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梟將

荷花梟將

發布時間: 2022-07-02 17:35:25

❶ 梟雄和裊雄有什麼不同




xiāo
<名>
(會意。從鳥,頭在木上。本義:指一種惡鳥,捕捉後懸頭樹上以示眾)
貓頭鷹 [owlet]
梟,不孝鳥也。日至捕梟磔之,從梟頭在木上。——《說文》
用一梟破鏡。——《漢書·郊祀志》。注:「孟康曰,梟鳥食母,破鏡獸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漢五月五日作梟羹以賜百官。」
為梟為鴟。——《詩·大雅·瞻昂》
射游梟。——《漢書·司馬相如傳》
鴟梟群翔。——《漢書·郊祀志》
梟鳴松桂枝。——唐·白居易《凶宅》詩
又如:梟奴(兇狠的奴僕);梟獍(梟鏡。相傳梟為食母惡鳥,獍為食父惡獸。比喻凶惡忘恩的人)
舊時指私販食鹽的人 [smuggler]。如:鹽梟
使人娛樂、愉快或歡欣的某種方法與手段 [amusement]。中國古代的一種游戲,叫「樗蒱」(相當於現在的擲骰子),一為梟,六為盧。如:梟盧


xiāo
<形>
「梟」假借為「驍」,最勇健 [fierce and ambitious]
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史記·留侯世家》
為天下梟。——《淮南子·原道》。注:「雄也。」
梟為最勇健也。——《漢書·張良傳》注
梟猶勝也。猶六博得梟則勝。——《後漢書·張衡傳》注
劉備,天下梟雄。——《資治通鑒》
又如:梟惡(勇猛凶惡);梟張(猖狂;放肆);梟將;梟騎(勇猛健壯的騎兵)

梟(梟)xiāo(ㄒㄧㄠˉ)
[1]一種與鴟鵂相似的鳥。
[2]勇健:~勇。~健。~將。~雄(a.強橫而野心勃勃的人;b.智勇傑出的人物)。
[3]古代刑罰,把頭割下來懸掛在木上:~首。~示。
[4]舊時指私販食鹽的人:鹽~。私~。
xiāo
<動>
懸頭示眾 [behead and put before the public]
梟故塞王欣頭。——《漢書·高帝紀》。注:「懸首於木上。」
梟俊禽敵之臣。——《漢書·陳湯傳》
幸而破紹,梟其二子。——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
又如:梟示(梟斬。砍頭懸掛示眾);梟夷(誅殺凈盡);梟除(誅殺清除)
淆亂 [disturb]
飾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昭示;宣布 [declare]
可再作一判文,以梟秦檜父子夫婦之過。——《說岳全傳》
擋;推 [keep of]
岳大爺又把槍輕輕一舉,將梁王的刀梟過一邊。——《說岳全傳》
撩 [hold up]
梟開帳子,讓張聾子親自來看。——《官場現形記》
梟還有一意
梟是古代中國象棋中的一枚棋子
武則天誣害王皇後和蕭淑妃後,將蕭氏改為梟氏


[ 裊 ] 拼音:niǎo 繁體:裊
部首:衣 部首筆劃:6 字意五行:土
簡體筆劃:10
拼音輸入:niao 五筆輸入:QYNE 吉凶寓意:吉
筆順:撇折捺折捺橫撇折撇捺

slender and delicate;

(1)
裊、裊 、裊
niǎo
(2)
以系帶系馬。代稱馬名 [tie horse with silk ribbon]
裊,以組帶馬也。――《說文》。段玉裁注「《百官志》注曰:『秦爵二十等…三曰簪裊,御駟馬者。』」
(3)
又如:裊蹏(裊蹄,鑄金成馬蹄形。因借指金銀);裊驃(古駿馬名);裊驂(小馬的別名。一說古駿馬名。即裊驃)
(4)
繚繞;纏繞 [curl upward;twine;wind]
台上爐香裊翠煙。――王明清《揮塵後錄》
(5)
又如:裊腳(繞腿布);裊絲(香灰的別稱);裊篆(指香的煙縷)
(6)
搖曳 [wave in the wind]。如:裊窕(影子動搖的樣子);裊軃(搖曳下垂的樣子)
(7)
吹拂 [sway]
荷花落兮江色秋,秋風裊兮夜悠悠。――李白《悲清秋賦》

(1)

niǎo
(2)
通「裊」。柔弱細長的樣子 [slender and graceful]
披逕憐深沉,攀條惜杳裊。――南朝·陳·江總《游西霞寺》
(3)
如:裊娉(裊娜娉婷。女子姿態美好的樣子);裊裊(纖長柔美的樣子)
(4)
形容聲音婉轉悠揚 [sweet and a greeable]。如:裊裊悠悠(婉轉悠長)
裊裊
niǎoniǎo
(1)
[curling upwards]∶形容煙氣繚繞升騰
裊裊浮航金畫龍。――溫庭筠《台城曉朝曲》
青煙裊裊
(2)
[waving in the wind]∶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
垂楊裊裊
(3)
[lingering]∶形容聲音延長不絕,宛轉悠揚
餘音裊裊
(4)
[(of female figure)delicate and graceful]∶體態柔美的樣子
裊裊素女
裊裊婷婷
niǎoniǎo-tíngtíng
[curvaceous and soft] 形容女子行走體態輕盈
裊娜
niǎonuó
(1)
[willowy;slender and graceful]
(2)
形容草或枝條細長柔軟
柳絲裊娜
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明·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3)
形容女子體態輕盈柔美
那女子形體裊娜,如隨風飄去
裊繞
niǎorào
[curl upwards] 繚繞不斷
歌聲裊繞

(裊)
niǎo ㄋㄧㄠˇ
柔弱,繚繞:「不聲如動吹,無風自~枝」。~娜(nuó)。~~(a.形容煙氣繚繞上騰的樣子,如「炊煙~~」;b.形容細長柔美;c.形容隨風擺動的樣子,如「垂柳~~」;d.形容微風吹拂;e.形容聲音綿延不絕,如「餘音~~」)。
鄭碼:RZSR,U:8885,GBK:F4C1
筆畫數:10,部首:衣,筆順編號:3545413534

