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抽荷花
Ⅰ 求《蓮花童子哪吒》詳細劇情
蓮花童子哪吒 導演: 餘明生(港) 葉成康(港) 首播:2003年 地區:新加坡 語言:國語 顏色:彩色 時長:20集 類型:古裝劇 國產劇 主演: 曹駿 羅海瓊 史濟華 陳天文 何詠芳 丁嵐 翁清海 程世勛 集數:20 哪吒(靈珠子)——曹駿飾 妲己——羅海瓊飾 太乙真人——史濟華飾 申公豹——陳天文飾 女蝸——何詠芳飾 李靖——李海傑飾 殷夫人(哪吒母親)——丁嵐飾 雷震子——溫清海飾 紂王——程世勛飾 通天教主——利永錫 飾 元始天尊——陸丁裕 飾 姬昌——周景春 飾 蘇護——張鴻鑫 飾 姜子牙——陳茂林 飾 金吒——黃甜 飾 木吒——張志超 飾 雉雞精——陳建 飾 琵琶精——西德-嫻瑪吉 飾 敖光——葉小鏗 飾 敖丙——曾昂 飾 玉兔——胡敏 飾 劇情概述 調皮的天庭仙童哪吒與南天門巡值天將楊戩友情甚篤。楊戩因暗戀紅塵被玉帝貶謫,戀人蘇妲己亦遭雷擊身亡。哪吒於不經意間放走了被囚的九尾狐狸精,遭貶凡間。而九尾狐狸精在蘇妲己身上借屍還魂,不僅迷惑紂王且為害蒼生。 哪吒經過輪回,投胎為陳塘關李靖之子,不改調皮本性,與本地塾師姜子牙意氣相投。心術不正的申公豹與陳塘河龍王之子勾結,用童男童女練就「七竅玲瓏心」。哪吒勇斗惡龍,剝其皮抽其骨為民除了一害…… 電視連續劇《蓮花童子哪吒》取材於我國古典名著《封神演義》中一段描寫靈珠子和哪吒在天上和人間發生的神話故事。以哪吒為轉世前的太乙真人徒弟仙童靈珠子和轉世後的李靖之子哪吒為主線,從現代觀眾欣賞特點和娛樂要求出發,重新創作的一部二十集大型神話電視連續劇。全劇人物性格鮮明,故事生動,集中朔造了靈珠子(十二集以後為哪吒)、太乙真人、姜子牙、李靖、殷夫人、申公豹、雷震子、周文王及紂王、妲己等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 故事雖然是觀眾熟悉的題材,但卻是觀眾陌生的全新的內容,全劇緊緊抓住正義和邪惡、美與丑這一主題,頌揚了正義,鞭達了丑惡。全劇人物詼諧,語言輕松,用電腦製作了巨龍、怪樹、水淹陳塘以及騰雲駕霧、翻江倒海等大量的電腦特技鏡頭,光這些特技鏡頭全劇達到了三、四十分鍾之多,另外激烈的打鬥場面達一百九十多場,幾乎佔了全劇五分之二,是一部非常注重可看性和商業運作的電視劇。 《蓮花童子哪吒》由新加坡電視機構著名電視製作人江龍先生策劃,上海話劇中心編劇李容編寫,曾得到過金鍾獎等大獎的香港著名導演餘明生、葉成康執導,香港著名武師張躍星擔任武術指導。
Ⅱ 一日看到「畫上荷花和尚畫" 苦思幾日,得 」 對下妲己大俠對 「如何
畫上荷花和尚畫
書臨漢墨翰林書
下聯對的很工整啊,兩句順讀反讀的讀音都是一樣的啊。內容上一書一畫很對稱啊,而且由此可推斷出出上聯的是一方丈,對下聯的是一翰林學士。
你的下聯「妲己」對上聯的「荷花」明顯不妥,而且上聯說的是和尚畫荷花,你說的是大俠對妲己?這是什麼意思?反正我是不知道……
Ⅲ 關於蓮的知識
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青陽渡 晉,樂府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采蓮 南朝梁 吳均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三寸金蓮:纏足起源
關於纏足的起源,說法不一。有說始於隋朝,有說始於唐朝,還有說始於五代。有人甚至稱夏、商時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腳。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確有此痕跡。傳說大禹治水時,曾娶塗山氏女為後,生子啟。而塗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說殷末紂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變的,或說是雉精變的,但是她的腳沒有變好,於是就用布帛裹了起來。由於妲己受寵,宮中女子便紛紛學她,把腳裹起來。當然,這些僅僅是民間神話傳說,含有較多的演義、附會成份,因此不足以成為當時女子纏足的憑證。
