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大廟
A. 廣東汕頭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都不是很好玩,個人感覺。湛江的島比較多,號稱有8景,四個是島,但都很一般,我覺得不要去好,如果要去就去湖光岩,在海洋大學附近,還可以。也可以去湛江一些綠色農村,相當於農家樂那種。而汕頭嘛,南澳島沒去過不知道怎樣,市區附近就一個中信度假村和結石風景區。還有一些寺廟之類,比如仙城有兩個風景區,還有和平的大峰風景區等等,感覺汕頭的風景人造的比較多,沒湛江"自然",不過海灘嘛,中信的比湛江的都好。至於吃的嘛,絕對是汕頭好!只要你找對地方。有很多特色小吃之類的,兩個都是海濱城市,海鮮就沒得說了。還有什麼?你再問吧,我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如果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請選五星滿意
3Q
B. 常州哪個小學、初中最好
最好還要列出5個?哪有5個最好的?小學最好的是局前街小學,初中最好的是24中,高中最好的是省常中。
C. 福建廿七君廟,為何不拜佛不拜仙,而是拜解放軍
詩人說,從來沒有人真正了解過一片土地,因為我們的土地上有太多的故事,我們需要有意義和深刻的表達。明代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崇武鎮以崇武命名,意為提倡軍事准備。因為城市是蓮花形的,城市裡有蓮花石,又稱蓮花城。
老人走後,他對泥塑許下了一個大心願:建一座大廟,供奉在西沙灣犧牲的解放軍。
D. 為什麼有佛的地方都有蓮花
【蓮華三喻】(名數)佛以蓮華喻妙法稱為妙法蓮華經。天台以之為乘教權實之開廢。以佛身本跡廢立之深義為喻題。立跡門之三喻與本門之三喻。跡門之三喻者,一為蓮故華,是譬為實施權,如來於法華會坐,為顯一乘之實,於爾前先說三乘之權教也。二花開蓮現,是譬開權顯實,花開譬開權,蓮現譬顯實,正於法華之會座,拓開三乘之權方便,顯一乘之實義也。三花落蓮成,是譬廢權立實,即開三乘之權教,則權教自廢,一乘之實教獨存也。已上三喻,為就佛之垂跡身所說乘教上,譬開廢之義者,故為跡門之三喻。是本經前十四品之意也。本門之三喻者,亦一為蓮故華,是譬從本垂跡,如來自久遠實成之本,垂伽耶始成之化跡也。二花開蓮現,是譬開跡顯本,本經至壽量品,迦耶始成之佛,始打開為化身,顯久遠之本地也。三花落蓮成,是譬廢跡立本,開化身巳,則化身自廢,獨久成之本身成立也。巳上三喻,顯佛之本地,為之開廢,故為本門之三喻。見法華玄義一。
【蓮華】
生於沼澤之宿根草本植物。通常於夏季開花,味香色美,生於污泥中而開潔凈花。印度古來即珍視此花。據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所述,天地開辟之始,毗濕笯之臍中生出蓮華,華中有梵天,結跏趺坐,創造萬物;又毗濕笯及其配偶神,皆以蓮華為表徵!或以蓮華為多聞天之七寶之一。佛教亦珍視之,如佛及菩薩大多以蓮華為座。據『入大乘論』卷下載:十地菩薩系生於摩醯首羅天王宮,坐於寶蓮華王座而成佛!『觀無量壽經』載: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二菩薩等,皆坐於寶蓮華上;眾生臨終時,彼佛等持蓮台來迎九品往生之人。又佛、菩薩等聖像,大多安置於蓮華台上;蓮華亦常作為供養佛、菩薩之具。在印度,稱蓮華,可大別為二:
1.缽頭摩華:即蓮華。又雲缽曇摩華、缽持摩華、般頭摩華、缽弩摩華、波曇華、波慕華。譯為赤蓮華、赤蓮、紅蓮華、赤黃蓮華、黃蓮華。有赤、白二色,是否還有黃色則不詳?通常缽頭摩華指赤蓮華而言;八寒地獄中,有缽頭摩地獄、摩訶缽頭摩地獄,即譯為紅蓮地獄、大紅蓮地獄。此乃因地獄眾生,由於寒冷,故身體凍成紅色,皮破而呈血赤色。2.優缽羅華:即睡蓮。又雲優缽華、烏怛缽羅華、優缽羅華。譯為青蓮華、黛華、紅蓮華。有青色、赤色、白色等。其中以青色者為最著名,即尼羅烏缽羅華,又雲泥盧缽羅華,譯為青蓮華。在經典中,形容佛眼之微妙以其葉為喻;口氣之香潔則以其花為喻。青蓮華為千手觀音四十手中之右一手持物,此手即稱青蓮華手。又八寒地獄之第六為優缽羅地獄。八大龍王之一為優缽羅龍王。前者因冰混同水色而呈青色,或因寒氣而使皮膚凍成青色,故稱優缽羅地獄。後者因龍王所住處即優缽羅華所生長之池,故以為名。另:拘勿頭華,又雲拘牟頭華、俱物頭華、句文羅華。譯為白蓮華、地喜花,即白或紅之睡蓮,還有黃、青二色,此系指赤、白優缽羅華而稱。又須干提華,又雲搔揵提迦華,乃好香華之意。華色有黑色與赤色,此華恐為白色之拘勿頭華?然其形色不相似。另有分陀利華,又雲分陀利迦華、分荼利迦華、奔荼利華、本拏哩迦華,譯為白蓮華,又稱百葉華、妙好華,亦是白色睡蓮之一種。不被煩惱污染,即清凈佛性喻為分陀利華。『悲華經』及『妙法蓮華經』即以此華為經題。又千葉蓮華,乃有千枚花瓣之蓮華,系供養佛陀所用,即為佛所坐之華台。又『大日經疏』卷十五:西方五種之蓮華,即缽頭摩華、優缽羅華、泥盧缽羅華、拘勿頭華、芬荼利迦華。又據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五載:蓮花有香、凈、柔軟、可愛等四德,而以比喻法界真如之常、樂、我、凈四德。在『華嚴經』『梵網經』等有蓮華藏世界之說。於密教有以八葉蓮華為胎藏界曼荼羅之中台,又以比喻人之心臟(肉團心),並表示眾生本有之心蓮。