❷ 當代學生2010第九屆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專輯高中文言文1~30翻譯

1.★酒以成禮
【原文】
鍾毓(yù)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葯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注釋】①托:假裝。②酒以成禮: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③寢:睡覺。④因:趁機。⑤時:當時。⑥何以:為什麼。⑦覺:醒。⑧值:當......時。⑨且:尚且,暫且。
【文言知識】
釋「覺」 上文「其父時覺」中的「覺」,不是指「發覺」,而是指「醒」,句意為當時他們的父親醒過來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覺」,指睡後醒來。又,「盜半夜入室,主人未覺」,意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為醒。
【參考譯文】
鍾毓兄弟小時候,正趕上父親午睡時,趁機一起偷喝葯酒。他們的父親當時睡後醒來,姑且裝睡看看他們要干什麼。鍾毓行禮後喝酒,鍾會喝酒不行禮。隨後父親問鍾毓為什麼要行禮,鍾毓說:「酒是完成禮儀的,不敢不行禮。」又問鍾會為什麼不行禮,鍾會說:「偷本來就不是禮儀,所以不行禮。」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寢:睡覺。 ②因:趁機。 ③時:當時。 ④何以:為什麼
2.翻譯:
①且托寐以觀之。
譯文:父親姑且假裝睡著來看他們(做什麼)。
②既而問毓何以拜。
譯文:隨後父親問鍾毓為什麼要行禮。
3.你認為鍾毓和鍾會兄弟倆哪個更有道理?
答:鍾會的說法應該更有道理,因為偷竊已不附禮儀,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禮儀了。

2.★常羊學射
【原文】
常羊學射於①屠龍子朱。屠龍子朱曰:「若欲聞射道②乎?楚王田③於雲夢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發⑧,鹿出於王左,麋交⑨於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鵠⑩拂王旃⑾而過,翼若垂雲⑿。王注矢於弓⒀,不知其所射。養叔⒁進曰:「臣之射也,置⒂一葉於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離子》
【注釋】①於: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獵。④雲夢:古代湖澤名,泛指春秋戰國時楚王的游獵區。⑤使:讓。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澤的小官吏。⑦起:趕起。⑧發:跑出來。⑨交:交錯。⑩鵠(hú):天鵝。⑾旃(zhān):赤魚的曲柄旗。⑿垂雲:低垂下來的雲。⒀注矢於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著。⒁養叔:名養由基,楚國善射者。⒂置:放。
【參考譯文】
常羊跟屠龍子朱學射箭。屠龍子朱說:「你想聽射箭的道理嗎?楚國國王在雲夢打獵,派掌管山澤的官員去哄趕禽獸出來射殺它們,禽獸們跑出來了,鹿在國王的左邊出現,麋在國王的右邊出現。國王拉弓准備射,有天鵝掠過國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猶如一片垂雲。國王將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誰。養叔上奏說道:『我射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發箭十發中。如果放十片葉子,那麼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於: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時。

2010-6-28 19:45 回復

青木者
0位粉絲
2樓

2.翻譯:
①置一葉於百步之外而射之。
譯文: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譯文:如果放上十片葉子,那麼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3.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專心致志,集中一個主要目標。如果三心二意,左顧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殺蛟
【原文】
荊有次非者①,得寶劍於干遂②。還反涉江③,至於中流④,有兩蛟夾繞其船⑤。次非謂舟人曰⑥:「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見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余奚愛焉⑨!」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選自《呂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釋】①荊(jīng):古代楚國的別稱。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北。 ③反:同「返」,回,歸。④中流:江中心。⑤蛟:傳說蛟屬於龍類,水中的一種兇猛動物。⑥舟人:駕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義。⑦嘗:曾經。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愛焉:我為什麼要吝惜它呢。
【參考譯文】
楚國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買到一把寶劍。在回鄉的途中,他乘坐一隻木船過江。木船剛到江心,江水中竄出兩條惡蛟,從左右兩邊圍住了木船。次非問搖船人:「你看見過兩條蛟龍繞住船兒船上的人還活下來的嗎?」搖船人回答:「沒有看見過。」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寶劍,說:「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如果犧牲寶劍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為什麼要吝惜這把劍呢?」於是便縱身躍入波濤,跟惡蛟拚死搏鬥,殺了惡蛟然後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於:在; ②反:同「返」,回,歸; ③全:保全; ④復:又。
2.翻譯:
①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
譯文:你曾經見過兩條蛟纏住了木船,船上的人還能活命的嗎?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譯文: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於斗爭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③,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及見外人至,則群小婦人聚觀而笑之,曰:「異④哉人之頸也,焦⑤而不吾類。」外方人曰:「爾之累然⑥凸出於頸者,癭病也,不求善葯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笑者曰:「吾鄉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終莫知其為丑。
(選自明•劉元卿《賢奕編》)
【注釋】①秦蜀:陝西、四川一帶。②其:那裡的。③病癭(yǐng):得大脖子病。癭:長在脖子上的一種囊狀的瘤子。④異:奇怪。⑤焦:乾枯,這里形容人的脖子細。⑥累然:形容臃腫的樣子。
【參考譯文】
南岐在陝西、四川一帶的山谷中,那裡的水很甜,但是水質不好,常年飲用這種水的人就會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沒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來了一個人,小孩婦人就一起來圍觀,笑話那人說:「看那個人的脖子真怪,那麼細長,乾巴巴的,和我們的不一樣。」外地人聽了,笑著說:「你們的脖子臃腫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們不去求好葯治你們病,反而認為我們的脖子細而有病呢?」南岐人說:「我們全村人都是這樣的脖子,為什麼要醫治呢?」始終不知道是自己丑。

