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荷花湖
A. 荷花湖這篇課文有什麼不同
課文《荷花》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按看荷花的順序,描寫了公園里的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的感受。《荷花湖》這篇文章概括寫荷花湖的美麗景象,再具體寫荷花和荷葉,表達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之情。
B. 9月1日去北京龍潭湖公園,還會有荷花嗎
梁思成起名為龍潭湖。1984年後東湖建為龍潭湖公園,中湖為北京游樂園,西湖為8月荷花滿池,亭亭玉立,搖曳於漣漪盪漾的清波碧浪之上。龍門景區是公園入水口
C. 《游龍潭湖公園》這篇短文是抓住什麼和什麼來寫龍潭湖公園
《游龍潭湖公園》這篇短文是抓住」龍「和」水「來寫龍潭湖公園。
D. 吉林市八景的吉林市的老八景
吉林市有眾多的自然奇觀和人文景觀,江城的新、老八景薈萃了山水名勝、人文精華,引起無數國內外遊人的濃厚興趣。
(一)、龍潭印月:
指龍潭山上龍潭滿月之時的幽美景色。
龍潭山上的高句麗古城堡是國家級文物。山上有高句麗在這個地區時的旱牢、水牢。其中的水牢也就是這座山上的一個山泉,有個足球場般大小。這個泉的水常年保持在一個水位,澇不增高,旱不降低。泉旁有一個石樁子,上面固定著一個粗粗的鐵鎖鏈,一頭在水中。沒有人知道這個鎖鏈是什麼時間,什麼人置的。據老人們說,這鎖鏈在水下面栓著一條惡龍,才使銅幫鐵底的松花江風調雨順的。改革開放後,為了開發旅遊資源。吉林市組織人力對水牢,也就是「龍潭」進行清理。用電絞盤把鎖鏈全都絞了上來。水下面的鎖鏈頭出來時,發現底部是個泉眼,因為溢水的速度沒有抽水的速度快,所以見了底。清淤之後,一停止抽水,泉水上溢,又恢復了原來的水位。到了這個水位,壓力與外溢力平衡了,水就不再上漲了。
(二)、白山鹿囿:
指小白山下為祭祀長白山神而專門飼養的鹿群。
位於城西南小白山,始建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有正殿五間,牌樓兩座,是清朝為遙祭長白山神而建,乾隆十九年(1754)清高宗弘歷親臨祭祀。嘉慶、道光、咸豐三朝也曾經派遣官員祭祀,並祭松花江神。平時每年春秋兩季,由吉林將軍率領僚屬祭祀。民國後停止祭祀。滿州國時恢復,最後一次是1934年,溥儀祭祀。文化大革命初期,望祭殿被毀,山上古木被砍光。
現今的龍潭山鹿場坐落在龍潭山南麓,松花江東岸,距市中心九公里。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龍潭山鹿場是集養鹿、商貿、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國有企業。場區面積380公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國家旅遊局確定的國線旅遊景點之一。
龍潭山鹿場是我國圈養東北梅花鹿歷史最悠久,吉林地區規模最大的鹿場。鹿只存欄保持在1000頭以上。年產鹿茸750公斤左右。
(三)、雀峰插雲:
指朱雀山聳入雲霄,高山仰止;
朱雀山是四座名山之一的前朱雀,位於市南郊20華里的豐滿區阿什村松花江東側,最高峰海拔為817米,高聳入雲,老八景「雀峰插雲」說的就是這個地方,有赤色神鳥(朱雀)鎮豬妖等傳說,山上古樹幽深,怪石嶙峋,岩石造型巧奪天工,充滿了奇幻的色彩。
(四)、懸觀吊柱:
指玄天嶺上真武廟後殿斗姆宮的建築奇觀;
指真武廟,又叫玄帝觀,在北極門外玄天嶺上。乾隆三年(1738年)建,後來多次重修。前殿供奉真武大帝,傳說是道家鎮北方的神,後殿為斗姆閣,祀斗姆(北斗群星之母)。真武廟建築奇絕,「懸梁吊柱」為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每年舊歷三月初三為真武廟會,九月初九為斗姆廟會。1966年八月被毀。
玄天嶺在江城市區之北,同著名的北山公園東西相望,此山海拔282米,山勢蜿蜒,層巒疊翠。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山上建玄帝觀,又名真武廟。有正殿三間,配廡三間,禪堂六間,斗姆閣三間。前殿供奉真武大帝。殿中有一梁懸空,一柱離地,人稱「懸梁吊柱」是吉林市八景之一。
