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海棠下躍
A. 中國各大戲曲及代表作
中國各大戲曲及代表作
中國各大戲曲及代表作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
京劇(有「國劇」之稱);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黃梅戲;評劇;豫劇。
代表作依次為:
1、京劇:《長阪坡》《四進士》《秦香蓮》《空城計》《霸王別姬》等
2、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西廂記》《白蛇傳》《孔雀東南飛》《王老虎搶親》《穆桂英掛帥》《陸游與唐琬》《狸貓換太子》。
3、黃梅戲:《天仙配》《牛郎織女》《玉堂春》。
4、豫劇:《花木蘭》《五世請纓》《秦雪梅弔孝》《劉墉下南京》《抬花轎》(又名《香囊記》。
拓展資料:
1、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2、越劇(漢語拼音為yuèjù,英語為YueOpera)——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一。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安徽等廣大南方地區,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區,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
越劇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
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台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
4、豫劇(英文:Yu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在浙江各地也廣為流傳。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京劇:《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群英會》《紅娘》等等
評劇:《花為媒》《秦香蓮》《劉巧兒》《楊三姐告狀》等等
河北梆子:《汾河灣》等
豫劇:《花木蘭》《七品芝麻官》等
秦腔:《周仁回府》等
崑曲:《牡丹亭》《長生殿》等
越劇:《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五女拜壽》等
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等
其實很多劇目在各種戲曲里都有,只不過表現手法有所不同而已
中國戲曲各類的代表作個人觀點
崑曲:《牡丹亭》、《桃花扇》
京劇:《四郎探母》、《空城計》
川劇:《白蛇傳》、《巴山秀才》、《櫃中緣》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
豫劇:《穆桂英掛帥》、《花木蘭》
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
粵劇:《刁蠻公主戇駙馬》
評劇:《花為媒》
秦腔:《秦香蓮》
中國主要戲曲的代表作有哪些?中國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
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昆劇、越劇、豫劇、黃梅戲、評劇、粵劇、廬劇、徽劇、淮劇、滬劇、呂劇、湘劇、柳子戲、茂腔、淮海戲、錫劇、婺劇、秦腔、碗碗腔、關中道情、太谷秧歌、上黨梆子、雁劇、耍孩兒、蒲劇、隴劇、漢劇、楚劇、蘇劇、湖南花鼓戲、潮劇、藏戲、高甲戲、梨園戲、桂劇、彩調、儺戲、瓊劇、北京曲劇、二人轉、二人台、拉場戲、單出頭、河北梆子、漫瀚劇、河南墜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戲、淮北花鼓戲、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韻大鼓、西河大鼓、評彈、單弦、山東快書、山東琴書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地方戲曲具體分布:
北京市:京劇北昆西路評劇北京曲劇
河北省:河北梆子評劇絲弦老調哈哈腔河北亂彈武安平調武安落子西調蔚縣秧歌隆堯秧歌定縣秧歌四股弦唐劇橫岐調、上四調
山西省: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黨梆子鑼鼓雜戲耍孩兒戲靈邱羅羅上黨皮黃上黨落子永濟道情戲洪洞道情戲臨縣道情戲晉北道情戲襄武秧歌壺關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縣秧歌孝義碗碗腔曲活碗碗腔弦子腔鳳台小戲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劇
遼寧省:海城喇叭戲遼南影調戲蒙古劇彩扮蓮花落
吉林省:二人轉吉劇新城戲黃龍戲
黑龍江省:龍江劇
陝西省:秦腔漢調二黃阿宮腔合陽跳戲合陽線戲陝西碗碗腔陝西老腔眉戶戲弦板腔陝西道情戲陝南花鼓戲陝南端公戲安康弦子戲
甘肅省:隴劇高山劇影子腔甘南藏戲
青海省:青海藏戲青海平弦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曲子戲
山東省:山東梆子棗梆萊蕪梆子東路梆子柳子戲呂劇茂腔柳腔五音戲柳琴戲兩夾弦四平調
江蘇省:崑曲淮劇揚劇通劇淮海戲錫劇蘇劇丹劇丁丁腔淮紅劇海門山歌劇
安徽省:黃梅戲徽劇青陽腔岳西高腔安徽目連戲安徽戲廬劇安徽端公戲沙河調泗洲戲墜子戲含弓戲蕪湖梨簧戲文南詞皖南花鼓戲鳳陽花鼓戲淮北花鼓戲淮劇嗨子戲
上海市:滬劇滑稽戲奉賢山歌劇
浙江省:越劇婺劇紹劇新昌高腔寧海平調松陽高腔醒感戲溫州崑曲金華崑腔戲黃岩亂彈諸暨亂彈甌劇和劇杭劇甬劇湖劇姚劇睦劇
江西省:贛劇戈陽腔盱河戲東河戲寧河戲瑞河戲宜黃戲贛南採茶戲萍鄉採茶戲萬載花燈戲撫州採茶戲吉安採茶戲寧都採茶戲贛東採茶戲九江採茶戲景德鎮採茶戲武寧採茶戲高安採茶戲
福建省:莆仙戲梨園戲高甲戲閩劇平講戲庶民戲詞明戲大腔戲閩西漢劇北路戲梅林戲右詞南劍調小腔戲三角戲閩西採茶戲南詞戲閩西山歌戲薌劇打城戲竹馬戲游春戲肩膀戲
台灣省:歌仔戲
廣東省:粵劇潮劇正字戲白字戲廣東漢劇西秦戲花朝戲粵北採茶戲東昌花鼓戲雷劇梅縣山歌劇粵西白戲臨劇
海南省:瓊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劇邕劇絲弦戲廣西師公戲彩調劇牛娘劇桂南採茶戲廣西壯劇廣西苗戲廣西侗戲
湖南省:湘劇祁劇常德漢劇衡陽湘劇巴陵戲辰河戲湘昆長沙花鼓戲岳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湘西花燈戲湘西陽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零陵花鼓戲師道戲湘西苗劇新晃侗族儺戲
湖北省:漢劇荊河戲南劇湖北越調山二黃湖北高腔楚劇東路花鼓戲黃梅採茶戲陽新採茶戲遠安花鼓戲襄陽花鼓戲荊州花鼓戲梁山調鄖陽花鼓戲隨縣花鼓戲堂戲文曲戲鄂西柳子戲
河南省:豫劇河南越調南陽梆子大平調懷梆懷調大弦調羅戲卷戲河南曲劇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戲樂腔五調腔
四川省:川劇四川燈戲四川曲藝劇秀山花燈戲
雲南省:滇劇雲南花燈戲昆明曲劇關索劇傣劇白劇雲南壯劇彝劇
貴州省:黔劇貴州本地梆子貴州花燈劇貴州侗戲貴州布依戲貴州苗戲安順地戲
西藏自治區:藏劇
這里比較全的。
各種戲曲的特點及代表作中國六大劇種
京劇
秦腔
評劇
豫劇
越劇
黃梅戲
京劇