2010-6-28 19:45 回復

青木者
0位粉絲
3樓

1.解釋:
①其:代詞,那裡的; ②輒:就; ③異:奇怪; ④然:這樣。
2.翻譯:
①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
譯文:所以那裡的百姓沒有一個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葯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
譯文:你們不去求好葯治你們病,反而認為我們的脖子細而有病呢?
3.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閉關自守會使人孤陋寡聞,目光短淺,甚至發展到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陽應造屋
【原文】
高陽應將為室家①,匠②對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塗其上④,必將撓⑤。以生為室,今雖善,後將必敗⑥。」高陽應曰:「緣子之言⑦,則室不敗也——木益⑧枯⑨則勁⑩,塗益干則輕,以益勁任⑾益輕則不敗。」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後果⑾敗。
(選自《呂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別類》)
【注釋】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專指木工。③生: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乾。④塗:泥。⑤撓(náo):彎曲。⑥敗:毀壞。⑦緣子之言:按照您的話。緣,順著,按照。子,對人的尊稱,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您」。⑧益:更加,越發。⑨枯:干。⑩勁:堅固有力。⑾任:擔負。果——果然,果真。
【參考譯文】
高陽應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說:「不行啊!現在木料還沒有干,如果把濕泥抹上去,必定會壓彎的。用它來做房屋,現在即使是好的,以後一定會毀壞的。」高陽應說:「按照您的說法,那麼房子不會壞——因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濕泥越干就越輕。用越來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來越輕的濕泥,房子就不會壞。」木匠無言以對,只好聽從他的命令來造屋了。房子剛蓋成以後是很好,但是沒過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釋:
①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譯:
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
匠人沒有話可以回答他,只好聽從他的吩咐來造屋。
3.你認為文中的高陽應是個怎樣的人?
答:善於詭辯卻不顧客觀規律,光憑主觀意志去做事。

(6-10)
6.★竭澤而漁
【原文】
竭①澤而漁②,豈不獲得,而明年③無魚;焚④藪⑤而田⑥,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
(《呂氏春秋•卷十四•義賞》)
【注釋】①竭:使…乾涸。②漁:捕魚。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燒毀。⑤藪(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獵
【文言知識】
釋「竭」 上文「竭澤而漁」中的「竭」,指「乾涸」,這里是使動用法,句意為使池水乾涸而捕魚。又,「地震,山崩川竭」,意為因為地震,山崩塌,河流乾涸。它還指「盡」,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斃」,意為精力用盡而倒下。
【參考譯文】
抽干湖水來捕魚,怎麼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麼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後不會有第二次了,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2010-6-28 19:45 回復

青木者
0位粉絲
4樓

1.解釋:
①竭:使…乾涸; ②漁:捕魚;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燒毀。
2.翻譯:
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
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後不會有第二次,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3.成語「竭澤而漁」的比喻意義是:
比喻做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則飛鳥歸①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傑歸之。故聖王不務歸之者,而務②其所以歸。強令之笑不樂;強令之哭不悲;強令之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釋】①歸:歸順,歸附。②務:致力。
【參考譯文】
水泉很深,魚鱉就會游向那裡,樹木繁盛,飛鳥就會飛向那裡,百草茂密,禽獸就會奔向那裡,君主賢明,豪傑就會歸依他。所以,聖明的君主不勉強使人們歸依,而是盡力創造使人們歸依的條件。強制出來的笑不快樂,強制出來的哭不悲哀,強制命令這種作法只可以成就虛名,而不能成就大業。
1.解釋:
①則:那麼; 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令:讓,叫。
2.翻譯:
人主賢則豪傑歸之。
君主賢明,那麼豪傑就歸附他。
3.上文開頭三句說明了什麼問題?
答:說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須要有基本的生存環境條件作保障,同時也說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間有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

8.★目貴明
【原文】
目貴①明②,耳貴聰③,心貴智④。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輳⑤並進⑥,則明不可塞⑦。
(選自《管子•九守》)
【注釋】①貴:以……為貴。②明:聰明,這里指明查(則明不可塞。)③聰:聽力好。④智:思維敏捷。⑤輻輳:車輪的輻條。⑥進:這里指向中間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識】
釋「並」:上文「輻輳並進」中的「並」,指「全都」、「一起」、「一齊」、「一同」句意為車輪的軸條一起向車輪中心的圓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萬箭並發,城中如雨」,意為一萬支箭一齊發射,城內如同下雨。又,「五人並行」,意為五個人一同行走。又,「德才並佳,人主任之」,意為品德與才能都好,國君就任用他。
【參考譯文】
眼睛貴在明辨事物,耳朵貴在聽覺靈敏,心思貴在思維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觀察事物,就能沒什麼看不見;用天下人的耳朵探聽消息,就能沒有什麼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問題,就能沒有什麼事情不知道。情報來源豐富,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向中間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2010-6-28 19:45 回復
青木者
0位粉絲
5樓

1.解釋
①貴:以……為貴; ②聰:聽力好; ③智:思維敏捷; ④塞:受蒙蔽。
2.翻譯:
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
譯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問題,就能無所不知。
3.與引文內容相關的成語是:耳聰目明,其意思是聽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覺靈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窮④,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選自《荀子•榮辱》)
【注釋】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運。④窮:走投無路。⑤無志:沒有見識。⑥失:過失,過錯。⑦反:反而。⑧豈:難道。⑨迂:拘泥守舊,不合時宜。
【文言知識】
釋「君子」與「小人」 「君子」與「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時期是指貴族統治者和被統治的勞動百姓。《國語》上說:「君子務治,小人務力。」意為君子致力於統治,小人致力於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後,「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語有「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意為君子心胸寬闊,小人時常憂愁。《論語》中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為君子懂得仁義,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語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參考譯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別人,懂得命運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錯誤在自己身上,卻反而去責求別人,難道不是不合時宜了嗎?所以君子從來是淡定自若而不驚恐,小人則是常常驚咋而不鎮定。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知:認識; ②豈:難道; ③道:遵循; ④怪:異端。
2.翻譯:
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觀點是:人應該有自知之明。