[中阿含經卷二三、華手經卷一、大日經卷五、大智度論卷九、法華經玄義卷七下、大日經疏卷五、宗鏡錄卷二十八、佛教美術研究、曼荼羅研究,L.A.Waddell: The Buddhi sm of Tibet]
E. 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詳細
篇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材料——王朴
王朴生於1929年,犧牲於1943年,河北省完縣人。他生長的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4歲。王朴誕生在村裡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里。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蘆溝橋事變, 侵佔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在王朴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裡,王朴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幹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後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朴:「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裡, 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你鬼子和狗漢奸!」王朴面不該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於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朴英勇的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篇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楊靖宇
楊靖宇是我黨我軍優秀的高級軍事指揮將領。他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等職。他率部長期轉戰於長白山麓、松花江、鴨綠江畔,活動足跡遍及30個縣,是我國的英雄。
楊靖宇犧牲前五天。「討伐隊」將已無力奔跑的楊靖宇包圍在一片小樹林中。他們逐步逼近到50米處,喊話勸降,對方「連答應的神色也沒有,依然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日軍見生擒困難就猛烈開火,有一彈擊中胸部,對方才「被打倒而絕命」。日軍根據追蹤估算,認為他缺糧已有半個月,完全斷糧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夠在零下20攝氏度且沒有房屋的山林中堅持下來簡直不可思議,於是將遺體送到縣醫院解剖。當腸胃被切開後,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軍官狠狠地說:「算他是支那的一條好漢!」日本關東軍在烈士殉難處破例舉行了一個祭奠儀式和對軀體的葬禮,以楊靖宇的頑強為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人民政府將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篇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趙一曼
在1935年11月,趙一曼率領的部隊被日偽軍包圍,她要團長帶隊突圍,自己擔任掩護,左手手腕中彈負傷。她在村裡隱蔽養傷被敵人發現,奮起迎戰時左大腿骨被子彈打穿,因流血過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爾濱偽濱江省警務廳受刑後幾度昏迷,仍堅貞不屈。她生命垂危時,日寇擔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進哈爾濱市立第一醫院監視治療。負責看守她的偽滿警察董憲勛和醫院女護士韓勇義,都為她的英勇所感動,又聽她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於是決心參加抗聯隊伍。
在二人幫助下,她於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爾濱,朝抗日游擊區的方向走。 偽騎警隊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們乘坐的馬車,趙一曼再次被捕。敵人反復折磨了她一個月,她只是怒斥敵人:「你們可以讓整個村莊變成瓦礫,可以把人剁成爛泥,可是你們消滅不了共產黨員的信仰!」 趙一曼負傷被捕解到哈爾濱後,日寇和偽滿的警察頭目立即對她進行審訊。
