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傘業
Ⅰ 紹興荷花傘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紹興荷花傘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09月1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般經營項目:傘及傘配件、雨具、帳篷、旅遊休閑用品製造、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黃啟碧
成立時間:2010-09-17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68200007705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紹興市上虞區崧廈鎮傘業工業區標准廠房E3
Ⅱ 西湖有什麼特產
西湖蒓菜
蒓菜有水葵、露葵、馬蹄葯、雉尾葯、水蓮葉等別名,顏色碧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是一種珍貴的水生菜,其形看似小小圓圓,大約和50元硬幣差不多,滑滑嫩嫩。是西期著名的土特產之一。西湖栽培蒓菜歷史悠久。明代《西湖游覽志》即有「西湖第三橋近出蒓萊」的記載。現在三潭印月、花港觀魚等地都有種植。
蒓菜是多年生水生植物。葉片呈橢圓形,色暗綠,嫩莖和葉背部都有膠狀透明物質。食用部分就是沉沒在水中尚未展開的新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鐵元素,營養價值很高。由蒓菜做成的湯或羹格外鮮美,被列為杭州名菜,據說乾隆皇帝多次南巡杭州,每次都要以西湖蒓菜做羹食用。「花滿蘇堤柳滿煙,采葯時值艷陽天。」春暖花開是採摘蒓萊的最好季節。蒓菜的收獲期很長,從每年四月中旬至九月下旬,可每隔兩三天來摘一次,七月份產量最高。
西湖蒓萊是一種著名的萊餚,自古與松江鱸魚齊名。《晉書》中就有「蒓囊鱸膾」的記載。據傳在封建時代,蒓菜曾作為貢品。現在,鮮嫩清香的「西湖蒓菜湯」被列為杭州名菜。它內含兩種維生素及微量鐵質,營養豐富。在醫學上還具有下氣止嘔、潤腸、治熱疽的效用。
在歷史上,以「三潭印月」蒓菜最為著名。新鮮蒓菜可用白糖拌食;營養豐富、鮮嫩清香的「西湖蒓菜湯」是杭州名菜之一。
蒓菜現在只有江蘇太湖,杭州西湖和蕭山才有生長,可以說十分地珍貴。而其中又以西湖的蒓菜最為美味
Ⅲ 杭州哪裡免費景點好玩
一、騎行西湖
西湖的美在於晴天水瀲灧,雨天山空濛。游西湖的環湖景區不用買票,散步+騎行是游西湖的好方式,可以邊走邊看,細細體會。
免費景點有:柳浪聞鶯、湖心亭(遊船要收費)、孤山、平湖秋月、蘇堤、白堤、楊公堤、斷橋、花港觀魚、麴院風荷等。
Ⅳ 杭州免費十大景區有哪些可以具體說說嗎
西湖、皋亭山、青芝塢、茅家埠景區、三潭印月、千島湖、蘇州園林、回橫店影視基答地、河坊街、浙江大學。
1、西湖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西湖及其周邊的十處特色風景。最著名的以南宋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麴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雙峰插雲、南屏晚鍾聞名。
村道口,矗立著一塊由梁平波題寫的「青芝塢」三個大字的景觀石。石後,是一汪碧波盪漾的人工湖——「青柳塘」,湖邊有親水平台,有彎曲的亭廊。
Ⅳ 西湖特產
西湖龍井茶
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 「四絕」而聞名於世。成茶扁平挺秀,光滑 勻稱,翠綠略黃;泡在杯中,嫩芽成朵,一 旗一槍,交相生輝,芽芽直立,栩栩如生; 香馥若蘭,清高持久;湯色明亮,滋味甘鮮。 人們誇稱它為「黃金芽」,「無雙品」,已 成為國家高級禮品茶。