10.★對牛彈琴
【原文】
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⑤也。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⑥,即掉⑦尾奮⑧耳,蹀躞⑨而聽。」
(載於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釋】①為:給。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著。④故:從前。⑤耳:耳朵聽。⑥鳴:鳴叫聲,作名詞。⑦掉:搖擺。⑧奮:豎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參考譯文】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牛並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不適合它聽罷了。公明儀於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以及)孤獨的小牛犢的聲音。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並聽著。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為:給; ②如故:像先前一樣; ③鳴:叫聲; ④奮:豎起。
2.翻譯: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譯文:不是牛不要聽,是曲調不悅它的耳。
3.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說話不看對象,或對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❸ 梟和裊 區別是什麼


xiāo
<名>
(會意。從鳥,頭在木上。本義:指一種惡鳥,捕捉後懸頭樹上以示眾)
貓頭鷹 [owlet]
梟,不孝鳥也。日至捕梟磔之,從梟頭在木上。——《說文》
用一梟破鏡。——《漢書·郊祀志》。注:「孟康曰,梟鳥食母,破鏡獸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漢五月五日作梟羹以賜百官。」
為梟為鴟。——《詩·大雅·瞻昂》
射游梟。——《漢書·司馬相如傳》
鴟梟群翔。——《漢書·郊祀志》
梟鳴松桂枝。——唐·白居易《凶宅》詩
又如:梟奴(兇狠的奴僕);梟獍(梟鏡。相傳梟為食母惡鳥,獍為食父惡獸。比喻凶惡忘恩的人)
舊時指私販食鹽的人 [smuggler]。如:鹽梟
使人娛樂、愉快或歡欣的某種方法與手段 [amusement]。中國古代的一種游戲,叫「樗蒱」(相當於現在的擲骰子),一為梟,六為盧。如:梟盧


xiāo
<形>
「梟」假借為「驍」,最勇健 [fierce and ambitious]
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史記·留侯世家》
為天下梟。——《淮南子·原道》。注:「雄也。」
梟為最勇健也。——《漢書·張良傳》注
梟猶勝也。猶六博得梟則勝。——《後漢書·張衡傳》注
劉備,天下梟雄。——《資治通鑒》
又如:梟惡(勇猛凶惡);梟張(猖狂;放肆);梟將;梟騎(勇猛健壯的騎兵)

梟(梟)xiāo(ㄒㄧㄠˉ)
[1]一種與鴟鵂相似的鳥。
[2]勇健:~勇。~健。~將。~雄(a.強橫而野心勃勃的人;b.智勇傑出的人物)。
[3]古代刑罰,把頭割下來懸掛在木上:~首。~示。
[4]舊時指私販食鹽的人:鹽~。私~。
xiāo
<動>
懸頭示眾 [behead and put before the public]
梟故塞王欣頭。——《漢書·高帝紀》。注:「懸首於木上。」
梟俊禽敵之臣。——《漢書·陳湯傳》
幸而破紹,梟其二子。——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
又如:梟示(梟斬。砍頭懸掛示眾);梟夷(誅殺凈盡);梟除(誅殺清除)
淆亂 [disturb]
飾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昭示;宣布 [declare]
可再作一判文,以梟秦檜父子夫婦之過。——《說岳全傳》
擋;推 [keep of]
岳大爺又把槍輕輕一舉,將梁王的刀梟過一邊。——《說岳全傳》
撩 [hold up]
梟開帳子,讓張聾子親自來看。——《官場現形記》
梟還有一意
梟是古代中國象棋中的一枚棋子
武則天誣害王皇後和蕭淑妃後,將蕭氏改為梟氏

[ 裊 ] 拼音:niǎo 繁體:裊
部首:衣 部首筆劃:6 字意五行:土
簡體筆劃:10
拼音輸入:niao 五筆輸入:QYNE 吉凶寓意:吉
筆順:撇折捺折捺橫撇折撇捺

slender and delicate;

(1)
裊、裊 、裊
niǎo
(2)
以系帶系馬。代稱馬名 [tie horse with silk ribbon]
裊,以組帶馬也。――《說文》。段玉裁注「《百官志》注曰:『秦爵二十等…三曰簪裊,御駟馬者。』」
(3)
又如:裊蹏(裊蹄,鑄金成馬蹄形。因借指金銀);裊驃(古駿馬名);裊驂(小馬的別名。一說古駿馬名。即裊驃)
(4)
繚繞;纏繞 [curl upward;twine;wind]
台上爐香裊翠煙。――王明清《揮塵後錄》
(5)
又如:裊腳(繞腿布);裊絲(香灰的別稱);裊篆(指香的煙縷)
(6)
搖曳 [wave in the wind]。如:裊窕(影子動搖的樣子);裊軃(搖曳下垂的樣子)
(7)
吹拂 [sway]
荷花落兮江色秋,秋風裊兮夜悠悠。――李白《悲清秋賦》

(1)

niǎo
(2)
通「裊」。柔弱細長的樣子 [slender and graceful]
披逕憐深沉,攀條惜杳裊。――南朝·陳·江總《游西霞寺》
(3)
如:裊娉(裊娜娉婷。女子姿態美好的樣子);裊裊(纖長柔美的樣子)
(4)
形容聲音婉轉悠揚 [sweet and a greeable]。如:裊裊悠悠(婉轉悠長)
裊裊
niǎoniǎo
(1)
[curling upwards]∶形容煙氣繚繞升騰
裊裊浮航金畫龍。――溫庭筠《台城曉朝曲》
青煙裊裊
(2)
[waving in the wind]∶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
垂楊裊裊
(3)
[lingering]∶形容聲音延長不絕,宛轉悠揚
餘音裊裊
(4)
[(of female figure)delicate and graceful]∶體態柔美的樣子
裊裊素女
裊裊婷婷
niǎoniǎo-tíngtíng
[curvaceous and soft] 形容女子行走體態輕盈
裊娜
niǎonuó
(1)
[willowy;slender and graceful]
(2)
形容草或枝條細長柔軟
柳絲裊娜
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明·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3)
形容女子體態輕盈柔美
那女子形體裊娜,如隨風飄去
裊繞
niǎorào
[curl upwards] 繚繞不斷
歌聲裊繞