此時,她傷口不斷流出的鮮血濕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絕地痛斥日寇侵佔中國東北的暴行。負責審訊的日本特務惱羞成怒,竟用竹簽從她的指甲縫中釘進去,用鞭子狠戳趙一曼的傷口,使她幾次昏死過去。日寇將她送到醫院,傷勢剛好一點,日寇又在病床前審問,趙一曼依然堅不吐實,日寇拳打腳踢,她的傷口再度破裂,又昏迷過去。醫護人員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對她產生了敬佩。
篇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董存瑞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日
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模範共產黨員、全國著名戰斗英雄董存瑞的英靈。在蒼松翠柏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著朱德總司令的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篇五: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黃繼光(1930~1952)
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農歷1930年11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山村,他自幼家境極為貧寒,六七歲時父親因受地主欺壓,病恨交加而死。黃繼光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鄉解放,村裡組織起農會,黃繼光不但成為農會第一批會員,積極斗爭地主,還當上了村裡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國內停止復員並大量徵兵。1951年3月,中江縣徵集志願軍新兵時,黃繼光在村裡第一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徵兵的營長卻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到朝鮮前線後,黃繼光被分配到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聖山前沿陣地接防,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後勤。經過副指導員細致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後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幹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經上級批准,他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葯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另一特級英雄是楊根思);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黃繼光最後長眠於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F. 廣東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
廣東那裡最好玩 【廣州市】 抽水蓄能電站 溪頭村 樂平鄭村 廣州鍾樓 增城坑背村 三水大旗頭村 逢簡小周庄 白水寨 白雲山 中山紀念堂 蓮花山游覽區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越秀山 黃花崗烈士墓 從化溫泉 光孝寺 懷聖寺 虎門銷煙池 東方樂園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蘿崗風景區 三元里抗英斗爭舊址 白雲山 廣東美術館 番禺寶墨園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中山紀念堂 番禺蓮花山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黃花崗公園 越秀公園 碧水灣溫泉度假村 洪秀全故居 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將士陵園 【深圳市】 大梅沙 小梅沙 華僑城 觀瀾湖高爾夫球會 【珠海市】 圓明新園 九洲城 高欄島岩畫 炮台山海關遺址 共樂園 九州島 佛山 圓明新園 