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游江都時,征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纖。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制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盡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纏足始於五代之說,則是源自南唐後主李煜的嬪妃,美麗多才,能歌善舞,李後主專門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宮嬪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台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李煜看後十分喜歡,稱其有凌雲之態。
總之,這種風氣先興起於宮帷之中,後傳入民間,到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就廣為流傳了,並把纏腳當成了婦女的美德,把不纏腳當做恥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後馬娘娘,就是因為有一雙天然大腳而受盡嘲笑。
成語 步步蓮花
發音 bù bù lián huā
解釋 原形容女子步態輕盈。後常比喻漸入佳境。
出處 《南史·齊本紀下》:「又鑿金為蓮華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
示例 若將曲直無顛倒,腳底蓮花步步生。(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
口吐蓮花是曹雲金的相聲台詞
蓮之可口已如前述,但以蓮入饌,中國文人也吃得風雅。三國時,就有人用荷葉製成酒杯,使「酒味雜蓮氣」。清代乾隆皇帝用荷葉上的晨露來烹茶,叫蓮露清茗。蘇州人沈復的妻子,在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她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這是喝的雅韻,是「化世俗為非凡」的審美。沈復還饒有趣味地描寫了培養碗蓮的過程:「以老蓮子磨薄兩頭,入蛋殼使雞翼之,俟雛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門冬十分之二,搗爛拌勻,植於小器中,灌以河水,曬以朝陽;花發大如酒杯,葉縮如碗口,亭亭可愛。」(《浮生六記》)美學哲理的深刻性和知識分子精神生活中的靈逸之氣全在這娓娓敘寫中自然流露出來。
植物學家的研究發現,原來荷的葉子具有一種獨特的性能。荷葉表面的構造與其他植物葉子不同,荷葉的葉面密生細小的絨毛,覆蓋有一層蠟質的粉,保護著葉面的氣孔。當雨水滴在葉面時,由於細小絨毛的推動,會形成滾來滾去的水珠。當污物或灰塵沾染葉面時,由於葉面上細小絨毛的作用,不易被沾附,且極易被水沖刷掉或被風颳走。
