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實驗
㈠ 盆栽和水盆植物有哪些實驗價值
水培植物,也叫無土栽培,是將無機鹽溶液配製玻璃、陶瓷、塑料容器中來栽培植物的方法。是繼盆土栽培之後的一項科技改進成果。更加環保和干凈衛生。水培植物是什麼?哪些植物可以進行水培栽植呢?
一、水培蘆薈
蘆薈就像綠蘿、吊蘭、風信子等,蘆薈除了盆栽,還可不能以水培呢?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分別將蘆薈放入到三種不同的培養液中栽培:清水、復合肥液體和茶葉水。以此來觀察蘆薈水培在哪種誰里效果更好,更能適合蘆薈的生長,結果復合肥液體的蘆薈長勢旺盛。
2、水培荷花
荷花的種植方法和平常的花有區別,由於荷花的種子很堅硬,種植前需要先破殼,然後將蓮子浸泡在水中,等待其發芽生長。等幼苗浮出水面之後再施加少量肥液。圖中為荷花開花的景色,非常的漂亮。
三、水培驅蚊草
驅蚊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由於它散發出的檸檬香味可以驅蟲,因而得名驅蟲草,驅蟲才除了驅蟲,還可以凈化空氣的作用;生存溫度在-3℃以上,;室內外可栽培。平常溫度越高,香味越濃,驅蚊效果越好,因而夏季是其驅蚊高峰期。幼苗發育非常快,半年可生長成熟,二年主枝逐步木製化,還可造型盆景,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和驅蚊效果。
四、水培棕竹
棕竹是常綠叢生灌木。莖圓柱形,不分枝,有節如竹,上具褐色粗纖維質葉鞘,如棕狀。葉集生莖頂,革質,濃綠而具有光澤,掌狀深裂,裂片4~10枝。雌雄異株。在室內種植這樣一株水培棕竹,既環保又美觀,給您生活帶來清爽的舒適。
㈡ 荷花效應是什麼意思
荷花效應也叫作自清潔效應,可以應用到很多地方。最主要的就是一個是應用在織物上面,比如說防水,防油的領帶,還有鄂爾多斯防水防油的羊絨衫。還有一個就是自清潔的玻璃。如果我們將這種原理,運用到汽車的烤漆、建築物的外牆、或是玻璃上,不但隨時可以保持物體表面的清潔,也減少了洗滌劑對環境的污染,可以說既安全又省力。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德國植物學分類的科學家--威廉·巴特洛特,他和同事在試驗中,偶然發現了一個有反常規的現象。
按慣例,實驗用的植物都要被清洗干凈的,可是他們注意到:通常只有那些表面光滑的葉子才需要清洗,而看起來粗糙的葉子,往往很乾凈。尤其是荷葉,它的表面不但不帶灰塵,而且連水都不粘。
荷花的生長少不了淤泥的,因為它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腐殖質,供荷花的生長所需。可是破水而出的荷葉上,不但淤泥、灰塵不粘,就連水滴也很難在上面安安穩穩地呆上一會兒,彷彿自己就能把葉片打掃得乾乾凈凈的。
自古就有這么一說,就是因為當水珠落在荷葉上的時候,它由於表面粗糙,就是表面張力的作用,那麼水珠會變成球狀,或者是近似球狀的,然後呢,它會滾離荷葉表面,然後就是帶走荷葉上面的一些污濁的物質。
其實這出淤泥而不染,主要說的就是荷葉。
那麼為什麼它會有自清潔的特性呢?最開始人們認為是荷葉上那層白色的蠟質結晶決定的。
它表面就是有一層蠟質的物質, 我們用眼睛就可以直接看到,而用手也能感受到。您可以用手摸一下,它有一種粗糙的感覺。
荷葉表皮細胞分泌的蠟質結晶,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出線狀或是毛發狀的結構,並且在葉片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分布。但是水在葉片背面無法形成球狀自如的滾動,反而還會滯留在中心。
那麼再跟其它植物的葉片做個比較。遠了不提,就拿跟荷花同一科的睡蓮來說,它的葉子正面也有蠟,可是水滴上去,很快就鋪平、蔓延開了,更達不到水珠在荷葉上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所以除了蠟質結晶之外,一定還另有門道。
如果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它(葉)表面有一些這種微小的這種突起,這種微小的突起是這種微米級的微小的突起,然後這種微小的微米級的突起上面,又形成一種納米級的突起。
我們觸摸荷葉時粗糙的感覺,實際上就是由這些微小的突起產生的,它們平均大小約為10微米。而那些更小的突起,直徑只有200個納米左右。