(裊)
niǎo ㄋㄧㄠˇ
柔弱,繚繞:「不聲如動吹,無風自~枝」。~娜(nuó)。~~(a.形容煙氣繚繞上騰的樣子,如「炊煙~~」;b.形容細長柔美;c.形容隨風擺動的樣子,如「垂柳~~」;d.形容微風吹拂;e.形容聲音綿延不絕,如「餘音~~」)。
鄭碼:RZSR,U:8885,GBK:F4C1
筆畫數:10,部首:衣,筆順編號:3545413534

❹ 第七屆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決賽試題答案(初一初二組)

第七屆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決賽試卷(初一、初二組)

一、選擇題

1.B

野老

【唐】 杜甫

野老籬邊江岸回, 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集澄潭下, 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 片雲何意傍琴台?

王師未報收東郡, 城闕秋生畫角哀。

2.C

登崖州城作

【唐】 李德裕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3.A

涼州詞(邊城暮雨雁飛低)

唐五代• 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4. A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畫眉鳥

【宋】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暮熱游荷池上

【宋】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5. D

台城

【韋庄】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6. D

絕句兩首(其二)

【唐】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渡荊門送別

【唐】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7. A

8. B

[南呂]一枝花·春日送別

【元】劉庭信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日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9. D

10. C

11. A

A.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具:詳細

B.百廢具興(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具:全,都

C.具卒乘,將襲鄭(《左傳·鄭伯克段於鄢》)——具:准備

D.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韓愈

12. B

13. C

14. C

15. B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常用以勉勵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16. B

17. A

A.得九鼎,厚寶也 得:得到

B.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得無……乎:莫非……吧

C.陰陽和而萬物得 得:成功

D.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 得:能

18. A

19. B

A.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表達詩人對故鄉的眷戀和對前途的憧憬。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以昂揚樂觀的情感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

C.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依依惜別的情誼中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也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D.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表現詩人對友人的惜別之情以及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的感情。

20. C

村行

【宋】 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21. C

22. D

23. C

24. A

25. D

梟將東徙 將:打算

26. C

27. B

28. B

改:前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

29. D

30. C

改: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

二、填空題

31.寒鴉飛盡水悠悠

32.何人不起故園情

33.行人臨發又開封

34.君看六幅南朝事

35.車如流水馬如龍

36.桃花流水窅然去

37.一蓑煙雨任平生

38.懷舊空吟聞笛賦

39.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40.日暮鄉關何處是

41.清泉石上流

42.影徒隨我身

43.無案牘之勞形

44.志人

45.小人之交甘若醴

46.寡德之人

47.名詞作狀語

48.賣柑者言

49.謫(貶)

50.梅花

三、閱讀理解題

(一)

51.如夢令

52.顏色 花兒怒放,二色並妍

53.武陵 心地高潔、超凡脫俗

(二)

54. (1)攀緣 (2)很,極 (3)慢慢地,緩緩地 (4)完

55. (1)老虎頭皮發癢,就讓猱爬上來不停地撓。

(2)我偶而得到一點葷腥,不敢獨自享用,把它獻給左右(一起吃)。

56.猱取虎腦直擊老虎的癢處,其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而且還不停地用花言巧語來麻痹老虎。

57.愛聽好話卻又麻痹大意 (1)做人要正直; (2)要警惕那些獻媚逢迎的小人

四、鑒賞評析題

58.首聯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詩的情緒基調。領聯寫景,景中含情,隱約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時一種蕭瑟、寂寞、凄楚的心情。尾聯寫回味昨夜之美夢,表現了歡樂的氣氛,反襯了旅居在外的遊子的思鄉之悲。

59.爰旌目是一介書生,雖餓昏於道,卻寧死不吃盜丘之食,為的是信守節義,真可謂是視氣節重於生命的賢明君子。

五、創作題

60.略

❺ 當代學生 2010第九屆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專輯 高中文言文的答案

一、選擇題

1.B

野老

【唐】 杜甫

野老籬邊江岸回, 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集澄潭下, 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 片雲何意傍琴台?

王師未報收東郡, 城闕秋生畫角哀。

2.C

登崖州城作

【唐】 李德裕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3.A

涼州詞(邊城暮雨雁飛低)

唐五代• 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4. A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畫眉鳥

【宋】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暮熱游荷池上

【宋】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5. D

台城

【韋庄】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6. D

絕句兩首(其二)

【唐】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渡荊門送別

【唐】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7. A

8. B

[南呂]一枝花·春日送別

【元】劉庭信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日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9. D

10. C

11. A

A.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具:詳細

B.百廢具興(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具:全,都

C.具卒乘,將襲鄭(《左傳·鄭伯克段於鄢》)——具:准備

D.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韓愈

12. B

13. C

14. C

15. B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常用以勉勵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16. B

17. A

A.得九鼎,厚寶也 得:得到

B.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得無……乎:莫非……吧

C.陰陽和而萬物得 得:成功

D.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 得:能

18. A

19. B

A.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表達詩人對故鄉的眷戀和對前途的憧憬。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以昂揚樂觀的情感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

C.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依依惜別的情誼中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也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D.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表現詩人對友人的惜別之情以及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的感情。

20. C

村行

【宋】 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21. C

22. D

23. C

24. A

25. D

梟將東徙 將:打算

26. C

27. B

28. B

改:前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

29. D

30. C

改: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

二、填空題

31.寒鴉飛盡水悠悠

32.何人不起故園情

33.行人臨發又開封

34.君看六幅南朝事

35.車如流水馬如龍

36.桃花流水窅然去

37.一蓑煙雨任平生

38.懷舊空吟聞笛賦

39.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40.日暮鄉關何處是

41.清泉石上流

42.影徒隨我身

43.無案牘之勞形

44.志人

45.小人之交甘若醴

46.寡德之人

47.名詞作狀語

48.賣柑者言

49.謫(貶)

