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燈彩紙
1. 蓮花燈怎麼做 手工折紙漂亮的蓮花燈步驟圖解
1、取一張正方形的彩紙(我用的是珠光紙),先把彩紙沿對角線對折。
2、然後打內開彩紙,再把容四個角分別向內折,如圖二的樣子。
3、接著,繼續把四個角向內折,這一面一共要折三次。如下圖。
4、再把彩紙翻過來,我們把四個角向內折一次,然後再把四個角向內折一小部分。如下圖所示。
5、四個角全部折完後,如下圖,然後再把彩紙翻過來,如圖二。
6、我們再把下邊的邊輕拉到上邊來,要慢慢的否則會壞。如下圖的樣子。
7、拉完一層,繼續把下邊的也拉上來。最下邊一層邊,我們把它拉平就可以啦,如圖。
8、下面是完成圖,首先我們在選紙的時候要注意,一定要選軟一點的,硬的向上翻折,容易撕裂。
蓮花燈是一種傳統民俗和民間宗教活動用品。因燈形似蓮花,故名。佛教各種燈種之一,觀音大士專用,佛光普照,蓮花燈照亮每個人的心,普照全天下。蓮花燈傾注著中國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並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濃厚的生活氣息,神奇瑰麗的色彩純真質朴的藝術境界,煥發出現代傳統民俗藝術的獨特光彩。
2. 七月十五快到了,哪位會做荷花燈。或者是河燈。謝謝了。
河燈的製作方法
以下是所有河燈的製作方法,有容易的也有較為復雜的,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製作!
建議:使用環保透光性強,且防水的材料,如蠟光紙!不贊成過塑的紙張。
製作河燈的工藝和原材料都特別簡單,廢舊的彩紙、煙盒、紙杯都可以。方法是將彩紙剪成正方形,然後將四角折向中心,再將四角打開,幾個回合下來,一個漂亮的小「烏篷船」就做成了。用紙杯製作的方法更簡單,只要在四周粘上紙瓣,就是一個簡單的「河燈」。
3. 為什麼七月節要放蓮花燈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會」,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盂蘭盆節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里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里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後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裡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錢。」最後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所謂水燈,即蓮花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七月十五日這天,民間家家祭祀祖先。在諸多祭品中,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七月十五又稱瓜節。在民間的中元節俗中,放燈是最盛大的活動。河燈也叫「荷花燈(蓮花燈)」,河燈一般是以紙糊成荷花型,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為其引路。有意思的是,上元節也用燈,但於陸地,中元節則在水中。因為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4. 彩紙蓮花的做法
5. 蓮花燈製作方法
1、用廢紙製作以下三種不同規格大小的葉子,每種規格7-10片
2、將熏香蠟燭倒扣,版底朝天。點燃蠟燭頭,利用蠟燭燃權燒時滴下的蠟液,把規格最小的一種廢紙葉子粘在熏香蠟燭底部。這一步要手巧而且迅速,趁著蠟液沒有干透以前盡快地把一圈葉子全部粘好
3、剩下的更大片的葉子也是按照同樣方法用蠟液粘在熏香蠟燭底下,並和第一次互相形成一定錯開的層次
4、把做好的蓮花燈翻過來,就可以點燃欣賞了
6. 荷花燈怎麼做簡單
日子過得真快,過完年沒幾天又快到正月十五了。十五元宵節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僅次於我們的春節。在有的地方不過完元宵節是不算過完年的,閑話不多說了,今天我們來一起做一個美麗的荷花燈,希望小夥伴們喜歡。
工具/原料
一張正方形彩紙 蠟燭
方法/步驟
1/10 分步閱讀
我們首先准備好一支蠟燭,一張正方形的彩紙備用。然後把彩紙的正面向上後,先把彩紙的兩條對角線對折。