要知道微米只有毫米的千分之一,而納米更是小到一定程度了,它只有微米的千分之一。到底有多大?我給您打個比方,假設一根頭發的直徑是0.05毫米的話,嚓、嚓、嚓、嚓,把它縱向剖成5萬根,那每根的厚度大約就是1個納米,夠小的吧。
沒想到吧,在荷葉粗糙的表面上,竟然有著這么精細的微米迦納米的雙重結構。
第一個結構就是它的那個微米級的乳凸,大概可能是10微米,到12微米,這么一個大小,然後深度可能是12到15微米之間,這種乳凸,然後乳凸上面有一個那個,就是表皮分泌的蠟質結晶,那個在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下,可以看出來它是那種毛發或者是線狀的結構。
也就是說,在那些"微米尺度"的小山上又疊加了許多"納米"小山。這樣一來荷葉的表面,就布滿了"山頭","山"與"山"之間的空隙非常窄,再小的水滴也只能在 "山頭"上跑來跑去。而水滴在滾動的時候,也就帶走了葉子上的塵土和細菌。
那麼是不是有了這樣的結構,就能保證荷葉不沾水了呢?
科學家很快又發現,如果我們把荷葉放到水裡浸泡一段時間,荷葉表面會從疏水變得親水,這又是為什麼呢?
德國有一個科學家做過這個實驗,把荷葉放到水裡10米以下再拿出來的時候,再測它就變成親水了,因為它就是誘捕在乳凸和納米結晶之間那個空氣被排除了,是那個水分子一點一點的進去,進到那個空氣的膜里,把空氣排出以後,它這個就變成了親水了。
原來,那些個頭遠遠超過 "小山"的水珠和塵埃,之所以能在"山頭"上跑來跑去,不單是因為山之間的縫隙太小,最關鍵的是因為山和山之間都被空氣填地嚴嚴實實,形成了一個類似氣墊的東西,把水滴給隔開了。如果氣墊沒有了荷葉也會變得親水。
浸在水中的荷葉,由於壓力的作用,把這層空氣從小山中間擠了出去,因此就出現了科學家所看到的現象。
自從發現了荷葉不粘水的自清潔特點之後,人們就把這種現象稱為荷花效應。但其實,在自然界有很多生物都表現出類似的特點。
水稻的葉子也是不粘水的,與荷葉的不同在於,荷葉上的水滴,可以在平面內向各個方向運動。而水稻葉片上的水滴通常是沿著葉脈的方向滾落,垂直葉脈的時候,相對就有些困難。但是這都與它們各自葉片的形狀相適應。
不光是植物,動物也有。比如說,水黽它在水上行走時就是,水黽腿在水上直立行走,其實也是因為水黽腿它是一個超疏水的,所以因為它表面張力的作用會把水排開,然後支撐它的身體,然後讓它跳躍,蚊子也是。
盡管如此,人們始終認為荷葉的表面結構,所體現的自清潔特性最為完美,一直希望能模仿它,從而製造出各種各樣的疏水材料。
這事兒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難。您想,那麼精細的形態,都是我們通過電子顯微鏡才看清楚的,想憑這樣兩只手去復制類似結構,幾乎不可能,因此,這里頭有著非常高的技術含量。不過在科學家的幫助下,我們的夢想正在慢慢照進現實。
㈢ 從荷花身上得到的啟示要發明什麼
荷葉的啟示
實驗小學504班胡佩婷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到古色古香,聞名天下的「粵暉園」里玩。
一條條走廊雕刻著不計其數、生氣勃勃的龍在河裡噴水。每條龍的形態、動作都不一樣。走廊外還有奇花異草,散播出幽雅的香味。可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座假山下面剛冒出來的荷花。
雖然這時老天爺下了一陣毛毛雨,但是荷花顯得更有嬌氣,還散發出清香,吸引住了不少遊客。雨停了,一粒粒晶瑩的水珠落在嬌嫩的荷花瓣上,真美麗!這是自然的奇跡。但我無心眷戀那嬌艷的荷花,只默默地看著荷花下面的荷葉發神。
爸爸見我看得那麼入神,就說:「荷花雖然嬌艷,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但沒有荷花的襯托,就顯示不出它獨特的美了。荷葉的外表雖然沒有荷花好看,可是很有用:可以把荷葉曬干,用來煲粥,可以用來包「糯米雞」,味道十分香……
我說:「那我們也要向荷葉那樣,為人們默默地做出貢獻嗎?」 「對!這就是我對你的希望。」爸爸微笑著點點頭。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斷地思索著爸爸那意味深長的話:要象荷葉那樣,默默地奉獻,做個有用的人。 《荷葉的啟示》
㈣ 2、關於蓮花,有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蓮葉防水和自潔之謎,藉斷絲連,千年古蓮發芽之謎等等,你還能提出哪
千年古蓮發芽之謎
蓮一千多年前結的蓮子,到現在如不早已腐朽,也已變成化石,早已沒有生命,怎能發芽開花?千年古蓮子能開花聽起來真像是《天方夜譚》里的神話,是難以置信的。然而,這竟是事實!