50.梅花落

三、閱讀理解題

(一)

51.如夢令

52.顏色 花兒怒放,二色並妍

53.武陵 心地高潔、超凡脫俗

(二)

54. (1)攀緣 (2)很,極 (3)慢慢地,緩緩地 (4)完

55. (1)老虎頭皮發癢,就讓猱爬上來不停地撓。

(2)我偶而得到一點葷腥,不敢獨自享用,把它獻給左右(一起吃)。

56.猱取虎腦直擊老虎的癢處,其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而且還不停地用花言巧語來麻痹老虎。

57.愛聽好話卻又麻痹大意 (1)做人要正直; (2)要警惕那些獻媚逢迎的小人

四、鑒賞評析題

58.首聯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詩的情緒基調。領聯寫景,景中含情,隱約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時一種蕭瑟、寂寞、凄楚的心情。尾聯寫回味昨夜之美夢,表現了歡樂的氣氛,反襯了旅居在外的遊子的思鄉之悲。

59.爰旌目是一介書生,雖餓昏於道,卻寧死不吃盜丘之食,為的是信守節義,真可謂是視氣節重於生命的賢明君子。

五、創作題

1、宜興義牛

譯文:

義牛就是宜興桐棺山農民吳孝先家的水牯牛。它有力氣而且也有美德,每天耕山地二十畝,即使餓了,也不吃田裡的莊稼苗。吳孝先把這頭牛當作寶貝,讓自己十三歲的兒子希年來放養它。(有一天)希年跨坐在牛背上,任憑牛去它要去的地方。牛正在澗邊吃草,忽然一頭老虎從牛背後的山林中走出來,心裡想要攫取希年。牛知道老虎的意圖,立即調轉身子轉向老虎,慢慢前行吃草。希年很害怕,伏在牛背上不敢動。老虎見牛過來,就蹲著來等待它,意思是等牛靠近自己就去攫取它背上的小孩兒。牛將要靠近老虎,就立刻狂奔著上前,用大力撞牛。老虎正垂誕牛背上的小孩兒,來不及躲避,被撞倒仰面倒在狹窄的山澗中,不能翻轉。水遮蓋浸沒了老虎的腦袋,老虎就死了。希年趕著牛回家,(把這件事)稟告了父親,父親招集眾人抬著老虎回來,煮著吃了。

另一日,吳孝先和鄰居王佛生爭水,王佛生富有而殘暴,向來被鄉里人怨恨,於是鄉人都不公正的對待這件事,而袒護吳孝先。王佛生更加憤怒,領養他兒子打死了吳孝先。希年到官府去打官司。王佛生用重金賄賂縣令,於是縣令反而杖責希年。希年被打死在廷杖下,沒有別的可以為他辯白冤屈的叔伯或兄弟。吳孝先的妻子周氏,每天在牛的面前哭泣,並且告訴牛說:「先前幸虧藉助你,我兒才能夠免於被老虎吃掉。現在他們父子都死在仇人手裡了!皇天在上後土在下,誰來為我洗刷仇恨呢?」牛聽了,大怒,抖抖身子長聲鳴叫,飛奔至王佛生家。王佛生父子三人正在請客暢飲,牛徑直登上他家廳堂,竟然用角去頂王佛生,王佛生被抵死;牛又去頂他的兩個兒子,兩個兒子也被頂死了。有拿著桿和牛打鬥的客人,都被牛傷了。鄰里的百姓急忙去稟報縣令,縣令聽到這件事,嚇死了。

2、古人患鼠

譯文:



越西有個獨居的男子,把茅草編結起來作房子,努力耕種來獲得食物;日子久了,豆子、穀子、食鹽、乳酪,都不依賴別人(供給)。(他家)曾鬧鼠災,(老鼠)白天就成群結隊的(在屋子裡)穿行,到了夜裡就又叫又咬直到天亮,男子(對此)積了一肚子怨氣。一天,(男子)帶著酒意回家,剛剛靠近枕頭,老鼠就百般的讓(他)惱怒,(鬧得他)眼睛都不能閉。男子發火了,拿著火把四處燒老鼠,老鼠死了房子也被燒毀了。第二天(男子)酒醒了,茫茫然不知道到哪兒去。



趙國有個人家裡鬧鼠災,他就從中山討要一隻貓。中山的人(就)給了他貓,這貓非常善於捉老鼠和雞。一個多月,老鼠被捉完了但雞也被弄死完了。這人的兒子對此很擔憂,告訴他的父親說:「為什麼不把貓趕走呢?」他的父親說:「這道理就不是你所能懂得的了。我家的禍患在於有老鼠,不在於沒有雞。有老鼠,(它)就偷吃我們的食物,毀壞我們的衣服,洞穿我們的牆壁,弄壞我們的用具,我們就要挨餓受凍了。這不比沒有雞還要有害嗎?沒有雞,我們不吃雞就罷了,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哪,為何要趕走這只貓呢?」
1.★酒以成禮
【原文】
鍾毓(yù)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葯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注釋】①托:假裝。②酒以成禮: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③寢:睡覺。④因:趁機。⑤時:當時。⑥何以:為什麼。⑦覺:醒。⑧值:當......時。⑨且:尚且,暫且。
【文言知識】
釋「覺」 上文「其父時覺」中的「覺」,不是指「發覺」,而是指「醒」,句意為當時他們的父親醒過來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覺」,指睡後醒來。又,「盜半夜入室,主人未覺」,意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為醒。
【參考譯文】
鍾毓兄弟小時候,正趕上父親午睡時,趁機一起偷喝葯酒。他們的父親當時睡後醒來,姑且裝睡看看他們要干什麼。鍾毓行禮後喝酒,鍾會喝酒不行禮。隨後父親問鍾毓為什麼要行禮,鍾毓說:「酒是完成禮儀的,不敢不行禮。」又問鍾會為什麼不行禮,鍾會說:「偷本來就不是禮儀,所以不行禮。」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寢:睡覺。 ②因:趁機。 ③時:當時。 ④何以:為什麼
2.翻譯:
①且托寐以觀之。
譯文:父親姑且假裝睡著來看他們(做什麼)。
②既而問毓何以拜。
譯文:隨後父親問鍾毓為什麼要行禮。
3.你認為鍾毓和鍾會兄弟倆哪個更有道理?
答:鍾會的說法應該更有道理,因為偷竊已不附禮儀,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禮儀了。