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發源於十九世紀中期的都城北京,並於清朝宮廷內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其腔調以西皮和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來自中國南方的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第一個進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黃」聲腔為主的「三慶」,由於其聲腔及劇目都很豐富,逐漸壓倒了當時盛行於北京的秦腔。許多秦腔班演員轉入徽班,形成徽秦兩腔的融合。隨後,另外三個徽班:「四喜」、「春台」和「和春」也來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劇逐漸衰落,昆劇演員也多轉入徽班。到了清朝道光年間湖北演員進京,帶來了楚調(漢調、西皮調),在京師與徽班造成了西皮與二黃合流,形成所謂的「皮黃戲」。此時在京師里形成的皮黃戲,受到北京語音與腔調的影響,有了「京音」的特色。後來由於他們經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這種帶有北京特點的皮黃戲叫做「京戲」,也叫「京劇」。又由於京劇在京師的迅速發展,使其藝術水平在中國戲曲中名列前茅,後來在全中國流行,所以也被稱為「國劇」。
秦腔又稱亂彈
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其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得名,陝西話發音尤妙),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秦腔創造了中國戲曲音樂中板式變化的結構方法,是最早的板腔體聲腔,也是梆子腔(亂彈)系統的母體。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評劇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形成於唐山,故又名「唐山落子」。民國十二年(1923),建立該劇種的警世戲社在天津演出時,因其上演劇多有「懲惡揚善」、「警世化人」、「評古論今」之新意,納名宿呂海寰建議,改稱「評劇」;民國二十五年名伶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版《海棠紅》,新聞界將評劇之稱謂載於《大公報》,從此評劇的名字廣泛傳播於全國。評劇源於冀東民間歌舞「秧歌」,秧歌是民間農歷新正花會活動中的主要形式之一,由雙人彩扮,對歌對舞,群體伴唱伴舞,鑼鼓擊節,嗩吶或絲竹配樂伴秦,以歌唱民間生活故事、歷史人物、四季風光為主要內容。明、清兩代多有以唱秧歌為業者,所唱曲調以蓮花落為主。至清末,秧歌又汲取了樂亭皮影、鼓書等,遂演變成為具有冀東地方特色的「蹦蹦戲」。蹦蹦戲初期為兩小戲(一旦一丑),有唱有白,載歌載舞;所演劇目有百種以上,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和首尾貫穿的人物,以敘事體第三人稱為其主要特點。音樂上也是向板腔體過渡的形態。因蹦蹦藝人所唱曲調以蓮花落為主,並以竹板(節子板)擊節,故有蹦蹦戲與蓮花落之混稱。演出形式是先以群體合唱「四喜歌」開場,再引出正戲。道光二十年(1840)後,農民以習蹦蹦戲謀生者日益增多,湧出了大批唱蹦蹦戲的藝人。由於藝人們各自所操的鄉土方言和活動地域的不同,遂形成了東、西、北三路蹦蹦戲。光緒六年至二十六年(1880-1990)間,出現了許多半職業和職業性的班社。班社中優秀的蹦蹦藝人在互相競爭中,又彼此交流,互相汲取,從而推動了蹦蹦戲不斷向前發展,將對口彩唱兩小戲推進到三小戲(即拆出戲)階段。折出戲扮演者由三人稱轉化為第一人稱,劇本由說唱體演變為代言體,出現了分場式的小型劇目,表演上也開始有了簡單的腳色行當劃分,表演上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傳統秧歌舞蹈動作外,在一些劇目中開始引進模擬現實生活的寫實動作,同時也開始仿效大劇種的程式動作。但又不受嚴格的程式規范束縛,動作較為自由。念白以唐山地方語言為基礎稍加韻化而成。音樂唱腔,初具板腔體樣式。有了慢板、二六板、小悲調、鎖板等;伴秦,以板胡為主,兼用嗩吶、笛子;擊節樂器甩掉了竹子板,改用棗木梆子並借用河北梆子鑼經,啟秦時以拉板胡者跺腳為令來指揮樂隊伴秦。舞台設施只置一桌二椅和"守舊",別無他物。折出戲劇目計有百餘種,大部分來源於兩小戲,或影卷、梆子劇本。另一部分則是依據民間現實生活、時事傳聞、古今傳奇、歷史小說、子弟書鼓詞等編寫而成。在折出戲時期,清光緒三十四年,由於光緒、慈禧的相繼逝世,清政府下令百日內禁止娛樂活動,致使蹦蹦戲各班社處於癱瘓狀態,多有解體。同年秋,一些藝人成立了慶春社。為防止當局禁演,遂仿照大戲模式對折出戲進行全面改造,大量汲取了梆子板式和鑼鼓,使蹦蹦戲具有了大型劇種的雛型。改革後的蹦蹦戲,定名為「平腔梆子戲」。宣統元年,唐山興盛了永盛茶園,邀請慶春社做開業演出,深受廣大工人及觀眾的熱烈歡迎,從此慶春社在唐山站住了腳跟。為鞏固蹦蹦戲在城市中的陣地,班社藝人奮力趕寫趕排新戲,至民國元年,創作、改編、移植的大型劇目已達三十餘部,與此同時,也健全了表演行當,完善了唱腔板式和伴秦體制,從而使蹦蹦戲具有了嶄新的藝術風貌。至此,孕育在秧歌母體中的民間小戲,終於在民國初年以新的姿態脫穎而出,時人稱其為唐山落子,後定名為評劇。《楊三姐告狀》、《安重根刺伊騰博文》等現代戲面對社會現實生活,以時事新聞為題材,在當時很有影響。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指引下,評劇呈現了一派繁榮景象;有許多省、市、自治區組建了評劇藝術團體,至此,評劇一躍而成為全國性的大劇種。《楊三姐告狀》又名《槍斃高佔英》。根據真人真事編劇。寫民國七年,富紳富貴章之子高佔英娶貧女楊二姐為妻,高流氓成性,與其大嫂裴氏、五嫂金玉通姦。二姐勸夫改邪歸正,高便懷恨在心。姦夫淫婦合謀,害死二姐。三姐楊玉娥在弔孝中發現疑點,乃赴灤縣告狀,縣官受賄,致使三姐敗訴。三姐不服,上告直隸總廳(天津),斗爭終於勝利。高佔英伏法遭槍決。此劇民國八年(1919)首演於哈爾濱慶豐劇院。劇本首載1929年誠文信書局出版的《評戲大觀》;中國戲劇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的《成兆才劇本選集》亦收此劇。《花為媒》故事見《聊齋志異-寄生》。寫王俊卿與表姐李月娥互相愛慕,但月娥父堅不允婚,俊卿相思成病。媒婆阮媽另選張五可,並定計花園相親。張、王一見鍾情。迎娶之日,月娥母趁丈夫外出,亦將月娥送至王家,俊卿遂娶二妻。此劇民國三年(1914)由慶春平腔梆子班首演於唐山盛茶園。後收入《評劇大全》第2集。
豫劇
陝西省咸陽豫劇團成立於一九五二年,迄今已逾五十年歷史,是陝西省具有較高影響的地市級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國有全民...豫劇,原稱「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調」,因為河南省簡稱「豫」,解放後定名為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
越劇,它的前身是流行於浙江嵊縣一帶的「落地唱書」,至三十年代逐步發展成為「女子紹興文戲」。
四十年代初女子越劇在上海蓬勃發展,在藝術上吸取了昆劇、話劇的營養,逐漸成熟。以袁雪芬、尹桂芳為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家,較早地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關懷,在體制和藝術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新編越劇《祥林嫂》的演出是越劇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這批老藝術家的勇於改革、積極創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條件,博採眾長,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逐漸形成了各具藝術特色的越劇流派。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越劇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黃金時期,創作出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西廂記》等打批優秀劇目。
八十年代中期,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杭州成立,隨之,浙江出現了令人矚目的「小百花」現象。一大批優秀「小百花」如雨後春筍脫穎而出。如「二度」梅花獎獲得者茅威濤,梅花獎得主周雲鵑、吳鳳花等,他們又代表了新一代的越劇藝人,在百花園里競相綻放,預示著越劇事業的進一步繁榮與發展。
