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課文荷花
A. 葉聖陶 小說
《春宴瑣譚》第一部白話小說 1918春宴瑣譚
《雪朝》(與朱自清等人合蓍)(詩)1922 《隔膜》(小說集)1922 《稻草人》(小說,早年童話集)1923 《火災》(小說集)1923 《線下》(短篇小說)1925 《倪煥之》(長篇小說)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話)1931 《文心》(教育)(與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厭居習作》(散文)1935 《聖陶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1936 《葉紹鈞選集》(文選)1936 《略讀指導舉隅》(教育)(與朱自清合著)1946 《兒童文學研究》1947 《精讀指導舉隅》(教育)1948 《寫作雜談》(教育)1951 《荷花》(現已收入三年級下冊(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3課(人教版)語文書課文) 《葉聖陶童話選》(童話)1956 葉聖陶童話選 《葉聖陶出版文集》(文選)1958 《抗爭》(短篇小說)1959 《夜》1959 《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篋存集》(詩)1960 《潘先生在難中》(短篇小說)1964 《葉聖陶散文》(散文)1983 《我與四川》(散文和詩)1984 《文章講話》(與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話七十二講》(教育)(與夏丏尊合著)1999 《藕與蒓菜》(短篇小說)(現已收入七年級語文第一冊課本第八課)1997 《爬山虎的腳》(現已收入語文四年級上冊(人教版)課本第六課) 《記金華的雙龍洞》(現已收入六年級下冊(蘇教版)課文和四年級下冊第3課(人教版)課文) 《蘇州園林》(現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第13課;蘇教版 初二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第21課,有刪改;語文出版社初一年級第17課,有刪改。)
童話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種子》 《玫瑰和金魚》 《月亮姑娘的親事》 《含羞草》 《快樂的人》 《芳兒的夢》
B. 葉聖陶先生的作品有哪些
葉聖陶原名葉紹鉤,生於江蘇蘇州吳縣。父親在地主家做帳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草橋中學,畢業後在一個初等小學當教員。1914年被排擠出學校,閉居期間作文言小說發表在《禮拜六》等雜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學校教國文,並為商務印書館編小學國文課本。1917年應聘到吳縣用直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1918年在《婦女雜志》第4卷2、3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19年參加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並在《新潮》上發表小說和論文。1921年與鄭振鐸、茅盾等人組織發起文學研究會,並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旬刊》上發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國第一部童話集。1928年創作了優秀長篇小說《倪煥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當編輯。1927年5月開始主編《小說月報》。1930中轉到開明書店當編輯。抗日戰爭期間舉家內遷,曾在樂山任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到成都主持開明書店編務。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出版總署署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文學作品
葉聖陶主要筆名有葉陶、聖陶、桂山等,1914年開始創作文言小說,1918年開始發表白話文作品。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散文、雜文、詩歌和兒童文學作品。
《春宴瑣譚》葉聖陶的第一部白話小說1918
《雪朝》(與朱自清等人合蓍)(詩)1922
《隔膜》(小說集)(1922)
《稻草人》(小說,早年童話集)1923
《火災》(小說集)(1923)
《線下》(短篇小說)1925
《倪煥之》(長篇小說)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話)1931
《文心》(教育)1934(與夏丏尊合著)
《未厭居習作》(散文)1935
《聖陶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1936
《葉紹鈞選集》(文選)1936
《略讀指導舉隅》(教育)1946,(與朱自清合著)
《兒童文學研究》1947
《精讀指導舉隅.》(教育)1948
《寫作雜談》(教育)1951
《葉聖陶童話選》(童話)1956
《葉聖陶出版文集》(文選)1958
《抗爭》(短篇小說)1959
《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篋存集》(詩)1960
《潘先生在難中》(短篇小說)1964
《葉聖陶散文》(散文)1983
《我與四川》(散文和詩)1984