2.★常羊學射
【原文】
常羊學射於①屠龍子朱。屠龍子朱曰:「若欲聞射道②乎?楚王田③於雲夢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發⑧,鹿出於王左,麋交⑨於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鵠⑩拂王旃⑾而過,翼若垂雲⑿。王注矢於弓⒀,不知其所射。養叔⒁進曰:「臣之射也,置⒂一葉於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離子》
【注釋】①於: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獵。④雲夢:古代湖澤名,泛指春秋戰國時楚王的游獵區。⑤使:讓。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澤的小官吏。⑦起:趕起。⑧發:跑出來。⑨交:交錯。⑩鵠(hú):天鵝。⑾旃(zhān):赤魚的曲柄旗。⑿垂雲:低垂下來的雲。⒀注矢於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著。⒁養叔:名養由基,楚國善射者。⒂置:放。
【參考譯文】
常羊跟屠龍子朱學射箭。屠龍子朱說:「你想聽射箭的道理嗎?楚國國王在雲夢打獵,派掌管山澤的官員去哄趕禽獸出來射殺它們,禽獸們跑出來了,鹿在國王的左邊出現,麋在國王的右邊出現。國王拉弓准備射,有天鵝掠過國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猶如一片垂雲。國王將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誰。養叔上奏說道:『我射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發箭十發中。如果放十片葉子,那麼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於: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時。

2.翻譯:
①置一葉於百步之外而射之。
譯文: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譯文:如果放上十片葉子,那麼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3.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專心致志,集中一個主要目標。如果三心二意,左顧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殺蛟
【原文】
荊有次非者①,得寶劍於干遂②。還反涉江③,至於中流④,有兩蛟夾繞其船⑤。次非謂舟人曰⑥:「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見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余奚愛焉⑨!」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選自《呂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釋】①荊(jīng):古代楚國的別稱。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北。 ③反:同「返」,回,歸。④中流:江中心。⑤蛟:傳說蛟屬於龍類,水中的一種兇猛動物。⑥舟人:駕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義。⑦嘗:曾經。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愛焉:我為什麼要吝惜它呢。
【參考譯文】
楚國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買到一把寶劍。在回鄉的途中,他乘坐一隻木船過江。木船剛到江心,江水中竄出兩條惡蛟,從左右兩邊圍住了木船。次非問搖船人:「你看見過兩條蛟龍繞住船兒船上的人還活下來的嗎?」搖船人回答:「沒有看見過。」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寶劍,說:「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如果犧牲寶劍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為什麼要吝惜這把劍呢?」於是便縱身躍入波濤,跟惡蛟拚死搏鬥,殺了惡蛟然後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於:在; ②反:同「返」,回,歸; ③全:保全; ④復:又。
2.翻譯:
①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
譯文:你曾經見過兩條蛟纏住了木船,船上的人還能活命的嗎?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譯文: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於斗爭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③,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及見外人至,則群小婦人聚觀而笑之,曰:「異④哉人之頸也,焦⑤而不吾類。」外方人曰:「爾之累然⑥凸出於頸者,癭病也,不求善葯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笑者曰:「吾鄉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終莫知其為丑。
(選自明•劉元卿《賢奕編》)
【注釋】①秦蜀:陝西、四川一帶。②其:那裡的。③病癭(yǐng):得大脖子病。癭:長在脖子上的一種囊狀的瘤子。④異:奇怪。⑤焦:乾枯,這里形容人的脖子細。⑥累然:形容臃腫的樣子。
【參考譯文】
南岐在陝西、四川一帶的山谷中,那裡的水很甜,但是水質不好,常年飲用這種水的人就會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沒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來了一個人,小孩婦人就一起來圍觀,笑話那人說:「看那個人的脖子真怪,那麼細長,乾巴巴的,和我們的不一樣。」外地人聽了,笑著說:「你們的脖子臃腫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們不去求好葯治你們病,反而認為我們的脖子細而有病呢?」南岐人說:「我們全村人都是這樣的脖子,為什麼要醫治呢?」始終不知道是自己丑。

1.解釋:
①其:代詞,那裡的; ②輒:就; ③異:奇怪; ④然:這樣。
2.翻譯:
①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
譯文:所以那裡的百姓沒有一個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葯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
譯文:你們不去求好葯治你們病,反而認為我們的脖子細而有病呢?
3.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閉關自守會使人孤陋寡聞,目光短淺,甚至發展到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陽應造屋
【原文】
高陽應將為室家①,匠②對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塗其上④,必將撓⑤。以生為室,今雖善,後將必敗⑥。」高陽應曰:「緣子之言⑦,則室不敗也——木益⑧枯⑨則勁⑩,塗益干則輕,以益勁任⑾益輕則不敗。」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後果⑾敗。
(選自《呂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別類》)
【注釋】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專指木工。③生: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乾。④塗:泥。⑤撓(náo):彎曲。⑥敗:毀壞。⑦緣子之言:按照您的話。緣,順著,按照。子,對人的尊稱,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您」。⑧益:更加,越發。⑨枯:干。⑩勁:堅固有力。⑾任:擔負。果——果然,果真。
【參考譯文】
高陽應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說:「不行啊!現在木料還沒有干,如果把濕泥抹上去,必定會壓彎的。用它來做房屋,現在即使是好的,以後一定會毀壞的。」高陽應說:「按照您的說法,那麼房子不會壞——因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濕泥越干就越輕。用越來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來越輕的濕泥,房子就不會壞。」木匠無言以對,只好聽從他的命令來造屋了。房子剛蓋成以後是很好,但是沒過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釋:
①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譯:
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
匠人沒有話可以回答他,只好聽從他的吩咐來造屋。
3.你認為文中的高陽應是個怎樣的人?
答:善於詭辯卻不顧客觀規律,光憑主觀意志去做事。

