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荷花燈
① 如何製作手工蓮花燈籠 五年級作品
他怕她擔心會失去很多的朋友
② 我信仰佛教,同時又非常敬重道教。 佛前有兩盞旋轉七彩蓮花燈,會亮,(並且有聲音)想按照風水學來說
佛教不講中國傳統文化中算命算卦風水這一類的講究它講究不念過去不念未來只活當下因未來是在無限的變化當中……
③ 世界有沒有叫袁舞的人
只聽得「荷花舞」,「荷花舞」也叫「荷花燈舞」。
蓮花燈:又名「荷花燈」。
作為民間舞蹈,在國內流行,甚至在泰國跳下荷花燈舞。
「蓮花」是我們的人深深愛過,所以荷花燈燈舞民間舞蹈是表現的最常見形式。
左右的表演,雖然不同,但蓮花形燈的顏色是華麗推出蔚為壯觀。通常提及或關心的舞者舞蹈的手,走輕營銷,營銷需要兩個燈,也有兩手手持一盞燈。當晚的演出,蠟燭燈燃燒。
在群舞的女人更常見的形式是九姑娘演唱的「九蓮燈」,也有男人和女人跳舞。一般多唱歌,跳舞,旋轉的燈光改變他們的優秀技能和陣型的特點,歡快的舞蹈。
舊,有的牧師做道場,又跳荷花燈。
④ 小彩旗是誰
將相本無種?
非也非也。
能上春晚的都是有牛筆或者有絕活,也得有背景的人物。
草根者出頭很難滴。
譬如小彩旗,就有一個非常牛筆的姨媽。
小彩旗,1999年1月24日生,舞蹈藝術家楊麗萍的外甥女。曾在原生態歌舞劇集《雲南映象》中,小彩旗表演藏族舞和「荷花腰」兩種舞蹈。201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馬年春節聯歡晚會,在現場數千觀眾和電視機前數億觀眾見證下,小彩旗持續旋轉4個多小時,成為央視馬年春晚的熱議話題,被網友戲稱為春晚小陀螺。
偷藝女孩
楊麗萍的家位於在北京市豐台區有一處佔地三畝的宅院,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是楊麗萍的三妹楊麗梅。因為小時候父母離異,在楊麗梅眼裡楊麗萍既是姐姐也是媽媽。當年楊麗萍靠著100多元的微薄薪水,硬是節衣縮食把妹妹送進美術學院,圓了妹妹的畫家夢。如今妹妹已經結婚生女,還一如既往地依戀著姐姐,沒事總喜歡跑到北京姐姐的家裡小住。不過這次來北京,楊麗梅費了不少勁,她想帶女兒小彩綺一起來,沒想到還沒滿3歲的小傢伙竟然死活不幹。
「你不想去北京嗎?北京多好啊,有長城、故宮、頤和園,古代的皇帝就住在那裡呢。」楊麗梅很納悶。小彩綺撅著小嘴想了半天,憋出一句話:「北京沒有小河和小魚。」楊麗梅哭笑不得。女兒很喜歡從蒼山上潺潺流下的泉水和小河,喜歡看各種顏色的魚兒在水中穿梭。要是楊麗梅答應給她買幾盞荷花燈,讓她親手放進河中漂流,她就像過節一樣開心。任楊麗梅怎麼說,小彩綺都不樂意去北京。楊麗梅有些生氣對女兒說:「媽媽想你姨媽了……」「我不想她,要去你自己去!」女兒的倔犟讓楊麗梅無可奈何,最後只好硬把她抱上了飛往北京的航班。
一下飛機,小彩綺的嘴撅得更高了,帶著哭腔說:「我就說北京不好嘛!你看天上才幾片雲,還碎得像小棉絮!」楊麗梅被女兒細致的觀察力感染了:和大理湛藍的天上大朵的白雲比起來,北京的天空的確遜色一些。「好了好了。」她只好安慰女兒,「咱們就住幾天,陪陪姨媽就回去。」可是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天,小彩綺就捨不得走了,因為她發現了比小河小魚和藍天白雲更美的東西。
