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和大山

荷花和大山

發布時間: 2022-06-25 11:41:40

Ⅰ 有關荷花的傳說和故事

荷花之神話故事

(一)蓮荷花
荷花是人人皆知個個喜愛的花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喜歡生長在池塘、湖泊等淺水中。它依靠上年留存在水下泥土中的根莖即蓮藕,在每年的春天生根發芽,在夏天展葉開花,在秋季膨根為藕結子成蓮。
荷花的根莖最初細瘦如人的手指一般,它的白色入泥部分稱為藕,俗稱蓮鞭,蓮鞭有一個個的節,節再生出新的蓮鞭,盤根錯節,形成它的水下世界。每個節向下生出須根,紮根於水下的淤泥之中;時當每年夏秋荷花生長末期,蓮鞭入土部分膨大成藕,可用作明年春天萌生新株之用。
荷蓮向上伸展荷莖,抽出一片片葉子和一個個花苞,形成它的水上世界。荷莖上有又細又密的茸毛,綠色的葉片成橢圓形,花有淡紅色、白色等數種,花瓣有單瓣、復瓣之分。花謝後形成蓮蓬,內生多個堅果,俗稱蓮子。
荷花全身都有益於人類:蓮藕可供食用,蓮子是滋補佳品,花葉能供人們觀賞,它的藕節、蓮子、荷葉等是中醫治病的好葯材。荷花生長的地方,還有凈化水質優化環境美化風景的作用。
荷花憑藉它的綠葉紅花,形成色彩艷麗、婀娜多姿的風格,是一種受人們歡迎的觀賞花卉,被歷代的文人譽為「翠蓋佳人」。與人間佳人不同的是,荷花的美是天然的美、自然的美,沒有一絲一毫的人工裝飾,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句,就形象地概括了荷花的這一特性。不僅如此,荷花還以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被眾多的墨客稱為「花中君子」,常常以它為喻,贊譽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具有高風亮節的人。
(二)三月三的傳說(荷花傳說)
從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廟和一個庵。廟里一個和尚與庵里的一個尼姑相好,隨著日子的長遠,兩人的恩愛與日俱深。可是,同是出家人,不能結成夫妻,只能時常暗中相會。
有一年的三月三,他們在一個湖邊相會,被一個叫花子發現了。那叫花子本也是無意中路過,無奈黑夜裡那叫花子的形象頗似她庵中的住持,尼姑嚇慌了,一慌之下竟跳湖自盡了。和尚見尼姑跳到湖裡去了,他也不知那湖水的深淺,一心只想救起尼姑,結果也被淹死了。叫花子撞到和尚與尼姑的好事後,難為情地急急走開了。可是緊接著聽到兩陣水響,又聽到和尚在水中呼喚尼姑的聲音,料是尼姑含羞自盡,想想全是自己的過錯,於是就急忙轉身,趕緊跳到湖裡救人。怎奈他們都不識水性,最後都被淹死在湖裡。這一幕悲喜劇,世人誰也不知,唯有土地菩薩全都看在眼裡。他同情他們的遭遇,可是卻不能救活他們,因為那和尚與尼姑畢竟犯了佛門的戒律!
和尚與尼姑的屍體很快被湖裡的大魚吃掉了,骨頭飄到一塊兒,漸漸沉入湖底的淤泥中。魚兒嫌叫花子身上有股臭味,而沒有吃他的屍體,叫花子的屍體便浮到了水面上。和尚與尼姑都覺得自己死得冤枉,雙雙向土地菩薩訴冤,說:「我們在人世不能成為夫妻,能不能讓我們沉入淤泥的屍骨節節相連,並給予一點生機?」土地菩薩說:「因為你們違犯佛門的清規,死後只能與污泥為伴。但念你們都是人,人世間男女相愛並無過錯,故准許你們的屍骨在污泥中節節相連,恢復生機。」
和尚與尼姑的魂靈見土地菩薩應允了,又得寸進尺,要求每年出來看一看世界。土地菩薩心腸軟,竟也答應了,但是規定他們不能離開污泥。每年要到他們的忌日三月初三才能鑽出水面探看世界。