杭州西湖周圍的群山,素以出產名茶著稱。唐朝陸羽在他所寫的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行、 靈隱二寺產檢測的記載。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贊美過這里
出產的名茶。歷史上西湖龍井茶有:"獅"、"龍"、"雲"、"虎"四個類別。現歸為"獅"、"龍"、"梅"三個品類。其中以 獅峰龍井為第一。其色澤綠中呈黃,香氣濃郁,味酸爽口、確為茶中極品。1981年,獅峰龍井被評為全國優質產品,榮獲國家金質獎。據現代科學分析,龍井茶所含氨基酸, 兒茶素,葉綠素,維生素C等化學成分,要比其它茶葉多,對人體健康特別有益,難怪 古人說龍井茶「其貴如金,不可多得」。
龍井茶產於杭州市西湖鄉,茶園主要分布於西湖西南龍井村的四周。西湖風景美, 龍井名茶佳,龍井茶產地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而均勻,特別是春茶期間,經常細雨蒙蒙,漫山遍野,雲霧繚繞。大部分茶園又分布在傍溪靠澗的谷地或山坡,土壤多為砂質土,結構松軟,通氣透水,含有效磷酸較多,有利於茶樹生長發育,致使茶樹根深葉密,常年碧透,萌芽輪次多,採摘時間長,從垂柳初綠,直至層林盡染,都有茶采。龍井茶園地外西湖風景區,在那獅峰山上,梅家塢里, 雲棲道旁,虎跑泉邊,靈隱寺周圍,九溪十八澗沿岸,到處林濤滾滾,翠竹婆娑。在濃蔭籠罩中,一片片茶園碧綠如染,一重重茶山接連雲天,為湖光山色增加了不少的詩意。
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皆美,同精美的加工製作是分不開的,炒制特級龍井茶,分「 青鍋」和「輝鍋」兩個工序,其間不經揉捻,是製作上的一大特色。炒制手勢,有抖, 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號稱「十大手法」,一斤特級龍井茶,有3— 4萬顆芽頭,採摘要花6個工,炒制要花4個多小時。一個熟練的炒茶工,一天能炒一公斤茶。
如今西湖鄉,共有梅家塢,龍井,雙峰,等13個村產茶,這些產茶村,都有自己的茶葉加工廠,全鄉年產龍井茶約2000擔左右。其中梅家塢主量約佔全鄉三分之一。龍井茶葉,虎跑水,向以「西湖雙絕「著稱,到杭州的遊客,都以能在虎跑泉邊品飲一杯龍井茶為快。
西湖蒓菜
杭州傳統名產,產於西湖等淡水湖中,又名馬蹄草、水蓮葉。草在晉朝就有"蒓羹鱸膾"的記載。相傳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蒓羹進餐,並派人定期運回宮廷食用。它鮮嫩滑膩,用來調羹作湯,清香濃郁,被視為宴席上的珍貴食品。蒓菜營養豐富,含有大量丙種維生素、蛋白質和微量鐵質,具有美容、健胃、強身、防調癌等功效。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蒓菜可以消渴熱痹,和鯽魚作羹時下氣止哎補大小腸虛氣,治熱疸厚腸胃,安下焦,逐水解毒。
西湖藕粉
提西湖,人們自然會想起西湖十景之一的「麴院風荷」,在這里可以領略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情趣。 藕是蓮,荷的根莖。蓮也稱荷,屬睡蓮科的蓮屬,是多年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我國自古就有栽培。在〈詩經〉上曾有「彼澤之陂,有薄有荷」的記載。我國蓮荷大致可公分為三 大類;一類以產藕為主,稱藕蓮,又叫真藕;一類以結蓮子為主;一類專供觀賞,稱為花蓮。杭州西湖裡種的荷花,就是花蓮,荷花特別妍香可愛。西湖藕粉是杭州的名產。但它不產於西湖,而主產於杭州艮山門外至餘杭縣塘棲一帶,以餘杭縣沾橋鄉三家村所產的藕粉最為出名,故西湖藕粉又稱「三家村藕粉」。這里種植的藕具有孔小,肉厚,味甜,香醇的特點,加工製成的藕粉, 呈薄片狀,色澤白里透紅,取一點放兩指間捻之呈肉紅色,面別處所產藕粉則為白色。