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荷花立軸
『壹』 工筆畫荷花怎麼畫畫的時候應該注意哪個事項
這是工筆白荷花的畫法
白荷 畫法步驟:一. 畫白荷,因花頭為白色,以淡墨勾內花。花梗、葉梗用容中墨勾。
荷葉的葉筋用重墨勾。葉的輪廓用淡墨勾。
二. 先用很淡的墨染花瓣根部,後用芽綠從里向外分染花瓣(芽綠:
藤黃加赭石加少量花青)。蓮蓬用藤黃加赭石染。葉子及水草
用墨分染,留出白線和霧氣,正面葉深,反面葉淺。然後再用墨統染一遍。
三. 花瓣從外向里用白粉分染,花瓣尖部用曙紅提染,用色要淡,
染二遍,用石綠罩染蓮蓬。荷葉及水草用深淺不同的草綠罩染。
四. 用芽綠罩染花瓣(畫白荷用綠要淡,否則就變成綠荷了)。用
四綠點出蓮子,並染花梗、葉梗以及反葉。用三青、三綠分別染葉子,顏色要薄。
五. 花瓣紋理正面用白粉勾,反面用芽綠勾,要勾得工整、精細。
用胭脂點蓮子尖,用淺黃(白粉+藤黃)、雄黃及白粉分別點出花蕊的各部分。用草綠和四綠點出花梗、葉梗上面的刺。用赭石提染水草尖部。然後調整渲染一下整體畫面和霧氣。最後簽名蓋章。
我的空間里還貼了粉荷的畫法,有機會也可以來看下,呵呵!
希望你能學會喲!
『貳』 楊瑞芬的代表作品
《晨曲》作於1986年,這幅四尺立幅工筆花卉,畫一叢令箭荷花,占絕大部分的畫面是在熟宣紙上用漬墨法畫的花葉,襯托著兩朵盛開的紅花,在上端畫兩個花蕾。畫上這一叢墨葉既有總體形式感,又有穿插變化,畫面效果豐富,水墨漬染形成的特有肌理效果用得恰當巧妙。畫面色彩處理上,水墨漬染的葉很沉穩,只在葉尖略加胭脂,色調統一中而有了變化。左下角點綴三隻紅蜻蜓,更添一派生機,是一幅花鳥畫的佳作。(作者:張仁芝)
1986年9月入選「新時代畫展」,於中國美術館展出,並獲優秀作品獎。
首次報道於1987年5月北京電視台新聞。
首次發表於1987《北京畫院三十周年畫冊》人民美術出版社。
刊登報紙有:北京晚報、昆明日報、中外產品報、深圳晚報等。 《蜀葵》是創作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六尺立軸工筆花卉。蜀葵花是在夏天北方城鄉街巷和庭院很常見的草本花卉。顏色多見各種粉色和白色。由於它挺直的軀乾和繁盛的花朵,常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此畫選取一叢開白花的蜀葵,畫面下半所用碧綠的葉烘托,使這叢花非常潔凈、繁盛、嬌嫩、富有生氣。白花背後畫幾朵粉花和挺健的枝梢作陪襯,增強了畫面的豐富性和空間感。這幅畫多次參加全國及北京美展,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者:張仁芝)
首次報道於1983年5月北京電視台新聞。首次發表於《中國畫》1983年第四期。 內容題材:蘭花
創作年代:1989年
賞析:
奇思妙想的楊瑞芬花鳥畫
——談《春天的日子裡》
中國著名花鳥畫家楊瑞芬是一位勤思敏銳、天賦異稟的女畫家。」多年來,楊瑞芬的畫能在各大美展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因她的藝術風格的確與眾不同。楊瑞芬的作品總是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她將自然進行藝術再造,把花擬人、擬物化誇張變形,創造出獨特的意境和趣味,這是楊瑞芬藝術的一個重要特色。
她突破了傳統題材的中國花鳥畫的觀念和模式,從80年代起的楊瑞芬藝術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中國花鳥畫的一個新發展,更有視覺力量,更加感性化,更有氣勢,以往與其他畫種相比總偏柔弱的「小」工筆花鳥畫,在楊瑞芬這里徹底翻身,以「一花獨秀」的大膽風格,在畫壇上逐漸形成了剛柔並濟、充滿激情、魄力的「大」工筆花鳥畫。這是時代審美變革勇推中國畫演變的一個標志性的大進步。蘇黎世東亞藝術館館長認為楊瑞芬是現代中國畫發展的一個典型,他將楊瑞芬的畫冊收藏入瑞士蘇黎世大學藝術史系圖書館時曾說:「假如辦一個中國畫的發展及演變的展覽,楊瑞芬的畫一定有代表意義。」
楊瑞芬工筆重彩花鳥畫《春天的日子裡》創作於80年代後期,曾多次參加展覽及發表,1992年榮寶齋出版的《楊瑞芬畫集》選用這幅畫作為封面,也是推崇其為楊瑞芬代表性傑作之一。1989年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也引起了不錯的反響,在那個年代是思想極為超前的一幅佳作。
在這一尺幅較大的畫中,畫家將蘭花的造型擬人化、誇張化,彷彿翩翩起舞的少女們,充滿歡樂喜悅的氣氛。花形新穎、雅麗大方;色彩絢麗、肌理豐富;風格獨特、奇思妙想、很有創意。
從這幅畫中,還可以看出楊瑞芬藝術的另一大特點——具有十分濃郁的女性特質和純凈、善良之大美。同時是傳統功力與現代技法的結合,東、西方審美的交融,描繪出一幅春意盎然、充滿朝氣,極具新時代氣息的和諧美景。(作者:周闊) 內容題材:飛燕花(飛燕草)
畫種:工筆重彩中國畫
創作年代:80年代
