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木雕蘭花朵

木雕蘭花朵

發布時間: 2022-07-18 20:51:04

㈠ 自己做木雕有什麼技巧

雕刻技法 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地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優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純熟的表現。時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感到最難的莫過於筆觸,因為筆觸是作者心靈與技巧的產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難以體現的東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那種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圓刀排列、平刀切削……它們所表現的藝術語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
主要雕刻技法:
平刀塊面法、圓刀雕琢法;
浮雕、淺雕、陰雕、透雕、鏤空雕刻、通雕、立體圓雕
平刀塊面法:
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運刀必須穩、准、狠,刀刀相符、爽氣不膩。平刀塊面法的運用過程實際上也是用簡單抽象的幾何形體概括各種復雜形體的造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每一個形體、每一塊骨路,肌肉減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
圓刀雕琢法:
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倘若與平刀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光滑細膩,如人的皮膚;一方面是粗糙毛澀,如人的發鬢、衣飾等,那麼兩者會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使作品產生豐富有趣的表現力。
浮 雕:
是在木料上將所要表現的圖案形象凸起,雕刻技法上屬於「陽文」。它的操作原理與篆刻藝術中的「朱文印」相同。所不同的是篆刻是單線條的,而浮雕則要分層次,盡量表現出裝飾題材的立體感。
浮雕是一種在平面上的浮凸表現,分淺浮雕和高浮雕兩種形式,如表現對象的壓縮體形凹凸不到圓雕的二分之一稱為淺浮雕。它接近於繪畫,線條較流暢,有清淡、靜雅的藝術效果。以此類推,如表現對象的壓縮體形凹凸超過圓雕二分之一,就稱為高浮雕。它接近於雕塑,畫面構圖豐滿,疏密得當,粗細相融,玲瓏剔透。浮雕的裝飾效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要勝於其他任何一種木雕表現形式。尤其是深浮雕,能表現復雜而生動的場面,具有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通 雕:
是在浮雕、鏤刻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技法。畫面可以多層次地鏤通,重重疊疊,因此通雕的內容具有很大的容納性和高度的表現力。是在古建築中是運用得比較廣泛的一種木雕藝術形式。如門窗、廳堂隔扇的裙板、天花板以及樑柱等,普遍運用浮雕工藝。樸素的造型上雕以古拙幽雅的圖案花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給人以賞心悅目的享受。