【汕頭市】 中信高爾夫海濱度假村 北山灣旅遊度假區 白花尖大廟 北山灣泳場 九天玄女塔 青雲岩 天壇公園 礐石景區 中信高爾夫海濱度假村 南澳島 【韶關市】 丹霞山 丹霞山 風采樓 古佛岩 【河源市】 南園古村 新豐江森林公園 霍山景區 【梅州市】 陰那山 千佛塔 靈光寺 華銀雁鳴湖度假區 雁南飛度假村 五指石景區 五華熱礦泥山莊 【惠州市】 惠州西湖 【東莞市】 東莞可園 年豐山莊度假村 石龍中山公園 迎恩門樓 虎泉山莊 鴉片戰爭博物館 【中山市】 孫中山故居 【江門市】 江門圭峰山 立園 古兜溫泉 金山溫泉 圭峰風景區 【佛山市】 佛山祖廟 萬福台 蓮峰書院 南風古灶 西樵山 三水荷花世界 【陽江市】 海陵島大角灣 【茂名市】 水東灣第一灘 天馬山 西江溫泉度假村 【肇慶市】 世外桃源 金林水鄉 封開縣楊池村 星湖 星湖 七星岩風景區 西江風景區 黃岩洞陳列館 燕岩風景區 端州古城牆 星湖 【清遠市】 清新溫礦泉度假區 【潮州市】 白水岩風景區 筆架山 鱷渡清風亭和祭鱷台 龍湫寶塔 鳳凰台 白雀寺 韓文公祠 葫蘆山摩崖石刻 開元寺 梅林風景區 韓文公祠 【揭陽市】 嶺南水鄉 丁日昌府 介子推廟 彭園 翁梅齋墓【湛江市】 湖光岩 天成台度假村 南亞熱帶植物園 吉兆灣度假區 【開平市】 開平碉樓 恩平:「舉人村」【陽春市】 廣東小桂林
G. 井岡山的行政區劃圖
1、郵編:343600 代碼:360881 區號:0796
拼音:Jǐng Gāng Shān Shì 英譯:Jinggangshan City
井岡山市位於江西省西南部,東鄰泰和縣,北接永新縣,南臨遂川縣,西接湖南省茶陵縣、炎陵縣。總面積1276平方千米①。總人口15.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萬人。
全市轄2個街道、5個鎮、12個鄉:茨坪街道、黃竹坳街道、廈坪鎮、龍市鎮、古城鎮、新城鎮、大隴鎮、拿山鄉、黃垇鄉、下七鄉、長坪鄉、坳里鄉、鵝嶺鄉、柏露鄉、茅坪鄉、葛田鄉、荷花鄉、睦村鄉、東上鄉。共有11個居委會、106個行政村。市政府駐紅軍路。
2、下轄劃分
茨坪街道(黃竹坳街道)(郵編 343600)
居委會4:紅軍路、桐木嶺路、新市場路、黃竹坳路
廈坪鎮(郵編 343603)
居委會1:廈坪
村委會5:廈坪、口前山、沉塘、復興、菖蒲
龍市鎮(郵編 343500)
居委會3:城北、城南、城西
村委會4:龍市、庄前、相公廟、石陂
古城鎮(郵編 343509)
居委會1:古城
村委會8:古城、塘頭、沃壤、城邊、坳頭、寺源、排下、長溪
新城鎮(郵編 343508)
居委會1:新城
村委會7:新城、曲石、排頭、黃廈、楓梓、金源、橋上
大隴鎮(郵編 343504)
居委會1:大隴
村委會7:大隴、中村、瑤背、橋林、樓下、源頭、井水背
拿山鄉(駐地 老嚴家 郵編 343604)
村委會10:溝邊、貴溪、北岸、長路、茶坪、江邊、勝利、南岸、拿山、小通
黃垇鄉(駐地 羅團 郵編 343605)
村委會5:黃垇、洪石、光裕、石角、福溪
長坪鄉(駐地 中煙 郵編 343608)
村委會3:中煙、長坪、仙口
下七鄉(駐地 圩尾 郵編 343606)
村委會6:下七、上七、楊坑、光明、洪坪、漢頭
鵝嶺鄉(駐地 白石 郵編 343511)
村委會6:白石、蕉陂、神源、塘南、荷田、上坑
柏路鄉(郵編 343506)
村委會6:柏路、長富橋、本安、楠木坪、水頭、下隴
茅坪鄉(郵編 343604)
村委會6:茅坪、壩上、馬源、大坪、桃寮、神山
葛田鄉(郵編 343503)
村委會5:葛田、古田、樹背、華嶺、洋坳
荷花鄉(駐地 大廟 郵編 343503)
村委會6:大倉、蒼沖、高隴、東源、虎嶺、大廟
睦村鄉(郵編 343502)
村委會8:睦村、社背、河橋、蕉塘、龜邊、上寨、星台、觀上
東上鄉(郵編 343501)
村委會10:東上、漿山、大亞山、橋頭、坳背、席塘、虎爪坪、蒲隴、瑤前、曲江
坳里鄉(駐地 橋頭洲 郵編 343509)
村委會4:坳里、渡陂、橋邊、寨下
H. 小伏山在那裡
在河南商城縣伏山鄉,河南南部,屬於河南信陽,與湖北交界。有以下景點:菊花尖(文峰疊翠)
在縣城南16公里,伏山鄉大木廠、伏山、石沖村交界處。東接大伏山。清嘉慶八年《商城縣志》載:「小伏山即章山,俗名菊花尖,洲志又謂藤脊嶺,縣治正南之文峰也」。長2.5公里,寬1.3公里。山體呈西南——東北走向。支峰有嶺窩、天塘等。主峰菊花尖,海拔822米,形如筆架,由侏羅紀安山岩、凝灰岩構成。森林覆蓋率達80%。多馬尾松、雜灌。產山漆、茶葉等。葯材有菊花、山楂、桔梗、天麻等。昔為商城八景之一,史稱「文峰疊翠」。據傳說,過去常有兩位得道的道人在附近一帶山上行走或下棋。
大木廠
是伏山鄉西南部的一個小集鎮,距伏山鄉政府5公里路,在菊花尖的西北部,據說這里過去有一家木材商專門收購附近的木材,堆了一大院子,等有合適的買主再成批的發售。有一次,木材商到菊花尖看樹,見兩個道人下棋,他就在一旁看起棋來,過了一會兒,下棋的道人說:「看山的朋友,你家裡喊吃飯了,你回去吧!」,木材商就下山回家。趕到家一看,家裡已過了幾十年,小孩成了大人,一院子的木材全爛完了,因此,此地就叫「爛木廠」。因「爛」與「大」諧音,所以後來就演化成「大木廠」了。大木廠是伏山鄉三大集鎮之一,是伏山鄉西南片八個村的經濟文化中心。
伏山卧佛
