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謝子長
1. 陳鈺銘的主要展覽
主要展覽:1982年版畫《征途》參加全國第七屆版畫展、全軍美展·北京;1987年《紅馬》、《邊區日報》、《霜月》參加全軍美展·北京;1976年《山菊》獲中華懷大賽佳作獎·北京;1989年《壟上人家》入選全國第七屆美展·北京、《蔭下》參加大陸、台灣、香港當代水墨新人獎佳作獎·北京;1992年《家園》參加第八屆全軍美展·北京;1994年《歷史的定格》等參加高研班結業作品展·北京;1995年《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參加中國美院作品台灣邀請展·台北、《歷史的定格》獲第四屆解放軍文藝大獎·北京、《歷史的定格》獲反法西斯勝利50周年國際美展金獎·長春、《向日葵》參加全國第八屆美展並獲獎·北京;1996年《天籟》等作品參加國際藝苑水墨延伸展·北京、《吉祥之路》參加全國首屆佛教大展獲一等獎·北京、《天籟》獲首屆全國中國人物畫展銀獎·北京;1997年《走過薩迦》參加1997年中國藝術展中國畫展·上海、《血祭》參加1997年中國藝術展·北京、《大河上下》參加第九屆全軍美展並獲獎·北京;1998年《古堰》等作品參加軍旅畫家十人展·桂林、《古堰》參加首屆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深圳;1999年《暖冬》等作品參加水墨延伸——中國人物畫肖像展·北京、《大河上下》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獲銅獎·北京;2000年《京西六月》、《月掛城東》參加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深圳、《暖冬》等作品參加北京,南京中國當代名家特展·南京;2001年《走出冬季》參加2001年水墨延伸——中國畫展·北京、《蔣南翔》參加名字繪清華展·北京、《天籟》參加百年中國畫展·北京、《貼心人》參加建黨80周年全國美展獲優秀·北京、《謝子長》參加建黨80周年光輝人物畫展·北京;2002年《藝人韓貴山》、《五哥與蘭花花》參加上海面對面油畫、中國畫人物肖像展·上海、《謝子長》參加第十屆全軍美展·北京、《歷史的定格》等作品參加軍旅畫家邀請展·廣州、《記憶·碎片》參加第三屆深圳國際水墨邀請展·深圳;出版:1991年《陳鈺銘速寫集》(長城出版社);1997年《歷史的定格》、《天籟》入選《中國現代美術全集》。
2. 延安為什麼是革命聖地
延安被稱為革命聖地的原因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斗時間最長,在這里先後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2)蘭花謝子長擴展閱讀: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一種革命精神。因在革命聖地延安誕生,故名。主要內容包括:實事求是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延安是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聖地。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這里領導、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誕生了毛澤東思想,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石。
3. 子長嗩吶的新的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子長嗩吶隊伍迅速發展,嗩吶吹奏者由原來的100多人發展到1000多人。嗩吶的吹奏、表演藝術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演奏形式上,原來的五人一組,發展到二三百人帶動的大型集體演奏;從街頭、院落的自由演奏,發展到按曲照譜的正夫舞台演奏;從單純的兩支大嗩吶各吹高、低兩個八度的傳統吹奏,發展到嗩吶、海笛、管子、笙、笛子合奏;從鼓、鈸、鑼(疙瘩鑼)比較簡單的打擊樂,逐漸發展到大鼓、小鼓、水鈸、小鈸、手碗、京鑼配合敲打的新式打法;從以往的只吹傳統曲牌到民歌、流行歌曲按不同場合恰當吹奏的境界。
為了挖掘、發展陝北嗩吶藝術,子長縣於1984年成立了嗩吶協會。從此,嗩吶活動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起來了。子長嗩吶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全縣嗩吶班子發展到100多個,奏打人員近千名。為了弘揚這一藝術奇葩,把子長嗩吶推上市場,推向全國,縣上聘請專業人員對嗩吶藝人進行集中培訓,使嗩吶由原來的單班吹奏變為數百人的群體演奏,氣勢磅礴,熱烈歡騰,涌現出了薛守高、薛增山、常體音、焦養亮、李樹林、趙智海等吹奏高手。向外界大力推介子長嗩吶,積極主動地帶領嗩吶藝人參加省內外的各種調演,先後在湖南電視台、中央電視台成功演出,多次為影視劇攝制節目,先後應邀參加了《羊馬河戰役》、《北斗》、《火種》、《三鼓催春》、《延安之聲》、《劉志丹與謝子長》、《中國命運大決戰》、《童年的回憶》等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其中為鳳凰衛視台製作的《子長嗩吶迎親》向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放。