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繹醬
A. 口號傳奇繹醬,下一句什麼最合適
你比如說你自己合適的話題,就比如說你喜歡他就我愛你啊,之類的這個話題你就可以說出來,並這個話題的話說出來,也不是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B. 菏澤有什麼名吃 准備去看荷花
風味名吃
1、單縣羊肉湯 該名吃最早是由單縣西關徐貴立創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以其獨特的操作製作工藝,使其調料齊全,汁濃潔白,不腥不膻,味道鮮美,肥而不膩,花色繁多而聞名,不僅在本地聞名,而且在冀、魯、豫、蘇、皖等省也享有較高的聲譽。
2、曹縣燒牛肉 其歷史悠久,選料嚴格,選1-2年齡的魯西南黃公牛作原料,加各種調料和小鹽加以腌透,細火燒熟後涼干,再用小磨香油烹、炸,從而具有色、香、味、美、肉質鮮嫩、香味濃郁、熟而不散的優點。
3、黃河鯉魚 黃河鯉魚金鱗赤尾,肉嫩鮮美,古代以名吃列,聲價列諸魚之首,三國時稱黃河鯉魚為「魚之貴者」,南北朝時認為「諸魚唯此最佳」,經歷史沿續,凡大宴必以黃河鯉魚作為大菜,經高級名廚之手烹制,色香、味、形俱臻上乘,為菏澤名吃之一。
4、香腸、香肚 為東明「靳家老店」傳統名吃,香腸以豬小腸為良,純瘦豬肉為原料,加沙仁、花椒、肉桂等佐料製成,味道純凈,存放1-2年而不變質,便於攜帶。香肚亦稱粉肚「以80%的豬肉和20%的綠豆粉面為主要原料,配以砂仁、花椒、香油等佐料,裝入豬尿脬內系口,煮熟後即成,其狀如球,味道香美,是上等菜餚。
5、芝麻糖 菏澤地區傳統食品,有條形,平板形,色澤乳白,體亮晶明,香甜酥脆,味道純正可口,營養豐富,並有和胃順氣、止咳和醫治便秘等作用。已有200餘年的歷史。
6、水煎包,魯西南名吃之一,其狀扁圓,上下呈金黃色,外酥里鮮,口感甚佳,因其餡不同,分為羊肉、豬肉、素菜水煎包多種,其餡無論是葷素均加蔥、姜、五香粉、香油、細鹽調制,皮為小麥粉面發酵,將包子放入平底鍋 內 少許時間,再加面水,後澆香油,翻一遍出鍋即成,成為人民深受歡迎的食品。
7、曹州燒餅 魯西南名吃之一,其狀圓如月,紅中透黃,外焦里嫩,香酥可口,其製作方法:選用小麥精粉,經和、發酵、盤、揉等道工序,按扁包上用香油、食鹽、花椒、茴香面等多種佐料而成的油瓤,再經切花盤沿,塗上一層糖稀,表面沾上芝麻仁,貼入爐內烘烤而成。
8、「魯成」牌醬大頭菜 此菜始於清乾隆年間,歷以幾代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該菜棕色透明,咸甜適度,鮮脆可口,香味綿長,風味獨特,是物美價廉的地方風味小菜。
9、壯饃 鄆城名吃之一,它是用和好的精粉面團用手拉拍成長條形,將餡抹在上面,折成卷狀,然後拍成扁橢圓形,放入平底鍋中用油煎 制而成,外酥內軟,鮮美可口,食而不厭,別具風味。
C. 我國五大著名觀蓮勝地在哪裡
http://..com/question/35571405.html