現在環境科學又證明,蓮藕獨具一種解毒排污的「自凈」能力,它可以神奇地過濾污泥濁水中的有害成分。蓮藕在污染的環境里生長,能夠吸收、轉移多種金屬元素,使淤泥中的鐵、錳、鋅、鋁、鎘等元素大量殘留在蓮藕中。特別是藕節,可以聚集毒性較大的鎘元素。鎘是造成「頭痛病」的元兇。另外,蓮藕對鉛具有特殊的吸收功能,藕通過不定根從含鉛的淤泥中吸收鉛,就近貯存在藕節中,並通過地下莖向貯藏組織轉移和疏散。由此可知,蓮藕「出淤泥而不染」是它具有耐污染和抗污染的功能
Ⅳ 謎語大全及答案100個要難猜的
1、華佗的妙葯(打一奧運明星)——謎底:林丹(華佗的「靈丹」妙葯)
2、了卻心願開小廠(打一字)——謎底:白
3、不要說話(打一作家)——謎底:莫言
4、艇舟隱約,濁浪排空(打一字)——謎底:蜓
5、邀您入席(打一禮貌用語)——謎底:請坐
6、電話一來便就職(打一成語)——謎底:聽之任之
7、十字對十字,太陽對月亮,猜一個字——謎底:朝
8、「壽春留犢」探驪格——謎底:時令·清明
9、金錢砸出貴身份,移民美國坐月子(打一熱門電影)——謎底:《北京遇上西雅圖》
10、紅娘傳書(打一軍事用語)——謎底:送情報
11、哈腰彎背老公公,身體發紅游不動(打一動物)——謎底:蝦
12、不做暗事自受益探驪格——謎底:明人·於謙
13、兜售小三(打一美國城市)——謎底:邁阿密(賣,阿密:小三(小秘))
14、為什麼暑假比寒假長?——謎底:因為熱脹冷縮
15、小黑妞,矮又胖,當個間諜處處忙(打一動物)——謎底:鼴鼠
16、自覺吃葯(打一成語)——謎底:心服口服
17、反咬一口(打一成語)——謎底:以牙還牙
18、108個好漢捉小偷(打一四字成語)——謎底:興師動眾
19、迎風飛千里,能把信息送,城市和門牌,它都記得清(打一動物)——謎底:信鴿
20、土字頭上戴帽(打一字)——謎底:壬
21、一個白發老媽媽,走起路來四邊爬,不用鐵鎝不用鋤,種下一片好芝麻(打一動物)——謎底:蠶蛾
22、酒肉朋友,猜一個字——謎底:餃
23、孔子領著學生子路、子淵出門遠足(打一歌名)——謎底:《三人游》——方大同
24、七仙女的琴聲(打一四字成語)——謎底:不同凡響
25、N個耳朵(打一英文)——謎底:near。
26、公主的靴子格外值錢(打一明星)——謎底:薛之謙(靴值錢)
27、永恆的愛情(打一花卉)——謎底:雞冠花
28、上面正差一橫下面少去一點打一字——謎底:步
29、紅蛋糕,不能咬,人們蓋房不能少(打一物)——謎底:磚頭
30、凸眼睛,闊嘴巴,尾巴要比身體大,碧綠水草襯著它,好像一朵大紅花。(打一動物)——謎底:金魚
31、個頭小小叫哥哥,無人時刻善高歌;全靠保護色過活,找它需在叢中捉(打一動物)——謎底:蟈蟈
32、綠水青山(打一成語)——謎底:山清水秀
33、魔鬼死了(打一字)——謎底:麻(鬼死了就沒有了)
34、稀飯澆腦(打一明星)——謎底:周潤發
35、兩個高尚的手(打一字)——謎底:撐
36、一邊彎一邊脹(打一字)——謎底:張
37、左丞相右將軍打一個字——謎底:斌因為丞相是文將
38、一把刀插在屍體上(打一字)——謎底:尼
39、枕前芳心輾轉(打一字)——謎底:朴
40、立著的木樁子(打一字)——謎底:親
41、名字叫牛不是牛,一根長角朝前頭,身披盔甲扎不透,不下田間拉犁耬。(打一動物)——謎底:犀牛
42、麥兜(打一英文單詞)——謎底:medal獎章,獎牌;勛章;紀念章;證章。
43、散打選手(打一字)——謎底:撒
44、全國上下一起歡呼高興(打一四字成語)——謎底:普天同慶
45、空有獸王之脈,卻行逮鼠之差。(打一動物)——謎底:貓
46、人舉雙手打一字——謎底:火
47、大紅燈籠高高掛,火焰般的胖娃娃(打一水果)——謎底:柿子
48、婚禮的祝福(打一花卉)——謎底:香水百合
49、鳥啼月下柳堤畔(打一動物)——謎底:杜鵑
50、我心中只有你(打一數字)——謎底:51
51、遠看像只大西瓜,潛入水中把敵殺。封鎖航道設關卡,敵艦逢它回老家。(打一軍用品)——謎底:水雷
52、難以言傳(打一成語)——謎底:禍從口出
53、一次MARY將戒指不小心掉入了面前的咖啡杯,為什麼戒指沒濕?——謎底:杯里沒有咖啡
54、滿車都是鹽(打一韓國明星)——謎底:車太賢(賢和咸諧音)
55、分頭而戰(打一食品名)——謎底:八角