到楊麗萍的家時,天已經黑了。楊麗萍安排妹妹母女倆在樓下休息,自己到樓上創作舞蹈。半夜,睡夢中的楊麗梅睜眼一看,女兒不見了!楊麗梅急忙披衣下床。結果在二樓的樓梯口找到了小彩綺。穿著睡衣光著腳的她,正屏氣凝神坐在地板上,一聲不吭地盯著沉浸在舞蹈世界中的姨媽。楊麗梅急忙輕手輕腳把女兒抱下樓。「以後不許偷看姨媽跳舞!姨媽跳舞時很專注,你這樣會打擾她的!」
小彩綺翻來覆去再也睡不著了。楊麗梅想給女兒講個故事幫助催眠,剛開了個頭,就被小彩綺打斷了:「我不想聽故事,我想看姨媽跳舞!」「你這孩子!上午還說不想姨媽,不想來北京,怎麼又變了?」楊麗梅笑了。「因為姨媽跳舞好看啊……」小彩綺理直氣壯地說。第二天清晨醒來,女兒又不見了。楊麗梅到院子里一看,小彩綺正和姨媽手牽手在果林中散步,似乎聊得很開心。吃早餐時,楊麗梅見女兒興奮得小臉紅撲撲的,開玩笑地問:「咱們今天回大理吧!北京不好玩……」小彩綺脫口而出:「我不想回去,我要看姨媽跳舞!」楊麗萍姐妹倆面面相覷。誰都知道楊麗萍的舞蹈美得攝入魂魄,但她們沒想到,3歲還不到的小彩綺也能被吸引得心醉神迷。莫非這孩子身上,因為有著與楊麗萍一樣的血緣,也就有了與她一樣的靈性?孩子的執著感動了楊麗萍。她說:「來,你也跳一段讓姨媽看看。」小彩綺毫不怯場地來了一段難度不低的旋轉。楊麗萍贊嘆不已,驚奇地對妹妹說:「這孩子,簡直比我當年還厲害!你看她轉起來,就像一面迎風飄揚的小彩旗……」因為這句話,「彩綺」這個名字從此沒人叫了,姐妹倆為她改成了「小彩旗」。
倔犟獲勝
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楊麗萍創作時幾乎不用音樂,動作也盡可能放輕,只偶爾聽得到雙腳的皮膚與地板摩擦時的輕微聲響。但就是這輕微的響動,也逃不過小彩旗靈敏的耳朵。每晚只要楊麗萍的舞蹈在二樓一開始,小彩旗必定悄然而至,坐在樓梯口看得痴迷,脖子伸得長長的,像一隻小鵝。
楊麗萍出外時,小彩旗就坐在門口等她。等到楊麗萍回來,她就成了姨媽的「小尾巴」。楊麗萍對大自然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愛,清晨起床會漫步在果林和花園中,看晶瑩的露珠在草尖顫動,觀察花兒開放、蝴蝶飛舞,聽各種鳥兒在林間啼鳴,捕捉風吹過樹梢時發出的美妙聲音……小彩旗也跟著陶醉其中:順著姨媽的眼光看到的這個世界,是那麼奇妙那麼美好!
半個月後,楊麗萍和丈夫一起回台灣探望公婆。臨走時,小彩旗跟姨媽又親又抱地沒完。看著姨媽的車絕塵而去,她居然抹起了眼淚。楊麗梅心疼女兒,說:「別這樣,姨媽過幾天就回來了!要不你陪媽媽到院子里寫生吧?」可媽媽一幅畫沒畫完,小彩旗就興趣索然地回了屋。等楊麗梅收起畫板進屋一看,女兒居然一個人在跳舞——那身姿形態,活脫脫一個年幼時期的楊麗萍!
等女兒跳完一個段落,楊麗梅認真地問她:「你經常趴在樓梯上看姨媽跳舞,是不是在偷偷學習?你整天黏著姨媽,是不是想將來和姨媽一樣跳舞?」小彩旗雞啄米一樣地點頭。楊麗梅沉默了。在她心目中,姐姐的成就是一個奇跡,只能仰望,無法復制。而且,當年姐姐為了跳舞,吃了多少苦。女兒只看到舞蹈的美,哪裡懂得裡面的艱難!