(6-10)
6.★竭澤而漁
【原文】
竭①澤而漁②,豈不獲得,而明年③無魚;焚④藪⑤而田⑥,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
(《呂氏春秋•卷十四•義賞》)
【注釋】①竭:使…乾涸。②漁:捕魚。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燒毀。⑤藪(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獵
【文言知識】
釋「竭」 上文「竭澤而漁」中的「竭」,指「乾涸」,這里是使動用法,句意為使池水乾涸而捕魚。又,「地震,山崩川竭」,意為因為地震,山崩塌,河流乾涸。它還指「盡」,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斃」,意為精力用盡而倒下。
【參考譯文】
抽干湖水來捕魚,怎麼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麼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後不會有第二次了,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1.解釋:
①竭:使…乾涸; ②漁:捕魚;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燒毀。
2.翻譯:
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
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後不會有第二次,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3.成語「竭澤而漁」的比喻意義是:
比喻做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則飛鳥歸①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傑歸之。故聖王不務歸之者,而務②其所以歸。強令之笑不樂;強令之哭不悲;強令之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釋】①歸:歸順,歸附。②務:致力。
【參考譯文】
水泉很深,魚鱉就會游向那裡,樹木繁盛,飛鳥就會飛向那裡,百草茂密,禽獸就會奔向那裡,君主賢明,豪傑就會歸依他。所以,聖明的君主不勉強使人們歸依,而是盡力創造使人們歸依的條件。強制出來的笑不快樂,強制出來的哭不悲哀,強制命令這種作法只可以成就虛名,而不能成就大業。
1.解釋:
①則:那麼; 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令:讓,叫。
2.翻譯:
人主賢則豪傑歸之。
君主賢明,那麼豪傑就歸附他。
3.上文開頭三句說明了什麼問題?
答:說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須要有基本的生存環境條件作保障,同時也說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間有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

8.★目貴明
【原文】
目貴①明②,耳貴聰③,心貴智④。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輳⑤並進⑥,則明不可塞⑦。
(選自《管子•九守》)
【注釋】①貴:以……為貴。②明:聰明,這里指明查(則明不可塞。)③聰:聽力好。④智:思維敏捷。⑤輻輳:車輪的輻條。⑥進:這里指向中間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識】
釋「並」:上文「輻輳並進」中的「並」,指「全都」、「一起」、「一齊」、「一同」句意為車輪的軸條一起向車輪中心的圓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萬箭並發,城中如雨」,意為一萬支箭一齊發射,城內如同下雨。又,「五人並行」,意為五個人一同行走。又,「德才並佳,人主任之」,意為品德與才能都好,國君就任用他。
【參考譯文】
眼睛貴在明辨事物,耳朵貴在聽覺靈敏,心思貴在思維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觀察事物,就能沒什麼看不見;用天下人的耳朵探聽消息,就能沒有什麼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問題,就能沒有什麼事情不知道。情報來源豐富,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向中間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釋
①貴:以……為貴; ②聰:聽力好; ③智:思維敏捷; ④塞:受蒙蔽。
2.翻譯:
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
譯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問題,就能無所不知。
3.與引文內容相關的成語是:耳聰目明,其意思是聽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覺靈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窮④,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選自《荀子•榮辱》)
【注釋】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運。④窮:走投無路。⑤無志:沒有見識。⑥失:過失,過錯。⑦反:反而。⑧豈:難道。⑨迂:拘泥守舊,不合時宜。
【文言知識】
釋「君子」與「小人」 「君子」與「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時期是指貴族統治者和被統治的勞動百姓。《國語》上說:「君子務治,小人務力。」意為君子致力於統治,小人致力於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後,「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語有「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意為君子心胸寬闊,小人時常憂愁。《論語》中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為君子懂得仁義,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語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參考譯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別人,懂得命運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錯誤在自己身上,卻反而去責求別人,難道不是不合時宜了嗎?所以君子從來是淡定自若而不驚恐,小人則是常常驚咋而不鎮定。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知:認識; ②豈:難道; ③道:遵循; ④怪:異端。
2.翻譯:
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觀點是:人應該有自知之明。

10.★對牛彈琴
【原文】
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⑤也。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⑥,即掉⑦尾奮⑧耳,蹀躞⑨而聽。」
(載於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釋】①為:給。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著。④故:從前。⑤耳:耳朵聽。⑥鳴:鳴叫聲,作名詞。⑦掉:搖擺。⑧奮:豎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參考譯文】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牛並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不適合它聽罷了。公明儀於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以及)孤獨的小牛犢的聲音。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並聽著。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為:給; ②如故:像先前一樣; ③鳴:叫聲; ④奮:豎起。
2.翻譯: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譯文:不是牛不要聽,是曲調不悅它的耳。
3.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說話不看對象,或對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這應該比較全了……

熱點內容
一朵非雲 發布:2025-09-11 11:57:48 瀏覽:282
唐代插花 發布:2025-09-11 11:50:16 瀏覽:420
七夕的中街 發布:2025-09-11 11:45:44 瀏覽:837
綠植龍鱗 發布:2025-09-11 11:25:07 瀏覽:114
插花藝術作品鑒賞 發布:2025-09-11 11:10:31 瀏覽:609
菊花根盆景 發布:2025-09-11 11:05:59 瀏覽:667
梅花土壤6 發布:2025-09-11 10:58:18 瀏覽:586
楓樹盆景怎麼修剪 發布:2025-09-11 10:53:11 瀏覽:583
夏季里荷花開 發布:2025-09-11 10:33:00 瀏覽:448
櫻花圖簡筆 發布:2025-09-11 10:11:36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