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彎果秋海棠

彎果秋海棠

發布時間: 2022-07-20 09:50:08

㈠ 秋海棠果實能吃嗎

可以吃。

1、可將海棠果洗凈後直接食用。

2、將海棠果去皮切丁後製作成海棠沙拉。版

3、去掉海棠果的殘苞權後用砂鍋煮,放入少量鹽,煮到海棠果「開花」,冷卻後就成了海棠罐頭。

4、把海棠果切開,晾成含水分30%的海棠干。海棠干可加糖泡水飲用,味酸甜。

5、海棠果還可以用來釀酒、製成蜜餞,做成果醬、果酒、果丹皮等。

(1)彎果秋海棠擴展閱讀:

秋海棠果的品種

1、紅海棠果

紅海棠果也叫海紅,果實表面有8道棱狀凸起,又稱「八棱海棠」。其花為白色,果皮鮮紅,果實酸甜香脆。這類品種經常用來栽培食用。

2、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也叫小海棠果,其花粉白相間,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它的果實酸甜可口,多在北方地區種植。這類品種觀賞價值與食用價值兼備。

3、垂絲海棠

垂絲海棠也叫垂枝海棠,其花為粉紅色,果實為紅黃色,味酸甜,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這類品種觀賞與食用價值兼具。

㈡ 關於海棠\秋海棠\四季海棠的區別

一、分布不同

1、海棠:分布於中國山東、陝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回廣西。

2、秋海棠:答分布於中國、日本、爪哇、馬來西亞、印度。

3、四季海棠:我國各地有栽培,原產巴西。

二、花期不同

1、海棠:花期為4月。

2、秋海棠:7月開花,花期為7月。

3、四季海棠:花期全年。

三、外形特徵不同

1、海棠:花序近傘形,具柔毛;苞片膜質,披針形,早落,萼筒外面無毛或有白色絨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緣。

2、秋海棠:莖生葉互生,葉片輪廓寬卵形至卵形兩側不相等,上面褐綠色,常有紅暈,下面色淡,帶紫紅色,托葉長圓形至披針形膜質,花葶有縱棱,無毛。

3、四季海棠:全株無毛,基部多分枝,綠色或淡紅色。單葉互生;葉柄著生於葉片基部;葉稍肉質,卵形或寬卵形。

㈢ 秋海棠的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近球形,直徑8-20毫米,具密集而交織的細長纖維狀之根。莖直立,有分枝,高40-60厘米,有縱棱,近無毛。基生葉未見。莖生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兩側不相等,輪廓寬卵形至卵形,長10-18厘米,寬7-14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心形,偏斜,窄側寬1.6-4厘米,寬側向下延伸長達3-6.5厘米,寬4-8厘米,邊緣具不等大的三角形淺齒,齒尖帶短芒,並常呈波狀或寬三角形的極淺齒,在寬側出現較多,上面褐綠色,常有紅暈,幼時散生硬毛,逐漸脫落,老時近無毛,下面色淡,帶紅暈或紫紅色,沿脈散生硬毛或近無毛,掌狀7(-9)條脈,帶紫紅色,窄側常2(-3)條,寬側3-4(-5)條,近中部分枝,呈羽狀脈;葉柄長4-13.5厘米,有棱,近無毛;托葉膜質,長圓形至披針形,長約10毫米,寬約2-4毫米,先端漸尖,早落。
花葶高7.1-9厘米,有縱棱,無毛;花粉紅色,較多數,(2-)3-4回二歧聚傘狀,花序梗長4.5-7厘米,基部常有1小葉,二次分枝長2-3.5厘米,三次分枝長1.2-2厘米,有縱棱,均無毛;苞片長圓形,長5-6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早落;雄花:花梗長約8毫米,無毛,花被片4,外面2枚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1.3厘米,寬7-10毫米,先端圓,內面2枚倒卵形至倒卵長圓形,長7-9毫米,寬3-5毫米,先端圓或鈍,基部楔形,無毛;雄蕊多數,基部合生長達(1-)2-3毫米,整個呈球形,花葯倒卵球形,長約0.9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花梗長約2.5厘米,無毛,花被片3,外面2枚近圓形或扁圓形,長約12毫米,寬和長幾相等,先端圓,內面1枚,倒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6毫米,先端圓,子房長圓形,長約10毫米,直徑約5毫米,無毛,3室,中軸胎座,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或2短翅退化呈檐狀,花柱3,1/2部分合生或微合生或離生,柱頭常2裂或頭狀或腎狀,外向膨大呈螺旋狀扭曲,或U字形並帶刺狀乳頭。
蒴果下垂,果梗長3.5厘米,細弱,無毛;輪廓長圓形,長10-12毫米,直徑約7毫米,無毛,具不等3翅,大的斜長圓形或三角長圓形,長約1.8厘米,上方的邊呈平的,下方的邊從下向上斜,另2翅極窄,呈窄三角形,長3-5毫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斜,或2窄翅呈窄檐狀或完全消失,均無毛或幾無毛;種子極多數,小,長圓形,淡褐色,光滑。花期7月開始,果期8月開始。