黃梅戲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或「採茶戲」,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領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以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
在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小戲大都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斗籮》。
解放以後,先後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嚴鳳英、王少舫、吳瓊、馬蘭是黃梅戲的著名演員。
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徽戲進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進京的徽戲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慶班」。隨後來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諸班,合稱「四大徽班」。
京劇的正式形成大約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後的事,這時京劇的各種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備,京劇的語言特點已經形成,在角色的行當方面已出現了新的變化,已擁有一批具有京劇特點的劇目,京劇第一代演員也已經出現:余勝三、張二奎、程長庚被稱為老生「三鼎甲」,此外還有老生演員兼京劇劇作家盧勝奎。程長庚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漢調、徽調並吸收崑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時期的其他京劇演員作了更多的努力,對京劇表演藝術的形成貢獻很大,對後世京劇的發展影響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劇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的傳統劇目約在一千多個,常演的約有三四百個以上,其中除來自徽戲、漢戲、崑曲與秦腔者外,也有相當數量是京劇藝人和民間作家陸續編寫出來的。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台本戲。
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
京劇形成以來,涌現出大量的優秀演員,他們對京劇的唱腔、表演,以及劇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發展做出了貢獻,形成了許多影響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譚鑫培、汪桂花芬、孫菊仙、汪笑儂、劉鴻聲、王鴻壽、余叔巖、高慶奎、言菊朋、周信芳、馬連良、楊寶森、譚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繼先、姜妙香、葉盛蘭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黃月山、李春來、楊小樓、蓋叫天、尚和玉、厲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雲、田桂鳳、陳德霖、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歐陽予倩、馮子和、小翠花、張君秋等、老旦龔雲甫、李多奎等;凈角穆鳳山、黃潤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劉趕三、楊鳴玉(原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長林、肖長華等。此外還有著名琴師孫佑臣、梅田、徐蘭沅、王少卿、楊寶忠等;著名鼓師杭子和、白登雲、王燮元等。
我國古代戲曲家及其代表作?1)關漢卿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
2)王實甫所作雜劇中名目可考的有13種。今存有: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呂蒙正風雪破窯記》
《四大王歌舞麗春堂》
《韓采雲絲竹芙蓉亭》有佚曲。
《蘇小卿月夜販茶船》有佚曲。
3)馬致遠馬致遠(1250年?-1323年?),字東籬,中國元代初期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人。作品以反映退隱山林的田園題材為多,風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點。有描述王昭君傳說的《漢宮秋》以及《任風子》等。《漢宮秋》被後人稱做元曲的最佳傑作。作品收入《東籬樂府》。與關漢卿,白仁甫,王實甫(一說鄭光祖)等人並稱元曲四大家。
4)白仁甫名朴,號蘭谷,字仁甫。中國元代雜劇作家。真定人(現河北省)出身於金朝的官僚家庭,在金末混亂動盪的年代,被元好問收養。後移居南京。作為在野的一代名士,專注於詩酒和雜劇創作。
工詞曲。與關漢卿,王實甫(另一說為鄭光祖),馬致遠等人並稱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莊,與關漢卿同為由金入元的大戲曲家。在其作品中,有著名的講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的雜劇《梧桐雨》,其作品歌詞典雅,屬於文采派。散曲有《天籟集摭遺》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的代表劇目和作者1.京劇:代表劇目:《龍鳳呈祥》《群英會》《四郎探母》等
2.評劇:代表劇目:《劉巧兒》《花為媒》《秦香蓮》等
3.豫劇:代表劇目:《紅娘》《穆桂英掛帥》《對花槍》等
4.越劇:代表劇目:《梁山伯與祝英台》《祥林嫂》《五女拜壽》等
5.黃梅戲:代表劇目:《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等
(我們老師上課有講一些,我都記下來了,不過作者是誰我就不知道了)
戲曲代表作品梅蘭芳《霸王別姬》
戲曲劇種名及其代表作京劇: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巨集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2越劇:越劇,流行於浙江一帶的地方劇種。它源出於浙江嵊縣的「的篤班」,1916年左右進入上海,以「紹興文戲」的名義演出。先以男演員為主,後變為以女演員為主。1938年後,使用「越劇」這一名稱。1942年以袁雪芬為首的越劇女演員對其表演與演唱進行了變革,吸收話劇崑曲的表演藝術之長,形成柔婉細膩的表演風格。出現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蘭)派等眾多藝術流派。越劇劇目有《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五女拜壽》、《西廂記》等。
3黃梅戲: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區。它的前身是黃梅地區的採茶調,清代中葉後形成民間小戲,稱「黃梅調」,用安慶方言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嚴鳳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趨成熟,發展成為安徽的地方大戲。著名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等。
4評劇:評劇,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在表演上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1950年以後,以《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現在評劇仍在河北、北京一帶流行。
其實,中國的戲曲劇種有很多,絕對不止4種主要的,還有秦腔/昆劇/晉劇/黃梅戲/豫劇/川劇/粵劇等等,種類很多.
