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信天游蘭花花

信天游蘭花花

發布時間: 2022-07-30 17:53:35

1. 《蘭花花》經過哪些改編

作曲家王志信來將這首膾炙人口的源民歌改編成了一首敘事性的獨唱歌曲。

除此而外,以民歌《蘭花花》主題改編的曲目還有鋼琴獨奏曲《蘭花花》和歌舞劇等。

王志信改編的敘事歌《蘭花花》,各段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信天游的由上、下兩闋組成的框架。

2. 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種屬山歌性質它流行於哪一帶地方

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種屬山歌性質,它流行於陝北一帶地方。

其節奏自由明快,純朴大方。句式結構隨情隨意非常特別。規定每節兩句,兩句一韻,下一節可換韻,亦可不換。短歌可能只有一節,長的可接連數十節乃至成百上千節。

陝北信天游藝術手法上多用興起,比喻後直抒衷腸,借景抒情,自由奔放,熱情浪漫,曲調優美,琅琅上口。民歌手們隨心所欲,托物言志,含蓄幽默,信馬由韁地唱出來。

信天游的曲調由上下各樂段多次反復構成,結構關系平衡、清晰。各句唱詞字數沒有嚴格的限制,但比較對稱、押韻。且生活中的雞毛蒜皮,針頭線腦,打情說俏,構成信天游的基本素材。把全部的信天游組合到一起,卻成了一部反映陝北人生活的全屏寫照。

(2)信天游蘭花花擴展閱讀

情歌是信天游的精華,由此構成了陝北民歌的主調。如民間傳唱的《三十里鋪》、《攔羊的哥哥》、《趕牲靈》、《送情郎》、《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走西口》等都是情歌的代表作品。生活在這里的人常常在不經意間就會哼唱起來,成為生活樂趣的一部分。

熱愛信天游不需要理由,哼唱信天游不需要舞台,放歌信天游不需要聽眾。信天游會游盪在天空,流走於溝溪,迴音於山峁,不被歲月封塵。然而信天游成為陝北又一道淡妝彩素、濃墨風景,這已被世人所公認。

信天游,陝北的樂府、陝北的天籟。這一藝術奇葩以她特有的風姿獨秀於藝苑之林,膾炙人口,餘音裊裊,芬芳永久。

代表曲目有《腳夫調》《蘭花花》《趕牲靈》《橫山下來游擊隊》《見面容易拉話難》等。

3. 陝北地區的《籃花花》是屬於山歌中的哪一類型

屬於山歌中的信天游。
《蘭花花》是中國陝北地區著名的漢族民歌,以純朴生動、犀利有回力的語言,答熱情歌頌了一位封建時代的叛逆女性──蘭花花。這個被稱為普天下最聰明、最美麗的好姑娘,竟被強行嫁給一個「好像一座墳」的周家「猴老子」。但是蘭花花並沒有屈服,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拚上性命,堅決反抗封建禮教。民歌以優美流暢、開闊有力的信天游曲調詠唱,並吸收了敘事的手法,用分節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現了歌詞的內容,成功地塑造蘭花花的形象。
該曲由著名音樂家周家洛採集和再創造而成。這首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漢族民歌,其唱詞在流傳中多有變異,經歌唱家郭蘭英、朱逢博、李波、劉燕萍、阿寶等人演唱的通常是八段詞是較流行的。

4. 《蘭花花》是一首江南小調

不是。
1、《蘭花花》是劉燕平演唱的陝北民歌,由周家洛採集和再創造而成屬於信天游。
2、信天游」是陝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體現了黃土高原上人民的熱情。
3、江南小調是指江蘇南部和浙江西部以及上海在內的整個長江三角洲用吳語演唱的小調,和陝北民歌是兩種不一樣的題材。

5. 緊急:有哪位高手知道民歌中」信天游」和」花兒」的區別

信天游

「信天游」,又稱「順天游」「小曲子」, 陝北民歌曲調的一類,一般是兩句一段,長的每首可達數十段,用同一曲調反復演唱。

流行於陝西北半部及寧夏、山西、內蒙古與陝西接壤的部分地區。以往,由於交通不方便,這里的生產、經貿全靠驢、騾馱運,當地把從事此種勞動的人稱作「腳戶」「腳夫」「趕腳的」。「腳戶」長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溝壑間,便順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娛。

