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蘭花肥料
⑴ 西蘭花怎麼時候追肥
西蘭花一般要進行4次追肥。
移栽抄成活後施發棵肥,可用10%~15%的稀人糞尿澆施;
第2、3次分別在移栽後15~18天、25~28天進行,每公頃用尿素75~90kg,氯化鉀60kg;
第4次在移栽後37~40天進行,此時已進入蓮座期,即將現蕾,是需要大水大肥時期,要及時重施現蕾肥,促進花蕾快速生長。
(1)西蘭花肥料擴展閱讀:
品種介紹
(一)優秀:早熟品種,花球蘑菇狀頂端較突出,顏色深綠,單球重350~400克,花球緊實,花蕾細,商品性好,側枝較少,適合早春及秋季栽培。
(二)未來:早熟品種,適合密植的直立型品種,花球蘑菇狀,顏色較濃綠,形狀飽滿,商品性好適合秋季栽培。
(三)蔓陀綠:早熟品種,單球重400~500克,花球緊實,呈蘑菇狀,顏色綠,花蕾細,空心率低,不耐凍,適合早春及秋季栽培。
(四)山水:中熟品種,長勢旺盛、開展度大,單球重約500克,半圓形,花球緊密,蕾細、藍綠色,耐寒性較差,但抗逆性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蘭花
⑵ 西蘭花的莖長不粗應該澆什麼肥料
西蘭花的莖長不粗?
1、種子原因
西蘭花發生空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種子的問題,播種時若是當地氣候及土壤不適合,那麼發生空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如果選擇自己預留的種子,在西蘭花生長過程中,有可能會發生基因變異情況,從而會造成西蘭花空莖現象。
防治方法:在種子採用消毒產品,對種子進行徹底殺菌消毒。再用綠袋肥強效去霉劑1:200倍稀釋對土壤進行消毒,選擇適宜的天氣和時間進行播種,不易發生空莖現象,科學合理種植才能實現高產。
2、溫濕度原因
西蘭花對溫度要求也比較高,一般適宜在15—25℃的環境下生長,若是溫度過高過低都會造成西蘭花生長速度加快,土壤中養分供應不足從而導致空莖。另外在生長過程中對於水分的需求也是比較多的,如果土壤過干或者澆水不當,也會造成植株水分流失,也會發生空莖現象。
防治方法:在種植西蘭花時,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合理安排種植時間,避免在西蘭花花球快速生長時遇到高溫。土壤濕度過大時要控制控制澆水,以免濕度繼續增加,雨季後及時排水,降低濕度。
⑶ 西蘭花使用喜滿地水溶肥可以嗎
西蘭花當然使用喜滿地水溶肥。
西藍花栽培技術
3.水分 西藍花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需水量較大,尤其是葉片旺盛生長和花球形成期更不能缺水,即使是短期乾旱,也會降低產量。苗期多雨或土壤濕度過高易引起黑腐病、黑斑病等病害。花球形成期土壤濕度田間持水量70%至80%左右才能滿足生長需要。
4.土壤養分 西藍花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但過於貧瘠則植株發育不良,產量品質低下;而土壤過分肥沃又會導致花蕾疏鬆和花苔空心。西藍花適宜在排灌良好、耕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保水保費力強的壤土和沙質壤土上種植。適應土壤pH范圍5.5至8,但以6為最好。西藍花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肥料,其N、P、K比例為14:5:8。幼苗期對氮素的需要相對較多,花芽開始分化以後對P、K的需要量相對增加。注意在花球發育過程中,西藍花對硼、鉬、鎂等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較多,因此現蕾前施用適當的微量元素葉面肥將會顯著提高產量和品質。