B. 詩意的花名
詩意的花名
1、荼蘼(末路之美)
罕見好聽的花名及花語,盤點十種絕美名字的花兒
很多人不知道荼蘼花,荼蘼花開的意思是代表那柔弱又惹人憐愛的女子的青春年華,是已經衰敗的象徵。常常有人說花開至荼蘼,這是來形容那些已經快要逝去的美好,所以它的花語是一種末路之美,是開到極致之後轉瞬衰敗的花朵。
2、合歡花(永遠恩愛/夫妻好合)
罕見好聽的花名及花語,盤點十種絕美名字的花兒
合歡花的名字十分美好,合歡便是象徵著夫妻之間的美好意義。這是一種開的像是粉色的小扇子的觀賞花卉,經常出現在城市的路邊,合歡花的花語是永遠恩愛,是一種能夠代表著夫妻好合的美麗花卉。合歡花的葉子晚上會合攏在一起,兩兩相對合抱,象徵著夫妻永遠恩愛,適合夫妻之間互相贈送。
3、西府海棠(單戀)
罕見好聽的花名及花語,盤點十種絕美名字的花兒
西府海棠是一種罕見好聽的花名及花語,這種花卉的名字帶有一種古時候的感覺。其實西府海棠是咱們中國特有的一種植物,它的意義是單戀。它的樹態峭立,就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花兒紅粉相間,異常嬌嫩,嫩綠的葉子隱藏在花間,就像是那些隱藏起來單戀的人兒。
4、香雪蘭(愛情背後的快樂和痛苦/悲傷與後悔)
罕見好聽的花名及花語,盤點十種絕美名字的花兒
香雪蘭的名字有一種淡淡的詩意,花色純白似雪,香氣清淡悠遠如蘭花一般,所以得名香雪蘭。香雪蘭那美麗動人的清姿,清幽又悠遠的迷人味道就像愛情一樣吸引人,但是往往使人們忽略了愛情背後的快樂和痛苦,還有那愛情中的悲傷,以及受傷過後的後悔。
5、風鈴草(溫柔的愛/感謝)
罕見好聽的花名及花語,盤點十種絕美名字的花兒
風鈴草的花朵是鍾狀的,所以又名為鍾花,開放的時候就像一串串小風鈴一樣,所以叫做風鈴草。送人風鈴草會是一種健康,又溫柔可愛的寓意,它的花語是一種溫柔的愛,以及感謝之心。據說那些喜歡風鈴草的人是一種知恩圖報的君子,若是別人給你的的恩情,你自會想盡方法報答。
6、彼岸花(優美純潔/悲傷回憶/思念)
罕見好聽的花名及花語,盤點十種絕美名字的花兒
彼岸花聽起來十分唯美,但是這是一種開在黃泉彼岸的花朵,是一種代表者死亡、分別、思念的花朵。彼岸花在中國的花語是優美純潔,但是現在的人們多是將其視為悲傷回憶和深深的思念之情。相傳,彼岸花開不見葉,葉不見花,花葉永不相見,花葉永遠思念著彼此。
7、虞美人(生離死別/悲歌 )
罕見好聽的花名及花語,盤點十種絕美名字的花兒
虞美人這種花是以楚漢爭雄時期的項羽愛妾虞姬命名的,是一朵名副其實的美人花。虞美人開花的時候,花萼掉落,花朵綻放的樣子就像仙子剝開花瓣脫穎而出,被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所贊美。這也是一種悲劇之花,是象徵著生離死別的悲歌,就像是虞姬和項羽的命運一樣。
8、勿忘我(真愛/永誌不忘)
罕見好聽的花名及花語,盤點十種絕美名字的花兒
勿忘我是一種淺藍色的小花,這種小小的花朵象徵著永恆的愛,是一種濃情厚誼、永不變的心的愛。勿忘我是一種代表相思的花朵,被很多人看作是花中情種。適合戀人之間離別之前贈送,表達著請你思念著我,還有著希望一切都還沒有太遲,會很快回來給你幸福生活的意味。
9、夕顏(永遠的愛/易碎易逝的美好)
罕見好聽的花名及花語,盤點十種絕美名字的花兒
夕顏是一種易碎易逝的美好事物,它只開一日,早上開放,夜晚便會凋謝。及代表著美好的愛情,也代表著易碎的情感,是一種十分矛盾的花朵。事實上,夕顏就是喇叭花,多出現在路邊的雜草從中,是經常被人所遺忘的花朵。
C. 古書山海經中有哪些植物
1、桂樹:為木樨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者可達7米。葉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 全緣或上半部疏生細鋸齒。終年常綠,秋季開花,花簇生於葉腋,呈聚傘狀,黃色或黃白色,極芳香,有'獨佔三秋壓群芳'的美譽。
2、迷榖(gǔ):傳說中異木名。狀如榖(構樹),卻呈現黑色的紋理,其花光華四射,人們佩其枝葉或花不迷失方向。
3、棪(yǎn)木:為一種喬木,結出的果實像蘋果,表面紅了即可吃。「棪木」即是今柿樹科柿樹屬君遷樹,後來由於「棪木」之的讀音為「君」字和「遷」字的合音,致使後人以君遷為名,而「棪木」字為人所忘,既而不知 「棪木」為何物。
4、怪木:生長在猨翼山,十分險惡,人上不去。
5、梓樹:即梓,為紫葳科梓屬喬木植物,高達15米。樹冠倒卵形或橢圓形,樹皮褐色或黃灰色。喜光,稍耐陰,耐寒,適生於溫帶地區,在暖熱氣候下生長不良,深根性。喜深厚肥沃;濕潤上壤,不耐乾旱和瘠薄,能耐輕鹽鹼土。抗污染性較強。梓樹樹體端正,冠幅開展,葉大蔭濃,春夏黃花滿樹,秋冬莢果懸掛,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樹種。可作行道樹、綠化樹種。嫩葉可食;根皮或樹皮、果實、木材、樹葉均可入葯;木材亦可作傢具。
6、枏:楠木。為我國特有,是馳名中外的珍貴用材樹種。常綠大喬木,高達30餘米,胸徑 1 米。主要產於四川、雲南、廣西、湖北、湖南等地。《博物要覽》記載:'楠木有三種,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絲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紋美。宮殿及重要建築之棟梁必用楠木。楠木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也是我國的特產樹種。楠木皮可入葯。
7、牡荊: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對生,掌狀5出復葉,小葉片邊緣有多數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或稍有毛。圓錐狀花序頂生;花萼鍾形,頂端有5齒裂;花冠淡紫色,頂端有5裂片。果實球形,稱「黃荊子」,黃褐色至棕褐色,作葯材用,也可提取芳香油。花果期7~11月。
