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荷花佛門
『壹』 荷花與佛教有哪些關系
荷花來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佛像自佛身以蓮花為座,佛教認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又非常香潔,比喻佛菩薩在生死煩惱中生出,又從生死煩腦中開脫,故有「蓮花藏世界」之說。蓮花是佛教的象徵,是「極身佛所居之『凈土』」。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稱觀蓮節,每逢此日,江南水鄉乘簫鼓畫船,游於荷花塘,為其祝壽。以清邵長蘅《冶遊》詩為證:「六日荷花塘,輕橈蘭塘,花嬌映紅雨,語笑熏風香。」吳三桂好色,寵陳園園外,更愛一侍姬蓮兒。蓮兒年十七,姿容秀麗,夏日嘗侍三桂游荷塘。
『貳』 蓮花與佛教寓意在唐宋詩詞
蓮花,又稱荷花。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一起。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一片蓮葉,她的臉兒象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貞潔,傲霜鬥雪;蘭花幽香,清麗典雅;竹高有節,青翠碧綠;菊花孤傲,千姿百態,而我佛祖卻獨自鍾情於蓮花。這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注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如佛經上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而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楞嚴經》雲:「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台之上」。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同時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說,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所以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凈土的聖人化身。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證得正覺,得大自在。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佛教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恆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有志者應該努力修行,凈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凈無礙的境界。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徵佛教的這種理想。況且,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蓮貴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艷且鮮;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更喜蓮子,苦心如佛;諄諄教人,往生凈土。唐朝詩人李商隱贊譽荷花曾寫下著名的詩句: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說法:三界的眾生,以淫慾而托生;凈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凈的法身,庄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畫畫有蓮花。中國敦煌、雲崗、龍門石窟,都有很多以蓮花為內容的藝術構想。象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雕有蓮花裝飾圖案以及蓮花洞窟頂上的蓮花獨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廟里,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注目凝思。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卧蓮觀音,卧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捻蓮花;一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威德觀音,坐於岩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凈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凈庄嚴。可見,蓮是佛國凈土的象徵。
不僅如此,蓮還與佛教醫學有著密切關系。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食用又可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帶露(下轉86頁)(上接50頁)的蓮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駐顏益色。蓮花含有
『叄』 大家知不知道荷花在佛教中代表什麼意思
蓮花(學名Nelumbonucifera)表徵清凈無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為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這種美內德與特徵,佛陀喜歡拿蓮容花作譬喻。
眾生輪回六道,沉迷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不知決覺悟,越陷越深。慈悲的佛陀就告訴我們說:五欲六塵之欲樂,沾不得,染不得,應該體會五欲六塵空幻不實,如幻如化,要出離五欲六塵才能解脫自在,修學佛法者,要效法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之精神。
蓮花在佛門中,為佛菩薩所常拿來作譬喻,表徵著清靜、無染、光明、自在、解脫之義。其它之花,佛陀就較少比喻,佛陀坐蓮花顯的很庄嚴,清凈自在,安詳無比;假使佛陀坐在茉莉花上,不是顯得怪怪的嗎?不但不庄嚴,而且佛陀當下就顯得沒有氣質了,遜色多了,不是嗎?(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
『肆』 蓮花與佛教