㈣ 秋海棠怎麼養,海棠花的養殖方法

秋海棠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1、土壤:秋海棠種植在土壤上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
2、澆水:秋海棠澆水既要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沖又不能讓盆土經常過濕;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可經常向葉面及花盆周圍噴灑水霧。澆水應見干見濕,不能讓盆土漬水,如盆土長期過濕,會引起爛根,甚至整株死亡。
3、陽光:秋海棠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怕強光直射,喜半陰環境,在溫度高的季節里適宜散射光照,冬季要求光照充足,球根秋海棠在短日照條件下開花會受到抑制,長日照條件下能促進開花。
4、修剪:秋海棠當小苗高6厘米時摘心,促進分枝,提高整株觀賞價值。開花前45天左右進行輕剪,使分枝甲早開花。植株成形後摘心可使花期後延。開花後及時將殘花和連接殘花的一節嫩莖剪去,促使下部枝條腋芽萌發,剪後10天左右嫩枝即可現蕾開花。
5、施肥:秋海棠生長期需多澆水多施肥。上盆栽植半個月後,可施1次腐熟的餅肥水,以後生長期每隔20-30天施1次清淡的肥水,初花出現後應減少氮肥而增施磷、鉀肥。
6、蟲害:秋海棠常見病蟲害是卷葉蛾,此蟲以幼蟲食害嫩葉和花,直接影響植株生長和開花。少量發生時以人工捕捉;嚴重時可用樂果稀釋液噴霧防治。

㈤ 秋海棠是什麼

秋海棠科(Begoniaceae)秋海棠屬(Begonia)植物的通稱,約1000種,多為肉質植物,有許多種的花或葉色彩鮮艷,用作室內盆栽植物或園藝植物。產自熱帶和亞熱帶。突出的特徵是通常有4種顏色的瓣狀被片(花瓣和萼片一起),兩大兩小,雌花的子房有3個翅。花色為粉紅、紅、黃或白色,子房下位,顏色與花相同。葉互生,葉形兩側不對稱,葉形和顏色因種而異。

秋海棠的栽培品種(多數來自雜交)極多,有記載的就有1萬多種,花形排列讓人眼花繚亂。多數變種可歸為3大類:須根類、根莖類或塊莖類。須根類可進一步分成蠟(或床植)秋海棠(四季海棠組),包括四季海棠(B. semperflorens)的支系,是夏天最常見的花壇植物;稈莖型秋海棠(或稱天使翼秋海棠),特徵是莖高;以及多毛秋海棠,具有氈狀葉。

根莖類秋海棠包括毛葉秋海棠組,包括毛葉秋海棠(B. rex)的旁系及與其關系密切的一些種,因葉子顏色艷麗和有圖案而受珍視。

㈥ 請問植物中所有科的名稱。(像十字花科、薔薇科....)