Ⅱ 大山裡靜謐的氛圍是我的最愛

(記者 李夏 李元源) 「里約」最近因為奧運會很火,這兩個字是由葡萄牙語Rio音譯過來的。而在老西關街坊眼中,「約」,這個簡簡單單的漢字,卻是處處可見的街巷地名。在老西關,有不少地名都有「約」字——耀華北約、荷溪三約、寶源中約、泮塘首二三約……其中,「荷溪三約」被稱為「廣州最美地名」,「泮塘首二三約」則因每年一度的北帝誕和龍舟鼓而名揚珠三角。

最詩意之約:荷溪三約

被網友稱為「廣州最美地名」的荷溪三約位於荔灣耀華社區附近,不遠處就是著名的西關老屋。不過,來荷溪三約的遊人不多,「但來過的都會感嘆這里的巷子有味道。」老街坊芳姨說。

「荷溪三約這個地名是有典故的。以前這里有一條小溪,上面種滿了荷花。後來老城改造,小溪被遮蓋了。」街坊鄧伯說,舊時要撐艇才能過溪,荷溪涌到了端午的時候還可以游龍舟。荷溪三約,是目前保留「荷溪」之稱最詩意的地名,早前還有荷溪首約、荷溪二約等。

最出名之約:泮塘首二三約

《荔灣風采》一書中稱,泮塘最初名為「半塘」,由珠江沖積形成,由於地勢低平,河涌縱橫交錯,低窪處積水成塘,人們在塘邊築基,基上栽種荔枝、龍眼,塘內種植蓮藕、菱角等。由於一半是池塘,故人們稱之為「半塘」。在古代,人們稱學宮為「泮宮」或「泮水」,入學宮讀書稱為「入泮」。為圖吉祥,人們漸漸便把「半塘」改為「泮塘」。

早在2000多年前,泮塘便有人類活動的蹤跡。而人們定居泮塘,至少可以追溯至宋代,仁威廟便建於宋仁宗四年(1052年)。相傳,泮塘開村時有曾、岑、趙等幾姓。流傳至今,人口較多的有李、劉、梁、黃四大姓,此外還有餘、植、區等姓。泮塘自東向西,共分首、二、三、四、五約,梁氏及區氏的部分族人主要聚居於首、二、三約,劉氏主要聚居於四約,李、黃、余等聚居於五約。這就是「泮塘首二三約」的由來。而其聲明顯赫,則得益於明代開始香火流傳的梁家祠和泮塘人每年一度的北帝誕和龍舟鼓。

泮塘街坊梁綿海表示,梁家祠是仁威龍船會和聯衣堂的主要根據地。仁威龍船會是龍船隊,聯衣堂則是舞獅隊。兩支隊伍都有幾百年歷史了,發起人是泮塘村的「首二三約」,以梁家人居多。

最靜謐之約:荔溪東約

「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聞名遐邇的荔枝灣有2000多年歷史,素有「小秦淮」之稱,以前屬於南海縣恩洲堡泮塘鄉范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荔枝灣一帶仍盛產荔枝。遊客付款數角,即可採摘賞味。抗戰勝利後,人們乘坐遊艇,沿荔枝灣湧出珠江到海角紅樓。沿途荷香數里、波光瀲灧,令人陶醉。那時,遊艇如鯽,艇仔粥的叫賣聲、鹹水歌聲和遊人的嬉笑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南國水鄉風情畫。

後來,由於城內人口逐漸增加,荔枝灣涌兩岸成為菜農村民聚居之地,並形成若干條村,荔溪東約就是其中之一。今日的荔溪東約「隱藏」在荔灣路西側,街坊們在這里安靜而閑適地生活著。

知多D

「約」,村民聚居之處「"約"是什麼意思?我猜大概是約會的意思吧。荷溪三約,到荷溪約會3次?」「80後」街坊小陳笑著說。至於「泮塘首二三約」,他的同事阿通就說:「有可能是村的意思,或者是生產隊的意思。」

到底西關地名里的「約」是什麼意思?記者發現,「約」字有「專門就一件事給出不可改變的承諾」之意。《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負約不償城」的說法。其中,「約」指盟約、共同商定的事,後又有「契約」、「合約」等含義。

而在廣州歷史文化興趣小組省城風物成員陳曉平看來,地名中的「約」,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陳曉平表示,「約」字用在地名中,全國其他地方基本沒有,只出現在珠三角部分地區。研究發現,「約」最早是一種鄉村組織,是村民聚居點,相當於自然村落。廣州城鎮化早期就開始用「街」「坊」作為地名,「約」就相當於「街」「坊」,是居民的聚居點。解放前,廣州已有部分「約」被改為「街」。