《文章講話》(與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話七十二講》(教育)1999,(與夏丏尊合著)
葉聖陶曾在以下報紙、雜志作過編輯、主筆或主編:
《禮拜六》 、《上海時事新報》、《上海民國日報》 、《文學周報》 、《公理日報》 、《國文月刊》 、《蘇州評論》 、《婦女雜志》 、《小說月報》 、《中學生》 、《開明少年》 、《中國作家》 、《人民教育》 、《中國語文》 、《詩》 、《光明》 、《國文雜志》 、《中學生戰時半月刊》
葉聖陶童話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種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魚》、《月亮姑娘的親事》、《含羞草》、《快樂的人》、《芳兒的夢》、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肖復興是北京人,於1947年生,現未逝。1966年高中畢業於北京匯文中學;1968年到北大荒插隊;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當過大中小學教師,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已出版50餘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近著有《肖復興自選集》3卷,《肖復興散文》藝術卷、情感卷等。
肖復興是中國八十年代以來創作較為活躍,收獲頗為豐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實無華,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個看上去頗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這一系列似乎誰都可能經歷過的故事中,作者寫出了他對生活的獨到觀感,寫出了人的處境,人的精神渴求,寫出了社會在其演進發展過程中的細微變化。
肖復興的散文創作涉獵范圍很廣,有有關風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樂藝術的記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筆細膩,意味雋永,寫出了水之經典、山之精魂、音樂之永恆,引導讀者漫遊於自由廣闊的藝術天地。
肖復興,曾經當過十年的記者。
他說:「人其實是很脆弱的,傷懷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裡的感受無可言說。我知道,無論過去是對是錯,是可以傷感,還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過頭往後看,但路卻總是要往前走。過去的路是一張弓,只能彈射得我們向前飛奔,這就是我們無法逃避又不可選擇的命運。」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我們曾經相愛》、《早戀》、《青春夢幻曲》,中短篇小說集《四月的歸來》、《北大荒奇遇》,報告文學集《國際大師和他的妻子》、《多夢時節——肖復興報告文學集》 、《一個女中學生的日記》、《青春迴旋曲》,報告文學《和當代中學生對話》、《和當代中學生通信》。近著有《音樂筆記》、《音樂的隔膜》、《聆聽與吟唱》、《浪漫的喪失》、《紙的生命》、《遙遠的含蓄》等。曾經獲得過全國以及北京上海優秀文學獎多種。《音樂筆記》獲首屆冰心散文獎。《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嚮往奧運》、《荔枝》、《銀色的心願》、《尋找貝多芬》等篇入選大中小學課本。報告文學《海河邊的一間小屋》、《生當作人傑》分別獲全國第二、三屆優秀報告文學獎。他還寫過一篇文章,名為《到天堂的距離》。較近的作品還有長篇回憶錄式的紀實文學《黑白記憶》和散文集《藍調城南》。
代表作:
線上作品閱讀 報告文學 啊,老三屆 當金山的母親
中短篇小說 《面的司機》《今冬無雪》《遠在天邊》《影壁》。
C. 有關荷花的散文很急~名家的最好
席慕蓉:荷花(散文)
可是,要荷長得好,卻一定要到水溝里去挖黑泥來放到缸里才行,這一件事,可得要自己來做了。
而我從來沒做過這種事。住在鄉下,也不是沒看過四旁邊的那種水溝,那種冒泡泡的黑泥看一眼就會讓我頭皮發麻,氣味更不好聞,平常走過時都會加快腳步的我,這一次該怎麼辦?
在以前,碰到這種難解決的事我都會推給丈夫去做,可是,那幾天他剛好出國去了,而幼苗已經拿回家,再拖下去,這一季恐怕就種不活了。
於是,我只好穿上雨鞋,戴上手套,屏住呼吸,把鏟子插進深深的黑泥里,然後再一鏟一鏟地,開始往缸里放,等到存到三分之一的厚度時,再一缸一缸地往自己家院子里抬過去。
蔣太太是我的好鄰居,看不過眼了,來幫我的忙。太陽好大,我們兩人合力把裝了黑泥的缸抬回家去,那稀爛的泥巴在缸底晃動著,發出很難聽的聲音和很難聞的氣味。我汗流浹背,卻一面抬一面在笑,覺得這樣狼狽的事,別人看了一定不會了解。平常那樣愛干凈的人,今天是發了什麼瘋,把一缸一缸的黑泥盡往家裡搬。
真的,有很多事,是要發點瘋才能做出來的。
荷
從民國五十五年二月開始,十幾年來,我開了十一次個人畫展,參加了更多次的聯展,每次展覽會開幕那天,我都會好好打扮一下,興高采烈地去會場,會場里總是會有花、有茶、有我的朋友。
可是,去年,我市下到高雄和一位友人聯展,在同樣氣氛的開幕茶會里,卻因為一位觀眾的一句無心的話而覺得非常的悲傷了。
他那句話倒是很誠懇的,他說:
「你的生活真令人羨慕,輕松又瀟灑,象你畫的荷花一樣。」
在他說這話的時候,畫展會場正擺滿了花,我們手上各拿著一杯冰冽的飲料,我穿著一件純白的絲質的襯衫、灰紫的長蓬裙上綴著好多條同色的蕾絲花邊,斜斜地坐在會場正中的大沙發上。
我不知道當時我微笑地回答了他一些什麼,大概總是一句很有禮貌的話吧。可是,我心裡想說的卻是:
「你真的看過了我的生活了嗎?」
我不知道,他如果到過我深夜的畫室里,看過我憔悴的蒼白的臉,看過我因為用力釘畫布而破皮而流血的手,看過我一次又一次撕毀的草稿,看過我因為力不從心而流下的眼淚之後;他還會繼續羨慕我的生活嗎?