分少了點,我有個名錄,就賣給你吧。
二畫:
七葉樹科 Hippocastanaceae
九子母科 Podoonaceae
二岐草科 Vahliaceae
二柱草科 Ecdeiocoleaceae
八角楓科 Alangiaceae
八角科 Illiciaceae
八寶樹科 Duabangaceae
八蕊樹科 Paracryphiaceae
八瓣果科 Dirachmaceae
十字花科 Cruciferae(Brassic.)
十齒花科 Dipentodontaceae
三畫
三葉脫皮樹科 Picrodendraceae
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三角果科 Trigoniaceae
三柱草科 Julianiaceae
三瓣綠科 Peperomiaceae
千里光科 Senecionidaceae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衛矛科 Celastraceae
叉毛草科 Conostylidaceae
大風子科 Flacourtiaceae
大葉藻科 Zosteraceae
大血藤科 Sargentodoxaceae
大花草科 Cytinaceae
大花草科 Rafflesiaceae
大麻科 Cannabaceae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小二仙草科 Haloragaceae
小盤木科 Pandaceae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山龍眼科 Proteaceae
山礬科 Symplocaceae
山柚子科 Opiliaceae
山柳科 Clethraceae
山牽牛科 Thunbergiaceae
山茱萸科 Cornaceae
山茶科 Theaceae
梅花科 Philadelphaceae
山梗菜科 Lobeliaceae
山欖科 Sapotaceae
山醋李科 Montiniaceae
川苔草科 Podostemaceae
川續斷科 Dipsacaceae
飛廉科 Caraceae
馬尾樹科 Rhoipteleaceae
馬齒莧科 Portulacaceae
馬桑科 Coriariaceae
馬錢子科 Strychnaceae
馬錢科 Loganiaceae
馬兜鈴科 Aristolochiaceae
馬鞭草科 Verbenaceae
四畫
烏飯樹科 Vacciniaceae
互葉梅科 Amborellaceae
五加科 Araliaceae
五列木科 Pentaphylacaceae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五椏果科 Dilleniaceae
五福花科 Adoxaceae
五膜草科 Pentaphragmataceae
五蕊茶科 Oncothecaceae
五翼果科 Lophopyxidaceae
六齣花科 Alstroemeriaceae
鳳仙花科 Balsaminaceae
鳳梨科 Bromeliaceae
分果草科 Maundiaceae
雙參科 Triplostegiaceae
雙鉤葉科 Dioncophyllaceae
雙頰果科 Didymelaceae
雙翼果科 Alzateaceae
天門冬科 Asparagaceae
天南星科 Araceae
天胡荽科 Hydrocotylaceae
天料木科 Samydaceae
太果木科 Ticodendraceae
孔葯花科 Tremandraceae
巴西木科 Henriqueziaceae
巴拿馬草科 Cyclanthaceae
心翼果科 Cardiopteridaceae
手指花科 Dactylanthaceae
方枝樹科 Oliniaceae
無葉蓮科 Petrosaviaceae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日光蘭科 Asphodelaceae
木蘭科 Magnoliaceae
木蘭藤科 Austroleyaceae
木果樹科 Scytopetalaceae
木根草科 Stackhousiaceae
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木麻黃科 Casuarinaceae
木棉科 Bombacaceae
木犀科 Oleaceae
木樨草科 Resedaceae
毛絲花科 Mesandraceae
毛頭獨子科 Petiveriaceae
毛石蒜科 Lanariaceae
毛枝樹科 Dialypetalanthaceae
毛柄花科 Trichopodaceae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毛葯樹科 Goupiaceae
水馬齒科 Callitrichaceae
水東哥科 Saurauiaceae
水母柱科 Mesagynaceae
水玉簪科 Burmanniaceae
水麥冬科 Juncaginaceae
水青樹科 Tetracentraceae
水晶蘭科 Monotropaceae
水蕹科 Aponogetonaceae
水穗草科 Hydrostachyaceae
水鱉科 Hydrocharitaceae
火把樹科 Cunoniaceae
火筒樹科 Leeaceae
牛栓藤科 Connaraceae
假牛繁縷科 Thelygonaceae
車前科 Plantaginaceae
風信子科 Hyacinthaceae
五畫
絲枝參科 Nemacladaceae
絲粉藻科 Cymodoceaceae
絲瓣藤科 Stenomeridaceae
仙人掌科 Cactaceae
仙茅科 Hypoxidaceae