屬於山丘類型,位於伏山鄉伏山村境內,由海拔1219.8米的女人寨,海拔1020米的小石坳和海拔902米的道人躺三座山峰構成,三峰交錯層疊橫排,酷似一卧佛平睡在山中,其頭部胸部、腿部輪廓逼真,遠眺栩栩如生。卧佛長約4公里,寬1公里,呈東西走向,東頭頭枕大別山在河南省境內的主峰金剛台,西腳抵商城「八景之一」文峰疊翠菊花尖,可謂全國最大的天然卧佛,山澗溝壑相連,相映成趣,森林覆蓋率達85%,有馬尾松、櫟、雜灌,產板栗、茶葉、茯苓、天麻、麥冬、百合,氣候溫和,夏季月平均氣溫22℃,因海拔高,天氣涼爽,是理想的避暑盛地。該景距伏山鄉政府10公里,有簡易的公路通往景區。
道人躺
在菊花尖東南方向有一個海拔902米的山峰,山峰的一側有一個肉乎乎的山坡,據說菊花尖上的兩位道人,曾經常躺在這里睡覺,所以叫「道人躺。」
渣滓河
距縣城南23公里,與安徽省金寨縣銀沙畈鄉接壤,相傳牛郎織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因牛郎織女相愛,王母阻攔,拔綰發玉簪劃出一道河,得名「簪子河」,後諧音今名渣子河。渣子河既是一條河的名字,又是現在伏山鄉一個行政村的名字,該村境內有牛郎織女石、照鏡岩、卧牛嶺等景點。
牛郎織女石
位於伏山鄉渣子河村境內,距渣子河街西北部200米處渣子河的兩岸。該石屬於侏羅系安山石,由原始岩漿凝結經雨水沖涮風化而形成。中間一河穿山而過,名曰渣子河。相傳牛郎織女相愛,王母阻攔,拔綰發玉簪劃出一道河,得名「簪子河」,後諧音今名渣子河。河東岸有牛郎石,形似牛郎。河西岸有織女石,如織女端坐;「梳妝台」,台高丈余,周圍是陡峭的絕壁;梳妝台對面有一奇石,高約兩丈,寬約一丈,厚約五尺,如鏡子斜立,名曰「照鏡岩」。岩旁有一蒼松挺立,蔚為壯觀,該景距伏山鄉政府12公里,跨省公路「銀伏路」穿景而過。
照鏡岩
在縣城南23公里,伏山鄉渣滓河村境內。東臨渣滓河。上有岩石形如鏡,故名。相傳唐武後曾照鏡於此。長2公里,寬0.8公里。山林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545米。森林覆蓋率達75%。有馬尾松、黃山松、雜灌等。
卧牛嶺
在渣子河街南面,是與安徽交界的一條分水嶺,據說從前這里是牛郎放牛的地方,因此叫卧牛嶺。
人面石
在石洞村往石洞廟的之間公路北側,由天然長成的幾塊巨石自然形成,酷似一個人臉、鼻子、眼睛、嘴俱全,面向公路,總高丈余,最早由夏忠甫發現並拍成照片。
石洞石佛
在縣城南19.5公里,伏山鄉石洞村境內。一巨石外形酷如大象,內形成一天然石洞,洞頂成弧形,高、寬、深均2米。三面石壁上排放兩列石雕佛像,上排是如來、觀音菩薩,下排齊天大聖、十八羅漢等,計有大小佛像36尊。佛像雕刻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巨石上,一棵百年紅檀樹,枝葉茂密,宛如天然華蓋,置石洞於綠蔭之下,景緻宜人,過往行人無不流連忘返。1966年石佛部分被毀,現洞內僅存19尊殘缺石佛。1979年洞容略加修繕,可供游覽。
貓耳石
屬凸峰類型,位於金剛台西側峰頂,該峰由侏羅系安山石、粗石岩,凝灰岩構成,海拔高1351米,凈高50餘米,雄姿屹立,且石上雜草叢生,與貓毛相似,宛若貓頭一耳,人們叫它「貓耳石」。該石背依金剛台自然保護區,周圍懸崖峭壁,萬木蔥籠,惟它獨尊,象豎耳聞鼠叫,象側耳聽鳥聲,登頂不僅可觀賞貓耳石,還可攬金剛台風光,是一個獨特的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自然景觀。該景位於金剛台主峰西側,有公路通往山腳下,有人行小路登景點。
金剛古寨
在縣城東南15公里。古時建寨於金剛台,故名。據《讀史方輿論紀要》、清嘉慶《商城縣志》載,宋紹興初年,義師首領張昂在此建寨,抵禦金兵;紹熙初築石城。嘉熙元年(1237年)農民起義軍攻佔光州(潢川),州治遷此。咸淳四年(1268年)起義軍攻上金剛台,燒毀州衙。元初置帥府,驅逐「達魯花赤」,在三面絕壁的月亮口北側東面山坡上,建大殿數層,稱皇殿。皇殿的北、東、西三面都是懸崖峭壁,特別是東面,名叫「萬人崖」,是萬丈懸崖,據說是餘思銘處決犯人的地方,凡處決犯人,無須刀砍斧剁,只將其推下懸崖就沒命了。據說建皇殿用的磚瓦,都是餘思銘的嘍啰兵排成長蛇陣從山下手遞手傳上去的。皇殿的西南就是大月亮口。沿月亮口而下有一條扶壁可行的石徑。元末餘思銘占據金剛台,率萬餘人依山險築寨,建里羅城,鑿千工堰,以御元軍。明初在此置巡檢司。現僅存一段寨牆、西寨門和數十間房基及荒草,有羊腸小道可供攀行。
插旗尖
在伏山鄉里羅城村東南4公里,金剛台大月口西南側,離皇殿不足百米,其山峰海拔1278米,凈高80餘米,系巨石尖峰,元末農民軍首領餘思銘屯兵金剛台,插軍旗於峰巔,插旗石眼尚存。
里羅城
在金剛台西麓的山腳下,有一片淺山, 淺山之間有良田千畝,農戶數百,周圍有較高的山嶺圍護,從前,餘思銘依山築寨,在此屯兵,名為「里羅城」。里羅城現為伏山鄉的一個行政村,境內有餘思銘當年修的千工堰和布滿山間的方形石擺,這些石擺估計是當年餘思銘屯兵兵營的房基或耕種的田地。
千工堰
在縣城東南18公里,伏山鄉里羅城村。清嘉慶《商城縣志》載:「元末餘思銘築以蓄水御兵,遺址尚存」。千餘名勞工經數月修成,故名千工堰。長2000餘米,寬20餘米,深10米。原堰已毀,現為農田、河道。尚可見殘存基石。
朝陽洞