2006年6月29日,參加中俄文化交流年在延安舉行的文藝晚會,與俄羅斯國防部紅旗歌舞團同台獻藝。2006年7月22日,在「第七屆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藝術表演暨全國首屆民間吹歌展演第四屆南戴河荷花藝術節」比賽中,子長嗩吶以高超的技藝、精彩的表演和濃厚的地方風味,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在這次比賽中,焦養亮同志獲得「吹歌大王」的榮譽稱號,他的一曲《蘭花花》贏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12月1日至3日晚,「華夏清音—中國民間經典音樂展演」在首都北京民族文化宮隆重上演。由焦養亮、薛守高等16名子長縣農民組成的陝西省唯一代表隊表演的嗩吶合奏《翻身道情蘭花花》,以其優美流暢、富有動感的演奏特色以及鏗鏘激昂的鼓樂、亮麗而富有陝北特色的羊皮馬甲、紅肚兜和羊肚子頭巾服飾,立即吸引了全場的觀眾的注意力,讓全場觀眾似乎都感覺到了這種濃濃的厚重的黃土氣息。中宣部、中國文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部門領導、專家和外國駐華使館官員、文化參贊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4. 如何快速閱讀散文示例
讀情感賞文字然後享受這個過程
5. 陝北有哪些名人
劉志丹:(1903----1936),陝西保安縣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歷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書記、特委代理書記、陝甘寧邊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十五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中央軍委西北辦事處副主任、紅軍北路軍總指揮、紅二十八軍軍長等職務。劉志丹是西北紅軍和以後成為"中國革命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的陝甘、陝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他為中國革命赴湯蹈火,奮斗終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毛澤東同志稱他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周恩來同志題詞說:"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朱德同志稱他是"紅軍模範"。
謝子長: (1897----1935),陝西子長縣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1934年8月在粉碎敵人對陝北根據地"圍剿"的清澗河口戰斗中身負重傷,1935年2月21日因傷逝急劇惡化逝世,時年38歲。曾歷任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總指揮、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兼陝北游擊隊總指揮、紅四十二師政委和西北軍委主席等職。謝子長是陝甘和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他與唐澍等同志發動了清澗武裝起義,從此,揭開了西北革命武裝斗爭的序幕。在此後的歲月中,他與劉志丹同志一道並肩戰斗,出生入死,為西北革命以至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毛澤東同志曾先後三次為謝子長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謝子長同志千古,前仆後繼打倒人民公敵",並親自為他撰寫了碑文。朱德同志題詞:"子長同志,陝北人民領袖,前仆後繼"。
楊步浩:(1905----1977),陝西橫山縣人。勞動英雄。楊步浩同志1935年參加革命,1936年加入國中共產黨,1942年冬被評為延安縣勞動英雄,1943年11月出席陝甘寧邊區勞動模範大會,被評為邊區甲等農業勞動模範。從1943年起,他以自己的勞動果實,連續多年主動為毛主席、朱德總司令送交代耕糧。1946年春節,他和延安縣川口區六鄉秧歌隊一起到中央機關駐地王家坪給毛澤東、朱德等拜年,並給毛澤東主席敬獻了"人民救星"的金字匾。全國解放後,他曾先後三次進京看望毛主席,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的親切接見。
郝樹才:(1904----1986),陝西延長縣人。勞動英雄。曾任八路軍警備五團二連排長、警備八團團部生產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三十三團副官、第二兵團後勤供給部管理股長、甘肅軍區後勤部管理副科長、甘肅軍區司令部招待所所長、延長縣交口鎮譚石塬村黨支部書記等職。榮立四次特等功,一次大功,兩次被評為特等戰斗英雄。1942年,為響應黨中央"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號召,積極投入邊區大生產運動,創造了一天開荒四畝二分三的最高記錄,出席了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大會,被授予"特等勞動英雄"稱號,隨之"氣死牛"英名傳遍全國,多次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1954年自願復員回鄉後,曾當選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和第六屆人大代表、陝西省第六屆黨代會代表、中共延安地委委員、中共延長縣委候補委員,多次被選為延長縣黨代會、人代會代表。