蘭花蕉科 Lowiaceae
蘭科 Orchidaceae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包芽樹科 Irvingiaceae
半日花科 Cistaceae
盧梭木科 Rousseaceae
古柯科 Erythroxylaceae
葉柄花科 Cneoraceae
葉茶 科 Phyllonomaceae
四果木科 Tetracarpaeaceae
四柱木科 Anisophylleaceae
四籽樹科 Tetrameristaceae
四粉草科 Tetrachondraceae
四棱果科 Geissolomataceae
四藪木科 Datiscaceae
外套花科 Chlaenaceae
頭花草科 Calyceraceae
對葉藤科 Mendonciaceae
玄參科 Scrophulariaceae
玉冠草科 Malesherbiaceae
玉蕊科 Barringtoniaceae
玉蕊科 Lecythidaceae
玉簪科 Hostaceae
田基麻科 Hydrophyllaceae
田蔥科 Philydraceae
電燈花科 Cobaeaceae
白花丹科 Plumbaginaceae
白花菜科 Capparidaceae
白刺科 Nitrariaceae
白根葵科 Glaucidiaceae
白桂皮科 Canellaceae
矛花科 Doryanthaceae
石冬青科 Phellinaceae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禾本科 Gramineae(Poaceae)
節柄科 Barbeuiaceae
龍爪七葉科 Potaliaceae
龍舌蘭科 Agavaceae
龍血樹科 Dracaenaceae
龍膽科 Gentianaceae
龍腦香科 Dipterocarpaceae
亞麻科 Linaceae
亞麻藤科 Hugoniaceae
交讓木科 Daphniphyllaceae
傘序材科 Symphoremataceae
傘形科 Umbelliferae(Apiac.)
列當科 Orobanchaceae
印茄樹科 Goetzeaceae
印桐科? Plagiopteraceae
六畫
合瓣蓮科 Barclayaceae
向日葵科 Helianthaceae
蓋亞那草科 Thurniaceae
地果蓮木科 Diegodendraceae
地蜂草科 Geosiridaceae
多子科 Bonnetiaceae
多籽果科 Tovariaceae
多須草科 Dasypogonaceae
多香木科 Polyosmataceae
夷茱萸科 Griseliniaceae
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安石榴科 Punicaceae
安息香科 Styracaceae
尖葉鱗枝科 Velloziaceaed
尖角黃楊科 Stylocerataceae
尖苞樹科 Epacridaceae
尖柱花科 Oxystylidaceae
尖葯科 Lissocarpaceae
延齡草科 Trilliaceae
異衛矛科 Siphonodontaceae
異玄參科 Spielmanniaceae
異石竹科 Hectorellaceae
異菝葜科 Herreriaceae
異金蓮木科 Lophiraceae
異柱草科 Lilaeaceae
異裂果科 Heteropyxidaceae
曲胚科 Vivianiaceae
有葉花科 Turneraceae
燈心草科 Juncaceae
灰毛菊科 Arctotidaceae
百鳶?科 Tecophilaeaceae
百合科 Liliaceae
百部科 Roxburghiaceae
百部科 Stemonaceae
竹芋科 Marantaceae
紅木科 Bixaceae
紅花木荷科 Rhodoleiaceae
紅樹科 Rhizophoraceae
羽毛果科 Misodendraceae
羽葉樹科 Quiinaceae
肉豆蔻科 Myristicaceae
肉實樹科 Sarcospermataceae
肉質腐生科 Thismiaceae
肉草科 Sarcophytaceae
舌蕊花科 Himantandraceae
芍葯科 Paeoniaceae
芝菜科 Scheuchzeriaceae
血皮草科 Haemodoraceae
西麗草科 Hesperocallidaceae
西番蓮科 Passifloraceae
過柱花科 Stylobasiaceae
閉籽花科 Stegnospermataceae
閉鞘姜科 Costaceae
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七畫
伯樂樹科 Bretschneideraceae
利末花科 Buettneriaceae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圍盤樹科 Peridiscaceae
圍裙花科 Napoleonaenaceae
壇罐花科 Siparunaceae
殼斗科 Fagaceae
島生材科 Nesogenaceae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扯根草科 Penthoraceae
報春花科 Primulaceae
擬蘭科 Apostasiaceae
擬李科 Amygdalaceae
旱白花菜科 Koeberliniaceae
旱金蓮木科 Sauvagesiaceae
旱金蓮科 Tropaeolaceae
旱黃楊科 Simmondsiaceae
旱霸王科 Tetradiclidaceae
杉葉藻科 Hippuridaceae
杓蘭科 Cypripediaceae