種植規程
一、立地條件
1.選地:種植地塊選用生態環境良好,並經環境監測部門監測認證,基地空氣、灌溉用水,土壤應分別符合《產地環境技術條件》規定的質量標准,作為西藍花種植區。
2.土壤土質要求:種植土壤土質肥沃,以壤土或沙壤土為宜,pH值5.5至6.6,pH值5.5以上土壤可依其PH值適當施以石灰改良。
土壤30cm耕作層內總有機質>10%;全氮>20%;速效氮>200mg/kg;全磷>0.15%;速效磷>100mg/kg;全鉀>0.15%;速效鉀>100mg/kg。肥力不足,應增施優質腐熟有機肥。
3.種植地應無鼠害或鼠害較輕的地塊。
二、品種與茬口
1.品種選擇:選用抗病、優質、高產、耐貯運、商品性好、適合市場的品種,如玉冠、曼佗羅、優秀。
2.茬口安排:北京地區春秋兩季栽培。一般在四月上旬定植,五月下旬採收,秋季八月上旬定植,十一月上旬採收。
三、育苗與移栽
1.育苗:苗床選土質肥沃,安排良好的土地,施以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要求土壤細碎,理成小高畦作為苗床。畦寬1至1.2米,灌足底水。
播種前以50℃溫水浸種25分鍾以殺滅潛入種子的病菌。
播種量:每畝地用種子20至25克,約需苗床30平方米。播種後在畦面上撒一層篩過的糞、土各半的細土,以能覆蓋種子為度。
苗床管理:冬季溫室育苗,高溫多雨季節搭蔭棚或遮陽網覆蓋。注意水分和溫度管理,保持土壤濕潤。
播種出苗後,逐步揭開覆蓋物,苗齡25至30天既可定植大田。
2.移栽:
(1)整地施肥:每畝施用2000至3000千克優質農家肥作為基肥,並混拌過磷酸鈣20千克、硫酸鉀10千克、硼砂0.5千克。均施、翻犁碎垡、作畦、雨季高畦栽培,1米開畦雙行栽培,旱季平畦、畦寬栽培,秋季及早春栽培宜覆蓋地膜。
(2)移栽:定植時盡量多帶土,少傷根,減少緩苗期,移栽後。應加強水分管理。
四、種植密度及方法
1.種植密度:春季每畝2500至3000株;其它季節2000至2500株。
株距:50cm;行距:50cm
2.定植方法:定植深度以覆土至葉下為宜,定植到成活前要勤澆緩苗水,成活後適當減少澆水次數。
五、田間管理
1.中耕鋤草,生長的前期和中期經歷時間較長,為促進根系發達,改善土壤通透性。應經常中耕進行鋤草。一般中耕2至3次,以利植株正常生長。
2.水分管理:西藍花個生育期需水量有所不同。應根據不同生育期及季節,注意水分管理。
苗期:澆足緩苗水、定根水。
葉片生長旺盛期及花球形成期:需水量增加,應增加灌水量及灌水次數,防止乾旱。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澇浸。
3.肥料管理:苗期定植成活後用1:5腐熟糞水提苗,周一次。每畝用腐熟農家肥500千克打塘或開溝施入。
13至15片葉時:施一次追肥,每畝1000千克混配尿素10千克,結合澆水,促進花球膨大。距採收30天以上。
六、主要病蟲害的防治
為確保生產出高品質的西藍花,應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立足於預防為主,在不等以使用農葯時,必須嚴格按照《農葯合理使用准則》執行。嚴格使用禁止使用的農葯。採取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辦法進行防治。
1.草害防治:加強中耕管理,人工及時除草。
2.鼠害:選擇鼠害輕的地塊,有鼠害時,用人工或物理方法(如電貓)防治,不使用葯物。
3.病害:主要有黑腐病、黑斑病
(1)黑斑病:預防本病可在播種前溫水浸種。發病時,及時摘除病葉、病株,並噴施波爾多液200至250倍液每畝用200至250千克。距採收不低於30天。
(2)黑腐病:本病以預防為主,應實行輪作,種植密度適當,發病時,及時去除病株,集中燒結。
4.蟲害防治:主要蟲害蚜蟲、小菜蛾、菜青蟲