(五)、坎卦孤懸:
指在玄天嶺上聳立的避火圖石;
乾隆七年(1742年),大火燒毀吉林衙署、官民房屋數百間;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火焚毀民房七百餘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六月大火,毀房二百四十餘間,物資被焚無數;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城內大火,燒民房甚多,永吉州文廟也被焚。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四月二十日,吉林城又罹大火,災後,吉林理事廳一個性王的幕友,自稱識地理、辨風水,建議在城北玄天嶺上修「坎卦圖石」,八卦中坎為水,說是這樣可以祈求於坎水鎮壓船廠火災。後經吉林將軍恆秀贊同,在玄天嶺上修起了八卦形的「坎卦圖石」,俗稱「避火圖」。我們今天看到的「坎卦圖石」,是現代重修的,在古炮台之西北,有蜿蜒山路迤儷通之。
由於 玄天嶺在吉林城北,恰似城池的天然屏障。前人為了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之說,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玄天嶺建道廟一座,稱為玄帝觀,因廟內奉禮真武大帝,亦叫真武廟。這座寺廟建築,在設計上別具匠心,殿中有一梁懸空,一柱離地,成為奇妙的「懸梁吊柱」,為舊吉林八景之一。
在玄天嶺上建有避火圖,用青磚砌成八卦形,直徑約五丈,其中坎卦象,取坎卦為水之意,求助於水來熄火災,以保吉林的林木,免受損失,此即「坎卦圖石」,是用青磚砌成八卦形的磚壁,直徑五丈,用石條嵌成坎形的卦象。坎卦為水,因循了水火相剋的五行之說。《呂氏春秋·有始》說:「北方曰玄天」,「水色為黑,故曰玄天。」玄天表徵為水。站在「坎卦圖石」處,可以把吉林城盡收眼底,端的是一塊「風水寶地」。然而,沒有得力的消防措施,盡用迷信方式來防火,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吉林多火災,尤以冬季氣候乾燥,居民生火取暖做飯,稍不注意,便釀成大火。冬季江河封凍,除水井以外,無滴水可取。吉林自建城以來,住戶、商民、官衙、書院,歷年皆有鑿井之舉,「備民用並防災」。至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全城共有井163口。但是,一遇上大災,僅用井水撲火,仍然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嘉慶十一年(1806年),火燒船廠,一次大火把城內官、民房屋燒毀八千多間,吉林城幾乎被大火洗劫一空。光緒十六年(1890年)三月二十五日,火燒船廠,大火從牛馬行一直延燒至北大街、河南街,包括將軍衙門在內共兩千五百多間房屋盡成灰燼。「吉林將軍長順住宅亦被延燒」,但當「被火貧民沿街露處」時,身為吉林省最高長官的長順卻「欲藉此改拓增」建私宅,被朝廷斥責為「實屬荒廖」而降級留任。吉林城自1759年至1930年先後被大火燒過六次,其中三次被燒光,三次大部分被燒毀。有一位災民在逃難時寫了一首詩:「去年大水災誰撫,今年燃燒五千戶,千家萬戶成焦土,殘磚碎瓦伴屍骨。」可見,災民遭災後如此悲慘。
(六)、葯廟晚鍾:
指北山葯王廟黃昏悠揚的鍾聲;
創建於乾隆三年(1738)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被焚。三年後由吉林將軍都而嘉倡捐重建。有正殿三間,左右配廡各三間。殿內正中有三皇塑像:伏羲(天皇)、神農(地皇)、黃帝(人皇),葯王孫思邈與歷代名醫歧伯、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十六位配祀左右。傳說四月二十八是葯王孫思邈的生日,因此這一天香火最盛。「葯寺晚鍾」為「吉林八景」之一。
(七)、攬轡飛虹:
指橫跨北山公園兩山的石橋卧波橋。
卧波橋建於民國十八年,即1929年。現重修的卧波拱橋,欄桿是漢白玉的,一百多根望柱上皆刻有栩栩如生的盤龍。卧波橋把所在的湖分為東西兩湖。東湖俗稱「劃船湖」,春夏秋三季,湖波碧綠,水光瀲灧,清風徐來,心曠神怡;冬季則是打雪爬犁等冰上娛樂的好場地。東湖北即是夏秋季香氣襲人的「荷花湖」。