杜仲科 Eucommiaceae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杜香果科 Ledocarpaceae
杜鵑花科 Ericaceae
杜蘅科 Asaraceae
杠柳科 Periplocaceae
楊柳科 Salicaceae
楊梅科 Myricaceae
沉香科 Aquilariaceae
溝繁縷科 Elatinaceae
蘆薈科 Aloeaceae
芭蕉科 Musaceae
花水蘚科 Mayacaceae
花荵科 Polemoniaceae
花莖草科 Francoaceae
花柱草科 Stylidiaceae
花藺科 Butomaceae
芳香草科 Asteliaceae
芸香科 Rutaceae
莧科 Amaranthaceae
蘇木科 Caesalpiniaceae
補血草科 Limoniaceae
角胡麻科 Martyniaceae
角茨藻科 Zannichelliaceae
角茴香科 Hypecoaceae
谷木科 Memecylaceae
谷精草科 Eriocaulaceae
豆科 Leguminosae (Fabac.)
赤苞藤科 Erythropalaceae
遠志科 Polygalaceae
連香樹科 Cercidiphyllaceae
針晶粟草科 Gisekiaceae
八畫
阿丁楓科 Altingiaceae
陀螺果科 Donatiaceae
龜頭樹科 Balanitaceae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兔絲子科 Cuscutaceae
刺葉樹科 Xanthorrhoeaceae
刺參科 Morinaceae
刺果樹科 Rhopalocarpaceae
刺茉莉科 Salvadoraceae
刺樹科 Fouquieriaceae
刺蓮花科 Loasaceae
刺球果科 Krameriaceae
刺戟科 Didiereaceae
刺藤科 Petermanniaceae
刺灌木科 Rhynchothecaceae
刺鱗草科 Centrolepidaceae
單心木蘭科 Degeneriaceae
單列木科 Monotaceae
單果樹科Aphloiaceae
單室木科 Pottingeriaceae
單室茱萸科 Mastixiaceae
單柱花科 Hoplestigmataceae
垂花科 Philesiaceae
垂籽樹科 Ctenolophonaceae
岩高蘭科 Empetraceae
岩梅科 Diapensiaceae
帚燈草科 Restionaceae
房底珠科 Eremolepidaceae
菝葜木科 Luzuriagaceae
菝葜科 Smilacaceae
菝葜藤科 Rhipogonaceae
昆欄樹科 Trochodendraceae
杯蓋花科 Scyphostegiaceae
林仙科 Winteraceae
油籽樹科 Aptandraceae
油桃木科 Caryocaraceae
沼花科 Limnanthaceae
沼鱉科 Limnocharitaceae
泡花樹科 Meliosmaceae
澤蘭科 Eupatoriaceae
澤瀉科 Alismataceae
牻牛兒苗科 Geraniaceae
環生籽科 Plocospermataceae
環蕊科 Gyrostemonaceae
苞穗草科 Anarthriaceae
苦木科 Simarubaceae
苦皮樹科 Tepuianthaceae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苦草科 Vallisneriaceae
苦檻藍科 Myoporaceae
蘋果科 Malaceae
茄科 Solanaceae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敗醬科 Valerianaceae
輪葉科 Retziaceae
輪蕊花科 Diclidantheraceae
金絲桃科 Hypericaceae
金殼果科 Chrysobalanaceae
金虎尾科 Malpighiaceae
金魚藻科 Ceratophyllaceae
金盞花科 Calenlaceae
金蓮木科 Ochnaceae
金梅草科 Campynemaceae
金粟蘭科 Chloranthaceae
金縷梅科 Hamamelidaceae
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雨濕木科 Brexiaceae
青莢葉科 Helwingiaceae
非桐科? Physenaceae
駝曲草科 Cyphiaceae
鳶尾科 Iridaceae
鳶尾蒜科 Ixioliriaceae
齒蕊科 Pterostemonaceae
九畫
匍莖草科 Hanguanaceae
南天竹科 Nandinaceae
南青岡科 Nothofagaceae
南非茱萸科 Curtisiaceae
南美茄科 Sclerophylacaceae
厚殼樹科 Ehretiaceae
姜科 Zingiberaceae
度量草科 Spigeliaceae
彎子木科 Cochlospermaceae
彎果草科 Cyphocarpaceae
彎葯樹科 Columelliaceae
星葉草科 Circaeasteraceae
星捧月科 Aphyllanthaceae
春黃菊科 Anthemidaceae
柔毛小花草 Eremosynaceae
柳葉菜科 Onagraceae
檉柳科 Tamaricaceae
柿樹科 Ebenaceae
毒鼠子科 Dichapetalaceae
洋二仙草科 Gunneraceae
洋莎草科 Eriospermaceae
洋蛇菰科 Latraeophilaceae
洋酢漿草科 Lepidobotryaceae
獨葉草科 Kingdoniaceae