這是識別三家村藕粉的最簡單的方法。三家村種植的藕有尖頭白荷,野白荷,柴荷頭,紅荷蓮等10多個品種,以尖頭白荷加工藕粉最佳,每擔鮮藕可制藕粉10斤。它的加工須 經過洗藕,磨藕,過濾,沉澱,乾燥等過程。由於選料嚴格,加工講究,藕粉質量好。西湖藕粉經沖泡後,晶瑩透明,香氣四溢,清新可口,不僅能充飢,而且是種滋補品。它除含澱粉,葡萄糖,蛋白質以外,還含有鈣,鐵,磷以及多種維生素,既易於消化,又有生津,清熱,開胃,補肺,滋陰,養血的功效。 目前,西湖藕粉已成為招待賓客,饋贈親友的珍品,暢銷全國,出品東南亞各國和 港澳地區。
西湖綢傘
以竹作骨,以綢張面,輕巧悅目,式樣美觀,攜帶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稱。傘,在我國歷史非常悠久,據說4000多年前的黃帝時代就已製作。古代的傘又稱為「蓋」。它和扇一樣,最初是用鳥的羽毛製成。隨著絲織品的出現,才逐漸採用羅絹作傘。發明了紙以後,油紙傘又風行起來。特別是明清時代,我國制傘業尤為發達,從這時起,不少小說和戲曲都有寫到傘。眾所周知,《白蛇傳》中許仙借傘的故事,就發生在杭州西湖斷橋邊。
西湖綢傘創制於本世紀30年代初,據說是由都錦生絲織廠工人竹振斐創作的,由於選料得當,製作精細,別出心裁,一上市就受到人們歡迎。到了1935年春天,杭州出現了第一家專門製造綢傘的作坊,這就是著名的「竹氏傘作」。新中國成立以後,辦起了國營杭州西湖傘廠,又成立了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西湖綢傘組,有了400多名職工,10多名研究人員,年產綢傘60萬把上下,其中出口的佔三分之二。由於提高了制人傘技藝,綢傘越作越精,目前國際市場上雖然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撐收自如的自動傘,但西湖綢傘仍以其獨特風格,博得人們喜愛。
西湖綢傘選料考究,製作精巧。它的圓形傘面是採用特製的傘面綢作的。這種傘面綢薄如蟬翼,織造細密,透風耐曬,易於折疊,色彩瑰麗,單是染色就有湖色,墨綠,果綠,大方法,描繪山水,風光,花鳥,人物。圖案有西湖十景,古代仕女,龍鳳,奔馬,梅雀,蝴蝶等數十種。是其他傘所望塵莫及的。傘骨則採用江南獨特的淡竹製成,這種竹篾質細潔,色澤玉潤,烈日曝曬也不會彎曲。制紅,棗紅,桃紅,天藍,桔黃等20多種。在傘面上還採用噴,刷,綉,畫等多種多樣的作一把外型美觀的西湖綢傘,要經過選竹,制傘骨,上傘面三大階段。選竹,俗稱「號竹」。每年白露前傘廠派出有經驗的老師傅,到餘杭,奉化,安吉,德清等淡竹產地,翻山越嶺,在竹林中尋覓,挑選具有三年以上竹齡,粗細在五,六公分,色澤均勻,沒有陰陽面和斑疤的淡竹。過嫩,過老,過大,過小的竹都不能要,真是『百里挑一「。這樣的淡竹每株僅取中段2至4節作傘骨。加工成傘骨要經過擦竹,劈長骨,編挑,整形,劈青篾,銑槽,劈短骨,鑽孔等到十多道工序。一把綢傘35個根骨,每根骨4毫米寬。如果把一段竹劈成了36根,就需要」抽骨「以保持竹筒圓潤,竹節平整。上傘面要經過縫角,綳面,上架,剪綳邊,穿花線,刷花,摺傘,貼青,裝桿,包頭,裝頭,裝柄,打釘口等十六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必須全神貫注,不得馬虎。這樣製成的傘重量只有半斤左右。收攏時,彩色的綢面不外露,傘骨恰好還原成一段淡雅的圓竹,結節宛然,十分樸素大方。撐開時,傘面五光十色,有的緋紅台旭日一輪,有的蔚藍同晴空一色,有的青綠象碧水一泓,美不勝收。西湖綢傘的品種很多,有的遮陽遮雨的日用綢傘,有五彩繽紛的彩虹傘,有舞蹈演員有台上撐打的舞蹈傘,有雜技團演員走鋼絲用的雜技綢傘等10多個品種。婦女們撐打西湖綢傘,對形態美有裝飾作用。de
Ⅵ 我想知道杭州的特產有哪些
西湖龍井茶