西湖:賞荷勝地,首推杭州西湖。西湖風光如詩如畫,每到夏季,去「麴院風荷」賞荷更成了遊客的首選節目。「麴院風荷」在蘇堤北端跨虹橋下,布局十分精巧,是一處專門以荷為景的公園。賞荷區廣闊的水面上,有無數荷花名品。傍水建造的賞荷廊、軒、亭、閣,古樸典雅,與綠雲、荷香相映成趣。
北海:許多游覽過北海公園的人,都盛贊北海湖中那「曲沼芙蓉映竹嘉,綠紅相倚擁雲霞」的荷花勝景。近年來,公園又分區域增種了中國傳統荷花中的精品——白洋淀紅蓮、西湖紅蓮、大灑錦、友誼牡丹蓮等。眼下,正是賞荷的最佳時節,6800平方米的荷塘,朵朵荷苞如出水芙蓉,片片荷葉如傘蓋遮天,美麗的白塔倒映荷花叢中,別具韻味。
玄武湖:南京市東北城牆外的玄武湖,在六朝以前稱為桑泊,晉朝時稱為北湖,是訓練水軍的場所。1909年,北湖辟為玄武湖公園,成為我國觀荷勝地之一。湖中,碧綠的荷葉層層起伏,粉色的荷花掩映其中,千姿百態,楚楚動人。
微山湖:從空中鳥瞰,微山湖如同一條斜卧在魯、蘇、皖三省交界處的巨龍。山東滕州的微山湖濕地紅荷風景區,其紅荷觀賞區達10萬余畝,是國內最大的荷花觀賞區。盛夏,放眼微山湖十萬畝荷花盪,但見潑紅流綠,疊翠鋪錦。
白洋淀:浩盪白洋淀,位於北京、天津、保定三地之間的安新縣境內。淀區內共有146個淀泊,河淀相連、溝壑縱橫,是我國特有的一處自然水景風光。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的千畝荷花澱,每逢夏季,蓮菱蒲葦隨風輕搖,滿淀荷花怒放,湖內白帆點點,使人暑意頓消。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69128/
夏駕湖、消夏灣、明月灣、白蓮池、玩花池為蘇州五大賞荷勝地
荷花是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的一種水生花卉,有蓮、菡苕、出水芙蓉等多種美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其高潔清雅,宋人龔明之將她喻為「凈客」,實是名符其實。
炎炎夏日,水鄉處處荷塘,一灣碧波一池荷,清風拂來十里香。遠在春秋時期,吳地就有賞荷習俗。夏駕湖、消夏灣、明月灣、白蓮池、玩花池為五大賞荷勝地。其中夏駕湖是蘇州最早的賞荷之地,已有2600年的歷史,後來南北淤塞,留存的水域,成了明代大學士王鏊故宅怡老園的荷池。
洞庭東、西山人善植荷,每當夏末初秋,荷花盛開,紅、白、黃三色相映,一望數十里,燦若錦綉,賞荷人絡繹不絕。文人雅士常在消夏灣荷花深處放棹納涼,雲遮皓月,香浮畫舫,留夢消夏灣,拂曉回姑蘇,真正的享盡了人間清福。這是有錢人消閑的方式和去向,老百姓賞荷也自有佳處。
民間的賞荷勝地,首推葑門外荷花盪。民俗農歷六月廿四日是荷花娘娘生日,定為「觀蓮節」,亦稱荷花節,明清時期被列為吳中三大奇事之一。節日那天,人們傾城而出,一家男女老幼到荷花盪賞荷。即使是民間娛樂,卻也是月滿荷花盪,翠蓋掩紅衣,畫船雕舫,簫奏鼓鳴。「蘇州好,廿四賞荷花。黃石彩橋停畫舫,水晶冰窨劈西瓜,痛飲對流霞。」沈朝初的一闋《憶江南》使人常憶常親。有時,在游興正濃時,一場雷雨,使你措手不及,驚笑著抱頭赤腳而歸,人們笑語:真是「赤腳荷花盪」!讀蔡雲有詩「荷花盪里龍船來,船多不見荷花開。殺風景是大雷雨,博得遊人赤腳回」。你若曾經親歷過,讀此定會啞然失笑。