楊麗萍從台灣歸來,楊麗梅央求她幫著說服小彩旗,不要走跳舞這條異常艱難的路。楊麗萍嘗試著說服外甥女:「彩旗,舞蹈不是簡單的肢體動作,它對人的各方面的要求很高。你先好好上學,等將來考上大學,再選擇自己喜愛的專業……」小彩旗鐵了心地回答:「我不怕吃苦,我願意學習,只要讓我跳舞!」
楊麗萍被孩子的執著打動了,只好勸妹妹不要強行打壓,免得適得其反。得到姨媽的默許,小彩旗不用再偷偷看姨媽跳舞了,每次都能正大光明地靜立一旁,斂氣屏聲地觀察姨媽創作。楊麗萍跳舞時專注忘情,有一次她連續跳了五六個小時,結果小彩旗就佇立一旁看了五六個小時,像一個漂亮的小雕塑。
終於有一天,楊麗萍開始教小彩旗身段和眼神。跟著姨媽一學就是兩年,小彩旗的舞姿越來越嫻熟,開始渴望一試身手。
這年,楊麗萍傾心打造了大型原生態歌舞《雲南映象》。小彩旗也想上台參演。隨姨媽回雲南采風時,她在菩提樹前雙手合十許願,還買了許願燈。「姨媽,想不想知道我許的是什麼願?」小彩旗神秘地對姨媽說。楊麗萍笑了:「向神許的願是不能跟人說的,你告訴我就不靈了!」小彩旗認真地說:「可這個願望神幫不了我,只有告訴你才靈驗呢!」
聽了外甥女的願望,楊麗萍犯難了:她很理解小彩旗對舞台的渴望,也相信小彩旗的能力,但此時的小彩旗剛4歲,這么小該不該讓她登台演出?楊麗萍和妹妹商量,讓妹妹做決定。楊麗梅一聽,頭搖得像撥浪鼓,著急地說:「她那麼小,萬一在舞台上失控,把演出弄砸了怎麼辦?那不是給你添亂嘛!」回過頭,她堅決拒絕了女兒的請求。小彩旗軟磨硬泡,希望媽媽為她開綠燈。纏得楊麗梅沒辦法,索性一個人躲回雲南畫畫去了,希望用時間來瓦解女兒的決心。聰明的小彩旗知道媽媽心裡想什麼。她也故意不理媽媽,母女倆開始冷戰。結果楊麗梅在畫室里心神不定,矛盾掙扎了一個月,終於向愛女妥協。
艷驚天下
《雲南映象》開始在全國巡演。小彩旗如願登上了舞台。
強烈的舞台燈光讓她眼前漆黑一片,根本看不到觀眾;震耳欲聾的音樂響起,楊麗萍姐妹倆不由得為她捏一把汗。誰知小彩旗不僅不怯場,而且舞台表現力超強。《雲南映象》全國演出多達100多場,很多成年演員都吃不消,她卻像一隻不知疲倦的小陀螺,一場一場地旋轉出驚人的美麗……
演出間隙,小彩旗總是躲進後台的一個角落裡,一手拿著姨媽為她挑選的故事書,一手拿著字典。這是她學習的方式——雖然姨媽為她專門請了一位大學生,隨時教她文化課,可小彩旗還是認為,真正的學習要靠自己。
《雲南映象》里的演員大部分來自偏遠山寨,回家辦護照很不容易。就算乘飛機到大理,從大理坐十幾個小時的汽車到鎮上,最後還得步行三十多個小時才能走回家。擔心有些演員因為延誤辦護照和簽證而無法出國演出,焦慮的楊麗萍開始失眠。
小彩旗似乎明白姨媽的心情。那段日子,她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一把牛角梳子,一有空就幫姨媽梳頭,梳完頭還讓她喝一種紅棗飲料。「紅棗水是用我自己的零用錢買的。」她對姨媽解釋,「我從報紙上看到,紅棗可以減輕壓力,用牛角梳梳頭也可以!」看著這個小人精,楊麗萍心裡一暖。
飛機上,楊麗萍問身邊的小彩旗:「你怕不怕給外國人演出?」小彩旗響亮地回答說:「有什麼好怕的?外國人也是人!我覺得咱們的《雲南映象》比他們的《大河之舞》還要美!他們只是踏出聲音,咱們不僅有很多種聲音,還有他們從來沒見過的舞蹈!」楊麗萍一愣:這么小的孩子,說得還挺專業的……
一切都被小彩旗言中。才演完第2場,美國製作方就迫不及待舉行慶功宴:《雲南映象》此次美國演出必將大獲全勝,預計未來還將在全美加演500場左右,收入可逾1億美金。
可是,也許是太興奮了,楊麗萍在跳獨舞《月光》時,因動作幅度過大,不慎將腳踝扭傷。當地醫生診斷為腳踝踝骨骨裂,為楊麗萍打上了厚厚的石膏,還命令她八十天之內不許跳舞。楊麗萍躺在床上,小彩旗像一隻小貓伏在她床前,眼淚成串地落下。楊麗萍安慰她:「別擔心,姨媽雖然短時間不能跳舞,但演出照常進行,姨媽有替補演員啊……」「不是這樣的!」小彩旗邊說邊傷心地哭出聲來,「兩年前媽媽不讓我跳舞,我夜裡偷偷哭了很多次。現在醫生不讓您跳舞,您心裡一定很難受……」幾句話,惹得楊麗萍一陣心酸。第二天醒來,楊麗萍發現小彩旗還趴在床前,手裡端一個托盤,盤子里盛著剝好的蝦和蟹黃。
跳舞運動量大,小彩旗正在長身體,為了給小彩旗補充足夠的營養,楊麗萍每天都會給小彩旗買蝦和大閘蟹吃。這次腳不能動了,她專門叮囑身邊的工作人員為小彩旗買。「你怎麼不吃?海鮮要趁熱才好吃!」她說。「彩旗要跟姨媽一起吃!姨媽受傷了,更要補充營養!」小彩旗笑盈盈地回答。
