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規模化
1. 蘭花有哪些珍稀品種
物以稀為貴,目前所發現的品種中,已經不再有珍希品種,如今蘭花的組織培養技術成熟了,高品質的蘭花都可以實現規模化大批量繁殖了,因此這些蘭花都不再是稀有之物了。
2. 關於蘭花的文字資料
中國蘭花大王饒春榮的種蘭故事
享有「生物物種基因庫」美稱的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三分之二面積在福建連城境內,野生蘭花資源豐富,是春蘭、建蘭和寒蘭的主產區和種植原生地,民間養蘭歷史悠久,說起連城蘭花,就不得不說連城蘭花公司帶頭人饒春榮。1982年,饒春榮高中畢業回到遠離集鎮20多公里、深處梅花山麓深山老林的小山村桂花村。他看到廣東一帶客商經常慕名前來收購蘭花,便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蘭花資源,在村裡辦起了全縣第一個蘭花基地,帶領村民一起種植、培育蘭花。
為種好蘭花,他想方設法貸款,改變蘭田環境,設置蘭棚,到深山老林採挖珍蘭、奇蘭,並將蘭花移到棚中培育。他多次自費出國到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等地,學會了無土栽培蘭花等先進技術。而他的精心培育的蘭花也深受客戶喜愛,買蘭的人絡繹不絕。尤其是2006年饒春榮培育的「寒梅報春」蘭花珍品獲得「中國福建花王」稱號,這一盆蘭花被南靖一老闆以35萬元高價買走。
饒春榮的發財故事在村裡迅速發生化學反應。很多村民也效仿,一起走上了養蘭之路。現在的桂花村,全村141戶幾乎家家戶戶種蘭花,全村種蘭年產值超過10萬元的有20餘戶,僅這一項人均增收3000元,蘭花讓桂花村人脫貧奔小康,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蘭花專業村。
一花獨放不是春。朋口鎮積極發揮饒春榮的龍頭示範帶動作用,組織各村農民到他的蘭花基地參觀學習,請他到各村進行技術指導。現在,朋口及周邊鄉鎮發展了蘭花種植戶1800多家。
建好蘭博園推動規模化
船大好闖洋。連城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蘭花產業要發展,就必須把規模做大,把企業做強,形成產業化、規模化。連城成立蘭花產業辦,出台《關於加快蘭花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在規劃用地、基地資金補助、市場推廣、展覽、信息、科研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為全縣蘭花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和市場供求信息服務。籌措專項政策扶持資金,成立蘭花產業發展擔保基金,解決村級蘭花圃規模發展、種植大戶產業升級的貸款難題;以土地承包權入股、出租和轉包的方式,促進土地向農民蘭花專業合作社流轉,蘭花種植區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2009年,在該縣大力引導、扶持下,饒春榮對連城蘭花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吸收當地蘭花種植大戶入股,引進香港中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投資2億元規劃建設佔地1000畝的集生態休閑觀光、喜慶禮儀、農家樂、美學教育為一體的蘭花博覽園。在此基礎上,規劃建設「朋口蘭花一條街」,依託朋口蘭花生產、銷售一條街,建設連城蘭花銷售市場。
到目前,該縣僅投入蘭博園鋼架大棚、蘭花橋等建設扶持資金就達260萬元,幫助博覽園建起生產基地20萬平方米,擁有300多個品種的蘭花,年產蘭花達600萬株,年銷售額達1億元。朋口鎮有5畝以上種植大戶共有29戶、面積801畝。
