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珉畫蘭花
⑴ 請問陝西著名畫家安君康老師有微博嗎網址在哪
安君康先生的博客地址 http://anjunkangshuhua.blog.163.com/
《國畫家安君康水墨花鳥畫淺讀》
張偉平\文
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是以山水、人物畫技法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花鳥畫是從元代「文人畫」法式建立並開始向文人寫意方向演進的。傳統意義上的寫意花鳥畫是「鳥欲言,花欲語」為精神意趣上的追求。我們知道,藝術貴在創新,中國畫的推陳出新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實踐證明,花鳥畫的創新是比較困難的,畫面主體物象跟古代相比,沒有太大變化,題材的選擇不易突破。畫家的作品貴在有自己的藝術語言。但它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是畫家情感、素養、生活閱歷、藝術技巧等諸方面的積累所致,是隨時間潛移默化而水到渠成的,而不是刻意地設計。寫意花鳥畫的創新尤為艱難,這就要求畫家揚長避短,創造自己的藝術語言,在畫面上要有屬於自己的意象符號。
陝西青年書畫家安君康的花鳥畫正是在對傳統花鳥畫的繼承上做了可貴的堅持、探索、創新和發展。藝術的傳承過程是一個改良、優化的過程,傳統是創新的基礎,承接衣缽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把一些優秀的思想和技術與所學結合起來,使之走向完美。作品心須具有時代特徵和走在時代前列,這既是時代對畫家的要求,也是藝術自身發展的規律。中國畫更深的表達著中國文化及思想,也是一個畫家精神世界的一種對人生的感悟和認知。安君康的花鳥畫把握傳統精華,強調寫生與傳神,錘煉筆墨,純化形象,突破格律,融寫實與寫意為一體,作品意趣縱橫,韻律浮動,清麗明朗,把優秀傳統的東西融進強烈的現代意識和個人的感情色彩之中,從而形成自己清新、婉約、明麗的獨有的風格。他的花鳥畫的作品風格是抒情寫意的,他以筆墨變化的豐富性營造出的一派水墨語境是張揚而鮮明的。他的畫在寫實的基礎上處理寫形與寫意、寫心境的關系,給人以清新的美學感受。作品中的筆墨舒放,物象的神韻情采都給人一種想像無盡的審美愉悅。使他在含蓄的中國文化底蘊下釋放出來的典型的人文精神。
他畫牡丹的高貴優雅、紫藤的纏綿情意,畫蘭的清幽、荷的聖潔、梅的錚錚傲骨、、、而他筆下的壽桃碩大透熟,石榴紅艷飽滿,葡萄晶瑩欲滴。濃淡干濕,水墨酣暢,盎然生趣展現於寸縑尺楮素宣之上。他用扎實而深厚的筆墨輔路架橋,融貫花鳥「五得」(得其形、得其神、得其韻、得其意、得其趣),在概括對象的過程中,衍生出當代人審美的情趣。所以在他的作品裡,用筆精妙,落墨見趣,厚中有薄,柔中寓剛。既恣肆豪放,又剛健有骨,形超神越,雋永脫俗。從安君康的花鳥畫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那種對花鳥世界的精心刻畫,那種充滿陽光的畫面氛圍,以及畫中洋溢的蓬勃生命力,都體現了他在花鳥畫創作中的傳承與發展。
回溯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黃筌、除熙、文同、王冕、徐渭、八大山人、鄭燮,還是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花鳥畫家,他們皆以寄物緣情而將筆墨挖掘發揮,並有著不可泯滅的盎然生命力,體現遠蚰淵深的文化和時代特徵。安君康是當代畫家,我們從他的作品中也深刻感觸到筆墨當隨時代的特徵。他不囿於舊法,反對墨守成規。他的作品是傳統的,他的筆墨是傳統的,他以一個當代藝術家的誠實的態度走著一條傳統與充滿光明的道路,這條道路雖然崎嶇但風光無限。從他的作品上,我讀出的既是他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一種藝術態度,也是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思考,更是他瀟灑大氣的筆墨語境帶給人們一種深刻的哲學意味和面對生命精神意義的純粹與價值思考。這些意象符號的提煉,既是對具象的超越又是對象外的升華。他作品中的筆墨沉厚而明快、色彩典雅而活潑,具有著難以言語喻的古典意蘊和時代氣息。