楊麗萍鼻子一酸,幾乎落淚。她掩飾自己的情緒,故意捏了一下小彩旗的鼻尖逗她:「小丫頭長大了,知道心疼姨媽了!」「在我心裡,您是姨媽,也是媽媽!」這一聲「媽媽」,讓楊麗萍忍了很久的淚水奪眶而出!為了自己的舞蹈事業,楊麗萍放棄了生兒育女。在她看來,一朵花,一棵樹,只要你愛它,精心照料它,你就是它的媽媽。可是,這些花草樹木並不會喊她「媽媽」。如今小彩旗這一聲輕喚,瞬間喚醒了楊麗萍心底沉睡的母愛!
楊麗萍愛憐地撫摸著小彩旗烏黑油亮的長發,溫柔地說:「在我心裡,你也是我的女兒!但是,你不能喊我『媽媽』,你有自己的媽媽,喊我姨媽我就很幸福很滿足了。」
這番對話,後來被楊麗梅無意中知道了。她替小彩旗做了主:「姐,以後彩旗的事你說了算!她雖然是我生的,但也是你的女兒。」
《雲南映象》之後,楊麗萍的《藏謎》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2008年,她再次回到雲南采風,籌備下一部作品,當然,跟著她的還有小彩旗這條「小尾巴」。
在中緬邊境的一個村寨,楊麗萍發現一種奇怪的鼓:對那裡的村民來說,這種鼓就是法器,每個村都要有很多面,慶祝豐收、祈求下雨,甚至孕婦生產,全村人都來擊鼓。做鼓先要選樹,村民通常會先爬到樹上,帶著一筐雞蛋逐個往下丟,哪棵樹上扔下的雞蛋不破裂,就認為那棵樹有神力,把它砍下做成鼓……這玄妙的風俗迷倒了楊麗萍和小彩旗。村民為她們表演擊鼓時,看著外甥女隨著鼓聲起舞,楊麗萍有了主意:她要為小彩旗和自己量身定做一段「鼓舞」……
「《雲南映象》在國內的巡演將在2006年7月終止!」楊麗萍透露說,這就意味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從2006年7月之後便不能欣賞楊麗萍領銜主演的《雲南映象》,只有在昆明還有駐場演出。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楊麗萍將會全身心放在舞蹈的創作上。「其實心裡一直有不少想法,但是由於時間的緣故一直未能實現,今年下半年將會創作幾個好玩的東西!風格不會變,還是民族大型歌舞集,但是形式絕對是全新的。現在基本框架已經在我腦袋裡成型,排出來肯定是一個很好玩的東西。至於具體情況,還是排出來再告訴大家!」據悉,來成都演出前,楊麗萍親自飛到法國戛納為《雲南映象》的世界巡演做宣傳,不過昨日記者了解到,雖然已經簽訂了幾百場意向性協議,但是整個工作非常龐大,楊麗萍坦言至少要2014才有可能正式啟動,「世界巡演不能與國內巡演相比,工作量很是艱巨。所以下半年公司的重心將放在世界巡演方面,不過這樣也好,我也有可能空出時間專心舞蹈創作,畢竟出一個好作品需要時間、需要靈感!」
7歲小彩旗有望接班《雀之靈》在《雲南映象》的演出中,觀眾除了對楊麗萍精妙絕倫的舞姿贊嘆不已,楊麗萍7歲的侄女小彩旗也是獲得掌聲最多的演員。雖然小彩旗是團里年齡最小的演員,但是在舞台上,無論是《太陽》中的一段精彩擊鼓還是《朝聖》中的一段原生態歌唱,以及《雀之靈》中最後出場的一隻小孔雀,
都讓大家對這位小女孩喜愛有加。說到這個小侄女,楊麗萍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感情,「這個娃娃天賦、感覺太好了,是個跳舞的苗子,以後《雀之靈》的領舞肯定是她!」這個被楊麗萍寄予厚望的可愛女孩,梳著小辮子,整齊的劉海讓她在台下更加可愛,一切新鮮的事物都讓她感興趣,尤其說到跳舞時,她都會睜大眼睛認真聆聽,那副模樣人見人愛。「旗旗是我三妹的孩子,雖然今年只有7歲,但2004年便開始在《雲南映象》演出,已是一位老演員了。」楊麗萍一邊聊著彩旗,一邊憐愛地摸著彩旗的頭,那種發自肺腑的愛溢於言表。「旗旗兩歲的時候就跟著我學習跳舞,因為當時我發覺她特別有天賦,只要我開始跳舞,她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跟著我跳舞。」