他們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他們既是傳播者,又是創造者。在傳唱中,他們免不了矢口寄興的隨意創作,在創作了之後,又不斷地傳播出去。當然,「信天游」屬於所有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無論在放牧耕地,或是節日游樂,他們總要哼唱幾句。作為一種風格個性都很強的山歌品種,「信天游」的基本特徵是結構短小簡潔,曲調開闊奔放,感情熾烈深沉,具有濃厚的抒詠性。它的詞曲僅有上、下兩句。唱詞上句起興,下句點明主題。如「馬里頭挑馬不一般高,人里頭挑人就數哥哥你好」。曲調多建立在「徵-宮-商-徵」這樣一種「雙四度框架」上,上句分成兩個腔節,並在頭一個腔節上作較長的延伸,給人以遼闊悠遠之感。下句一氣呵成,在上、下句變化反復的歌唱中,歌手們浸注著自己的人生感慨。代表曲目有《腳夫調》《蘭花花》《趕牲靈》《橫山下來游擊隊》《見面容易拉話難》等。

花兒

又名少年。花兒是產生並流行於甘、寧、青、新等地區的一種山歌,唱詞浩繁,文學藝術價值較高,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花兒發源於臨夏,由於流行的地區不同,加之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六盤山花兒就是其中的一種。回族群眾喜愛花兒,是花兒的創造者、演唱者、繼承者和傳播者。花兒是心頭肉,不唱由不得自家,可見回族對花兒的喜愛程度。流行於固原地區的花兒主要有兩類:河州花兒和山花兒(俗稱乾花兒)。河州花兒委婉動聽,基本調式和旋律有數十種,變體甚多。形式上有慢調和快調。慢調多為4/4或6/8拍,唱起來高亢、悠長,曲首曲間和句間多用襯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調進,高音區多用假聲。快調多為2/4或3/8拍,相對緊湊短小。河州花兒多為五聲微調,在文學上自成體系。一般每首詞由四句組成,前兩句常用比興,後兩句切題。字數上單雙交錯,奇偶相間,不像一般民歌那麼規整,故更加自由暢快。但是,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兒。山花兒在旋律上起伏較小,較多地應用五聲羽調和角調,襯詞襯句使用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學上除具有河州花兒的一些特徵外,還派生出一些變體,有時也採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謠體。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問答式。曲目無令之稱,屬抒情短歌。花兒音樂高亢、悠長、爽朗,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不僅有絢麗多彩的音樂形象,而且有豐富的文學內容。反映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內容。用比、興、賦的藝術手法即興演出。雖然大部分花兒的內容與愛情有關,但在歌頌純真的愛和控訴封建禮教及社會丑惡現象給戀人造成生死苦難的同時,深刻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語言朴實、鮮明,比興借喻優美,有比較高的文學欣賞和研究價值。20世紀80年代,花兒的演唱形式已發展到花兒歌舞劇。西吉縣文工團創作並演出的《曼蘇爾》、《金雞姑娘》、《林草情》、《花兒四季》等開創了花兒歌舞劇的先河。《曼蘇爾》在銀川演出後,曾在全國各地演出,並在1980年9月參加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花兒四季》在1991年參加寧夏國際黃河文化節演出引起重視,1992年應文化部之邀晉京演出,1993年又赴日本演出。~

6. 信天游是什麼信天游的代表作有哪些

信天游是流傳在中國西北廣大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在陝北它叫「信天游」,又稱「順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稱為「山曲」,在內蒙古則被叫作「爬山調」。

信天游著名曲目有:《蘭花花》、《走西口》、《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趕牲靈》、《五哥放羊》、《圪梁梁》、《東山上點燈西山上明》。

1、《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由李若冰、關鶴岩、徐鎖、馮福寬作詞,劉烽作曲,獨唱原唱者為貟恩鳳 ,後被眾多藝術家演唱,其中尤以70年代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版流傳甚廣,此曲是2003年中央電視台拍攝的大型電視連續劇《延安頌》片尾主題歌。