著名美術評論家徐虹先生曾認為「傳統不要以單一的面貌出現,傳統是隨著每個藝術家個性的發展呈現出非常豐富多彩的面貌」。由此,我便理解安君康自始至終都虔誠的行走在對中國筆墨傳統的傳承與探索的路上,以求更大的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記著名牡丹畫家安君康 》
王 民 (文)
他是一位實力派青年書畫家、他以擅長寫意牡丹和蘭草畫名聞西北、他的書畫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書畫大展中獲獎、他的百餘件作品流傳日美新韓等多個國家、或被多家藝術機構和多位國內外收藏家收藏。他,就是被藝術界稱為「關中牡丹安」和「墨蘭聖手」的陝西著名牡丹畫家、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安君康先生。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正如那首著名的《牡丹之歌》里唱的:「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啊牡丹,眾香國里最壯觀,冰封大地的時候,你曾孕育著生機一片,春風吹來的時候,你把美麗帶給人間……」。牡丹花奼紫嫣紅、五彩繽紛的顏色,富於變化的花型,沁人心脾的香氣,碩大花朵上絲絹般的花瓣所表現出的風韻,給人以特有的自然美感,牡丹自古就被人們認為是「繁榮富強,吉祥幸福」的象徵,萬花叢中,牡丹獨享著 「國色天香」的美譽。國人公認牡丹為「花中之王」、「國花」。牡丹畫也會帶給別人喜氣、幸福和安康。
因此,牡丹一直以來是歷代中國畫家描繪的重要題材之一。在中國繪畫史上,也涌現過許許多多以畫牡丹而千古流芳的國畫大家。最早的記載是南北朝時楊子華畫牡丹,此後,唐代邊鸞畫牡丹「妙得生意, 不失潤澤」;五代徐熙畫《牡丹圖》堪稱當時花鳥畫中的一絕,他創造了疊色漬染法,落墨較重,薄施丹粉,用筆清秀,意趣生動;明代徐渭用潑墨法畫牡丹,他的作品以水墨寫意,潑辣豪放,筆墨洗練,一掃前人呆板造作之氣,使其所畫牡丹更具強烈的表現力;清代惲壽平畫的牡丹潤秀清雅,自成一體,素有「惲派」之稱;到了近代,繪畫大師齊白石畫的牡丹畫,用筆簡練,常是聊聊數筆,卻生機盎然。王雪濤也曾畫了大量的牡丹畫,幅幅神態各異,生機勃勃。他們都為後來的牡丹畫家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範本,也給後人樹立了一個個很難逾越牡丹畫藝術的標桿。
相傳武皇當年冬遊上苑,令百花齊放,唯牡丹「獨不奉詔」。其不媚權貴,不趨炎附勢,特立獨處的個性很令他敬佩。安君康先生痴情牡丹畫20餘年,他不僅著迷於牡丹的華貴絢麗、艷而不俗的國色天香,更是欣賞它的傲骨氣節。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還是中學生的他在經常有國畫和文學作品在刊物發表,已經是同學中小有名氣的「少年書畫家」。他畫竹子、畫老鷹、畫荷花、畫葡萄、畫紫藤、畫雞畫鴨。雖然技藝在不斷提高。安君康卻一直有個心事。那就是,他總覺得畫這些題材難以表達出自己對祖國欣欣向榮的新氣象的和美好生活的感悟。一個偶然的機會,安君康去洛陽。第一次看到了活生生的牡丹花,他眼前一亮,突然有了一種強烈的慾望——他要畫牡丹,用自己的畫筆描摹牡丹的妍麗華貴和勃勃生機,表達對祖國繁榮昌盛的歌頌和對美好未來祝福。從此,他痴迷上了牡丹,他多次自費到洛陽、荷澤的牡丹花園寫生。往往在牡丹花前一呆就是好幾個小時。他用速寫、水彩、水粉、國畫等不同的手法寫生。探究牡丹的生長規律,尋找最佳的表現方法。他畫了數以千計的寫生稿。為日後的牡丹畫創作準備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而牡丹也幾乎成了安君康生命中精神的支柱,賦予他生活的信心活力和對美的追求。