56、人在雲端漫步。(打一字)——謎底:會(人+雲=會)
57、鸚鵡(打一成語)——謎底:豐富多采(彩)
58、酸甜適口紫紅色,似果似棗有果肉(打一水果)——謎底:桑葚
59、半山半水(打一字)——謎底:汕
60、行中佳人忽然不見(打一字)——謎底:街
61、到了長城才休憩(打一四字成語)——謎底:萬里一息
62、銷聲匿跡(打一詩句)——謎底:千山鳥飛絕
63、聚才有方(打一字)——謎底:團
64、棍棍眉,疙瘩眼,綠裙子,捕秋蟬(打一動物)——謎底:螳螂
65、身披網紋個子高,脖子長長把葉咬(打一動物)——謎底:長頸鹿
66、耳朵著火(打一字)——謎底:耿
67、宋頭少了點,里木變了米(打一字)——謎底:冞
68、生死輪回(打一成語)——謎底:生來死去
69、官人竹下納涼(打一字)——謎底:管
70、清水流階前,明月當空掛(打安徽省市縣名)——謎底:青陽縣
71、帶頭改革務必出力(打一字)——謎底:麥
72、死盯(打一英文單詞)——謎底:sting蟄
73、一等鳥類打一字——謎底:鴨(一等是甲的意思)
74、差一點亦倒了(打一字)——謎底:業
75、花中精靈(打一動物)——謎底:蜜蜂
76、思想保守(打一四字成語)——謎底:墨守陳規
77、一隻狗站在四口井中間(打一字)——謎底:器
78、披麻戴孝的鬼(打一字)——謎底:魔
79、一個小紅孩,穿著小紅袍,你過生日時,頭頂小火苗(打一日用品)——謎底:蠟燭
80、不好動,脾氣壞,突然襲擊捕獵物(打一鳥類)——謎底:白肩雕
81、二人相依偎,青草底下棲(打一字)——謎底:芙
82、姜姑娘變成盆(打一字)——謎底:蓋
83、龐然大物深海游,潛水冠軍有三寶(打一哺乳動物)——謎底:抹香鯨
84、上在下,下在上,卡在中間(打一數字)——謎底:一
85、傘下沒有人,泥里藏全身。腰細多心眼,切開現白絲。(打一植物)——謎底:蓮藕
86、姚明四肢(打一成語)——謎底:大手大腳
87、圓圓腦袋一身黃,最愛織辮曬太陽(打一生活用品)——謎底:草帽
88、五十對女人上小廁(打一成語)——謎底:漏洞百出
89、提前一日到達(打一字)——謎底:擔
90、光字削發(打一字)——謎底:兀
91、水餃是男生還是女生——謎底:男生因為水餃有包皮
92、波斯草兒傳入唐,尖尖紅嘴綠長尾(打一蔬菜)——謎底:菠菜
93、小明問小芳:「一加一是個什麼字?」小芳想了很久沒想出來,你知道答案嗎?(打一字)——謎底:王
94、抽出勞動力去栽樹(打一字)——謎底:榮
95、缺斤少兩(打一字)——謎底:欣
96、一群不要命的男人(打一電影)——謎底:《敢死隊》
97、海南寶島是我家,不怕風吹和雨打,四季棉衣不離身,肚裡有肉又有茶。(打一植物)——謎底:椰子
98、十二點,猜一個字——謎底:斗
99、午安(打一數字)——謎底:58
100、尾巴一根釘,眼睛兩粒豆, 有翅沒有毛,有腳不會走。——謎底:蜻蜓
Ⅳ 封神英雄榜中哪吒多少集蓮花化身
封神英雄榜第19集
哪吒復生原諒父親李靖
蘇妲己聽說聞太師打算和自己見面,擔心聞太師法力高強能夠看出自己的真身。李夫人見到哪吒被李靖親手殺死,心情十分的悲痛。但是金吒和木吒卻認為姜子牙肯定還會有別的方法能夠復活哪吒,並不怎麼擔心。這個時候靈山的眾人也以為哪吒真的死了,但是姜子牙卻告訴大家哪吒現在其實是蓮花化身,普通的方法根本殺不死哪吒,並且隨後救活了哪吒。這次的復活還讓哪吒有了三頭六臂的本領,可以說是因禍得福。隨後姜子牙叮囑大家不能夠將這件事情說出去,給哪吒一段時間來專心修煉。蘇妲己一直擔心聞太師能夠看出自己是妖怪,於是打算先下手為強對付對方。
兩個人見面,聞太師聞到了蘇妲己身上的狐臊味道,於是懷疑對方其實是妖怪。聞太師和蘇妲己對質,詢問對方為什麼要陷害比干,還要用炮烙害死皇後和比干。蘇妲己故意做出來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紂王也一直幫助妲己說話,一些被蘇妲己收買了的大臣也幫助蘇妲己說話。聞太師本來想用法術讓對方現出原形,但是因為蘇妲己身上有一塊女媧石,所以根本動搖不了蘇妲己的地位,並且還讓紂王開始懷疑聞太師的懷疑根本是錯誤的,蘇妲己根本不是妖怪。蘇妲己昏迷了過去,醒來以後還哀求紂王不要傷害聞太師,因為聞太師乃是忠心耿耿的忠臣。但是蘇妲己的這些舉動都是另有原因的。