韓起祥:(1915----1989)陝西省橫山縣人。陝北著名盲人說書藝人。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及陝西省分會主席、延安市第二、三屆政協委員、延安地區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延安地區曲藝館館長、書記等職。先後創作並改編了四百多個新唱本和傳統書目,絕大部分在報刊和刊物上發表。主要代表用有《劉巧團圓》、《翻身記》、《宜川大勝利》、《我給毛主席去說書》、《張玉蘭參加選舉會》、《時事傳》等。他所創作品生活氣息濃郁、語匯豐富,情節生動,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間藝術特色,表演中唱腔質朴流暢、優美細膩,感情充沛,對比強烈。
路遙,陝西省清澗縣人,1949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 1980年,路遙發表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此後他的作品《人生》、《在困難的日子裡》也相繼獲獎。而《人生》被改編成電影後,更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1991年,路遙完成其長篇小說代表作《平凡的世界》,這一作品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曾影響了一代人。1992年,肝硬化腹水奪走了他的生命。路遙的作品被多次出版,至今銷量已超過百萬冊。他的作品也是圖書館中借閱率最高的書之一。
郝金凱:(1927---- ),北京密雲縣人。針灸專家。美國榮譽醫學博士,美國國際針灸醫學院教授。全國勞動模範。1950年肄業於北京華北國醫學院。曾任延安地區人民醫院針灸科主任,延安地區針灸研究所所長,北京經絡生物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針灸學辭典》編審委員,陝西省針灸學會副會長,延安地區中醫學會副會長。1978年被全國科學大會授獎,1986年獲全國星火杯創造發明競賽特別獎。編著有《針灸經外奇穴圖譜》等5種著作,其中一書被譯為日文版約120萬字,撰有《實驗經絡針灸治療肺氣腫、肺心病的研究》、《實驗經絡針灸治療帕金森氏綜合症的研究》等30餘篇論文,約6萬字,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總教授主編了《針灸經絡生物物理學--中國第一大發明的科學驗證》41萬字。
孫聯珍:(1930---- ),陝西戶縣人,婦產科專家。曾任延安地區醫院婦產科主任、主治醫師。 1979年、1983年、1989年三次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1982年被陝西省委授予"陝西省勞動模範"稱號;1983年被陝西省婦聯授予陝西省"三八"紅旗手稱號;1983、1986年兩次被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稱號;198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被陝西省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0年被陝西省衛生廳評為"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
魏至善:(1921---- )陝西富縣人。著名攝影家。幾十年來,他向全國各大報刊發表了近萬張新聞照片,其中《延安全景》由新華社向全國發了通稿。《新的延安》一套照片,新華社在國外發行,影響很大。同時拍攝出版了《今日延安》、《革命聖地建築物》、《革命文物》、《革命聖地--延安》、《延安宋代石窟藝術》、《洛川民間美術》等畫冊。作品《成材》、《見證》、《春江水暖》等多次在省、地獲獎。於1985年舉辦了《魏至善攝影作品展覽》,受到觀眾好評。被列入《中國攝影大辭典》、《陝西攝影人物傳》之中。
呂鋒:(1937---- ),陝西富縣人。國家一級導演。1949年參加延屬文工團,開始了文藝生涯。曾先後在延屬文工團、陝北文工團、陝西省歌舞劇院任歌劇演員、舞蹈演員,在延安歌舞劇團任導演、副團長、團長。現任中國舞協理事、陝西省文聯委員、舞協陝西分會副主席、延安地區文聯黨組書記等職。曾創作、編排了中、小型舞蹈、舞劇80多個,主要有《紅軍哥哥回來了》、《元宵之夜》、《綉金匾》、《大生產》、《延安兒女迎救星》、《蘭花花》等。導演的歌劇有《延安支隊》、《劉三姐》。創作的歌劇有《雷鋒》(與周加夫合編)、兒童歌舞劇〈〈延安兒童團〉〉(與楊明春、吳傳書合編)。該劇在1982年獲文化部全國兒童劇北方片調演二等獎。歌舞劇〈〈蘭花花〉〉於1979年獲慶祝建國30周年獻禮演出創作、演出二等獎(參加陝西省獻禮演出獲創作、演出一等獎)。舞蹈〈〈跑紅燈〉〉獲陝西省1985年開拓二等獎,發表了有關舞蹈藝術的文章多篇,編寫了〈〈陝北秧歌集〉〉等,對陝北民間舞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成績顯著。
