度控制在10-15℃,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可以保證植株生長健壯,長勢強。[6]
濕度管理
白天50-70%的空氣濕度與夜間60-90%的空氣濕度有利於蓮瓣蘭的生長,植株翠綠,油性十足,但通風不良或長期高溫高濕容易導致蓮瓣蘭抵抗力降低,環境適應性差,稍不注意容易染病死亡,所以蓮瓣蘭設施栽培需要在適當通風的前提下盡量增加空氣濕度。[6]
水肥管理
蓮瓣蘭雖然耐旱,但生長期需要提供充足的水分才能促進植株生長,顆粒基質瀝水性好,需增加澆水頻次。夏秋季節可每天澆水1-2次,冬春季節需要適當控水,3-7天澆1次即可。但要注意,澆水時水溫、氣溫、土溫要盡量接近,夏秋可在早晚澆,冬春宜在11:00前後澆,澆水後注意通風,避免葉心長時間積水。[6]
蓮瓣蘭設施栽培多採用緩釋肥+追肥的施肥方式,春季植株上盆後20天,盆面施氮:磷:鉀比例為14:13:13的「好康多」緩釋肥或氮:磷:鉀比例為14:14:14的「奧綠」緩釋肥5-10克,在生長期,每隔15天隨澆水噴施1次尿素、磷酸二氫鉀混合溶液,總濃度控制在5‰以內,按春夏偏氮肥,秋偏磷鉀肥的原則使用,冬季及早春可不追肥。另外,1個月葉面噴施1次氨基酸水溶肥,有利於植株生長。[6]
『陸』 蘭花上盆的方法,我是如何給蘭花上盆的
聽說植物離不開土,所以我上盆總會在蘭根處加一點保命土,就是腐葉土和硬植料細末,植料是中心偏細,四周偏粗,壓面料去掉了,因為我的硬料本身保水力很強,加壓面料十多天不幹,悶根。
『柒』 剛挖回來的下山蘭,怎麼栽啊
盆要深筒高腰,最好是泥燒的通氣好。土要十分疏鬆通氣好的顆粒土,呈微酸性。最好是蘭花原生地的土。盆能裝下蘭花的向下生長的根就行了。修剪掉空根、爛根,用疏水罩或者瓦片蓋住盆底的孔,加土三分之一,盡量大顆粒,比蠶豆稍大。中間三分之一用大黃豆大小的土加到大半時,稍向上提蘭株,邊用手鎮動花盆,用小黃豆大的土加滿盆。用沙壤土或者風化石的土都行,統一標準是通氣、瀝水好。澆一次透水,並用水噴灑葉面,洗去塵土。放在15度左右的室內養護,不要施肥。10天後噴一次兩千倍水的托布津或者多菌靈或者百菌清殺菌葯。健壯沒有病害的也可不噴葯。
『捌』 蘭花防漏網怎麼用
蘭花防漏網的網套一般都是白色的,其他顏色的少見,其主要用途是防止我們在日常澆水的過程中把植料沖出、風把植料吹跑、鳥和老鼠等動物把植料刨出,或者不小心把盆弄翻後植料全部傾倒而成。
蘭花疏水罩用的時候是先將疏水罩放置在蘭花盆底部的孔洞上面,讓疏水罩保持在盆的最中間位置,再放入蘭花,讓蘭株的中間位置與疏水罩的尖部在同一垂直線上,然後填充植料就可以了。
『玖』 蕙蘭的步驟
清雜:用消過毒的剪刀剪除病根和爛根,清理蘭根、葉甲和葉片。清理種植場地的雜草、雜質。 消毒:植料在陽光下曝曬3d以上消毒,也可用甲基托布津等殺菌殺蟲葯液浸泡消毒。蘭苗用殺菌劑按使用比例浸泡20 min~30 min,將蘭苗撈出晾乾,待蘭根柔軟後即可上盆。 墊盆:疏水罩應預先放置盆底,用選配的粗植料墊在盆底,厚度以三分之一盆高為宜。 定植:梳理根群,將預先配製的中層植料慢慢填入盆中。將假鱗莖放低,隨著植料填裝將蘭株緩緩提升,淺栽為宜。 鋪面:待蘭株定型後,用細植料將假鱗莖三分之二以下蓋住即可。盆面可鋪設翠雲草或水苔,為蘭株保濕保暖。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古代稱之為「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蕙質蘭心」意思是蕙蘭的本質是中國蘭花的中心。「蕙」為中國蘭花的中心即:「蕙心」,蕙心就是「中國心」。愛蘭者必愛「蕙」,「惠」指中國,「蕙」意思:中國的香草,「芷」人民的香草。「蕙芷」爭榮壓眾芳被稱為「國香」。
中國蘭蕙蘭是蘭蕙同心的代表。中國蘭花: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春劍、蓮瓣蘭等同稱為蘭蕙。
大詩人陸游詩句:「芳蘭移取遍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芳蘭即:蕙芷移取象徵國家形象和標志。 中國蕙蘭的歷史文化蕙蘭的「蕙」字,在戰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的《楚辭》中已出現。其辭曰:「既滋蘭兮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蕙芷」就是指現今的蕙蘭和白芷。
清初鮑薇省在《藝蘭雜記》中對蘭蕙瓣形的區分與闡釋,為蕙蘭花朵形式美審美開啟了門徑。直至改革開放年代大量蕙蘭蝶花、奇花出現之前,近一二百年,蕙蘭花朵的審美均特別重視瓣型,且影響甚廣,成為蕙蘭審美的一個傳統觀念。
『拾』 蘭花盆的底部大家都是用什麼堵的呀
一般有三種選擇:一是疏水罩,店裡買來專用的或者自製的;二是瓦片、磚粒或石頭等;三是泡沫箱的小塊。也有人鋪碳塊,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