在縣城東南20公里,金剛台南麓,海拔1145米處。洞口向西南,寬大朝陽,故名。高9米,寬8米,深9米,可容納百人。朝陽洞地勢險要,正面陡不可攀,繞道有一小路通往,超近可用樹上葛藤盪到洞口。1932年9月,中共商城縣委駐此,以金剛台為根據地,利用朝陽洞有利地形,領導開展游擊戰爭。從伏山鄉餘子店、經七里山、上十八盤,過三棚樓、到馬鞍橋,往北300米即到朝陽洞,往東上2公里即到金剛台最高峰平頂鋪。
平頂鋪
在金剛台東嶺最南端,系金剛台的最高點,上面較平坦,所以叫「平頂鋪」。站在這里往東可看到梅山水庫,往西可看到鯰魚山水庫,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文革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442部隊曾在此駐扎兩年有餘。
童子團崗哨紀念亭
位於伏山鄉里羅城村花氏祠前的古銀杏樹旁,原是紅軍保衛革命根據地的第一道崗亭。童子團成立後,由童子團接替,陳明義當上童子團大隊長後,在此屢屢立功,受到領導多次表揚。
黃泥嶺紅軍檣標
在伏山鄉里羅城村東50米。東靠金剛台貓耳石,1932年,紅四軍第八十二師政治部在村內花氏祠東山牆上寫有「堅決消滅國民黨七十五師」的標語,字跡尚存,為縣級保護文物。
將軍石
在陳明義將軍經常放牛的山上,有一塊巨大的岩石,是陳明義常坐的地方,群眾稱之謂「將軍石」。
荷花池
位於伏山鄉里羅城村東北1.4公里,1932年紅四軍總醫院設在此,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平崗
在伏山鄉里羅城村東700米,是一個小嶺崗,因餘思銘與元軍交戰於此,雙方傷亡過半,勝敗不分,比較平衡,故名平崗。
豹子灣
在伏山鄉里羅城村西北800米。1932年,紅四方面軍撤離大別山北上抗日後,新組建的紅二十五軍,在商城又迅速壯大,蘇區恢復到方圓百餘里。1933年,從紅二十五軍抽出一部組建成紅二十八軍。1934年4月,根據省委指示,紅二十八軍開赴商城豹子灣,與紅二十五軍會師整編為新的紅二十五軍。整編後的新紅二十五軍在豹子灣誕生,從豹子灣走上長征路。
餘子店
在伏山鄉楓香樹村東北5公里。即在里羅城以西,可能就是餘思銘的外羅城。餘思銘據守金崗台與元朝分庭抗禮,元軍征剿金崗台時,混亂中,余家父子分散,後在此相遇,合力拚殺,方才脫身,為紀念義軍父子相遇而名。叫「遇子店」,因餘思銘姓余,且「余」與「遇」同音,所以就演變成「餘子店」了。餘子店是從西側上金剛台的必經之路,也是商城上金剛台古寨皇殿、月亮口、插旗尖、馬鞍橋、平頂鋪、朝陽洞、觀「小黃山」西溝等重要景點的最捷徑,抗日前夕,張學良的東北軍北十師曾駐扎餘子店。文革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442部隊在金剛台平頂鋪施工時,也是從餘子店經里羅城、七里山修馬路上去的,餘子店是金剛台西麓山腳下的第一集鎮,現為伏山鄉餘子店村。
得勝崗
位於伏山鄉餘子店村北800米。傳說餘思銘父子相遇後與元軍又打一仗,合力對抗,大戰獲勝於此,群眾為紀念此戰而起名,為得勝崗。崗上有一廟,名叫「碧雲寺」,為四合院形寺廟。
王家樓
區蘇維埃、區委會舊址,位於伏山鄉七里山村,是紅軍時期最早的區蘇維埃之一,是陳明義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入團宣誓的地方,在這里發生的事情,影響了陳明義的一生。
七里山瀑布
又名叫「響水潭」,位於伏山鄉七里山村部西南處,七里山腳下,有鄉間公路直達。離鄉政府7公里。該瀑布寬約20米,落差10米,每逢雨水季節,水沖入潭中,聲震數里。
二斗封倉刻
位於伏山鄉燕灣村小拐灣山上。山上有一火岩石,岩石下有兩個溜口。傳說,此處每天向外流米二斗,供窮苦人食用。後遇一貪心漢,強占出米口,此石不再流米,石上現出「二斗封倉」四個石刻大字,至今字跡清晰。
庄頂山
又名撞頂山,位於伏山鄉楓香樹、徐堰、鮑沖、餘子店、燕灣等五個村之間,現有從餘子店經院牆、趙灣、雷灣的小公路(可通三輪車),通往嶺頭獅子峰廟,距餘子店街3公里。一出商城城關往南看,便可見到一座平頂山峰,距城關18公里處,這便是庄頂山。據說此山從前與金剛台比著長高,快到超過金剛台的時候,這里來了一位修仙得道、金口玉言、法力無邊的「羅衣先生」,他一腳把其山頂撞下來了,這個山頂就落在餘子店河西的田畈中間,名叫「墩塘包」。因「墩塘包」的方圓大小與庄山頂基本吻合,所以人們傳說「墩塘包」就是「庄頂山」的山頂,所以此山就叫 「撞頂山」。因「撞」與「庄」諧音,所以就演化成「庄頂山」。「庄頂山」從北往南看是一座平頂山峰,從東往西或從西往東看則是一條六里長的大嶺,山頂古代有廟宇遺址、抗戰之前張學良的東北軍駐扎餘子店時,在庄山頂上建有炮樓,並在炮樓裡布置一個排的兵力負責瞭望。在庄山頂附近還有庄頂山石刻、獅峰廟、媳公廟、鴉鵲石、棺石窪、老貓洞等景點。
庄頂山石刻
在庄山頂的南側,有一段高近兩丈的懸崖石壁,石壁上有斗大的石刻空心字 「修身為本,著力修身」和升子大的石刻小字「圓明仲諸明道書」。石刻字體皆為楷書。
獅峰
在庄山頂南側一公里處的嶺頭上,即伏山鄉楓香樹村莊山組與燕灣村雷灣組的交界處,有一座山峰形如「石獅」。「獅峰」 是一個長20米、寬高均有10米的圓形石包。石包上有「媳公廟(小廟)」、「升天石」、「神水泉」、「油鹽罐」,石包下有「獅峰廟」、「打兒窩」等。
媳公廟