(1)蚜蟲:發病初期用0.6%苦參內脂水劑500至1000倍液噴施,每畝用10至20毫克,距採收7天以上。提倡生物防治,若田間瓢蟲蟲口達到10隻/平方米時,不使用葯物防治。
(2)小菜蛾、菜青蟲:在蟲卵孵化高峰用BT殺蟲可濕性粉劑,每畝10至15克,距採收7天以上,局部防治採用人工捉蟲的辦法。
七、採收
1.採收標准:西藍花花球充分長大,小花蕾尚無松開,花球堅實完好,色澤鮮綠。無病害、無蟲害、無機器損傷為合格品
2.採收時間:應在每天清晨進行。
3.採收方式:在花球分枝下5cm處切斷,除去外皮。
4.產品必須以專門裝放無公害蔬菜產品的食品包裝周轉箱集中裝運,並在採收後4小時之內及時入庫。
5.包裝及運輸途中不得與任何有毒、有害物質接觸,運輸工具在運輸前後須經清洗並保持清潔,經檢驗員檢驗合格後方可裝運。
6.入庫產品須經產品質檢員檢驗合格後方可入庫,並註明產地,採收時間,入庫時間。
⑷ 西蘭花,松花菜,白菜花等花菜不能施啥化肥呀
它們都不能施含氯的肥料,因為氯離子會對作物的產量與品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五、病蟲害防治
西蘭花適應性廣,抗性較強,沒有嚴重的病蟲害,常見的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黑腐病、黑斑病等、蟲害主要有菜青蟲,小菜蛾和蚜蟲。
⑸ 西蘭花初花期管理中,怎樣施肥效果好
施肥:西蘭花喜肥,全生育期每畝需N10-12kg, P13-15kg, K11-13kg,N過多易造成質量下降,所以要控制氮肥。
基肥:在行間開深溝埋施基肥,每畝用量尿素15kg,過磷酸鈣50kg,硫酸鉀或氯化鉀20-25kg,硼砂0.75-1kg ,腐熟堆肥2000kg,過磷酸鈣應先同有機肥混合後施用。
追肥:第一次,苗成活後一周或定植後7-10天,植株恢復生長時施用,每畝施尿素3kg,氯化鉀2.5kg ,也可直接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料(20-20-20+TE); 第二次,苗成活後20天左右,在行間開淺溝埋施,每畝施三元復合肥15-20kg或直接沖施或者穴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20-20-20+TE)10公斤左右。第三次,開始現蕾前每畝施三元復合肥20kg,氯化鉀5kg,並配合進行根外追施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增進品質與產量。
⑹ 西蘭花適合用哪種肥料
花椰菜俗稱菜花,有白、綠兩種,是由甘藍演化而來。綠色的又叫西蘭花、青花菜,白色的這里通稱菜花。花椰菜性喜冷涼,屬於半耐寒性蔬菜:喜溫和濕潤,忌炎熱乾旱,不霜凍,耐寒及耐熱能力均不如結球甘藍,生育適溫范圍較窄。花椰菜的營養生長適溫8—24℃,花球發育適溫為15—18℃,8℃以下生長緩慢,0℃以下花球易受凍;溫度高於25℃所結花球小、易散球、品質差或出現毛花現象。因此,花菜對播期要求較嚴格,要把花球的生長期安排在適宜的涼爽季節。
在生產實踐中,充分了解花椰菜的需肥特點,掌握科學的施肥技術,是提高花椰菜產量,改善花椰菜品質的關鍵。下面將花椰菜的需肥特點及其施肥技術介紹如下。
需肥特點
花椰菜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適宜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的砂壤土和壤土。花椰菜的生育周期包括發芽期、幼苗期、蓮座期、花球形成期。