(八)、大江彎弓:
指松花江穿城而過形成的彎弓形狀。
松花江在清山綠嶺中穿梭流入吉林市,為這座古老的名城注入了靈性與活力,站在東團山、龍潭山南天門、北山攬月亭上,遠眺松花江蜿蜒穿城而過,恰似一條彎弓,江城老八景中的「大江彎弓」由此而來,隨著松花江在市區四季奔流,一條沿江而來57公里長的清水綠帶應運而生,冬季寒江雪柳,夏季碧葉紅花,形成了高雅的景觀路,許多水鳥寒禽也來這里越冬,為江城這個水韻名城平添了優美的氣質。
E. 龍潭公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蓮塘花嶼景區
位於公園東南部,它完全採用南方造園手法,一座40米長的廊橋相連兩嶼,切出一片水域如塘。塘中荷花芬芳,蘆葦搖曳,魚兒游弋;塘邊奇石散點,疊成崖岸散礁。
中心島景區
坐落於公園湖中心的小島,四面環水,東、北、西三面分別由雙星橋、龍脊橋、玉龍橋與島外相連。成為周邊群眾娛樂休閑的文化活動場所。
龍吟閣景區
位於公園西南部,四面環水,它是園內最大的一組木結構建築,佔地2800多平米。
萬柳堂景區
位於公園東北部,景區內沿湖兩岸大量種植垂柳、立柳、雪柳、銀芽柳、饅頭柳、金絲垂柳等,形成「萬柳」之景。
龍字石林景區
位於公園東部,圍繞晚晴山而建,整個石林用石150多塊,2000多噸。
1999年,龍潭湖公園也增加了蹦極項目,而且有一項人無他有的--蹦極轟炸機。它由三個40米高、呈三角形布置的桅桿組成,可以同時有三個人參加,他們背面朝下並排綁在一起,腳部用一根鋼纜與獨立的桅桿連接,卷揚機把鋼纜收緊,他們即被提升到40米的高度。當鋼纜松開時,他們頭朝下向地面俯沖,從空中感覺馬上就要與大地「親吻」之時,又被固定在另兩根桅桿上的鋼索牽引,向對面的上空沖去。這樣反復多次,讓他們體會到失重和近乎撞地的感覺
F. 龍潭公園怎麼樣
龍潭公園很漂亮,很好玩。
龍潭公園東部的龍字石林景區,由晚晴山石堆砌而成,版石林權並非簡單的堆砌,而是造園藝術的神來之筆。看那巨石倚山遍布,或三五成群,或大小相伴,錯落呼應,搭配得體,疏密有序,布局自然。
龍字個個都是那樣的生動靈秀,百變其中,龍——華夏民族之代表形象愈顯高大。彰顯了中國園林的無限魅力,因其「新、奇、趣」,也將吸引更多遊人,更好地發揮公園「維護生態、美化環境、服務於民」的作用。
G. 龍潭湖公園的主要景點
龍的世界:以龍的形象設計並建造了若干建築物和裝飾物;
袁督師廟:紀念明末傑出名將袁崇煥,也稱袁寺。
園內主要分六個景區:龍吟閣景區是北京園林中獨有的水上樓閣;龍潭景區由14座山峰組成,層巒疊嶂,瀑布從高14.5米、寬3米的山石上直瀉而下;龍字石林景區由自然山石堆砌而成,石碑林立。它匯集了甲骨文、秦篆、金文、漢、晉、北魏、唐、宋、元、明、清及現代著名書法家和名人題的「龍」字,還有中國龍形的演變,共有龍字229個。
蓮塘花嶼景區7、8月荷花滿池,亭亭玉立,搖曳於漣漪盪漾的清波碧浪之上。龍門景區是公園入水口,「龍門」石壁上伸出一對漢白玉雕龍頭,龍頭噴水匯入軒前奇石環抱的龍池;萬柳堂景區中既有騰空翻飛的威龍,又有精雕細琢的九龍解析,集文化與園林於一身。
H. 龍潭西湖公園的簡介
龍潭西湖公園位於北京城東南,緊臨北京游樂園西北側,始建於1986年,1991年正式成立龍潭西湖公園管理處,主要負責園內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現為崇文區園林局所屬全民所有制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總面積10.5公頃,157.2畝,其中水面85.5畝。水陸各半,綠柳成蔭。全園共有綠地近3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56%。主要景觀為「柳岸觀荷」,湖面有南北2條長堤,南堤長130米,北堤長210米,沿堤的湖中栽滿荷花蘆葦,湖中心建有一座小島。湖北岸土山建有一座六角亭。 屬北京市二級三類公園,全園配備園燈照明系統、廣播系統以及路椅等設施,園內種植了喬木1396株,花灌木1980株,草坪27600平方米,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園林景觀,公園環境幽雅,景色宜人,綠柳成蔭,為當地百姓創造了一處溫馨舒適的休閑娛樂環境,遊人年接待量達10萬人次。