是建在「獅峰」頂上的一座約四平方米的小廟,據說有下十分孝心的兒媳婦,孝敬年老多病卧床不起的公公,因而感動天地,得道成仙,媳公均得升天。此廟就是為紀念他們而建的。
升仙石
是媳公廟前的一個長約2米、寬高1米有餘的長方體巨石,據說那媳公二人就是從此石升天的。現有「升天石」石刻大字。
神水泉
是「媳公廟」 前的一個小石窩,石窩里常有泉水,所以叫「神水泉」。
油鹽罐
是石包上一個深約15厘米,直經約8厘米的圓柱形石坑,相傳過去的油鹽罐比它小,但罐里的油鹽可供廟里的人吃,不管是平時廟里人少,還是逢會時廟里人多,都夠吃,且不咸不淡,剛夠吃,也沒有多餘的。由於廟里的和尚貪心不足,想有剩餘的好賣錢,就請石匠把油鹽罐打大一些,哪知這一打不當緊,卻使油鹽罐從此就不來油鹽了,僅有空罐而已。
獅峰廟
過去叫「西公廟」或「西峰寺」。在獅子峰石右(西)側的山窪里,為前、後、左、右各三間的四合院廟宇。廟里修有觀音、華佗、財神、火神等多尊神像,廟外建有戲台、香亭、化錢爐、孤墳池等配套設施。解放前夕,這里曾是郝英、郝協、鄭書亭等老革命軍人的游擊據點。近年來,人們又在東側建了四間專供唱皮影戲用的廂房,每逢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這里都要逢廟會,做會齋、唱皮影戲、花蘭戲,香客不斷。
打兒窩
在「獅峰」的正前方(南面)獅子嘴下有一個長約6米,寬約3米、高約2米的長方體巨石,石上面中部凹下,呈現一窩,名叫「打兒窩」。逢廟會時,年輕的育齡婦女往往都站在「獅峰」上往窩里扔石頭,據說石頭要扔到了窩里,就會生兒,扔到石窩以外就會生女或不生,因此就叫「打兒窩」。
鴉鵲石
在庄山頂與獅峰廟之間的路旁嶺頭上,高丈余,形如鴉鵲,過去石邊樹林未長高的時候,千米之外就可見到,現在石邊的松樹長高,遮擋住了視線,遠處看不見。
老貓洞
在庄山頂的北面,餘子店村莊山茶場下邊,此處外觀是一個由下至上的長條形亂石倉。石倉下有一長條形石洞,此洞忽高忽低,高處人可直立,低處可坐;忽寬忽窄,寬處可坐七八個人,窄處僅容一人。全洞長約30米,共能容納30人左右,解放前,曾有人在這里躲藏兵災。
棺石窪
在餘子店村莊山茶場,場主廖少明住宅往西200米處,有一個地窪,地窪里有兩個長4米、寬高各1.5米的棺材形巨石,一前一後,酷似兩個大棺材,因而此窪名叫「棺石窪」。據地窪的主婦介紹,十幾年前他家准備把這兩口石棺材打掉,因夢見穿莽袍玉帶的官人警告,再沒敢打,保留至今,現此窪已作茶園。
陳明義將軍故居
從餘子店街往南行1公里,有一個小自然村,名叫土門(現在屬伏山鄉七里山村新塘灣居民組境內),陳明義將軍從小就生長在這里。
民族英雄趙崇德故居
從餘子店街往南行2公里,公路左側(路以東)有一個山青水秀的小村莊,北、東、南三面環山而抱,唯有西面是一入口,入口處是一口水塘,塘里沿是一個竹園,竹園里邊是一個村莊,住著數家趙姓人家,此地就叫「新塘灣」。抗日戰爭時期,炸毀日軍陽明堡機場的陳錫聯部三營營長趙崇德就生長在這里。趙崇德原名趙開奎,又名宗德。1914年生,15歲加入區少先隊當小隊長,16歲參加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0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第三營營長,在陽明堡機場戰斗中光榮犧牲,犧牲時年僅23歲。趙崇德故居與陳明義故居相距不足1公里,屬於同一個居民組—現七里山村新塘灣居民組。
石板堰
在餘子店街往南200米的河灣中間,一巨石攔河而形成一天然大堰,高約2米、寬約10米,河漲水時形成天然瀑布。
小龜山龍王廟
在餘子店街南邊的河灣邊上,有一巨石堆,遠看象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大龜,龜背上建有龍王廟、牛王廟等兩座小廟。廟北側是河灣,河灣中間有一水潭,水清見底。
飛旗山及仙人賣豆腐
飛旗山在金剛台西南側,是一條東起金剛台南頭,自東向西延伸的一條十里長嶺。長嶺東頭叫「七里山」(屬七里山村),西頭叫「椴樹嶺」(屬於石沖村),中間叫「飛旗山」(屬於燕灣村),嶺北屬河南省,嶺南屬安徽省,是豫皖兩省的分水嶺。據說當年餘思銘抗元時的帥旗曾被狂風從插旗尖刮飛到這里,所以叫「飛旗山」。在飛旗山中段,有個大廟,大廟附近的山頭有個大石堆,其石塊及象剛劃成塊的豆腐,所以叫「仙人賣豆腐」。因其中有一個石頭極象一個大桃子,百米遠就能看見,因此也有人叫「仙人賣桃」。
飲馬池
在伏山鄉楓香樹村北2.7公里處,即現在的伏山鄉徐堰村村部,村部門前有一口塘,就是飲馬池。傳說古時明末女傑鮑三娘在此建有馬廄、掘水池飲馬,因而得名。
程國仁墓
在縣城東南11公里,伏山鄉楊橋村花灣。墓葬東西12米,南北9米。墓主程國仁(1759—1819年),字鶴樵。清嘉慶四年(1799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都察副御史、浙江巡撫、山東巡撫、陝西巡撫、貴州巡撫。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於貴州回鄉途中病逝,移葬於此。墓穴現保存完好。
千金山瀑布
千金山原名穿針山,因傳說觀音娘娘在此穿針而得名。千金山瀑布在伏山鄉千金山村西南500米處。由伏山至達權店環鄉公路可直達,距離伏山鄉政府約10公里。千金山瀑布是季節性的瀑布,平時流量較小,夏天暴雨過後,流量急增到每秒10立方米,氣勢磅礴。瀑布從百米懸崖飛瀉下來,水花四濺,騰起霧珠,在夕陽下形成彩虹。
