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賦海棠
❶ 杜甫為什麼沒有贊美海棠的詩
楊萬里說:「豈是少陵無句子?少陵不見欲何如?」從理論上來說。杜甫長年生活在負有海棠盛名的成都,不會不寫一首海棠詩。王安石在一首詠梅花的詩里說「少陵為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
有人說,那是避諱所致。杜甫母親名叫海棠,按照唐人名諱習俗,杜甫不能將母親名字寫入詩歌。
有人說,那是因為杜甫處於動亂年代,沒有詠海棠的閑情逸致;
有人說,杜甫盡忙著寫「三吏」「三別」之類關心時弊民瘼的作品了,無暇顧及花草樹木;
…………
自然,也有另一些人,站出來反對這些論點。
有人說,杜甫沒有寫過海棠很正常,因為那個年代,海棠還不是詩人們普遍關注的花卉品種。除了王維寫過之外,李白、韓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等人都沒有寫過海棠;
有人說,杜甫避母親名諱的說法是無稽之談。「杜甫母親,一個北方老太太,沒有聽說他的故鄉河南鞏縣能夠生長多麼繁茂的海棠。在杜甫母親起小名的時候,海棠不是詩的意象。因此,她根本不可能用海棠當乳名」;
有人說,杜甫在成都居住時,「安史之亂」漸息,社會趨於安定,而且他在此時也留下了大量的閑適詩。如其《江畔獨步尋花絕句》組詩,就是專門寫花的。並且舉出「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等詩句為例,認為滿蹊的花中,不可能沒有海棠;
…………
但我覺得只有清人李漁的說法,稍微靠譜一點。李漁說:杜甫再善於做詩,也不可能物物吟到。一旦有一樣東西沒有提到,後代人就要拉出他的父母來說事,做一個才子也實在太難了。
總而言之,我的意見是:杜甫詩中沒有出現過「海棠」二字,這根本不成其為一個問題,因而沒有討論的必要。一定要將其作為問題,也是一個永遠討論不清楚的問題。
❷ 以讀書有用為話題的議論文。急求!!!
讀書有用
書給我們帶來了遐想和樂趣,書給我們帶來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讀書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讀書能陶冶性情,德潤人心沿著書籍構成的階梯,學做人,學做事,攀上一個又一個科學的高峰。爭取不斷超越,走向卓越。
「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唯一途徑.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於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我們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讀書是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從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不是很具體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會吸收。大量的閱讀,可以將自己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匯到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系,直至形成能力。
讀書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對道德素質和思想意識也有重大影響。「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我們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學習的榜樣,如軍人、科學家、老師、英雄人物等。這些令我們崇拜或學習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過閱讀各類書籍所認識。我們在進行閱讀時,會潛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無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於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每一個學生要在書籍的世界裡,有自己的生活。把讀書,應視為自己的樂趣。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功課那麼多,作業要完成,那有時間看書?其實只要你肯擠時間來讀書,就不愁沒有時間。就像大文學家魯迅先生說的: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談天的時間,用在了學習上。最終魯迅寫出了許多好文章,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可以用午休、放學做完功課以後、節假日等點滴時間來讀書。每天一小時,積少成多,積沙成塔。
同學們:「同沐四季風,共享讀書樂」讓我們與書交朋友吧!讓讀書之花,盛開四季校園。
❸ 描寫海棠花的詩句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這是元代詩人元好問描寫海棠花的詩句。
❹ 閱讀理解故燒高燭照紅妝
1.②盼④惜(意對即可)
2.答案示例:朱頂紅:好似故友如約相訪,讓「我」深感她的多情,她濃郁的花香更令「我」心曠神怡。君子蘭:如新交的知己,讓「我」頓生相見恨晚之慨,她的玲瓏、小巧、幽微讓「我」感到她就是名副其實的君子。(意對即可)
3.(1)答案示例:①花莖長高了多少,花苞長大了多少;②六瓣的花形、艷艷的朱紅;③開在心窗之下,留在唇吻之間;④玲瓏得多,小巧得多;⑤故友重逢的喜悅、心儀知己的快樂;⑥別有情調、別有韻味;⑦一分朦朧,一分深邃;⑧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嘆;⑨這幾日的盛開,這幾日的沉醉;⑩三百多個日子的澆灌,三百多個日子的期盼;(人生夏日的驕陽、人生冬季的嚴寒;人生夏日的清涼、人生冬季的溫暖)。
(2)可扣住「挺出」、「托起」以及「溢滿」等詞語來品析;也可扣住「花莖上驕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這一擬人句來品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答案示例:①引起「我」的強烈共鳴;②促使「我」格外珍惜花開的日子,並不分白天黑夜地觀花而沉醉其中;③讓「我」更真切地理解了古人的多情和浪漫。(意對即可)
5.答案示例:①指給自己帶過來美好記憶的花朵;②也暗指那些對自己有益的故友、知己、君子等;③對美好事物的期盼、呵護、回味的那種心境(心態)。(意對即可)
❺ 杜甫的詩中為什麼沒一句是詠海裳的
海棠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內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容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後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而起筆卻對海棠不做描繪,這是一處曲筆。「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
❻ 關於海棠的古詩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專紅妝。
白話譯文
裊裊的東屬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6)無心賦海棠擴展閱讀
《海棠》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首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
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極富浪漫色彩。
❼ 杜甫的詩中為何沒有關於海棠
杜甫號稱詩聖,一生寫了將近三千首詩,留傳下來的就有一千四百多首。從兵戰征戎到日常社會風俗,從四季變換、田野小景到各種花卉動物,凡所際遇,皆有吟詠。他從乾元二年到四川,寓居五年多,寫了大量的田園風景詩,可是獨獨沒有一個字涉及海棠花。蘇東坡說:「少陵而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 杜甫為什麼不寫海棠詩呢?後人對此議論紛紛。有為此替海棠遺憾的。如鄭谷在詠海棠詩中說:「浣花溪上堪惆悵,子美無心為發揚。」吳中夏說:「子美詩才猶擱筆,至今寂寞綿城中。」石曼卿更把它與薛濤詩對比,說:「杜甫句何略,薛能詩未工。」有以為杜甫沒有見過海棠花才不寫海棠詩的。如宋代詩人楊萬里說:「豈是少陵無句子,少陵未見欲如何?」說遺憾確實是遺憾,但說杜甫在海棠頗具盛名的四川寓居了多年沒有見過海棠,顯然不是事實。那末,杜甫到底為什麼不寫海棠詩呢? 《古今詩話》里記載:「杜子美(甫)母名海棠,子美諱之,故《杜集》中絕無海棠詩。」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在古代,子女是不能直稱父母的名字的,否則便是不孝。杜甫因避母諱,所以才不吟海棠詩。就象他避父名閑之諱,詩中全無「閑」字一樣。
避母名之諱,《古今詩話》里記載:「杜子美(甫)母名海棠,子美諱之,故《杜集》中絕無海棠詩。」
❽ 關於海棠的古詩詞句
1、海棠
宋代: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2、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宋代:吳潛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盪、狐嗥兔舞。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