不能吃苦的人不能學好跳舞,「這個孩子特別能吃苦,以前團里也招過小演員,但是那些孩子每次來跳舞都是一家人忙前忙後,加上嬌生慣養,一般兩、三天便不練。而旗旗只要跳舞就高興,加上感覺特別好,所以她是我第一個全身心指導的演員。」楊麗萍還向記者透露了小彩旗的一個小秘密,「這個孩子一旦瘋起來,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要跳舞。記得有一次已經凌晨兩點多,可是她一個人還在房間里瘋狂跳,那種感覺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雖然剛剛才演出完,可是眼前的彩旗沒有絲毫疲倦,還一個勁表示自己還沒有活動開。「最喜歡姨媽(楊麗萍)跳的《雀之靈》!」說這句話時,小彩旗用羨慕的眼神望著身旁潔白的孔雀服。看著小彩旗那副虔誠的模樣,記者想中國又即將誕生一位舞蹈精靈。
「你覺得你有明星氣質嗎?」記者問,「一般!」小彩旗毫不含糊地回答,你說什麼叫明星?」楊麗萍問,「明星就是演員唄」,彩旗在台上鬼精靈地眨著眼睛,記者卻笑成一片……這僅僅是小彩旗濟南行精彩表現的一個瞬間。
年僅5歲的彩旗,是和楊麗萍一樣的白族人。在宏大的原生態歌舞劇集《雲南映象》中表演藏族舞和「荷花腰」兩種舞蹈,有一段是表演獨舞。這次《雲南映象》在濟南做宣傳活動,楊麗萍帶來惟一的演員就是小彩旗!可見楊麗萍對小彩旗的偏愛。在發布會現場,小彩旗很興奮,坐在主席台中間的位置雙手握緊麥克風,鄭重其事地保持准備發言的姿態。
小彩旗的表現也確實沒有辜負楊麗萍,參加濟南電視台的《心動》節目時,彩旗基本是有問必答,她演唱的哈尼歌童聲清脆,字正腔圓,深深打動了在場觀眾;更有趣的是她表演藏舞正精彩的時候,竟不自覺地撓起了癢癢,大家都以為她表演什麼新動作呢!害得主持人連忙大叫「抓蚊子」。
2010年夏天,《雲南的響聲》開始了全國巡演。這一場運用幾百件雲南民族民間樂器打造的藝術盛宴,每每讓觀眾凝神靜聽、心馳神往。輪到楊麗萍和小彩旗那段雙人舞《幻覺》上場時,觀眾更是為之屏息、為之瘋魔——楊麗萍扮演一位因難產死亡的母親,因為對女兒的思念還魂回家。見到女兒之後,母親因狂喜而舞動,浸潤在母愛中的女兒則幸福地甩動長發,擊鼓慶祝母女團聚。這段舞蹈被兩人演繹的出神入化,觀眾看得痴迷,甚至忘記了鼓掌……
影視路程
由新銳導演王松執導,鄭昊、闞清子、小彩旗等主演的驚悚片《詭先生》在保定舉行了開機發布會。 影片預計於2012年萬聖節期間上映。據悉,此片是楊麗萍外甥女小彩旗的銀幕處女作,她在影片中將和「謀男郎」鄭昊演繹一段陰郁絕望的黑色父女情。[3]小彩旗稱,是楊麗萍推薦她參演《詭先生》,想挖掘下自己在電影方面的潛能。她此前在《雲南映象》表演藏族舞和「荷花腰」兩種舞蹈,被大家稱作楊麗萍的接班人。2013年簽約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全能姨媽擔任很多角色
小彩旗1歲多時,就被姨媽楊麗萍跳舞時的美所吸引,從此跟著姨媽學習舞蹈,跟姨媽在一起的時間比親媽還要多。出去玩都要跟姨媽商量,如果留宿都要報備,比如跟誰住,男的女的。小彩旗坦承姨媽在自己生命里擔任很多角色,「她比較全能,什麼角色都擔任,包括我媽不在的時候會當我媽媽,姨媽、老師、知心朋友都會」。[4]從來沒上過學的小彩旗,除了以前請老師教過拼音之外,一切全靠自學,跳舞閑暇看看電影讀讀書,像海綿一樣貪婪地吸收著一切,努力豐富著自己,「什麼都吸收掉」。[4]對於那頭標志性的長發,小彩旗稱剃完胎發之後只剪過一次,「我七八歲時我媽說長這么長頭發太累了,趁我睡覺剪了,我特傷心」。這么長的頭發,打理起來自然有些麻煩,「洗起來還好,梳的時候麻煩,我討厭用吹風機,都是自然干,等的時候累,一般要看兩部電影才能幹。」
⑤ 中元節的習俗100個字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2、燒街衣
這是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間風俗。一踏入農歷七月,人們都會於入黑後,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餅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前往盂蘭盆會的干糧。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麵粉,用油煎炸。其實,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解饞哦。