賈四貴:(1958---- )陝西省吳堡縣人。剪紙藝術家。為中國剪紙學會理事,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陝西分會會員;《民間美術》雜紙記者,延安美術家協會會員等。收集、創作民間剪紙圖樣一萬余幅。自創的《太陽與月亮》等10多幅剪紙作品選入《中國剪紙集成》和《中國現代百人剪紙選》。《巨龍》等30餘幅剪紙被中國美術館、中國民間美術館(籌)收藏。《人文初祖》組畫16幅獲"全國首屆中國風俗畫大獎賽"佳作獎,另有《萬事如意》等近百幅剪紙作品和10多篇文章發表於《中國美術報》等30多家報刊。論文《淺炎民間剪紙圖案的裝飾紋樣》獲1986年全國民間剪紙學術研討會"山花獎。1988年10月,中國剪紙學會等單位在延安聯合舉辦了《賈四貴剪紙藝術展覽》並授予"優秀青年剪紙藝術家"稱號。
6. 陝北有哪些名人
劉志丹:(1903----1936),陝西保安縣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歷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書記、特委代理書記、陝甘寧邊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十五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中央軍委西北辦事處副主任、紅軍北路軍總指揮、紅二十八軍軍長等職務。劉志丹是西北紅軍和以後成為"中國革命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的陝甘、陝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他為中國革命赴湯蹈火,奮斗終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毛澤東同志稱他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周恩來同志題詞說:"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朱德同志稱他是"紅軍模範"。
謝子長: (1897----1935),陝西子長縣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1934年8月在粉碎敵人對陝北根據地"圍剿"的清澗河口戰斗中身負重傷,1935年2月21日因傷逝急劇惡化逝世,時年38歲。曾歷任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總指揮、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兼陝北游擊隊總指揮、紅四十二師政委和西北軍委主席等職。謝子長是陝甘和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他與唐澍等同志發動了清澗武裝起義,從此,揭開了西北革命武裝斗爭的序幕。在此後的歲月中,他與劉志丹同志一道並肩戰斗,出生入死,為西北革命以至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毛澤東同志曾先後三次為謝子長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謝子長同志千古,前仆後繼打倒人民公敵",並親自為他撰寫了碑文。朱德同志題詞:"子長同志,陝北人民領袖,前仆後繼"。
楊步浩:(1905----1977),陝西橫山縣人。勞動英雄。楊步浩同志1935年參加革命,1936年加入國中共產黨,1942年冬被評為延安縣勞動英雄,1943年11月出席陝甘寧邊區勞動模範大會,被評為邊區甲等農業勞動模範。從1943年起,他以自己的勞動果實,連續多年主動為毛主席、朱德總司令送交代耕糧。1946年春節,他和延安縣川口區六鄉秧歌隊一起到中央機關駐地王家坪給毛澤東、朱德等拜年,並給毛澤東主席敬獻了"人民救星"的金字匾。全國解放後,他曾先後三次進京看望毛主席,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的親切接見。
郝樹才:(1904----1986),陝西延長縣人。勞動英雄。曾任八路軍警備五團二連排長、警備八團團部生產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三十三團副官、第二兵團後勤供給部管理股長、甘肅軍區後勤部管理副科長、甘肅軍區司令部招待所所長、延長縣交口鎮譚石塬村黨支部書記等職。榮立四次特等功,一次大功,兩次被評為特等戰斗英雄。1942年,為響應黨中央"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號召,積極投入邊區大生產運動,創造了一天開荒四畝二分三的最高記錄,出席了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大會,被授予"特等勞動英雄"稱號,隨之"氣死牛"英名傳遍全國,多次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1954年自願復員回鄉後,曾當選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和第六屆人大代表、陝西省第六屆黨代會代表、中共延安地委委員、中共延長縣委候補委員,多次被選為延長縣黨代會、人代會代表。
