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柳永
Ⅰ 《木蘭花慢·其二》柳永 的大概意思是
《木蘭花慢·其二》柳永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緗桃綉野,芳景如屏。傾城。
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山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鬥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
對佳麗地,信金□〔上三田下缶〕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醒。
【注釋】
這首《 木蘭花慢 》以描繪清明的節日風光,側面地再現了宋真宗、仁宗年間社會昇平時期的繁勝場面。清明時節風和日暖,百花盛開,芳草芊綿,人們習慣到郊野去掃墓 、踏青 。這首詞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遊為再現對象,生動地描繪了旖旎春色和當時盛況,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氣象,形容曲致」之作。
起首六句二十四字 ,兼寫清明乍雨、群花爛漫,點出春日郊遊的特定風物。起筆便異常簡潔地點明了時令 。紫桐即油桐樹 ,三月初應信風而開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後葉,故繁茂滿枝,最能標志郊野清明的到來。一個「拆」字,寫盡桐花爛漫的風致。「先清明 」,經過夜來或將曉的一陣疏雨 ,郊野顯得特地晴明清新,點出「清明之明」。作者選擇了「艷杏」和「緗桃」等富於艷麗色彩的景物,使用了「燒」和「綉」具有雕飾工巧的動詞,以突出春意最濃時景色的鮮妍如畫。不過,這首詞的重點不在於對動人春色的工筆描繪,所以自「傾城」句始,詞進入游春活動的描述。作者善於從宏觀來把握整體的游春場面,又能捕捉到一些典型的具象 。「 傾城,盡尋勝去」是對春遊盛況作總的勾勒。人們帶著早已准備好的熟食品,男騎寶馬,女坐香車,到郊外去領略大自然的景色 ,充分享受春天的觀樂 。「雕鞍」代指馬,「紺幰」即天青色的車幔,代指車。結兩句,以萬家之管弦新聲大大地渲染了節日的氣氛,詞情向歡樂的高潮發展。詞的上片,作者用濃墨重彩繪制出一幅生氣盎然的清明踏青游樂圖。
詞的下片著重表現江南女子郊遊的歡樂。柳永這位風流才子將注意力集中於艷冶妖嬈、珠翠滿頭的市井妓女身上。在這富於浪漫情調的春天郊野,她們的歡快與放浪,在作者看來,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趣味和色彩,而事實上也如此。「盈盈」以女性的輕盈體態指代婦女 ,這里兼指眾多的婦女。她們占芳尋勝,玩著傳統的鬥草游戲。踏青中最活躍的還是那些歌妓舞女們。她們艷冶出眾,盡情地享受著春的歡樂和春的賜與 。作者以「 向路旁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襯出當日遊人之眾,排場之盛,同時也暗示這些游樂人群的主體是豪貴之家。這是全詞歡樂情景的高潮。而作者對春之美好和生之歡樂的體驗也抒發到了極致。繼而詞筆變化,作者繼以肯定的語氣,設想歡樂的人們 ,在佳麗之地飲盡樽里的美酒 ,陶然大醉 ,有如玉山之傾倒 。「罍」為古代酒器,即大酒樽。詞的結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醒。」一句意思是,這些歡樂的人定是拚著明日醉卧畫堂,今朝則非盡醉不休。不能把這一句簡單用「醉生夢死」去界定,實際上,柳永在這里嘔歌的是古代女子在這難得的自由機會和場合中所迸發的生命的快樂。
這首《木蘭花慢》充分體現了柳詞善予鋪敘的表現特徵。作者依賴調式變化、句式參差,造成了一種急促的節奏和繁密的語勢;同時又通過特色景物的點染,大量細節的描寫和場面的鋪陳,將描寫對象加以鋪張渲染,為全詞帶來一種繁復之美。這是兩宋時期廣為傳唱的「歡樂頌」和「春之歌」,體現了柳永創作風格的多樣性。
Ⅱ 宋詞 木蘭花 作者詳細介紹
木蘭花是個詞牌名,如同曲調一樣。為這個詞牌填詞的作者有很多,如:
秦觀(1049—1100),字太回虛,後改字少游,別號邗答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其詞遠紹西蜀南唐,近受柳永影響,詞風俊逸精妙,情味深永,情韻兼勝,語言淡雅,音律諧美,饒有餘味,藝術成就很高,是「出色當行」的婉約派詞的代表人物。有《淮海居士長短句》。
木蘭花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西樓促坐酒杯深,風壓綉簾香不卷.
玉纖慵整銀箏雁,紅袖時籠金鴨暖.歲華一任委西風,獨有春紅留醉臉.