由廣大農民自發組織成立了「連城蘭花協會」和「協會黨支部」,並在此基礎上成立「富饒花卉專業合作社」,成為龍岩市首家花卉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連城蘭花有限公司通過合作社,以「共同組建生產基地、企業負責種苗、技術、銷售,農戶負責生產管理,產業由企業以保護價收購」的形式,將廣大種植戶組織起來,採用「支部+合作社(協會)+農戶」運作模式,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使花農抱成團,共同闖市場。合作社不僅為蘭農提供種苗,對蘭農進行技術指導,提供銷售信息,還積極為蘭農多方面拓寬資金渠道,帶動2419戶農民從事蘭花種植與營銷,在農戶與市場間架起橋梁,帶動農民結成專業生產聯合體,建立起大規模的蘭花生產基地,延長產業鏈,使連城蘭花以朋口為中心輻射全縣各鄉鎮。去年2月,朋口鎮內山片的小饒想擴大種蘭規模,需要貸款3萬元,正當小饒找不到擔保人發愁時,饒春榮找上門替他擔保。在他的幫助下,小饒種蘭從3000多株發展到3萬多株,一年純收入七萬元。
唱響品牌實現產業化
「連城蘭花,價值連城」名不虛傳。2010年,第二屆「福建花王」——饒春榮精心培育的寒蘭珍品「冠豸朵雲」,以58萬元的高價被龍海的郭先生買走。
連城狠抓品牌帶動,積極唱響連城蘭花品牌,提升連城蘭花知名度和價值,推動蘭農種蘭效益倍增。積極參加全國盆景展、花博會、蘭博會,定期舉辦蘭交會、年宵花會、蘭花節等專業展會,加強蘭花產業對外交流於合作。連城蘭花共獲各類獎牌226枚,連續獲第一、二、三屆「中國福建花王」的稱號。注冊「連城蘭花」集體商標。在網際網路上正式開通連城蘭花網,以「連城蘭花」品牌全面走向海內外花卉市場。在廣州設有連城蘭花物流配送中心,在廈門設有直銷中心,在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大連、青州等40多個城市設立了「連城蘭花」專賣店,不斷拓展連城蘭花市場銷售渠道和領域,讓連城蘭花賣到全國各地。
同時,該縣大力推廣新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引導蘭農精心培育名蘭、奇蘭。依託蘭花龍頭企業組建蘭花研究所,負責蘭花栽培新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破解蘭花培育技術難題,創
3. 蘭花秋季如何養
一、養植蘭花要面臨四大風險
在蘭花養植過程中,養蘭人往往要面臨各種風險,筆者認為,主要風險來自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買著假花的風險,二是蘭花被盜的風險,三是蘭花價格波動的風險,四是蘭花被養死的風險。在上述四大養蘭風險中,前三個風險不一定每個人都遇到,而第四個風險,每個養蘭人均要面對。從筆者近幾年來的調查結果看,在大理州范圍內,從所調查的110多個養蘭人的養植情況看,沒有養死過蘭花的人沒有,只是存在著死得多和死得少的差別,而且,越是好花、名花越容易出問題。僅從2005年4月~8月的5個月中的調查看,在大理州內,僅因蘭花莖腐病發病,而造成的損失估計在1億元-5億元人民幣之間,具體損失多少,只有大知地知了,根本無法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損失金額一定是很大的。今年全省、全國蘭花的莖腐病發生均較重(這里指的是廣義的莖腐病,即因假鱗莖腐爛而引起的病,包括細菌、真菌等各種病因引起的),要是把全省、全國的損失加在一起,那麼損失金額一定是巨大的。因此,如何把蘭花養好,而不把蘭花養死,這是每個養蘭人都要面對的大事。為什麼會出現蘭病暴發的局面?為什麼會造成這么大的損失?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養蘭人在蘭花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對措施不當,長時期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的。現將筆者多年來調查的蘭花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總結如下。