淺 雕:
最適合表現在大面積的板料上。拙政園內「三十六鴛鴦館」中,隔堂屏風的花窗裙板上有淺雕蘭花、竹、石、博古等圖案,有清靜素雅之感,令人心曠神怡。
陰 雕:
又稱「沉雕」。系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種手法.正好與浮雕相反。這種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經過上色髹漆後的器物上施工,這樣所刻出來的器物能產生一種漆色與木色反差較大、近似中國畫的藝術效果,富有意味。這種技法主要雕於髹漆傢具,同時又是漆器傢具常用手法。
透 雕:
將花板底子鏤空的一種工藝手法,它通常只雕刻器物的外表面。透雕深受建築木雕的影響,因為這種雕刻將底子鏤空了,能產生一種穿越木質感覺的視覺,具有浮雕的靈秀之氣。純粹意義上的透雕完全用鏤弓鏤出,在傢具中往往用粗獷的紋飾處理。明式椅具中,靠背椅獨板上常鏤出各類形狀的透光,在光束之中展現變化,又不失簡潔的主觀追求。
圓 雕:
是一種完全立體的雕刻,前、後、左、右四面都要雕刻出具體的形象來。它實際上是一種具有三維空間藝術感的雕塑藝術.它的形態隨著觀看視線的移勸而不斷變更,每個角度皆具備完美的形式感。作品內容多取材於人物、動物、植物,題材以吉祥為主 ,供人們欣賞為目的。它只用於傢具局部,如端頭、腿足、柱頭等部位。以廣式傢具最為常見,是清代木雕的主要特徵之一。
鎪空、鏤空雕刻:
鎪空雕刻是用鋼絲鋸條鎪割花紋,鏤空雕刻是用鑿子等工具雕鏤出空洞。鎪空雕刻具有玲瓏剔透、視線不受障礙等藝術特色。用鎪空雕刻的圖案花紋由於受鎪空的制約,必須經過精心製作,使其富於圖案化。用鎪空雕刻裝飾古建築的窗格、欄桿、掛絡、飛罩等,能表現出古拙、玲瓏、清靜、雅潔的藝術效果。我國絕大多數的古建築中都飾以鎪空、鏤空雕刻藝術,具有典型的藝術風格。如北京乾隆花園里的「三友軒」,軒內雕鏤精細,西山牆有一大方窗,用紫檀木透雕松、竹、梅為窗格,寓「歲寒三友」之意,是一件極為珍貴的木雕工藝品。
鏤空雕刻在古建築的木雕裝飾中,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鏤空雕刻配合浮雕,習慣上又稱透雕和鏤空雕刻(鏤空是用鑿子雕鑿),它是木雕藝術特有的一種表現形式。一般要經繪圖、鏤空、鑿粗坯、修光、細潤等一系列操作工序而成。因為它有比較勻稱的空洞,能使人醒目地看雕刻的圖案.視線不受障礙,玲瓏剔透而有強烈的雕刻藝術風格,極富於裝飾。
透空雙面雕:
透空雙面雕就是用一種圖案,進行正反兩面雕刻,兩面都能欣賞到同一圖案,新奇玲瓏可愛,類似蘇州的雙面綉。還有一種能在一塊花板上,正反兩面雕出不同的圖案,出現不同的題材,這就需要藝匠有高超的智慧和巧妙的構思。透空雙面雕大多施工於條案檔板、門窗板、隔扇、衣架等兩面都可以欣賞的傢具。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正反圖案相同,只不過一正一反而已;另一類是正反圖案相異.這種透空雙面雕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即便整件傢具散架了,其雕刻板也可作為單獨藝術品珍藏。
立體圓雕:
以圓雕和透雕技法為主,立體圓雕通常是在一些亭閣上雕一些花籃、倒掛獅子之類的題材。如江蘇揚州平山堂里的「西園」內,在「天下第五泉」旁邊的一座亭子,每一角的飛檐下雕有一隻立體花籃。這種立體花籃的做工雖不精細,但造型之美是無可非議的。雖然立體圓雕最適宜表現的是專供欣賞的小件陳設工藝品;但是大型的古建築,特別是帝王的宮殿,用立體圓雕裝飾的部位還是不少。如北京故宮內的建築木雕裝飾,一些形象生動的木雕金龍、鳳凰等,便是運用立體圓雕來表現的。

