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幅荷花
❶ 蘇軾的6月27日望湖樓醉書中的四幅畫是哪四幅
蘇軾的6月27日望湖樓醉書中的四幅畫是哪四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一共有五首,每一句都是一幅畫的是第一首,寫坐船時所見,描繪了西湖的美麗雨景。可以概括為:第一句,雨前,黑雲如墨。第二句,雨中,白雨跳珠。第三句,雨停,風卷殘雲。第四句,天晴,水天一色。
具體詩句如下: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白話譯文如下:
黑雲翻滾如同打翻的墨硯與遠山糾纏。一會兒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亂串,那是暴虐的雨點。
一陣狂風平地而來,將暴雨都吹散。當我逃到望湖樓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卻是天藍藍,水藍藍。
(1)四幅荷花擴展閱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餘四首如下:
1、第二首
放生魚鱉逐人來⑹,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白話譯文:
西湖的魚鱉,膽子真不小,竟跟著遊人跑。西湖的荷花,沒有人照料,倒也開得飄飄搖搖。
喝點小酒,我在船上醉卧。水是我的枕頭,山在向我作揖求饒。月亮在船前邊轉圈邊嘮叨。
2、第三首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白話譯文:
黑黑的菱角,白色的芡實,這里十分常見;青色的茭白,葉子凌亂,那雕胡米就像裹進綠盤。
突然想起來上次在京城一個道觀里嘗鮮。看來我現在滯留在鄉野之中,應該保重身體加個餐。
3、第四首
獻花游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
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白話譯文:
拿著花的女孩斜靠在船沿,斜斜的風帶著細細的小雨打濕了綠色的三寸金蓮。
她們在觀賞前面小洲上那些美麗的香草,肯定不會想起同樣喜歡香草的屈原。
4、第五首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白話譯文:
我本是鄉野狂人,想把自己放逐在山林之間。現在卻當上了地方官,不過離開京城也算是得了一點清閑。
我本來就沒有家,無處可去,而現在,我很心安。因為,這里有美妙的湖光山色,遠勝過我的家鄉眉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
❷ 西湖十景中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四幅由乾隆畫的古畫有什麼典故嗎
1、蘇堤春曉俗稱蘇公堤,是一條貫穿西湖南北風景區的林蔭大堤,乃西湖十景之首。
她是由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之命名為「蘇堤」。
蘇堤卧波延伸,長達二千餘米,兩旁遍植桃柳,另有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個品種的花木,四季景色各異。每逢陽春三月,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掩映湖面、風趣橫生,真真是萬般風情任人領略,故稱之為「蘇堤春曉」。
蘇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望山橋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題寫的「蘇堤春曉」碑刻。
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難怪有詩道:「樹煙花霧繞堤沙,樓閣朦朧一半遮」。
2、麴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側,屬蘇堤右側、岳廟前側,靠北山路,以夏日裡觀風中之荷而著名,乃西湖十景之二。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婀娜搖曳,千姿百態。岸邊修建了古香古色的水榭亭台,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四逸,步入波香亭深入綠蓋紅妝之中,頓時熏然醉於「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境中。
「麴院」原是指一家釀制官酒作坊使用的酒麴,1999年時杭州舉辦「杭州西湖酒文化節」,並在院內增闢的酒坊,有仿南宋官釀作坊的「酒道探源」陳列,引進曲水流觴一景,使曲苑風荷重再度飄起酒香。
3、平湖秋月位於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臨外湖,景區面積6000多平方米。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龍王祠,清康熙年間定名平湖秋月,為西湖十景之一。憑臨湖水,登樓眺望秋月,在恬靜中感西湖的浩淼,洗滌煩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韻所在。
4、
斷橋殘雪,西湖十景之一。據明代 《西湖游覽志》 所說,斷橋是由於孤山來的白堤到此而斷才得名的。宋代叫寶佑橋。元代因橋畔住著一對以釀酒為生的段姓夫婦,故又稱為段家橋。
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的張祜,他的詩中的一句「斷橋荒蘚澀」,從中可知斷橋是一座苔蘚斑駁的古老石橋。大雪初霽,原來苔蘚斑駁的古石橋上,雪已殘而未消,難免有些殘山剩水之感,於是就擬出了「斷橋殘雪」這一西湖難得的景觀。
❸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句是什麼
下一句:一城山色半城湖。
原文:濟南好,瀟灑大明湖。專四面荷花三面柳屬, 一城山色半城湖。
出處:「江西才子」劉鳳誥《詠大明湖》。
翻譯:濟南的風景好,在大明湖上悠閑的走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3)四幅荷花擴展閱讀
作品來源: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在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大門的楹柱上有一副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幅楹聯將濟南風光特徵概括得恰到好處,吸引了大量的遊客。
作者簡介:劉鳳浩(1761年-1830年),字丞牧,號金門,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鎮觀泉村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進士胡長齡榜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稱劉鳳誥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稱他為「江西才子」。
❹ 下面是四幅花的圖片。
(2)映日荷花別樣紅
當夏風輕輕拂過的時候,它們悄悄地開了,純潔,芬芳,使人心曠神怡,這似乎是大自然送給它們的禮物,對,它們就是荷花。
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綠中,成千盈百的荷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誰也不讓誰,似乎在爭先恐後地宣告著同一個消息:美麗的夏天即將來到!遠遠望去,似一片細細的雪,又如一篇淡淡的霞。我走近一些,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深吸一口,彷彿自己也變成了一朵小小的荷花,在那兒和姐妹爭奇斗艷。我在走近一些,發現它們不再是雪和霞了,它們是真正的夏日仙子。
滿意求採納!