2、《蘭花花》歌劇用充滿中國元素的優美音樂,牽引劇情的發展。板胡、管子、大笛、鑼、小鑔,交響樂隊中還出其不意地加入了不少特色民族樂器,洋溢出濃厚的陝北風情。

3、《走西口》是一首山西地方民歌。據說它已經流傳了一兩百年。這首歌不但山西人會唱,山西鄰近的內蒙、陝西,甚至更遠一點的寧夏、青海、甘肅也有許多人會唱。中國有句老話叫「十里不同音」,說的是民歌有很強的地域性。

4、《趕牲靈》是一首陝北的地方民歌。在舊社會,陝北的人們生活十分貧苦,許多男人為了謀生,除了"走西口"到外地謀生外,有相當一部分人靠趕牲靈謀生。

5、《五哥放羊》是一首著名的山西民歌小調,廣泛流傳於晉西北、陝北、寧夏東北、隴東及內蒙古西部一帶。這些地區社會文化歷史有許多共性特徵,其具體地域就是我國傳統語境中所說的「塞上」(即長城內外),多屬於方言劃分中的晉語區。

(6)信天游蘭花花擴展閱讀:

信天游特點:形式自由靈活,每兩句為一小節,押韻;有的一節表達一個意思,有的幾節組成一個部分,表達比較復雜的意思;調子自由,單純易唱;每段常轉韻,多用比興疊字和襯字。

信天游,是陝北民歌中一種特別的體裁,最能代表陝北民歌的風韻和特色。其節奏自由明快,純朴大方。句式結構隨情隨意非常特別。規定每節兩句,兩句一韻,下一節可換韻,亦可不換。短歌可能只有一節,長的可接連數十節乃至成百上千節。

7. 什麼是民歌調蘭花花

《蘭花花》是中國陝北地區的地方民歌
歌曲的旋律屬於信天游的曲調,由上、下內兩句組成,容曲調悠揚柔美,節奏舒緩自由,歌詞口語化,很具地方特徵
《蘭花花》是劉燕平演唱的陝北民歌,由周家洛採集和再創造而成
以純朴生動、犀利有力的語言,熱情歌頌了一位封建時代的叛逆女性
蘭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1919年出生在延安臨鎮,長得十分招人喜歡

8. 陝北民歌<<蘭花花>>的音樂特徵

膾炙人口的陝北民歌《蘭花花》是一首敘事性獨唱歌曲。歌曲語言淳樸、旋律優美流暢,有較大的藝術感染力,深得群眾喜愛。

運用「信天游」曲調的《蘭花花》;曲調高亢悠揚柔美、開闊有力,節奏舒緩自由,極具陝北特色。它以優美舒展的音調,純朴感人的語言,塑造了一個熱愛生活,嚮往純真愛情,敢於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農家女蘭花花的形象。
鞭撻了封建買辦婚姻對婦女的摧殘和迫害,同時也高度贊揚了蘭花花勇於沖破封建傳統禮教,大膽追求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