Ⅲ 第四段的「古人將荷花神化了,美化了」具體表現有哪些

荷,在墨池邊、宣紙上生長,在文人墨客的心田綻放。荷,是一種意象、一個隱喻——荷抑或蓮,佛家尊為聖物,是美好與神聖的象徵。
據傳,周敦頤在南安府做官時,公務之餘,喜歡獨往大山深處的丫山古寺,去與寺中方丈探討佛學道理、討論天下大事,然後,他還要獨對寺中那一池青蓮,思索人生。久而久之,竟然悟出了許多凡人所不能體察到的道理,後來他寫出了寥寥129字卻光照千秋的《愛蓮說》。周敦頤愛蓮如痴,在他後來的為官歲月里,處處都彌散著蓮的韻味。他在虔州任通判時,自稱蓮溪先生,在梅林植梅種蓮,在羅田岩植柏種蓮……
世事紛繁,做人很難純粹,也很難脫俗。於是,蓮花的「出污泥而不染」就更加讓人覺得難能可貴。
荷與蓮常常被人用混。如古人有的輕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有的淺唱「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捧讀《辭海》,方知蓮為荷的別稱,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因此,荷與蓮用混了不要緊,兩個字眼,一樣意義。民間有一種說法,遠古時中原遼闊,文化隔絕,這種「根莖細瘦如指,向下生須根膨脹成藕,向上抽長圓葉並生出花蕊,夏天開淡紅或白色花,花謝後留下蓬子」的植物,有的地方稱荷,有的地方稱蓮,直到中原文化匯合後,覺得荷、蓮都有其存在意義,便荷、蓮並用了。
古人將荷神化、美化了。在古代,出於對荷的敬仰,風雅的江南人把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定為荷花生日。這天,皇親國戚,才子佳人,無不往荷池涌去,或賞蓮、或詠荷,歡樂從清晨日出一直延續到月上西樓。古人如此敬荷,自有其道理。「荷」諧音「合」、「和」,和美、和諧、祥和……可以聯想到的盡是美好之詞,豈能不鍾愛之?
荷是地道的中國原產物,如同粽子誕生於中國一樣。粽與蓮都是很有文化意義的東西。記得孔仲平的《觀舞》詩:「雲髻應節低,蓮步隨歌轉。」蓮步,美女的腳步,當然,也指古時女人的三寸金蓮。蓮步輕移,人面桃花,杏眼流轉……蓮一旦擬人化,竟是如此栩栩如生,令讀者眼前一亮,彷彿一個絕色女子飄然而至。
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八大山人,畫過一幅《荷花雙鳥圖》。畫的右方懸崖畔側出荷花荷葉,秀削恣肆;左方荷葉荷花自下而上,豪放婀娜;湖石上一鳥回首斜睨,岩頂一鳥白眼傲視,形成高低左右的呼應,以其蒼勁冷峻的意趣,表達出這位明朝朱氏王朝後人對滿清的不屑與鄙視。世人評其荷「勝不在花在葉」,即吾輩所說的「紅花還需綠葉扶」。藝術的表現與欣賞是需要智慧的。荷花大美,無論是含苞或是怒放,都讓人觸景生情,然而,荷花的大美正是田田的荷葉以其鋪張的綠襯托出來的。
蓮最早的功能並不在於供詩人畫家寫詩作畫,也不在於供哲學家產生思想。荷最早的功能是實用的,用來裹物和食用。碩大的荷葉,是古代最好的包裹材料,包熟牛肉、包碎銀、裹玉蘭花、裹米糕……以後遂有了荷包之說,有了以錦緞、皮革代替荷葉之演變。錦緞做成的荷包,往往是長大成人的女兒家送給中意的青年男子的定情物,裡面置了些香花,泛出芬芳,誘男人墜入愛情之河;皮革做成的荷包,則成了今天大眾化的錢包,貯存著人類的財富與虛榮。如今,贛粵閩等地的客家人依然把荷及荷包的最原始意義保存下來,比如大余新城鎮用荷桿做成的酸菜,成了風味極佳的客家小吃;南康的荷包肉,取碩大的荷葉裹上拌好佐料的豬肉,放在灶上猛蒸一天一夜,便成了散著荷香、肉香的一道客家名菜。
在贛南,荷花最盛的地方是石城。石城,本是山石崢嶸之地,往往給人以窮鄉僻壤之錯覺,天工造物,它卻是得天獨厚的荷的樂園!在無數的大山皺褶之間,在大片的田疇之上,乃至在每一塊空地上都種滿了荷,蓮葉田田泛綠,荷花亭亭玉立,開滿鄉野阡陌,山石累累的石城竟被一地荷花柔化得詩意盪漾。風月無邊的蓮,承載著客家人對中原文明的苦苦追尋,也點綴得這塊「石聳如城」的古老鄉村宛如芳菲世界。
在石城縣通天寨下的王家百家屋,古樹蔥蘢,幾片池塘植滿了綠色的荷。偎著大山的土地,彷彿汲取著天地靈氣,這里的蓮葉長得異常青綠,荷花開得異常潔白,沒有一絲俗氣,沒有一點浮躁,只有一種頑強與韌性在我們的眼中彌漫。
看來,周敦頤的思考是對的。蓮,最終還是屬於哲學的。