韓起祥:(1915----1989)陝西省橫山縣人。陝北著名盲人說書藝人。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及陝西省分會主席、延安市第二、三屆政協委員、延安地區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延安地區曲藝館館長、書記等職。先後創作並改編了四百多個新唱本和傳統書目,絕大部分在報刊和刊物上發表。主要代表用有《劉巧團圓》、《翻身記》、《宜川大勝利》、《我給毛主席去說書》、《張玉蘭參加選舉會》、《時事傳》等。他所創作品生活氣息濃郁、語匯豐富,情節生動,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間藝術特色,表演中唱腔質朴流暢、優美細膩,感情充沛,對比強烈。
路遙,陝西省清澗縣人,1949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 1980年,路遙發表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此後他的作品《人生》、《在困難的日子裡》也相繼獲獎。而《人生》被改編成電影後,更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1991年,路遙完成其長篇小說代表作《平凡的世界》,這一作品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曾影響了一代人。1992年,肝硬化腹水奪走了他的生命。路遙的作品被多次出版,至今銷量已超過百萬冊。他的作品也是圖書館中借閱率最高的書之一。
郝金凱:(1927---- ),北京密雲縣人。針灸專家。美國榮譽醫學博士,美國國際針灸醫學院教授。全國勞動模範。1950年肄業於北京華北國醫學院。曾任延安地區人民醫院針灸科主任,延安地區針灸研究所所長,北京經絡生物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針灸學辭典》編審委員,陝西省針灸學會副會長,延安地區中醫學會副會長。1978年被全國科學大會授獎,1986年獲全國星火杯創造發明競賽特別獎。編著有《針灸經外奇穴圖譜》等5種著作,其中一書被譯為日文版約120萬字,撰有《實驗經絡針灸治療肺氣腫、肺心病的研究》、《實驗經絡針灸治療帕金森氏綜合症的研究》等30餘篇論文,約6萬字,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總教授主編了《針灸經絡生物物理學--中國第一大發明的科學驗證》41萬字。
孫聯珍:(1930---- ),陝西戶縣人,婦產科專家。曾任延安地區醫院婦產科主任、主治醫師。 1979年、1983年、1989年三次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1982年被陝西省委授予"陝西省勞動模範"稱號;1983年被陝西省婦聯授予陝西省"三八"紅旗手稱號;1983、1986年兩次被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稱號;198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被陝西省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0年被陝西省衛生廳評為"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
魏至善:(1921---- )陝西富縣人。著名攝影家。幾十年來,他向全國各大報刊發表了近萬張新聞照片,其中《延安全景》由新華社向全國發了通稿。《新的延安》一套照片,新華社在國外發行,影響很大。同時拍攝出版了《今日延安》、《革命聖地建築物》、《革命文物》、《革命聖地--延安》、《延安宋代石窟藝術》、《洛川民間美術》等畫冊。作品《成材》、《見證》、《春江水暖》等多次在省、地獲獎。於1985年舉辦了《魏至善攝影作品展覽》,受到觀眾好評。被列入《中國攝影大辭典》、《陝西攝影人物傳》之中。
呂鋒:(1937---- ),陝西富縣人。國家一級導演。1949年參加延屬文工團,開始了文藝生涯。曾先後在延屬文工團、陝北文工團、陝西省歌舞劇院任歌劇演員、舞蹈演員,在延安歌舞劇團任導演、副團長、團長。現任中國舞協理事、陝西省文聯委員、舞協陝西分會副主席、延安地區文聯黨組書記等職。曾創作、編排了中、小型舞蹈、舞劇80多個,主要有《紅軍哥哥回來了》、《元宵之夜》、《綉金匾》、《大生產》、《延安兒女迎救星》、《蘭花花》等。導演的歌劇有《延安支隊》、《劉三姐》。創作的歌劇有《雷鋒》(與周加夫合編)、兒童歌舞劇〈〈延安兒童團〉〉(與楊明春、吳傳書合編)。該劇在1982年獲文化部全國兒童劇北方片調演二等獎。歌舞劇〈〈蘭花花〉〉於1979年獲慶祝建國30周年獻禮演出創作、演出二等獎(參加陝西省獻禮演出獲創作、演出一等獎)。舞蹈〈〈跑紅燈〉〉獲陝西省1985年開拓二等獎,發表了有關舞蹈藝術的文章多篇,編寫了〈〈陝北秧歌集〉〉等,對陝北民間舞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成績顯著。
賈四貴:(1958---- )陝西省吳堡縣人。剪紙藝術家。為中國剪紙學會理事,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陝西分會會員;《民間美術》雜紙記者,延安美術家協會會員等。收集、創作民間剪紙圖樣一萬余幅。自創的《太陽與月亮》等10多幅剪紙作品選入《中國剪紙集成》和《中國現代百人剪紙選》。《巨龍》等30餘幅剪紙被中國美術館、中國民間美術館(籌)收藏。《人文初祖》組畫16幅獲"全國首屆中國風俗畫大獎賽"佳作獎,另有《萬事如意》等近百幅剪紙作品和10多篇文章發表於《中國美術報》等30多家報刊。論文《淺炎民間剪紙圖案的裝飾紋樣》獲1986年全國民間剪紙學術研討會"山花獎。1988年10月,中國剪紙學會等單位在延安聯合舉辦了《賈四貴剪紙藝術展覽》並授予"優秀青年剪紙藝術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