一朵蘭花還是一枝蘭花

蘭花的量詞用一朵和一枝都可以,但是一枝蘭花有可能是許多朵,一朵蘭花也可以說一枝蘭花,但是多朵一枝的蘭花不能說一朵蘭花。

㈢ 昨天在市場上買了一株蘭花,感覺一株上面有兩種蘭花,一個像普通的草蘭,挨著他旁邊長一株葉子比草蘭葉子

我認為是春蘭。我家也有。老闆跟我說:「值了!這是我們店裡長的最好的一株了!」

㈣ 開封山陝甘會館的木雕

木雕,是我國五大雕塑傳統(陶、木、石、銅、泥)的組成部分,是按材料分類的雕塑品類。會館的建築裝飾常用的材料有椴木、楊木、梨木等。一般構圖都以圓木周邊寬度為限,大多木雕以人物、花卉、山水、樓台、亭閣、水禽、瑞獸等為題材的作品。會館的木雕十分講究刀法和風格,以及利用材料本身自然的特點去尋找材料內在的表現力,在表面的色澤、紋理、結構等微妙變化中相形度勢、因材施藝、量形取材,加以斧鑿,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韻味。中國有長期的木雕傳統,發展到清代和古建築一樣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因而,會館的木雕藝術成就最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題材最豐。在中原地區首屈一指。
山陝甘會館每座建築物的木構件上,特別是大殿和廂房檐下的桁、枋、雀替、擋板、垂柱等,幾乎遍布木雕裝飾。採取的雕刻手法有圓雕、半圓雕、高浮雕、淺浮雕、懸雕、透雕等多種技法。在人的視點與雕刻面的關繫上,創造了焦點透視、散點透視、破時空透視等藝術形式,廣泛利用有限的空間,通過起位升降、線條流暢、光影處理等造成的視點錯覺,達到了非常巧妙的藝術效果。
會館的木雕題材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與三國相關的故事有「古城會」、「長板坡前救阿斗」、「劉備訪龐統」等,這些故事畫面,構圖精練,刀法簡約,生動地把關羽、張飛、劉備、趙雲、龐統各自的身份、性格、地位表現得淋漓盡致,並重點突出了「義」、「勇」、「求賢」的主題。
表現親情和孝悌的內容有「孟宗哭竹」、「九獅戲繩、帶」等。「九獅戲繩」的畫面,獅舞繩飛,上下盤旋,繩索自然流暢,如同真繩一般,可見其刀法功底。獅子逗人喜愛,幼獅伏在母獅的背上,母慈子愛,相互親昵,頗有人情味。「九獅」諧音「九世」,寓意「九世同堂」,突出了一個「情」字。
「孟宗哭竹」被巧妙地安排在東廂房的一個雀替上,幾株稀疏蕭瑟的老竹下邊跪著一個人,一手扶竹,一手掩面哭泣,面前長出兩棵新筍,這就是中國有名的二十四孝圖之一的「孟宗哭竹」。構圖簡練,刀法細膩,顯然寓在勉「孝」。