原來,蘇妲己打算想要利用聞太師來對付姜子牙等人。隨後蘇妲己勸告紂王最好讓聞太師去解決西岐叛亂的問題。哪吒雖然在修煉,但是卻偷偷地跑了出去,去找自己的父親算賬。隨後兩個人展開了搏鬥,李靖並不是對手。幸好這個時候燃燈道人出現,阻攔了哪吒,希望哪吒能夠和父親重歸於好。但是哪吒桀驁不馴,對於父親一直心懷仇恨。燃燈道人於是想要懲戒哪吒,結果李靖和李夫人都為哪吒求情,燃燈道人於是把玲瓏寶塔給了李靖,用來讓李靖壓制哪吒。隨後哪吒和父親重歸於好,算是終於結束了以往的誤會。
Ⅵ 類似快穿之妲己的小說,女主非常會裝,喜歡裝白蓮花裝柔弱裝單純可愛的文。
快穿黑化愛上白蓮花。
快穿之白蓮花的養成史
作者:清樽獨醒
快穿)如何做一朵美膩的白蓮花
作者:呦呦西
[快穿]鬼畜白蓮花
>成為心機白蓮花[快穿]
作者:林宴歌
快穿之據說我是白蓮花?
作者:墨染霜華
Ⅶ 舊封神榜里的蓮花最後去了哪裡
陳浩民版本的,蓮花最後化成了蝴蝶,一直陪伴在哪吒的旁邊,後來因為回封神被封為蝶答仙。
拓展資料:
1、劇中蓮花兩次變成蝴蝶,一次是求雲中子為哪吒鑄身;第二次就是最後在哪吒趕去封神的時候。
2、再次變成蝴蝶的時候,外面大雪紛飛,蓮花沒有仙氣護體,已經十分虛弱了。
3、為救火鳳,連續多日上山找葯,加速了病情,加上火鳳周身浴火,讓火鳳食葯必將灼傷自己,選擇了犧牲自己。
4、為何土行孫沒有看到蓮花,是因為蓮花在火鳳的浴火下被焚身了。
提示:據說蓮花是二郎神楊戩的妹妹,也就是三聖母,後來在到了宋朝和劉彥昌結婚,生下沉香。
Ⅷ 「狐狸精」是什麼意思
狐狸精,就是指勾引或者誘惑男人的女子。
在古時候,迷信的人認為狐狸能修煉成精,變成美女迷惑人。
Ⅸ 為什麼人們說妲己是狐狸精,而不是別的精呢
稱「狐狸精」的緣由 1狐狸精一詞用在女性身上含貶義。是指專門迷惑男人的女人。 2狐狸精的典故應該是出於《封神演義》。因為《封神演義》中的商紂王的妻子妲己是狐狸精變化而成的,她 迷惑商紂王致使商朝滅亡。 3狐狸這種動物喜歡女人的物品,比如說:圍巾、小內褲等一些裝飾品。所以,人們總會在捕獲狐狸後發現這些女人的東西,就認為狐狸成精後會變成女性。並且認為是漂亮的女人,專門迷惑勾引男人,狐狸精由此而來。 自古以來,人們認為狐狸精都是美麗的,雖然狡詐,但絕不失嫵媚的狐狸的化身。《玄中記》專門解釋了狐狸精的由來,而且說得煞有介事:「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 人們藉由狐狸精表達自己單純而美好的情感,蒲松齡甚至在他的<聊齋志異>中賦予了她們一種新的生命,一個個化身成為為愛痴狂的多情女子。 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叫做嬌娜的女狐,美貌自是不必說,單就一個情義來說,也能算上狐中之最。美麗的女人是禍水,美麗的狐狸也不例外。世人對她們更多的是厭惡、咒罵,狐狸精原也許是個中性詞,但化身今天其意已經不言而喻。 你遇到你生命中那一個狐狸精了嗎?如果沒有,因為她不夠美麗,如果遇見了一個你喜歡的美麗女孩讓你不能自拔,那麼,她肯定是個狐狸精!如果正在尋找,也許她還在世界的某處等待著你哦。 另一種說法是說來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剛入中國執政,對百姓的生活習慣並不了解,所以請皇太極查探民風人情,就算青樓妓院也不能忽略。一日皇太極來到福建的閩南妓院查看,發現煙花女子媚惑男人的功力高,超出皇太極意料,而尋芳客老是嘟著嘴喊「狐狸精、狐狸精」皇太極這才明白中國人形容一個女人很會媚惑男人就叫他「狐狸精」 由於皇太極聽不懂閩南話,把「(台語發音)給你親、給你親」誤聽成「狐狸精」於是,這句成語一直流傳到現在,每當我們形容一個女人很會媚惑男人就稱他為「狐狸精」。 