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柳永蟲
1. 誰能幫忙提供一下柳永《木蘭花》和歐陽修的《減字木蘭花》的評論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作品:減字木蘭花
內容:
歌檀斂袂。繚繞雕梁塵暗起。柔潤清圓。百琲明珠一線穿。櫻唇玉齒。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雲。滿坐迷魂酒半醺。
年代:宋
作者:柳永
作品:木蘭花
內容:
一
心娘自小能歌舞。舉意動容皆濟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
怕掌中飛燕妒。
玲瓏綉扇花藏語。宛轉香茵雲襯步。王孫若擬贈千金,只
在畫樓東畔住。
二
酥娘一搦腰肢裊。回雪縈塵皆盡妙。幾多狎客看無厭,一
輩舞童功不到。
星眸顧指精神峭。羅袖迎風身段小。而今長大懶婆娑,只
要千金酬一笑。
三
翦裁用盡春工意。淺蘸朝霞千萬蕊。天然淡濘好精神,洗
盡嚴妝方見媚。
風亭月榭閑相倚。紫玉枝梢紅蠟蒂。假饒花落未消愁,煮
酒杯盤催結子。
四
佳娘捧板花鈿簇。唱出新聲群艷伏。金鵝扇掩調累累,文
杏梁高塵簌簌。
鸞吟鳳嘯清相續。管裂弦焦爭可逐。何當夜名入連昌,飛
上九天歌一曲。
五
黃金萬縷風牽細。寒食初頭春有味。〔歹帶〕煙尤雨索春
饒,一日三眠誇得意。
章街隋岸歡游地。高拂樓台低映水。楚王空待學風流,餓
損宮腰終不似。
六
東風催露千嬌面。欲綻紅深開處淺。日高梳洗甚時〔忄欠
〕,點滴燕脂勻未遍。
霏微雨罷殘陽院。洗出都城新錦段。美人纖手摘芳枝,插
在釵頭和鳳顫。
七
蟲娘舉措皆溫潤。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緩玉纖遲,畫
鼓聲催蓮步緊。
貪為顧盼誇風韻。往往曲終情未盡。坐中年少暗消魂,爭
問青鸞家遠近。
2. 求翻譯柳永的木蘭花令!
這首《木蘭花令》以描繪清明的節日風光,側面地再現了宋真宗、仁宗年間社會昇平時期的繁勝場面。清明時節風和日暖,百花盛開,芳草芊綿,人們習慣到郊野去掃墓、踏青。這首詞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遊為再現對象,生動地描繪了旖旎春色和當時盛況,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氣象,形容曲致」之作。
3. 柳永的紅顏知己有哪些兩人之間有何故事
陳師師、趙香香、徐冬冬,謝玉英。
心娘、佳娘、蟲娘、酥娘
柳永寫的詩《西江月》,詞里描寫了最有名陳師師、趙香香、徐冬冬三位女子。
「調笑師師最慣,香香暗地情多,冬冬與我煞脾和」。描寫這三位名妓。
而謝玉英是柳永途經江州之時,主動拜訪所交往的名妓。因謝玉英抄寫柳永的的新詞,兩人覺得很投緣,也算是知己。並留下了定情詩《玉女搖仙佩》。
後四娘就不是那麼有名了,但是柳永也為他們四個做了詩,
每一位佳人對應一首《木蘭花》,詞作中都有女子之名。
《木蘭花》——心娘
心娘自小能歌舞。舉意動容皆濟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飛燕妒。
玲瓏綉扇花藏語。宛轉香茵雲襯步。王孫若擬贈千金,只在畫樓東畔住。
《木蘭花》——佳娘
佳娘捧板花鈿簇。唱出新聲群艷伏。金鵝扇掩調累累,文杏梁高塵簌簌。
鸞吟鳳嘯清相續。管裂弦焦爭可逐。何當夜名入連昌,飛上九天歌一曲。
《木蘭花》——蟲娘
蟲娘舉措皆溫潤。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緩玉纖遲,畫鼓聲催蓮步緊。
貪為顧盼誇風韻。往往曲終情未盡。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近。
《木蘭花》——酥娘
酥娘一搦腰肢裊。回雪縈塵皆盡妙。幾多狎客看無厭,一輩舞童功不到。
星眸顧指精神峭。羅袖迎風身段小。而今長大懶婆娑,只要千金酬一笑。
4. 柳永 木蘭花四首 賞析
喜歡柳三變,喜歡他的灑脫!他的浪漫不羈~!