查看剩餘1張圖
2/10
打開後我們再把四個角分別向內對折。接著我們再把折完後的四個角再次向內對折。
查看剩餘1張圖
3/10
折好後,我們把折好的彩紙翻過來。繼續把這一面的四個角也是分別向里折。這是的紙有點厚我們需要用力一點再折。
查看剩餘1張圖
4/10
然後我們把剛才折好的彩紙的四個角還要再次向內折,不過這一次要少折一點就可以了。
5/10
全部折好後我們把彩紙翻過來,把這一面的四個角向外翻,把它翻到另一面來如下圖所示。
查看剩餘1張圖
6/10
全部都折上來後,我們先把蠟燭放進彩紙上看看好看不。
7/10
然後我們把下面還有的四個花瓣還要全部折上來。
8/10
我們全部折上來後,可以借用下長條的東西卷一下花瓣。
9/10
把蠟燭放進折好的彩紙上真的很漂亮。
10/10
點上蠟燭的荷花燈效果圖。
7. 上墳時要點蓮花燈嗎
民俗中為死者送喪或上墳用。除花圈外,其他均在上墳時焚化。彩扎這些祭奠品的材料,其骨架為葦桿或高粱秸,外表以白、黃、黑、紫等彩紙裱糊。另一類彩扎為玩耍物,主要是風箏。式樣種類繁多。彩扎已有將近500多年歷史,蝴蝶、燕子等。彩扎除結構造型結實美觀外,還需要在裱糊紙上繪上一些生動的圖案花紋。三類是觀賞物,以彩燈為最多。本縣民間扎制的彩燈計有宮燈、寶蓮燈、花籃燈、塔燈、五星燈、八角燈、船形燈、亭子燈、仙鶴燈、魚燈、蓮花燈等幾十種,多於祭拜之夜點掛。
一般不用點蓮花燈,但要是重要和親近的人,不妨點幾盞。
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中國有許多地方上墳都有講究,通常是在忌日、正月十五、清明節、農歷七月十五、農歷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晚輩要准備祭祀用品(包括煙酒、饃、香、紙錢、鞭炮、花圈等),到死者墳前進行祭祀,以表後人對上輩人的思念之情。
8. 蓮花燈怎麼做
准備材料:皺紋紙,熱熔膠,蠟,玻璃瓶,剪刀
9. 往水裡放蓮花燈祈福是從什麼時期開始
放河燈的中國民俗起源甚早。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局限,較長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
漁獵時代,人們駕舟出海下湖為免風暴肆虐,在過危礁險灘或風大浪高時,用木板編竹為小船,放祭品點上蠟燭,彩紙作帆及燈籠放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這一習俗至今仍在台灣、福建、廣東漁民中流行,叫綵船燈。
奴隸社會的公元前11世紀周代,周公輔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設宴慶祝,「流水泛酒」,「羽觴隨波流」,夜以日續,放酒杯的盞上點燈,曲觴流杯演變的燈酒逐波。
春秋時代的《詩經》,記載了秦洧兩水秉燭招魂續魄、執蘭除凶的民俗。奴隸社會是侵略鄰國、戰爭不斷的社會,用船載火攻城摧寨時,對陣亡將士水葬,船筏置鮮花燃燈已成慣例。
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圍篝火歌舞活動,「舉燈蟾魄圓」。晉代在每年月亮最圓最亮之夜,「縱情玩月、火燭竟宵」、「載船玩月」。這些活動,比漢代出現的道教、漢晉傳入中國的佛教都早。
近代,福建人民利用潮汐順風,用紙、布、綢、塑料、金屬製作河燈,漂浮到金門、馬祖,燈壁寫有親人團聚、兩岸三通、早日一統、振興中華祝詞,燈船上還裝有慰問信和禮品,使放河燈又有了新的時代氣息。
成都在漢代是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代有揚一益二之說,游賞之風冠於西南,聞名天下。後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百首宮詞中,有「法雲寺里中元節,又是官家降誕辰」記載,可見盛行中元節之早。「河燈亮,河燈明,牛郎織女喜盈盈」、「河燈一放三千里,妾身歲月甜如蜜」、「放河燈,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謠、竹枝詞,可證習俗的久遠。
10. 河燈的製作方法圖解
電視劇里的河燈製作方法
自己用兩張紙折一折就好啦!超簡單
怎麼折河燈
河燈的折法
材料:十張紅色、五張藍色的長方形紙,長寬比為2:1,線若干。
折法:
1、先折第一層。取一張紅紙
2、朝里折
3、折5個
4、再折第二層。取一張紅紙,前面步驟一樣
5、最後一步,朝外折
6、折5個
7、綠色紙同第一層折法,折5個
8、從下往上,綠色,紅第一層,紅第二層,疊起來
9、5組,同樣
10、綁起來
11、開始翻,先翻最里層,間隔一個翻一個
12、最後翻葉子。大功告成!