獨葯樹科 Sladeniaceae
玲花蕉科 Nolinaceae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秋水仙科 Colchicaceae
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絞木科 Garryaceae
美人蕉科 Cannaceae
美地科 Medeolaceae
美麗腐草科 Corsiaceae
胡桃科 Juglandaceae
胡麻科 Pedaliaceae
胡椒科 Piperaceae
胡頹子科 Elaeagnaceae
脈葉蘇科 Neuradaceae
茜草科 Rubiaceae
茨藻科 Najadaceae
茶茱萸科 Icacinaceae
茶菱科 Trapellaceae
茶藨子科 Grossulariaceae
草海桐科 Goodeniaceae
莢蒾科 Viburnaceae
蕁麻科 Urticaceae
蟻犧樹科 Cecropiaceae
鍾花科 Achariaceae
鉤毛樹科 Barbeyaceae
鉤枝藤科 Ancistrocladaceae
須葉菊科 Mutisiaceae
須葉藤科 Flagellariaceae
香水花科 Blandfordiaceae
香皮茶科 Atherospermataceae
香茜科 Carlemanniaceae
香蒲科 Typhaceae
香膏科 Humiriaceae
香灌木科 Myrothamnaceae
駱駝蓬科 Peganaceae
十畫
唇形科 Labiatae(Lamiaceae)
圓果樹科 Gyrocarpaceae
圓萼樹科 Sphaerosepalaceae
捕蠅草科 Cephalotaceaae
捕蠅幌科 Rorilaceae
旅人蕉科 Streliziaceae
栓皮果科 Strasburgeriaceae
核果木科 Duckeodendraceae
桃兒七科 Podophyllaceae
桃葉珊瑚科 Aucubaceae
桃金娘科 Myrtaceae
桑科 Moraceae
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樺木科 Betulaceae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浜藜葉科 Halophytaceae
浮萍科 Lemnaceae
海人樹科 Surianaceae
海生草科 Thalassiaceae
海草科 Posidoniaceae
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
海桑科 Sonneratiaceae
海欖雌科 Avicennniaceae
狸藻科 Lentibulariaceae
珙桐科 Davidiaceae
瓶子草科 Sarraceniaceae
留粉花科 Brunoniaceae
破布樹科 Cordiaceae
離水花科 Desfontainiaceae
離花科 Apodanthaceae
離柱花科 Dicrastylidaceae
翅子藤科 Hippocrateaceae
翅萼樹科 Cyrillaceae
莎草科 Cyperaceae
蓮葉桐科 Hernandiaceae
蓮科 Nelumbonaceae
萵苣科 Lactucaceae
蒓菜科 Cabombaceae
透骨草科 Phrymataceae
透鏡籽科 Achatocarpaceae
鐵青樹科 Olacaceae
鐵筷子科 Helleboraceae
鈴蘭科 Convallariaceae
高柱花科 Hypseocharitaceae
鴨跖草科 Commelinaceae
十一畫
假葉樹科 Ruscaceae
假石南科 Grubbiaceae
假石楠科 Bruniaceae
假紅樹科 Pellicieraceae
假蘆葦科 Joinvilleaceae
假茄科 Nolanaceae
假輪葉科 Theophrastaceae
假茱萸科 Aralidiaceae
假茶藨科? Dulongiaceae
假海桐科 Alseuosmiaceae
假繁縷科 Cynocrambaceae
偏穗草科 Rapateaceae
商陸科 Phytolaccaceae
堆心菊科 Heleniaceae
堇菜科 Violaceae
密穗草科 Stilbaceae
常綠枝科 Baueraceae
彩花草 Cartonemataceae
懸階草科 Uvulariaceae
懸鈴木科 Platanaceae
捻子科 Averrhoaceae
排水草科 Hydatellaceae
接骨木科 Sambucaceae
旋花樹科 Sarcolaenaceae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旋覆花科 Inulaceae
旌節花科 Stachyuraceae
梅花草科 Parnassiaceae
清風藤科 Sabiaceae
獼猴桃科 Actinidiaceae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球花科 Globulariaceae
蓋裂寄生科 Lennoaceae
眼子菜科 Potamogetonaceae
粘木科 Ixonanthaceae
綠菊科 Vernoniaceae
船形果科 Eucryphiaceae
菊科 Compositae(Asterac.)
菌花科 Hydnoraceae
菱科 Trapaceae(Hydrocary.
蘿藦科 Asclepiadaceae
蘿卜藤科 Agdestidaceae
蛇菰科 Balanophoraceae
豚草科 Ambrosiaceae