選擇了這樣的一種生活,我並不後悔。我悲傷的只是,為什麼很多觀眾都喜歡把畫家當做是一個生有異稟的天才,卻不肯相信,在這世間,沒有一件事情是輕松或者瀟灑可以換得來的。
麗日之後
不過,在面對著荷花的時候,我也不會去想那些復雜的事的。
每次,面對著荷花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夐虹的那一首詩:——「記得」。
你如果
如果你對我說過
一句一句
真純的話
我早晨醒來
我便記得它
年少的歲月
簡單的事
如果你說了
一句一句
淺淺深深
雪飛雪落的話
……
在植物園的荷池旁,是我年少的歲月。十四、五歲時用粉蠟筆,十七歲時用水彩,十九、廿歲時用油畫顏料;一次一次地,我來畫荷。那時候滿心想畫出一朵與眾不同的花來,因而是那樣專注地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什麼也不聽、不看、不想。
年少的歲月,簡單的事啊!是好像有人對我說過一句一句真純的話,而為什麼一直要等到今天早上,等到三十多歲的早上醒來,才開始記得它?
D. 葉聖陶有哪些作品
文學作品
葉聖陶主要筆名有葉陶、聖陶、桂山等,1914年開始創作文言小說,1918年開始發表白話文作品。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散文、雜文、詩歌和兒童文學作品。
《春宴瑣譚》葉聖陶的第一部白話小說1918
《雪朝》(與朱自清等人合蓍)(詩)1922
《隔膜》(小說集)(1922)
《稻草人》(小說,早年童話集)1923
《火災》(小說集)(1923)
《線下》(短篇小說)1925
《倪煥之》(長篇小說)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話)1931
《文心》(教育)1934(與夏丏尊合著)
《未厭居習作》(散文)1935
《聖陶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1936
《葉紹鈞選集》(文選)1936
《略讀指導舉隅》(教育)1946,(與朱自清合著)
《兒童文學研究》1947
《精讀指導舉隅.》(教育)1948
《寫作雜談》(教育)1951
《葉聖陶童話選》(童話)1956
《葉聖陶出版文集》(文選)1958
《抗爭》(短篇小說)1959
《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篋存集》(詩)1960
《潘先生在難中》(短篇小說)1964
《葉聖陶散文》(散文)1983
《我與四川》(散文和詩)1984
《文章講話》(與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話七十二講》(教育)1999,(與夏丏尊合著)
葉聖陶曾在以下報紙、雜志作過編輯、主筆或主編:
《禮拜六》
、《上海時事新報》、《上海民國日報》
、《文學周報》
、《公理日報》
、《國文月刊》
、《蘇州評論》
、《婦女雜志》
、《小說月報》
、《中學生》
、《開明少年》
、《中國作家》
、《人民教育》
、《中國語文》
、《詩》
、《光明》
、《國文雜志》
、《中學生戰時半月刊》
葉聖陶童話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種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魚》、《月亮姑娘的親事》、《含羞草》、《快樂的人》、《芳兒的夢》、等等
E. 葉聖陶長篇小說有哪些
葉聖陶主要筆名有葉陶、聖陶、桂山等。《春宴瑣譚》葉聖陶的第一部白話小說1914《雪朝》(與朱自清等人合蓍)(詩)1922《隔膜》(小說集)(1922)《稻草人》(小說,早年童話集)1923《火災》(小說集)1923《線下》(短篇小說)1925《倪煥之》(長篇小說)1929《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話)1931《文心》(教育)1934(與夏丏尊合著)《未厭居習作》(散文)1935《聖陶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1936《葉紹鈞選集》(文選)1936《略讀指導舉隅》(教育)1946,(與朱自清合著)《兒童文學研究》1947《精讀指導舉隅.》(教育)1948《寫作雜談》(教育)1951《荷花》(現已收入三年級下冊(蘇教版).三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書課文)《葉聖陶童話選》(童話)1956《葉聖陶出版文集》(文選)1958《抗爭》(短篇小說)1959《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微波》1959《篋存集》(詩)1960《潘先生在難中》(短篇小說)1964《葉聖陶散文》(散文)1983《我與四川》(散文和詩)1984《文章講話》(與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文話七十二講》(教育)1999,(與夏丏尊合著)《藕與蒓菜》(短篇小說)1997(現已收入七年級語文第一冊課本第八課)、《爬山虎的腳》(現已收入語文四年級上冊(人教版)課本第六課)《記金華的雙龍洞》(現已收入六年級下冊(蘇教版)課文;和四年級下冊(人教版)課文)《蘇州園林》(現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第十三課及蘇教版初二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第二十一課,有刪改)葉聖陶曾在以下報紙、雜志作過編輯、主筆或主編:《禮拜六》《上海時事新報》《上海民國日報》《文學周報》《公理日報》《國文月刊》《蘇州評論》《婦女雜志》《小說月報》《中學生》《開明少年》《中國作家》《人民教育》《中國語文》《詩》《光明》《國文雜志》《中學生戰時半月刊》《兒童文學》《多收了三五斗》葉聖陶童話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種子》《玫瑰和金魚》《月亮姑娘的親事》《含羞草》《快樂的人》《芳兒的夢》等等。
F. 葉聖陶的荷花讀後感