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 「四絕」而聞名於世。成茶扁平挺秀,光滑 勻稱,翠綠略黃;泡在杯中,嫩芽成朵,一 旗一槍,交相生輝,芽芽直立,栩栩如生; 香馥若蘭,清高持久;湯色明亮,滋味甘鮮。 人們誇稱它為「黃金芽」,「無雙品」,已 成為國家高級禮品茶。
杭州西湖周圍的群山,素以出產名茶著稱。唐朝陸羽在他所寫的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行、 靈隱二寺產檢測的記載。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贊美過這里
出產的名茶。歷史上西湖龍井茶有:"獅"、"龍"、"雲"、"虎"四個類別。現歸為"獅"、"龍"、"梅"三個品類。其中以 獅峰龍井為第一。其色澤綠中呈黃,香氣濃郁,味酸爽口、確為茶中極品。1981年,獅峰龍井被評為全國優質產品,榮獲國家金質獎。據現代科學分析,龍井茶所含氨基酸, 兒茶素,葉綠素,維生素C等化學成分,要比其它茶葉多,對人體健康特別有益,難怪 古人說龍井茶「其貴如金,不可多得」。
龍井茶產於杭州市西湖鄉,茶園主要分布於西湖西南龍井村的四周。西湖風景美, 龍井名茶佳,龍井茶產地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而均勻,特別是春茶期間,經常細雨蒙蒙,漫山遍野,雲霧繚繞。大部分茶園又分布在傍溪靠澗的谷地或山坡,土壤多為砂質土,結構松軟,通氣透水,含有效磷酸較多,有利於茶樹生長發育,致使茶樹根深葉密,常年碧透,萌芽輪次多,採摘時間長,從垂柳初綠,直至層林盡染,都有茶采。龍井茶園地外西湖風景區,在那獅峰山上,梅家塢里, 雲棲道旁,虎跑泉邊,靈隱寺周圍,九溪十八澗沿岸,到處林濤滾滾,翠竹婆娑。在濃蔭籠罩中,一片片茶園碧綠如染,一重重茶山接連雲天,為湖光山色增加了不少的詩意。
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皆美,同精美的加工製作是分不開的,炒制特級龍井茶,分「 青鍋」和「輝鍋」兩個工序,其間不經揉捻,是製作上的一大特色。炒制手勢,有抖, 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號稱「十大手法」,一斤特級龍井茶,有3— 4萬顆芽頭,採摘要花6個工,炒制要花4個多小時。一個熟練的炒茶工,一天能炒一公斤茶。
如今西湖鄉,共有梅家塢,龍井,雙峰,等13個村產茶,這些產茶村,都有自己的茶葉加工廠,全鄉年產龍井茶約2000擔左右。其中梅家塢主量約佔全鄉三分之一。龍井茶葉,虎跑水,向以「西湖雙絕「著稱,到杭州的遊客,都以能在虎跑泉邊品飲一杯龍井茶為快。
西湖蒓菜
杭州傳統名產,產於西湖等淡水湖中,又名馬蹄草、水蓮葉。草在晉朝就有"蒓羹鱸膾"的記載。相傳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蒓羹進餐,並派人定期運回宮廷食用。它鮮嫩滑膩,用來調羹作湯,清香濃郁,被視為宴席上的珍貴食品。蒓菜營養豐富,含有大量丙種維生素、蛋白質和微量鐵質,具有美容、健胃、強身、防調癌等功效。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蒓菜可以消渴熱痹,和鯽魚作羹時下氣止哎補大小腸虛氣,治熱疸厚腸胃,安下焦,逐水解毒。
西湖藕粉
提西湖,人們自然會想起西湖十景之一的「麴院風荷」,在這里可以領略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情趣。 藕是蓮,荷的根莖。蓮也稱荷,屬睡蓮科的蓮屬,是多年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我國自古就有栽培。在〈詩經〉上曾有「彼澤之陂,有薄有荷」的記載。我國蓮荷大致可公分為三 大類;一類以產藕為主,稱藕蓮,又叫真藕;一類以結蓮子為主;一類專供觀賞,稱為花蓮。杭州西湖裡種的荷花,就是花蓮,荷花特別妍香可愛。西湖藕粉是杭州的名產。但它不產於西湖,而主產於杭州艮山門外至餘杭縣塘棲一帶,以餘杭縣沾橋鄉三家村所產的藕粉最為出名,故西湖藕粉又稱「三家村藕粉」。