Ⅳ 山和荷花能畫在一起嗎屬於春天畫嗎有什麼含義呢

山拔地而起,蓮出泥不染。山象徵向上,蓮象徵純潔。
山屬四季,蓮屬夏天。兩者合一,應在夏季。
如果是工筆,一般是寫實,就不宜放在一起。如果是寫意,就隨你啦。

Ⅳ 有關雨後大山的好句有哪些

1、大地煥然一新。地面上坑坑窪窪的水鏡好似都凝結住了,成為一面面銀鏡把馬路上行人都倒映在其中。幾輛汽車風馳電掣後路上的積水猶如盤龍出海,令你看後毛骨悚然。小草、小花又挺直了腰板,在柔和的陽光下洗凈身上的塵土,悄悄長高。楓樹經過風雨的洗禮,接受了命運的挑戰,它並沒有屈服,反而變得安然無恙,你看它的枝葉更茂,全身更翠了,生命力更旺了。



2、雨後清新的空氣,彌漫了整個花園。我貪婪的呼吸著雨後甜潤的空氣。雨珠落在這花兒上是多麼的惹人喜愛。放眼望去,這就像一幅幅巨大的畫卷,那麼寧靜,那麼安逸。



3、雨後,大地消除了自己的炎熱,換上了一件清涼外衣,植物吮吸了充分的營養,重新綻開笑臉,這時天空中架起了一組七彩的橋梁,荷花瓣上的雨滴在玩滑滑梯—一滴、一滴的滑到地上,就在這時我們有了捉魚的好機會。



4、一道彩虹橫跨空中,像一座七彩橋,雲朵慢慢悠悠的飄著,太陽撥開了潔白的屏障,一下子蹦了出來,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鳥兒撣撣羽毛上的水珠,在半空中飛翔,或是飛到電線上歌唱,就像五線譜中的音符,歌聲清脆而又婉轉,十分優美動聽。草葉上匯聚著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反射著陽光,閃亮奪目,當它落下時,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像是在演奏一首節奏歡快的樂曲。甲蟲音樂家從洞穴中昂首闊步走了出來,准備舉行一場音樂會,他站在舞台中央引吭高歌。



5、陽光不弱不亮的灑在屋頂,閉上眼睛,張開雙手,我和風擁抱著,我似乎聞到了風的味道,帶著絲青春的幽香。抬起頭,我在想,如果歲月盛滿匆匆的夢境,是否不需要去尋找牽強的希望。天邊的那一朵雲彩,早已是你溫柔的伴侶。如此愜意的景,想到你卻有一點點感傷。是青春年少的我太過於多情,還是邁向成熟的你早已忘了曾經。



6、天空霎時變得湛藍湛藍的,空氣也變得格外清新,小鳥們呼朋引類出來呼吸新鮮的空氣,它們在藍寶石般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著,一會兒成為一字形,一會兒成為S形,一會兒成為人字形……總之它們是變化千萬。太陽公公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又恢復了往日的神采,天空中架出一座通往天外的七色彩虹橋。



7、特別喜歡下雨過後的空氣,帶著絲絲飄香的泥土的氣息。深深吸一口氣從心底感到一陣涼爽,此刻我的靈魂漂浮並快樂著,因為我已把傷痛留在了昨天,今天是嶄新的一天,如同被雨洗刷了心靈,已明凈的一塵不染。