蓮與佛教的關系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 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廟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系何等的密切。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系,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教以蓮為喻的詞語,更是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花座」或「蓮台」;結跏跌坐的姿勢,即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勢,稱為蓮花坐勢;佛教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凈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西方凈土,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念佛之人稱「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凈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凈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凈土,故又稱「蓮宗」。總之,蓮與佛教結了不解之緣,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蓮為代表,可以說蓮即是佛,佛即是蓮。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艷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製、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飢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凈土)。即從塵世到凈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污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污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但嚴戒同流合污,要身處污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潔凈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蓮生在污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污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污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邪惡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污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污泥,色雖鮮好,出處不凈。」《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凈不染的境界。
『伍』 蓮花對佛教意味著什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在人的心中一直都是非常純潔、純凈的形象。這一形象也使它常常出現在佛教的蹤影里,在很多佛教的地方都能夠看到它的身影。那麼,留學網小編在本期佛教文化為您解析佛教蓮花的寓意。
【佛教中蓮花的寓意是什麼?】
佛教說「花開見佛性」。這花即指蓮花,花開即指修者達到一定智慧的境界。比喻人有了蓮的心境,就會顯現佛性。隨著修行境界的提高,這個金剛不壞之體越長越大,蓮台也隨之長大;最後修成時,那個金剛體就與自己的肉身一般大,合二為一。這時,有的特異功能人士能看到修行人身體里有兩個身體。這是佛教用蓮花來象徵修佛和比喻修佛人的根本原因。
蓮花與佛教的關系十分密切,也可以說蓮花就是佛的象徵。走進佛教寺廟,隨處可看到蓮花形象。大雄寶殿中,佛祖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西方三聖的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狀。
寺廟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美好的蓮花圖案。蓮花代表聖潔、美好。在佛教故事中,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美麗清亮的大眼睛。悉達多太子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之一,便是池中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佛教中,以蓮為喻的詞語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座」或「蓮台」;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凈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西方極樂世界如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凈土之意,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
念佛之人稱結「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
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凈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凈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凈土,故又稱「蓮宗」。
蓮生於污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會受到許多邪惡污穢的侵擾。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污穢的侵擾和影響。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是最美好的象徵。佛經常將蓮性比佛性。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污泥,色雖鮮好,出處不凈。」《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污染。」拯救世界的大梵天王也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佛、菩薩也都端坐蓮台上,或手執蓮花,表達佛出自塵世而潔凈不染的境界。
『陸』 佛與蓮花的關系,蓮花在佛教中寓意什麼
蓮花代表聖潔、美好。在佛教故事中,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美麗清亮的大眼睛。內悉達容多太子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之一,便是池中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苦海——修行——彼岸(凈土)。
即從塵世到凈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污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污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拓展資料:
佛教四大吉花:
吉花是指曼陀羅花、蓮花、山玉蘭和優曇花,是佛教富有寓意的花,見花見吉祥。佛教四大吉花與佛教的關系密不可分,寺廟常常有種植山玉蘭,佛菩薩的持物也常常能看到蓮花,至於優曇婆羅、曼陀羅花在佛經中經常出現。