二、蘭花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診斷不準,是蘭花病蟲害發生重的根本原因
在我們到醫院看病時,最需要的是醫生將病情診斷准確,然後才能對症下葯,這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在蘭花病蟲害的防治上,很多蘭友往往是沒有將自己的蘭花得什麼病、蟲診斷准確的情況下,而急於用葯,這樣的防治,葯效是不好的。診斷不準,這是蘭花病蟲害發生重的根本原因。
2.蘭花病蟲害發生條件復雜,是蘭花病蟲害發生重的客觀原因
從近幾年的調查看,有100個養蘭人,大體就有100種養蘭方法,這主要是因各人的養蘭條件,經驗及對不同養蘭方法看法不同引起的。因為養蘭方法多種多樣,養蘭人條件千差萬別,造成養蘭環境條件各不相同;因為不同養蘭人養蘭技術不一樣,養出的蘭花壯弱也就不一樣;因為有這些不一樣,造成蘭花病蟲害發生環境條件也就很復雜,為蘭花上的病蟲害發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最終所造成的蘭花病蟲害發生種類多種多樣,各不相同。僅從蘭花的莖腐病來看,如果單憑蘭花的假鱗莖腐爛這一條,是無法作出准確診斷的。對有經驗的人來說,也必須要看到實物,並且分離病部組織,作適當的室內培養以後,才能藉助儀器,作出初步結論。一般蘭友僅僅藉助於蘭花病蟲圖譜,診斷害蟲也還可以,要是診斷蘭花病害,結論就不一定是很准確的。否則蘭花莖腐病(腐爛病)也就不會在全國發生這么嚴重了。
3.對農葯的特性、作用機理、防治對象了解不夠
從調查中看出,對蘭花的防病葯劑,很多蘭友只知道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兩種,種蘭時,蘭株消毒用這兩種葯,預防蘭病也是這兩種葯,蘭花得病後還是用兩種葯進行防治,這樣做,往往在蘭病發生重的年份要吃虧。這是由於這兩種葯本身就同於苯並咪唑類的殺菌劑,長期使用,病菌易產生抗葯性,且對其中一種產生抗葯性,則對另一種也就相應產生了抗葯性。因此,在使用某種農葯時,一定要明確該種農葯的作用機理和防治對象,才能起到相應的效果。在殺菌劑的作用機理上,要明確該葯對病菌主要是起到預防作用、治療作用、還是鏟除病菌的作用,同時還要了解該葯是有內吸作用,還是有觸殺作用等等知識均應有所了解,才能有針對性的用葯。事實上,在蘭花病蟲害防治上使用葯劑是很講究的。什麼病蟲,需要用什麼葯劑防治,這是必須搞清的。如蘭花細菌病害,若用防治真菌的農葯去防治,一般效果很差或無效;而同樣是真菌引起的病害,也不是說什麼真菌防治葯劑都有效,必須有針對性的使用,才能提高防治效果,這是防治蘭花病害用葯的基本要求。這里,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有少數葯劑如可殺得等含銅的殺菌劑,對真菌、細菌和病毒引起的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這類廣譜性的殺菌劑,一般主要用於預防,在發病高峰期使用,則不管防治什麼病,防效一般都不高,以這類廣譜性葯劑為主來防治蘭花病害,往往易造成重大損失。
4.對蘭花中上部病蟲害較重視,而對假鱗莖和根部病蟲害重視不夠
從栽蘭實踐中看,很多蘭友對蘭株假鱗莖病害和根部病蟲害重視不夠,而在事實上,對蘭株死亡最具毀滅性的是後兩者;一般蘭友多數是在蘭花得病蟲害,並且已經表現出症狀以後,才採取措施,這對蘭花中上部病蟲害而言,急救多數時候還有一定效果,而對假鱗望病害和根部病害而言,則往往己經為時己晚了。另外,需要引起廣大蘭友重視的是蘭盆中的害蟲問題,盆中害蟲種類很多,危害事實上是較重的,需及時防治(本人另有專文討論)。