狐狸精的由來 我們形容一個女人很會媚惑男人,通常會稱他「狐狸精」由於簡短有力形容一個人,而且有其來源與典故,所以「狐狸精」勉強算是一句成語。 這句成語來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剛入中國執政,對百姓的生活習慣並不瞭解,所以請皇太極查探民風人情,就算青樓妓院也不能忽略。 這日皇太極來到福建的閩南妓院查看,發現煙花女子媚惑男人的功力高,超出皇太極意料,而尋芳客老是嘟著嘴喊「狐狸精、狐狸精」皇太極這才明白中國人形容一個女人很會媚惑男人就叫他「狐狸精」 由於皇太極聽不懂閩南話,把「(台語發音)給你親、給你親」誤聽成「狐狸精」於是,這句成語一直流傳到現在,每當我們形容一個女人很會媚惑男人就稱他為「狐狸精」。 在咱們中國的文化里,對在男女問題上的所謂壞女人有一個獨特的稱呼:「狐狸精」。唐駱賓王所寫《討武氏檄文》里就說武則天「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狐媚」者,像狐狸般的媚態也。《聊齋志異》里更寫了眾多的「狐狸精」,不過這些「狐狸精」大都很善良,很可愛,有「狐狸精」之名,無「狐狸精」害人之心。但這也改變不了「狐狸精」的惡名。如果哪個女人被稱做「狐狸精」,不用具體解釋,人們也知道她「精」在哪裡了,她也隨之名聲掃地了。 為什麼所謂的壞女人被稱做「狐狸精」?這緣於中國人對女人的審美觀。 自古以來,對女人的審美,就面形而言,有兩個標准。一是面如滿月,面如荷花。唐代美女楊貴妃就面如荷花。所以《長恨歌》寫唐明皇對死去的楊貴妃的思念時有這樣的句子:「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芙蓉」即荷花,形容楊貴妃的臉蛋美如荷花。不僅女人面如荷花很美,男人面如荷花也被視為美。武則天的男妃(又稱「面首」)張宗昌很受武則天的寵愛。一次他參加一個宴會,有人恭維他「六郎面似荷花」。人們同聲附和。有個叫楊再思的人卻大聲說:「不對。」人們大驚,一時間全場鴉雀無聲。張宗昌也臉色大變。這時楊再思才說:「不是六郎似荷花,而是荷花似六郎!」話音剛落,全場響起熱烈掌聲。人們大笑著,皆言比喻更妙。由此也可見面如荷花如何受到人們的贊美和吹捧了。 再一種被視為美的臉蛋就是所謂「瓜子臉」。兩個臉蛋各像一粒尖尖朝下的瓜子組合起來。這種臉形也確實很俊俏,「仕女圖」中的「仕女」,大都是「瓜子臉」。文學作品裡的美女,作者也常常賦予她們一付「瓜子臉」。 「荷花臉」是一種富態相,同時也是一種善良相。泥菩薩的臉大都接近於這種臉形。唐代崇信佛教,所以唐代壁畫上的女人通常都是富態的「荷花臉」。《紅樓夢》里的薛寶釵就有富態相,想她的臉蛋也是「荷花臉」了。薛寶釵工於心計,在《紅樓夢》里不是一個被贊美的人物。但在男女作風問題上卻無懈可擊。所以即便她再不好,也不能被稱為「狐狸精」。 「瓜子臉」就不同了。狐狸的臉形就是最典型的「瓜子臉」。「瓜子臉」形的女人因此便同狐狸拉上了關系——不是她們自己拉上的,而是別人硬給她們拉上的。當她們因自己「瓜子臉」的美貌而所謂「紅杏出牆」同男人來往時,無論是她們勾引男子,還是男子挑逗她們,都是她們的過錯。狐狸不也是「瓜子臉」么,又天生媚態,於是「紅杏出牆」的她們便被稱為「狐狸精」了。 西方有「美人魚」的說法,這肯定是同海洋關系密切的民族的發明,也反映了他們和中國不盡相同的審美觀。國人更看重臉蛋,他們則好像更看重體形。魚在水中游泳的體形、姿態很流暢、優美,他們以此來形容女人。我們則以「荷花臉」「瓜子臉」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可惜,當生有一付「瓜子臉」的女子被稱為「狐狸精」的時候,這「瓜子臉」就反而成了「禍害」。而當稱哪個女人的體形有如「水蛇腰」的時候,她八成就成了會害人的「美女蛇」了。
採納哦
Ⅹ 誰知道有關蓮的成語故事速速囬答...