表現神話故事的有「放牧八駿」、「劉海灑錢」、「和合二仙」、「樵子遇仙」、「帝俊八子」、「八仙慶壽」等。這些畫面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在里邊,看畫悟道,你會感到這些神仙們確有不少可愛、可敬之處。這些神仙鮮活生動,音容相貌,栩栩如生。在「放牧八駿」圖中,每匹馬或靜或動,或奔或嘶,宛若活物,有強烈的立體感。
表現民間風俗內容的有「街頭即景」、「佛門進香」等。在西廂房南北次間的額枋上各雕刻有一幅民間風俗畫。南次間一派水城風貌,主幹道是河水,船行於街心。船上一女子懷抱琵琶,正在彈奏出悠揚悅耳的曲子。一人在船頭演唱,表情詼諧。船後一女子,頭戴大沿帽,寬衣博袖,雙手搖櫓,悠然自得。畫面以遊船為中心,四周有騎馬坐轎的達官顯貴,輕搖合扇、嬉皮笑臉的公子王孫,有婦女兒童、老翁健嫗、手持斧鑿的匠人、擔擔叫賣的小販。畫里25個人物,表情不同,姿態各異,刻畫入微,惟妙惟肖。開封有「北方水城」之譽。這幅水城風俗畫是專題描寫開封還是泛指?容以後考證,再下斷語。
北次間主要描繪的是街頭即景,其雕刻的高樓、房舍、橋梁、流水比例適中,線條流暢;雕刻的人物有騎驢的老者、過路的婦女、進餐的客人、斗耍的頑童、擺攤的小販,尤其是有一個頑童將一醉翁的酒壺頂在頭上「偷」走了,醉翁在後追趕,令人感到妙趣橫生、如臨其境。這些木雕人物造型一般注意突出各人不同的年齡、面貌、神韻、衣著、動態等,避免了與南次間水城即景的形式雷同。
表現動植物的內容是山陝甘會館雕刻技藝的另一大主題。祥禽瑞獸有龍、鳳、獅、馬、麒麟、鹿、羊、猴、松鼠、仙鶴、喜鵲、鴛鴦、青蛙、鷺鷥、蝙蝠等;植物有石榴、葵果、蓬蓮、葡萄、柑橘、荔枝、仙桃、松、竹等;花卉有菊、牡丹梅花、蘭花、荷花等。這些動物和植物都能各自獨立或相互配合形成一組組的吉祥圖案,大多是以祝願人們多福多壽、人丁興旺、祈瑞納吉、合家安康、百事如意、天下太平、錢財廣進、榮華富貴等為內容。
從刀法技藝上看,會館木雕題材的匠師們用他們傾盡心血的態度、熟練高超的技藝,充分發揮智慧和想像力,把鳥獸雕鑿得活靈活現,瓜果如同真的一般,石榴啟唇含珠,葡萄晶瑩欲滴,極富裝飾味。
尤其是大殿檐下兩側的二龍戲珠、鳳凰牡丹,雕刻得最為精彩。蒼龍騰雲駕霧、鳳凰振翅欲飛。龍頭鳳首突出於畫面之外,伸向空中。工人們匠心獨到地採取圓雕手法(民間稱為懸雕),使龍與鳳的造型適應多角度欣賞,這樣的技藝手法使龍鳳更具立體感、韻律感、跳躍感。
大殿內部梁枋上,木雕彩畫相應成趣,琳琅滿目。卷棚前後檐60個拱眼板,每板兩面雕刻,計有120幅畫面,內容多為神話、戲曲、民間故事等。每一間的上方橫樑上都有精美的匾托,說明當年的巨匾不少。內檐額枋上雕刻的「二龍捧壽」、「蝙蝠撲雲」,其技法之高超不亞於外檐。
山陝甘會館的木雕藝術,布局精巧、繁而不亂、構圖緊湊、疏密相間、豪華精麗、巧奪天工。其題材、技藝不乏典範之作,包含的史學、美學、文學、民俗學價值更是十分寶貴。以「雕梁畫棟」、「鬼斧神工」來贊美會館的木雕藝術,是恰如其分的。