5. 請幫幫忙吧 柳永 木蘭花四首賞析
柳永,原名三變,字景庄,後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行七,因此人稱柳七。他的詞嫵媚處綺麗華美,哀婉處纏綿悱惻,熱烈處明朗率性。北宋之前,詞體多為小令,自柳永始長調得以發展。他又精通音律,更創新詞,堪稱北宋詞壇第一人。時人多謂其淫艷俚俗,「詞語塵下」(李清照<<詞論>>),今人又言其思想價值不高,我偏偏喜歡柳詞情真意切。柳永有<<樂章集>>傳世,長短調共二百一十三首,令,引,近,慢俱全,內容最多是歌妓舞姬的感情生活,自身的羈旅傷別和不遇不達。
柳永曾沉浸在歌兒舞女的情愛世界中。在《樂章集》中多處可見這位落魄多情人與多位女子之間的情誼,還有歌妓舞女生活的描畫和對她們內心世界細膩入微的表現。
柳永詞中的女子,大多有花樣美麗的容貌,感情真摯而熱烈。比較突出的有《木蘭花》中柳永對四位他喜愛的女性即「心娘」、「佳娘」、「蟲娘」、「酥娘」的精彩鋪排,心娘的婀娜楚楚的舞姿;佳娘令人折服的歌聲;蟲娘溫潤的舉措,舉止間千嬌百媚;酥娘嬌小,纖纖腰肢。 如此這般絕妙女子,也難怪「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近。」了。
6. 誰知道柳永的木蘭花令
木蘭花令
柳永
有個人人真攀羨.
問著洋洋回卻面.
你要無意向他人,為甚夢中頻相間.
不如聞早還卻願.
免使牽人虛魂亂.
風流腸肚不堅牢,只恐被伊牽引斷.
7. 都說柳永是個多情的詩人,是真的嗎
是的。這漫長的科場沉淪時期,柳永完全就是靠給歌姬寫詞才能勉強混口飯吃啊,他浪跡青樓,不是再正常不過了嗎?柳永到最後死的時候都是窮困潦倒,連下葬的錢都沒有,是謝玉英,陳師師等名妓合資下葬的。他與妓女的感情,同歐陽修,晏殊那些個以狎妓為樂的士大夫不同,他是真正平視那些妓女的。他必須要和那些風塵女子互相幫扶著才能活下去,是真真正正的「同是天涯淪落人」啊。當時妓家流傳的一句口號叫「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柳永一個落第舉子,能有什麼魅力能讓群妓神魂顛倒?還不是因為他肯真心實意的為他們寫詞,真正的尊重他們。
8. 柳永的那一首《雨霖鈴》,是寫給誰的
柳永的那一首《雨霖鈴》是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
一、古詞原文
《雨霖鈴·寒蟬凄切》
作者:柳永(宋代)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二、白話譯文
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8)木蘭花柳永蟲擴展閱讀
整體賞析:
《雨霖鈴·寒蟬凄切》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此詞上片細膩刻畫了情人離別的場景,抒發離情別緒;下片著重摹寫想像中別後的凄楚情狀。全詞遣詞造句不著痕跡,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堪稱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婉約詞的代表作。
由於得到藝人們的密切合作,柳永能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制了大量的慢詞,使宋詞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首詞調名《雨霖鈴》,蓋取唐時舊曲翻制。據《明皇雜錄》雲,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
王灼《碧雞漫志》卷五雲:「今雙調《雨霖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在詞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當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的離情,可謂盡情盡致,讀之令人於悒。
這首詞影響很大,是宋元時期廣泛流傳的「宋金十大麴」之一。宋元筆記里記載了有關這首詞的種種傳說。金元雜劇、散曲引用詞中句子或運用其語意的非常多。董西廂「長亭送別」一段,寫張生、鶯鶯在清秋季節里離別,以及張生別後酒醒夢回時的凄涼情景,藝術構思上可以看出這首詞對它的影響。
9. 請教~關於詞牌柳永的《木蘭花》~
可以轉韻的,而且有的詞古音和今音讀法不同,你可以查一下宋代的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