❺ 本人有四幅畫是畫荷花加蝴蝶,想給這四幅畫取名字,用什麼名字好呢
蝶戀花之---紫萱情結 ,之。。。情結
❻ 下面的四幅圖畫分別展示了春之桃花,夏之荷花,秋之楓葉,冬之雪花.請說出對應的詩
春天的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回, 不知轉入此中來.
或者答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夏天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秋天的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冬天的
冬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❼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誰寫的
原文]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這是山東濟南大明湖鐵公祠(祀明人鐵鉉)的楹聯,作者不詳。一說是劉鳳誥的對聯。寫大明湖風光的美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附: 「江西才子」劉鳳誥 在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大門的楹柱上有一副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幅楹聯將濟南風光特徵概括得恰到好處,吸引了大量的遊客。這幅楹聯的作者就是被譽為「江西才子」的劉鳳誥。 劉鳳誥(1760?1830),字丞牧,號金門,是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鄉石觀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後,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其後歷任國子監祭酒、太常寺卿、內閣學士、兵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其間先後任過廣西、山東、浙江等省的學政,充當過湖北、山東、江南等省的鄉試正考官。乾隆皇帝很賞識他,稱他為「江西大器」。 劉鳳誥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萍鄉民間流傳他許多隨機應變、能言善對的故事。 劉鳳誥少年時就以神童之名著於鄉里。某年春插時,一個頗識文墨的老漢見劉鳳誥從田邊經過,便說:「禾稈綁秧父抱子」,命對。恰巧一少女提著一籃小筍經過,劉鳳誥靈機一動,便對道:「竹籃盛筍母懷兒」。大家盛贊絕妙。劉鳳誥考中秀才後,樓下村裡有戶人家娶兒媳,賓客盈門,熱鬧非凡。主人年過花甲,逢此喜事,精神振奮,躬親操辦。因過於疲勞,心病突發,一命嗚呼。禍從天降,喜事變為喪事,眼看新媳婦的花轎即將臨門,這門前對聯該怎麼改寫呢?學究儒生請來好幾批,然而卻是個個搖頭,相繼拱手告辭。恰巧劉鳳誥路過此地,主事的提調求其速作楹聯救場。劉鳳誥莞爾一笑,即席揮筆而就,為這戶人家新寫了一副妙趣橫生的門聯。聯曰:「紅喜事,白喜事,紅白喜事;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圍觀賓客無不撫掌稱絕。 舊制科舉,一甲三名必由皇上殿試欽點,以決甲第名次。