5.缺乏系統性的預防措施,施葯不及時
在養蘭實踐中,我們常看到有的人今天施這種葯,明天聽別人說那種葯好,又換成另一種葯,結果,防效往往不理想。因此,防治蘭花病蟲害,要想達到較好的防效,針對某一病蟲,必須要用防效好的同一葯劑,連續施葯,病害至少連施3次(7-10天1次),蟲害至少連施2次,才能達到較好的防效。在防治時期上,一定要掌握蟲害在發生數量較少時施葯,即通常說的治早、治小;而病害則必須牢記預防為主的原則,及早施葯;若蘭花己發病的,則必須抓住發病初期這一關鍵時期連續施葯;另外,在病蟲害的預防上,可以根據當地常見的病蟲害(診斷正確的前提下)提前用葯,牢記一年中的高溫高濕季節(5-9個月)是蘭花病蟲害的發生高峰期,需要及時預防。
三、應對措施
1.嚴格執行種苗和植料的消毒措施
新引進的蘭苗,必須採取相應的消毒殺菌和滅蟲的方法盡量杜絕和減少病蟲害的傳括,切斷傳播來源。種植蘭花時,對蘭花分苗用具、植料、蘭盆應進行消毒處理。經多年實踐,筆者認為除蘭花外,較好的措施是進行高溫消毒,高溫消毒能殺死病菌和害蟲,並且比較徹底。具體方法可以將養蘭用品、用具、植料等放入開水中煮10分鍾,或用蒸氣在水燒開後持續蒸30-60分鍾。其他方法比如用太陽暴曬、用鍋炒等方法都可以,但不一定能將病菌、害蟲和蟲卵等100%殺死。這是栽蘭的第一步,必須走好。
2.定期預防病蟲害
近幾年來,隨著規模化、現代化養蘭者的增多,很多名蘭精品價值很高,做好這一條,就顯得特別重要。2005年8月中旬,筆者在國內某知名蘭花網上看到,某某蘭友就因蘭花發生莖腐病,在15天之內一次病死富蘭名品程梅50多苗價值60多萬元,這是可惜的。試想除少數大戶外,絕大多數蘭友能經得起這種打擊嗎?因此,做好蘭花病蟲害預防,特別是具有毀滅性的病害的預防,是很有必要。在具體預防措施上,在大理州內,大體來說,春季以預防害蟲為主,病害為輔,高溫高濕的夏季,則以防病為主,防蟲為輔,秋季則病蟲兼預防,冬季一般病蟲發生較輕,可根據各人的情況進行挑治。但在冬季,要特別注意保護蘭花根系,若冬季盆上濕度大,蘭花最易爛根,養植蘭花有諺語:冬季養根,夏秋季養葉,是很有道理的。
3.對症下葯
前面己說到,現在蘭花病蟲害發生重、難防治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對症下葯,主要就是診斷不準。其解決方法,就是自己做好預防和防治工作,自己不知道的或拿不準的病蟲害,則就近向有經驗的人請教,也可以向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專家請教,務必診斷准確,才談得上對症下葯。現在很多人在談論蘭花莖腐病時,就有盲人摸象、各吹各打的感覺。
4.及時施葯
該項措施主要包括二層意思:一是防治要及時,除做好平時的預防工作外,要在蘭花病蟲害發生初期用葯;二是前面己說過,針對所發生的病蟲害,特別是病害,在診斷准確的前提下,選准葯劑,連續施葯,病害至少3次(7-10天1次),蟲害至少2次,才能確保有一定的防效。及時施葯,是減輕病蟲害發生、減少損失的有效措施。
5.正確掌握農葯的使用濃度,並均勻噴施
目前在蘭花病蟲害防治上,對於農葯使用,有兩種不正確的用法:一是使用濃度過高,如有些人在防病時,直接使用商品葯劑不經兌水直接塗在病部。這種方法對蘭花來說,易出現葯害(直接葯害則蘭株枯死,間接葯害是傷害蘭花的葉片、生長點和蘭根菌),對病蟲來說,易產生抗葯性,直接後果就是以後使用相同葯劑,防效很差或者是防效沒有。現在很多人說甲基托布津殺菌效果很差,原因就是使用時間太長和用法不當造成的。二是部分養蘭人害怕使用農葯傷著自己的蘭花,很少用葯或使用濃度太低,沒有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上述這兩種方法其實都是不科學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根據各種農葯的作用機理、防治對象和使用方法,結合自己的或別人的成功經驗,確認某種葯對某種病蟲有效果,且無葯害後,再進行使用。在噴葯時,要葉片正面、背面及盆土表面都要噴到,才能有較好的防效。