河燈的做法
自己用兩張紙折一折就好啦!超簡單
怎樣用最簡單的方法製作河燈
製作河燈的工藝和原材料都特別簡單,廢舊的彩紙、煙盒、紙杯都可以。方法是將彩紙剪成正方形,然後將四角折向中心,再將四角打開,幾個回合下來,一個漂亮的小「烏篷船」就做成了。用紙杯製作的方法更簡單,只要在四周粘上紙瓣,就是一個簡單的「河燈」。
如何做河燈?
自己用兩張紙折一折就好啦!超簡單
怎麼折河燈?
河燈一般都是由彩紙做成的!
很多地方放的荷花燈,其實都是以睡蓮為原型的,也可以做河燈哦~
工具/原料:正方形紙(建議用比較薄而且大一點的紙)
方法/步驟:1.把紙按照斜對角線對折。
2.將紙的四個角都折向中心再折向中間。
3.把紙在各條邊的中點處對折,捏住各個角往中間擠。
4.把左邊的邊翻至中間打開,然後往下壓平。
5.把左側最上層的紙翻轉至右邊再把下面的兩個角折往中間。
6.把上一步驟折好的角打開,按照摺痕壓入內部。
放河燈有什麼講究
放河燈,用以悼念逝去的親人,祝福活著的人們。放河燈時,人們會把糊好的各種形狀、五顏六色的河燈放到河上。本來漆黑一片的河面上突然閃亮起飄動的燈火,燈火在河上隨著流水移動,層次錯落,讓人會覺得美麗而又壯觀。
放河燈中的「河燈」又名「荷花燈」,一般做成荷花瓣形,燈籠里點上蠟燭,放在江河湖海中,任其漂流。現在的河燈製作並不復雜,一般都是用各色的蠟光紙糊成的,把一張正方形的蠟光紙的四角粘起來。
燈芯一般都是用麻繩做的,因為這樣的燈芯,一方面是燃燒時間長,同時,抗風性強。在放河燈前,將河燈底部浸入蠟燭油中,然後趁蠟油沒有凝固時放在沙子上,這樣有些沙子就粘在了河燈底部,這樣就增加了河燈的重量,不容易被吹翻。
「放河燈」的民俗起源甚早。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局限,較長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又因為民間的悼念親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進行。漢晉以後,宗教影響日益擴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導辦水陸法會,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燈。
唐肅宗於759年詔天下設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誕日為放生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屆時舉燈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養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規定中元節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蓮戲,不少詩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燈歡騰的詩篇。
此後,放河燈在七月半舉行並隨道教、佛教傳播而流行全國。這一天,人們在家設酒饌、燒紙錢祭祖,到寺廟、道觀參加放河燈等法事或道場活動。如清代皇宮放燈:「每歲中元建盂蘭道場,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燈,使小內監持荷葉燃燭其中,羅列兩岸,以數千計。
又用琉璃作荷花燈數千盞,隨波上下。中流駕龍舟,奏梵樂,作禪誦,自瀛台南過金鰲玉蝀橋,繞萬歲山至五龍亭而回。河漢微涼,秋蟾正潔,至今傳為勝事。」
荷花河燈的折法
先准備一張正方形的紙,剪成兩半,橫著對折,打開。然後將四個角向內折,再把兩邊向內對折到中間的摺痕,在對折。之後多折五個拼起來。用橡皮筋捆住中間在逐個向上拉,就ok了!(不算很詳細,但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