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野桃科 Kiggelariaceae
隱翼科 Crypteroniaceae
雪葉科 Argophyllaceae
領春木科 Eupteleaceae
鹿蹄草科 Pyrolaceae
黃毛茛科 Hydrastidaceae
黃葉樹科 Xanthophyllaceae
黃楊科 Buxaceae
黃花菜科 Hemerocallidaceae
黃眼草科 Xyridaceae
十二畫
喙萼花科 Rhynchocalycaceae
喜鹽草科 Halophilaceae
帽蕊花科 Mitrastemonaceae
景天科 Crassulaceae
智利木科 Tribelaceae
智利藤科 Berberidopsidaceae
棒木科 Rhabdodendraceae
棒果木科 Corynocarpaceae
棕櫚科 Palmae (Arecaceae)
猴麵包科 Anthericaceae
番木瓜科 Caricaceae
番杏科 Aizoaceae
番杏科 Tetragoniaceae
番苦木科 Kirkiaceae
番厚殼樹科 Wellstediaceae
番茱萸科 Melanophyllaceae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短蕊花科 Lactoridaceae
粟米草科 Molluginaceae
紫玉簪科 Funkiaceae
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紫草科 Boraginaceae
紫堇科 Fumariaceae
紫葳科 Bignoniaceae
臘梅科 Calycanthaceae
腔藏花科 Octoknemataceae
腕帶花科 Carpodetaceae
落葵科 Basellaceae
葡萄科 Vitaceae
葫蘆科 Cucurbitaceae
蔥味木科 Huaceae
蔥科 Alliaceae
裂果草科 Calochortaceae
裂葯花科 Lacistemataceae
酢漿草科 Oxalidaceae
鎖陽科 Cynomoriaceae
綉球花科 Hydrangeaceae
黑三棱科 Sparganiaceae
黑葯花科 Melanthiaceae
十三畫
疊珠樹科 Akaniaceae
塞子木科 Leitneriaceae
微形草科 Lepuropetalaceae
紐西蘭麻科 Phormiaceae
椴樹科 Tiliaceae
楔蕊花科 Sphenostemonaceae
楝科 Meliaceae
榆科 Ulmaceae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睡蓮科 Nymphaeaceae
睡菜科 Menyanthaceae
腺毛草科 Byblidaceae
腺齒木科 Trimeniaceae
腺蕊花科 Gomortegaceae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藍果樹科 Nyssaceae
藍星科 Cyanastraceae
裸木科 Psiloxylaceae
裸花菰科 Lophophytaceae
錦葵科 Malvaceae
十四畫
鼠李科 Rhamnaceae
鼠刺科 Escalloniaceae
鼠刺科 Iteaceae
榛科 Corylaceae
槭樹科 Aceraceae
漆樹科 Anacardiaceae
熏倒牛科 Biebersteiniaceae
管萼科 Penaeaceae
罌粟科 Papaveraceae
蓼科 Polygonaceae
蔓藻科 Ruppiaceae
薔薇科 Rosaceae
蜜花科 Melianthaceae
蜜穗桔梗科 Sphenocleaceae
蜜囊花科 Marcgraviaceae
蠟燭果科 Aegicerataceae
蠟燭樹科 Vochysiaceae
辣木科 Moringaceae
十五畫
槲寄生科 Viscaceae
樟科 Lauraceae
櫻科 Prunaceae
橄欖科 Burseraceae
橡子木科 Balanopaceae
澳遠志科 Emblingiaceae
澳番荔枝科 Eupomatiaceae
澳楸科 Davidsoniaceae
澳樟科 Idiospermaceae
澳藜科 Dysphaniaceae
瘤葯樹科 Pentadiplandraceae
箭根薯科 Taccaceae
膝柱花科 Gonystylaceae
蠍尾蕉科 Heliconiaceae
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
醉人花科 Illecebraceae
醉魚草科 Buddlejaceae
醉蝶花科 Cleomaceae
霉草科 Triuridaceae
十六畫
燧體木科 Crossosomataceae
癭椒樹科 Tapisceaceae
籃花木科 Calectasiaceae
薯蕷科 Dioscoreaceae
鞘葉樹科 Greviaceae
鞘柄木科 Toricelliaceae
鞘柄科 Antoniaceae
十七畫
嚏樹科 Ptaeroxylaceae
檀香科 Santalaceae
檬立木科 Monimiaceae
爵床科 Acanthaceae
穗花科 Selaginaceae
翼萼茶科 Asteropeiaceae
十八畫
藜木科 Batidaceae
藜科 Chenopodiaceae
藤黃科 Guttiferae(Clusiac.)
十九畫
瓣裂果科 Brunelliaceae
瓣鱗花科 Frankeniaceae
二十畫
鱗枝樹科 Aextoxicaceae
二十一畫
露兜樹科 Pandanaceae
麝香草科 Coridaceae
二十二畫
囊葉木科 Saccifoliaceae