安君康曾經廣泛而系統的研習過國畫理論和歷代書畫大家特別是牡丹畫家的作品。並幾次外出求學,轉益多師,問道於對當代國畫名家孫其峰、賈寶珉等先生。對大師們的作品加以分析、研究、舍棄、廣收博採,融會貫通,綜諸家之長,結合個人感悟,逐漸形成了自己鮮明生動、清新向上、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他力求在保持文人畫高品位審美價值的同時強化時代氣息和個人情感的表現,使脫離世俗的文人畫有了更多的生活實感的關照。他的畫筆墨活潑,潑辣奔放,韻味十足。安君康閱歷豐富,氣質涵養深厚,堅定而樂觀。因此他的畫追求一種氣勢、一種神韻,表達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性和一種積極向上的偉大的民族精神。作品形神兼備,氣韻生動,意韻飛揚,生機盎然。充滿詩情畫意,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他個人心靈的寫照。他筆下的牡丹,用色清麗不俗,於淡雅中顯現雍容華貴之神韻;牡丹常常是有所寄託,寄寓畫家對生活的感受,抒情達意,主題鮮明。或似貴妃醉酒、或若羞含顰、或玉顏皎皎、或奔放熱忱、、、。雋秀高雅、有的艷麗灑脫、有的蘊涵端莊、有的雍容華貴、有的風姿綽約、、、。那紅牡丹艷若蒸霞,粉牡丹嬌嫩嫵媚,白牡丹素潔無瑕,藍牡丹亭亭淡雅……。牡丹活靈活現,千姿百態,惹人喜愛。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安君康是當代畫壇為數不多的水墨牡丹畫家之一。 他的牡丹作品中。最有特色的當屬水墨白牡丹。歷朝各代,以牡丹畫名重於畫壇者,不勝枚舉。當今盛世,牡丹畫家更是層出不窮,然而以純水墨畫牡丹的畫家還是不多。以純水墨畫白牡丹的畫家卻仍然寥若辰星。他的水墨牡丹畫,可貴之處就在於妙能師古,又不為古法所泥。在保持傳統文人畫特色的基礎上,有了光影的東西,有了肌理的趣味,接近沒骨畫法,又較之形象更生動、更傳神,筆墨語言更豐富,時代氣息更顯明。觀之清純可人、生氣逸發、古趣盎然、姿致別具。既不失牡丹綽約的風采,更能表現其神韻而且擺脫了俗格成法。
我很喜歡甘肅文化名人馬槐楠先生給安君康的一首贈詩,特錄於後,作為本文的結束語。詩曰:賞花何需去洛陽,要覽春色訪君康;水墨牡丹佳秦隴,獨占花譜第一章。
《留得清香入素琴-----安君康先生水墨蘭草畫欣賞》
梅花、蘭草、竹子與菊花並稱為花中「四君子」,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常見題材。蘭草四季常青,蘭葉姿態舒展,氣度優雅;蘭花開放於春天,芳香怡人,清氣幽遠。
畫家畫蘭,始於宋末趙孟堅、鄭思肖(號所南)。趙孟堅首創墨蘭。所南翁畫蘭則以畫「露根蘭」出名,他於元朝初年隱居吳下,以「畫蘭不畫土」寄寓他的無土亡國之痛。他在墨蘭長卷中更是題上「純是君子,絕無小人」的話,以表達其民族的自尊心。也許是蘭花這種植物的生態很適合中國歷代文人畫家普遍具有的清高、飄逸,和雅興的、動態的表露,所以自宋後,畫蘭之風更盛,且更各具個性,各顯高致。畫蘭名家迭起輩出,他們相繼以蘭花為載體,把他們的理想、情趣、美感、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往往是五葉三花即形態畢現,情趣盎然。加以書法題文題詩題句,或寄情或寓意,筆簡意賅,意境邃深,輒成珍品。
不知是因了畫家令蘭更清香,還是蘭草使畫家更脫俗,徐渭的那句「自從畫得湘蘭後,更不閑題與俗人」,卻是道出畫蘭高手們的士人風范,不損蘭香的一種品格。也正謂「人品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
安君康先生苦研中國書畫多年。以蘭為師,以蘭為友。日復一日,臨池不輟。然亦能順其自然,獨行其是,不時出入於青藤、八大、昌碩、白石、天壽諸大家之間,畫作溢乎箱篋.