8、枸杞:茄科枸杞屬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枸杞全身是寶,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葉亦稱枸杞頭,可食用或作枸杞茶。現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並能抗動脈粥樣硬化。
9、松:常綠樹。絕大多數是高大喬木。高20~50米,最高可達75米。極少數為灌木狀,如偃松和地盤松。松樹為輪狀分枝,節間長,小枝比較細弱平直或略向下彎曲,針葉細長成束。松樹的種類有很多,觀賞林木有羅漢松、白皮鬆等等;工業林木則有赤松、白松、黃花松等等;常見的還有雪松、黑松、馬尾松。世界上松樹種類將近115種,葉形大都細長似針,通稱松針。
10、文莖:傳說中的一種樹。《山海經》中記載,文莖生長在西山山系中的符禺山上,結的果實像棗,人吃了可以治療耳聾。
11、白gāo:一種植物名稱,具體不詳,待考。形狀像一般的構樹卻是紅色的紋理,枝幹流出的汁液似漆,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飢餓,還可以解除憂愁,名稱是白gāo,可以用它把玉石染得鮮紅。
12、杻(niǔ):杻樹,長得近似於棣樹,葉子細長,可以用來喂牛,木材能造車輞。
13、橿(jiāng):橿樹,木質堅硬,古人常用來製做車子。
14、箭媚(méi):一種節長、皮厚、根深的竹子,冬天可以從地下挖出它的筍來吃。
15、棕樹:即棕櫚。常綠喬木,高達15米。無主根,須根密集。干圓柱形,直立,不分枝,干有殘存不脫落的老葉柄基部,並被暗棕色的葉鞘纖維包裹。葉大,簇生於樹干頂端,掌狀分裂成多數狹長的裂片,裂片堅硬,頂端淺二裂。葉柄極長。雌雄異株,花期5月,淡黃色,肉穗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核果腎形,初為青色,11~12月果熟,熟時黑褐色。 多為觀賞用。
16、樗(chū):即臭椿樹,長得很高大,樹皮灰色而不裂,小枝粗壯,羽狀復葉,夏季開白綠色花。
17、枳:枳樹,也叫做「枸橘」、「臭橘」,葉子上有粗刺。復葉,小葉三片,有透明腺點。
18、盼木:長著枳樹一樣的葉子卻沒有刺。
19、竹箭:即篠。細竹。
20、棫(yù):棫樹,長得很小,枝條上有刺,結的果子像耳璫,紅紫色,可以吃。
21、柞:古人說就是櫟樹。它的木材可供建築、器具、薪炭等用。
22、構樹:楮(chǔ)樹。落葉喬木,高達16米;樹冠開張,卵形至廣卵形;樹皮平滑,淺灰色或灰褐色,不易裂,全株含乳汁。單葉互生。椹果球形,熟時橙紅色或鮮紅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其葉是很好的豬飼料,其樹皮是造紙的高級原料材質潔白,其根和種子均可入葯,樹液可治皮膚病,經濟價值很高。
23、桔梗:橘樹的莖干。
24、桃枝:一種竹子,它每隔四寸為一節。
25、鉤端:屬於桃枝竹之類的竹子。
26、檀(tán):落葉喬木,木質堅硬,用於制傢具、樂器(亦稱「青檀」)。可入葯。
27、jì:水松,有刺,木頭紋理很細。
28、豫章:古人說就是樟樹,也叫香樟,常綠喬木,有樟腦香氣。
29、棠:這里指棠梨樹,結的果實似梨而小點,可以吃,味道甜酸。
30、無名樹:圓圓的葉子白色的花萼,紅色的花朵上有黑色的紋理,結的果實與枳實相似,吃了它就能使人多子多孫。
31、嘉果:結出的果實與桃子很相似,葉子卻很像棗樹葉,開著黃色的花朵而花萼卻是紅紅的,吃了它就能使人解除煩惱憂愁。
32、丹木:紅紅的莖幹上長著圓圓的葉子,開黃色的花朵而結紅色的果實,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覺飢餓。有人說是槭樹,種類較多,秋天葉子變紅。
33、若木:神話傳說中的樹,具有奇異而神靈的特性。
34、榣(yáo)木:特別高大的樹木。
35、沙棠:形狀像普通的棠梨樹,開黃色的花朵,結紅色的果實,味道像李子卻沒有核,可以用來辟水,人吃了它就能漂浮不沉
36、桑樹:落葉樹,桑葉是喂桑蠶的主要匍食料;桑樹木材可以制傢俱、農具,並且可以作小建築材;桑皮可以造紙;桑條可以編筐;桑葚可以釀酒。
37、榛樹(zhēn):落葉灌木,結的果實叫榛子,近球形,果皮堅硬。
38、楛(hù)樹:形似荊而赤莖似蓍。木材可以做箭。
39、漆樹:落葉喬木,從樹干中流出的汁液可作塗料用。
40、柏樹:常綠喬木,樹高一般可達20米。樹皮紅褐色,縱裂。小枝扁平。葉鱗片狀,小形。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枝頂。球果近卵形。壽命極長。種子、根、葉和樹皮可入葯;用種子榨油,供製皂、食用或葯用。
41、木瓜樹:果樹也叫楙(mào)樹,落葉灌木或喬木,果實在秋季成熟,橢圓形,有香氣,可以吃,也可入葯。
42、櫰(huái)木:形狀像棠梨,葉子是圓的,結紅色的果實,果實像木瓜大小,人吃了它就能增添氣力。
43、丹樹:葉子像構樹葉,結出的果實像瓜大小,紅色的花萼卻帶著黑色的斑紋,人吃了它就可以治癒黃疸病,還可以辟火。
44、機木:即榿(qī)木樹,長得像榆樹,把枝葉燒成灰撒在稻田中可作肥料用。榿木又名水冬瓜樹、水青風、榿蒿, 為樺木科,榿木屬植物。落葉喬木,葉倒卵形,小堅果卵形或倒卵形,果期11月。
45、椐(qū)樹即靈壽樹:也就是靈壽木,樹幹上多長著腫節,古人常用來製做拐杖。
46、梧桐:落葉喬木,高達16米;樹皮青綠色,平滑。葉心形,掌狀3-5裂,直徑15-30厘米。葉柄與葉片等長。圓錐花序頂生,花淡黃綠色;種子圓球形,表面有皺紋,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47、桃:山桃,又叫榹(sì)桃,也叫毛桃,一種野果木。果子很小,核與果肉粘結一起,桃仁多脂,可入葯。