《蘭花花》分析:
全曲是典型的「信天游」分節歌形式、兩句體、多段式,具有很強的敘事性。
第一、二段:開始以極高的音起句,曲調一開始就出現兩次四度(6 2)跳進和句中的四度甩腔起強調和突出人物的作用。在蘭花花的「花」字,其旋律la上用了波音,起強調和突出人物的作用。
第三、四段:由G調轉入C調,速度慢一半,語氣也特別悲痛,描繪蘭花花被迫出嫁情景,從側面反映出封建禮教的無理與兇殘,我們也能從音樂中聽到蘭花花那清晰的哭腔。
第五、六段:通過果斷而堅決的唱腔,我們可以感到女主人公的堅決的反抗。
第七段:描寫了蘭花花的出逃,採用了緊拉慢唱的搖板,情緒緊張而熱烈。
第八段:轉回G調,用無限的激情刻畫蘭花花逃婚成功。用重復句,生動地表現出蘭花花為追求美好的婚姻而勇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決心和大無畏的反抗斗爭精神。
《蘭花花》真實小故事:
蘭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葉子,1919年出生於延安南川臨鎮街一個農民家庭。她從小就心靈手巧,長的俊秀,到十二六歲的時已出脫得端正水靈,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後馬蘭花一樣惹人喜愛,人們給她送了個綽號碼叫「蘭花花」。
紅軍中有個戰士,他與蘭花花一見鍾情,偷偷相愛,發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終身,不久兩個便發生了關系。因紅軍奉命過山西東征,紅軍戰士只得和蘭花花難分難舍地暫時告別。
蘭花花的父母認為女兒敗壞了自己的門風,便托媒人把17歲的蘭花花許給臨鎮後街富戶任老五的的小兒子任小喜,蘭花花不從,在父母的威迫下響吹細打抬進了 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後因在宜川搶劫殺人被處決。第二年,蘭花花又被父母強迫嫁給了臨鎮一個姓石的富戶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醜陋,滿臉大 麻子,他看上了蘭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錢把蘭花花買去妻。蘭花花在石家受盡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紅軍情人。因精神過於苦悶,終於在1942年月日正月病死, 死時24歲,留下一女一男兩個孩子。
紅軍戰士東征勝利後回到陝北,得知蘭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難過,但又怕給蘭花花帶來麻煩,故也沒敢去 看望蘭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裡。以後又聽到蘭花花病亡,悲痛欲絕,一病不起。在醫院治療中暗自構思懷念蘭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後,他恰好又轉業到固臨縣 (今延安市臨鎮)文教科當科員。不久又調到固臨縣小學任教導主任。他還朝思暮想蘭花花,便把在住院時編的蘭花花歌曲整理出來(全長84句),把任家改為周 家。教學生娃娃和村民演唱、傳誦。《蘭花花》很快在固臨、延安、宜川、綏德等地傳唱開來。後經延安魯藝音樂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傳遍了陝甘寧邊區和大江南 北。全國解放後,唱遍了新中國。

9. 王志信改編的敘事歌《蘭花花》由哪幾部分組成

王志信改編的敘事歌《蘭花花》,各段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信天游的由上、下兩闋組成的框架。

全曲採用了分節歌的形式和敘事的手法,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共八段歌詞。

第一段、第二段開始以極高的音起句,歌詞具有描繪性和贊美性,贊美蘭花花美麗動人。而「蘭花花」的「花」字,其旋律la上用了波音,起著強調和突出人物的作用。

第三段、第四段由G調轉入C調,採用2/4拍子,速度慢一半,語氣也特別悲痛,描繪了蘭花花被迫出嫁的情景,而「三班子吹來兩班子打」的熱鬧情景恰恰反襯出蘭花花的悲慘境地,從側面反映出封建禮教的無理與兇殘,我們也能從音樂中聽到蘭花花那清晰的哭腔。

第五段、第六段寫蘭花花回到周家,通過果斷而堅決的唱腔,我們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堅決的反抗。

第七段描寫蘭花花出逃,採用了緊拉慢唱的搖板,情緒緊張而激烈。

第八段轉回C凋,用無限的激情刻畫蘭花花逃婚成功,「咱們兩個死活喲長在一搭」以及對這一句的重復,則生動地表現出蘭花花為追求美好的婚姻而勇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決心和大無畏的反抗斗爭精神。

這首歌曲語言淳樸,旋律優美流暢,深受群眾喜愛。

歌中人物據民間傳說確有其人,她是陝西固臨縣臨鎮某村的一位女子。她長得美麗,渴望幸福,卻被迫嫁給一位姓周的地主——猴老子。蘭花花不甘於封建勢力的壓迫,自找「情哥哥」,並敢於信誓旦旦地宣布:「咱們倆死活喲長在一搭。」

熱點內容
虎丘茶花村 發布:2025-08-23 23:49:50 瀏覽:181
千層鳥盆景 發布:2025-08-23 23:38:32 瀏覽:230
七夕的媽咪 發布:2025-08-23 23:11:39 瀏覽:54
順義花卉綠植批發市場 發布:2025-08-23 22:57:27 瀏覽:987
花語是偷竊 發布:2025-08-23 22:55:34 瀏覽:241
接待桌花卉 發布:2025-08-23 22:54:38 瀏覽:300
介紹百合花 發布:2025-08-23 22:45:40 瀏覽:344
玫瑰泡茶變色 發布:2025-08-23 22:45:35 瀏覽:69
黑夜櫻花圖 發布:2025-08-23 22:44:38 瀏覽:381
盆栽風鈴椒的方法 發布:2025-08-23 22:44:20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