全園分為柳荷軒,荷塘月色,南山及北山休閑區等幾個景區,其中柳荷軒綠地為全園的綠化重點和主要景點,植有水杉,銀杏等珍貴樹種。園內種植了百餘種喬灌木及各類花卉,其中喬木1476株,花灌木2040株,草坪27000平方米,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園林景觀。公園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是遊人散步、休閑、娛樂、健身的理想場所。 龍潭西湖原為龍潭湖公園的一部分,始建於1986年。1991年正式成立龍潭西湖公園治理處,現為崇文區園林局所屬全民所有制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公園治理處主要負責園內各項經營治理工作,同時對外承接園林綠化工程及養護治理等業務。
I. 北京龍潭公園的歷史價值
北京龍潭公園位於北京城東南二環內,光明橋東南側。建於1952年。總面積達49.2公頃,水面面積19.47公頃。因與龍須溝形成首尾之勢,故取名龍潭湖。秀麗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它成為旅遊觀光勝地。
龍潭公園,先後進行了幾次大規模整修建設,構建亭台殿閣,砌築台階湖岸,栽植楊柳桑槐,建成龍潭、龍字石林、龍門、龍吟閣、萬柳堂、蓮塘花嶼和中心島等景區。園內風景秀麗,景物宜人,龍橋、龍亭、龍門依山伴水,龍柏、龍棗、龍槐風格迥異,是一座融北方古典建築與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突出中華民族「龍」文化為主題的新型城市園林。
J. 作文家鄉的荷花湖(由遠及近)
我的家鄉在安慶,安慶有一座菱湖公園裡面有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荷花湖,它是菱湖公園上的一顆明珠。
荷花湖邊有一排排柳樹,長出嫩黃色的柳芽,如同一個個調皮的孩子,伸出了小腦袋。微風過處,彷彿一位少女梳理著頭發。垂柳像是給荷花湖編了個樸素的花環。不光是垂柳,還有湖水。荷花湖湖水清清的,猶如一面明亮的大鏡子,微風吹來,湖面泛起了魚鱗般的波紋,在陽光下閃著點點金光。
盛夏時節,荷花欣然怒放,荷葉挨挨擠擠的,像難舍難分的好兄弟在擁抱呢!密密層層的荷葉上,冒出了幾朵荷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這不禁區讓我想起了賀知章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描寫的不正是眼前的景色嗎?荷葉有的鶴立雞群,有的像碧綠的圓盤,有的緊巾水面,有的如同一把把小傘在搖晃。一層層的。中間點綴著數不清的荷花。
荷花一朵不一朵的姿勢。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像一位羞羞答答的小姑娘,不願露出自己美麗的容貌;有的全展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像剛剛揉開睡眼的小女孩,伸出了金黃色的小花蕊;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正如一枝畫筆插在水中央,看起來飽脹得馬上就要裂開似的!有的躲在荷葉下,好像在和蜻蜓捉迷藏;有的在荷葉間伸長了「脖子」,望著這美麗的世界……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如果把眼前這片美景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一隻小青蛙穿著一身綠色的衣裳挺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呱呱地叫著,像是荷花湖演奏了一首美麗動聽的歌謠。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尊石雕仙鶴,一隻單腳獨立,引吭高歌,另一隻展翅欲飛,真是栩栩如生呀!
我愛這清香四溢的湖水,更愛這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