與賞荷一樣,采蓮也別有情趣,亦為吳中一俗。采蓮女子多為十二三歲、十六七歲的女孩,清純可愛,服飾亦具水鄉特色:上衣為短袖襯衫,衣上綉有荷花;腰圍齊膝短裙,裙上綉有花紋,有的是幾何圖形,有的綉翎毛花卉。短裙正中縫一隻方形口袋,可置放小件物品。采蓮時,女孩赤腳坐在圓形或橢圓形的木盆內,盆內擱有小板凳。她們雙手代槳,在荷盪內劃出一圈圈漣漪,選取成熟的蓮蓬,左手輕抓蓮梗,右手用蓮剪輕輕一剪,一枝帶柄的翡翠色蓮蓬就持在她們手中,此情此景真可入畫。
她們采蓮時,還唱起抒情的采蓮歌,獨吟、對唱、合詠,笑語歡歌,彌漫蓮盪。早在六朝時,隨著吳歌的興盛,風情別致的采蓮歌,便以其輕盈溫柔的韻律、借字寓意的含蓄、委婉多情的浪漫,在民間廣為傳唱。流行於吳地的南朝樂府《子夜歌》,就是一首著名的采蓮歌:「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夫容),見蓮(憐)不分明。」膾炙人口的《西洲曲》,更不乏以蓮喻意的妙筆:「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憐)子,蓮子清(親)如水。」伴隨采蓮歌,吳地還出現了不少採蓮舞。孩童手持蓮蓬即興自編的「蓮蓬舞」,童趣盎然。大人們編的采蓮舞,就復雜得多,很講究服飾搭配:有的以翠為主,蓮葉田田。有的以粉為基,荷花朵朵。頭飾、上衣、下裙,都形似荷花。獨舞、群舞或清歌曼舞,洋溢著朴實無華的水鄉韻味,盡顯「競折團荷遮晚照」的魅力。從民間汲取養料的現代舞《擔鮮藕》,更是姑蘇舞台上的一朵奇葩。
蘇州人舉行婚禮,也「蓮蓮」不忘。在新娘的嫁妝內,總少不了要放一些蓮子,喻意「連生貴子」。新郎新娘入洞房,得吃八寶蓮心羹,取一個夫妻和睦、並蒂蓮開、早生貴子、多子多福的口彩。新房內的牆壁上,有一幅和合神像,其中一個肩扛一枝大荷花,既祝「百年好合」,」更祈「和合相親」。旁有對聯:「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須梅(媒)。」平添濃濃諧趣。
蓮藕收獲季節,蓮農挑擔上街叫賣,演繹了吳地人濃濃的食荷習俗。從蓮蓬中剝食蓮子,趣味盎然,最受兒童青睞。蓮子吃完後,那帶梗的蓮蓬殼,還可做成小巧玲瓏的玩具。
荷莖就是藕,既可生吃又能炒食。蘇州人更是別出心裁:把拌好的糯米塞進藕孔,下鍋煮或蒸,稱「焐熟藕」,是蘇州人清明節上墳祭祖的供品,也是蘇州人獨特的風味小吃。
一張曬乾的荷葉,清香撲鼻,是包裝各類食品的「生態包裝」材料。名聞吳中的「常熟叫化雞」,燒制時須用鮮荷葉包裹肥雞,外面再塗上黃泥烘烤而成,清香滿口,酥爛脫骨。現已失傳的姑蘇名菜「蓮房魚包」,最為奇特:「將蓮花中的嫩房,去穰截底,剜穰留其孔,以酒醬、香料加活鱖魚,實其內,仍以底座甑內蒸熟。」蓮房清香滲入魚內,成了「打耳光也不放」的一道美味佳餚。
此外,藕粉圓子、桂花蓮子湯、冰糖蓮子羹、紅棗蓮子粥、蓮花豆腐、荷葉粉蒸肉、炸蓮花、荷葉糕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姑蘇傳統美食。源遠流長的吳地食文化,蓮荷美味一枝獨秀,構成了吳地荷風蓮俗中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