6.交替用葯
針對某一地方的主要病蟲害是那幾種,要選擇不同種類的農葯,每種病蟲害要選擇3種以上有效農葯,至少1個月輪換一次,才能有效的減少病蟲害產生抗葯性,提高防效,同時延長某種有特效農葯的使用年限。這項措施也應引起廣大蘭友的注意。
7.加強通風
廣東清代蘭家區金策說:「養蘭以面面通風為第一義」,「通風為種蘭之先務」,「陽多花佳、陰多葉佳,此為通風者而言之,若不通風,則陽多曬死,陰多淤死,無不死也」。這是養植蘭花關於通風的至高論述,是真理。這就要求我們做到:養蘭環境要通風、植料要疏鬆通氣、富有營養、蘭盆也要通氣,才能養好蘭花。通風在養好蘭花,防治病蟲害,特別是病害上,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每個養蘭人均應重視
4. 發展蘭花產業的優勢條件是什麼
早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學者小源榮次郎新著的《蘭華譜》的記載,詳盡記述了他溯甌江至小港(即現今的港口村至大東壩鎮)沿岸,尋訪調查寒蘭的事實。
1978年日本國日中友好知名人士、松村謙三先生之子松村正直先生,率團到杭州花圃蘭苑,參觀訪問時,杭州蘭苑回贈了一批從松陽、龍泉收購的寒蘭給日本客人。這批寒蘭在日本開花時,花色豐富多彩、花葶直立出架、萼片飄逸,一時轟動了日本蘭界。此後,東南亞地區多次從杭州蘭苑進口寒蘭。甌江沿岸及松陽縣的寒蘭,就被定名「杭州寒蘭」走出了國門,飄香海內外。
2、麗水市委、市政府確立了「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綠色興市」,「三市」並舉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從而拉開了麗水市蘭花產業由庭院式、花圃式的分散生產經營,向集約化、規模化、精品效應進軍的序幕,推進了松陽縣蘭花產業開發進程。2004年5月,松陽縣《凝碧苑》率先在全國成立了第一個「松陽縣凝碧苑蘭花專業合作社」,極大地提高松陽縣蘭花的知名度、透視度。
5. 普通蘭花可在市場銷售嗎
完全可以,目前處於蘭市低谷,如果規模化經營只有普通草能真正賺錢。
6. 蘭花的果實可以播種嗎
蘭花,包括所有蘭科植物的種子,都缺乏胚乳。自然萌發率極低。需要共生菌提供萌發的養料。因此,一般人不具備播種種植的能力。
只有在無菌組培的條件下,由人造培養基提供養料才能保證萌發率。所以一般蘭花規模化種植都是組培的方式。除了一些狂熱的愛好者具有組培知識和設備,可以開展這類育種之外,通常的個人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的。
所以,蘭花果實對一般愛好者來說,應該剪掉,不要留著浪費養分。自家養蘭,分株的方式去繁殖就好了。種子是不用想的。
7. 蘭花種植有前景嗎
哈哈哈哈哈哈哈這個東西主要看有沒有大佬願意炒了,比如前幾年天價君子蘭
8. 蘭花真的需要產業化嗎
目前蘭花的種植在「讓蘭花進入千家萬戶」口號下出現了盲目跟風,盲目上馬現象。通過目前所了解到的長江沿岸地區及沿海地區,蘭花種植有幾十畝或幾百畝的搞規模化種植的越來越多。像這樣大家一窩風地搞有沒有考慮未來市場如何去消化?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種植出來的苗子光靠鄰近的島國市場是難以承受的,蘭花不是蔬菜積壓滯銷只有一個生長季,產銷不對路造成的損失也就當年,調整戰略改種其它的速度快,故損失相應也就小得多。蘭花產業化攤子一旦拉開,當年是出不了貨的,經過幾年的種植投入,花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換來的卻是市場滯銷,如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承受得起?