㈤ 蘭花的價值如何又是怎麼樣區別各種蘭花

花是棵草,還是個寶?應如何來理解名蘭奇蘭的價值? 蘭花是一種植物。人類對植物的價值的認識最初是從食衣住行開始的。人類需要食物才能生存,植物中不少可供食用,有作食物的價值。其次可蔽體禦寒,再次可構築居室,製造舟車。蘭花是一棵小草,其葉味苦澀,纖維極粗,其根據說有小毒,均不能作食物。其花偶見有記載可入菜餚者。清代有一個人今采蘭花或浸蜜或漬鹽以食之。但蘭花畢竟數量少,不能果腹。衣、居、行之用更談不上,所以沒有食、衣、居、行、用之價值。據說神農氏嘗百草,發現植物還有葯用。屈原時代所說的蘭,為菊科植物澤蘭、佩蘭類,多有理氣、止痛、辟邪、開竅之葯用,但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所說,現在蘭科觀賞植物的蘭不能誤作澤蘭、佩蘭用,也沒載其有何明顯葯效,可見其葯用價值也甚微。 綜上所述,蘭花在人們的物質需要方面,可說沒有多少價值。它的為人們所關注,開始時完全是由於它有觀賞價值。觀賞價值屬於人們精神需要方面的價值。即或在這方面的價值,蘭花之被發現也比其他許多名花為遲。菊有三千年以上的觀賞栽培史,梅也有二千年以上的觀賞栽培史,蘭則只有千把年,,這也許是由於它在中國產地范圍較窄,產量不多,植株又較小,所以在歷史上,它的觀賞價值才較遲被發現。 一般來說,滿足人的精神需要方面的東西比滿足人的物質需要方面的東西其價值要高些,有時甚至高出很多很多倍。有欣賞價值的時裝與只為蔽體禦寒之需的一般服裝,雖用的是同一種布料,其價值就相去甚遠。同一種木材,木雕的價值就比一般木製傢具的價值要高得多。所以,蘭花的價值之一被發現,就出現在為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的較高的價值的檔次上。其發展到今天的有的名蘭奇花價值連城的情況,大抵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純自然經濟狀況下的蘭花的價值。這時人們採集栽培蘭花一般只為自己觀賞。最早把蘭花作為觀賞植物採回栽培的應是村夫野叟、處土和尚道士之類的人物。這在古代很多詩文中都有提到。他們自采自栽自賞,或有用來饋贈的,也是一種情感的表示。他們一般都認為蘭花是高潔之物,不好用它來賺錢。 第二個階段:某些地方出現了商品經濟,蘭花進入市場,出現商品價值。有二個因素可以促使蘭花進入商品市場,出現商品價值。一個是蘭花成為貢品,產蘭區的官員為了取悅皇上,把蘭列為貢品,為了徵集貢品,有時就要出錢收購。第二個因素是蘭花成為群眾性的觀賞愛好物,群眾需要量大,光靠自采或饋贈不能滿足需要,於是就出現了蘭花市場。據史料記載,在宋代已有把蘭花列為貢品的。明清時代把蘭花列為貢品的就更多了。有些蘭就是因被列為貢品而出名的,如「魚」(也叫「玉」)、「銀邊大貢」、「金邊大貢」等等。「魚」這種名花在宋代人趙時庚所著《金漳蘭譜》中已有記載,是一種傳統的貢品。群眾性的蘭花市場至少在清代初期就已出現,鄭板橋就曾非議過蘭花被賣的「十字街頭論擔挑」的有傷蘭花之風雅的現象。蘭花既然成為一種商品,也就有遠地販售的現象。據歷史記載清代就有江浙、福建的蘭花進入廣州販售的情況。當然,蘭花的商品價值出現之後,其自采自栽自賞、互相饋贈的非商品價值也依然存在。 第三個階段:蘭花中的極少數名蘭奇花其價值輒升驟長,出現了超高價值的超商品價值,成為所謂有生物生命,有藝術生命,有文化生命的活的「股票」,就象名畫、古董一樣。一種東西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自有其主、客觀之條件。有的人說一株蘭花價值成百萬這是荒謬的,毫無道理的。黑格爾有一句名言: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東西都是存在的。