花椰菜由於生長期長,對養分需求量大,需要量最多的是氮和鉀,花椰菜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對氮肥的需要量較大,特別是葉簇生長旺盛時期需氮肥更多,而對磷和鉀的吸收則集中於花球生長階段。另外對硼、鎂、鈣、鉬的需要量也比較大。一般來說,每生產花椰菜1000kg產品約需氮13.4kg,五氧化二磷3.93kg,氧化鉀9.59kg,吸收比例為1:0.3:0.7。花椰菜的生育期不同,對養分的需求量不同,在未出現花蕾前,吸收養分少,隨著花蕾的出現和膨大,植株對營養的吸收急速增加,花球膨大盛期是花椰菜吸收養分最多、速度最快的時期,因此在花芽分化和花球發育過程中,如果氮素供應不足,會使葉片中養分向花球運輸,下部葉片變黃甚至脫落,同時還要保證磷、鉀養分的充分供應,因此花球的膨大期要施足肥料。花椰菜需鈣量較高,是典型的喜鈣作物。土壤缺鈣或由於其他環境因素造成生理缺鈣時,往往會出現葉緣乾枯的症狀,影響蔬菜的產量和品質。花椰菜需硼也比較多,對硼反映很敏感,缺硼易引起葉柄發生龜裂或發生小葉,花莖中心開裂,花球出現褐色斑點並略帶苦味,影響產量和質量。花椰菜對鉬有特殊要求,缺鉬的典型症狀是「鞭尾病」。
施肥技術
花椰菜全生育期每畝施肥量為農家肥2500-3000kg(或商品有機肥350-400kg),氮肥(N)20-23kg、磷肥(P2O5)6-8kg、鉀肥(K2O)11-14kg,有機肥做基肥,氮、鉀肥分基肥和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化肥和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混合施用。
1.基肥。為滿足花椰菜前期早發快長和以後各生長期對肥水的需求,除了選擇肥沃、疏鬆、保水保肥性強的壤土外,還要用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土雜肥和氮磷鉀復合肥等作基肥,每畝2500-3000kg(或商品有機肥350-400kg),尿素6kg、磷酸二銨13-17kg、硫酸鉀7-8kg、土壤缺硼可每畝基施亞星高硼50-200g。
2.追肥。花椰菜定植後到花球成熟,一般需追肥3 次(每隔20-25天追施含腐殖酸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第1次,蓮座期追肥:畝施尿素10-11kg,硫酸鉀5-6kg,以促進花芽、花蕾分化和花球形成。第2次,花球形成初期追肥:畝施尿素13-15kg,硫酸鉀6-8kg,以促進花球的快速膨大,防止花莖空心。第3次,花球形成中期追肥:畝施尿素10-11kg,硫酸鉀5-6kg,以提高花球產量和花球質量。
3.根外追肥。根外追肥是花椰菜栽培中一項行之有效的輔助措施,重點是補充中後期相關養分或微量元素的不足。土壤缺鈣可在蓮座期-結球期葉面噴施750-1000倍的亞星高鈣2-3次。缺硼可在花球形成初期和中期葉面噴施0.1%~0.2%的硼砂溶液(750倍液的亞星高硼)。缺鎂可葉面噴施0.2%~0.4%的硫酸鎂溶液1~2次。花椰菜對鉬的需要量很少,但十分敏感,花球形成期可葉面噴施濃度為0.01%的亞星高鉬。設施栽培可補充二氧化碳氣肥。總之,根據花椰菜生長的需要,適時做好根外追肥可有效地防止早衰,提高花球產量,改善花球質量。
⑺ 西蘭花生長需要什麼樣的化肥
西蘭花適宜在排灌良好、耕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和沙質壤土上種植。適應土壤PH范圍5.5—8,但以6為最好。西蘭花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肥料,其N、P、K比例為14:5:8。幼苗期對氮素的需要相對較多,花芽開始分化以後對P、K的需要量相對增加。注意在花球發育過程中,西蘭花對硼、鉬、鎂等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較多,因此現蕾前施用適當的微量元素葉面肥將會顯著提高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