Ⅲ 請幫幫忙吧 柳永 木蘭花四首賞析
柳永,原名三變,字景庄,後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行七,因此人稱柳七。他的詞嫵媚處綺麗華美,哀婉處纏綿悱惻,熱烈處明朗率性。北宋之前,詞體多為小令,自柳永始長調得以發展。他又精通音律,更創新詞,堪稱北宋詞壇第一人。時人多謂其淫艷俚俗,「詞語塵下」(李清照<<詞論>>),今人又言其思想價值不高,我偏偏喜歡柳詞情真意切。柳永有<<樂章集>>傳世,長短調共二百一十三首,令,引,近,慢俱全,內容最多是歌妓舞姬的感情生活,自身的羈旅傷別和不遇不達。
柳永曾沉浸在歌兒舞女的情愛世界中。在《樂章集》中多處可見這位落魄多情人與多位女子之間的情誼,還有歌妓舞女生活的描畫和對她們內心世界細膩入微的表現。
柳永詞中的女子,大多有花樣美麗的容貌,感情真摯而熱烈。比較突出的有《木蘭花》中柳永對四位他喜愛的女性即「心娘」、「佳娘」、「蟲娘」、「酥娘」的精彩鋪排,心娘的婀娜楚楚的舞姿;佳娘令人折服的歌聲;蟲娘溫潤的舉措,舉止間千嬌百媚;酥娘嬌小,纖纖腰肢。 如此這般絕妙女子,也難怪「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近。」了。
Ⅳ 柳永《木蘭花慢》講的是什麼意思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拆桐花爛熳,乍疏雨、洗清明。正內艷杏燒容林,緗桃綉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鬥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旁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這首《 木蘭花慢 》以描繪清明的節日風光,側面地再現了宋真宗、仁宗年間社會昇平時期的繁勝場面。清明時節風和日暖,百花盛開,芳草芊綿,人們習慣到郊野去掃墓 、踏青 。這首詞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遊為再現對象,生動地描繪了旖旎春色和當時盛況,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氣象,形容曲致」之作。
詞的上片,作者用濃墨重彩繪制出一幅生氣盎然的清明踏青游樂圖。詞的下片著重表現江南女子郊遊的歡樂。
Ⅳ 柳永《木蘭花慢》講的是什麼意思
倚危樓佇立,乍蕭索、晚晴初。
漸素景衰殘,風砧韻響,霜樹紅疏。
雲衢,見新雁過回,奈佳人自別阻音書。
空遺悲答秋念遠,寸腸萬恨縈紆。
皇都,暗想歡游,成往事、動欷歔。
念對酒當歌,低幃並枕,翻恁輕孤。
歸途,縱凝望處,但斜陽暮靄滿平蕪。
贏得無言悄悄,憑闌盡日踟躕。
--------------------------------------------------------------------------------
【《唐宋詞格律》】例詞:「暗想歡游」不葉韻。
佇:音柱,久立。
蕭索:①蕭條,冷落。江淹《恨賦》有「秋日蕭索,浮雲無光」。②雲氣疏散貌。③象聲。
縈紆:迴旋曲折。紆,音迂,曲也。
闌:殘,盡,晚。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有「酒闌」,裴駰集解曰「闌,言希也。謂飲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文選·謝庄《宋孝武宣貴妃誄》有「白露凝兮歲將闌」,李善注曰「闌,猶晚也」。
Ⅵ 誰能解釋下柳永木蘭花里這段詞的意思
木蘭花令柳永有個人人真攀羨.問著洋洋回卻面.你要無意向他人,為甚夢中頻相間.不如聞早還卻願.免使牽人虛魂亂.風流腸肚不堅牢,只恐被伊牽引斷.
Ⅶ 《木蘭花》的作者是誰
是宋代的柳永
Ⅷ 晏殊 《渙溪沙》《木蘭花》歐陽修 《蝶戀花》柳永 《雨霖鈴》 馬致遠 <越調·天凈沙·秋思>
渙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池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木蘭花(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蝶戀花(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越調·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Ⅸ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收錄在哪本詩集中
有的版本這首詞叫做【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不管是木蘭花,還是木蘭花令,都已經指明了這首詞的性質,這是一首詞,詞牌名是木蘭花,又名木蘭花令,
木蘭花這個詞牌比較特殊,一般而言宋詞的句式長短不一,又叫長短句,可是木蘭花這個詞牌基本的形制是七言八句,跟七律的形式有點像,不過從平仄格律的細微處以及句式的風格來看,都是符合詞的特點,所謂詩庄詞媚曲俗是也。詞這種文學體裁本來就是從格律詩發展而來的,形式上與律詩有點相像也是無可厚非的。
1、
從格律的細微處來說,七律的韻腳只有在第一句和偶數句才會押韻,而木蘭花在第五句也押韻,這是七律絕對沒有的,而且律詩多數壓平韻,仄聲韻的律詩不是沒有,但所佔的比例很小。木蘭花令是壓仄韻的。
2、
還有,律詩要遵守粘對的規則,也就是每一聯的出句要和上一聯的對句起句相同,也就是說,卻道故心人易變,這一句是仄起句式,按照律詩的規則下句應該是仄起,可是,驪[lí]山語罷清宵半,這一句是平起,如果是律詩的話,這種格式叫做折腰體,屬於一種違反格律但是勉強承認的律詩,如果是嚴格符合律詩格律的句子,驪[lí]山語罷清宵半,,這一句的格律應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比如是語罷驪山春夜半,這才是符合律詩規定的句子。
3、
還有一點,如果是律詩,中間兩聯,應該是嚴格對仗的,而這首木蘭花令中間兩聯,也就是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顯然是不對仗的。
詞譜
木蘭花令,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太和正音譜》注「高平調」。按《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其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木蘭花》則韋詞、毛詞、魏詞共三體,從無與《玉樓春》同者。自《尊前集》誤刻以後,宋詞相沿,律多混填。柳永《樂章集》入「仙呂調」,雙調小令。全詞共五十六字,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韻。
詞牌格律
對照例詞:【宋】蘇軾《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上片)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下片)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1]
Ⅹ 《木蘭花令》的意思
木蘭花令,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柳永《樂章集》入「仙呂調」,雙版調小令。全詞共五十權六字,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韻。
如【清】納蘭容若《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