『柒』 為什麼用蓮花象徵佛法
為什麼蓮花可以作為佛教的象徵?
文:然妙
如果說做一個全民公選,選出一種花來作為佛教的代表,那麼,毫無懸念的肯定是蓮花。蓮花代表佛教,佛、菩薩的造像,無論是坐的、站的,都離不開蓮花。說到蓮花,它的公眾形象就是「純潔」「清凈」「出淤泥而不染」…… 但是,真的僅僅只有這些么?世間萬物、花草那麼多,唯獨以蓮花為主要代表,想來肯定還有它殊勝處的。
說到蓮花的殊勝,個人以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妙法蓮花經》一經的弘傳。《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自從鳩摩羅什翻譯以後,無論從佛教義理還是文學造詣上都堪稱一絕。從古至今,研究、研讀的人無數,甚至人們對他評價「成佛的法華」,由此可知,《法華經》在漢傳佛教中地位之高。因為《法華經》中以蓮花喻妙法,因此,蓮花才會一度成為國民佛教花。
《法華經》中的蓮花,根據隋智者大師的解析,可不僅僅只是「清凈」「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簡單,它所代表的,可以是整部法華經,甚至還可以是佛陀49年說法的全部。以下,就按《法華經》中蓮花的含義,略作說明:
《法華經》共有二十八品,智者大師將之以權、實、本、跡,即開權顯實,開跡顯本兩個主題,將法華經前十四品與後十四品做了個劃分。前十四品是跡門,後十四品是本門。然後分別以蓮花的三種含義為比喻,說明整部經的旨意。
蓮花的三種含義:一、為蓮故花,二、花開蓮現,三、花落蓮成。
首先是跡門三喻:
一、為蓮故花——喻為實施權:蓮花盛開,是因為要將蓮子養熟。這就如同,佛為了眾生能夠證得實相之理,而用種種方法,權巧方便來作說明。《法華經·方便品》偈說:「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也就是說,佛陀成道後,說法49年,雖然開示了八萬四千的法門,其實都是為了最終能讓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唯有佛乘,才是究竟的目的。
二、花開蓮現——喻開權顯實:蓮花是一種很奇妙的花朵,在花朵盛開的同時,果實已經結好了。於是,在這里就比喻眾生經過聽聞佛法、修學以後,在法華會上,證悟大乘的果實終於顯現。佛也不再辛苦的以各種方便而說,可以大大方方地把他最真實、最殊勝的實相之理告之於眾。所以,《法華經》中說:「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如果有人問,為什麼佛一開始不直接說實相法呀?道理很簡單,就是人們根機、程度太低,說深了聽不懂。聽不懂,就不願意聽了。
三、花落蓮成——喻廢權立實:蓮花經過一度的盛開,美到極致後,就該凋謝了。花一謝,蓮蓬成熟,整個就顯露在人們的眼前。這說明,經過法華一會後,眾生都了解了實相之理,終於明白,原來每個人都是可以成佛。於是,佛就可以將他之前所設立的種種權巧方便法都收起來了。就如同《金剛經》中比喻的,人已經渡過河流,不需要竹筏等工具,可以丟棄不用了。這時候佛的說法就是「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就是顯示了最殊勝、最無上的佛教義理。
第二,再說明《法華經》本門三喻。
一、為蓮花故——喻從本垂跡:《法華經·從地湧出品》中有一個片段,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說法時,大地湧出無量無邊的菩薩,彌勒菩薩這時候就疑心這些菩薩是從哪裡來的?以前為什麼沒見過?是誰教化的?佛回答說:這些都是無教化的菩薩,都是我的弟子,是為了護持《法華經》而來。彌勒菩薩就說,看這些菩薩的修行,少說也有幾劫了,釋迦佛成佛才四十幾年,怎麼可能教化。甚至說,這是「父少而子老,舉世所不信」,就如同一位二十五歲的青年,卻有一百歲的兒子,是個笑話。
這時候,佛就說,假使有人將這個世界磨為微塵,經東方五百個微塵數世界,下一粒微塵,待微塵下盡,再把這些世界又磨為微塵,一粒微塵算一大劫,像這樣微塵點劫前,我已經成佛了。這個時間的算術方式,實在無法想像,只能說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了。那麼久以前,佛就成佛了,而今生示現凈飯王的太子,出家、降魔、成道,都只是為了方便教化眾生示現而已。
所以《法華經·壽量品》中說「我實成佛以來,久遠若斯…… 但教化眾生,作如是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早已證悟是本,方便示現現在這個身是垂跡,就如同蓮花在未開時候,蓮蓬已經在花蕾裡面了,為了能展現蓮蓬,才開花。
二、花開蓮現——喻開跡顯本:如前佛開示自己早已成佛的事跡,告訴大眾,莫以為是「父少而子老」,就是從跡的方面而說本、真實。因為看到了跡,才能顯示出本,就如同花開了,才能見到蓮蓬一樣,不然包在裡面,誰都不知。
三、花落蓮成——喻廢跡立本:《法華經》中說「諸佛如來,法皆如是。為度眾生,皆實不虛。」為何要示現,為何幾十年來都不說久遠成佛,都是為了度眾生的方便。如今,大眾都已經能夠驅入佛的知見,也不需要隱瞞了,所以顯示久遠成佛的根本。
以上,是根據智者大師依《法華經》蓮花的含義而說,意在借蓮花之美略嘗法華之妙。當然,整部《法華經》的妙義,是需要細細一字一句去品味的,謹以此文,作為契機。
『捌』 蓮花與佛教有什麼關系啊
荷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佛像佛身以蓮花為座,佛教認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又非常香潔,比喻佛菩薩在生死煩惱中生出,又從生死煩腦中開脫,故有「蓮花藏世界」之說。蓮花是佛教的象徵,是「極身佛所居之『凈土』」。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稱觀蓮節,每逢此日,江南水鄉乘簫鼓畫船,游於荷花塘,為其祝壽。以清邵長蘅《冶遊》詩為證:「六日荷花塘,輕橈蘭塘,花嬌映紅雨,語笑熏風香。」吳三桂好色,寵陳園園外,更愛一侍姬蓮兒。蓮兒年十七,姿容秀麗,夏日嘗侍三桂游荷塘。
『玖』 與蓮花有關的佛語都有哪些
與蓮花有關的佛語都有哪些?
妙法蓮華經。
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芬陀利華。
佛教中蓮花的含義?
佛教把蓮花看成聖潔之花,以蓮喻佛,象徵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干擾.佛教有寶傘、雙魚、寶瓶、蓮花、白螺、如意、寶幢、金輪八種吉祥寶物,釋迦牟尼把蓮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於蓮花在佛教上的神聖意義,佛經中把佛教聖花稱為「蓮花」,把佛國稱為「蓮界」,把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蕖華合掌」,甚至把佛祖釋迦牟尼稱為「蓮花王子」。
蓮花,又稱荷花。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一起。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一片蓮葉,她的臉兒象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拾』 荷花對佛教的影響是什麼
荷花是佛教抄的聖花,深得佛徒尊敬襲。
據巴利佛典記載,佛教中荷花有7種,故有「七寶蓮花」之稱。,7種所謂的蓮花中,只有兩種是荷花,另5種為睡蓮,可見佛教中荷花、睡蓮混為一談。佛教徒將荷花喻佛,認為荷花從淤泥中長出,卻是非常香潔,象徵著吉祥如意,清淳自在和純凈無染,與中國人欣賞荷「出淤泥而不染」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