4、燒袱紙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5、吃瀨粉
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
6、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
7、吃鴨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被當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卷的食物。
8、祭祖
祭祖節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9、祭祀土地和莊稼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後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10、麵塑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麵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包括出嫁的女兒及女婿、外孫,另過的兒子及媳婦、孫子等等),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11、入廟祈福
准備素齋果品去寺廟,施佛及僧,誦讀地藏王經卷和咒語,報答父母恩情,為去世的先人祈福。
12、放天燈
鬼節這天放天燈也有兩個說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燈放出去,把霉運帶走,帶的越遠越好,讓這些小鬼永遠也回不來。這時候就很忌諱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於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其二是說,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進入極樂世界,鬼節這天放天燈,是為在陰間准備飛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升天的路。
⑥ 荷花燈的表演
茶花燈是一種載歌載舞的燈彩形式,通常有八人表演,多的也有16人表演,每人手拿兩朵荷花身穿長裙雲步向前,配以旋轉式和腑式的表演,動作矯健而優美。運用各種畫面的變化,通常表現祖國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
⑦ 求一篇元宵節450字的作文
今天,是農歷一月十五,是意念一度的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叫「上元節」和「燈節」是自古以來的另一個已有2000年的歷史佳節。元宵節一過,代表春節已經過完,所以各地辦元宵節活動。
吃完晚飯。在客廳里坐,等待潮州放的煙火。「咚咚「八點到了,節目准時開場。一會兒,煙火開放了,」嘣「一聲,一條巨龍呈現在眼前;接著,鯉魚跳龍門;再來一個,水上跳芭蕾舞,一對對,跳得多歡樂.....我們全家看得入神,我不經說:如果到現場該多好!」一幕幕精神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不經喝彩。我興奮地說:「媽媽,我想去放煙火。」媽媽說:「去玩吧。別傷著了。」
我們在後院放煙火。我們先點「變色龍」,這時,呈現出各種顏色,紅,黃,藍.....五顏六色,十分美麗。我們揮舞著煙棒走來走去,小煙花像無數美麗的螢火蟲在一閃一閃地飛舞,真是有趣。接著,我們放「雨花」就像仙女散花一樣,從空而落。「小蜜蜂」嗖一聲飛上天,像飛碟似的。整個天空五彩繽紛,綻放出不同得顏色。在夜幕中,家家戶戶得煙火好像在比美,一家比一家壯觀,一家比一家稀奇!真是有趣! 終於放完煙火,四周也靜下來。我依然回味著,享受著煙火中得歡樂,歡聲笑語,久久繚繞在我窗前......