8、入新湖公園,呵,好一片綠!湖水是綠的,榕樹的葉子剛經過大雨的洗禮,上面滾著一顆顆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彷彿是一顆顆閃閃發亮的珍珠!樹葉綠得讓人憐愛,小草在雨後更是青翠欲滴,迸發出勃勃的生機。一陣風吹來,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音偶爾會有一滴水珠滴在你頭上,感覺異常清涼舒服。



9、每次下過雨後,我都會去外面走一走,雨後的空氣很新鮮,雖然是夏季,但是下過雨後天氣依然像秋天一樣,帶著一絲涼意。花壇周圍都散發著泥土的香氣。周圍的花草上面都乘著晶瑩的露珠,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顆顆耀眼的鑽石。



10、雷聲漸小,烏雲散去,天放晴了。雨水積在路面坑坑窪窪的地方,積起了一個個小水凼,倒映出天空中潔白的雲和白雲背後的藍天。走在街上的人們都小心翼翼的,怕濺起的水花會打濕褲腳,更怕踏碎了水凼里的景緻。



11、後的空氣總是格外清新,一個人騎著車,迷茫的在街上騎著,不知哪裡才是我的終點,突然,雨又下了起來。看雨滴落在我的手臂上,聽風路過我的臉龐,心裡空盪盪的,好希望有一個人陪我騎,與她一起分享……



12、河面上波光粼粼,荷葉上盛滿了水珠,在陽光下水珠閃閃發光,猶如晶瑩剔透的珍珠在玉盤上盪來盪去;荷花在密密麻麻的荷葉間含苞怒放,吮吸大自然的能量;小青蛙把荷葉當作了蹦床,在上面一會兒跳一會兒叫,一會兒唱一會兒笑;小魚兒把荷葉當作避雨傘,在水下快活地嬉戲,一切都是那麼美妙。



13、都說空氣中蘊涵著語言。聽——鳥兒在雨後呼朋引伴地買弄他們清脆的喉嚨,唱出了婉轉的調子;知了喊個不停,我多想大家能聽見在空氣中散落的那奇妙的語言啊,可惜,人們已經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哪有時間去欣賞那美麗的雨後,惹人喜愛與翠綠的景色呢!?



14、雨後最迷人的,要數我最鍾愛的荷花了。坐在又濕又軟的草地上,望著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的荷花,又是一大享受!荷花經過雨水的洗刷,顯得白里透粉,粉里透紅,花芯的蓮也越發的可愛,讓人想起山間的山妹子那樣純潔與甜美,眼睛水靈靈的。那一片片綠色的大荷葉,在雨後越發地水靈,越來越綠,越來越惹人喜愛——看,它被雨水沖水得一塵不染,水珠在上面滾呀滾,充滿了詩情畫意。偶爾有隻青蛙跳上荷葉「呱呱」地叫著,清脆的聲音,隨著風,飄到了公園里有綠色的地方。為每一片綠都帶來了更多的生機。



15、雨淅淅瀝瀝地下了一整夜,到了早上雨好像也下累了,慢慢地停下了腳步,它們有的在池塘里睡大覺,有的在屋檐下玩耍,還有的在草地上捉迷藏。草地上的蝸牛都露出頭來看看這些難得一見的小不點,小不點兒好像會變魔法,它把小草變得發亮,把小樹變得乾乾凈凈,把天空也變得清澈了許多,把路上的小朋友也都加了一件外套。一場秋雨把雨後的早晨變得那麼清新那麼涼爽!



16、暫且掠過這個人,馬路兩旁的樹被細雨洗的格外清新。樹葉綠得發亮,青得逼你的眼。不知從何處傳來的幾聲鳥鳴,給這雨增添了幾分朝氣。馬路上的人漸漸多了,一輛輛汽車馳騁在被雨絲擦洗過的地面上,卻沒有濺起水花。這條路一直蔓延向遠方,遠方的車和人也不斷地向我走來。靠近又遠離。



17、再沒有比春雨洗浴後的青山更迷人了,整個山坡,都是蒼翠欲滴的濃綠,沒來得散盡的霧氣像淡雅絲綢,一縷縷地纏在它的腰間,陽光把每片葉子上的雨滴,都變成了五彩的珍珠。