48、李樹:落葉果樹。中國現有李屬植物資源8個種、5個變種, 800餘個品種和類型。
49、柘(zhè):柘樹,也叫黃桑,奴柘。落葉灌木,葉子可以喂蠶,果子可以食用,樹皮可以造紙,根皮入葯。
50、枳(zhǐ)木: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多刺,春天開白花。果實黃綠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葯。
51、棘木就是叢生的小棗樹,即酸棗樹,枝葉上長滿了刺
52、柳樹
53、無名樹:葉子像柳樹葉而有紅色的紋理。
54、三桑樹:樹高百仞,無枝,樹葉如花團,簇擁在樹冠頂部。通常,此樹每三棵生長在一處,葉子似桑葉,因此名為三桑。三桑樹南面的那棵樹,樹葉通紅如火;中間那棵,葉子金黃;南邊那棵,樹葉湛青如藍。
55、栒樹:古人常用樹幹部分的木材製做拐杖。
56、芑:「杞」的假借字。形狀像一般的楊樹卻有紅色紋理,樹干中的液汁與血相似,不結果實,名稱是芑,把液汁塗在馬身上就可使馬馴服。
57、類楊樹:形狀像普通的楊樹,開紅色花朵,果實與棗子相似但沒有核,味道是酸中帶甜,吃了它就能使人不患上瘧疾病》
58、楨木:即女楨,一種灌木,葉子對生,革質,卵狀披針形,在冬季不凋落,四季常青。初夏開花,是白色,果實橢圓形。
59、楝:楝樹,也叫苦楝,落葉喬木,春夏之交開花,淡紫色,核果球形或長圓形,熟時黃色。木材堅實,易加工,供傢具、樂器、建築、農具等用。又據古人說搗碎楝樹的子實可以洗衣,而服食它可以益腎。
60、杤(lǐ)木:這種樹木,莖干是方形的而葉子是圓形的,開黃色花而花瓣上有絨毛,果實像楝樹結的果實,人服用它可以增強記憶而不忘事。
61、雕棠樹:葉子像榆樹葉卻呈四方形,結的果實像紅豆,服食它就能治癒人的耳聾病。
62、舉:即櫸柳,落葉喬木,生長得又快又高大,木材堅實,用途很廣。
63、蔓荊:一種灌木,長在水邊,苗莖蔓延,高一丈多,六月開紅白色花,九月結成的果實上有黑斑,冬天則葉子凋落。
64、野棗樹
65、柞(zuò):柞樹,也叫蒙子樹、鑿刺樹、冬青,常綠灌木,初秋開花,雌雄異株,花小,黃白色,漿果小球形,黑色。
66、槐:落葉喬木。木材可供建築和制傢具。花蕾可做黃色染料。
67、櫄(chūn)木:與高大的臭椿樹相似,樹干可以作車轅。
68、酸棗樹:酸棗樹屬灌木科木本植物,很難成樹,長到杯口粗細便自然乾枯,由根部再生嫩芽。
69、柳樹:落葉喬木,柳枝細長,性喜濕地,高可達 20--30米 ,莖50 -60 公分,生長迅速;樹皮組織厚,縱裂。
70、竹子:禾本科的一個分支竹亞科的總稱,又稱竹類或竹子。有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樹。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多年生植物。有一些種類的竹筍可以食用。已知全球約有150屬,1225種。
71、五倍子樹:鹽膚木,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奇數羽狀復葉互生,是五倍子葯源植物,所以稱「五倍子樹」。
72、橚(xiāo):同「楸」。楸樹落葉喬木,樹形高大,樹干端直。夏季開花,子實可作葯用,主治熱毒及各種瘡疥。
73、簳(gǎn):小竹子,可用做箭桿。
74、天匾:方方的莖干而像葵菜形狀,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吃飯不噎住。
75、蒙木:葉子與槐樹葉相似,開黃色花不結果實。服用了它就能使人不糊塗。
76、帝休:葉子的形狀與楊樹葉相似,樹枝相互交叉著伸向四方,開黃色花結黑色果實,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心平氣和不惱怒。
77、栯(yū)木:葉子的形狀像梨樹葉卻有紅色紋理,人服用了它就沒了嫉妒心。
78、椒:有三種,一種是木本植物,即花椒;一種是藤本植物,即胡椒;一種是蔬類植物。這里指花椒,枝幹有針刺,葉子堅而滑澤,果實紅色,種子黑色,可以入葯,也可調味。
79、帝屋:葉子的形狀與花椒樹葉相似,長著倒勾刺而結紅色果實,可以辟凶邪之氣。
80、亢木:一種樹木,葉子的形狀像臭椿樹葉而結紅色果實,人吃了它可以驅蟲辟邪。
81、薊(jì)柏:一種樹木,形狀與牡荊相似,開白色花朵而結紅色果實,吃了它的果實就能使人不怕寒冷。
82、櫾(yòu)樹:同「柚」。柚子與橘子相似而大一些,皮厚而且味道酸。
83、橘樹:常綠喬木,初夏開花,白色。在深秋的時候結果。果實叫橘子,味甜酸,可以吃,果皮可入葯。
84、桃枝竹:竹的一種。《酉陽雜俎·廣動植序》:「桃支竹以四寸為一節。」
85、鉤端:竹名。
86、柤:柤樹的形狀像梨樹,而樹干、樹枝都是紅色的,開黃色花朵,結黑色果子。
87、栗:落葉喬木,果實叫栗子(板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堅實,供建築和制器具用;樹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葉子可喂柞蠶。
88、梓樹:紫葳科梓屬喬木植物,高達15米。樹冠倒卵形或橢圓形,樹皮褐色或黃灰色。喜光,稍耐陰,耐寒,適生於溫帶地區,不耐乾旱和瘠薄,能耐輕鹽鹼土。抗污染性較強。葉大蔭濃,春夏黃花滿樹,秋冬莢果懸掛,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樹種。可作行道樹、綠化樹種。嫩葉可食;根皮或樹皮、果實、木材、樹葉均可入葯;木材亦可作傢具。
89、桃:薔薇科落葉喬木,樹皮黑色,為常見的果樹及觀賞花木。果肉清津味甘,果、葉均含杏仁酣,均可入葯。
90、李樹:薔薇科落葉喬木。果樹。