既然蘭展上存在一株蘭花成百萬的現象,就有它的合理的成份在。我們不能用否定這個事實的存在的態度去對待它,我們只能分析這個事實出現的各種因素。有的人說物以稀為貴,這有一點點道理,但不盡然。天下稀有的東西多的是,並不是每一件都能成為價值昂貴的東西。臭蟲現在就很稀少,但它怎麼也貴不起來。極少數名蘭奇花之所以會一再長價,我想是有如下的一些主、客觀因素的。 從蘭花本身來說,極少數的名蘭奇花的確具有同某些高級藝術品一樣的高度的觀賞價值,每一次看到都能給人以新鮮感,有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魅力。更何況蘭花是有生物生命的藝術品,每天都在生長,會出現季節性的變化,比起沒有生命的藝術品來,自有其更為豐富的賞玩魅力。另外,名蘭奇花還具有類似高級藝術品一樣的不可復制或難以復制性。梵高的名畫之所以一再長價,就是由於這種藝術品的不可復制性,只此一幅,人無我有,價值就貴了。君子蘭之所以只熱一陣子,就溫度驟降,就是由於它的易復制性。君子蘭的種子繁殖問題很易解決,其種性的變異也不大,很容易就可大量生產,所以其價值就很快地跌了下來。國蘭為蘭科植物,蘭科植物是植物中的最進化者,也是最易變異者,其種子繁殖周期很長(一般要十年左右才能開花)靠分株繁殖的速度也很慢,無性繁殖的問題也未完全解決,且由於其多變異,同一株植物的種子或細胞繁殖出來的植株不一定能保證具有原來植物的一切具有高度觀賞價值的性徵。所以說難以「復制」。再者,是國蘭具有廣闊的文化背景,其栽培觀賞的歷史悠久,是眾所周知的名花。其深遠的文化淵源也使它具有同古董一樣的超商品價值的文化價值。這是存在於蘭花本身的因素。 單有主體因素還不行,還要有客觀條件。其主要的客觀條件是社會上出現梯級經濟現象,社會各階層的人的經濟情況出現了梯級分布的狀況,也就是說,有的人的錢特別多,多到用不出去,這些人或者為了滿足心理上的獵奇,或者為了精神刺激的特別需要,或者為了炫耀財富、地位和權力的需要,或者為了滿足其一種特殊的癖好,或者確是為了一種崇高的審美追求,或者是為了籌辦一件特殊的禮品,或者是為了進行一次經濟活動,等等,就找到蘭花這種東西來花錢。多少錢都買,只要能滿足需要,反正有的是錢,更何況有時這種非常具刺激性的做法往往能提高一個人、一個公司的知名度、信用度,知名度、信用度高也是一個賺錢的必要條件,到頭來,買蘭花的錢還是可以從其他地方賺回來的。日本一家財團高價購買梵高的畫就是為了追求這種效應。由於上述種種原因,使蘭花從商品市場一躍而進人類股票市場,即持有名蘭奇花者就象持有股票一樣,可「炒」,今天以一百萬元購進,說不定明天就可以一百一十萬元售出,一兩天就可賺一二十萬元,何樂而不為,這是一種市場經濟畸形發展的產物。既然出現了,它就存在著,只要其主體本身的條件和客觀的條件仍存在,它就還會繼續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即或如此,在一般人中,蘭花的傳統的自栽自賞,或互相禮贈的本來價值卻還是廣泛地存在著。 對於蘭花的這種市場現象,我們的態度應該是,保護正當貿易,反對把蘭花當作投機商品,當作「股票」來炒,堅決揭露打擊蘭販子的蘭騙行為,及其走私活動,打擊蘭偷者的偷蘭活動,堅決制止破壞蘭花資源的濫採行為,引導廣大的蘭花愛好者開展健康的賞蘭、育蘭、對蘭花進行科學研究的活動。同時,我們也可利用港澳台和國際上蘭花貿易出現的新特點,利用國蘭的有利優勢,開展對外貿易,搞活蘭農經濟。各種宣傳報道也要注意正確的導向,既要注意教導蘭花愛好者善於發現奇蘭、栽培奇蘭,也要防止助長人們的僥幸心理,引起人們放棄正當的職業,紛紛上山尋找奇蘭,以為只要找到一株奇蘭就能大發橫財。須知,這種想法同想在開荒時挖出一枚大金剛鑽,在搞基建時挖出一大塊黃金一樣,往往只是一種夢想,到頭來損失的還是自己。 正確認識蘭花的價值,普及育蘭知識,把賞蘭活動引向健康的方向去,這才有益於社會。