眾所周知,畫蘭的技法難度頗高,自以書入畫的元代大家趙孟頫始,到深諳「要知畫法通書法,竹蘭如同草隸然」的鄭板橋,以書入蘭者眾,然得心應手者寡。梅、蘭、竹、菊「四君子」作為花鳥畫家的日課,寄託著傳統中國畫的精神內涵和獨特的審美程式,然而不容否認的現狀是,在那些標榜秉承傳統配方製作的花鳥作品中,能令我們激動的已日見減少,更多的已經等同於街頭巷尾流行的口水歌,瀏覽書店裏汗牛充棟的花鳥畫冊,我們再難邂逅原汁原味的「梅的高傲、蘭的清幽、竹的清勁、菊的平實」,讓我們耳熱能詳的或者是對古畫譜的克隆,或者是不負責任的隨意塗鴉,「四君子」已失卻了各自獨特的韻味,甚至於成了許多畫家「鍛煉」筆墨的技法教科書。誠然,我們不能不嘆服先賢們高度的技巧概括力和藝術智慧。而且,他們巧妙地把這種技巧概括力與某種高尚的人格理想聯系在一起,從而賦予花鳥畫以超越物象外形的人格魅力,使之在給觀賞者筆墨審美愉悅之外,還獲得一種精神力量的感召;同時,我們也不能不痛苦地發現,正是這種成就將後世的畫家們逼進了一種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
它要求畫家必須在有限的線條組合里,乾脆利落地解決諸如畫面的結構,空間的張力、墨色的變化、線條的個性特徵等諸多技術問題。安君康畫的水墨蘭花,沿襲了明清人寫意墨蘭特別是鄭板橋等人的筆墨程式,自有一股清新的書卷氣,但又脫離了某種陳腐的畫譜氣,淋漓的筆墨中洋溢出灑脫和自在的氣息。在構圖上,他多採用出其不意的經營手法,畫蘭草,一忌柔弱,二忌空洞。「柔弱」是指過分注重蘭草本身的儀態美以及用墨的變化,導致畫面缺乏力度;「空洞」 則是指無視蘭草的物理特性,片面追求所謂的「氣勢」而失去蘭草的獨特韻味。安君康把這兩者的關系處理的恰到好處,因而,筆調勁利而舒捲,清爽而秀雅。畫上春蘭兩株,叢生草地,鮮花盛開,如蝶起舞,給人以清新的快感。他畫的蘭花,縱肆與規矩合二為一,野逸與清秀兼而有之,畫的瀟灑,看的舒暢。在青年畫家中,能如此得蘭草三味的人,委實不多。
安君康很小就喜愛揮灑塗鴉,善書法。多年的勤奮錘煉了他扎實的書法功底和嫻熟的筆墨技巧,因而畫蘭時能取草書之狂放不羈、隸書之渾厚圓潤和篆書之典雅古樸。使之意到筆到,筆到神到,形神俱備,得心應手。從而自由揮灑,更覺天真爛漫,清氣襲人。所以他筆下的蘭花孤傲清麗,狂狷不羈。或迎狂飆而飛揚,或臨大雨而不屈,或沐春風而怡然;怡然悠閑,高潔幽雅,有春風習習,清香陣陣;有仙子之飄逸,有屈子之孤高,有孔子之恂恂;畫家以自由抒卷的筆調表達著自己奔放而飄逸的情感。所以說,安君康先生以狂草寫蘭,把每一條線條當作有生命的、有個性的人物來畫,以寄託情志。如此寫蘭,怎能不「生趣而有神」!