㈦ 秋海棠的養殖方法

1、上盆

播種苗在-4片葉、扦插苗在發根後10-15天,即可分栽上盆。

2、澆水

上盆後的管理,在冬季每天澆水1次就可以了,一般澆水是在中午前後進行;夏天澆水的次數稍多,每天早晚各澆1次,在秋海棠夏季的生長旺季,還要注意每天噴霧,使相對濕度保持在56%-60%。春、秋每天也只要澆水1次,有時晚間可根據天氣情況補充澆水即對現於的盆澆少的水。

3、施肥

上盆半月後,應放寬盆間距離,促進側枝鍵壯,並追施稀薄肥1次。肥料的比例以N:P:K為3:1:2或2:1:2為好,再補充微量元素即可。肥料的濃度一定不能太高,否則容易燒根,以後每隔20-30天追肥1次。

4、光照和溫度

秋海棠對於光照和溫度也要求比較嚴格,對光照和溫度的調節,根據種類而異。一般生長期控制在24攝氏度左右就可以了,夏季要加強通風避免高溫多濕。休眠期保持10攝氏度左右,這時要減少澆水,避免葉面積水。

(7)彎果秋海棠擴展閱讀:

秋海棠的生長習性

生長適溫為19-24℃,冬季溫度不低於10℃,否則葉片易受凍,但根莖較耐寒。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迅速,莖葉茂盛,花色鮮艷。秋海棠對光照的反映敏感的。一般適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長,在強光下易造成葉片灼傷。

另外對光周期反應也十分明顯。在短日照和夜間溫度21℃的條件下,花期明顯推遲。由於自然生長與濕度較大的林下或溝谷地帶。因此,野生種排水好,腐葉土層的林下或岩石縫隙中,對根部生長和發育極為有利。

㈧ 秋海棠怎麼養,秋海棠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秋海棠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1、土壤:秋海棠種植在土壤上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
2、澆水:秋海棠澆水既要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沖又不能讓盆土經常過濕;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可經常向葉面及花盆周圍噴灑水霧。澆水應見干見濕,不能讓盆土漬水,如盆土長期過濕,會引起爛根,甚至整株死亡。
3、陽光:秋海棠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怕強光直射,喜半陰環境,在溫度高的季節里適宜散射光照,冬季要求光照充足,球根秋海棠在短日照條件下開花會受到抑制,長日照條件下能促進開花。
4、修剪:秋海棠當小苗高6厘米時摘心,促進分枝,提高整株觀賞價值。開花前45天左右進行輕剪,使分枝甲早開花。植株成形後摘心可使花期後延。開花後及時將殘花和連接殘花的一節嫩莖剪去,促使下部枝條腋芽萌發,剪後10天左右嫩枝即可現蕾開花。
5、施肥:秋海棠生長期需多澆水多施肥。上盆栽植半個月後,可施1次腐熟的餅肥水,以後生長期每隔20-30天施1次清淡的肥水,初花出現後應減少氮肥而增施磷、鉀肥。
6、蟲害:秋海棠常見病蟲害是卷葉蛾,此蟲以幼蟲食害嫩葉和花,直接影響植株生長和開花。少量發生時以人工捕捉;嚴重時可用樂果稀釋液噴霧防治。

㈨ 大秋海棠果還叫什麼名字

秋海棠又名:八月春,斷腸花,相思草,斷腸草,大紅袍。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通常80cm。地下具球形塊莖。莖直立粗壯,多分枝,光滑,節部膨大。

熱點內容
一朵雲推動雲 發布:2025-08-27 00:27:32 瀏覽:556
特工A盆栽 發布:2025-08-27 00:23:08 瀏覽:490
蘭花指3 發布:2025-08-27 00:18:41 瀏覽:369
櫻花型女生 發布:2025-08-27 00:17:53 瀏覽:361
kiko情人節限定05 發布:2025-08-27 00:12:22 瀏覽:47
大連綠植網店 發布:2025-08-27 00:06:41 瀏覽:946
辦公室方綠植 發布:2025-08-27 00:05:39 瀏覽:791
巨絲蘭花語 發布:2025-08-27 00:03:57 瀏覽:333
七夕紫薇花 發布:2025-08-26 23:59:04 瀏覽:295
三脈梅花草 發布:2025-08-26 23:57:55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