楊瑞芬的花鳥畫題材廣泛,作品中不乏一些奇花異草,有些的確是珍貴罕見的花,也有些雖不知名卻是平凡地生長在我們身邊的花。楊瑞芬的作品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新鮮的感受,是因為她獨特的風格,也是因為她能畫、敢畫前人沒畫過的題材,能夠以自己的視角發現從未被表現過的新世界。
她敏銳的觀察,是真真正正從大自然中發現靈感。她為花花草草著迷,公園、植物園、街頭、深巷、郊區、野外、山區,都是她寫生取材的地方,是一位難得的既勤奮大膽又擁有直覺天分的女畫家。她在藝術創作上飛躍般的自由,跟她自70年代末起奔赴各地寫生有很大關系,尤其是80年代雲南之行,也可說是她靈感爆發的起點。她曾一頭扎進雲南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一連兩個月,每天帶著學生寫生。85年去四川九寨溝寫生時,5歲的女兒也跟著她爬山涉水走入了原始森林。90 年代起曾多次遠赴海外寫生,馬來西亞種類豐富的熱帶植物,也使她獲益良多。
《飛燕花》這幅作品描繪的是一種叫飛燕的花,形態好像正在飛翔的燕子。畫家在寫生過程中,以感性進一步誇張強化了花形和姿態,又以豐富的想像力妙用了色彩和肌理,塑造出其心中充滿激情的生命印象,從而創作出比實物特徵更加強烈,個性十分濃厚的飛燕花。(作者:周闊) 楊瑞芬的荷花作品有:
《宿雨初晴》《雨後》《雨荷》《滿泓香荷》《金風蓮動》《秋荷》《秋光》等。 楊瑞芬的寫意花鳥畫作品有:
《麗日》《夏韻》《蘭香圖》《晴霞》《荷香》《燈籠花》等。
『叄』 工筆荷花 寫意荷花區別 筆法 構圖方面 有什麼參考的書籍 哪位大師擅長
經驗經驗經驗經驗。我要速度升級。一鍵簽到太省事啊。AA啊啊啊
『肆』 誰有工筆畫荷花白描線稿,要很大的那種,直接給大圖片吧,我不想費錢,要荷花的
我也是畫過工筆荷花的,這是我畫過的一張,網上搜來的,感覺不錯。
『伍』 工筆畫荷花怎樣調色
先用淡墨分染,花青打底,三青、三綠罩然,藤黃分染,草綠罩然,背面三綠打底,都比較偏水色,盡量調淡點,一遍一遍染,盡量不要調色,國畫是不調色的,是分染和罩然的結果。
工筆畫白荷花的畫法步驟:
一. 畫白荷,因花頭為白色,以淡墨勾花。花梗、葉梗用中墨勾。
荷葉的葉筋用重墨勾。葉的輪廓用淡墨勾。
二. 先用很淡的墨染花瓣根部,後用芽綠從里向外分染花瓣(芽綠:
藤黃加赭石加少量花青)。蓮蓬用藤黃加赭石染。葉子及水草
用墨分染,留出白線和霧氣,正面葉深,反面葉淺。然後再用墨統染一遍。
三. 花瓣從外向里用白粉分染,花瓣尖部用曙紅提染,用色要淡,
染二遍,用石綠罩染蓮蓬。荷葉及水草用深淺不同的草綠罩染。
四. 用芽綠罩染花瓣(畫白荷用綠要淡,否則就變成綠荷了)。用
四綠點出蓮子,並染花梗、葉梗以及反葉。用三青、三綠分別染葉子,顏色要薄。
五. 花瓣紋理正面用白粉勾,反面用芽綠勾,要勾得工整、精細。
用胭脂點蓮子尖,用淺黃(白粉+藤黃)、雄黃及白粉分別點出花蕊的各部分。用草綠和四綠點出花梗、葉梗上面的刺。用赭石提染水草尖部。然後調整渲染一下整體畫面和霧氣。最後簽名蓋章。
『陸』 請教工筆畫的荷花步驟
1、首先用淡墨勾花,重墨勾葉和柄,淡曙紅勾花脈。勾好線後第二內天上框,上框前先噴細容霧濕絹,待幾分鍾後再給四邊塗點白膠,放到框上拉平,四邊再貼上醫用膠布。
『柒』 工筆白荷花畫法
找個畫好的工筆 白荷 先透一下 把線勾勒好 這個是功力 要粗細一樣 只後上色要有層次 至少三到五次 畫好的地 就不用多染了
『捌』 工筆怎樣畫荷花,竟然是這樣畫
荷花(Lotus flower):屬毛來茛目源睡蓮科,是蓮屬二種植物的通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是蓮屬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紋、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
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之美的真實寫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歷來為古往今來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
『玖』 如何畫工筆荷花
一、白描。
荷花花瓣、葉子、莖的線條都較長,要求勾線時,形象准確而飽滿,線條流暢。中淡墨勾花瓣及小蓮蓬。較重墨色勾葉子。後面的荷葉以沒骨法完成,不用勾線.
二、染底色。
用白色調稀罩染花頭、花苞。黃綠色罩染小蓮蓬,顏色薄一些。花青墨暈染正面葉片。草綠色罩染反葉及花葉的莖。
三、進一步刻畫。
芽綠色暈染花瓣,花苞染得深些。深綠色罩染正面葉,石綠色暈染反葉及莖。藤黃加少許朱磦暈染蓮蓬壁。黃色勾蕊絲,白色立粉點蕊、小蓮子。反瓣勾筋,正面不用。
四、沒骨法完成後面的荷葉及長草。
偏寫意畫法,不受輪廓線的約束。筆中的色有深淺變化,畫得見筆、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