黑龍潭瀑
位於伏山鄉龍泉村境內,離伏山鄉政府9公里,有水泥公路可直達瀑布邊。黑龍潭瀑布水源來自金崗山,流量最大可達18立方米/秒。一年四季水流不斷,因山勢陡峭,峽谷幽深,相傳常有烏龍出現,故被稱之為黑龍潭。瀑布落差30米。汛期寬約10米,瀑布注入潭中,發出洪鍾般的吼聲,濺起丈高的水珠,形成一白色霧幛,臨境觀之,有膽寒心驚之感。每當農歷十五月正圓時,臨潭觀月,似月在潭水中,名曰「龍潭卧月」。
金剛台上的小黃山——大小西溝
從餘子店經七里山尾子灣水庫往上就到了飛旗山與金剛台的交接處—鎮石坳,從鎮石坳往上過十八盤,經三棚樓就到了馬鞍橋,馬鞍橋是連接金剛台東西兩條大嶺的小山嶺,從馬鞍橋往東南方向看是大小西溝,這里是平頂鋪西側,山崖陡峭,酷似刀削斧剁的一般,怪石奇峰嶙峋,古松蒼勁,宛若黃山,所以人們稱這里是金剛台上的「小黃山」。
仙人過橋
位於伏山鄉龍井河村境內,距龍井河村部東南1公里處。屬龍井河的上游,因河兩岸有山石相對而出,形如「斷橋」,河西岸有一直立巨石,高近兩丈,粗直徑約2米,形似過橋的「仙人」,故名「仙人過橋」。據傳說這里過去確有一座橋,橋附近有一李姓人家,收養了一個外甥女兒,該女從小放牛,經常從橋上經過。長大成人後,決心外出謀生,臨走時,舅父母惜別相送,走到此橋處,該女一步跨到對面,當時雷電交加,將此橋一截兩段,阻止了舅父母的一片慈心,該女還拋下綉鞋在橋墩處,現在還栩栩如生。該景距伏山鄉政府13公里,有簡易的公路通往景區。
伏山境內的「小三峽」、「平型關」——「潢河溝」
從伏山鄉政府往西南行1公里,就上了藤子嶺,翻過藤子嶺就進了「潢河溝」。「潢河溝」是一條十里長溝,南面是菊花尖北坡山腳,北面是楊山,兩岸高山險峻,中間僅一河一路,與「長江三峽」和「平型關」的地形相似,所以人們稱它是伏山境內的「小三峽」、「平型關」。
西望楊山
從伏山鄉政府乘車往正西毛坪河方向行1公里,即到了楓香樹村與毛坪河村交界的大嶺—毛狗尖,從毛狗尖再向前行0.5公里,即到毛坪河村的無常廟嶺頭,從無常廟嶺頭向西望,即是楊山。從這里西望楊山,崇山峻嶺盡收眼底,與電影《湘西剿匪記》開始的鏡頭畫面幾乎一樣,氣勢磅礴,而且其間還有山沖、瀑布、夾溝點綴其間,是典型的山鄉風光,十分壯觀。
藤子嶺涵洞
從伏山鄉政府往南1公里處,進口為黃河與石沖小河交匯處,出口為楓香樹小街南頭小水壩里沿。該涵洞系1958年修伏山(黃河)水庫時為做該水庫溢洪道而開鑿(伏山水庫1960年被洪水沖毀,以後未再修)。涵洞高2米、寬1.5米,長約100米。2人並排可行,深處黑暗無光,寒氣逼人,常年有小水流通過,探洞時需穿靴子。
I. 白洋淀、衡水湖哪裡好玩
白洋淀和衡水湖是很多河北人假日旅行的首選,同為河北省境內的湖泊到底哪個好玩呢?各自分別有什麼特色呢?下面我就從各個方面來介紹兩個景區各自都有哪些特點吧。
J. 有什麼適合周日去玩的地方
【8】河東杜甫江閣到保利廣場之間的路段,江邊有幾個廣場。
【9】桃花嶺,山腳下的開發比嶽麓山精緻,去那裡爬山,一下午爬五座山不是夢。
【10】湘江世紀城往北的江邊。
【11】烈士公園,東門,或者出來走幾步就是瀏陽河,不過那一截瀏陽河約等於鄉下。
【12】桃子湖。
【13】南郊公園北邊的火車頭公園。
【14】松雅湖,騎車,散步。
【15】省植物園,門票20。
【16】開福寺,我每次去不會去了就走,看看池底的龜,看看來往的香客。
【17】天心閣,白沙井。逛古玩市場,喝茶,乘涼。
【18】天際嶺國家森林公園。
周邊開車一個小時左右的地方:
【1】靖港古鎮,全國古鎮的樣子,甚至還算不上,平日里遊客很少。
【2】銅官窯,長沙窯,古遺址,動手做瓷器什麼的。
【3】青山鎮,釣魚,游泳。
【4】望城,斑馬湖,就是一個湖,我是因為看櫻花才去的。
【5】寧鄉,溫泉,避暑的山莊。
【6】關山古鎮,不大,不大的意思就是一下午就能待夠。
【7】喬口漁都,青山碧水秋風,田園古鎮人家。
【8】黑麋峰森林公園,值得去過周末。
【9】千龍湖生態旅遊度假區。
【10】石燕湖,泛舟,釣魚,拓展。
【11】月亮島,開車半個小時能到,露營、騎馬、釣魚、燒烤、放風箏,野渡無人舟自橫。洗心禪寺距此十分鍾車程。
【12】周洛大峽谷,漂流。八九月看桂花。
周邊開車兩個小時左右的地方:
【1】大圍山,避暑,露營,漂流,滑雪。
【2】衡山,看日出,嗯爬山還蠻累的慎重考慮,不過據說南嶽大廟很靈驗。
好看的路:
【1】麓山南路,勝在綠蔭蔥蔥,走一走然後去天馬吃個小吃。
【2】勞動西路。
【3】梓園路,垂梢首的梧桐。
【4】迎賓路,生長了很多年的梧桐,每次從仙峰買完麵包,都要走出那條路再坐車。
市區的老長沙:
【1】樊西巷—文廟坪—南門口,有老湘菜館子,幾十年的各種小吃店,甜酒,饊子,冷盤,光頭粉。買與賣的市井氣。
【2】都正街,古巷,在往太平街的方向發展,人少。
【3】學宮街—蔡鍔北路—荷花池巷,有荷花池菜市場,汴京炸雞,毛姨雞爪等等。
【4】南陽街—文運街—府後街—中山路,娟娟餐館,滿叔別味,蔣大小吃都在這里。
【5】觀音井巷—蘇家巷—登隆街,夏記粉店,七七八八的,還有一家好好吃的川菜名字我忘記了。
【6】東牌樓街—藩後街—東慶街,壹盞燈,鹵粉,廁所旁邊只有早上去才有的吃的粉店,七七八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