⑧ 蒸面燈龍的做法大全圖解
至於面燈,我所知道的講究是,1,獨立成家的人,要蒸燈。2,家裡死了人的,三年不能蒸,要靠附近的鄰居,親友送,一家送兩個,有的人緣好的人家,能收到兩麻袋的面燈,但是不能點著。3,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看燈,原因不知道,反正忌諱。所以我們在十五之前「滾蛋」了。4,面燈點著是不能吹滅的,都是自己滅掉,點的燈數量,要看家裡幾口人,往往是幾月出生的就點月份燈。5,以前還要蒸一個大龍燈,留著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下水龍吃。
手巧的人還可以蒸生肖燈,可惜這門絕學,到我這里失傳了。我以後回家要是有機會呆到十五,一定要爸媽好好教教我。
我們倆的月份燈,點著就燒的特別旺,預祝我們婚後生活越來越旺吧。也希望美食家越來越旺,美食家所有的朋友,生活越來越旺。
⑨ 蓮花燈籠的做法
每到春節、元宵節,燈籠是必不可少的物件,這里給大家分享一個蓮花燈籠製作方法圖解教程,這個元宵節燈籠製作方法的教程中可以看到,外型非常的漂亮,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想學習這個做燈籠的方法,那就跟著我們的手工小製作元宵節燈籠教程學習吧!
蓮花燈籠製作方法:
步驟1、准備多張棉紙作為製作燈籠的材料。
步驟2、准備白乳膠來進行雙色粘黏處理,如果你的紙張材料本身就比較厚的話,可以忽略這些地方的處理。
步驟3、用毛筆或者是筆刷將白乳膠均勻的塗抹到棉紙上面。
步驟4、這里可以看到塗抹完畢之後,趁著白乳膠還沒有干,將另外一層棉紙也覆蓋到上面。
步驟5、在稍微乾燥一些之後,我們可以藉助熨斗來對紙張進行熨平和乾燥的處理。
步驟6、先將紙張剪裁成2x8CM的矩形,接著講其進行如圖所示的小幅度上邊緣向下折疊。
步驟7、總共需要再進行連續兩次折疊,形成一個三層結構,旋轉紙張。
步驟8、然後從上部用剪刀將其分割裁切開,接著如圖所示的折疊成這樣的小房子狀,並用白乳膠進行折疊和固定。
步驟9、我們再分別裁切8個2x3CM和2x4CM的矩形紙張,並且如圖所示的進行折疊。
步驟10、將兩側折疊之後,同樣用白乳膠進行固定。
步驟11、先將2x3CM的紙張粘貼到在第八步完成製作的折疊結構上。
步驟12、再將2x4CM的紙張按照相同的方法粘貼到前面一步完成的結構上。
步驟13、最後我們將整個燈籠翻轉過來並且將側面邊緣用白乳膠粘貼好,蓮花燈籠製作就大功告成了。
⑩ 燈籠的樣式有哪些
1、走馬燈
走馬燈常見於元夕、元宵、中秋等節日。加熱空氣,造成氣流,並以氣流推動輪軸旋轉,按此原理造成的燈就是走馬燈。
在一個或方或圓的紙燈籠中,插一鐵絲作立軸,軸上方裝一葉輪,其軸中央裝兩根交叉細鐵絲,在鐵絲每一端黏上人、馬之類的剪紙。當燈籠內燈燭點燃,熱氣上升,形成氣流,從而推動葉輪旋轉,於是剪紙隨輪軸轉動,它們的影子投射到燈籠紙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