劉鳳誥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殿試,來到金鑾殿上後,好奇心驅使他抬頭窺視金殿四周,不巧被皇上瞧見,皇上怒斥道:「你看什麼?嗯?」劉鳳誥一聽,誠惶誠恐地答道:「臣想看殿上的字畫。」皇上說:「哪些字畫?」劉鳳誥說:「對聯,皇上若不信,臣可以背誦出來。」皇上一聽,不妨讓他背背,便說:「你若能背出殿上的對聯,便可免罪。」劉鳳誥果然將殿上的對聯一字不漏地全部背出來了,皇上說:「你怎麼有此記性?」劉鳳誥答道:「皇上,殘月堪照天下。」(傳說劉一眼有疾。)皇上聞言大喜,當即口吟上聯囑對:「東啟明,西長庚,南極北斗,誰是摘星子?」劉鳳誥略加思索後,對道:「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殿下文武百官莫不驚服。按才學,劉鳳誥本該中狀元,無奈此對意思本來就是專點探花的,「東西南北」非對「春夏秋冬」、「摘星子」非對「探花郎」不可,於是,皇上便欽點劉鳳誥為探花。 劉鳳誥在京為官,曾以侍讀學士身份隨乾隆皇帝出遊泰山,登峰頂,覽群山,見氣勢迥然,甚是歡欣,隨即在峰頂寺廟憩息。寺中方丈藉此千載難逢的良機,命小沙彌抬進巨匾,請求御書,以增榮耀。乾隆皇帝素負文墨,游覽各地,均喜歡題詩書墨以留御跡。見方丈求書,心中竊喜。然而對碩大巨匾,文思滯塞,吟哦再三,終無從下筆,一時渾身發熱,極不自在。忽見劉鳳誥隨侍左側,便靈機一動,以筆在手掌上虛劃數筆,伸掌以詢劉鳳誥道:「卿以為可以嗎?」劉鳳誥見乾隆掌中空空如也,知乾隆要自己代擬,又不肯出聲相求,便頻頻頷首,口中假裝吟頌:「『一覽無余,盡善盡美。'好!」乾隆一聽這八個字,甚有帝王氣魄,默默會意,興致勃勃地揮毫即書,不料,一開手將「一覽無余」的「一」字提高了半格,如果再寫下去,字的布局排列甚不美觀。他急速停了筆,手不禁汗出涔涔。劉鳳誥見此情景,也很焦急,忙思補救辦法。正思索間,猛見乾隆的手又伸過來說:「書此,何如?」劉鳳誥心知皇上故伎重演,趕忙湊上前去,裝作認真地品味了一番,說:「『而小天下,更美更善。'更絕!」乾隆這一下可放心了,按劉鳳誥所言,一氣呵成。至今,泰山頂上的寺廟里便是掛著這塊「而小天下,更美更善」的橫匾。 劉鳳誥「崛起寒微」,真可謂「醴泉無源、芝草無根」。他出身貧苦農家,6歲喪母,從小嗜學如命,勤奮刻苦。中進士後,去京城參加殿試,身上僅有14串錢,只好一路步行,實在走不動了才租騎毛驢。功夫不負有心人,一舉成名及第歸,萍鄉父老於興賢堂(今萍師附小)為他集宴慶賀。 劉鳳誥很喜愛杜甫的詩,曾集杜詩3卷。他在《著作箴六》中說:「文以載道,弗尚詞華,飛毫聘藻,失之浮誇。」因而他的詩也都寫得很朴實。因為他的詩,廣東巡撫李恭毅不嫌他出身寒微,欣然將女兒許配給他,留下千古佳話。劉鳳誥在書法方面造詣也很深,正楷、行書、草書樣樣精通,至今石觀泉還刻有他的墨寶。他為人秉性剛正,自持甚嚴,晚年寓居南昌時,江西巡撫某貪劣,劉鳳浩說:「此錢穿耳!」絕不與往來。他做學問更是孜孜不倦,鍥而不舍,歷時20餘年,三易其稿,終於完成了歷史巨著《五代史記補注》,還編著了《存悔齋文集》32卷,外集4卷,成為流芳百世的著名學者。道光十年(1830)正月,劉鳳誥在杭州病逝,歸葬南昌。[萍鄉市台辦]
❽ 從花苞成長到荷花再凋謝到蓮蓬的過程 還有金魚的四幅畫取什麼題款好
都是這些2B一般的問題,,, 你這種花鳥畫四條屏,春夏秋冬。 直接題《荷花四季圖》就可以,分開提拔都是話,你就在春天荷花題寫春天的詩句,冬天的荷花就題 冬天的 詩句, 這種詩句在網上有很多
❾ 荷花怎麼畫
材料:白紙、筆。抄
荷花畫法如下:
1、在白紙上畫一個橢圓,確切的說是畫一個像桃子一樣的形狀,然後分別在兩側再畫上一個類似的形狀,這是荷花在含苞待放狀態下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