這里種植的藕具有孔小,肉厚,味甜,香醇的特點,加工製成的藕粉, 呈薄片狀,色澤白里透紅,取一點放兩指間捻之呈肉紅色,面別處所產藕粉則為白色。這是識別三家村藕粉的最簡單的方法。三家村種植的藕有尖頭白荷,野白荷,柴荷頭,紅荷蓮等10多個品種,以尖頭白荷加工藕粉最佳,每擔鮮藕可制藕粉10斤。它的加工須 經過洗藕,磨藕,過濾,沉澱,乾燥等過程。由於選料嚴格,加工講究,藕粉質量好。西湖藕粉經沖泡後,晶瑩透明,香氣四溢,清新可口,不僅能充飢,而且是種滋補品。它除含澱粉,葡萄糖,蛋白質以外,還含有鈣,鐵,磷以及多種維生素,既易於消化,又有生津,清熱,開胃,補肺,滋陰,養血的功效。 目前,西湖藕粉已成為招待賓客,饋贈親友的珍品,暢銷全國,出品東南亞各國和 港澳地區。
西湖綢傘
以竹作骨,以綢張面,輕巧悅目,式樣美觀,攜帶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稱。傘,在我國歷史非常悠久,據說4000多年前的黃帝時代就已製作。古代的傘又稱為「蓋」。它和扇一樣,最初是用鳥的羽毛製成。隨著絲織品的出現,才逐漸採用羅絹作傘。發明了紙以後,油紙傘又風行起來。特別是明清時代,我國制傘業尤為發達,從這時起,不少小說和戲曲都有寫到傘。眾所周知,《白蛇傳》中許仙借傘的故事,就發生在杭州西湖斷橋邊。
西湖綢傘創制於本世紀30年代初,據說是由都錦生絲織廠工人竹振斐創作的,由於選料得當,製作精細,別出心裁,一上市就受到人們歡迎。到了1935年春天,杭州出現了第一家專門製造綢傘的作坊,這就是著名的「竹氏傘作」。新中國成立以後,辦起了國營杭州西湖傘廠,又成立了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西湖綢傘組,有了400多名職工,10多名研究人員,年產綢傘60萬把上下,其中出口的佔三分之二。由於提高了制人傘技藝,綢傘越作越精,目前國際市場上雖然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撐收自如的自動傘,但西湖綢傘仍以其獨特風格,博得人們喜愛。
西湖綢傘選料考究,製作精巧。它的圓形傘面是採用特製的傘面綢作的。這種傘面綢薄如蟬翼,織造細密,透風耐曬,易於折疊,色彩瑰麗,單是染色就有湖色,墨綠,果綠,大方法,描繪山水,風光,花鳥,人物。圖案有西湖十景,古代仕女,龍鳳,奔馬,梅雀,蝴蝶等數十種。是其他傘所望塵莫及的。傘骨則採用江南獨特的淡竹製成,這種竹篾質細潔,色澤玉潤,烈日曝曬也不會彎曲。制紅,棗紅,桃紅,天藍,桔黃等20多種。在傘面上還採用噴,刷,綉,畫等多種多樣的作一把外型美觀的西湖綢傘,要經過選竹,制傘骨,上傘面三大階段。選竹,俗稱「號竹」。每年白露前傘廠派出有經驗的老師傅,到餘杭,奉化,安吉,德清等淡竹產地,翻山越嶺,在竹林中尋覓,挑選具有三年以上竹齡,粗細在五,六公分,色澤均勻,沒有陰陽面和斑疤的淡竹。過嫩,過老,過大,過小的竹都不能要,真是『百里挑一「。這樣的淡竹每株僅取中段2至4節作傘骨。加工成傘骨要經過擦竹,劈長骨,編挑,整形,劈青篾,銑槽,劈短骨,鑽孔等到十多道工序。一把綢傘35個根骨,每根骨4毫米寬。如果把一段竹劈成了36根,就需要」抽骨「以保持竹筒圓潤,竹節平整。上傘面要經過縫角,綳面,上架,剪綳邊,穿花線,刷花,摺傘,貼青,裝桿,包頭,裝頭,裝柄,打釘口等十六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必須全神貫注,不得馬虎。這樣製成的傘重量只有半斤左右。收攏時,彩色的綢面不外露,傘骨恰好還原成一段淡雅的圓竹,結節宛然,十分樸素大方。撐開時,傘面五光十色,有的緋紅台旭日一輪,有的蔚藍同晴空一色,有的青綠象碧水一泓,美不勝收。西湖綢傘的品種很多,有的遮陽遮雨的日用綢傘,有五彩繽紛的彩虹傘,有舞蹈演員有台上撐打的舞蹈傘,有雜技團演員走鋼絲用的雜技綢傘等10多個品種。婦女們撐打西湖綢傘,對形態美有裝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