三寸金蓮
一、纏足起源的傳說:
關於纏足的起源,說法不一。有說始於隋朝,有說始於唐朝,還有說始於五代。有人甚至稱夏、商時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腳。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確有此痕跡。傳說大禹治水時,曾娶塗山氏女為後,生子啟。而塗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說殷末紂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變的,或說是雉精變的,但是她的腳沒有變好,就用布帛裹了起來。由於妲己受寵,宮中女子便紛紛學她,把腳裹起來。當然,這些僅僅是民間神話傳說,含有較多的演義附會成份,不足以成為當時女子纏足的憑證。
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游江都時,征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纖。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制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盡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纏足始於五代之說,則是源自南唐李後主的嬪妃 娘,美麗多才,能歌善舞,李後主專門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 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台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
二、宋代已有纏足記載:
而一些學者經研究指出,中國古代女子纏足興起於北宋,五代以前中國女子是不纏足的。宋代詩人蘇東坡曾專門做《菩薩蠻》一詞,詠嘆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這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一首詞。應該看到,纏足詩的寫作是以纏足習俗的出現為依存條件的,這說明,宋代確已出現纏足習俗。到南宋時,婦女纏足已比較多見,甚至南宋末年時,「小腳」已成為婦女的通稱。但在南宋時代,婦女纏足還並不普及,纏足者主要限於上層社會,在社會觀念上纏足尚未達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時,纏足的風俗是由北方傳到南方的,大約是在宋室南遷之時。
宋代的纏足與後世的三寸金蓮有所區別。據史籍記載,宋代的纏足是把腳裹得「纖直」但不弓彎,當時稱為「快上馬」。所用鞋子被稱為「錯到底」,其鞋底尖銳,由二色合成。目前這種纏足鞋的實物已在考古中有所發現。從考古發現的實物推測,穿這種鞋所纏裹出來的小腳要比後來的大。
蒙古貴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後,他們本來不纏足,但並不反對漢人的纏足習慣,相反還持贊賞的態度。這樣,使得元代的纏足之風繼續發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現了以不纏足為恥的觀念。元代婦女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但這時不纏足者仍很多,特別是南方江浙、嶺南地區。明代,婦女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並在各地迅速發展。明末張獻忠進佔四川時,大刖婦女小腳,及至堆積成山,名曰金蓮峰,可見四川地區婦女纏足之盛。這時期,對裹足的形狀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腳不但要小,要縮至三寸,而且還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狀等種種講究。
滿清統治者入主中原後,起初極力反對漢人的纏足風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纏足。但此時纏足之風已是難以停止了,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罷禁。這件事,一度被人們渲染為「男降女不服」——清兵入關,有「剃發令」,在武力高壓下,漢族男子最後不得不屈服執行,故而男子剃發,被視為向清廷屈服的象徵。與此同時,女子纏足雖也同樣為清廷下令停止,但後來並未達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說。由此可見纏足之風的根深蒂固。也正因為此,婦女纏足在清代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甚至遠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染上了纏足習俗。與此同時,女子小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與關注。這一時期,腳的形狀、大小成了評判女子美與丑的重要標准,作為一個女人,是否纏足,纏得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她個人的終身大事。在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腳為恥,小腳為榮。「三寸金蓮」之說深入人心,甚至還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現女子因腳太小行動不便,進進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這樣的女子在當時還挺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