㈥ 這種蘭花是什麼品種,開了六朵花。



春蘭(學名:Cymbidium goeringii (Rchb. f.) Rchb. f.),是蘭科蘭屬地生植物。又名朵蘭、撲地蘭、幽蘭、朵朵香、草蘭,是中回國蘭花中栽答培歷史最為悠久、人們最為喜歡的種類之一。植株一般較小,假鱗莖較小,卵球形。
葉帶形,邊緣無齒或具細齒。花多單朵或兩朵,不出架;花色以綠色、淡褐黃色居多,花幽香。蒴果狹橢圓形,花期1-3月。生於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海拔300-2200米,在中國台灣可上升到3000米。生於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南端等。廣義的春蘭還包括豆瓣蘭、蓮瓣蘭、春劍,它們的主產地多在大西南各省區,植株花朵各有特色。

㈦ 春劍蘭花八大名品是什麼

1、宋梅:全稱宋錦旋梅,是中國春蘭傳統名品,為梅瓣花的代表品種。花開梅瓣型時,三瓣特別緊圓,蠶蛾捧,劉海舌;有時亦能開荷形水仙瓣或梅形水仙瓣;如蘭草強壯時偶有並蒂花。老葉多呈弓形,苞葉淡紅色,葉色濃綠,葉幅較寬,葉尖鈍。為春蘭梅瓣型中傑出名種。

㈧ 中國民間木雕技法的介紹

小葉紫檀精雕收藏品《越鳥相依》筆筒

平刀塊面法: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
圓刀雕琢法: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
浮雕:是在木料上將所要表現的圖案形象凸起,雕刻技法上屬於「陽文」。它的操作原理與篆刻藝術中的「朱文印」相同。所不同的是篆刻是單線條的,而浮雕則要分層次,盡量表現出裝飾題材的立體感。
通 雕:通雕是在浮雕、鏤刻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技法。畫面可以多層次地鏤通,重重疊疊,因此通雕的內容具有很大的容納性和高度的表現力。是在古建築中是運用得比較廣泛的一種木雕藝術形式。如門窗、廳堂隔扇的裙板、天花板以及樑柱等,普遍運用浮雕工藝。樸素的造型上雕以古拙幽雅的圖案花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給人以賞心悅目的享受。
淺 雕:拙政園內「三十六鴛鴦館」中,隔堂屏風的花窗裙板上有淺雕蘭花、竹、石、博古等圖案,有清靜素雅之感,令人心曠神怡。它具有工具少,操作方便,表現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圖案設計不受規格制約等特色。適合於裝飾大面積板面,如櫥門板、屏風、掛屏、隔堂板、大型室內壁畫等。
陰 雕:陰雕,又稱「沉雕」。系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種手法.正好與浮雕相反。這種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經過上色髹漆後的器物上施工,這樣所刻出來的器物能產生一種漆色與木色反差較大、近似中國畫的藝術效果,富有意味。其木雕內容大多為梅、蘭、竹、菊之類的花卉,也有詩詞、吉祥語之類的文字。這種技法主要雕於髹漆傢具,同時又是漆器傢具常用手法。它與線刻同屬於「陰紋」裝飾,但也有區別。如果說前者是「白描」,陰刻即是「寫意」。無底雕刻與留底雕刻,都屬立體雕刻工藝,留底雕刻又分 為透雕、鏤空雕、圓雕和透空雙面雕。

㈨ 雕蘭花用什麼刀

請問你是要雕什麼蘭花呢?是廚師的菜系的蘭花?還是調木質的蘭花?還是雕石雕的蘭花呢?不同的材質用的刀是不一樣的。

㈩ 蘭花一枝開四朵

如果是在養護得當的情況下,一箭開四花,有多種可能性:
1、春季開花,有可能是春劍或建蘭。
2、冬季開花,有可能是寒蘭或建蘭
3、其他季節開花,應為建蘭。
此外,如果養護不當,其他品類的蘭花如墨蘭、蕙蘭等類,都有可能一箭只開四朵。

蘭花

熱點內容
梅花三六 發布:2025-08-27 04:12:34 瀏覽:584
一朵小綠花 發布:2025-08-27 03:56:43 瀏覽:539
花卉採收 發布:2025-08-27 03:49:20 瀏覽:592
用玫瑰花泡水喝有什麼好處 發布:2025-08-27 03:36:36 瀏覽:831
七夕節思念 發布:2025-08-27 03:15:33 瀏覽:940
一隻手拿著一朵花成語 發布:2025-08-27 03:14:04 瀏覽:518
安徽梅花管 發布:2025-08-27 03:12:39 瀏覽:713
綠植似豆角 發布:2025-08-27 02:48:57 瀏覽:347
櫻花樹擴寫 發布:2025-08-27 02:48:48 瀏覽:319
盆景補洞 發布:2025-08-27 02:45:57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