據我所了解在第三波蘭市的高峰期間,就四川成都郫縣大田種植蘭花達2000多畝,一個縣就搞成了如此大的產業化種植,後來結果如何呢?繼天價蘭花之後市場日漸衰落,這2000畝的蘭花歸宿又如何了呢?90%以上全部毀掉改種綠化苗木,源自那個時候由於房地產火爆苗木走俏,這直接導致了近2000畝的蘭花被人為地銷毀,這浪費了多少資源?回想起來觸目驚心啊!
如今蘭花的總種植面積那是遠遠地大於2000年初,像福建、廣東、浙江、湖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河南、湖南、江蘇等地的規模化種植的又有多少?吹起蘭花規模化種植號角的,有沒有對未來所產出的蘭花苗銷往全球打開通道?如果沒有那麼幾十畝的種植戶們既拿不到政府補貼其未來損失將是自己直接消化。
有人告訴我農業補貼是針對百畝千畝萬畝的大農業項目而言的,難道規模化種植蘭花就是為了農業補貼的套現?
如果大規模種植蘭花在沒有全球的巨大訂單來消化作保障下,那麼未來就是一個字「死」,並且死得很難看。
花卉愛好群體中的蘭花愛好者是小眾的,甚至於小眾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微量了,故蘭花在花卉中的銷售量比更是微乎其微的,由此來看蘭花是不易作為產業來進行規模化種植的。
9. 蘭花種植怎麼快速擴大規模
可以通過組織培養技術,實現批量化、規模化繁殖幼苗,從而快速擴大規模。
10. 生態養殖在蘭花種植上的應用
生態養殖在蘭花種植上的應用
我很喜歡養蘭花,家裡也種了許多蘭花,在控制好根部通風、水分適當和肥料合理的情況下,蘭花養殖上還是碰到一些問題:蘭花經常得病,平時要頻繁地殺蟲殺菌,連根部也要灌根消毒,在此之後蘭花的抵抗力也就會越來越低。這對蘭花和環境都有不利的影響,也增加了種植的難度。經過一番冥想苦思後,我想到了一點:如果在蘭花養殖中融入生態養殖,那麼效果會不會好一些呢?
於是,我在蘭花種植的過程中引入了生態養殖的實驗。
蘭花種植中要控制濕度適當是很重要的,而濕度的控制要用到水池、水簾和吸水泵。平常水池是空置的,而水泵要長期運行。結合這一點,我有了一個設想:在水池中養魚來製造一個生態系統。
根據蘭苑的規模來種植蘭花,並在蘭苑中修建大小魚池,上網或查看書籍來了解小魚(這里用的是小錦鯉)的生活習性。在蘭苑的魚池中養殖一定數目的小錦鯉,用少量的酸奶和醋增加魚池中的益生菌,並用魚池中的水澆灌蘭花。通過一段時間的照料,觀察並展示蘭花和小錦鯉的生長狀況,通過實驗的對比,得出結論。
我通過查找資料,得知生態養魚系統包含以下四個系統:
1. 自動補水控制系統。包括自動上水閥和上水管兩部分。
2. 自動過濾系統。包括水泵、過濾材料、排污管三部分。
3. 安全水位自動控制系統。包括高水位溢水口、低水位自動控制閥兩部分。
4. 水泵控制系統。包括過載保險等組成。
得知這些知識後,我請來了專業師傅用PC塑料板做了一個池子,並裝上上述的系統,用在蘭苑裡。
池子做好後,接下來就是怎麼生態養魚了。生態養魚最重要的是培養水裡的有益菌,因為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池子的環境更接近自然狀態,具備更強的魚兒抵抗生病的緩沖能力。穩定有效地符合微生物生態系統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在過濾系統第一格用毛刷過濾魚類,第二格用海綿過濾,第三格用種蘭花用後的顆粒植料(因為蘭花顆粒植料中有很多像海綿一樣的細微小孔)。