91、梅子樹:薔薇科喬木,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果實球形,味酸。
92、杏樹:果樹,屬於薔薇科落葉喬木,分布在我國北方。
93、寓木:又叫宛童,即寄生樹。又分兩種,葉子是圓的叫做蔦木,葉子像麻黃葉的叫做女蘿。因這種植物是寄寓在其它樹木上生長的,像鳥站立樹上,所以稱作寄生、寓木、蔦木。俗稱寄生草。
94、海棠樹:屬薔薇科植物,葉片為橢圓形,花瓣呈倒卵形,既有草本也有木本,有西府海棠、貼梗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四季海棠等多種。具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等功效。
95、栒(xún):木名,可以作為策與杖。
96、楢(qiū):一種木材剛硬的樹木,可以用作製造車子的材料。
97、棷(zōu):不詳何樣樹木。
98、椫(shàn):也叫白理木。木質堅硬,木紋潔白,可以製做梳子、勺子等器物。
99、楊樹:楊柳科楊屬植物落葉喬木的通稱。全屬有100多種,中國有50多種。木材用作民用建築材料,生產傢具、火柴梗、鋸材等,同時也是人造板及纖維用材。葉是良好的飼料。
100、弞(shěn)杻:杻樹的樹干都是彎曲的,而弞杻的樹干長得比較直,不同於一般的杻樹。
101、櫧:櫧樹,結的果實如同橡樹的果實,可以吃,木質耐腐蝕,常用來作房屋的柱子。
102、桓:桓樹,樹葉像柳葉,樹皮是黃白色。古人說它又叫無患子,可以洗滌衣服,除去污垢。
103、椆:據古人說是一種耐寒冷而不凋落的樹木。
104、櫄:又叫杶樹,形狀像臭椿樹,樹干可製做車轅。
105、櫐(紫藤樹):又叫做滕,古人說是一種與虎豆同類的植物。虎豆是纏蔓於樹枝而生長的,所結豆莢,成熟後是黑色,有毛刺外露,像老虎指爪,而莢中豆子有斑點,像老虎身上的斑紋,所以又叫虎櫐。虎櫐,即今所說的紫藤。櫐,同「蘽」,蔓生植物。
106、帝女桑:一種桑樹,樹干合抱有五十尺粗細,樹枝交叉伸向四方,樹葉方圓有一尺多,紅色的紋理、黃色的花朵、青色的花萼。
107、楊桃:羊桃,形狀像一般的桃樹卻是方方的莖干,可以用它醫治人的皮膚腫脹病。
108、桂竹:竹子的一種。古人說它有四、五丈高,莖干合圍有二尺粗,葉大節長,形狀像甘竹而皮是紅色。
109、扶竹:即邛竹。節桿較長,中間實心,可以製做手杖,所以又叫扶老竹。
110、筀竹:就是桂竹。據古人講,因它是生長在桂陽地方的竹子,所以叫做桂竹。
111、菌竹:一種小竹子。
112、檿:即山桑,是一種野生桑樹,木質堅硬,可以製做弓和車轅。
113、雒(luò)棠樹:不知是何樹。
114、據樹:據古人解說,是憑依桑樹一邊吃桑葉一邊吐出絲,像蠶似的。這大概是圖畫上的形狀。
115、甘柤(zhā):傳說中的一種樹木,枝幹都是紅色的,花是黃色的,葉子是白色的,果實是黑色的。
116、甘華:傳說中的一種樹木,枝幹都是紅色的,花是黃色的。
117、建木:形狀像牛,一拉就剝落下樹皮,樣子像冠帽上纓帶、黃色蛇皮。它的葉子像羅網,果實像欒樹結的果實,樹干像刺榆。
118、欒:傳說中的一種樹木,樹根是黃色的,樹枝是紅色的,樹葉是青色的。
119、苉:即刺榆樹。
120、鳥秩樹:不詳。
121、甘木:即不死樹,人食用它就能長生不老。
122、楓木:古人說是楓香樹,葉子像白楊樹葉,圓葉而分杈,有油脂而芳香。
123、朱木樹:紅色的枝幹、青色的花朵、黑色的果實。
124、櫃格之松:樹名。不詳。
125、白木:一種純白色的樹木。
126、朱木:樹皮、樹枝、樹干都是紅色的,葉子是青色的。
127、槃(pán)木:盤旋彎曲一千里的大樹。
128、牡丹: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木本名貴花卉,根皮入葯,花朵顏色眾多,有粉色,紅色,白色等等。
拓展資料: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版本復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代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夷堅,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對於《山海經》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參考資料:網路—《山海經》
D. 西府海棠項目怎麼樣
一、項目情況:
西府海棠是由綠城地產打造的低密花園洋房綠城物業是項目的一個亮點,很多綠城的老業主都青睞綠城的物業,項目位於北京市石景山五里坨「淺山居住區」,也許對於老北京比較熟悉這個地方的人來講可能會覺得這個地方很偏,但是自從有了淺山居住區概念,有了冬奧會,這個區域有了很大的改變。項目屬於限競房,目前在售戶型有90㎡洋房3居室,頂層帶閣樓,一層是下躍。
1、商業配套:萬科、遠洋合力打造26萬平商業,周邊還有喜隆多,沃爾瑪山姆會員店,萬達廣場,世紀金源;
2、醫療配套:朝陽醫院京西分院,武警總醫院,航天中心醫院,以及旁邊待建的三甲醫院;
3、教育配套:中衫私立學校、卡爾貝貝幼兒園、首鋼大地幼兒園、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京西分校(12年制)
4、交通配套:三橫四縱」立體交通網路。三橫:阜石路、長安街、蓮石路,四縱:石門路、西四環、西五環和西六環。距離地鐵6號線和S1號線交匯站金安橋站約4km。M11線(規劃)模式口站不到2公里。
二、項目優勢:
1)低密度花園洋房,人均公共資源高;
2)背對淺山資源,負氧離子豐富且環境宜人,適合居住;
3)和區域內其他兩個樓盤比較,距離大型商業、三甲醫院、北師附中等配套更方便;
三、項目劣勢
1)距離地鐵稍遠需要坐幾站公交。
2)區域成熟還需一定時間;