多年來,我國報刊上曾多次報道,在遼寧省旅順附近的新金縣普蘭店東五里處的泥炭土層中發現尚有生命力的古蓮子。至今此古蓮子的故鄉被稱為蓮花泡。
早在1923年,日本學者大賀一郎在我國遼寧新金縣普蘭店一帶進行地質調查時,在當地泥炭層中採到古蓮子,並使它發了芽。 1953年,有人將從普蘭店蓮花泡地層里的泥炭中挖到的五粒古蓮子送到北京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的徐仁教授手中。這五粒古蓮子經在實驗室內進行了一系列的處理,然後栽入花盆中。使人驚奇的是,這五粒古蓮子,在潮濕的水土條件下,過了幾天便都長出了幼小的荷葉。以後,將此五棵幼荷從花盆中轉移到池塘里。一個多月後,它們竟都綻蕾開花,二白,二粉紅,一紫紅,花瓣與現代的蓮荷,幾無任何區別。到了秋季,花瓣凋謝,都結出了含有蓮子的蓮蓬。
1975年,大連自然博物館的科學工作者在新金縣東泡子公社附近的泥炭土層中,也採集到古蓮子。後由大連市植物園進行培植,於5月初播種,到8月中下旬竟開出荷花。市民爭相觀看,古蓮開花,一時傳為奇談。大連自然博物館還先後將古蓮子贈送給中國科學院和日本北九洲自然史博物館。經這些單位播種、培育,也都能發芽、長葉、開花、結子。
直至最近,還有用普蘭店古蓮子播種後開出荷花的報道。1997年7月13日《羊城晚報》第4版報道,在北京香山腳下的中科院植物園中用普蘭店古蓮子種出的蓮荷,於1997年6月下旬開始開花,到7月初已開了一百多朵。
遼寧新金縣普蘭店一帶的古蓮子究竟有多古?據1951年美國科學家李貝發表的用碳14測定世界上古代植物和含碳古文物所處年代的論文,其中提到有一種古代植物即我國普蘭店的古蓮子,他測得的年代是1041年左右。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於1974年用碳14測得古蓮孢粉的結果是1014年左右。兩者的結果非常相近。
我國在地下發現古蓮子並不限於遼寧新金縣普蘭店一帶。在本世紀初,在山東省濟南城北白鵲山臨爍口地下60餘丈(原文如此,疑為尺)的泥炭層中,也曾發現過許多古蓮子。古蓮子種植後能開花,在明代也即有記載。據明人著《北游錄記聞》(卷五十五)記述:「趙州寧晉縣有石蓮子,皆埋土中,不知年代。居民掘土,往往得之數斛者,狀如鐵石,肉芳香不枯,投水中即生蓮。」
經我國科學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古蓮子的發芽率可達90%以上,有的接近100%。 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蓮怎麼還會開花呢?