安君康畫蘭,常常以小見大。尤以冊頁、小品、扇面見長。極符合東方美學原則。如蘇東坡所言: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凡欣賞過他作品的人,都會被他筆下蘭之素雅和幽香所傾倒,被他熟練自如的傳統筆墨功底所折服,被他恣意縱橫的無法之法所欽佩!同時也可以看出他師於野草,鍾愛蘭蕙的情之所系。
蘭花難畫,不單難在筆頭功夫,更難在意味;而安君康的蘭花畫的好,也不單好在筆頭功夫,更好在他的靈性。一種「飄逸中的靈秀」。欣賞安君康筆下的墨蘭,花瓣透明,象在清晨第一束陽光的照耀下,飽含露水,散著幽香,鮮活而高雅,那莖那葉,在歷經千百次的「穿插」嘗試中,早已氣生筆鋒,破墨有力,似隨手點拂,莖葉便舒展、張揚著無限生機活力。蘭葉柔美舒放,清雅俊爽。全圖用筆勁利,筆意綿綿,氣脈不斷。在刪繁就簡中,巧妙布白,再輔以運筆老辣的行草題詩,間有精美印章,點綴其中,雖是小品,詩、書、畫、印氣韻貫通,盡情演繹到了一種極致。他執著於書畫藝術,為人磊落,為友誠懇。自甘淡泊,不慕虛榮。他畫蘭是把蘭當作崇拜的圖騰、當作高潔的象徵、當作他自己。正如清代書畫名家汪士慎在《空谷幽蘭圖》上所題寫的那首詩一樣: 「蘭草堪同隱者心,自榮自萎白雲深。春風歲歲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安君康先生的博客地址 http://anjunkangshuhua.blog.163.com/
⑵ 賈寶民 花鳥畫 平尺
賈寶民的畫,市場價格僅為500-600元/平尺;
賈寶珉(一字之差)的畫,市場價格約為2000元左右/平尺。
⑶ 賈寶珉、阮克敏、史如源、郭書仁這四位畫家的作品市場價格如何,是否有收藏價值。謝謝
津沽花鳥四名士——賈寶珉史如源阮克敏郭書仁畫印象
天津小寫意花鳥畫代不乏人,不僅富有傳統,而且頗有新意。如果說,在目前老一輩的小寫意花鳥畫的領軍人物是孫其峰、溥佐和蕭朗等人,那麼下一輩的花鳥畫家成長出來一批。這些是天津美術界的驕傲所在,也是天津花鳥畫走向全國的希望所在。本月18日,著名花鳥畫家賈寶珉、史如源、阮克敏、郭書仁四人聯袂在天津美術出版社展館舉辦畫展,給花鳥畫壇吹入一股清新之風。
四位畫家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美術教育第一線的教授,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從藝經歷。這是藝術人生的一筆財富。這些年來,他們四人一直沒離講台,一直帶領學生游歷山川大壑寫生,有著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繪畫功底。
正因為如此,他們四人有了又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著述頗豐。他們把理論實踐相結合,出版了大量理論技法方面的書籍。如賈寶珉一人就有二十餘冊書出版,像《花卉畫法》等三冊書以中、英和中英文對照三種版本向世界發行,引起很大的反響。
在藝術上四人雖然有著共同的師承,但在花鳥畫風格上各自有異。像史如源,他的花鳥畫擅紛繁,在他的畫中喜將長枝亂條繁葉茂草鋪滿畫面,豐盈滿目讓人有目不暇接之感。細讀畫面,感到紛繁之下飽含一種韻致,韻致之外別有另番規整,潤涵中的老辣之氣,靈巧里的樸拙之象,使之畫趣盎然。
阮克敏時有工筆花鳥畫出於腕下,然更有代表性的是他的寫意畫。在畫面上他更注重於「寫」。簡約是「寫」的絕佳表現形式,蔓長葉稀,紙大筆簡,最終要求的是畫的靈勁,在這一點上阮克敏筆到意到,恰到好處。再有就是,他的工筆花鳥靈透而不板滯,時有異於他人的畫面出現,給人以全新的感受。
四人中郭書仁最年輕,所以每次四人展都「叨陪末座」。但是,他的畫有著活潑的生命氣韻,淡雅的色彩、沖和的筆墨、生動的造型,都使得畫面典雅清逸而又不失厚重。另外,深厚的書法功底使之有了展示書藝的空間,像一幅荷花中,大半被秀逸且剛勁的長跋占滿,透出濃濃的書卷氣。
以上真可謂:津沽花鳥四名士,清雅繁簡旨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