18、春天雨後的山,遠遠望去,彷彿是一個巨人,又像一隻烏龜,又像一條巨龍。滿山遍野的顏色都是綠色的,因為春姑娘給山換上了「新裝」,漂亮極了。山上的樹從遠處看,一棵棵書昂首挺胸,高大的樹就像是爸爸或是媽媽,矮一點的就像是他們的兒子或女兒,正像一家正在吃團圓飯呢!頓時,綠油油的樹把整個天空映的綠油油的,雲也變成了綠色的,有的像雄師,有的刑小狗,有的像城堡,有的像鞋子…

Ⅵ 一年級看圖寫話 江南水鄉 關鍵詞 高聳的大山 綠油油的梯田 辛勤勞動。

金秋十月,江南的水鄉特別美!
早晨,紅日東升。荷塘里荷葉一朵挨著一朵,擠擠嚷嚷,像一把把綠色的小傘,上面沾著一滴又一滴的水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有的荷花已經開放了,粉紅色的,像娃娃的紅臉蛋,有的還是個花骨朵呢,她很害羞,羞的臉蛋像個紅蘿卜。從很遠很遠的地方,我就能聞到荷塘里菱藕、菱角的香味了。荷塘四周長滿了細細長長的蘆葦,風兒一吹,像蝴蝶一樣翩翩起舞。瞧!多美啊!四周的蘆葦像是相框,荷塘是背景,荷花、荷葉、菱藕就是相片了。
傍晚,夕陽西下。夕陽的光暉把湖面映成了七彩色,有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遠處漁民們乘著歸舟、唱著漁歌回來了,他們的歌聲飄過江面、穿過江水,那麼優美、那麼動聽,好像在歌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晚上,月亮升起。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水鄉的村莊,照亮了村莊里的楓葉,照亮了路邊的小橋。村莊里家家戶戶燈火輝煌,從窗戶里發出的燈光活像兩只「燈籠眼」。火紅調皮的楓葉撫摸著房頂,好像說:「瞧!我的紅裙子多美啊!我給你穿上吧!」。小橋下仍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小橋上隱約站著幾個人,那是他們在賞景看月。月光下,小橋、流水、人家組成了一幅美麗的水鄉畫。
江南美,水鄉更美,美在水鄉的荷塘照片,美在湖面的七彩色,美在漁民們的歌聲,美在月光下的水鄉畫。

Ⅶ 雷鋒的家鄉與荷花有什麼關系

近年來,為了打贏一場場「涉深水區、啃硬骨頭」的硬仗,努力建設美麗強盛幸福的名望之城,望城區廣大黨員幹部把職責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敢於擔當負責、勇於攻堅克難、善於改革創新、樂於吃苦奉獻,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涌現出了一批政治堅定、對黨忠誠,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務實廉潔、作風過硬的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先進典型。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3月15號起,望城視界開辟「雷鋒家鄉追夢人」專欄,深入報道望城奮戰在攻堅克難第一線的黨員幹部風采,樹立體現講擔當、重擔當的鮮明導向,激勵「雷鋒家鄉」廣大幹部群眾在見賢思齊中奮力擔當作為,為推進望城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路燈亮起來了,寬闊的馬路修好了,滿池的荷花正隨風搖曳生姿,在喬口鎮,「荷花蝦」種養殖產業打出了牌子,這里的貧困戶搬進了新家。村裡的致富路修好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說起這一變化,那就不得不提起這位「80後」喬口鎮黨委副書記、田心坪村黨總支書記舒鷗。今天的《雷鋒家鄉追夢人》讓我們一起了解他的故事。



抓產業發展,他是鄉村振興的擺渡人。

來到喬口鎮盤龍嶺村,可以看見遠處大片的荷葉田裡一隻大龍蝦赫然在立,近處白牆灰瓦的房屋,錯落有致,筆直的瀝青村道干凈敞亮,就連房前屋後的菜園子都煥然一新。盤龍嶺村位於喬口鎮中部,全村共870戶,總人口3223人,曾是省級貧困村,受自然資源制約,產業單一,條件差、底子薄,共有貧困戶84戶。舒鷗主動對口聯系這個省級貧困村,走村串戶,了解村民情況,聽取村民意見。他發現要實現全村870戶村民利益致富奔小康,必須依靠產業扶貧,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發展現代農業「沒地方、養不好、銷不出」這三大難題。



