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鄭板橋題蘭花詩

鄭板橋題蘭花詩

發布時間: 2022-07-02 10:03:56

Ⅰ 那位大蝦知道這首詞

是鄭板橋的。他題《蘭石圖》:「敢雲欠畫竟無師,亦有開蒙上學時,畫到天機流露處,無今無古寸心知」。
這個「天機」,就是作畫時那種自由的起初的企圖表現環境蘭石載體中的那個心靈,那瞬時的情緒。這樣,自然要求作畫時應隨時把握這種帶有偶然性質的「天機」。因此,鄭板橋還說過「無古無今獨逞,並無復自家門徑」這種極富藝術哲學意味的格言式的話。

他畫畫的風格就是這樣,他畫的竹子就是「胸有成竹」,注重寫意。

Ⅱ 描寫蘭花的詩句。

1、《古風其三十八·孤蘭生幽園》 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譯文:孤獨的蘭生長在幽深的園子里,各種雜草一起把它掩沒。雖然春日陽光曾將它關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傷。秋霜雨雪打著翠葉紅花,蘭的生命怕是就要結束了!若無清風來吹拂,蘭又能為誰而香呢?

2、《種蘭》 宋·蘇轍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譯文:蘭花生長在幽谷裡面沒有人賞識,一個朋友在東軒種了些,拿來送我。它的香氣能解除繁穢,更讓人憐愛的是它的細葉可以抵禦風霜。根扎在在密石邊上秋天早早的開了花,一叢叢葉子靠著修竹有中午的陰涼。我想弄來蘼蕪香草與它共在堂下,那就經常可以看到楚辭詩句中的意境了。

3、《題楊次公春蘭》 宋·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譯文: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

楊次公的這春蘭圖用妙筆丹青把春蘭如實畫了下來,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面對著這春蘭花,就好像是面對著靈均,讓人不敢把它戴在頭上佩在身上來褻瀆他。

4、《詠蘭》 南朝·蕭詧

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譯文:連同莖葉折來的蘭花聊可佩帶,置入室中自然飄香,開花卻不與其他花比賽拔髙枝節,含蘊著秀美的姿色在微霜里衰殘。

Ⅲ 贊美蘭花的詩句

1、《幽谷芳菲》——清代李鱔

淋漓如此寫芳菲,只少盆栽與石圍。

記得春風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歸。

譯文:蘭花始終靜靜地獨自綻放在幽谷中、山林間,淡淡地飄散著一縷縷怡人的清香,而山中樵夫夜歸時,恰好發現如草般開在山中無人欣賞的空谷幽蘭。

2、《蘭花》——明代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譯文:芬芳馥郁的蘭花開在無人能到的深山裡,美人喜歡它卻無法見到在,只好畫下它的樣子。

3、《題蘭花》——清代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 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譯文:蘭花的生長環境,在山頂,岩峰等等這種人跡罕至之處,蘭花開著,並散發著奇妙的香氣。蘭花的幽潔,不是沒有腳下的浮雲喧鬧,但是任浮雲來去,來的時候蘭花無意知會,去的時候也無意挽留。

4、《蘭花》——明代薛網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譯文:我喜歡蘭花,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花,不用自身的顏色討好自然造化。蕭蕭的西風吹過,在寒冷的露水灑滿的深林中,即使沒有人欣賞,蘭花也依舊開放並散發著幽幽的芬芳。

5、《題楊次公春蘭》——宋代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譯文: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很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

Ⅳ 鄭板橋畫蘭花詩句

折枝蘭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 山頂妙香
身在千山頂上頭,深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閑,來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蘭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題 畫 蘭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這些詩都是清代文人畫家鄭板橋(鄭克柔)對蘭花的描繪。

鄭板橋畫蘭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世籍蘇州,後遷興化。出身窮苦,天資奇縱。自幼讀書聰穎,但屢試不中,至乾隆年(1736)中進士,自稱「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後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為人正直,不阿權貴。因為荒年開倉賑濟貧民,又助農民勝訟而得罪了豪紳,被迫罷官回家。除了在任十多年七品官外,其餘時間他均在揚州,靠作畫、賣畫為生,直至73歲卒。

板橋喜歡畫盆蘭,也常畫嶠壁蘭、棘刺叢蘭。 板橋蘭畫中數量最多,最耐人玩味的是蘭竹石圖,這固然是古代寫蘭的傳統,「八怪」花卉畫的特色,也是他的創造,他的突出成就。他在蘭竹畫中常添石,認為「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蘭竹石,相繼出,大君子,離不得」。