E. 一首古詩~講的是兩片花瓣,一個掉花盆裡,一個掉小溪里(要麼糞坑),表達對命運的不公!
樓主,您說的詩我沒找到,你看看是不是這一段話(選自《梁書》):
「人之生譬如一樹花,同發一枝,俱開一蒂,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入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側。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
這一段話可翻譯為:「人生如同樹上的花同時開放,隨風飄落,有的花瓣由於風拂簾帷而飄落在廳屋內,留在茵席上;有的花瓣則因籬笆的遮擋而掉進糞坑中。殿下就猶如留在茵席上的花瓣,下官就是落於糞坑中的花瓣。貴賤雖然不同,但哪有什麼因果報應呢?」
這一段話是南朝齊梁之際傑出的思想家范縝說的。
齊司徒竟陵王蕭子良在京都雞籠山西邸官舍廣延賓客,范縝也預其中。蕭子良以佞佛聞名,邸內除聚集了信佛的文人學士外,還招致名僧,講論佛法。范縝在西邸卻盛稱無佛,否認佛教的靈魂不滅、輪回轉世、因果報應之說,因而發生爭辯。蕭子良問范縝:「君不信因果,世間何得有富貴,何得有貧賤?」回答說:「人之生譬如一樹花,同發一枝,俱開一蒂,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入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側。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認為人生的富貴貧賤只是偶然的際遇。既而草撰《神滅論》。蕭子良召集僧侶與其辯淪,但都不能屈服他。崇信佛教的士人也著文攻擊范縝。王琰譏諷他說:「嗚乎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范縝針鋒相對地回答:「嗚乎王子!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蕭子良又想用中書郎官位來拉攏他。范縝大笑說:「使范縝賣論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書郎邪!」齊明帝建武中,出任宜都太守,所轄的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內有許多神廟,范縝下令禁毀,不許奉祀,後西邸舊友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東向,范縝迎投衍軍。
F. 李漁的《海棠》譯文是什麼
海棠花開了,這芳菲、綺麗、飽滿的生機,讓我歡喜不已。從去年9月份開始,扦插、生根、分栽,直至今年5月份開花,每天清晨,我堅持給它疏鬆土壤,剪除枯弱枝條。剛剛開放時,花蕾紅艷,似胭脂點點,果然如張潮在《幽夢影》里說的那樣:「春海棠令人艷」;盛開時,因花瓣張開的幅度變大、整體的形隨之變化,顏色則漸變粉紅,如曉天明霞一般。每天,只要稍有變化,就會使我久久地注目。
對於這種情感,有時候,我自己也不太理解,已經很忙了,這又何苦?
清初朱耷(八大山人),畫筆下盡是殘山剩水或「白眼向人」的魚鳥,但他畫的海棠卻脈脈含情。一日,他看到嬌艷的海棠花瓣隨著清澈的溪水泛泛而去,竟希望「人心得如水,相隨過河橋」,回家以後,一揮而就《海棠》圖。當年的嬌美花朵早已流逝,而朱耷的海棠早已飛越在現實之上。
和所有春天早開的花一樣,海棠的花期不長,怒放後逐漸淡去,花瓣飄零的時候已近淡紅。這花和人一樣,都只被賦予一次性生命,人們於心不甘,於是就以各種方式來捕捉這「一次性」生命的神貌。唐人鄭谷《詠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形容海棠怡然自樂、不事張揚。陸游詩雲:「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形容海棠艷美高雅。宋代劉子翠詩雲:「幽姿淑態弄春晴,梅借風流柳借輕……幾經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形容海棠似嫻靜的淑女。古人都以為海棠「有色無香」,清人李漁則說海棠「另有一種清芬」,「香在隱躍之間,又不幸而為色掩」。曹芹在《紅樓夢》中,更是費盡了筆墨將海棠細細描摹:怡紅院里本來萎了一年的海棠開花了,時間不是三月,而是在十一月。眾人詫異,都爭著去看,探究這花開得古怪。獨有黛玉高興說道:「當初田家有荊樹一棵,三個弟兄因分了家,那荊樹便枯了,後來感動了他弟兄們仍舊在一處,那荊樹也就榮了,可知草木也隨人的,如今二哥哥認真念書,舅舅喜歡,那棵樹也就發了。」這林姑娘從來不說奉承話的,她真心希望寶玉好。因為牽掛和擔當,所以溫柔和繾綣,從心底深處她感受到了生命美麗和意義。懂了,這海棠花開,雖然只是個不起眼的細節,卻是一個巨大的隱喻,花事何嘗不是人事?
在我的家鄉蘇州,園林中除了觀賞的海棠花外,海棠花圖案觸目皆是:落地長窗、洞窗、塑窗、門洞、鋪地的構圖,常常是海棠圖案。拙政園中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叫「海棠春塢」,庭院內只有一株如「妃子醉態」的垂絲海棠和一株嬌媚動人的西府海棠,但庭院里滿地的鋪地圖案全都是海棠花,人入其中,猶如置身在永不凋謝的海棠花叢之中。環秀山莊有海棠亭,全亭各部分都呈現海棠形曲線,寶頂雕成一朵碩大的海棠蓓蕾,周圍飾有海棠花瓣,層層疊疊,外層的花瓣上又刻滿了海棠圖案,連藻井也作成海棠形圖案,這些在重重思慮中緩慢成形的細節,雖然沒有寫意作品的藝術飛揚,卻同樣充溢著激情,同樣富有靈性,暗含著生命的氣息,讓我們反復看它們、思量它們。每當此時,我總是難以將主體與客體完全分開。人們是通過海棠去表達自身?或者是海棠在通過人們去呈現?
春深似海,各種花兒都紛紛開放,瞬間又紛紛落去。每天清晨,依舊在時間的夾縫中精心澆灌我的海棠。
G. 海棠花有香味么 是什麼樣的香
海棠花有很淡的花香。很淡很淡。
H. 北京地區有哪些樹種適合在庭院生長
既然在庭院肯定就得有庭院的感覺 可以種幾棵合歡、梧桐 這樣才有感覺嘛