這與蓮子的結構有關。蓮子的外種皮堅硬緻密,像個小小「密封包」,把種子密閉在裡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氣的滲入,也可以防止種子內的水分和空氣散失,因此蓮子的生命活動極為微弱,相當於休眠狀態。這是古蓮子還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此外,與古蓮子所埋藏的環境也有關。這些古蓮子是被埋在深約30—60厘米的泥炭層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層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蓋,因此古蓮子幾乎處於一個密閉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古蓮子不具有生根發芽的條件,因此而得以保存了生命力。蓮花長壽的秘密也與土壤的輻射有關。古蓮種子周圍的土壤能夠發出輕微的輻射。盡管輻射的強度很低,但是數百年之後其產生的效果也是相當驚人的。這或許是古蓮種子為何能夠存活至今的原因吧。
㈤ 為什麼蓮花葉子不沾水
蓮花葉子的葉面上布滿了一個緊挨一個的「小山包」,「山包」上長滿絨毛,好像山上密密的植被,「山包」的頂上又長出一個饅頭狀的「碉堡」凸頂。因此,在「山包」的凹陷處充滿了空氣,這樣就在緊貼的葉面上形成一層極薄的只有納米級的空氣層。由於雨水和灰塵對於葉面上的這些微結構來說,無異於龐然大物,於是,當雨水和灰塵降落時,隔著一層納米空氣,它們只能同「小山包」上的「碉堡」凸頂構成幾個點的接觸,無法進一步「入侵」。水形成水珠,滾動著洗去了葉面的塵埃。蓮花葉子的這種納米級的超微結構,不僅有利於它自潔,還有利於防止空氣中飄浮的大量的各種有害細菌和真菌對它的侵害。
㈥ 觀察荷花和荷葉科學實驗
1. 一寫看紅蓮 心情:煩悶 環境:繁雜的雨聲 濃陰的天 紅蓮:開滿 亭亭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白花的凋謝,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畫.寫紅蓮由菡萏到盛開,觀察細膩.紅蓮首次登場. 二寫看紅蓮 心情:不適意,徘徊 環境:雷聲作了 雨越下越大 紅蓮:左右倚斜。
㈦ 關於荷花的資料
別名:蓮花、芙蕖、水芝、水芸、水目、澤芝、水華、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 玉環、六月春、中國蓮、六月花神、藕花、靈草、玉芝、凌波仙子、水宮仙子、君子花等。
荷花為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
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
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
(7)荷花的實驗擴展閱讀:
荷的起源
「荷」被稱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
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一億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惡劣,災害頻繁沒有動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野生植物生長在這個貧瘠的地球上。
其中,有一種今天我們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我國的阿穆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
大約過了九千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採集野果充飢,不久便發現這種「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漸漸地,「荷花」這一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徵。
㈧ 荷花的作用和用途有哪些
荷花的用途具體如下:
1、荷花是一種美容的葯材,在《日華子本草》中記載有「鎮心,益色駐顏」的功效。
2、荷花還可以治療一些婦科疾病,比如《滇南本草》中記載其能「治婦人血逆昏迷。」
3、對於男性而言,荷花也是一種較好的中葯,比如《日用本草》中記載其可以「澀精氣。」
4、荷葉可以治療一些產科疾病,還有解毒的作用,比如《本草拾遺》中記載荷葉「主血脹腹痛,產後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5、荷葉還常用於治療一些血症疾患,比如《日用本草》中記載其可以「治嘔血、吐血。」
6、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產後惡血、損傷敗血。」《本草綱目》記載其能「生發元氣,裨助脾胃,澀精濁,散瘀血,淆水腫、癰腫,發痘瘡。
(8)荷花的實驗擴展閱讀:
荷花的繁殖方式
1、種子育苗
首先要破殼。5-6月將種子凹進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或粗糙的石塊上磨破,浸種育苗。要保持水清,經常換水,約一周左右出芽,兩周後生根移栽,每盆栽一株,水層要淺,不可將荷葉淹在水中。90%左右當年可開花,但當年開花不多。
2、分藕栽植
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翻盆栽藕的最佳時期。過早栽植會有寒流影響,種藕容易受凍害。北方地區遇寒流時可用透明農膜覆蓋。栽插前,盆泥要和成糊狀,栽插時種藕頂端沿盆邊呈20度斜插入泥,碗蓮深5厘米左右。
栽後將盆放置於陽光下照曬,使表面泥土出現微裂,以利種藕與泥土完全粘合,然後加少量水,待芽長出後,逐漸加深水位,最後保持3-5厘米水層。
3、太空育種
1994年7月,由廣昌縣白蓮科學研究所與中科院遺傳研究所合作,將442粒廣昌白蓮種子搭上940703號返回式衛星,在太空中停留時間355小時35分鍾,繞地球238圈後成功返回地球。
經篩選培育,形成了太空蓮1、2、3、36號等多個品種。2002年、2006年,廣昌白蓮又先後搭乘「神舟四號」飛船、搭載實踐8號育種衛星再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