接下來培養有益菌。拿一瓶酸奶和半瓶醋(因為酸奶和醋里有天然的有益菌)倒在水裡,開動水泵使水進行循環。培養有益菌是要使有益菌在數量上和作用強度上占絕對優勢,並占據觀賞魚腸壁上的靶細胞,形成生物保護屏障,這些有益菌的繁殖和代謝,大大地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長繁殖,從而保存菌群的正平衡,有效防止菌群失調症的發生,對建立良好的池子做生態環境(包括魚體外、體內的微生態環境)進行魚類健康養殖是十分重要的。
正常的池子微生態環境一旦失去平衡,要重新修復很不容易,養魚愛好者都有這種體會,池子使用消毒劑後會使水質發白,需要很長時間水色才能恢復到理想狀態,這是因為消毒劑在殺滅病原生物的同時也殺滅了大量的有益微生物,長期或大量使用對觀賞魚生長十分不利(比如用帶漂白粉的自來水來養魚,很難把魚養得很健康,只有經過改造後的水才能真正是活性水,才能養好魚),還有殺蟲劑及抗生素、激素的大量使用使魚的生理功能發生紊亂,免疫力降低,所以一定要使生態的有益菌正常了,魚兒才能自然健康地生長,而不是以毒攻毒走入惡性循環的死胡同里。
整個過濾系統做好後,該放魚下去了。我跟我爸去花鳥市場,買了二十幾條10厘米左右的小錦鯉放進魚池中。
經過一段時間培育,兩個蘭苑的蘭花生長情況對比如下表:
我同時觀察到魚兒已經長大了許多,而且生長速度很快。現在一年多了,魚兒都長到50cm左右了,而且,魚兒們的色澤也變得更鮮艷。我想池子的水越來越清澈,小魚更有光潔度了,這應該是生態系統在起作用吧!
在接下來的時間內,三個蘭苑都使用池中的水澆灌。相比以前用自來水澆灌,有以下幾點益處:
①無須澆肥太多。因為魚糞經過生態系統的分解後,微量元素多了,並產生了硝酸銨,硝酸銨對於魚兒是有害的,但對蘭花確實是有益的。於是我就把這種水用來澆蘭花,一來這對蘭花有益處,二來減輕了池子里的硝酸銨濃度,對魚兒有益。澆完花後水池裡缺少的水由自動補水系統自動補充。
②蘭花不易生病了,也不用打葯了。因為有益菌的有利優勢,使養魚的水充滿活力。而用這些水去澆灌蘭花會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作用。以前有幾盆怎麼種都種不好的蘭花,經過一年多時間,慢慢恢復了生機。從中我悟出了一些道理,以後不管種什麼養什麼都要盡量去接近它們的自然狀態。
③蘭花的繁殖率高了。花長得又壯,開的花也比以前更加幽香,跟以前在山裡挖野蘭花的時候聞到的味道十分相近。
由於條件的限制,在很多方面需要家長的支持才能完成自己的研究。根據自己養蘭花的初步成效,下階段想辦法繼續擴大規模,包括魚池的建設等,使其生態更加穩定,同時在蘭花的養殖上達到規模化、精品化。並且,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繼續開展蘭花的研究,開發蘭花的新品種,使蘭花更幽香。
通過對蘭花的系列研究,使我深深了解到科學技術的力量。同時也讓我對蘭花有了更深的了解,從愛好蘭花到研究蘭花,蘭花賦予我的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興趣,而是一種追求、一種方向。相信今後憑自己繼續努力增加更多的知識,在蘭花研究中會有更大的發展,有更高的成就。
來源:第二課堂(初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