說干就干,他帶領聯村幹部創新土地流轉方式,以盤龍嶺村試點,率先全市成立土地股份、集體資產、勞務、置業、旅遊等五個合作社,引導農村承包土地依法、自願、有償、有序地向農民專業合作社集中,將2900畝耕地劃分為350到1000畝等的5宗地塊,委託第三方拍賣公司將土地流轉經營權進行公開上市競拍,集中發展「荷花+」現代農業。在4個月的建設中,他靠前調度,每天坐鎮合作社,他說:「當日事、當日畢,一定要把糾紛矛盾解決在萌芽。」在此期間870戶無一人上訪。半年後,近3000畝的荷塘已是嬌艷欲滴,秀色無邊,不僅成為了喬口鎮魚花港的一道美麗風景,也給5個商戶帶來500多萬產值收益。種養戶張星告訴我們「如果按照今年的市場行情,一畝地可以賺上兩、三千。」

盤龍嶺村環境美了,為了將「喬口荷花蝦」品牌推向市場,讓村民荷包鼓起來,他先後10多次拜訪文和友餐飲集團負責人,主動尋求產業合作,成功策劃「文和友助力望城產業扶貧」、「三千畝良田募蝦王」等活動,在全國連鎖店增加「喬口荷花蝦」菜式。一石激起千層浪,鄰村村民也開始自發採用「荷花+小龍蝦」套養模式,逐漸由原來的被動變為主動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喬口荷花蝦」成為建設萬畝「魚花港」濕地公園的主力軍。



讓群眾滿意,他是民生工程的守護人。

「真沒有想到,我出去一年的時間里,家鄉竟然變化這么大,環境好了,道路寬了,路燈亮了,屋場美了,鄉親的日子越來越幸福了……」從廣州趕回家過春節的村民蘇小海,看著家鄉一年來的巨大變化,情不自禁發出感慨。

眼前這條寬闊暢通的道路,是2018年新修的紅南公路,道路總長4.8公里,原寬度僅為3.5米。2017年舒鷗在走訪中發現,這條坑坑窪窪的道路,是沿線4個村近2萬人出行的必經之路。舒鷗告訴記者「因道路常年未修,早已破爛不堪,嚴重限制了群眾生產發展,所以我覺得拓寬這條扶貧致富路勢在必行。」



由於道路沿線居住了200多戶村民,拆除雜屋、禾塘補償低,實施難度非常大。舒鷗帶領13名鎮村幹部,起早貪黑入戶走訪,每天步行幾萬步,拿著項目拓寬後的設計效果圖,挨家挨戶做工作、解心結,忙起來一天最多兩餐飯。經過不懈努力,線內房屋一天內實現簽約並騰空倒地。項目開工後,這條6米寬的扶貧大道僅用了八個月時間提前實現竣工通車。

隨著這條喬口西部「大動脈」拉通,沿線多年「無序搭建、佔地為市」成為歷史,22座違章棚屋拆除了,140戶庭院綠化了,2萬鄉親出行便利了。盤龍嶺村從原來的省定貧困村轉變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而今,紅南公路沿線還開張了多家休閑旅遊農庄,產業興旺了,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了。

Ⅷ 大山的畫面內容怎麼描寫

露出雲層的群山似島嶼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懸浮著。 周圍的大山像一幅五顏六色的花布。 山浪峰濤,層層疊疊。 大山黑蒼蒼沒邊沒沿,刀削斧砍般的崖頭頂天...

Ⅸ 荷花的性格是什麼

花像大山一般的情懷,荷花有藍天一樣的胸襟,荷花與天使可比的純潔,荷花如夕陽似火的熱情。

熱點內容
七夕送什麼便宜禮物給女朋友 發布:2025-09-12 14:19:17 瀏覽:270
長壽花的花語及含義 發布:2025-09-12 13:59:47 瀏覽:349
一朵微笑作文700字 發布:2025-09-12 13:59:07 瀏覽:266
西蘭花放屁臭 發布:2025-09-12 13:47:50 瀏覽:641
針墊花語 發布:2025-09-12 13:38:37 瀏覽:777
描荷花的樣 發布:2025-09-12 13:32:36 瀏覽:396
鮮血櫻花游戲 發布:2025-09-12 13:31:50 瀏覽:27
猜成語雞狗各踩一朵雲 發布:2025-09-12 13:29:58 瀏覽:126
百合是什麼植物 發布:2025-09-12 13:13:05 瀏覽:848
lol白色情人節吧 發布:2025-09-12 13:07:18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