板橋的蘭竹石畫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而其題畫詩又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如:「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綠陰一半玉。請君茶熟睡醒時,對此渾如在石屋。」「一片青山一片蘭,蘭芳竹翠耐人看。洞庭雲夢三千里,吹滿春風不覺寒。」「石上披蘭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試問東風何處吹?吹入湘波一江綠。」

Ⅳ 寫蘭花的詩句 鄭板橋

折枝蘭
多畫春風來不值錢,一枝青自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 山頂妙香
身在千山頂上頭,深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閑,來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蘭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題 畫 蘭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Ⅵ 鄭板橋關於「蘭花」的詩句有哪些

《折枝蘭 》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

《山頂妙香 》

身在千山頂上頭,深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閑,來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蘭 》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題 畫 蘭 》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這些詩都是清代文人畫家鄭板橋(鄭克柔)對蘭花的描繪。

Ⅶ 鄭板橋的寫蘭花的詩

《高山幽蘭》清·鄭板橋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白話釋義:

千古年間最幽然貞潔的就是這花啊,不求出名顯達只願做一片煙霞。

就連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願意讓他們看見,藏在高山後面遮蔽著自己。

(7)鄭板橋題蘭花詩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在鄭板橋眼中,畫遍多種花不如畫半枝蘭花。他所畫的蘭花,秀勁絕倫,脫盡時俗,時人評述:「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作蘭如寫字,秀葉疏花見姿致。」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乾隆十七年(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里,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

Ⅷ 鄭板橋蘭詩的意思

鄭板橋長期栽植蘭花,積累了豐富的蘭花知識。這在他的畫題和詩文中時有表述,有許多認識與今日人們對蘭花的認識竟十分吻合。
鄭板橋在大量的詩文中描寫了蘭花的生長環境。
當然,一方面他惜此抒發怕塵囂、願隱逸的高傲稟性,同時也客觀地反映了他對蘭花生長環境的深刻認識。
他提出:「古人雲,人芝蘭之室,久而忘其香。夫芝蘭人室,室則美矣,芝蘭弗采也。吾願居深山絕谷之間,有芝弗采,有蘭弗掇。各適其天,各全其性」。

鄭板橋發現蘭根的生長,對次年的開花及花香是有影響的。
提出:「買塊蘭花是整根,神完力足長兒孫;莫嫌今歲花開少,還看明年發滿盆。」

鄭板橋認識到蘭花的營養過度會影響開花。
提出「葉長花則少,葉短花則多」,與現代植物生理學的認識是一致的。
他提出的「避日、就燥」的栽培原則,也是非常符合現代栽培法的。

鄭板橋的蘭詩、蘭畫、蘭識,是盛開在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蘭文化花圃中的奇葩,繼承、宏揚中華蘭文化,不可忘卻鄭板橋的一份貢獻!

Ⅸ 鄭燮《題畫蘭》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全文的意思,謝謝大家啊

釋義:蘭花生長在深山裡,已經是沒有世間塵囂打擾。不管什麼時候,版自己都不再受外界的影響。權

出處:出自清代鄭燮的《題畫蘭》。

原文: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白話譯文:

蘭花生長在山岩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不是腳下沒有浮雲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願去理睬它們。

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去挽留。蘭花生長在深山裡,已經是沒有世間塵囂打擾。不管什麼時候,自己都不再受外界的影響。

(9)鄭板橋題蘭花詩擴展閱讀:

賞析:

詩文贊美了蘭花在艱苦惡劣的環境里,卓爾獨立的品行,歌詠了蘭花淡泊的心態,藉此表白自己堅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個性自由的情懷。抒發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隨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具有「國香」、「王者香」的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在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

熱點內容
情人節造型 發布:2025-09-11 16:53:40 瀏覽:417
南昌花藝課 發布:2025-09-11 16:53:35 瀏覽:66
盆栽三七圖 發布:2025-09-11 16:51:17 瀏覽:386
花藝地攤 發布:2025-09-11 16:49:14 瀏覽:62
美麗的梅花圖片 發布:2025-09-11 16:42:28 瀏覽:72
池中荷花句 發布:2025-09-11 16:38:24 瀏覽:618
貴重草葯盆栽圖片 發布:2025-09-11 16:34:13 瀏覽:573
自己製作綠植盆栽 發布:2025-09-11 16:31:22 瀏覽:299
蘭花草合 發布:2025-09-11 16:30:45 瀏覽:710
插花綜合10 發布:2025-09-11 16:17:30 瀏覽: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