人們都認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淤泥,荷花根本就是活不了的,因為荷花是要靠有淤泥的地方才能生長啊,淤泥並沒有想得到什麼,它只想默默的守護荷花啊,淤泥就好似一個守護荷花的使者,所以淤泥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骯臟
G. 關於荷花的資料
看著用
1. 以其外形特徵命名: 荷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解釋說:「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芙蓉:亦稱「夫蓉」。漢辭典《爾雅》解釋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說文解字》雲:「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李時珍也說,芙蓉就是「敷布容艷之意」,難怪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2. 以其生長習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澤芝:由於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將其歸為水草類,取名多為「水」字起頭。三國文學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稱贊到「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把荷花比喻為水中的靈芝。
3.以荷花聖潔高雅的氣質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據《北夢瑣言》記載:唐代元和年間(806~820年)蘇昌遠居吳中(今蘇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臉女郎,贈給他一枚玉環,不久,他發現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開,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樣的玉環,但「折之乃絕」,後人由此又稱荷花為玉環。
4.古時江南風俗,陰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號。
荷」被稱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一億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惡劣,災害頻繁沒有動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野生植物生長在這個貧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種今天我們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我國的阿穆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大約過了九千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採集野果充飢,不久便發現這種「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漸漸地,「荷花」這一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徵。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隨著農耕文化的出現,人類對荷花開始了進一步的了解。當時的人類為了生活上對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澤地帶,而這些地帶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區域。從出土文物看:在河南省鄭州市北部大河村發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遺址,發現室內檯面上有炭化糧食和兩粒蓮子,經測定,距今有五千年的歷史。人類在不斷的生產勞動中,對朝夕相處的荷花的生長習性、生存環境等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為中國古老的糊花文化的產生發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礎。
有野生的荷花。古植物學家徐仁教授,曾於40年前在柴達木盆地發現荷葉化石,距今至少有1000萬年。1973年在浙江餘姚縣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中,發現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鄭州市距今5000系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兩粒炭化蓮子。西周初期(公元前ll世紀),古人食用蔬菜約 40餘種,藕是其中之一。《峪經》中有"腮有荷華"之句,意指祖國大地上凡有沼澤水 域的地方,都生長著荷花。中國是世界上栽培蓮花最多的國家。
在我國的藝術繪畫史中,荷花的藝術精品更是豐富多彩。最著名的是南宋畫院吳炳的《出水芙蓉》,生動細膩的刻畫了荷花清新脫俗的優雅氣質。還有明末畫家張子政的《芙蓉鴛鴦圖》;清陳書畫《荷花》;清任伯年《荷花鴛鴦圖》;民國謝稚柳《荷雀圖》;宋馬興祖《疏荷沙鳥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人畫《荷蟹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傳宋人《子孫和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